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孩子胆大,没有组织纪律家长感谢老师的话该怎样教育孩子

如何看待《6 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现在的小学教育真如其中所说吗?
现在的看起来真是可怕. 现在的学校真是这个样子了?
按投票排序
118 个回答
是的。这个自述的情况是真的。反映的是受过良好教育且更新了一遍教育理念的的家长,把受了良好家教的孩子,送进教育资源最好的小学,交给目前看来最优秀最负责的教师……之后出现的疑惑和焦虑。中小学的问题非常严重。资中筠先生说“中国教育不改变,人种都会退化”,非常非常及时和震撼。旧的问题本来就很多(像这位家长说的,统一穿戴和规范日常行为,我认为各国都难避免,习惯后尚能忍受,还可以寻求喘息空间)。教育内容是根本问题,比如标准化答案,在低端的学习内容上重复(造成作业负担重),学生缺乏自主选择空间,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缺乏创造性等等……一些名牌学校,在“教育改革”“培养创新能力”的口号下,新的问题也很堪忧。那些学校更加严格和花样百出,表演性更强。如果孩子不驯服或学习跟不上,那就不说了,惩戒、加上久而久之对这个孩子不耐烦。如果孩子优异、驯良且好胜要强,则很容易被廉价的表扬和鼓励,拖进无穷尽的“活动”中去。你的孩子可能成为“少先队风纪检查员”“书写规范的竞赛员”“办手抄报的模范标兵”“爱祖国演讲的资深演讲员”“课堂教学优秀成果展示小组组长”“”小制作的资深劳工“……孩子整天开开心心,忙忙碌碌(而且家长也必然被拖进去帮忙甚至代劳),这些事还挺光荣和挺难拒绝的。好的教育应当少用批评,也应当少用表扬。廉价的表扬也应引起教育者、家长和孩子的警惕。那些表扬,未必符合教育规律且方向正确、也不一定能让孩子追随本心。家长怎么办?应该怎么做?完全同意@张英锋的。我自个的看法,概括一下。如果孩子在国内接受教育:1,对学校教育打消不切实际的美妙幻想。2,遵守学校规定(只要不太离谱,太离谱的可以和老师协商,争取通融), 不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学校老师起冲突,保护孩子的安全和尊严。3,学校的各种考核孩子的标准,各种被鼓励参加、得奖、出头露脸的活动,要分辨是否合理。可以超出标准(比标准还好),或得过且过。4,提高效率,给自己和孩子留下自主选择和喘息的空间。5,.学习成绩能多优异就弄到多优异,让老师无话可说。而且,从长远和短期看来,以分数来录取的现状,还看不到有改观的前景。6.,大量阅读、阅读,还是阅读。阅读才能提高分辨能力,阅读也能提高学习成绩,阅读是自救的根本。7.,保护和鼓励个人兴趣(人格健全、个性可爱、树立自信、成绩不好的退路、遇到贵人、以及将来真正让孩子能投入的事业和能赚钱的事儿,可能就指望它了。)8,放假就别跟家呆着补课了,旅游,能出国旅游最好。9.能给孩子帮忙就要帮忙, 也甭为难孩子,什么事都让他自力更生。10.公民教育(这个我还真不知怎么弄)
我小学的时候,妈妈在广告公司工作,家里有很多的画册、杂志,我用这些彩页包书皮,做手工——其他同学都不理解。比如包书皮,有的人用纯白的挂历纸背面,有的人用买的透明塑料皮(thank god 我们老师当时没有规定怎么包书皮),但是我觉得那种书皮「just boring」。虽然我用的是废旧的彩页,但是我在包书皮的时候会认真考虑上面的图案的,每一个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我甚至会根据课程的内容去选择搭配的颜色和设计。美术课,老师让我们买彩色纸做剪贴画,我妈妈直接扔给我一堆宣传单、杂志、彩页,我一开始也很担心同学们会嘲笑我,but you konw what,我的「彩纸」是全班最抢手的素材,因为我充分利用了上面的已有的颜色、图案做出了用买来的彩纸永远不会做出来的作品。中国的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之低令人发指。因此,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此,他们希望老师替他们,替孩子做了所有的决定,然后自己就不用为此付出精力了(只需要花钱就行了)。上周的《南方周末》有一篇读者来信,一名中学生家长,希望学校可以恢复统一订购教辅材料因为「陪孩子去选购实在是太麻烦了」,难道做为家长,你不想关心你的孩子看的都是什么书吗?很多家长确实是一点都不关心——不关心孩子在学校今天干了什么,而是老师让干什么,学校让干什么。但问题是,很多老师滥用权力,甚至享受在其中。比如臭名昭著的体罚,现在已经被很多家长反对了,但是在我小的时候,孩子是几乎不会在家长那里得到支持的。我还记得三年级的时候经常迟到要罚抄课文,我妈妈总是要替我抄,那时候我不理解,也不让;可是现在明白了那意味着什么——你的时间和尊严很宝贵,不能浪费在这种傻 X 的事情上。到我上了大学,我发现一个 20 多岁的学生仍然在很多地方得不到尊重。上个月封校,我在大门口向保安说情希望出去,谈话很不愉快。一个老师,开着车出校门之后,会下车指着我的鼻子,拿「这是学校的规定」之类的来骂我,我说「你在校门外面,我在校门里面,保安不让我出去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凭什么被你这样骂。」我当时想起来有一次,在火车上(基本都是学生),开车前乘务员看到一个包超出了行李架,就问是谁的并很不客气地命令摆好。一个大叔出来说是他的,乘务员立刻缓和了态度:「我还以为是学生的,要是学生我就让他摆好了。」然后帮大叔摆好了行李。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做一个学生,似乎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被任何人「教育」,这种神逻辑竟然如此自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觉得源头就是我们的家长加上我们的小学老师。家长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动摇老师的威信,这个我同意;但是家长不能让孩子忽视自己的地位,家长要让孩子战胜自己对「与众不同」的恐惧并阻止老师「利用」之,家长要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朋友。老师应该少给孩子们做统一性的规定,因为这是在纵容人性的弱点。我尽量不去上纲上线到「洗脑教育」;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不能学会直面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相反,那么学校教育是不成功的,那些统一规定的衣服、鞋子、书皮、墨水的颜色、铅笔的品牌……都是邪恶的。我觉得大多数老师都没有恶意,他们只是想省事,或者很享受整齐划一的感觉,很享受自己掌控一切的感觉。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很极端的家长,比如有家长逼迫老师给孩子下跪道歉。我觉得也算是好事。但是这不是说老师都是大坏蛋,都应该收到制裁;而是说,家长们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学校和老师应该受到监督,意识到自己应该把握教育孩子的主导权,意识到教给孩子保护/维护自己比教给孩子遵守纪律更重要。
上文这么多理论的回答,我不想多说什么了,只想说这种现象真是一步步被逼出来的。
我用实例来说,给一些朋友参考。
其实最初班主任并不会事无巨细,但是突然有一天,某学生出了意外,结果家长不干了,说是学校的责任,学校没管理好。那学校怎么办?加强管理。怎么加强呢?施压给班主任,所以班主任宁愿事无巨细的安排好一切,也不愿让学生出任何差错,从而让自己背负责任。
就我们学校而言,我们是寄宿制高中。举几个例子看现在教育的死板:
①学校规定不允许在宿舍、路上、教室吃东西,又不允许学生不吃早饭,于是开始给我们施加压力,说我们教师没做好监督工作!有学生没刷卡吃早饭,影响身体健康。
②校领导最近听说有学生晚上换宿舍睡觉。其实值班老师已经查房查到11点了。但是学校仍然给我们施压,说教师没有监督好。
③至于学生自习课,更是不允许喝水,不允许抬头,如果发现就要记录,如果值班老师漏记了名字,那值班老师值班费全部取消,并且取消全年评优资格。
————————————————————————————————————
最后我总结下这些现象,归根到底,学校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只有一个目的——便于管理!!
作为一个底层的教师,我只想说,教授们?学者们?伟大的理论家道德家们?不要再拿那套理论对我们品头论足了,教育的问题除了切身体会的人,其他人根本无从知晓个中的无奈心酸和与理想相悖的痛苦。
很多专家提出的模式和理论更是增加了我们无谓的负担,而那些所谓的理论又根本无从解决我们现在的问题。
教育问题牵扯到资源少、人口多,社会稳定、权利、某些领导的政绩等很多问题。
希望所有人能够理性的思考、理性的理解、不要一味的批判。
是的,而且现实中这个问题会比文章中的更夸张,这个问题中的某些现象跟我现在遇到的问题一致。 我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 看完这篇报道后,还在微博上讨论过:拿一件小事为例:放暑假的时候,没有给孩子补课,没有特意去学学校的课程,结果一开学,上第一节外语课,全班的孩子都已经学过一遍了,除了他一个人没学过,老师更差劲,除了讲了二个句子,剩下放了大半节课的英语儿歌和视频,直接跳过。这就是现实,如果你不提前学,老师完全不管你。 当天我晚上花上30分钟,把儿子的课补上了,但这事让我觉得非常的操蛋。更夸张的来了:Boss的孩子在上海明珠小学,入小学时的比例在80人中选一个,入学时就需要会2000汉字,英语基础知识、数学基础,学校入学时的要求跟相当于小学三、四年级的东西,上学后学拼音、字母之类的知识,只花了一、二周就全部学完。他的孩子在进这个学校之前,在我看来已经非常杰出,没入学时就同时学了六七个特长班,钢琴4级、当过广告模特、有很好的外语基础,但因为素质没达标, 去另一个学校面试没过,只能去明珠,其中还包括花了100多万买套学区房,当听Boss在跟讲这件事的时候,我完全目瞪口呆。哪怕我是专门研究学习,看了N多的儿童教育的书籍,可这些东西一遇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全都非常艰难 我看到那么多的儿童教育书籍就为了让孩子学习快乐一些,不想逼孩子强迫去补习, 现在老婆每天晚上要花1、2个小时陪孩子复习预习各种课程,被迫报一个学习班,这样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目前我在尝试一些不同的教育方法,不知道还能坚持多长时间,而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遇到的教育问题有几点:1、学校和老师把他们应尽的义务转架到孩子和家长身上2、从身边的接触和了解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好学校就是题海战术,锻炼孩子作题时的条件反射3、补习和作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过长,只有很少的空闲时间,孩子基本没有多少时间去玩、阅读、看动画片、玩游戏、感受大自然和接触其它有趣、好玩的东西,从小学1年级就开始这样,以前是中学才会.4、任何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一切以应试为中心,对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世界观打击非常大,不可以出来其它的声音,对孩子进行洗脑。5、有些老师(传说中那种好老师在我身边的几十位同事、同学、朋友中的孩子身上完全没发现过)并不懂或完全无视孩子自尊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听话、高分,老师的不懂得尊重和没有耐心,是让我觉得最可怕的一点。目前的学校教育就是马戏团的训兽教育,把一切突出的地方修正,一切目的为是让孩子听话、高分数,放弃一切其它的可能性。@尚爱兰 说的“你的孩子可能成为“少先队风纪检查员”“书写规范的竞赛员”“办手抄报的模范标兵”“爱祖国演讲的资深演讲员”“课堂教学优秀成果展示小组组长”“”小制作的资深劳工“……孩子整天开开心心,忙忙碌碌(而且家长也必然被拖进去帮忙甚至代劳),这些事还挺光荣和挺难拒绝的。" 里面的情况已经遇到一多半,今天早上还在XX论坛中发了N条的向国旗致敬,从孩子小学开始,我在跟学校的洗脑教育斗争上付出了很大精力和时间,但心理明白,早晚有一天孩子会为这个冲突买单的。单独的对付应试教育我确实有方法,比如阅读、速记、速算、SSS学习法之类的方法,但我遇到的是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向的问题,学校把这一切完全扭曲了,现在的解决方法要么出国、要么放弃国内的正统教育方式,我只是刚刚遇到而且冲突很大,最近一直在为这个问题头疼。坚信自己的教育方向是正确的,但如果按我的方向培养孩子,会跟学校的方式有正面冲突,因为这事跟老婆吵过几次架, 我不在意分数,但学校在意、老师在意、老婆在意、亲属在意、甚至孩子自己也在意,原先一直觉得自己做不错,现在发现在儿童教育上的学习和尝试才刚刚开始。---------------------------------------------------------------------------------------------------------------------------上面的纯吐槽,现在试过所有方法比较有效就是:主动引导多接触经典。孩子的空闲时间有限,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让孩子接触一些经典的东西:1、阅读: 尽量每天给孩子保留30分钟的阅读时间,主动引导并准备一些经典的童书,养成他的阅读习惯。每月给孩子最少买100元左右的童书,现在有500、600本挑选过的童话、故事放在家里 ,确保孩子在家里可以随时找到自己想看的书.给孩子单独办个书证,每回去图书馆换书里带孩子一起去,让他自己挑书。买了一个可以插卡的小音箱,放上各种有声童话,每天睡前听一会。2、动画片和电子游戏:给孩子推荐一些经典的动画片,日本和欧美的,尽量少让孩子看喜洋洋和蓝猫之类的国产动画片。给孩子找一些有意思的游戏,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多让孩子动脑。3、电影:只要不出差而且有适合孩子看的电影就多带孩子去电影院看电影,以后打算周末多找一些适合孩子的经典电影,跟孩子一起看。努力培养孩子多接触经典的习惯 ,提高他的眼界,在看、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思考和学习。其它做过的努力和未来的计划,都放在这个问题里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资中筠先生曾经说过“”。不只她一个人在焦虑,中国的精英都在焦虑。不信,你去问问那些已经移民或正在移民中国政界、商界、学界的精英们,他们的移民理由不会漏下子女教育这一项。他们是信息最发达、最了解中国内幕的人,但是他们都选择用脚投票,宁愿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到欧美去做二等公民。了解一下欧美教育,就会知道我们的教育究竟差到什么程度,我们身上的弱点和人生中的遗憾,多数都与学校教育构成因果。读一下问题中的那篇文章,就知道那个母亲其实是在按照欧美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孩子,不想孩子步自己的后尘。只是她没想到的是,6年的努力很快就会毁于一旦,她当然要恐惧。因为我们在教育目标上是最低端的,中国未来几代人还会为欧美打工。下图是美国2001版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1956年,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发现,美国学校的测试题95%以上是在考学生的记忆力。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问分类法,即影响了两代美国人的“布鲁姆学问分类法”。该分类法把学问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等几个类别。这个分类法在美国教育界,尤其是在中小学,可谓众所周知。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就是以此分类法为依据的。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美国的教育成功走出了以“记忆”为主导的测试困境。摘自《知识不是力量》方柏林(南桥)著你自己就能分析出我们的教育关注的其实都是低阶的领域,能达到Applying的少之又少。而北美的中小学却以此来制定教学的目标,齐头并进的去提高学生各层次的能力。那个最高阶、最能产生高附加值的领域,我们其实毫无涉足,只是在喊口号而已。这就是最令人痛苦的,学校里的教师不能去实践这套东西,因为这套完全不适应应试体系,在体制内无法存活。现在就知道20年后孩子的结局是什么,孩子的家长能不焦虑吗?那你说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能追上欧美?美国人用了2代人,也就是50年做到现在的水平,我想赶超欧美应该是N*50 年!面对残酷的现实和强大的体制,我们该怎么办?对这位母亲的建议:人不能总处于苦逼的负面情绪下,否则会产生心理疾病,所以首先要接受现实。不是顺从,而是积攒能量,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一点点的改变孩子。家长最有效的武器是让孩子大量的阅读(非教科书、教辅书),要给孩子办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并舍得买各种书。对小孩子,家长要亲子阅读;对大孩子,要和他讨论观点,学会如何分析。通过海量的阅读,更丰富的观点、更广的视野可以帮助孩子健全心智。鼓励大量的阅读也是欧美教育的核心,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与欧美同步。第2有效的武器是一定要让孩子有自己的爱好,并鼓励他发展为特长。不论是写作、科学、艺术、体育都可以,让他去做最想做的。尽量不要以考级为目的,因为考级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对孩子的进步一定给予具体的鼓励,所谓具体就是指出他哪里做的好,称赞他的努力,而不是泛泛的或夸大的鼓励,因为会有反作用。为什么要鼓励孩子?因为人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只能从别人身上找到。家长就是他的镜子,孩子可以看到自己。不去鼓励他,他的动力就会衰退,兴趣就会转移,形成不了特长。家长要像教练一样,及时的告诉孩子哪里做的好,做的不好如何快速纠正,让他看到自己在不断的进步,一切就会水到渠成。做到以上两点就很NB了,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做,就是让孩子建立公民意识。阅读能初步建立公民意识,但只有亲身经历才有效。家长要提供各种机会,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团体活动、户外活动等。从小就学会如何帮助人、如何尊重人、如何承担责任、如何影响别人,让他的内心充满正能量。你的孩子就会有希望,从内到外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屌丝还有希望,全靠自己努力自救,对学校和体制不要报太高的期望。相关问题:面对当前的中国教育,作为家长你做了些什么?
作为一名教师,我给家长的意见是:1、不要对社会抱怨,不要对社会失望,除非你能够改变大环境。2、不要对学校提过多的要求。作为一种班级授课的模式,根本上就要培养人的共性的特性,如某些知识上的东西,一些集体性的纪律。学校的本质是社会教育的一种,不是针对每个单独的个体的,更不是你的家庭教育的延伸。3、不要对老师提过多的要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他/她要负责的是几十个学生,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内容是一个集体的表现,不是每个单独的学生。4、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最终发展成什么样的人的关键。基本上说,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尤其是在思想、学习习惯等方面。这个我不多说了。5、有人会说,我是不是在给教师的职责推卸责任。我这样辩解吧,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家长。所以,我会从家长的角度看学校教育,也会从学校的角度看家庭教育。6、有这样的用户能提出这样问题,我觉得我们的社会还是有很大的希望的,因为作为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以及作为家长的改变,远远比你期待别人的改变要更占有主动权。
现在很多好的小学的确是这个样子的。好了把问题简单粗暴的回答完了XD说说我自己的看法。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当然是国家管,但是教育对于一个个个人则是需要父母和学校一起的,我觉得文中的家长,说句老实话,有点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对于大多数在国内长大的人来说,对于国内究竟怎样,就算不能面面俱到完全了解,至少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心理准备的,比如说塞红包走后门这种,或者学校大概是什么样子(当然,这些现象不对,但是你知道他们存在)而这篇文章的口气,好像这爸妈是出生长大在别的地方,然后突然在孩子读小学的时候空降到中国一样。哇,这是什么啊?哇,那又是什么啊?这个文章的问题可以分成两个,一个是当然是,中国的教育的确不好,另一个我觉得则是父母的教育观和学校教育观的落差问题我在新西兰的,我遇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的朋友把他们的孩子送到这里的幼儿园,过了一阵说不行不能让孩子受新西兰的教育了,我问为什么,然后朋友开始诉苦了,首先说幼儿园教的不够,只算加减不算乘除啊,布置的作业不好,比如说要孩子去图书馆借书,但是不说明借什么,于是孩子只借有趣的,把孩子教得不能管了,比如说教孩子洗澡或去洗手间的时候不能让别人看,而且孩子还会顶嘴了,总之说了很久,最后的结论就是:学习太简单而且把孩子教的不乖了。最后孩子送回国内接受国内那让很多人诟病的应试教育,我一直对这个决定不太赞同,不过反正不是我的孩子XD所以这个问题,有一半并不是中国的教育好不好或者新西兰的教育好不好,美国的教育好不好(美国还有虎妈呢,当然我是坚持认为西方教育好过中国教育的)或者等等等,而是简单粗暴的这不是家长要的教育,所以我们要挑刺。(而且我觉得文中家长的教育理念执行的也有点不对啊,特别是细节执行,我觉得他们很像中国很多家长,以为自己是美式教育素质教育,其实不是放任就是改头换面的应试教育)其实我很想说……要管得松就不要上名牌小学了…… 等等这好像不是重点……重点是,人在天朝,作为家长没有什么选择余地…… 你要么home school来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结果自负……其结果的浮动性很大…… 如果对home school没信心,又希望孩子能够考进好的高校……那么各种磨灭天性什么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必须的……这就是个trade off,除非你孩子是天才…… 或者就让孩子拼爹……要是有能力把孩子弄进好的高校或者出国……当然是你希望怎么教育怎么教育…… 你就顺其自然了,也不求好的高校怎样的,怎么分配怎么读好了……反正不要有期望……这不好,但是这是现实……家长是不是也应该认清一下现实,然后看看自己切实的能做什么?这个家长送孩子进了名牌小学,我估计他是希望孩子进重点高校的,那么他要么转变自己的目标,要么就接受下来,重点高校之路对于普通人来说磨灭人性的比起什么统一包书皮什么多的多呢(我们就假设他孩子不是天才好了)发现可能造成误解于是update一下:我不是说不要抱怨,抱怨是正常的,应该的,但是抱怨之外还有很多事情是家长应该做的,这篇文章不仅仅体现了教育的问题,还有家长的不作为,实际上家长一边看着这些事情发生,一边抱怨着,一边助纣为虐把他们希望有的孩子的素质给扼杀了。又看了几条回复再update一下:有人提到或者出国,或者名校,不是名校的也不放心送孩子去,我觉得这也算说到一个关键处,对于想要考进名牌高校的,人口基数充分证明了独木桥的险恶,但是没有提供给那些已经选择了不想走独木桥的人适当的照顾。一个孩子,如果对于那方面没有兴趣,那完全就是不管了,反正就晾着你,爱干嘛干嘛,或者为了整体的分数线对那些不走的人也进行打压,其实独木桥没什么,但是不走独木桥,下面却是万丈深渊。
(真正的勇士敢于不匿名)本来不想答这样的题目,因为每个人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谈论自己的观点,为人父母在抱怨学校和老师,围观群众在抱怨学校和老师,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在抱怨小时候的学校和老师。曾几何时,我也特别讨厌老师,可是被逼无奈当了一名小学老师之后,我想我可以深深的理解,起码不会再恶语向相。好吧,既然如此,怀着被呵呵的风险,我也来说说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老师的观点: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新闻,某某老师体罚学生致使该生耳朵撕裂,某某幼儿园老师体罚学生视频惨不忍睹,某某中学教师因没收学生手机被连捅二十刀不治身亡,某某教师罚学生跑步十三圈被开除。这些年关于教育口的新闻层出不穷,仿佛老师和学生成了水火不容的两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貌似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当然,不否认确实存在这些仍然活在上世纪传统思想教导下的老师们,他们的行为完全败坏了我们这一行,如果你问我敢不敢体罚学生,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我不敢!一是不敢,二是不想,作为一名接受过最起码的大学教育的现代人,我知道体罚意味着什么。然后,我们来说说这位母亲被“毁了”的孩子,中国现在的基础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我曾经有幸参加过一次全国班主任论坛,聆听过教育部基础一司司长王定华先生对于中国基础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未来国家要进行的措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社会文化背景,我们可以羡慕美国,可以让孩子学习美国式教育,但,请记得,这里是中国!就算中国的教育做的不好,但,请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的努力着。你不能因为自己的母亲天生长得丑你就想去国外找个漂亮妈妈,你不能因为自己的孩子天生残疾就骂他是个永远一无是处的人。现在的小学比较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国家也是在这方面不断地努力着,就连新课标中都已经开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我们学校根据孩子的特点开设的有书法和阅读等校本课程,这也是国家规定的必须在地方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规划。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能意识到中国教育的问题,难道那些领导人们意识不到吗?有些变化在无形的进行中,请你给中国教育一点时间,好吗?其次,我想说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其他教师是如何做的,我不知道,但是在我们班,我对学生的要求只有八个字:尊重他人,关爱自己。我不奢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品学兼优、才貌双全的优秀人才,但我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我喜欢跟孩子们聊天,他们偶尔也会跟我发微信,记得有一次有个孩子说她长大后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我鼓励她平时多看这方面的书籍,并且要把基础课程学扎实。课间的时候,他们会拉着我一起踢毽子,谈论他们最近喜欢看的电视剧、动画片,喜欢的流行音乐,偶像等等。我愿意给他们一个平等的空间,让他们的小学生活能够过得愉快和谐。我们班的班歌是《我相信》,相信未来相信梦想。当然,有时候也会因为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生气,上课说话下课打架的情况让人头疼不已(我想大家小时候都是这样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的教育工作不是靠一个老师完成的,是靠家长、老师、学校、社会全方面完成的,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愿意为孩子付出一点点哪怕是说几句话,都会让中国教育变得不一样。不要再责怪那些每天改作业、写教案、迎接验收检查、教研、写论文、谈总结的老师们了,我不说他们有多辛苦,我只说,人和人是平等的,也请大家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是去看每一个老师!我给孩子们做过许多奖品,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这个:而孩子们回馈我的则是一颗善良的,诚实的心!最后,说个题外话,现在的孩子都是男多女少,基本上是两个男孩一个女孩的比例,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个男孩,那么将来就会面临着娶不到媳妇的危险~~~各位爸爸妈妈们,该怎么办呢???╮(╯_╰)╭完
一线小学教师小学唯一给孩子的好处就是有同伴陪伴其他方面如学习,就是最简单的知识家长完全可以在家教,学校只会浪费大量时间不断重复练习,低效,禁锢思维创造力活动方面大部分是假大空洗脑为主,什么四好少年,少先队活动,收益小,从小就毒害不解释。评价方面 单一以官本主义眼光审核,无意义教师 多数负担重,即使少部分意识到不妥也有心无力与整个体制背道改革 只是换汤不换药,花样多点,名词好听点,本质一点未变。接触到有完整教育观的家长要么在家自学要么和老师协商尽量降低不好影响
这篇文章。。轻描淡写的。根本不知道我国教育的顽疾在何处。这作者本身也没什么真正对教育的深入理解。所秉承的理念我在文中能看到的也就是一个什么“三分教七分等”(这都谁发明的什么玩意儿,根据是个什么?)。“笔用来画画,不是写字”这样孩子就有创造力了?为什么?这作者其实也就是买了买东西,这就觉得可怕了?中国教育可怕的地方很多,比如没有太多有资格当老师的人,制度和评价标准异常可笑等等……但最可怕之处是对人的不尊重。既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有的老师(有的制度),并不把孩子当成一个人,一个正在成长、相对弱势、还未掌握话语权的,容易被塑造、并且需要被尊重的人来看待。亦或是,他本身对自己也并不是尊重的。因为没有人教过他尊重自己。就我所接触的片面情况来看,在希望去当老师、当公务员的人中,真正有探索能力、有求知欲、甚至刻薄些说,有积极良性价值观的人都有限。有多少人是为了图安稳、轻松和可观的灰色收入而去选择从事这个行业的?想赚钱,为什么不靠着自己的努力,不靠自己提供的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来换取呢?在我看来,要当老师就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首先,“老师”到底是什么?“老师”从何处来(为什么存在),到何处去(应该是怎样的)?(譬如在《师说》里。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而看看如今的「老师」们,其胸之中真有道可传?所授之业真有处可用?惑之解法真可知缘由?当然,并非只有这唯一对老师的标准。我想说的是:在做一件事之前,对这件事进行应有的思考是万分必要的。)其次,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人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是怎样的?哪些行为在哪些阶段是属于正常范围,并不需要被刻意矫正的?哪些行为是有隐患的,应该用何种方法和尺度来进行干预?在这些条件下,学生应该被如何对待?并且,所有这些问题在回答之后都要再去追问:这是为什么?我们凭什么相信这些判断?时代在改变,工具在改变,之前考虑问题的依据是否有所变化?是否需要从新考量?如果这些问题都没考虑过,那么,老师们,在用什么样的标准去教育人呢?这样的教育会让人去成长为何呢?当然,哪怕在发达国家,做一名好老师也很不容易。更何况现在社会的生活压力这么大,教师也同样面临医疗住房养老婚育问题。升学率之类的考核标准又如此可笑。这就是恶法。但不得不说,以大部分老师的努力程度来说,他们配不上他们得到的收入和尊重。(但是一些好老师得到的又太少了。)
说个题外话吧,我家父母都是做教育工作的,两袖清风的那种。而我自己的教育是放养式,别的都无所谓,包括成绩。家长只管两件事,只强制了两件事,提供两个氛围:管了两件事,一,每天看电视不超过半小时;二,零花钱控制限度。强制两件事,一,从小跟我爸学书法,这是我最大的爱好之一;二,跟专业英语老师学习音标。提供两个氛围,一,我家藏书上万本,任我看(我也都看完了);二,和一切长辈交往,让他们以平等态度和我交谈。(父亲做教育行政,辛辛苦苦帮农村学校申请资金、申请表彰、唤起重视,我不可能忘记他在我初三中考前天天加班到夜里给某村小做材料的事情,也不可能忘记隔三差五骑自行车下乡去各个学校看缺啥少啥、各个校长有什么需求,回来汇总再报告申请资金和老师。——大多数人应该不知道对于一所村小来说一场好的公开课能带来多少资源。母亲是教学带头人,却从不开补习班,唯一一次我高中周末回家,看到阳台上一个孩子,我惊讶问我妈妈说“你堕落了?”我妈妈说,没啦,人家孩子从农村转学的,基础太差帮他补一补。不要钱,补完在我家吃饭。我妈妈是真的教了三十年书没有一个学生说她坏话的那种。——之所以介绍这么详细是为了让大家对我下面愤激的理想主义有心理准备。)观点如下:一、目前小孩子的教育,最大问题在于家长:学校培养再多好习惯,回家一放松完全忘掉。可能这里人群是偏高端的,但是抱歉,中国的基础教育从来都是面对大多数人的,他们的家长大多数不会上知乎。——大多数人教育孩子只有两种方法,一,溺爱,二,打骂。没了。二、目前小学校的老师素质,是很成问题的:江苏某市某区的中心小学(同时也是省实验小学),一个老师想进来,15万。如果想把他调到下面村小锻炼一年,立马市教育局就会有电话来不准让他下去,所有人都有背景。所以新的老师素质,真的没办法保证。——不要说自己上的都是国际学校,那不是大多数,中心小学已经是最好了。三、目前小学的教材问题,也非常严重:删减了许多很好的文章,上了很多差劲的、洗脑式的文章,让我母亲教书都觉得很恶心。之前鲁迅文章被删引起风波,不过是教改的一个微妙浪花,潜流之下的价值观问题,没什么人注意过。——在这里回答的有几个系统看过当前的教材呢?四、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从来是学校、家长、社会,三方面。当一个孩子在家长那里每天听到一万句脏话,在社会上每天看到城管执法打架斗殴,在学校里又面对那些洗脑教材,怎么可能有的好?作为家长,唯一方法是,首先,保证孩子能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相对单纯,注意是相对,到了中学再接触社会,真的没问题的。其次,保证自己的以身作则,孩子是会学习你的一切行为的,注意,是一切。最后,学校教育中不合理的地方(这些东西在你的孩子去学校前你就应该了解,并有对策),加以坚决抵制,坚决的意思就是,哪怕某一门考零分,你也无条件支持你的孩子的发展。对于孩子来说,合群很重要,父母的肯定,更重要。家长的重任,不是那么容易的。另外,和任课老师做好沟通,去除身份大家都一样,没必要搞得关系很紧张很对立的样子。说句难听的,因为这么点事情家长跟老师就对立起来了,这种情商,也别去教育小孩了。最后还有一句更难听的,小孩秉性不一样的,家长都觉得自己孩子是最好的,真不是那么回事,有的小孩就是天生不好,比如听说读写技能就是天生的,比如机械技能也是天生的,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初中以后才开窍的,不举例了,大家自己感受吧。
其实,我觉得中国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个经济问题。如果经济结构不改变,再谈教育改革也无法真正改革。我们来逆向回溯一下中国的教育如何变成现今这个样子的。中国的大学生毕业以后,都想找一份稳定且高薪的“好”工作——或者至少有往稳定且高薪的方向发展潜力的工作岗位。但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限制,这种理想化的工作岗位数量并不多。而反观毕业生人数却相当多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僧多粥少的局面势必产生激烈的竞争。一个待遇足够高的企业招聘员工时,往往一个岗位有上百人应聘。那么企业如何在上百人中间快速选拔人材?仅仅靠1、2页简历和十来分钟的面试就真的能评断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最具参考价值的就是工作经验,或者对应届毕业生来讲,就是考试成绩。无论这一工作岗位是由Intel还是Apple提供,无论这些国际化的大企业有多么理想化、人性化的人材筛选手段,在面临上百位甚至上千位应聘者时候,(至少在"海选"阶段)都不得不去面对中国人材市场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院校想提升自身的档次,应试教育几乎就是唯一的出路,并且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也就会越来越“应试化”——无论如何改变教育方式或手段,最终的教育目标其实都没有变。而在这一教育目标下,高效率地灌输知识才是重点,而“个性化”却又往往与“高效率”是相悖的,或者说如果即要满足“个性化”与“高效率”,那么教育成本的投入势必大为增加——建设更多的学校、投入更多的师资,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然而就现今的现实来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注定只能针对少数的“精英阶层”,想普及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无论学校名义上如何提倡个性化,本质上仍旧在实施“去个性化”的管理手段。当然这样的教育方式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端?个人认为,利与弊兼而有之。有利的一面是以较低的教育成本投入下仍然提高了中国的基础教育水平,教育资源的高效率利用,使得中国80后一代几乎极少看到文盲,即便处在社会最底层或多或少都具备一些理化、英文及数学基础,便得“粗犷型工业化生产”中最基层的工人也能够快速掌握必要的生产技能,有利于工业化(或者说城镇化)的推进,符合在当前经济结构下劳动力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这也是中国世界工厂的位置并不会轻易被东南亚或印度所取代的原因之一)。但弊的一面是,给高等教育制造了障碍。
这位母亲还真是当下教育的产物。首先我是一个小学女孩的父亲,有些问题我能感同身受,也有些不同的看法。1,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位母亲似乎也没有去尝试理解一个管理40个孩子的班主任的工作。2,命令而非博弈,老师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只有“服从”没有“商讨”的方式,但母亲选择的方式,似乎也只是对抗。3,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但一旦面对社会的压力,就束手无策,您的决定造成的状况(好还暂且不论),但您并没有分担,而只能让孩子去面对,您真的确信这样空洞的教育理念吗?您确信这样的理念教育出的孩子能面对真实的社会吗?4,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孩子?您确定您真的想要?真的,从文章里我只看到了您的安排,您的孩子只有抱怨,沉默与忍耐。不知道您说的与孩子之间的尊重体现在何处?也不知道您期待的创造性在什么地方?5,孩子在每周在学校40小时,在学校老师关注您孩子的时间几乎不会超过2个小时,在您身边至少72小时还不包括休息,您怎么会觉得学校会为6年后的孩子变成什么样负责?或者说,谁更应该负责?如果您真想尊重您的孩子,请把她当作一个家庭成员,她陪伴您长大,她独立自主,她只是需要您的帮助。无论从理想和现实而言,请相信她都会是20年后的你,所以,请做好自己。请对她如同对待20年前的自己一样。她是上帝能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又是小学教育。首先,我要说的是,中国小学教育没那么差,不要说什么“人种退化”,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批评自己的教育(可能除了朝鲜)。第二,教育标准化没有什么不好,中国有多少学校多少学生,以批量生产产品的模式做教育是唯一的方法,中国的问题在于,教育标准化的“标准”其实已经过于陈旧的,特别是普及教育。第三,很多人都在说“培养孩子的创造性“,那些卖教育产品的商人说几句宣传语大家就信了,别说孩子了,有几个父母知道什么叫”创造性“么,知道什么才是”创造力“么?这个世界上从事”创造性“相关工作的人占比例多少?那么中国小学教育的问题是什么?中国学校教育的问题,是谁对谁负责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所有的问题都在于,政府、社会、老师、学校,都应该对孩子负责,这个大家都懂。但现在的状况是,老师要对学校负责,因为学校要对”政府“和”领导“负责。而家长呢,大多数中国家长其实在对自己的”愿望“负责。在所有的元素里面,最应该被负责的孩子,其实是没人真的在意的。就比如原文作者的文笔很不错,”唤醒孩子的灵魂、激发她体内的巨大创造力“,不好意思,这是我最反对的教育观。教育,不应该承担如此崇高、如此沉重的任务,这个任务别说是”教育“,整个”文明“都不一定承受得起,这就是家长的愿望。学校,应该做好学校该做的事情,现在,我认为大多数学校,大多数老师,做的不算差。最后和第一条相对应,我认为,中国教育没有那么差,但是中国教育从来都很差!我觉得,任何人,无论家长、学校、孩子、教育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都不能凭一己私愿,去为孩子设定这样或者哪样的教育。每个人应该首先明白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自己的“权力”。中国人太在意“权力”,太在意自己对他人命运的决定权,孩子是一个太理想的目标,所有人都不愿意放弃。但是拜托,想想他们才是未来!
不是特别同意这个妈妈的话。感觉这个妈妈曲解了外国教育的很多理念。1,妈妈说从小到大都在想把女儿培养成“她自己,明白你有你的好,我有我的好“。但是这跟学校要求穿同样的芭蕾舞鞋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他的女儿仅仅因为衣服文具跟所用同学一样而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这恰恰证明妈妈对女儿的教育是不成功的。如果这位妈妈真的把女儿内教育成了一个独立,不依附别人的孩子,那么即使是穿一样的衣服,用一样的东西,这个孩子也能闪现出他自己独到的美丽。2,三分教育七分等。我虽然完全可以理解家长愿望,但是这位家长是自相矛盾的。家长希望循序渐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用那么多学习,不用那么多课业。家长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老师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写好字。如果这位家长相信孩子需要多一点时间就能够写好,那么家长就完全没必要为这个忧心啊 ,也不用逼着孩子写好字啊。这位家长为啥还这么纠结呢?其实是因为家长心里希望孩子什么都做到最好,同时也希望给孩子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很多情况下这两者没法两全啊。我真的想问问这位家长:如果您不想逼着孩子干这干那,那么有一天孩子因为一些方面不够优秀,没办法去顶尖的大学,做顶尖的工作。您甘心么?这就是很多中外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一些外国家庭,家长之所以给孩子很大自由,是因为家长并不操心孩子以后能不能上哈佛耶鲁。很多家长觉得以后孩子能养活自己,不管是当白领还是当清洁工,都无所谓。在中国,很多家长希望自己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拥有最好的资源,却想要效仿外国人的教育方法。这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国情不一样,骨子里想的东西不一样,光照搬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是一定会失败的。还有一位家长说的,在开学前很多小朋友已经学过了课程。我就是想问问,您想没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不是因为想上这个 幼儿园的小朋友太多了,门槛不得不水涨船高么?好的学校当然是收录最优秀的孩子。因为最优秀的孩子已经都学习过这些知识了,所以上课也没必要讲了。那些没学过的孩子大多都在不好的学校,家长们又不甘心自己的孩子去那些不好的学校…所以你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3,“只有服从没有商量”的短信问题。我真的觉得这个事不用上升到道德层面,很可能是老师发短信的习惯就这样。如果家长希望沟通,完全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呐。比如,老师在短信里说”明天必须带2B铅笔“,这样简单的事情其实不需要商量。难道要说”明天你能不能让你女儿带2B铅笔呀?“。班里这么多人,老师发短信肯定是以简洁明了为首要目标。我相信如果家长有苦衷(比如说:明天出差没办法给孩子签字之类的种种),主动找老师沟通,老师会愿意商量的。4, 热爱集体的“小红旗”是家长买的东西换来的。我想说的是,学校有这样错误的教育理念,家长就一定要服从把这种理念灌输给孩子嘛?你完全可以跟孩子说:”你为集体做贡献要用自己的力量。用爸妈的力量为集体作的贡献,不属于你。“这样的道理孩子一定听得懂。我印象很深的是小学的时候,我们班组成几个小队在学校里打扫卫生收废品,换来的钱捐班费。这样就是很好的方式啊(当然收废品现在可能不太适用了,但是这种方法绝对比爸妈拿钱买东西好啊)。所以说,不能学校要捐点啥家长想当然就去买了,要想办法让孩子参与其中作出努力。这样才能把学校里不好的教育理念,转化成有助于孩子的教育理念。归根到底,中国家长在矛盾什么?就是在矛盾怎么让孩子既能接受国外先进理念的教育,又能在中国的国情上考上好大学有好前途。我只是想说,生搬硬套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作家长的要承担起责任,把不好的教育理念转化成好的教育结果(就跟第四点说的那样)。去了国外就没弊端了?外国教育弊端也比比皆是,重要的是家长怎么站在中间把握对孩子的影响。一味地抱怨中国的教育,是没用的。一味地照搬西方教育理念,也是没用的。要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先进教育理念(XD),才是我们的出路。
要说唯分数论,唯考试论,这个起源是日本。
东大在日本的地位,北大清华什么的,完全不是对手。
你进了东大,就是穷屌丝变成高富帅,帝国的辉煌都是为了衬托你的光辉形象。
绝对不会什么清华博士出来卖猪肉。
然后居然日本还出了那么多诺贝尔奖的,完全不合理啊。
被考试摧残了的国度还能有创造力什么的,完全系统崩溃啊。
党国作协体系下的莫言居然还战胜了村上,完全是2012年灭亡前的征兆吗?
现在的小学就像你干活的公司一样,它本来就是培养普通员工的,不适合自觉是主角模式的人。
同意@Berserker 的意见。补充几句:1)学校可以是任何样子,但是家长一定要了解学校、帮助孩子选择学校和适应学校。如果没得选,就要告诉孩子如何在这样的环境生存、保存自我意识。家长可以对学校抱有最美好梦想,但一定要为现实做好最坏的打算。2)就算到了最崇尚自由的美国学校,一样有许多规矩,一样有许多垃圾知识要填给学生。(比如:政治正确、不计成本的环保等。)教会孩子独立思考,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3)六岁太小,还不足以形成世界观。家长真正难做到还是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深呼吸,迎接挑战吧。还有十几年的坚持不懈,才能培养出一个独立的人。
前面回答废话太多。我单开一个,我觉得,包括我在内都有很多人认为中国教育是反人类的,这个思路应该没错。没有德育教育,没有良好的道德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文化知识学的如何好出来都是个废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校文化知识培养的质量还不好。这个事情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么用言论去推行,要么去行动去改革。当家长不满意学校做法的时候大胆跟学校提出来,同样现在自媒体如此发达,很多事情也是能让更多人听到了。而且,一些事情,从言论到改革的进程比10年前要短的多。如果不作为事情只会越来越差,稍微有点作为,那总是会往好的方向走的。至于那些认为中国现在教育很好的人们,我强烈建议即便教育改革了,也给这帮人留点这种学校,你们不是喜欢么~
这个要怎么说呢?今年上海中学生参加国际权威的基础教育测试PISA,获得总分,科学,阅读和数学四项第一,位列日韩和芬兰之上。我们都知道,芬兰基础教育公认世界第一,比美国不知道高到哪里去。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这又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我认为排名第一的答案是毫无知识价值的意识形态类答案。在资源不对等的情况下作出的比较,结果不言自明。美国前五十的大学都不乏活跃的诺贝尔奖得主或各领域学术巨擘,教育资源之丰富远不是中国大学所能比拟的。而美国人口却不到中国的3分之一,大量的资源分给少量的受众,学业竞争压力自然无法与中国同日而语。实际上,即使是最顶尖的长春藤名校,包括哈佛,普林斯顿等S级顶尖大学,全美录取率都能达到5-10%左右,甚至高于清北两校在北京本地的录取率。哈佛比北大强多少不用我说了吧?资源高度充裕的情况下,基础教育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发展规律,这实在不足为奇。而从PISA测试的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达,教育资源充裕地区的基础教育,在质量上绝不比美国差。当然,我国中学公民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缺失是不可否认的,高等教育质量更是乱七八糟。但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题目,更是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课题。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一个社会里的成人都是劣绅市侩,又如何能让孩子做到洁身自好?而高等教育的不足除了源于结构性的体制阻碍,更多还是资源上的差异。美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得主的功力,一般来说还是比中科院院士强多了。总体而言,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没法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的,上海的基础教育在全国并不具代表性。北京和上海一类超大型城市占有大量基础教育资源,本科入学难度也低于其它地区,以至于时代周刊怒斥中国在PISA测试中作弊。可惜资源的匮乏是一个硬性问题,就算中央政府真的能拿出GDP的5%投资教育,中国排在埃及,叙利亚之列的人均GDP,也极大地制约了基础教育可能达到的平均水准。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教育现状并不是那么容易逆转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位家长希望给自己的孩子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留学和移民依旧是最理性的选择。然而美国是不是最好选择,答案并不尽然。
作为一个刚进教育体制不久的年轻人,说点对中国教育的看法。依照目前教育方针来看,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精英人才,而是培养大规模的庸人而已。如果有人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脱颖而出,只能庆幸有个为之成长加分的家庭和有一颗善于学习心的学生。
目前的教育环境,无论是大学、中学、小学都存在各种让人恨地直痒痒的弊端。单单指责个人根本无济于事,刨根问底:只能归结到体制、国情、国民劣根性上了。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家长,谁都难辞其咎!
首先,人数决定教学方式。作为家长两个人,在较长时间内倾其大部分精力教育一个或者两个小孩,各种细心各种长远打算都不为过!但作为班主任、科任老师,在短期内要管理、教育一百多人、甚至更多的学生(遇到师资紧张时,代全级的课也是有的)。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寻求最节省成本、最小风险的教育方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其基本心态。看到前面有人说,班主给家长经常发短信通知事情但不要家长回复,因此家长大为伤心的事。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所有家长都回复班主,如果还是在工作8小时以外回复一些没意义的信息,教师还有没有自己的时间?整齐划一,一方面是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协调的力度,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一种纪律的培养?没有最起码的纪律,到哪都是人渣对不对?
其次,收益决定教学态度。古有言:以国士待我,我即国士。现在的舆论环境,一方面无限地拔高教师的道德要求,用灵魂的塑造者给教师戴高帽,一方面用市场经济的产出效益的法则不断地边缘化教师的收益和社会地位。“操着卖白粉的心,却拿着卖白菜的工资”这是中小学教师普遍的自嘲啊。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现实残酷的碰撞,或许有些教师决然地不顾现实扛起那无法触摸的使命感。但大多数教师也是普通人啊,残酷的现实浇灭些许热情乃是常情!
再次,教师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因人而异。还是举个例子,本人的求学生涯里,既有垃圾的初三班主任,也有高风亮节、德艺双馨的教师。切不可以偏概全。
吾有上、中、下三策,愿君择要听之。
上策:以您的财力,送小孩去国外读书,或者自己办个私塾、招揽名师、选择陪读伙伴,从课程选择、兴趣培养等等全都私人定制。如您没有此等财力,请看中策。
中策:选择一流的国内学校,亦步亦趋地全力配合好学校。如您在二、三线、甚至农村,请看下策。
下策:就读于当地一所合适的学校。切记以下几点:
1,善于沟通、保持谦虚的态度,能使“大事”化小。举个例子,小孩子的舞鞋。如果家长和学生及时跟教师及时沟通,了解规定舞鞋的原因和表述购买存在困难的原因,以及诚恳地商量解决之道,教师想必也会尽量帮助解决。这个时候,家长给小孩加分的机会就来了。
2,不要在小孩子面前谈给老师送礼。或许您怕教师忽视或怠慢自己小孩子,因此给教师送礼;这完全没必要,甚至是对教师和您孩子的伤害。小孩子会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失去对教师、知识起码的敬畏。无畏,会让人无知啊!ps:教师看重学生的,是其品德、成绩、精神。如果学生是阿斗,给教师送更多的礼物都没用!
3,家长,才是孩子人生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如果您要庸才,请指望学校!如果您要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家长才是最重要的!看一看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赛,有多少是学校教给的?推荐两篇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为什么会出现读书致贫的现象》(请自行在网上搜索)
学生的知识,或许来自学校; 但学生的品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精神面貌,眼界乃至心胸这些是家庭给予的。如果您总是怨天尤人,很难想象孩子是一个乐于改变现状的斗士; 如果您墨守成规,循规蹈矩,很难想像孩子会是一个开天辟地式的发明家。如果您逢人两面三刀,很难想像孩子能踏实诚恳。崔卫平老师说过:“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 。”可以更说小一点:你家长怎样,孩子便怎样!你光明孩子便光明!
有人不教而会,有人有教才会,有人教而不会。回顾自己的成长:父母生于农村,小学毕业而已,论眼界财力均在人后,惟尽心生我养我供我读书而已。游学生涯,聪明不足,傲气有余,幸而肯思考,能吃苦,有耐心,未沦落为社会渣子已是万幸!一句话:成长,最终还要靠自己的后天努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给老师的一封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