酸辣粉的做法中有没有一种叫铝的元素

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已知金属B能发生如下一系列变化:_百度知道
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已知金属B能发生如下一系列变化:
<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jpg" esrc="http;D._________.baidu.baidu./zhidao/pic/item/ad954d99d3d9caa0://h://h,已知金属B能发生如下一系列变化.hiphotos;C.________.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bcb07ebdebd15/ad954d99d3d9caa0:(1)写出A~E的名称;(2)写出①~④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_________;E.___________.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aeb2e3abc55cc48221bf2b/ad954d99d3d9caa0
提问者采纳
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jpg" esrc="http.jpg" esrc="http.baidu;E.铜(2)①3CO+Fe 2 O 3
2Fe+3CO 2 ②Fe+H 2 SO 4 ==FeSO 4 +H 2 ↑③Fe+CuSO 4 ==FeSO 4 +Cu④3Fe+2O 2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现有某铝合金,合金中除含Al单质外,还可能含有Cu、Fe、Mg、Si、Al 2 O 3 中的一种。为了测定该铝合金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1)从实验准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现有某铝合金,合金中除含Al单质外,还可能含有Cu、Fe、Mg、Si、Al 2 O 3 中的一种。为了测定该铝合金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1)从实验准
现有某铝合金,合金中除含Al单质外,还可能含有Cu、Fe、Mg、Si、Al 2 O 3 中的一种。为了测定该铝合金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1)从实验准确度考虑,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填I或Ⅱ),测定氢气体积的装置选择 ___(填A或B)。(2)根据(1)中所选择的装置,设计如下实验步骤。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步骤2:称取mg铝合金样品置于烧瓶中,在分液漏斗中盛放足量的溶液X;步骤3:打开分液漏斗活塞b,使反应进行,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b; 步骤4:待装置冷却后,____,读取气体体积为aL(折合成标准状况下干燥气体 的体积)。①请补充步骤4。②利用上述实验数据,测定该合金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用含 m、a的代数式表示)。 (3)若下表的方案1中溶液X为稀硫酸,方案2中溶液X为氢氧化钠溶液,其他条件均相同。根据 实验方案与可能的误差关系,推断合金中除铝单质外可能含有的物质,填写下表(对于测定结果不存在的,填“不存在”)。
(1)Ⅱ; B(2)①调平量筒与水槽的液面 ;当前位置:
>>>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
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已知金属B能发生如下一系列变化:
试判断:(1)写出A~E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__;(2)写出①~④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推断题难度:中档来源:月考题
(1)A.氧化铁;B.铁;C.四氧化三铁;D.氢气;E.铜(2)①3CO+Fe2O32Fe+3CO2②Fe+H2SO4==FeSO4+H2↑③Fe+CuSO4==FeSO4+Cu④3Fe+2O2Fe3O4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推断,氢气的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金属的化学性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推断氢气的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金属的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的推断就是运用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同一推断题可能存在多个突破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或不同种方法寻找解题突破口,同叫检验推断结果,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推断题题型具备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题型多变、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要解好此类题口,要求大家要有扎实的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必须具备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黑色固体:MnO2、CuO、Fe3O4、C粉、铁粉(Fe)活性炭蓝色固体:CuSO4·5H2O(胆矾)、Cu(OH)2(氢氧化铜)、CuCO3(碳酸铜)红色固体:Cu(紫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P(暗红色)、Fe(OH)3(红褐色)I2碘(紫红色)黄色固体:硫磺(单质S)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铜绿)[Cu2(OH)2CO3] 蓝色溶液:含Cu2+溶液:CuSO4(硫酸铜溶液)、CuCl2(氯化铜溶液)Cu(NO3)2(硝酸铜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棕黄色):FeCl3(氯化铁溶液)、Fe2(SO4)3(硫酸铁溶液)Fe(NO3)3(硝酸铁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FeCl2(氯化亚铁)FeSO4(硫酸亚铁)Fe(NO3)2(硝酸亚铁)其他溶液:石蕊试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SO2、HCl(氯化氢)有臭鸡蛋气味:H2S硫化氢&气体的特征: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 ②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③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CO2。特征反应:
推断题的解题步骤及突破口的选择:1.解题步骤 (1)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的特征等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2.突破口的选择 (1)颜色特征:根据物质的特殊颜色进行判断。包括常见固体、沉淀、溶液、火焰的颜色。 (2)反应特征(3)物质状态特征常见固体单质:Fe、Cu、C,S,P;气体单质:H2、O2、 N2;气体化合物: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H2O、H2O2、酒精、H2SO4. (4)反应条件特征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H2O的电解;MnO2 作催化剂:KClO3分解制O2、H2O2分解制O2;高温: CaCO3分解、C还原CuO、炼铁;加热:KClO3、KMnO4、 Cu2(OH)2CO3的受热分解。(5)以三角关系为突破口&(6)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②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同体是C。 ③能使燃烧着的小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④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⑤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⑦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 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7)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2。 ③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④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⑤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⑦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 ⑧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⑩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8)以特定的实验结果为突破口
氢气:氢气(Hydrogen)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轻的气体。它的密度非常小,只有空气的1/14,即在标准大气压,0℃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所以氢气可作为飞艇的填充气体(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安全性不高,飞艇现多用氦气填充)。氢气主要用作还原剂。氢气的性质:1、氢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氢气难溶于水。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899克/升。在101kPa下,温度为-252.87℃时,氢气可转变为无色的液体;-259.1℃时变为雪状固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①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可以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在火馅上方的干冷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接触烧怀的手感到发烫,说明该反应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②不纯的氧气(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极易爆炸,因此使用氢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氢气和氧气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中间用横线连接,如: H2+O2——H2O,H2O——H2+O2。 (2)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然后将横线变成等号。配平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如:2H2+O2=2H2O,2H2O= 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光照、通电等〕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用“↓”。)。如:2H2+O22H2O,2H2O2H2↑+O2↑。 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指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计数量为1时,一般不写出。书学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1).“△”的使用 ①“△”是表示加热的符号,它所表示的温度一般泛指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 ②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用“△”,如:2KMnO4 K2MnO4+MnO2+O2↑。 ③如果一个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一般用“高温”表示;如:CaCO3CaO+ CO2↑&(2)“↑”的使用&①“↑”表示生成物是气态,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②当反应物为固体、液体,且生成的气体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气体化学式后应该加“↑”。如Fe+ 2HCl==FeCl2+H2↑。 ③当反应物是溶液时,生成的气体容易溶于水而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则不用“↑”,如:H2SO4+ BaCl2==FeCl2+2HCl④只有生成物在该反应的温度下为气态,才能使用“↑”。 ⑤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的气体不用标 “↑”。如:C+O2CO2 (3)“↓”使用 ①“↓”表示难溶性固体生成物,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②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沉淀生成时,用 “↓”,如:AgNO3+HCl==AgCl↓+HNO3③当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尽管生成物有不溶性固体,也不用标“↓”,如:2Cu+O22CuO ④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若反应物中有难溶性物质,生成物中的难溶性物质后面也不用标“↓”。如:Fe +CuSO4==FeSO4+Cu.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应用:①“↑”或“↓”是生成物状态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或“↓”; ②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则使用“↓”;若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 ③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提取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书写信息型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热点,题目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考查了同学们接受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日的关键是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按两步进行: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第二步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也能与盐酸,硫酸及盐溶液反应。&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和氧气的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
3.金属与盐的反应将锌片、铁丝、铜丝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易错点:一、(1)一般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也叫活泼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如铜、银与盐酸、稀硫酸都不反应。 (2)浓硫酸和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因为它们有很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最前面的金属如K、 Na活泼性太强,放入酸溶液中首先跟酸发生置换反应,过M的金属会继续跟水发生剧烈的反应。 (4)铁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时,始终生成亚铁盐 (Fe2+)。 (5)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大。二、(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相隔越远,反应越容易发生。 (2)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盐必须能溶于水,不溶性的盐与金属不反应,如AgCl难溶于水,Fe和AgCl不反应。 (3)不能用活泼的金属K,Ca,Na,与盐溶液反应,因为K,Ca,Na。会先与H2O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金属与酸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般情况下,较活泼的金属跟酸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但由于浓硫酸(或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金属与浓硫酸(或硝酸)反应时,生成物相对比较复杂。这类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铝和锌的抗腐蚀性:1.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对铝起防护作用。2.锌与铝的抗腐蚀性相似,也是在金属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锌保护膜。
发现相似题
与“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57673355782974265973020670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已知金属B能发生如图一系列变化,试推断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1px">;wordWrap:1px">;高温&nbsp;Fe;line-height: 1px"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nbsp,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90%"><table style="margin-right,推导合理,C是Fe3O4.&nbsp:1padding-bottom:1px solid black: 1px"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nbsp,所以A是Fe2O3;font-size,所以E是铜,所以C是四氧化三铁,所以A是氧化铁;故答案为:3Fe+2O22Fe+3CO2:normal"><table cellpadding="-1" cellspacing="-1" style="margin-right;Fe3O4,所以D是氢气:nowrap,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E是Cu;wordSpacing:normal:nowrap:<td style="font-size,A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B铁和二氧化碳;(2)反应①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line-padding-bottom;H2:1px solid black(1)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1px solid black,红色粉末A和一氧化碳高温的条件下会生成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E铜:Fe2O3:normal"><table cellpadding="-1" cellspacing="-1" style="margin-right;反应②为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某混合金属粉末,除Mg外,还含有Al、Zn中的一种或两种,含量都在10%以上.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铝、锌元素的存在.所用试剂:样品、pH试纸、稀H2SO4、NaOH溶液、稀氨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某混合金属粉末,除Mg外,还含有Al、Zn中的一种或两种,含量都在10%以上.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铝、锌元素的存在.所用试剂:样品、pH试纸、稀H2SO4、NaOH溶液、稀氨
某混合金属粉末,除Mg外,还含有Al、Zn中的一种或两种,含量都在10%以上.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铝、锌元素的存在.所用试剂:样品、pH试纸、稀H2SO4、NaOH溶液、稀氨水.该小组探究过程如下:●提出假设:(1)假设①: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______元素;假设②: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______元素;假设③: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铝、锌元素.●实验探究:甲同学基于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乙同学基于假设③设计另一实验方案如图2:(2)试剂M是______;沉淀B是______.(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方案比甲同学的好,理由是______.(4)操作I的主要过程是:在滤液中逐滴加入______,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再加入足量的______.
(1)除Mg外,还含有Al、Zn中的一种或两种,因此粉末的组成有三种可能,即除Mg外只含Al、只含Zn、或既含Al又含Zn,故答案为:Al;Zn;(2)由实验方案可知镁盐、铝盐和锌盐形成的沉淀分三次分离,第一次为:Mg(OH)2,试剂M为NaOH溶液,第二次为:Al(OH)3,铝盐和锌盐加过量的强碱先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在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又形成了铝盐和锌盐,锌盐加过量的弱碱先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溶解,铝盐加过量的弱碱也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不溶解,实现了Al(OH)3沉淀的分离;第三次为Zn(OH)2,在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再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形成沉淀,故答案为:NaOH溶液;Al(OH)3;(3)对比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发现甲比乙多了第一步加稀硫酸,故答案为:步骤简单,节约试剂;(4)铝盐和锌盐加过量的强碱先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在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又形成了铝盐和锌盐,锌盐加过量的弱碱先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溶解,铝盐加过量的弱碱也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不溶解,这样实现了Al(OH)3沉淀的分离,故答案为:稀硫酸;稀氨水;
本题考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问题解析:
(1)根据粉末的可能组成,对粉末进行合理的猜想;(2)根据甲同学基于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样品加入酸之后生成了镁盐、铝盐和锌盐,镁盐加过量的强碱生成了沉淀不溶解,而铝盐和锌盐加过量的强碱先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溶解;而镁盐、铝盐加过量的弱碱也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不溶解,锌盐加过量的弱碱先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溶解,由实验方案可知镁盐、铝盐和锌盐形成的沉淀分三次分离,第一次为:Mg(OH)2,试剂M为NaOH溶液,第二次为:Al(OH)3,铝盐和锌盐加过量的强碱先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在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又形成了铝盐和锌盐,锌盐加过量的弱碱先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溶解,铝盐加过量的弱碱也生成了沉淀,然后沉淀不溶解,这样实现了Al(OH)沉淀的分离;第三次为Zn(OH)2,在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再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形成沉淀;(3)根据对比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发现甲比乙多了第一步加稀硫酸;(4)根据反应的先后顺序以及量的关系来分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酸辣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