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市镇中国有多大面积积

滚动新闻:
谢学龙:以改革闯出新路子 赢得新优势 开创新局面谢学龙:集中精力抓小康 攻坚克难抓项目 多管齐下抓招商
谢学龙:以改革闯出新路子 赢得新优势谢学龙:集中精力抓小康 攻坚克难抓项
 你现在的位置: >
> 内容阅读
 来源: 时间:日 21:49:02 作者:涟源新闻网 
  杨市镇位于孙水中游,地处涟源市东南部,俗称杨家滩,古称集祥镇,是汉代连道县故城所在地,因毗邻龙山,又曰龙城。1995年机构改革时,由原杨家滩镇、太和乡、快溪乡合并而成的三合一大镇,现辖7个社区、55个行政村,总面积138平方公里,人口8.4万人,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商贸繁荣的古镇,俗有&花花绿绿杨家滩&的美称。杨市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株六复线、沪昆高铁横跨全镇,省道210线和娄新高速贯穿其中。境内人文底蕴深厚、建筑遗存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民俗风情独特、历史名人众多,形成了具有很高人文保护价值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几年来,杨市镇党委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紧扣&矢志发展、科学跨越&主题,围绕&文化立镇、旅游强镇、城建兴镇、商贸活镇、民生稳镇&的发展战略,凝神聚力,奋发图强,打造经济强镇,建设文化名镇。农业产业步伐可喜,工业进程明显加快,商贸经济日趋活跃,文化旅游蓬勃发展、城市交通优势凸显,城镇品位大幅提升。2009年荣膺湖南省 &历史文化名镇&,娄底市 &十大魅力乡镇&。 2011年元月,湘军名将故居群和彭氏宗祠被列为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古迹:杨市境内现存堂屋19座(老刘家、存厚堂、师善堂、云桂堂、德厚堂、光远堂、存养堂、余庆堂、保让堂、静养堂、植德堂、桂瑞堂、曹家堂、新屋、金盆大屋、石家屋、彭家花屋、刘家屋、刘家大屋)、宗祠1座(彭氏宗祠)、古桥2座(胜梅桥、碗米桥)、古街9条(上老街、下老街、上新街、下新街、新横街、老横街、河边街、复兴街、七家铺街)、私塾1座(汲古书屋)和古码头6个等文物古迹。
  历史名人:在《清史稿》中,杨市镇现今行政区域范围内就有刘岳昭(云南巡抚、云贵总督),刘连捷(安徽布政使、巡抚衔),周宽世(湖南提督),刘腾鸿(直隶州知州),刘腾鹤(道台)五人立于&国史列传&中。还有刘岳睃(四川布政使),刘岳昀(朝议大夫、知府),刘岳旸(中宪大夫、知府),刘镇楚(知府、道台衔),彭基品(振威将军、西安总兵、提督衔),彭基秀(武显将军、总兵、提督衔),李宏以(建威将军、提督衔)等湘军名将。
  传统民俗:有初一始拜年、正月闹元宵、立春送春牛、清明扫祖墓、端午划龙舟、中元祭先祖、中秋赏圆月、重阳远登高、腊月祭灶神、除夕大团圆等节庆传统,有舞狮子、耍龙灯、鼓乐、秧歌、诗词、楹联等民间风俗,有铸铁、石雕、榨油、制秤、制伞等传统手艺,还有独具特色的&水浒席&饮食文化。
  自然风光:境内有国家3A级飞水涯景区,景区竹林茂密、古木参天、空气清新、景色迷人。飞水漂流途经九泷十八滩,漂流落差上100米,漂流全程近4公里,是湖南境内最刺激的峡谷漂流。有宽26米,落差达154米,可与贵州黄果树瀑布媲美的飞水瀑布;还有仙人石、仙人桥、将军石、神龟望月、一线天、双猿守门等自然景观,这些景点集大自然奇、险、秀、幽于一体。
  我们相信,随着杨市新的交通区位优势的形成,作为涟源南部中心集镇的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发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淳朴的人文环境,杨市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赶超优势,杨市人民更有底气抢占先机、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把杨市打造成为经济洼地、投资旺地、旅游胜地和安居福地。
[编辑:涟源管理员]&&&&
中共涟源市委、涟源市人民政府主办
中共涟源市委宣传部主管
版权所有:涟源新闻网 备案序号:湘ICP备号 技术支持:红网
电话: 地址:涟源市委机关大院 邮箱:
总访问量:3811134人次滚动新闻:
谢学龙:以改革闯出新路子 赢得新优势 开创新局面谢学龙:集中精力抓小康 攻坚克难抓项目 多管齐下抓招商
谢学龙:以改革闯出新路子 赢得新优势谢学龙:集中精力抓小康 攻坚克难抓项
 你现在的位置: >
> 内容阅读
杨市镇文化旅游概况
 来源: 时间:日 09:10:03 作者:刘明华 
  基本概况:杨市镇地处涟源市东南部,坐落于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北麓,孙水流经全镇,镇域面积119.5平方公里,下辖62个村(社区),总人口8.8万。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通讯交通便捷、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历史名人众多、建筑遗存丰富、民俗风情独特。沪昆高铁、株六铁路和S210、S334、娄新高速贯穿全镇,设有高速互通和火车客、货运站。距娄底市区、涟源市区均20公里,只需10分钟均可到达,距省会长沙不足2小时车程。境内湘军名将故居群和彭氏宗祠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飞水漂流被确定为国家3A级景区。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
  自然风光:杨市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物资源丰富,竹木品种繁多,森林覆盖极高,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个,是典型的天然氧吧。自然景区有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奇禽异兽、名花珍植,相映成趣,湘中第一峰岳平顶海拔1513.6米,雄居48面龙山之中。国家3A级飞水漂流景区,途经九泷十八滩,落差150米,全程4000米,乘船飞流而下,两岸群峰巍峨,森林葱翠,竹海婆娑,风光无限,是湖南境内最刺激的峡谷漂流。江南第一瀑飞水瀑布,宽26米,落差154米,疑似银河落九天;还有湘中第一瀑铁狮坪瀑布、青龙瀑布、半山瀑布,景致壮观,各具特色。将军石情人谷,全程4000米,可野营溯溪,情趣盎然。石门溶洞堪称一奇,石笋、石柱、石瀑、石帘千奇百怪、晶莹剔透。孙水河谷生态农业,硕果累累,观光休闲,风生水起。还有仙人石、仙人桥、观音崖、情侣溪、秀溪崖、藏金洞、老龙漂、小瑶池、一柱天、宝石残月、观音送子、七姐升天、神龟望月、双猿守门等自然景观,令人神往。这些景点集大自然奇、险、秀、幽于一体,是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理想之所。
  历史底蕴:杨市镇古称杨家滩,又称集祥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湘中建制连道县,系县治龙城所在地,占地4千余亩,涟水绕城而过,历史上是水陆要塞、兵家争地、汉苗杂居。唐高祖武德年间,有杨姓大族在此定居,始称&杨家垸&,因垸子地处涟水北岸河滩,后称&杨家滩&。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湘乡循区编都建制为集祥乡。古镇原有八大城门,即正东门、紫气门、庚生门、光裕门、镇南门、北门、迎恩门、中和总门,&启闭有城门,关门成一统&。盛时,&商贾云集,烟火万家&,有&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之誉。晚清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湘军之母&罗泽南在今杨家滩任乡村塾师,是一位志在鸿鹄的经世之士,以生员身份率先在此创办团练,积极游说曾国藩出山,当曾国藩起而创湘军之时,亲率弟子和800团勇加入,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影响晚清半个世纪的湘军,&湘后营&、&果字营&就在杨家滩崛起。同时杨家滩也是湘军的主要后勤供给基地,粮草、军械、马匹在此集散。众多杨家滩子弟在汹涌的历史潮流中脱颖而出,在《清史》中,杨家滩就有刘岳昭(云贵总督)、刘连捷(安徽布政使)、周宽世(湖南提督)、刘腾鸿(武义都尉)、刘腾鹤(武义都尉)、李续宾(湖北巡抚)、李续宜(安徽巡抚)、萧庆衍(安徽总兵)、萧庆高(汉中总兵)、萧启江(布政使)等人立于&国史列传&。还有李宏以(简放提督)、李宏瑞(广东提督)、刘岳睃(四川布政使)、彭基品(西安总兵)、彭基秀(总兵)、毛际惠(提督)、毛福益(提督)等50多位三品以上湘军各级将领,使杨家滩成为&湘军名将故里&。
  人文景观:杨家滩两千多年的繁衍和发展,境内宗祠寺观、堂屋小苑、石路碑亭、津渡桥梁,星罗棋布。特别自明清以来许多文臣武将衣锦还乡后,大兴土木,兴建府邸,大型的堂屋建筑更是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景致壮观,各具特色。几经沧桑,许多仍保存十分完整。如岳平峰药王殿、凤凰寺、彭氏宗祠、老刘家、德厚堂、光远堂、存厚堂、师善堂、云桂堂、馀庆堂、静养堂、宝让堂、胜梅桥等,是三湘大地不能再生的文化建筑遗产。老刘家以108个天井、走廊纵横交错,享誉三湘。将帅府邸气势恢弘、庭院幽深,风火马墙、飞檐翘角,屏风彩绘、各具特色。寺庙宗祠庄严古雅,香火鼎盛。地方民俗丰富多彩,有文狮七十二台故事、武狮十八般武艺;有凸具特色的水浒席地方饮食文化;有流传已久的端阳龙舟文化;有药王孙思邈遗传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药文化等;还有传统手工艺制称、制伞、制鞋、打铁、根雕等。
  旅游休闲:自然与人文双璧辉映,吸引八方来客,是休闲度假、游览观光、访古探幽、品味文化、感受魅力的理想之所。形成了&春有菜花赏心悦目、夏可飞水漂流取悦、秋迎桂花十里飘香、冬可名居探幽寻古、四季观赏人文风光&的人文生态旅游胜地。三大旅游板块:自然风景(将军石、飞水漂流、飞水瀑布、龙山奇景),湘军故里(湘军名将故居群),文化鉴赏(家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耕读文化)。旅游业带动商贸流通,宾馆酒店、建筑运输、旅游服务、休闲娱乐等行业发展迅猛,镇内有宾馆酒店25家,度假别墅8处,农家乐38家,歌舞厅15家,拥有床位近2000张,一条&龙山风光&飞水漂流&彭氏宗祠&湘军故居&老街手艺&民俗风情&珍肴美食&新区娱乐&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链。
[编辑:彭诗君]&&&&
中共涟源市委、涟源市人民政府主办
中共涟源市委宣传部主管
版权所有:涟源新闻网 备案序号:湘ICP备号 技术支持:红网
电话: 地址:涟源市委机关大院 邮箱:
总访问量:3811134人次孙水流域杨市镇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节选)
孙水流域杨市镇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节选)
&浏览量:1328
编者按:涟源市杨市镇党委书记罗东峰以创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城镇为主题,开展专题调研。现将其撰写的调研报告(节选)刊载,供参阅。
  孙水流域杨市镇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节选)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水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强化生态之基、促进人水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地处孙水流域上游的杨市镇,在涟源市水生态文明乡镇创建中,应该怎么做?
  一、认清水情,确定杨市镇在孙水流域的重要地位
  孙水河为娄底城区第二大河流,是湘江的二级支流,涟水的一级支流。全长85公里,流域面积80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2.6立方米每秒。
  杨市镇位于孙水河上游,总面积131.7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曾荣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等称号,是颇具江南特色的千年古镇。全镇水资源丰富,孙水河流经杨市镇内21公里,5公里以上的13条一级支流中,有浆溪等6条支流在杨市镇合流。保护好杨市镇的水生态环境,对创建涟源市水生态文明示范乡镇意义重大。
  二、正视现状,理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
  流域内广大群众在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等方面还存在误区和观念上的偏差。主要有:
  一是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过去每家每户建一个粪池积聚污泥浊水、废腐物作肥料的习惯逐渐消失。加之沿途居民环境意识淡薄,将各类生活垃圾、农药瓶任意丢弃,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污水随着雨水向孙水河汇集。个别养殖场和生活区的污水直排入河内,孙水河沿河的一些工程建设项目以及临河民居在建设过程中,为了省钱省事,将渣土、桩基泥浆,直接向河道倾倒,造成河道淤塞、河水浑浊。
  二是水生态环境恶化。一些开发建设项目没有严格遵守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造成土层破坏、水土流失,抬高河床,淤积水库,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水旱灾害,加重防洪负担。
  三是水资源管理认识不高。个别基层干部和群众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不强,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重利用轻节约的现象。
  四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水资源管理的力度,但孙水流域的白马灌区工程老化,小型水库、中小型灌溉设施管理粗放,农业灌溉用水量利用率低。一些企业节水意识不强、节水措施不力,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产品单位耗水量较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偏高。
  三、依水兴镇,打造宜居宜业的湘中名镇
  地处孙水上游的杨市镇,守护娄底“母亲河”的责任重大。杨市镇党委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原则,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提升城镇防洪能力和切实提高流域水生态功能为前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主要目标,营造山更青、水更绿、景更美的良好生态环境,当好孙水河的守护者,实现人、水、城和谐发展。
  1、科学定位,规划先行,切实构建以“水”为核心的江南特色小城镇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围绕“水”字做文章,全面实施杨市镇整体规划、利新开发新区规划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及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杨市镇的交通区位优势、水生态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等实际条件进行科学定位,把杨市镇建设成为湘中地区的旅游集散中心、湖湘文化研究中心、梅山文化展示中心、生态休闲养生中心、现代生态农业开发中心和古建筑古民居展示中心。通过扩建自来水厂,解决镇区不断扩张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需求。突出小城镇发展的扩容提质,结合孙水河在镇区的走向分布,全力做好城镇建设这篇文章,形成滨水发展态势。
  2、生态优先,节能减排,着力做好水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
  大力倡导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针对城区生活污水的直排问题,筹资4000余万元,新建城区污水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厂。大力倡导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的应用,大力普及太阳能热水器,积极推广沼气能源,逐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对于这些工业企业一方面要积极扶持其改善生产工艺,改良生产装备,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蒸汽冷凝水回收再利用技术、外排废水回用技术和“零排放”技术,不断提高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切实降低产品单位耗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工业节水价格机制,对高耗水行业实行取水定额管理,利用市场化、商品化机制调节水价,不断推进工业用水价格市场化。对于新引进的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前置审批制度,加强水资源、水能资源统筹管理,规范开发许可。要提高门槛,严格把好新引进企业准入关,禁止高能耗、高水耗和重污染企业引入。企业节水设施要实行“三同时”制度,确保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标。
  3、项目引路,产业推进,围绕孙水河流域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
  杨市镇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历来为湘中粮仓。积极争取省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娄衡邵干旱走廊、农机抗旱减灾能力建设,以及一事一议、扶贫开发等相关项目落户我镇,加强农业基础水利设施的改造和建设,进一步加强白马灌区的渠系改造,加强小型水库、中小型灌溉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推广节水技术,降低农业生产用水总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4、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精心打造孙水河水生态风光带
  孙水河沿河水生态风光带在镇内全长21公里,以自然风光为主。要统筹做好排污管理、水污染防治、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水源地保护、工程与生态建设维护、水域保洁等工作,积极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年内启动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进行河道疏浚和两岸的衬砌整治,借助联村建绿工作和四年绿化行动等项目进行孙水河两岸的绿化,统筹防洪保安与人文景观建设,尽量保持原来河道岸线的自然走向,避免大的人工裁弯改直,对正常水位以下的河岸防护采用砌石护岸,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对正常水位以上部分的河岸按照原生曲线采用草皮护坡;对50年一遇的洪水位以上的河岸采用花草美化,把孙水河岸线建设成安全耐久、自然生态景观靓丽的秀美风景线。镇区沿岸建设一批码头、栈道等亲水平台。通过植被恢复、湿地保护、水景观营造、亲水平台建设等手段,将孙水河开发成一条以自然生态旅游为主的水生态河流风光带。
  5、整合资源,文化搭桥,全力开发自然人文综合生态旅游区
  自从龙山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以来,杨市镇利用飞水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打造景区景点。开发全程4公里的飞水漂流;开发宽26米、落差154米的“中国第三、湖南第一”的飞水洞瀑布;拟投资2.6亿元筹建6个旅游文化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国家5A级景区标准。让游客在尽享水生态旅游的同时,感受千年古镇的文化魅力。杨市镇将继续整合资源,围绕“水”字做好文章,把山水杨市打造成为现代都市生活后方的高品质游憩场所,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杨市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本栏最新热门图片
中国 湖南省娄底市水利局版权所有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东607号邮编:417000 电话:( 传真(5 Email:设计制作:湖南省水电设计院测控计算机中心 (8 Email:hhpdi@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ICP备案序号:湘ICP备号杨市镇狠抓双季稻生产努力打造农业强镇
作者:谢文 左庆 肖姝
来源:娄底新闻网
娄底新闻网涟源讯(通讯员 谢文 左庆 肖姝)俗话说得好,&种早不荒,起早不忙&。涟源市杨市镇今年为了完成粮食种植面积96400亩,粮食总产37020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74600亩(双季稻高产连片示范面积4000亩),水稻总产33250吨,争创娄底市双季稻示范乡镇的目标,农历新年假期刚过,该镇便开始着手开展双季稻生产工作。
积极发动早。积极发动村民进行粮食种植,最大限度减少抛荒是完成粮食生产目标的基本保障。该镇在群众特别是种粮大户中进行走访,向他们宣传种粮补贴、农机补贴和种粮奖励等相关惠农政策,并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乡的时机,加快土地流转工作。该镇还在今年一开年就召开了双季稻生产工作会议,做到了粮食生产早谋划、早安排。
主动出击强。经过各方努力,该镇被列为&娄底市双季稻示范乡镇&,确定了新建、洄水、梅林等15个村为双季稻连片高产示范片,并确定了龙凼、七甲、永福团等7个村为玉米示范片。为切实解决当前群众不愿育秧和无劳力、无技术育秧等制约双季稻发展的瓶颈问题,该镇继续实行集中育秧补贴政策。双季稻示范村所需的种子以及早稻集中育秧所需的农膜等农资由镇里统一提供,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中育秧,抢抓了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
制度建设全。该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种植30亩以上、50亩以上、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分别奖励3000元、5000元以及每亩120元的奖励,并对在农业保险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健全责任机制,将粮食生产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从制度上保证了粮食生产目标的完成。
措施保障硬。该镇组织种粮大户、各村育秧专干参加农业局技术人员举办的集中育秧寄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专门培训班。还要求农技人员定期深入基层,现场传授技术、解决生产难题,加强气象资源利用和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及时做好抗灾救灾准备,最大限度降低病虫灾害和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同时强化病虫害综合防控。最大限度地减轻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目前,杨市镇的双季稻示范片的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各村的春耕生产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该镇正由一个&农业大镇&阔步向&农业强镇&迈进。(编辑/姜友富)
中共娄底市委 娄底市人民政府官方门户网站
主管:中共娄底市委宣传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娄底新闻网(红网娄底站)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Email:# (#→@)
法律顾问:欧阳旭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面积有多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