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指南病人对低分子肝素不敏感的?换句话说就是使用低分子肝素无效。

低分子肝素对100例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江苏医药》2013年21期
低分子肝素对100例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术后卧床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B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两组又分为妇科肿瘤、腹部手术和骨科手术三个亚组(A1组,13例;A2组,19例;A3组,18例;B1组,10例;B2组,19例;B3组,21例)。术后1周,检测凝血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DVT发生情况。结果 A1组、A2组和A3组DVT发生率分别为8.33%、0和11.11%,低于对照组的20.00%、5.26%和28.57%(P0.05)。A组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B组术后4、7d血小板计数低于A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明显降低术后DVT发生率。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43.6【正文快照】:
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多发生在下肢,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并且在临床多种疾病手术后作为并发症出现。血栓脱落可造成肺部、脑部等重要脏器的栓塞从而引起死亡。本文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卧床患者下肢DVT的预防效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毛萌;乔玉环;郭瑞霞;;[J];山东医药;2010年12期
杨扬;王玉甫;齐宝庆;;[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肖元廷;刘胜利;李媛作;;[J];天津医药;2012年08期
赵勇,吴非,万葆冬,何立伟,陈实,武金玉,宋春芳;[J];肿瘤防治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梅;黄秀华;;[J];安徽医药;2013年03期
郑兰东;王新涛;王晓磊;师丙帅;;[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年01期
杨大业;陈静;张德巍;谢强;孙玉华;;[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年05期
金冶;曹利平;;[J];科技通报;2007年05期
钟梅;叶金英;;[J];全科护理;2013年19期
张学举;;[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15期
徐霞;闫莉;;[J];齐鲁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李玲芳;沈丹;张晓菊;;[J];上海护理;2012年05期
李步军;张露;;[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年09期
刘晓霞;王晓红;;[J];山东医药;2013年1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丽;[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张露;[D];山东大学;2011年
杨军;[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曾仲衍;[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宫振;[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庆华;韩延民;;[J];腹部外科;2007年04期
陆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梁跃进,王振城,童晓明,赵海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8年04期
程昭霞;史玉林;汪桂兰;聂小毳;;[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年03期
戚韶红,庄舜玖,李黎,宋晓华;[J];上海医学;1999年09期
梁小花,陈容,侯婷婷;[J];实用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张晓敏;史玉林;张丽雅;;[J];现代中医药;2010年03期
李家增;[J];血栓与止血学杂志;1997年01期
时代;张明建;荆鑫;傅晨;王汝渔;徐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年05期
李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小乐,裴华,武军红;[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吴东进;蒋琦亮;徐美英;;[J];上海医学;2010年12期
阳军;索质君;柯琦;李根林;张志伟;;[J];临床内科杂志;2008年03期
边惠萍;;[J];高原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杨大明;郭丽君;;[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4期
杨扬;王玉甫;齐宝庆;;[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毕伟;张金文;张峰;李锰;张民英;;[J];临床荟萃;2006年15期
丁国林;胡瑞芬;;[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5年02期
纪仁和,丁国华;[J];中原医刊;2001年08期
杨霏;[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林;;[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曾玉杰;王勇;李宪伦;高炎莎;赵霞;赵桂茹;柯元南;;[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高群;庞雅桢;李红梅;;[A];全国第三届心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席宏巍;;[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王承华;左曦明;李庆岩;;[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郑福鸿;尹永杰;;[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七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唐燕;林丽;黄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陈德;华尔铨;张书富;郑鹏翔;;[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石守道;;[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吴久健;姜大春;尹刚;虞慎也;吴鹏;石国芹;;[A];全国第十二届心脏学会第十五届心功能学会和《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通讯员 吴玉华;[N];家庭医生报;2010年
闫丽新;[N];健康报;2010年
万同己;[N];中国医药报;2003年
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薛燕 肖荷妹
王艳飞;[N];医药经济报;2011年
靖九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吴校连 郭婉仪;[N];中国医药报;2003年
陶春祥;[N];中国医药报;2004年
陶春祥;[N];中国医药报;2000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谢万木;[N];健康报;2009年
连雪;[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庄舜玖;[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程敏;[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李兴国;[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蒋世亮;[D];山东大学;2006年
姚黎清;[D];昆明医学院;2011年
郑宏宇;[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德军;[D];吉林大学;2010年
付召军;[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代耀军;[D];昆明医学院;2010年
吕培瑾;[D];泰山医学院;2012年
汪伟平;[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王立强;[D];吉林大学;2006年
殷洪山;[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张超;[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曹亚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杨晓玲;[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一例并分析 | 骨科在线老婆怀孕5个多月,检查出了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现在进行抗凝治疗,打的低分子肝素钙,请问对宝宝有影响吗_育儿问答_宝宝树
老婆怀孕5个多月,检查出了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现在进行抗凝治疗,打的低分子肝素钙,请问对宝宝有影响吗
患者信息:女 24岁 山东 济南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老婆怀孕5个多月,检查出了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现在进行抗凝治疗,打的低分子肝素钙,请问对宝宝有没有影响吗。还有就是到时候的时候医生说要在腿上放滤器防止血栓跑进肺里,请问临时介入临时滤器要多少钱
当时年龄:
还没有宝宝
来自:网页;
加油,加油,但愿您有个健康美丽的宝宝哈。
最佳回答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本词条由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病,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此病可遗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
19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与实验观察,不仅使各因素有了具体内容,而且可用检测方法予以证实。
1.静脉血流滞缓
引起血液淤滞的原因很多,如长时间的制动、因病卧床、久坐、静脉曲张等。手术患者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3.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先天性高凝状态原因有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的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等,后天性高凝状态原因有创伤、休克、手术、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怀孕等。各种大型手术后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他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综合上述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为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例如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即是综合因素所致。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其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也大量增加,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后再加卧床休息,使下肢血流滞缓,从而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倾向。单纯血流滞缓不足以产生本病,有时伴有血管壁的损伤,如直接损伤、慢性疾病或远处组织损伤,产生白细胞趋向性因子,使白细胞移向血管壁。同样,内皮细胞层出现裂隙,基底膜的内膜下胶原的显露,均可使血小板移向血管内膜,导致凝集过程的发生。1.症状
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
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这是由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时,刺激小腿血全静脉而引起;④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周后可见浅静脉曲张。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对诊断有困难的静脉血栓形成,可选用下列检查以资确诊,一般首选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注意不要遗漏髂静脉和肌间静脉。
1.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
近年来对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法有很大进展,采用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包括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超声波检查、电阻抗体积描记法等。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对检查小腿深静脉血栓较敏感,超声波检查对检查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最有价值。如采用上述两种检查法,诊断尚难明确,仍需作静脉造影。至今尚无一种无损伤检查法可完全替代传统的静脉造影。不断探索和完善无损伤检查法,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上行性静脉造影
可了解血栓的部位和范围。病人仰卧,取半直立位,头端高30°~45°。先在踝部扎一橡皮管止血带压迫浅静脉,用12号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入足背浅静脉,在一分钟内注入40%泛影葡胺80~100ml,在电视屏幕引导下,先摄小腿部X片,再摄大腿及骨盆部X片。注射造影剂后,再快速注入生理盐水,以冲洗静脉管腔,减少造影剂刺激,防止浅静脉炎发生。
3.造影X线片
常显示静脉内球状或蜿蜒状充盈缺损,或静脉主干不显影,远侧静脉有扩张,附近有丰富的侧支静脉,均提示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静脉压测量用盛满生理盐水的玻璃测量器连续针头,穿刺足或踝部浅静脉或手臂浅静脉,测得静脉压。其数值需与健侧静脉压对照。这种检查用于病变早期侧支血管建立之前,才有诊断价值。
4.实验室检查
D二聚体(D-dimer)检查,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D二聚体阴性一般可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D二聚体阳性者,需要进一步做影像学检查。1.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肿、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常伴有发热、脉速。
3.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肤呈青紫色,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静脉性坏疽。血栓伸延至下腔静脉时,则两下肢、臀部、下腹和外生殖器均明显水肿。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
4.后期血栓吸收机化,常遗留静脉机能不全,出生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5.血栓脱落可致肺栓塞。
6.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多普勒超声及静脉血流图检查,有助于诊断。静脉造影可确定诊断。1.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腿部抬高和初期卧床休息可缓解伴有急性腿部肿胀的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疼痛,建议严格卧床休息1~2周以防止肺栓塞的传统方法遭到了质疑,肺部扫描显示卧床并没有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此外,与卧床相比,早期下床活动可使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改善得更快。
深静脉血栓患者穿用弹力袜可改善疼痛和肿胀长期穿用,可能会抑制血栓增长并减少血栓后综合征。
2.抗凝疗法
这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现代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正确地使用抗凝剂可降低肺栓塞并发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长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静脉较迅速地再管化。一般急性期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过渡到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由于华法林与药物或食物相关作用复杂,个体剂量差异大,有出血风险,需要监测,近年来,研制出许多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等。利伐沙班极少受药物或食物影响,一般无需检测,使用方便。
3.溶栓治疗
包括系统溶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使用的药物多是尿激酶等。系统溶栓经静脉全身溶栓:通过浅静脉进行全身给药,使药物随血液循环在体内均匀分布,达到溶栓目的。介入溶栓多指保留导管接触性溶栓:又称为CDT。经近端深静脉置管逆行插入肢体远端深静脉,先利用导丝和导管对血管腔内的物理性开通部分解除流出道梗阻,再通过置入溶栓导管使药物与血栓直接接触,将急性期疏松新鲜的血栓溶解,主干静脉及时恢复通畅。有学者认为,导管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比单纯抗凝可改善生活质量。
4.深静脉血栓的长期治疗
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持续时间仍有争议,长期抗凝有助于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复发以及血栓后综合征。对于简单因素如手术或静止导致的深静脉血栓,抗凝时间需持续3个月,对于特发性深静脉血栓,建议抗凝时间需持续6~12个月.对于恶性肿瘤患者,低分子肝素由于华法林,用药时间为3~6个月。对于首次发作的深静脉血栓,但具有抗凝脂抗体或两项以上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建议抗凝时间需持续至少12个月,而对于有两次深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应终身抗凝治疗。对具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如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采取必要的药物预防措施。术中操作时,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膜损伤。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为重视。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