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图

初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结构图_百度知道
初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结构图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两个整数的比,通常写作 a/b,这里 b 不为零。分数是有理数的通常表达方法,而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当然亦是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一个整数 a 和一个非零整数 b 的比(ratio),通常写作 a/b,故又称作分数。希腊文称为 λογο?? ,原意为“成比例的数”(rational number),但中文翻译不恰当,逐渐变成“有道理的数”。不是有理数的实数遂称为无理数。 所有有理数的集合表示为 Q,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有限或为循环。 理数是实数中不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圆周率、2的平方根等。 实数(real munber)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把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写成小数形式时,有理数能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比如4=4.0, 4/5=0.8, 1/3=0.33333……而无理数只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 比如√2=1.…………根据这一点,人们把无理数定义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而无理数不能。根据这一点,有人建议给无理数摘掉“无理”的帽子,把有理数改叫为“比数”,把无理数改叫为“非比数”。本来嘛,无理数并不是不讲道理,只是人们最初对它不太了解罢了。 利用有理数和无理数的主要区别,可以证明√2是无理数。 证明:假设√2不是无理数,而是有理数。 既然√2是有理数,它必然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有理数就包括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整数 自然数(natural number) 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自然数由0开始 ,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合。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枣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 序数理论是意大利数学家G.皮亚诺提出来的。他总结了自然数的性质,用公理法给出自然数的如下定义。 自然数集N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集合:①N中有一个元素,记作1。②N中每一个元素都能在 N 中找到一个元素作为它的后继者。③ 1是0的后继者。④0不是任何元素的后继者。 ⑤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后继者。⑥(归纳公理)N的任一子集M,如果1∈M,并且只要x在M中就能推出x的后继者也在M中,那么M=N。 基数理论则把自然数定义为有限集的基数,这种理论提出,两个可以在元素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的有限集具有共同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叫做基数 。这样 ,所有单元素集{x},{y},{a},{b}等具有同一基数 , 记作1 。类似,凡能与两个手指头建立一一对应的集合,它们的基数相同,记作2,等等 。自然数的加法 、乘法运算可以在序数或基数理论中给出定义,并且两种理论下的运算是一致的。 自然数在日常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广泛使用自然数。 “0”是否包括在自然数之内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自然数为正整数,即从1开始算起;而也有人认为自然数为非负整数,即从0开始算起。目前关于这个问题尚无一致意见。不过,在数论中,多采用前者;在集合论中,则多采用后者。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将0归为自然数! 自然数是整数,但整数不全是自然数。 例如:-1 -2 -3......是整数 而不是自然数 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所谓质数或称素数,就是一个正整数,除了本身和 1 以外并没有任何其他因子。例如 2,3,5,7 是质数,而 4,6,8,9 则不是,后者称为合成数或合数。从这个观点可将整数分为两种,一种叫质数,一种叫合成数。(有人认为数目字 1 不该称为质数)著名的高斯「唯一分解定理」说,任何一个整数。可以写成一串质数相乘的积。第五章: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本章难点:了解不等式的解集和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正确运用 不等式基本性质3。 本章关键:彻底弄清不等式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区别. (1)不等式概念:用不等号(“≠”、“&”、“&”)表示的不 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解不等式的理论依据. (3)分清不等式的解集和解不等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4)不等式的解一般有无限多个数值,把它们表示在数轴上,(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 (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7)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可以由几个(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 (8).利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第六章: 1.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它的解,明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对未知数的值,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一次方程组的两种基本解法,能灵活运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3.根据给出的应用问题,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三元一次方程组,从而求出问题的解,并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查结果是否合理. 本章的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加减法以及列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问题. 本章的难点是: 1.会用适当的消元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2.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次方程组. 第七章 本章重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特别是对幂的运算及乘法公式的应用要达到熟练程度. 本章难点是:对乘法公式结构特征和公式中字母意义的理解及乘法公式的灵活应用 1.幂的运算性质,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2.单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3.乘法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4.熟练地运用运算律、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5.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字母表示式子的意义.通过式的变形珐龚粹夹诔蝗达伟惮连,深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 第八章: 1、认识事物的几种方法:观察与实验 归纳与类比 猜想与证明 生活中的说理 数学中的说理 2、定义、命题、公理、定理 3、简单几何图形中的推理 4、余角、补交、对顶角 5、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一个公理两个定理。 公理: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定理:内错角相等(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定理:同旁内角互补(数量关系)两直线平行(位置关系). 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由图形的“位置关系”确定“数量关系” 第九章: 重点:因式分解的方法, 难点:分析多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分解方法 1. 因式分解的概念; 2.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运用因式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图形习题) 第十章: 重点是:用统计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统计初步的基本知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计算、 2.了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绘画三种统计图. 3.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与统计相关的综合问题. 典型例题从书本上很容易找到。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初一数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结构图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结构图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45|
上传日期: 17:05:1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结构图.PPT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加载中,请稍候...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图解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知识结构图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这样的两个典型问题: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速度是相当快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是非常零散的。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尝试让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来解决,取到了一定的效果!&&&&知识结构图为何有这样的作用呢?我从两个现象中得到了感悟。&&&&&&&&一、学生对学习知识概念时是孤立的&&&&学生认为,知识概念就是知识概念,彼此互无相关的,学多少是多少,认为会做题目就行了。但往往结果是无论做了多少道题目也还是常常出错,一到考试连复习哪都不知道,普遍都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考试,真正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什么能力,是少之又少,反过来,对数学知识结构的认知不全面或出现偏差,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二、学生不知道如何来整理学过的知识,形成不了有机的整体&&&&&&对教学在教学中,题海战术是不被提倡的。而现实中,学生们甚至很多教师都认为,数学就是做题,认为只要能解题就是会学数学了,从而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一种单纯的从解题中寻求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的题海之中,而纯粹的通过解题来提高数学思维素养,很容易形成一种缺陷,就是头脑中的数学知识是零散的,破碎的。学到头来,数学是什么样的,却无法看到数学的整体。当学习的东西不多的时候,这样做人脑还能承受,也许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当学的东西多了,还是如此零散地记忆数学的知识,就很难再牢牢把数学的知识掌控全面,往往会学这忘那,学后忘前,形成无效学习,使得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因此,题海战术本身不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过多的做题,只会让大多数学生更惧怕数学。而通过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图来形成数学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数学是一个整体,从其内部来看,是因为其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的,也惟其如此,数学也才能说是一个整体。因此,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图,并非是把一些数学知识简单的放在一起,而是在学习了一个知识点后把相关的知识按一定的秩序组合。而能否构建出来,就看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了,理解程度越深,则所做的结构图通常所体现出的联系性越强,结构越清晰。在构建知识结构图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把原本零散的、互不相连的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加深数学内部联系的认识,从而对知识做到更加灵活的运用。所以,构建知识结构图和对知识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数学知识结构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共10个文档
格式 文档名称 用户评分 浏览量 下载量
27909 6815
19827 22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