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互联网行业公司怎么没有涉足医院行业呢

旗下网站: |
Copyright&2001-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华泰医药】解构互联网医疗模式,寻找重塑医疗生态王者-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下篇)
作者:华泰医药杨烨辉团队
“节流”双管齐下推动医保控费业务需求
2009年的新医改提高了基本医疗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但也给医保基金带来了费用控制的压力,加之老龄化趋势带来医疗开支的快速增加,年医保基金支出增速居高不下,且支出增速普遍大于收入增速,医保基金压力可谓日益严峻。
在医保基金日益加大的支出压力下,“开源”+“节流”已经成为政府应对的主要解决方案。开源,即鼓励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壮大,合力支撑医疗费用的增长;节流,即多维度加强基本医疗保险的精细化管理,实现控费。
开源:鼓励发展商业健康险形成合力
在人口老龄化、环境恶化等因素的驱使下,社会健康风险日益加剧,仅依靠财政资金来支撑全社会迅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将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此时依靠市场化的力量发展商业医疗健康险与基本医疗形成互补,在基本医保的“保基本”原则之下,为社会民众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保障将是化解社会健康风险的必由之路。
国家自2014年下半年起,陆续出台政策支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鼓励商业保险与基本医疗医保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医改。
商业健康险在中国发展多年,其规模远远小于“三大险种”的其他两种保险,财险和寿险。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百姓没有购买商业健康险的意识,习惯了基本医疗保险提供的保障;而另一方面,从商业保险机构的角度看,商业健康险盈利困难也是其得不到大力推广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商业健康险盈利困难的原因在于,医疗机构迟迟不愿开放电子病历与处方数据,使得缺少精算数据的保险公司难以开发出合适的健康险产品,而无法接入医院信息化系统进行审核也致使健康险的人工审核成本居高不下,难以真正杜绝过度医疗、骗保等现象。
此时,通过专业第三方机构以信息化系统的介入,为保险公司提供设计产品所必须的精算数据,并且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其提供保单的批量审核降低其审核成本,对保险公司来说是现阶段最现实可行的提高产品盈利能力的方式。
节流:医保控费
为了缓解社保基金压力,多种形式的改革在同步展开,其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医保费用。
付费模式:我国现行的医保支付方式普遍是按项目付费,其优点是操作方便,但缺点也很明显——在医疗机构收入和其提供的服务项目直接相关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往往会以过度医疗等方式来增加收入。按病种付费的模式正成为医保支付改革的重点方向。按病种付费是指卫生部门测算出各个病种的平均治疗费用,患者和保险机构按规定费用支付,可以有效杜绝开大处方、重复检查等问题。
监管方式:以往的监管方式人工事后审核,而处方审核可以做到事前监管,医生在开具诊疗单、药方单时,进行实时审核,杜绝滥用药品、骗保等问题。
运营模式:中国医院协会于2015年1月发布《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首次明确将医保管理提高到了医院行政管理的高度,这标志着医保管理正在从粗放式逐渐向精细化管理过渡。
要解决迫在眉睫的医保基金收支压力,引入临床知识库和智能审核系统对医院医生的诊断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是必要的。我们将在下面章节通过梳理美国PBM的商业模式,来探索我国医保控费领域的发展前景。
PBM(药品福利管理)是服务于医疗保险机构、医院、药方、药企之间的第三方盈利性机构,旨在通过审核处方、处理药品赔付申请、协助制定药品清单、开展药品邮购服务等方式在不损害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医疗成本,达到控制医保支出的目的。
不难看出,PBM对处方数据的监控和管理基本贯穿了整个医药产业链,其中主要的商业价值体现在:
1、 通过大量临床路径数据库和参保人用药历史信息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在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监管的同时,为保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过度医疗、药品滥用的现象。
2、利用自身用户规模效应对药房和药企形成较高的议价权,从而有效控制处方药成本。在为药企、药房打开销售渠道的同时,大幅降低保险公司保费支出。
基于以上商业价值,PBM的主要盈利模式分别对应有以下两种:
1、为保险公司提供审核处方等服务,收取信息服务费;
与药房/药企结算价格和与保险公司结算价格之间的差价。例:某药品零售价格$30元/盒,PBM以$20元/盒价格的折扣价与药厂/药房结算,再以$25元/盒价格与保险公司结算,赚取$5元/盒差价
其中,来自处方药差价的收入是PBM模式主要的收入来源。根据美国PBM巨头Express
Scripts年报,其PBM业务收入中99%都来自于药品收入,服务收入仅占1%。
从两种不同的盈利模式上看,美国PBM服务商的发展壮大分别来自于两种发展路径:
1、第三方PBM服务商: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商以吸引更多保险公司客户为核心竞争力。他们通过为保险公司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客户数量形成规模优势去与药房/药企取得议价权。典型代表如Express
2、集团附属PBM服务商:依托集团资源——主要为大型药品流通集团,获得低成本处方药。典型如CVS,通过收购caremark切入PBM领域,目前已成为美国第二大PBM。大型保险公司也有凭借其集团内部大量客户资源切入PBM领域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典型如United
health在旗下拥有美国第三大PBM服务商OptumRX的情况下,又于近期收购了第四大服务商catamaran。
参考美国PBM业务的市场现状,我们认为在我国方兴未艾的医保控费领域,可能介入的参与方有以下几种:
医疗信息化企业:实时的处方审核是PBM业务贯穿整个医药产业链的核心,庞大的临床路径与药品数据库也是PBM开展药品清单、定价与患者增值服务的基础。医疗信息化企业以医保控费审核系统为切入点为医保与商保客户提供控费服务。这类公司主要的优势在于拥有医院这一重要处方数据出入口资源。而打通医院这一产业链中最强势的环节后,数据的积累、以及与商业保险公司达成合作即顺理成章。
2、医药流通企业:医药分开背景下,药品由收入项转为成本项,医药流通企业参与院内物流,托管药房成为医院自然的需求。医药流通龙头通过GPO模式和药事增值服务,不断提升医院客户粘性,并有望成为地方医保控费的参与方。
3、保险公司:商业保险公司正大举入驻新农合、大病医保等医疗保险,特别是在大病医保领域,商业保险公司控费愿望极为强烈,但苦于缺乏对医疗行业的深刻理解、数据积累、医院入口等资源,实现自主控费尤为困难。
中美医药体系之间的差异将导致这三方在我国医保控费业务领域竞争格局的差异。相比美国充分市场化的医药体系,我国在以下两方面有明显区别:
1、医院作为强势方,难以主动开放处方数据: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仍然是以公立医院为主,提供的诊疗服务量约占90%,在医疗服务市场上近乎处于垄断地位,相较于美国的医院更为强势和封闭。医院端处于自身利益角度,并没有主动开放处方数据的动力,因此医疗IT服务商在医院端这一核心数据出入口上拥有一定的卡位优势,而其他机构要绕过IT服务商直接让医院开放处方数据则相对困难。
2、在未实现医药分离,以及药品无法自由定价的背景下,依靠药品差价获取收入模式暂不明朗:美国PBM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药品的差价收入,实现该模式的前提是医药分离与药品自由定价。而在我国,尽管医药分离的大趋势已逐渐明朗,但考虑到目前药品加成收入依然是大部分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其执行的力度与推进的速度还需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决心。而在监管部门规定零售价格区间的情况下,控费公司通过规模效应赚取差价的可能性与空间都不甚明朗。
在医药体系市场化的改革大方向明确的情况下,我们相信医保控费领域的市场空间将足够大。目前商业健康险规模仅1000余亿,如未来商业险发展成熟后能达到目前基本医疗健康险相似规模,仅目前向商业保险收取信息服务费的收费模式即能带来数百亿规模的潜在市场空间。后续处方药销售渠道打开、药品自由定价放开后,医保控费服务商的市场空间将有望以数十倍甚至百倍的规模增长,想象空间巨大。
而同时,PBM业务的规模壁垒导致这将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在买方主导的医药产业链,只有获得足够多的保险客户,PBM的商业模式才能产生价值和盈利空间。在这样的行业属性下,美国PBM的市场高度集中,行业前两名龙头Express
Scripts和CVS的Caremark合计占据了53%的市场份额。
在我国,尽管医保控费业务才刚刚开始,涉足该业务的医疗IT厂商自2014年期已不断在全国各地进行社保、商保客户的跑马圈地,并在去年末于今年初开始有订单落地,可以说是抢占了市场先机。而保险公司和药品流通企业本身就有集团的资源优势,未来将通过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各司其职共享千亿级别的市场,或是通过并购强化现有布局优势都有可能。而何时市场会真正打开、各参与方能够以自身优势切到这块大蛋糕,还需进一步观察医药分离及药品自由定价政策的发展动向。
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达20%,据2012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年)》统计,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数的构成已经上升至85%,归因医疗费用也占到了80%之高。具体而言,以高血压为例,作为心脑血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24%左右,估计全国有2.66亿患者;以糖尿病为例,年龄标准化发病率高达9.7%,糖尿病前期发病率(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为15.5%,估计全国有1.2亿糖尿病前期患者。
慢性病具有发病周期长,病情迁延不愈的特点,有些慢性病需要终生服药和治疗,而且慢性病常伴有各种并发症,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医疗费用也随之升高。慢性病在确诊前存在多个高危时期,如血糖、血脂等指标异常、高胰岛素血症或冠状动脉内膜病变等,在这些时期进行干预和治疗,进程是部分可逆的,可以延缓发病时间,控制病情进度。
针对慢性病的特点,其治疗理念也已经从管理式医疗向疾病管理转变。疾病管理强调医患沟通、持续的病情监测和生活方式干预,从而控制疾病病程和并发症发生。互联网健康方案模式即借助大量的客户体验终端、不断积累的用户数据和国内外权威机构和专家,搭建一个动态的数据库,为不同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干预方案,指导其进行身体调理和健康锻炼。
载体,有望最先打通“流量-服务-变现”闭环
目前健康体检市场规模约700~800亿元,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健康检查人次为3.88亿,占人口总数的比值为28.54%,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专业体检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健康体检龙头公司市场份额仅有3%~5%,我们预计,体检机构凭借专业的服务、网点的便捷、良好的客户体验、市场化机制迅速崛起,专业体检机构在品牌、服务、健康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上述健康干预管理方案中,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是移动医疗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可持续,可获取,低成本,可分析”是大数据的四大基本要素,相较目前涌现的大量硬件而言,体检采集数据准确全面性和分析价值明显更高,对上下游辐射力度强,未来发展方向:向上发展为健康云(APP健康互动专家,提升体检频次),以及向下发展医疗O2O(专科医疗、增值服务、精准医疗)。体检行业依托庞大而且精准的健康大数据以及全国性、标准化、设备精良、团队专业的线下服务网络,有望成为健康需求的重要入口以及为民众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医疗服务的高效平台,有望成为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O2O的优秀服务载体。
物联网时代,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入口概念将会变得泛在化,目前聚焦于智能手机上的用户注意力和时间将被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分散和去中心化。最终形成海量入口-数据处理-服务平台的产业格局。
海量的入口将包括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城市等等人们生活中可以普遍接触到的硬件产品。对于医疗,特别是健康干预而言,硬件入口的最大功能是对用户(病人)生理、心理、环境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未来部分治疗功能可能也将转移到日常可见的硬件终端中。
智能穿戴产品是个性化、移动化的硬件产品,具有极强的数据搜集能力,是健康干预的天然入口,也是互联网改造传统医疗体系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随着技术进步,互联网等技术渗透医学领域,对生命体征和相关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已不再成为阻碍,可穿戴设备不仅保证了24小时的连续监测,在医疗应用领域与医生的互动沟通也变得更便捷,以往无法获取的即时数据,在可穿戴医疗设备的介入下,能够为医生提供非基于经验的诊断数据,也能够为不同病程的患者给予个性化的治疗和干预方案。
从目前的趋势看,智能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与日俱增,最成熟的手环类产品已经形成Jawbone、Fitbit、Misfit、小米等数个品牌,而2015年苹果Apple
Watch开始销售后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为未来的高速成长奠定基础。
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通过广泛互联的新硬件实现海量数据的采集与针对性的场景化智能生活体验,由软件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大数据应用,由互联网企业建立统一的云端服务平台。在未来互联网企业建立的生态圈中,硬件是直接接触C端的入口,生态圈架构中的物质基础。
未来的电子制造业将会服务的客户不再是某个品牌的某个品类,而是像乐视生态圈、小米生态圈、苹果生态圈。这些生态圈企业的硬件产品,将向着海量多样、短小轻薄、时尚美观、功能专一、快速更新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子行业客户的需求将推动智能制造(或称工业4.0,柔性制造)的大发展,未来的电子产品生命周期将进一步缩短,对工厂制造的弹性要求极高,可能每个月都在不断生产完全不同的产品。
从客户的要求角度看,电子制造业可能是对工业4.0需求最为迫切的行业,因为客户的速度要求还在不断提高。传统意义的规模经济优势在物联网时代将会被柔性制造能力打破。制造业企业将从销售产品,便成为提供整体的设计、制造、维护服务,大大提升对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要求。
大数据平台
传感器和算法是提高检测精度的核心
穿戴式设备一大革命就是大大丰富电子产品的输入方式,特别是受益于传感器产品性能的提升,使得穿戴式产品可以将使用者的运动、姿态、健康甚至心情、思维、生理信息全面的数据化。从目前的技术看,运动检测(Motion
Sensor)是传感器技术最为成熟的应用方向,以往在游戏、手机、电视遥控、数码相机等产品中已有大量应用。
目前在运动检测领域主要用到的传感器有四种:加速计、陀螺仪、磁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加速计:测量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单轴、多轴加速计可以检测线性和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进而加速计可以测量产品的运动方向以及与重力方向之间的角度。
陀螺仪:陀螺仪测量单轴或者多轴的旋转角速度,陀螺仪可以在空间中较为精确的测量复杂运动,是测量物体位置和旋转的必备传感器。
磁力传感器(电子罗盘):磁力传感器(电子罗盘)通过对地球磁场的测量,为导航应用提供物体方向的信息。考虑到在室内的时候地球磁场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电子产品电磁波的影响,需要不断进行校准。
压力传感器(气压计):压力传感器(气压计)通过对大气压强的测量,计算相对和绝对海拔高度,一般应用于运动健身类产品,以及测量建筑内的楼层信息。
对于医用级的传感器需要达到连续动态监测和高精度的要求,这不仅与用户体验有关,更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和后续治疗方案。检测功能集中在监测用户体温、心律、血氧、血压、呼吸率和血糖等指标,而且为了满足移动医疗的需求基本都具有无线传输数据的功能。
案例:Dexcom连续血糖监测仪
Dexcom自1999年成立以来专注开发连续血糖监测仪(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2012年10月经FDA批准上市的第四代连续血糖监测仪G4
Platinum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连续血糖监测仪,这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传感器。G4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植入皮下的传感器、发射器和接收器。传感器刺入皮下与体内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电信号和血糖数据,该数据通过与传感器相连的发射器传输到接收器上形成可视化的血糖曲线(传输有效半径为20公尺),并可以预测近期血糖走势,同样iPhone/iPod/iWatch也可以接受血糖数据信号(相应手机软件Dexcom
Share)。当血糖浓度超过55
mg/dL时,接收器便会发出警报。传感器为一次性产品,每7天需重新植入一次(同类型产品为3天),发射器寿命为15-30天。相比其他皮下植入产品,G4用户体验更舒适,植入过程无痛也无血,即使洗澡也能佩戴。目前,FDA也已经批准G4用于儿童血糖的监测。
G4检测精度达到85%(同类型产品为75%),对于血糖检测的精度以平均绝对偏差(Mean
Absolute Relative Difference MARD)来衡量,参考值为患者的实验室检测血糖水平。目前,G4的新算法将MARD降到了9%,预计未来G5、G6的MARD将会更低(已向FDA申报中)。对于低血糖水平的检测精度G4新算法也将精度提升到了90%以上。
目前应用于移动电子产品的传感器主要采用MEMS(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技术进行加工。以手机为例,除了上述的四类传感器外,包括麦克风、光学图像稳定(OIS)、CMOS图像传感器、微镜片(微投影模组)以及部分应用于射频模块的元件。
目前MEMS传感器市场格局,依然以国际半导体企业做主导,中国企业主要是以瑞声、歌尔为代表的声学企业在MEMS麦克风领域取得突破,成为楼氏电子(Knowles)之外的全球主力MEMS
麦克风供应商。而在其他传感器应用领域本土企业仍在努力寻求技术与市场的突破。
电池:电芯升级与BMS优化
受限于体积,穿戴式设备的电池容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电力供应又成为整体产品的约束条件,故而为了提升电池使用时间厂商将投入更大的成本。
从产品设计和生产的角度看,聚合物拥有最大的设计弹性,完全可以根据终端产品的设计要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和生产,充分利用产品空间,其生产自动化水平也正在不断提升之中。
从价格来看,聚合物电池的单位电量价格约为传统圆柱型电芯的2倍,而方形电芯价格则介于两者之间,随着锂聚合物电池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电池总体价格将持续提升。
目前来看,方型电池与圆柱型电池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分别达到41%和37%,聚合物电池份额目前为22%。随着产品技术度不断提升,聚合物与传统的方型、圆柱型电芯的相比优势越来越突出。长远看,聚合物锂电池将成为锂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
穿戴式产品的电池设计先天限制决定了其体积,也即电芯容量难以在短期内有重大突破,比如Jawbone
UP 2智能手环电池容量仅仅32mAh,约为如今主流智能手机电池配置1500mAh的1/50,。
在有限容量下,为了实现电能的有效利用,同时也是为了满足穿戴式设备对安全性的高要求,穿戴式产品电池管理模块BMS包括电池模组的设计、制造要求很好,产品附加值很大,利润率远好于传统智能手机产品。
容量仅仅32mAh的Jawbone
UP2 手环BMS产品单价已经与主流中档智能手机电池BMS价格相当。
材质:轻薄时尚成为核心诉求
轻薄与时尚是穿戴式设备的主流追求,金属材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抗压性、强韧度使其具备成为穿戴式产品材质的条件。
金属机壳易于加工处理,外观时尚、手感细腻,在外观方面深得消费者的喜欢和认可。且金属导热性好,而随着智能手机配置和性能的快速提升,内部组件的产热量增加,导热性优越的金属机壳将更能满足智能手机发展的需求。
金属机壳的成型技术多样,加工步骤繁杂,表面处理的选择也很丰富。技术不同,难度不同,不同的技术选择带来的产品质量、观感不同。目前来看。苹果的unibody的技术难度最大,质量和美观度也最为亮眼。
与此同时,不少穿戴式设备如手环等将具备柔性化结构,由于具有贴身使用特点,其材料要求更加严格,为了满足轻薄、时尚的要求,附加值可能大大高于同档次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产品。
APP+大数据平台是移动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端
由于仅凭个人松散不连贯的自我管理很难达到显著的效果,碎片化的就医方式也因时间和空间受到一定限制,使得医疗服务供给和需求间存在中介断层,医生仅凭就诊时的检查数据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但这些方案并不一定适合每个患者,也缺乏更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而APP和大数据平台提供了疾病管理的连续动态方式和经过精密测算以大数据支持的可靠诊断结果,医疗服务由此实现了整合和价值最大化。
案例:WellDoc
WellDoc说服了美国国立处方药项目委员会使BlueStar成为第一个处方药APP,用于二型糖尿病管理。医生给患者开具BlueStar后,WellDoc根据处方和患者病历对BlueStar个性化,并由专人为患者提供使用指导。
WellDoc糖尿病管理体系由四部分组成,患者指导(Patient Coach),社会参与(Social
Engagement),临床决策支持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和自动化专家分析系统(Automated Expert Analytic
System)。该系统体现了大数据分析、行为管理与临床诊治三者的结合。公司2011年与电信运营商AT&T合作,AT&T提供了大数据分析平台,患者云端数据可以通过平台的分析提供循证的诊疗指南和纵向的病情追踪,同样公司具有医疗服务中心借助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诊疗建议和处方。同样该平台也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行为管理指导,患者在就医前也可以通过BlueStar将病情管理情况发送给医生,以便医生更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进展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借助处方药推广模式获得的稳定终端流量和患者粘性,WellDoc才得以与Rita
Aid(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之一)、Dexcom和福特汽车进行合作,打造患者服务的完整闭环和多赢的局面。
该糖尿病管理体系作为处方药的效果在其上一代产品Diabetes
Manager已得到临床试验验证。使用软件的患者和仅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患者在使用软件之后的12个月,因急诊入院的次数减少了58%。
智能穿戴作为一个新产品市场,其发展将遵循风暴市场理论。根据风暴市场理论,一种新产品、新技术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早期市场:激动人心的新产品推出;鸿沟:大众市场尚不能接受不成熟的新产品;风暴:大众普遍接受,产品供不应求;主街:市场发展繁荣,深入挖掘市场;生命终止。
其中鸿沟阶段是产品能否成为市场主流的关键,一旦跨越鸿沟,意味着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进入发展非常快速的风暴市场时期,需求增长快于生产的增长。也就是目前市场常说的从0到1的过程。
而后风暴市场,也即是主街市场阶段,则是生产快速上升,产品供需紧张状况缓解,出现一定程度的供过于求状况,在这个阶段市场的竞争将聚焦于性价比。也就是所谓的从1到N或者说经常面临到破坏性创新的阶段。
目前的智能穿戴行业,仍处于尚未跨越鸿沟的早期市场,而跨越鸿沟的最佳方法就是找到所谓的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一种产品的成功不能简单依靠硬件的产品设计,更重要的来自于硬件产品背后的应用、服务。iPhone曾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看正是iOS操作系统和Appstore商业模式的成功。
对于穿戴式设备,目前仍处于行业的培育期,商业模式远谈不上成熟,从未来应用的方向上看,医疗保健、信息娱乐、健身运动类需求将成为未来市场空间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方向。用于医疗的智能穿戴市场仍是尚未真正启动的潜力市场,由于医疗方向所具有的专业性,将会是垂直属性较强的蓝海市场。
可穿戴医疗设备通过传感器监测和存储患者生理电信号(如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等信号),借助无线网络将信号传输至中央处理器(处理器的算法显著影响测量的精度),经过计算的可视化数据指标而后被发送至医疗机构,供医生进行基于大数据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从美国消费者对可穿戴产品类型感兴趣程度可以看到,健康监测类的可穿戴产品更受重视,一方面是可穿戴医疗设备认可度高,另一方面是美国消费者对健康管理意识较强。
2015年在美国将售出约3400万件可穿戴医疗设备;2016年远程心脏监控服务的潜在市场价值将为8.67亿美元,预计2018年美国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
据艾媒咨询的调查,我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期望主要集中在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医疗健康排第四,这主要是因为医疗健康的专业性和需求群体的特定性,同时随着慢病管理和可穿戴医疗设备人群认可度提高,可穿戴医疗设备将是可穿戴设备最主要的蓝海之一。
2012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4.2亿元,预计到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23.7亿元,随着对可穿戴设备认知的深入市场增速也将逐步提高,年复合增长率达60%。
互联网医疗行业刚进入爆发期,虽然上市公司此类业务占比尚不高,但我们认为卡位好(具备端口优势、可持续性流量、及清晰商业模式)、管理团队优秀的公司有望成为重塑医疗生态的王者,估值亦将以VC估值的方式重构。
医疗端:推荐宜华健康(网络医院先行者)、和佳股份(康复+移动医疗打开公司成长空间)、乐普医疗(打造心脑血管患者生态圈)、翰宇药业(拥抱互联网,做慢性病健康管理专家)、鱼跃医疗(医云助力打造药、械、服务一体的平台型公司)、朗玛信息(O2O闭环新体系)。
医药端:基于线下网点发力O2O优势,“三堂一通”仍是医药电商领跑者,我们长期看好;同时看好网络基础雄厚、具备后发优势的上海医药、打造工业品牌运营平台的康恩贝、仁和药业。
医保端:卫宁软件(线下HIS资源价值得到重估);万达信息(全产业链布局打造互联网医疗生态闭环)。
健康端:汤臣倍健(扬帆互联网,拥抱大健康)、九安医疗(九米组合开启国内市场,大数据成为未来金矿)、宝莱特(血透业务实现高增长,智能穿戴打开增长新极)、奋达科技(转型移动医疗,步伐迅速成果斐然)。
剥离地产业务,全面转型医疗健康: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萎靡,公司一次性转让梅州公司、湘潭市宜华房地产股权,回笼资金专注医疗健康业务。即大手笔收购医疗后勤领先承包商众安康,布局健康养老后,又参股深圳友德医科技(20%股权),抢滩网络医院,初步打造互联网医疗+养老的大健康格局。
网络医院先行者:宜华健康网络医院模式目前是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为依托,由第三方深圳友德医科技有限公司(宜华健康持有其20%股份)提供远程医疗平台,在社区医疗中心、农村卫生室、大型连锁药店等地建立网络就诊点。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也有利于广东二院缓解门诊压力,并从线上引流患者,公司前期可以通过诊疗费分成获取收益,后期一方面可以借助平台上的医疗资源与其他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参与方合作(提供医疗端接口,坐拥议价权),另一方面还可将平台积累的大数据(患者及药品)通过多种方式变现。目前平台上仅有广东二院(但不排除未来还会有多家医院上线),覆盖广东省内1400家终端左右(计划今年年底开设1万家),日接诊700-800患者(目前有180个上线医生)。
网络医院掌握医疗核心资源,利于向医疗服务产业链前后整合:广东省网络医院背靠省级三甲医院广州二院,掌握着最稀缺的医院和医生资源,为公司向医疗产业链前后端整合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网络医院一方面正式推出专属个人就诊的APP业务(通过网络医院官方网站实名登记下载个人APP后即可进行随时随地网络就诊,从B2B2C转向B2C模式),另一方面也借助APP与全国最大的出国留学服务机构——启德教育集团强强联手,推出专为出国留学人员量身定造的跨国网络诊疗业务,实现网络医院业务走出海外重大跨越。我们可以预计将来宜华健康将实现就医全程的服务:健康监测、诊前咨询、视频远程问诊、开具处方、药品配送、健康管理及养老服务。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15-17年EPS分别为0.20、0.30和0.40,对应PE为270倍、178倍、130倍,给予买入评级。
+移动医疗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我们认为这轮牛市医疗总体的配置主线就是治疗前端(体检、慢病管理);治疗端(互联网医疗大数据、精准治疗);治疗后端(康复及养老),而和佳股份占了康复(A股康复第一股)和移动医疗(医院商城及医院信息化)两大战略方向,将打开公司未来成长空间,2-3年看500亿市值以上,坚定公司“买入”评级。
A股康复第一股:康复是一块非常大的市场(美国康复市场预计近500亿美金,骨科和神经康复占60%-70%,而且流程标准化,可复制,风险低),中国因为医保报销有限目前康复仅停留在最常规的热疗及中医康复等,中高端需求长期被压抑,我们认为中国的神经康复及骨科康复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目前还鲜有公司做成气候,公司势做我国康复龙头,专注神经外科和骨科,定位中高端人群,引进美国先进康复理念、技术和设备,长远目标是在我国开设100家康复医院连锁(公司只做1-2家旗舰店,其余将通过并购基金运作),今年年末至少会有1家康复中心落地(公司会在省会城市与龙头医院合作设院,公司占100%股权,合作医院会有一定收益权)。
移动医疗的医院商城:如果说春雨是医生的淘宝店铺,和佳的汇医在线就是医院的淘宝商城。和佳通过多年在医院建设领域积累的资源拟组建众多医院(2017年计划签约1000家医院)构成的网络医院平台,多方受益,患者一方面能小病咨询,更重要的是重病能找到合适医院,各医院也能在移动互联的大趋势下从平台获取患者流量并将其引流线下实体医院而获得病源,此外医生通过线上坐诊也能获取相应收益(患者咨询费的80%归医生),而公司也从中聚集了大批医疗资源、沉淀了患者及用药数据将会在未来产生巨大价值。公司的汇医在线计划今年7月上线,年内完成签约200家医院,后续将会启动融资引入战投(不排除BAT等巨头)。(此次收购卫软信息是公司医疗信息化及移动医疗布局的关键一步,未来在此领域公司将会动作不断)
主业高增长持续,血透业务会是亮点: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40%-70%,增长强劲,我们预计公司今年原主业还将保持50%以上高增长。另公司血透业务有可能采用一种新的运营模式(轻资产),俱乐部会员制,互联网思维,网罗患者流量,将来通过流量及与公立医院合作进行其他业务变现,将会远超市场预期。
盈利预测:维持公司15-17年EPS分别为0.65、0.91和1.12,对应PE为56倍、40倍、32倍,给予买入评级。
打造心脑血管患者生态圈:乐普建立了一个心脑血管患者生态圈(从以前以医生为核心真正变成以患者为核心),打通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几乎一切环节,日常护理有可穿戴及相应检测设备(心衰检测仪、远程iholter监护等),就诊可随时通过就诊点(药店、私营诊所、基层社区及公立医院)访问网络医院(公司通过多年药品和器械经营在心脑血管领域积累的一批优质医疗资源),根据病情还可按需转诊(精确找到相应医生),如要手术,还有患者互联网社区帮助患者康复,给予患者呵护般的就医体验,黏住并牢牢绑定患者,而整个环节患者所需的药品、器械、保健品、服务都可以在公司开设的电商平台(产品大都是乐普的)买到从而实现患者流量变现。公司今年计划在河南省进行试点。
医疗器械业务稳健筑底。医疗器械营收和净利润14.72亿(+18.69%)、3.85亿(+9.75%),其中海外营收0.95亿(高附加值配件为主的自产耗材产品海外销售0.86亿,+39.51%)。a、自产心脏病耗材营收8.37亿,同比稳中略升。支架系统收入6.86亿(+3.87%);Partner、Nano同比增长-9.65%、56.18%,支架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预期17年完全降解支架的上市,支架收入将迎来新的增长期。封堵器、起搏器(自产+代理,其中自产单腔实现突破千万,+89.52%)营收分别为0.87亿(+14.12%)、1.56亿(+18.68%)。b、基层医院介入诊疗业务进入增长期。已与80余家县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介入导管治疗室,器械、药品和服务合计收入1.21亿(+28.49%)。c、体外诊断试剂为生式的新增长点。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定量技术、化学发光技术、分子诊断研发和核心原材料的平台,并参股雅联百扩大销售网络,14年收入0.61亿(+96.15%)。d、平台优势助代理业务高增长。医疗产品代理配送收入4.54亿,增57.94%,预计代理起搏器收入占比31.64%。
药品业务短期内可实现高增长。药品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79亿(+211.43%)、0.72亿(+366.48%)。氢氯吡格雷完成山东、广东、湖北、青海、重庆、云南、海南、甘肃等的招标采购工作,实现营收1.21亿(+247.85%)。治疗急性心衰的重磅药左西孟旦在吉林、广州军区、河南等地中标,14年基数小,但增速快。拥有阿托伐他汀钙原料药和制剂的新东港预计15年净利润1.21亿,成为药品业务新亮点。
盈利预测:预计15-17年公司EPS分别为0.71、0.92、1.19,对应PE为48倍、37倍、29倍,维持增持评级。
拥抱互联网,搭建慢性病健康管理平台:公司参股普迪医疗,拿到普迪医疗拳头产品-无创连续血糖监测手环(初步测试数据显示该产品精确度要远高于同类竞争产品)中国市场独家代理权,正式进入血糖监测仪广阔市场(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统计,目前国内血糖仪存量2120万台左右,年销售规模约50亿,而在糖尿病预防方面,卫生部也提出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要逐步开展血糖测定,市场空间广阔)。
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将以糖尿病为切入点,拥抱互联网(收购移动可穿戴设备-无创动态血糖监测手环),逐步绑定终端患者(慢性病均需要长期用药,患者就是长期盈利源),打造慢性病健康管理平台(以糖尿病为例,患者通过无创动态血糖监测手环动态监测管理血糖情况,通过远程问诊(后续将会逐步搭建)获取用药指南,进而通过注射笔(收购成纪布局)实现自主给药,最后拉动公司相关药品(与注射笔绑定)的销售)。而公司代理的监测手环后续还可继续开发具有同时无创检测蛋白、脂肪、尿酸等多种慢性病生理指标的后续产品,实现无痛检测、实时监测,大数据收集和分析,与此同时公司还将积极洽谈和公共互联网企业、医疗和诊断终端及相关软件企业、药品销售电商企业、健康教育企业、医保支付和管理机构的合作、整合和二次开发,从单纯的制药企业,逐步向慢性病健康管理专家转型。
招标推动公司主业继续保持30%以上增长:2014年公司业绩增长强劲,其中核心产品胸腺五肽增长52.65%,客户肽及原料药(主要出口)都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而年新一轮标期,我们预计胸腺五肽、生长抑素增速将逐步趋稳,特利加压素与去氨加压素以及刚获批的爱啡肽及即将获批的卡贝等产品基数尚小,预计将在本轮招标环节放量增长,推动公司年主业净利保持30%以上增速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因公司实施了10送10股,顾我们调整公司年EPS分别为0.42、0.56和0.71(考虑并购成纪,原主业分别为0.28、0.38和0.49),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参股苏州医云,涉足内分泌慢性病互联网医疗社区。公司参股10%苏州苏州医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后者将主要从事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智能硬件的研发(检测血糖、高血压等)及互联网药品交易等业务,未来待苏州医云盈利明确后适时将其注入上市公司。其将利用鱼跃医疗具有的国内最完整的家庭护理及慢病管理的产品线及长期的市场推广中积累了丰厚临床专家(内分泌等)资源和消费者资讯三大优势,在以医疗为核心价值基础上布局移动互联,采用众筹共享模式与医生分享平台价值,形成紧密联盟,将贯通医生、医械、药品、病患资源,实现有效循环。
携手阿里健康,互补协作前程远大。近日公司控股股东鱼跃科技与阿里健康签订战略合作,双方在市场与客户、信息及医疗产品、云医院平台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和协作空间。鱼跃医疗将与阿里健康在智能健康硬件领域的全面合作,万东医疗与阿里健康在医疗影像、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的全面合作,医云健康与阿里健康在医患互动、慢病管理、远程健康咨询的全面合作,共同促进慢性病和常见病院内院外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形成。
传统器械增速稳定,新产品值得期待。公司为国内最大的康复护理、医用供氧及医用临床系列医疗器械的专业生产企业,14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6.82亿、2.97亿,同比增长18.08%、15.09%。康复、供氧、临床器械分别收入9.44亿、5.51亿、1.84亿,同比增长
12.20%、43.72%、-6.18%,预计电子血压计15年有望超过欧姆龙的市场份额,血糖产品15年收入过亿,制氧机保持40%以上的增速,高端轮椅和雾化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快速打开市场。公司前期投入的研发已经接近收获期,医用电子血压计、真空采血管、睡眠呼吸机、留置针等一批新产品经过研发测试,大部分产品已经取证并符合规模化生产的条件,预计15年将陆续推向市场,将给公司的器械产品注入新鲜血液。
上械的注入将加速公司器械平台的建设,预期外延步伐还将延续。上械集团将在15年完成并表,预计将增厚合并报表利润约5000万。上械集团拥有2家分公司、3家全资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3家参股子公司(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主要产品门类:手术器械、卫生材料、X射线诊断设备、手术床、医用影像增强管、X射线管超声诊断设备、消毒灭菌设备、医用仪表、热工仪表、电子医疗保健产品等。注册商标有“上医”、“鸽牌”、“金钟”、“中亚”、“上卫”、“三叶”、“三线”、“上海”、“天平”、“阿洛卡”、“泰雷兹”、“麦迪逊”等十余个商标。上械集团的注入将极大的丰富公司医疗器械的产品群,大大增快公司打造国内最大医疗器械平台型公司的步伐。预计公司后续还将围绕公司现有产品群,在红杉、弘晖、光大等资本力量的助力下继续丰富平台的产品门类。
估值评级:不考虑新的外延,预计15-17年EPS分别为0.77元、0.98元、1.20元,对应PE为61倍、47倍、39倍,给予买入评级。
医药电商先行者,发力移动端OTO
O2O发力,B2C星火燎原。九州通在医药电商领域提前布局了
B2B、B2C、O2O三大平台,公司旗下好药师大药房成为第一批开通微信支付的医药电商,通过微信商城,提供“药急送”功能,实现用户通过微信下单药品通过药店在短时间内快速送达的模式,成为微信上第一个开展医药类O2O业务的用户,提供线下到线上的店内扫描二维码微信下单支付的服务,&
以及线上到线下的“药急送”服务,签约O2O线下药店达到万家。
携手移动医疗APP,引领健康服务转型。好药师与春雨移动健康与网上药店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以后在春雨APP内即可完成“轻问诊”和购药服务,为用户提供线上问诊+线下配送的体验。另外通过参股上海优伊,将“药急送"功能植入“U医U药”APP
健康平台(类似打车软件),并开展“以糖尿病为服务对象”的日常智能护理平台。未来公司将立足全渠道药品零售,不断整合网上购药和移动医疗平台,做大做强电商平台。
政策大力扶持,涉足医养综合体项目。与汉阳区政府战略合作,涉足医养综合体项目,涵盖结算中心、电子商务、医药超市、三甲医院及康复养老等相关产业。我们认为,养老政策支持加大,仅近两年国务院、各部委就制定发布了养老相关政策十余条,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标准化、养老机构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并轨等多方面指导、支持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其中2015年2月《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预示我国养老产业迎来新的阶段。公司向医疗养老方向的延伸,有利于加速打开医药电商和医疗养老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预计15-17年EPS 0.34元、0.42元,0.51元,对应PE为73、60、49倍,维持增持评级。
002727):医保网点优势突出,外延扩张有望提速
医保销售占比较高,承接处方药分流的利器。截至2014年底,一心堂拥有直营连锁门店2,623家,主要的门店布局于三四线城市、县、乡镇,充分受益于新一轮城镇化浪潮。公司拥有医保门店2,039家,医保收入占比41%,个人医保账户消费者的扩容将对销售产生积极影响。处方药网售一旦放开,区域医保账户消费者无疑将优先选择能线下报销的药店。2015年,公司拟在云南、四川、广西、贵州、重庆、山西等市场完成市场布局,新开设1000家店,销售终端的控制优势更加明显,对上游企业议价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利于盈利能力的提高。
电商全渠道推进,外延扩张有望加快。公司投资1.2亿打造以O2O模式为核心、以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为定位的垂直网站,利用自营式B2C、第三方平台、O2O模式等,进行多渠道营销网络建设,增强线上线下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拥有超过680万人的有效会员,将充分运用大数据和客户关系CRM管理系统,满足基于小众、长尾、社区基于互联网的需求,最终形成供应商、经销商、终端消费者的闭环。
盈利预测:考虑到公司为抢占线上市场先机,短期加大系统及团队投入,预计2015年收入增速将快于利润增速,预计15-17年EPS
1.47元、1.85元、2.24元,对应PE为53倍、42倍、35倍。公司电商战略清晰,执行力到位,线上业务将带来较大业绩弹性,前期与中钰资本共同设立钰心医药产业并购投资基金(基金总额8
亿),外延扩张有望加快,维持增持评级。
002462):GPO+高值耗材引擎,电商前景可期
完成耗材全国布局,产品线日益完善。公司投资控股高值耗材公司14家,范围涉及全国27省(直辖市)700余家三级医院,在全国介入高值耗材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建立面对重点高值耗材生产企业的全国物流平台,拟在北京、广州、上海、成都、安徽、长春建立六大高值耗材专业物流中心;强生、雅培、美敦力等国际知名医疗器械公司洽商合作意向;扩大经营品种,全面进军大外科及骨科类耗材。
GPO规模快速扩大,未来协同控费。首钢项目去年实际销售收入达5.93亿元,鞍钢、中航配送规模预计均过亿。公司紧紧把握医改新政下医院和厂办医疗机构的利益诉求,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院供应链管理方案,快速转型多层次多元化增值服务商,提供“信息化、药房外置、药库托管、医院内物流“等10多项药事增值服务,未来有望通过药房托管承接更多药品分流。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提升医院客户粘性,未来有望成为地方医保控费的参与方。
定增助力,电商前景可期。公司是北京第二大社区医院分销商,在北京地区拥有直营连锁药店150多家,是北京地区直营零售网络规模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公司发力电商业务,定增募资在北京设立药品快速配送平台网络调度中心,在上海、广州等13个城市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未来有望利用线下网点优势,通过B2C及O2O模式增强线上线下业务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预计15-17年主业EPS 0.76、1.03、1.36元,同比增长45%、35%、33%,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1倍、45倍、34倍,我们看好公司GPO业务的不断复制,医药电商和乃至医保控费商业模式前景可期,维持增持评级。
002433):收购康爱多,快速切入医药电商领域
。公司计划三年内在潮州、汕头以及北上广、重庆、武汉等重点一二线城市展开布局,建立30家太安堂品牌旗舰店(国医馆)。除销售药品、保健品及医疗机械等,设立名医坐堂、理疗等特色中医服务。在潮州、汕头、揭阳自主建立50家太安堂标准药店;此外公司今年花费1600万元收购了36家联华复星医药的连锁药店,改成太安堂标准药店,年内计划一共收购50家,明年70-80家。
电商一马当先,看好线上线下融合价值。公司收购的广东康爱多医药电商排头兵,旗下拥有康爱多网上药店(自建)、康爱多大药房旗舰店(天猫)及移动互联网Web端,品牌效应优秀,排名天猫医药馆第一,2014年含税收入近5亿,预计2015年有望达到10亿,公司业绩承诺收入复合增速不低于73.51%;净利润复合增速不低于77.83%。切实有效提升公司线上业务的影响力及规模,对于后续公司自有品牌通过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及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盈利预测:预计15-17年EPS 0.36元、0.47元、0.63元,对应PE为49倍、37倍、28倍,维持增持评级。
上海医药:供应链创新服务推进,电商厚积薄发
供应链创新服务推进,新业务表现突出。公司进一步拓展医院供应链创新服务,目前共托管医院药房65家。新业务如高端药品直送(DTP)、疫苗和高值耗材销售收入61.49亿元,同比增长39.75%,目前国内DTP市场规模约80亿,每年以40%速度增长,公司DTP
业务已覆盖22个城市,DTP定点药房26
家,已占据约30%的份额,净利润率比传统业务高0.5~0.6pp,未来有望在快速发展的细分市场中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探索云联网模式,期待电商发力。公司积极探索云联网新模式,与下属众协药业总经理季军投资设立大健康云商,管理团队持股30%,着力打造线上平台和线下网络,定位处方药O2O销售、健康管理服务及贸易型电商。初期以肿瘤药为主的自费药DTP为切入口,凭借线上处方药、患者数据平台,线下三层药房网络优势(DTP药房、托管及合办药房、超过2000家自营和加盟药房),未来有望向糖尿病、帕金森慢性病管理延伸。
盈利预测:预计15-17年EPS1.08元、1.25元、1.41元,对应PE为24倍、21倍、18倍,维持增持评级。
康恩贝:搭上医药电商发展快车,打造工业品牌运营平台
珍诚品牌实力较强,有助于公司完善整体战略布局。珍诚医药是我国首批获得医药分销B2B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质的企业,是目前我国医药流通B2B领域唯一连续两次被国家商务部认定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在2013中国医药互联网大会上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医药互联网最佳B2B平台”。公司以“医药在线”(<)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先后开发了“金融服务”、“药联5万家”和“网上药博会”等创新服务平台,为第二、第三终端及医药分销企业提供医药互联网分销服务;为上下游用户提供信息共享、数据分析、网络营销、金融创新、在线培训、软件和技术等增值服务;并通过“药联5万家”和“云联千商”等互联网虚拟整合模式,提升全产业链信息化水平。截至2014年6月底,“医药在线”拥有3,397家供应厂商会员和24,141家第二、第三医药终端企业会员,日平均访问用户超过2,459个IP浏览量、日平均访问网页数量达45,017页,并开通“珍诚医药在线”和“药联5万家”两个微信公众号。此次收购有助于康恩贝在短期内快速切入医药电商领域,完善产业链布局。
公司搭上医药电商、移动医疗爆发式发展的快车。康恩贝将借助珍诚网络,以及“药联5万家”和“云联千商”等互联网虚拟整合模式,获得更多渠道以及物流配送能力,实现线上线下渠道业务融合和相互提升,有利于增强产品营销的广度与深度,部分OTC品种有望借助线上迅速放量。双方在现有B2B基础上,努力实现B2C、O2O药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并积极探索和创造条件建立“在线药、医及移动穿戴”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从而带动估值中枢不断上移。
打造工业品牌运营平台,“产业经营+资本经营”双轮驱动。珍视明护眼天猫旗舰店上线以来,目前每月仅眼药水、眼罩销售超过300万,在线上渠道拉动下,2016年珍视明系列销售有望达5亿元,后续公司将不断增加包括前列康在内的一系列保健销售品类,打造产品力和品牌力兼具的在线运营平台。
盈利预测:维持15-16年EPS 0.66元、0.80元(增发摊薄后),其中主业EPS为0.58元、0.70元,目前股价对应主业估值为37倍、30倍,我们认为强强联合式的并购开启了康恩贝并购重组、整合发展的新阶段,品牌线上发力值得期待,维持增持评级。
仁和药业:物联网转型升级,健康平台呼之欲出
打造和力物联网,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力药业作为仁和药业销售职能的控股孙公司,倡导成立“和力物联网”,其核心目的就是整合各方资源,优化供、产关系,引领行业发展,打造全国原、辅、包材及药品供应商B2B平台;实现集中采购,对上游采购形成议价合力优势,降低采购成本,从而降低药品价格;并且和力药业也可参与其中的质量管控,进一步把握OEM产品质量,提升公司品牌价值,进一步促进医药工业转型升级。平台采取开放式平台服务,按照互惠双赢、自愿加盟的原则,相互间组成利益共同体;采取股份制管理模式,和力药业作为控股方,拟出让控股部分以外的股权供合作方认购,合作方认购后,作为和力物联网股东,在享受平台带来的采购成本降低的收益外,还享受平台做大做强带来的股份收益,可谓“一箭双雕”。
互联网健康平台呼之欲出。集团涉足互联网电商和医疗推出叮当健康大平台,预计将横跨大健康商品直供、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健康大数据管理、远程医疗服务、送药上门等,将进一步提升估值。
盈利预测: 公司的OTC业务处于增速恢复阶段,未来随着处方药业务的做大做强,预计公司14-16年EPS分别为0.31元、0.39元、0.54元,对应PE为42倍、33倍、24倍,维持增持评级。
卫宁软件:互联网医疗时代,线下HIS资源价值得到重估
公司深耕医院信息化系统领域,形成从医院、医技到公共卫生领域全面的医疗信息化产品布局。根据IDC统计,公司的HIS系统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线下的HIS布局是公司拓展商业模式的立足之本,因此公司自去年开始全面加速全国医院端HIS系统布局,内生方面建立多个城市营销中心,外延方面收购山西、北京、杭州等多地医疗信息化厂商,双轮驱动公司线下医院资源快速增加,市场占有率龙头地位进一步夯实。
医保控费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已与多家医保中心和商保达成合作。公司在医保控费领域凭借多年HIS积累,自主开发出临床知识库,并与山西省、镇江、亳州等多个地级市医保中心,以及中国人寿、平安养老、太平人寿等多家大型商业保险机构区域分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医保控费业务发展。可以说,在医保控费领域跑马圈地的过程中,公司已顺利抢占先机,与多个商保机构携手亦充分说明公司产品的技术实力与控费能力备受市场认可。
医保控费空间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空间逐步打开。我国的医院信息化相对发达国家依然落后,尤其是一、二级医院。在越来越迫切的医院精细化管理趋势下,医院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都依然有大幅提升空间。同时,公司坚持内生外延并行战略,加速传统业务的扩张,为后续医保控费和移动医疗业务提供医院端的信息入口资源。随着基本医疗保险收支压力日益严峻,国家对医保费用的管控需求愈加凸显。方兴未艾的商业健康险的大规模发展也需依赖于第三方控费服务商提供数据与信息化审核以降低成本。因此不论从政策还是市场看,医保控费业务的市场空间正在打开。公司在医保控费业务领域积累深厚,产品布局领先,已有多地合作协议落地,将有望凭借先进的技术与丰富的行业经验跻身行业标准制定者行列,依托丰富的医院处方信息入口探索更广泛的商业模式与盈利空间。
医院端入口价值有待重估。接入医院信息化系统是移动医疗与互联网医疗最务实可行性的商业模式之一。而公司作为全国布局最广、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医院信息化系统提供商,其拥有的医院资源将有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化为信息的出入口。公司与阿里健康于1月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即是公司入口资源价值的明证,我们也相信随着后续医药流通领域改革的加速,公司的医院端入口价值将被进一步重估。
盈利预测: 随着国内医保控费市场空间打开,预计公司15-17年EPS分别为0.35元、0.51元、0.87元,维持“增持”评级。
万达信息:全产业链布局打造互联网医疗生态闭环
背靠优势政府资源,与资本市场形成合力。凭借多年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公司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公司于2014年收购HIS厂商上海复高与宁波金唐,正式确立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主线。近期公告定增募资35亿用于打造健康云、保险云、医药云、医疗云四大平台,将彻底解决此前智慧城市项目带来的资金掣肘,快速推动布局进展。
三医联动,全产业链布局互联网医疗。依托医院端收购两家优质HIS厂商并在线下布局全程健康管理门诊部、医药端中标上海药品集采项目、医保端宁波阳光医保项目的落地,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从医院、医药到医保的全产业链布局。在个人健康管理端,公司此前已与电信合作推广全程健康产品包,此次定增募资打造的健康端四朵云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布局,助力公司打成G2B2C的互联网医疗产业链闭环。
控费业务布局领先,自上而下推动进展。在目前医保是由社保占据主导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医保控费业务最容易打通医院端,获取处方数据。公司与政府间一直以来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已经落地并成功运行的宁波阳光医保智能审核系统的建设经验将助力公司与更多区域医保中心达成合作。我们相信2015年将是医保从政策到市场利好全面释放的一年,公司作为在医保控费领域布局领先的厂商将全面受益。
盈利预测: 闭环打通、数据积累后,变现渠道将非常广阔,预计公司15-17年EPS分别为0.55元、0.75元、0.94元,给予“增持”评级。
汤臣倍健:扬帆互联网,拥抱大健康
新的桃花源,互联网+大健康产业第一股,缔造千亿市值大平台。《年度经营规划纲要》全新的三年规划核心就是把股份公司的大格局做出来。公司未来业务生态:三大业务板块(汤臣药业板块、广东佰嘉板块、线上业务板块)+大健康产业布局;整体业务布局将由膳食营养补充剂扩展到大健康产业,打造营养品“联合国”;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相互补充促进,产品销售业务与大健康产业布局互补,促进战略升级。针对这一愿景,预计公司将在互联网渠道、移动医疗方面积极布局,2015年将是公司战略升级至移动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的元年。
产品端发力空间巨大,单品运作+互联网品牌推广+补充外资品牌,全力打造全系列产品阵营的保健品联合国版图。目前公司虽然拥有90个产品品类,但相比较NBTY拥有几千个品类来看,公司将通过有计划的推新品方式完善产品种类;此外,明星公司都会拥有明星产品,目前汤臣倍健还不具有一个销售规模过大的明星爆款产品,因此单品运作方面也会成为下一个增长驱动点;此外,“保健品联合国”目标从未被放弃,公司今年1月完成了定增,预计资金的到位将推动这一方向工作的快速推进。
盈利预测:预计15-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1亿、29.4亿和37.5亿,YOY分别为36%、27%和27%;对应EPS分别为0.92元、1.20元和1.47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2015年第一目标价60元,对应目前体系下传统业务产生业绩的40X16PE。
九安医疗:九米组合开启国内市场,大数据成为未来金矿
ihealth系列由国外向国内铺开。2011年公司推出移动医疗ihealth系列可穿戴医疗设备,自主品牌开始发力,目前ihealth系列已经进入欧美等主流市场,2013年销售额过千万美元,获得了市场的极大认可,在美国具有100万用户。2014年下半年开始,销售焦点逐步从欧美市场向国内市场铺开。
销售策略多模式并行。在销售策略方面,公司结合国内情况与国外经验,与医院、保险公司合作,对终端的掌控度逐步提高。在医院方面与天津三潭医院有关血糖移动监测合作项目效果良好;在国内还与春雨医生合作,通过优惠线上问诊活动促进产品销售;与intel和GE合资的Care
Innovations主要为保险公司采集老年人健康数据供分析使用。
战略布局身处行业风口。2010年公司就制定了以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硬件为起点进入移动医疗和健康大数据领域,进而围绕用户建立健康生态系统的战略。目前业态以硬件为入口作为大数据采集的终端,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即是移动医疗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目前公司在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各个指标方面均有成熟的终端产品,同时App的配合打通了数据传输和社会功能的数据链条。与苹果和腾讯的合作即向产业链下游拓展用户粘性,在国内与小米的合作,小米持有新合资公司20%股权,可以借助小米的平台使产品迅速放量。
“九米组合”优势互补,大数据成为未来强劲增长点。借助小米线上销售的营销强项,该合作将大幅度打开国内市场,预计未来用户级别将达千万。在接入端的优势将逐步向大数据应用产品的拓展,大数据的积累会形成另一待开采的金矿,向医疗机构提供基于连续监测的确切健康监测数据将形成新的商业蓝海,移动医疗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将为公司打开新的爆发性增长空间。
盈利预测: 随着与小米的合作打开国内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公司大数据转化为实际的营收,预计公司15-17年EPS分别为-0.03元、0.01元、0.05元,给予增持评级。
宝莱特:血透业务实现高增长,智能穿戴打开增长新极
监护仪更新换代,业务保持平稳增长。公司监护仪类产品包括掌上监护仪、一体式监护仪和插件式监护仪,主攻中低端市场,占公司总收入的75%左右,其中插件式监护仪属于第三代产品。监护仪产品相对外企同类品种价格低50%左右,借助价格优势和良好的质量可以替代外企的部分市场,未来该业务仍将保持50%的高毛利和稳定的收入增长。
血透业务打通全产业链。公司收购了挚信宏达、辽宁恒信、博奥天盛和重庆多泰获得了透析液(粉)、透析针(管)和透析机,同时公司在常州、南昌和天津自设主营透析液(粉)公司,耗材生产场地的合理布局降低了物流成本,整个产业链布局的完善将促进公司内生性增长。2013年实现营收2.35亿元,血透耗材占比逐年上升,2013年占收入的20%。
血透业务受益血透行业高增长。国内尿毒症患者在230万左右,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比例在15%左右,未来三年该比例将提升至25%左右,目前血透市场规模为150亿元左右,三年将达到270亿元,血透行业增速每年在20%以上,公司是血透产品线最齐全的公司之一,未来可以享受行业高增长带来的收益。
育儿宝将成为婴幼儿体温智能监测市场重磅产品。公司瞄准母婴市场的可穿戴医疗设备,2014年7月婴幼儿体温实时监测产品育儿宝上市后反应良好,该产品不仅可以连续监测婴幼儿体温,同时还能将体温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当体温超出正常阈值,手机APP会报警提醒父母,该APP还可以实现父母与在线医生的问诊和沟通。除了线下,目前已实现在微信、京东和淘宝等电商平台销售。50%的高毛利将为公司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
公司享受血透行业高成长带来的发展空间,育儿宝市场空间广阔,产品推出受到市场欢迎,预计公司15-17年EPS分别为0.32元、0.47元、0.51元,对应PE为177倍、122倍、111倍,维持增持评级。
奋达科技:转型移动医疗,步伐迅速成果斐然
移动医疗获实质性进展,产品后续放量可期。NQA是国际上最大和最著名的ISO标准认证机构之一,ISO标准是专门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的认证标准。奋达正在积极推进医疗级的可穿戴产品研发和生产。从公司已有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开发经验来看,2015年移动医疗产品有望投放市场,后续放量可期。
积极转型智能硬件整体方案提供商,内生外拓并举。在进军智能硬件领域的众多企业中,奋达科技的步伐最为迅速,方向最为明确,面向企业客户,致力于成为“硬件+软件+云服务”的智能硬件整体方案提供商,已成为华为、联想等大客户智能穿戴产品供应商。奋达的自主研发战绩斐然:2013年6月,推出智能手表;2014年6月,推出智能手环;9月,供应华为的畅玩手环量产;10月,成为联想集团智能穿戴产品合格供应商。2015年4月奋达与中科院医工所签署协议,针对“穿戴式甲醛测试设备”、“便携式甲醛净化仪”项目开展合作,公司在转型之路上迈出又一个坚定步伐。同时,外延并购频频出手,已布局三家智能硬件关键环节的企业:光聚通讯,专业从事应用于数字血压、平板式健康监测仪等产品的MEMS
传感器和传感信号集成芯片(FPGA)的方案及模组设计与供应,主攻健康监测设备;奥图科技,投资致力于智能穿戴终端产品,在2015年1月的CES
电子展上推出智能眼镜CoolGlass
ONE(酷镜);艾谱科,传感器方案提供商,主要产品类别包括环境光传感器、距离感应器和红外线传感器等。
盈利能力超市场预期。公司的美发小家电和电声业务,与国际高端客户长期合作,持续稳健增长和良好现金流为公司向智能硬件快速转型提供坚实基础支撑。2014年9月收购的欧朋达业绩处于爆发期,如果将一季度业绩完全并表,奋达一季度增长不止60%-80%。
盈利预测:
公司转型移动医疗一路高歌猛进,预计公司15-16年EPS分别为1.00元、1.33元,对应PE为63倍、47倍,给予买入评级。
三诺生物:设备+APP+服务三位一体糖尿病管理专家
零售市场龙头,医院渠道开始打通,海外市场不乏亮点。公司专注于血糖即时检测领域,是国内血糖检测龙头企业,也是亚洲最大的血糖仪及试条生产企业,零售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年销售血糖仪近200万台,试条销售超过4亿条。三诺生物麓谷产业基地建成后将实现血糖仪年产能500万台、血糖测试条年产能20亿支。公司主要产品为血糖检测仪和相应试条,血糖仪系列产品包括安稳血糖仪(低端)、安准血糖仪(中端)、手机血糖仪(高端)、金系列血糖仪(医院渠道)、血糖尿酸检测仪(医院渠道)和白蛋白检测仪(医院渠道)。安稳系列采用电化学法测糖,安准和糖护士手机血糖仪采用微量血检测法,采血量更少,检测也更快捷。目前产品已经从中低端向高端市场及医院渠道拓展,进入品牌塑造阶段,尤其在基层医院,公司产品极具价格和质量优势,今年有望打通医院渠道复制在零售市场的高成长。公司在古巴销售的血糖仪和试条分别在50万台和8000万条,印度市场的拓展也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目前海外市场收入已占总收入的16.4%。
以低价血糖仪带动试条放量销售。试条上的酶与血液反应产生的电信号传输到血糖仪,血糖仪专为特定试条编写的算法计算读取血糖指数。因此一类血糖仪只能读取与之匹配的试条数据。低端血糖仪的毛利率仅有8%左右,而试条的毛利率则在80%以上。公司近年以较低价格占领了血糖仪市场,形成患者粘性,带动试条的长期稳定销售,试条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80%左右。
前期积累的大批消费者,将为高端手机血糖仪打造的糖尿病管理闭环提供流量和数据支持。血糖仪本身门槛不高,糖尿病管理综合服务才是糖尿病管理产业链最具市场价值的业务之一。糖护士血糖仪是国内首款经过CFDA认证的手机血糖仪,主打糖尿病管理移动医疗模式,在硬件终端检测、数据传输存储和分析、药物服用提醒及社交功能方面已形成完整闭环。2014年10月公司收购北京健恒医院,该院是专门的糖尿病管理和特色疗法医院,医生资源的对接可以为糖尿病管理提供专业的问诊、咨询及日常管理等相关医疗服务,未来大数据平台+医疗服务模式逐渐清晰可以提高原有硬件的附加值,后端医疗服务不仅促进了硬件的消费,更增加了消费者粘性,打开公司新的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公司转型进入移动医疗领域,借助原有市场基础,可以有力推进糖护士血糖仪的销售及糖尿病管理闭环的完成,预计公司15-17年EPS分别为1.22元、1.51元、1.89元,对应PE为41倍、33倍、26倍,维持增持评级。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药品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融合的速度将会加快。这将使传统的药品流通行业进入全面的转型升级阶段。在互联网技术运用以及电商业务的发展阶段,前期高投入和高风险特性,对融入互联网和电商业务的公司而言,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本报告仅供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同时,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华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力。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Z。
&#9678;版权所有2014年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医院概念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