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盐摄入过多会引起淋巴炎如何治疗吗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碘盐摄入过量? 杭州4年内甲状腺疾病检出率提高3倍
09-08-14 11:26
  来源:
  作者:
吴洁 李思婧
  编辑:
  每个人每天离不开盐,特别是加碘盐。
  昨天,卫生部表示,明年将适当下调现行食盐加碘量:将现行加碘量适当下调,精确度更高,浓度更适宜;如果碘含量仍不适合某些省(区、市)的实际情况,应由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酌情做出适当调整,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执行。
  同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有关负责人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主任李素梅表示,“补碘过量”导致甲状腺癌缺乏科学证据。
  浙医二院和杭州市一医院体检中心数据显示,近几年,各类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超过20%,而在4年前,这一比例大约为5%。
  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微克。
  目前,我国碘盐平均含碘量为30微克/克。今年5月,杭州市疾控中心公布了最新的居民膳食调查数据显示,杭州超过2/3的家庭在烹饪时用盐过量,每日食盐摄入量明显高于人均6克的标准。
  昨天,杭州市民金先生赶到西湖大道的无碘食盐供应点买盐。
  “下半年要结婚了,想把身体养养好。”
  练过散打的金先生身体一直很好,2003年初,却突然感觉全身乏力、恶心想吐,查出得了甲亢。
  “医生说是因为碘摄入过量才会得病,建议我吃无碘食盐,并且不能吃海带和紫菜等含碘量高的食物。”
  听说卫生部将下调食盐加碘量,金先生很高兴:“这两年和我一样发病的人很多,国家做出调整,说明已经引起了重视。”
  同样欣喜的还有浙医二院普外科老专家徐少明教授。徐少明从医近50年,擅长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国家能提出这样的想法是好事,其实之前每次开会我都提议,应下调现行食盐的加碘量,尤其对于沿海地区的城市来说,眼下人们日均摄入碘含量已经超过正常摄入量的1―2倍。”
  徐少明说,近几年,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就拿浙医二院来说,2004年前,医院每年进行10多台甲状腺手术,门诊量每天只有四五人,现在每年要做100多台甲状腺手术,门诊量每天就有四五十人。
  “如果一个病房有50张床位,有20张床位是留给甲状腺病人的。”徐少明说。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员工李女士2005年调入体检中心工作,在她的印象中,各类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数量增长确实很快。
  “2005年时,大概每20个人中会查出一例,占比约5%,现在的情况往往是,平均15个人中有三四个人查出各类甲状腺问题,提高到了20%以上。”
  检出人群中,20―40岁年龄段的病人常常表现为甲状腺功能指标异常,40岁以上的患者,得甲状腺结节比较多。
  浙医二院体检中心的情况相似。体检中心主任宋震亚说,体检人群中,各类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已经超过20%。
  早几年,甲状腺功能检查并没有被列入常规体检套餐内,但是,因为近几年检出阳性率不断提高,许多医院引起重视,在接受单位体检报名时,医院体检中心都会建议对方,将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抽血化验及甲状腺B超)列入其中。
  杭州4年内甲状腺疾病检出率提高3倍
  去年10月,位于杭州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组织100多位职工到医院体检,结果让人吃了一惊,四五十个人被查出甲状腺有问题,其中几人甚至引起了病变,不得不做手术治疗。
  昨天,联系上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医务室的张医生,她透露,当时的检查结果一出,很多同事向她反映,医生说现在甲状腺结节非常普遍,很可能跟碘盐有关。之后她向杭州12345市长热线反映了这一情况。
  “后来市疾控中心回复说,经过调查没有问题。”张医生说。
  据了解,针对市民的质疑,杭州市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所调查后表示:甲状腺肿大病人增多与食用含碘盐没关系。甲亢病人的增加,原因有多方面,可能与目前饮食结构改变、心理与工作压力增大有关。
  事实上,甲状腺疾病增多与食用碘盐有无关系,近几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浙医二院教授徐少明的观点是,引起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俗称桥本甲状腺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碘过量。十多年前,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率为5人/10万,而现在其发病率起码增长一倍,达到10人/10万,甚至更高。
  桥本甲状腺炎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甲亢,一种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还有10%的病人可能转变成甲状腺癌。
  “之前有不少人认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是因为缺碘,其实甲状腺结节也有可能与摄入碘过量有关。门诊病人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已超过40%。”徐少明说,当然,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比较小,而且并非都要做手术,主要看结节的大小。”徐少明说,一般在2厘米以上的结节,需要做手术。
  崔功浩教授今年72岁,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的退休教师,最近一直在关注有关加碘食盐的问题,他也认为,南方人含碘的海产品吃得多,不缺碘。补碘补过头,一样会得甲状腺疾病。
  “我爱人今年75岁,去年检查出来得了结节性甲状腺肿,之后开刀做了切除。我认为,沿海城市人群不存在缺碘问题,全民补碘的措施还是需要完善。”崔教授说,希望政府重视碘过量问题,能根据浙江的实际情况,重新考虑到底是否需要食盐加碘。
  舟山市人民医院张永奎专家率先对海岛地区居民的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和碘营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海岛居民(成人)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为33%左右,相当于3人中有1个人存在甲状腺疾病,且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比较高。
  疾病增多与碘盐有无关系争议很大
  按照规定,对因体内碘含量增加引起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可由医院医生出证明申购无碘食盐。去年,杭州市疾控中心公布了7个无碘食盐供应点,位于中山中路87号的杭州景阳关调料酱品专卖商店是其中一家。
  昨天,杭州景阳关调料酱品专卖商店的工作人员忙着和前来购买无碘盐的顾客解释:“无碘盐断货了,后天才有货,非碘盐还有存货。”
  “景阳关”管理人员张先生透露,商店销售两种供甲状腺疾病患者食用的盐――无碘盐和非碘盐。前者完全不含碘,后者的碘含量为&5毫克/千克。
  “眼下买无碘盐的人越来越多,中年人占大多数,还有一些病人是从绍兴、诸暨赶来的。”
  张先生透露,无碘盐每周的销量约800包(250g/包),非碘盐每周能卖出近千包(500g/包)。除了病人外,也有一些市民本身没有查出疾病,但因为听说了有关碘盐的争议,因此也想买点无碘盐回家。不过公司规定,购买这两类盐,必须带上个人病历,原则上每人每次购买不得超过5包。
  徐少明希望,国家能放开政策,赋予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
  “因为地区差异、个体差异、饮食差异,应该让市民根据自己的饮食生活习惯进行调节。”
  一个无碘盐供应点每周卖出近2000包
  我们每天究竟摄入了多少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300微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主任李素梅表示,我国碘盐平均含碘量为30微克/克,按每人每日摄入盐5-10克计算,每日摄碘量约为150-300微克。扣除烹调和人体代谢的损失,碘的摄入量不会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
  杭州市疾控中心表示,按我市城市居民每人每天吃盐6-8g计算,能摄取180-240微克的碘,扣除烹调损失,实际从碘盐中摄取的碘在200微克左右。
  但是,徐少明对此提出质疑。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规定,成年人每天所需的碘含量为150微克―250微克,若成年人每天吃10克碘盐,从碘盐中摄入的碘已经达300微克,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居民每日食盐量超过10克,如果再外加摄入海鲜等含碘量高的食物,那么碘的摄入量就更高了。”
  沿海城市的人都很喜欢吃海鲜,海鲜类食品都富含碘元素。
  拿杭州人爱吃的梭子蟹炒年糕这道菜来说,梭子蟹的碘含量为8.4微克/100克,一般来说,一只梭子蟹重250-300克,其碘含量在21微克-25.2微克。
  各类食物中,海带和紫菜的碘含量是最高的。海带的碘含量为17500微克/100克,紫菜245微克/100克。
  此外,即使是普通蔬菜和谷物产品,也含有碘元素。天津市曾对部分食品的含碘量做过测试,其中蔬菜类为4.2±3.16微克/100克,谷物干豆类为7.6±6.15微克/100克。
  在碘盐政策还未完全放开的前提下,很多市民想知道,如何减少食盐中的碘含量。徐少明说,很简单,炒菜时先将盐炸一下,盐中的含碘量就会减少。
我来说两句:
 本网推荐
              
 热门视频             
 热帖推荐食盐加碘过多,吃了会致癌吗?
&&&食盐加碘过多
&&&&&&吃了会致癌吗?
九牧林医家导读:7月26日,卫生部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拟降低我国食盐碘含量的上限值,同时全国也将不再统一碘盐浓度。
&&& 从此,我国食用碘盐中的碘含量标准,结束几十年再搞一刀切标准做法,全国近21个省市将根据人群碘营养现状,做小幅度下调。
&&& 近几年,全国各地各类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超过20%,而在5年前,这一比例大约为4%。目前,医学界的普遍结论是,甲状腺癌、甲状腺炎等疾病的增多的确与碘过量有关系。
&&& 在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多数的国家,都实行自愿补碘形式。美国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尿碘中位数在50微克/升以下,美国政府也未加任何干预。&
&&&&国际上关于碘的研究显示,碘的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成U字形,碘摄入量的过高与过低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增加。
&&& 日本的饮食习惯和基因状况与中国接近。日本上个月重新制定了《日本人食品摄取标准》,特别区分了女性和男性的食盐摄取量,女性食盐摄取量标准减少至每日不可多于8克,男性的定量和30多年前一样,还是10克。
&&& 就食盐加碘,食品的碘含量等问题,引起了民众和网友前所未有的关注,纷纷质疑:会不会碘摄入过量?
&&& 针对疑问,有卫生部专家表示说,这是正常的微调,食盐加碘并未造成居民的碘摄入过量,我国居民碘缺乏的健康风险仍大于碘过量的健康风险。
&&& 既然不会碘摄入过量,也不会因摄入过量致癌,为啥我们政府要匆匆忙忙地调整呢?
&&& 其实,政府做事,讲话,一定要有公信力,取信于民,不可误导民众,更不要躲躲藏藏,欺骗民众。
&&&& 因为,共和国人民,有知情权!
&& 20余地区食盐碘超标 官方承认危害健康
&&&&&&&&&&&&&&&&&&&&&&&&& 日 08:14 《新京报》
&&& 卫生部昨日就《食用盐碘含量》公开征求意见,按编制说明介绍,标准拟调低碘盐中最高含碘量,将原国家标准规定的最高强化碘含量60mg/kg,修改为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为20mg/kg&30mg/kg。
&& 20余地区碘摄入量偏大
&& 《食用盐碘含量》如正式发布,将成为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代替GB《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简称&老国标&)。
&&& 编制说明中称,目前中国食盐中碘含量偏高,尽管全国处于可接受水平,但有约5个省市(自治区)处于过量水平,16个省市(自治区)处于大于适宜量水平,因此有下调余地。
&& 各地可据标准自选加碘量
&& 《食用盐碘含量》标准的项目负责人陈祖培昨晚表示,现行操作中,食盐含碘的平均值是&35mg/kg&,此标准作为固定值定向管理。根据调查,全国各地人均食盐量有多有少;孕妇、儿童、普通人碘需求量各不相同,所以固定值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将采取&20&30mg/kg&的动态管理。
&& &这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选定适合本地的食用盐碘含量。&陈祖培说,这也是遵循了动态调整、科学补碘的原则。
&&& 另外,《食用盐碘含量》中要求,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允许范围为,碘含量平均水平&30%。陈祖培说,上下浮动30%的标准,是因为生产工艺等原因而给盐企制定的标准,对普通市民来说,吃到嘴里的盐的含碘量,只需参考当地选择的平均值即可。
&& 疑问一:为何要调低碘盐碘含量?
&& 目前食盐中碘含量偏高
&& 编制说明中称,目前中国食盐中碘含量偏高,尽管全国水平处于可接受水平,但有约5个省市于过量水平,16个省市处于大于适宜量水平,因此有下调余地。
&& 根据对各地调查对象&尿碘&数据的分析,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16个省市处于&大于适宜水平&范围;安徽、河南、湖北等5省,处于碘过量水平;黑龙江、上海、浙江、广东等9省市属于适宜水平。
&& 据悉,碘过量可使甲亢的危险性提高。
&& 疑问二:会不会影响缺碘地区公众补碘?
&& 不达标多因碘盐覆盖率低
&& 在2005年全国碘营养监测数据中,海南和西藏被监测人群的尿碘比正常偏低。与会专家认为,目前30mg/kg左右的浓度,没有发现该浓度可造成碘摄入不足的问题。
&& 对于没有达标的省份,并不是碘盐浓度低,而是碘盐覆盖率低所造成的。
&& 课题组认为,这一范围下,即使是严重碘缺乏的西部地区,如选用30mg/kg碘的摄入量,也是足够的,&按理论值计算,如果每人每天食用10g盐,可能摄入的碘300微克,除烹调可能损失20%计算,每人每天则可摄入最大量为240微克,应当是足够了。&
&& ■ 北京情况
&& 北京属于外环境缺碘地区
&&& 卫生部昨天公布《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提出将食盐中碘的含量标准,从20mg/kg&60mg/kg,修改为20mg/kg&30mg/kg。针对卫生部拟调低食盐中碘含量的高限标准,昨天,北京市卫生局尚没有明确回应。
&&& 但去年10月,北京市卫生局曾官方发布:目前,北京既不在高碘地区,也不存在补碘过量问题,食盐加碘仍是北京居民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今后,可根据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适当降低食盐中碘的浓度,但这一措施必须在大量监测数据、确保广大居民保持适宜的碘营养水平的基础上实施。
&&& 而在今年5月15日我国第17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前夕,北京市卫生局也表示,多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属于外环境缺碘地区,要确保居民摄入足够的碘营养,必须推行食盐加碘。目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北京城乡居民碘营养过量,因此,北京市的食盐加碘政策不会改变。
&& 专家建议勿仅靠食品补碘
&& ■ 专家说法
&&& 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王环宇认为,如今人们都注重营养,可以从多种食物中摄取碘,所以北京不怎么缺碘。从医院来看,现在因缺碘而导致疾病的患者很少,反而是需要限制碘摄入量的病人多了。
&&& 王环宇指出,不同年龄碘摄入量要求也不同,一般小孩每日的碘推荐摄入量为50微克,成人为150微克。缺碘会影响孩子发育。不过,家长也不必过分担心,一般情况下,只要均衡饮食,大部分人不会发生缺碘。
&&& 针对只吃海产品就能完全补充身体所需碘元素的说法,王环宇并不认同,他认为,虽然海产品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但由于量不好控制,吸收效果难以评估。王环宇建议,海带、紫菜可以每周摄入一次。
&& 食品补碘
&& 碘的丰富来源:大型海藻、海产品和生长在富含碘的土壤中的蔬菜(蔬菜食品)。
&& 碘的良好来源:供给动物富含碘的食物后其乳制品和蛋类。
&& 碘的一般及微量来源:多种谷类(谷类食品)、豆类、根茎类和果实类食品。水果中柿子所含碘量为各水果之前列。
来源:《新京报》《凤凰网》
&&&&加碘盐吃太多?济南6岁女孩患甲状腺癌&&&
&&&&&&&&&&&&&&&&&&&&&&&&&&&&&& 日 11:53 凤凰网健康论坛
&&& 近日,卫生部表示,计划将下调现行食盐加碘量: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由60微克/升降为20到30微克/升。
记者昨天了解到,济南军区总医院和齐鲁医院体检中心数据显示,近几年,各类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超过20%,而在5年前,这一比例大约为4%。
&&& 目前,医学界的普遍结论是,甲状腺癌、甲状腺炎等疾病的增多的确与碘过量有关系。
&& 观点:吃啥盐?不同地区区别对待
&&& 昨天上午,济南市民路先生赶到二七新村无碘食盐供应点买盐。&下半年想要孩子了,想让媳妇把身体养好些。&
&&& 路先生说,常游泳的妻子身体一直很好,2009年初,却突然感觉全身乏力、恶心想吐,查出得了甲状腺炎。&医生推测是因为碘摄入过量才会得病,建议媳妇吃无碘食盐,之前有一名产妇就怀疑是补碘过量患上甲状腺癌,结果生下的宝宝天生是脑瘫儿。&
&&& 山东大学医学院徐教授说,在全民补碘政策实施15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地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些地区正迎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的高峰期。疾病暴发的时间段,与强制食用加碘盐吻合。
&&& 在全国范围尤其是沿海地区,食盐加碘政策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质疑。
&&& 同时,&对于不缺碘人群,他们应该有选择碘盐与非碘盐的权利,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他谈到,中国营养学会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5亿多人不缺碘。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防病措施,就是因地制宜。&
&& 据了解,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多数国家,都实行自愿补碘形式。美国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尿碘中位数在50微克/升以下,美国政府也未加任何干预。&&&&
&& 研究:疾病增多与碘盐有关系
&& 济南军区总医院两腺外科主任贺青卿教授一直从事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国家能提出这样的想法是好事,其实之前每次开专业学会我都提议,应下调现行食盐的加碘量,尤其对于沿海地区的城市来说,眼下人们日均摄入碘含量已经超过正常摄入量的一两倍。&
&&& 贺青卿说,去年医院办公室的人私下里就说过这个话题,近两年得甲状腺癌的人真的多起来,而且年龄越来越小。&我们医院一周就检查出3个,其中最小的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怀疑和碘吃得太多有关。&
&&& 不过,贺青卿慎重地说,直接导致甲状腺癌的病因目前医学界仍不确定,但大致和以下这些因素有关:碘的摄取异常、遗传、环境。
&&& 国际上关于碘的研究显示,碘的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成U字形,碘摄入量的过高与过低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增加。
&&& 6岁小孩就患癌的最主要原因可能就是碘过量。贺青卿解释,当碘过量时,甲状腺把自己调节成对碘不敏感的状态,多余的碘随着尿液排出,一段时间后,即使摄入正常的碘量,甲状腺也吸收不了碘,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于是甲状腺又把自己调成&高敏感&状态,功能亢进,激动时间过长,甲状腺体力透支,变肿,进而致癌。
&&& 他做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调查。最近5年,该病在山东省的发病率提高2倍,而这段时间正是山东省开始在食盐中普遍加碘的时期。&山东省靠海,海产品很多,天然供碘量多再加上补碘,造成甲状腺炎的癌变率极高,达到10%,而一些内陆省份只有3%-4%。&
&&& 期待:搞清楚哪缺碘 年底济南配送食盐
&&& 昨天下午,山东地方病研究所医师王金彪说,现在在济南购买非碘盐很便利,但也别将&碘&过于妖魔化。
就山东居民尿碘含量情况看,国家碘盐统一标准偏高。有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济南市碘盐覆盖率已超过93.58%。
&&& 2007年和2008年,济南市对尿碘的监测结果为100-200微克/升,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最理想的尿碘水平为100-199微克/升,由此可见,济南市碘营养状况处于理想水平。
&&& 不过,山东省也开始对&食盐加碘&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山东盐务局食盐专营处处长高晓春说,今年4月,济南5个区的非碘盐销售网点大幅增加,从原有的10个增加到28个,让市民能更方便地购买。
&&& 值得一提的是,卫生部门从去年开始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水碘普查,核心内容是调查出山东省每一个城市各个区县,具体到某一个村镇的碘含量,制定更加详尽的碘区分布,然后分区配送食盐。
&&& 王金彪说,日本的饮食习惯和基因状况与中国接近。日本上个月重新制定了《日本人食品摄取标准》,特别区分了女性和男性的食盐摄取量,女性食盐摄取量标准减少至每日不可多于8克,男性的定量和30多年前一样,还是10克。
&&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人员还推荐&餐时加盐&的饮食方法&&& 在烹饪时不加盐,起锅装盘后再加盐。此时盐只附于菜的表面,吃起来咸味不减,却可减少近一半的用盐量。
来源:《凤凰网》
更多专业的博文,请上《海峡优儿网》 网址: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当前位置: &
& 转发《关于碘盐的那些事实与误读》--来源果壳网
李荣医生信息页
转发《关于碘盐的那些事实与误读》--来源果壳网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小蓟·夏静好 发表于
&& 公众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理解这些公共卫生领域的复杂问题,措辞严谨的术语和统计数据让他们无所适从。此时,本应承担解释责任的公共机构却因职责与权力的界限模糊不清,以致难以取得公众的信任。在碘盐的纷争中,多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绞在一起,几乎打了个死结。
&& 日到9月12日,卫生部就最新编制的《食用盐碘含量》正式公开征求意见。新标准拟将碘盐的最高含碘量调低一半以上,国家现标准规定的食盐碘含量20毫克/千克-60毫克/千克,将被修改为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为20mg/kg-30毫克/千克。&&&& 网络上,这条新闻很快被解读作:“我们吃碘过量了”。联想媒体去年对碘盐可能致病的相关报道,“究竟是否该实施全民补碘”,又一次成了公共空间中的热门议题。微量元素中,我们最怕碘,虽然它最不怕过量&& 对碘盐,一位网友困惑地写到:“小时候老听爸爸说,碘盐一定要快起锅才放,不然碘就挥发,没用了。过了十来年,怎么就变成怕碘,恨不得它蒸发了……”&&&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困惑背后的讨论,是人类认识在发展过程中的常态。人类对碘与健康的认识仍是个发展中的领域,现有的证据告诉我们,碘缺乏可引起胎儿或儿童的神经发育障碍,后果很严重;碘过量,也会有不良后果,但要其严重性逊于前者。目前,我们对后者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碘过量可能会“诱发和促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生和发展”。但对具体人群的致病剂量,我们尚不清楚。另有研究表明,特定情况下,上述症状可在停止高碘摄入后自动恢复。&&&&基于上述事实,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营养状况监测数据库至今仍将碘缺乏与贫血、维生素A缺乏并列,被认为是衡量某地区营养状况的指标。一个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国际NGO组织——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至今仍在坚持推广普遍食盐碘化(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 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内分泌科教授的Guy E. Abraham在2004年出版的《碘医学史》中写道:“在所有已知影响健康的微量元素中,对碘的误会最多,人们也最害怕碘。然而,迄今为止,在已知对健康起关键作用的微量元素中,碘是最安全的一种。”Guy认为,在所有的微量元素中,碘过量最不可怕。在某些地区,比如日本,因为饮食习惯,虽然没有额外补碘,在日本,人均每日大约摄入900-1900微克的碘,相关研究表明:日本的甲状腺肿发生率低于其他国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却高于其他国家。Wolff-Chaikoff效应与“碘恐慌”&&& 缺碘会得“大脖子病”,中国的古书中早有记载。《庄子》中就有关于“瘿病”的记载,这种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特征,晋代的葛洪在《肘后方》中记载了用海藻浸酒治瘿病。上世纪20年代,一位医生在医学杂志上报告了自己利用每日9毫克碘剂治好少女甲状腺肿大的病例,人们开始用碘治病。&&& 最初,为了补碘,人们需要每日服用药剂师开出的药方——通常是稀释的卢戈氏碘液。但这种方式,相当于要求正常人每日服药,非常不便,便有人想到了把碘加到食盐中。盐,是每人每天都会食用的东西,把碘以一定比例加入食盐,公众便可以从饮食中摄取碘了。上世纪20年代,碘盐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当时的一位医生评论认为,“部分原因是宣传工作做得好,才保证了碘盐的普及”。&& 碘的宣传工作的确做得非常出色,二战前,碘甚至被很多医生当做了可以改善所有人类疾病的万能灵药,直到Wolff和Chaikoff的那个备受争议的实验。&& Wolff和Chaikoff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名研究人员,1948年,两人发表了他们在大鼠身上的一次的实验。他们给不同状态的大鼠腹腔注射用放射性元素标记过的碘。实验结果显示,当大鼠的血清碘浓度达到一定上限,其甲状腺便不会有放射性,也就是说,血清碘浓度过高时,大鼠便不再吸收多余的碘了。由此,两人得出结论,血清碘浓度过高,阻止了甲状腺激素的形成,从而导致了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结节。不过,后来有同行指出,因为两人并未监测大鼠的甲状腺激素浓度,他们的数据只能得出甲状腺不再吸收碘的结论,而且,几只幸运的大鼠并未出现甲状腺结节。&&针对最后一点质疑,Wolff和Chaikoff认为“那是因为大鼠是啮齿类动物,大鼠‘幸运地’避开了Wolff-Chaikoff效应。”&&&& 无论如何,自Wolff-Chaikoff效应开始,“碘恐慌”在西方世界流传开来。《碘医学史》中也写到:自此以后,在医生们眼里,碘几乎从万能灵药变成了避之不及的瘟疫。&&& 与Wolff-Chaikoff实验有关的断章取义的流言包括碘可以防原子弹的说法。直到冷战时期,很多美国家庭会在家里备几个碘油丸,如果碰上原子弹袭击,迅速吞服一粒,你的甲状腺就不会吸收“带有放射性的碘元素”了。一个结论,两种解读&&& 上世纪60年代前,各国的碘缺乏防治工作基本上是各自分别进行。直到上世纪80年代,医学界证实了碘缺乏不仅会引起甲状腺肿和儿童呆小症,其最主要的危害是造成不同程度的儿童脑发育障碍。有研究证实碘缺乏可使人群平均智商降低13.6——碘是个事关人口素质的严重问题。1983年,学术界提出“碘缺乏病”代替过去“地方性甲状腺肿”。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成立了上文提到过的“国际碘缺乏病理事会”,以推进“普遍食盐碘化”(USI)。&&& 1994年下半年,中国的全民食盐加碘开始在各地陆续普及,在当时由国家总理签署生效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中曾明文规定:两部分人群——高碘地区人群和因治疗疾病(特别是甲状腺疾病)不宜食用碘盐的人群不食用碘盐。这部分人群可到盐业部门专设的商店购买不加碘的食盐。&&& 1996年3月,卫生部颁布《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5月,国务院颁布《食盐专营办法》,以“保障食盐加碘工作的有效实施”。&&& 自1999年起,时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的滕卫平教授开始了一系列关于不同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发病率的调查。研究选取了3个典型的地区样本——轻度碘缺乏地区、碘足量地区、碘过量地区,共调查了3761位当地居民。&&& 2001年,滕卫平研究小组的部分研究结果发表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上,文章得出结论:碘超足量和碘过量可促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甲减的发生和发展,尿检中碘含量高于每升200微克是“不安全的”。&&& 2002年,天津医科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在同一份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医科大学碘致甲状腺疾病课题组系列论文的商榷》的文章,对滕卫平的论文进行质疑(下文简称《商榷》)。&&& 《商榷》一文指出,滕卫平的研究小组选取的碘过量组地区的地下水中不仅有较高的碘含量,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较高。该文还指出,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多因素致病的疾病,“丹麦有人在研究甲状腺疾病危险因素时曾指出,除了碘以外,吸烟、情绪激动、出生时体重过轻、某些药物、感染及其它致甲肿物质也是危险因素,还需注意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针对这篇质疑,滕卫平回应道,他们已在动物实验中考虑了高碘地区的高氟含量的影响——向实验鼠供应高碘无氟的饮用水和高碘高氟的饮用水,结果发现,水中是否含氟对实验鼠的甲状腺功能并无影响。&&& 在2001年的一篇论文中,滕卫平表示:“尽管大多数正常人可以耐受大剂量的碘,但是碘摄入量增加引起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增高,尤其是高碘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甲状腺癌的潜在关系,促使我们认识到,尽快找到碘摄入的安全上限十分重要。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坚定不移执行普遍食盐碘化政策的同时,地方病学界和内分泌学界联起手来,积极开展碘过量的负效应研究,确立碘的安全上限。”2002年的两会,时任两会代表的滕卫平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同仁”的委托,提交了一份议案,要求国家尽快重新审视现行的全民食盐加碘相关法规,及早停止在不缺碘地区盲目实行全民食盐加碘.并呼吁,即使在缺碘地区也应根据当地居民尿碘的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确定食盐加碘浓度。&&& 2006年,滕卫平的研究组对上述三地持续5年的调查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其实验结论部分写到:“足量及过量的碘摄入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这是在中国广受注目,并广被引用的一个结论,国人把它当作高碘有毒的证据,且认为该结论得到了权威医学杂志承认。&&&& 但就在当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滕卫平小组长达11页的调查报告结束后,继续后翻15页,便是美国伯明翰妇女医院的Robert D. Utiger博士执笔的评论文章《碘营养——多比少好》。Utiger在文中表示:过去,我们一直没有大规模人群长期摄入高碘的临床数据,在滕卫平的调查中发现,“过量的碘摄入与亚临床型甲减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5年累积发病率的微增有关联,但并不会导致甲亢或亚临床甲亢。”此外,“在大部分病例中,过量的碘摄入导致的两种症状,临床上并不显著,且并不会持续。”&&&& 根据滕卫平小组的调查结果,Utiger得出结论,我们勿需担心高碘摄入,“考虑到碘缺乏所致的严重不良后果,长期过量碘摄入导致的小风险是划算的。”食碘安全线&&&& 碘是生产甲状腺素的原材料,甲状腺素在甲状腺中合成。1个甲状腺素包含4个碘原子。其他一些由甲状腺产生的激素,也需要以碘作为生产材料。为了生产这些激素,一个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70微克碘,考虑到碘在消化吸收时的损耗,以及其他一些碘损失,WHO推荐成人每日摄碘150微克,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则为200微克。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字仅仅是推荐值,并非过量就会有害的“安全线”。&&&& 根据《碘医学史》,为了验证这个补碘“安全线”,1969年,美国曾利用监狱犯人进行过一次强制补碘实验——他们给犯人供应含碘量为微克/升的饮用水,实验进行了5年,受试者并无异样。&&& 今天,这个安全线在全世界各国家地区或组织机构中,大致相似却又不尽相同,世卫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内,是安全的;美国和加拿大将成人的碘摄入量安全线设为每日1100微克;欧洲的食品科学委员会推荐的碘摄入安全线为每日600微克;在我国,通常采用的数值为每日800微克——这个数值来自于天津医科大学张万起教授利用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过量摄碘实验。&&& 国际碘缺乏病防治委员会的一份文件提到,美国曾一度因面包炉清洗剂含碘,导致很多民众每日摄碘量长达10多年处于日均500微克以上,该委员会就此得出结论:“从这件事上看,(碘过量并非威胁公共卫生的紧迫问题),我们有的是时间,好好策划,小心解决这个问题。” 沿海地区是否该补碘?这次事件中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沿海地区是否需要补碘?&& 诚然,自然界的碘大多来自于海洋,但仅靠吃海产品我们能获得的碘仍非常有限。在区分缺碘、适碘和高碘地区时,通常的依据是当地饮用水的含碘量,比如:青海大部分地区的水碘含量为每升0.7微克,属于缺碘;上海地区则为适碘,水碘含量为每升20微克;渤海湾的部分地区水碘含量可达每升1000微克,是不折不扣的高碘地区。&&&&&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告诉本刊记者,“非碘盐放开呼声最大的是沿海地区,他们认为自己食用海鲜就不缺碘。其实,海鲜中含碘量很有限,只有一种海产品,就是海带类含碘较多。”&&&&&& 陈君石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根据卫生部7月公布的委托该委员会做出的《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下简称《食盐加碘风险评估》),在北京、福建、浙江、上海、辽宁五省中,碘盐对居民每日碘摄入量的贡献率在57%-97%之间。其中,碘盐对上海居民碘摄入的贡献率为63.5%。在这些地区,如果不食用碘盐,当地居民的碘摄入就无法达到安全水平。&&&&&& 成立于2009年12月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由来自医学、农学、食品、营养等领域的42名专家组成。该委员会成立章程中规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依据本规定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章程独立进行风险评估,保证风险评估结果的科学、客观和公正。”《食盐加碘风险评估》是该委员会首次就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潜在风险作出评估。 碘致甲状腺癌?关于碘盐的一个重要的疑问是:它是否会致癌?近期的甲状腺癌症高发,是否与这些碘盐有关?&& 陈君石否定了“甲状腺癌高发”的提法,他认为,“乳腺癌、结肠癌等所谓的高发,是有流行病学数据支持的,但目前,并无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处于甲状腺癌高发期。”另一方面,他认为,我们看到的癌症病例多了,“更多地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根据《食盐加碘风险评估》,“碘摄入过量与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已成为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去年8月,《激素》杂志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中,作者详细回顾了30年来全球各地就碘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所作的研究,最后指出,据现有结果看,碘缺乏地区危险性较高的滤泡状癌的发生风险高,碘摄入过高地区危险性较低的乳头状癌的发生风险高。 &&&&&&& 对于这个结论,研究者不无谨慎地提醒到:该结论仅表示甲状腺癌各类型发生的比例变化,例如随着碘摄入的增加,乳头状癌发病率会明显增加,滤泡状癌发病率则会降低,却并不意味着碘摄入过多会引起乳头状癌,过少则引起滤泡状癌。&&&&& 上文的作者总结说,全球各地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碘摄入量会影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给本刊记者回信中,国际碘缺乏病防治委员会的科学部主任汉斯(Hans Burgi)教授表示,“我不认为碘过量与甲状腺癌之间有任何关联。”如果放开无碘盐……&&&& 对中国的现状,汉斯教授表示:“大部分缺碘的国家都有高碘的地区,但一个由政府精心策划、食盐企业精确执行的普遍食盐碘化方案,并不会带来碘过量——我们的甲状腺有专门适应碘摄入量变化的强大的生理机制。” 但问题随之而来,其他国家的人都怎么吃盐?& 一位居住在美国南部沿海的网友汇报说:超市碘盐和无碘盐同时供应,价钱也几乎相同,无碘盐上醒目地标注了“此盐不含碘,而碘是种重要的微量元素。”——他不知道超市售卖无碘盐,是否因为他居住的是高碘区。&& 在法国生活的fwjmath则告诉记者:这里的法规详细规定,“允许加碘,范围在每克盐15-20微克”。他解释道:“可能你会觉得这种‘允许’的规定比较奇怪,这是因为对于食用盐的规定里边有一条是,没有允许的东西就不准加。”法国的超市供应各种规格和价格的碘盐和无碘盐,其售价主要跟品牌有关,与是否加碘关系不大。 而在中国,如果放开供应无碘盐会怎样呢?&&&&& 陈君石院士对此表示担忧,“以现在这个舆论形势,一旦放开,只要无碘盐价钱不是特别高,必然会有很大一批人专买无碘盐。从而导致十几年普遍食盐碘化的成果化为乌有。”他断言,如果放开,“2-3年内就会发现,“大脖子病”重现出现,也许还会有呆小症。”《食盐加碘风险评估》中曾指出:2000年,印度迫于民间压力暂停食盐加碘政策,在随后的几年内,碘缺乏症又在各地重现。2005年,印度政府再次实施食盐加碘,禁止销售无碘盐。 &&&&&& 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学博士云无心也认为:目前的舆论已给公众造成了“碘过量非常有害,我不要吃加碘盐,不卖非碘盐是为了垄断利益”的印象。其结果就是,越不放开非碘盐,公众的这种认识就越深,质疑声就越强烈。而如果放开,就会被媒体当作一种争取政治权利的胜利来宣扬,而公众中会有更多的人不顾自己是不是需要补碘,而去“享受”斗争胜利的果实。&&&&& 一位公共卫生专家对本次碘盐事件评论说:“卫生部也是承不住压力,把问题抛给了地方。好在这次只是下调了上限,20毫克/千克的下限,始终没变。”一位年轻医生则向记者表示,“是否放开无碘盐成了一个死结。最近决定下调盐中的加碘量,实际上是一个和稀泥的做法,对于碘盐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给李荣医生留言:
给李荣医生的留言列表
&&&&781ufan016&& 00:00
提问:女,25岁,左小臂和大腿各有直径约1厘米肿块,是否是纤维瘤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者女,25岁,于2011年4月初,左小臂和大腿前段外侧长了两个直径约1厘米肿块,摸起来有硬度,小臂上的按压不疼,大腿上的那颗摸起来有轻微痛感,但按压后又没有感觉了,外观上看不出来有肿块。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无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是否是纤维瘤,哪种纤维瘤,有恶变的可能吗?是否非得手术治疗?但是我听说纤维瘤手术治疗容易复发。
医生回复:&&&&&&&& 00:00
常见的体表肿瘤有表皮囊肿、脂肪瘤、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等,需体检后初步诊断,确诊均需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定性,手术是唯一确定良恶性及治疗的方法。你的肿块均较小,手术较简单。点击这里查看我的门诊时间
&&&&che3374nlyu&& 00:00
提问:皮下脂瘤多年,现发展到手臂;腰;腹等处都有,问能否处理?
所患疾病:
皮下脂瘤,良性,西医无法,鉴求中医求解。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者男,64岁。皮下脂肪瘤多年,现发展到腰,手臂,胸,腹等处,变硬结块,像花生粒,枪子。本人很担心癌变。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曾在当地中心医找西医疹查,确定为良性,因为多发性而无法手术,鉴意求中医消除肿瘤。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问一问:
有何法在不手术的情况下能控制或消除脂肪瘤的扩展或生长。谢谢/
襄阳市退休工人
11,5, 12。
医生回复:&&&&&&&& 00:00
目前尚无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可以控制和消除脂肪瘤,但多发脂肪瘤较小者有部分可以自行消退,多发者常有家族性。多发要求手术仍可手术,我曾应一患者要求为其切除十余处小脂肪瘤。点击这里查看我的门诊时间
&&&&jfwuosh-05-28 00:00
提问:体检结论:甲状腺结节
所患疾病:
甲状腺结节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医生回复:&&&&&&&& 00:00
甲状腺结节目前是常见病,很多于体检时发现,大多为良性结节(约占90%~95%),少部分为恶性。需结合临床表现(有无声嘶、肿块进行性增大等),具体的B超描述(大小、边缘是否清楚、血流情况、有无钙化、颈部淋巴结情况等),实验室检查来初步考虑良恶性,确诊要靠病理检查,有细针穿刺、手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的方法。结节是否需要治疗或手术需看具体情况。
&&&&paniqimyan&& 00:00
提问: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所患疾病: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实施探查术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3月27日中午胃部开始疼痛,28日凌晨3点开始右下腹疼痛,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8点到当地医院检查为“疑似是阑尾炎,不排附除其它”,于28日22点实施探查术,脐右侧竖行切口七针,术后抗炎7天,半个月后,于脐部平行第三针的右侧开始撕裂的疼痛,一个星期后消失,现术后50多天,脐部平行第三针的右侧撕裂的疼痛反复几次,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不知是什么原因,是否是腹膜炎或其它,如何处理,谢谢
医生回复:&&&&&&&& 00:00
如是腹膜炎疼痛会持续不会缓解,根据你说的症状,有无切口疝可能,建议切口处做个B操检查
&&&&piniaoxgo1&& 00:00
提问:乳头内陷 有白色溢液
所患疾病:
不知道会不会患乳腺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没看过
好像从小就这样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患乳腺疾病 或者说以后喂养孩子有没有问题
医生回复:&&&&&&&& 00:00
乳头内陷主要是先天性的,但也可由外伤或手术,乳腺肿瘤以及乳腺炎后的纤维增生引起。先天性乳头内陷的原因,主要是乳头和乳晕的平滑肌发育不良,这些肌纤维向内牵拉,再加上乳头下缺乏支撑组织的撑托,就形成了乳头内陷。内陷一般是双侧同时发生,也可有单侧发病。内陷的乳头,如稍加挤压或牵拉乳头就可复出的,即为轻度乳头内陷,也可称为可复性乳头内陷。这类乳头内陷的矫正,可通过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治疗时机最好选择在婚前或妊娠早期进行。具体方法有手法牵引和器械牵引。  手法牵引:自行将乳头挤牵出皮面,拇指和食指住水平或垂直方向捏住乳头,向外持续或间断牵拉乳头,每次约三十分钟,双侧乳头交替进行。每日3-5次。器械牵引:即通过手动或电动吸奶器,利用负压原理,将乳头吸出,同样可持续或间断吸拉乳头,每次三十分钟,双侧交替进行,每日3-5次。以上两种矫正方法,在两个月后,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不可复性的乳头内陷,也就是重度的乳头内陷,对于此类的内陷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方能矫正。
李荣医生尚未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也可以给医生留言(但此处不保证医生能及时给您回复)。
如果您很熟悉并信任
李荣 医生,或者
李荣 医生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您希望尽快得到
李荣 医生的服务,请填写您对该医生的留言,我们会尽快联系该医生,并尽早帮
李荣 医生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您的留言申请不仅给您带来方便,也会使更多患者受益。
直接给医生留言,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便于医生回复后我们及时通知您。
患者 781ufan016 给留言
提问:女,25岁,左小臂和大腿各有直径约1厘米肿块,是否是纤维瘤
患者 che3374nlyu 给留言
提问:皮下脂瘤多年,现发展到手臂;腰;腹等处都有,问能否处理?
患者 jfwuosh1020 给留言
提问:体检结论:甲状腺结节
所患疾病:
已开通网上诊室同专业医生
该院同科室医生
副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未经本站授权,请勿转载本站内容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法务支持:北京广霁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朝阳区建华南路17号三层307室 公司总机:010-6912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淋巴炎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