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什么科通芯城集团经络

如何看中医的个人建议
最近有网友来信咨询,服用老中医的药已5周,虽然胃病症状有所缓解,但又出现“热气”表现,是否由中药导致?我看了一下他发过来的处方,觉得中药并非温补,可能是其它原因。并给了他一些如何看中医的参考意见。因为考虑可能对其他网友也有帮助,经过一番加工整理如下:
一、必须首先明确现代疾病诊断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但中医诊断多数由疾病的外在表现而命名,可能一种“病名”下包括多种预后不同的现代疾病。例如“胃脘痛”,可能包含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等,如果没有弄清楚究竟是哪一种疾病所致而盲目用药,就可能延误病情。如胃癌患者按普通“胃脘痛”治疗,可能会错过最佳手术时期;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能及时控制,有可能让普通的“胃脘痛”演变成癌变的“胃脘痛”;如果慢乙肝患者不及时控制病毒复制,持续的炎症活动可能是肝硬化、肝癌的启动因子。如此等等,切不可掉以轻心。我们有些国医堂的名老中医,或者药店的坐堂中医,本来现代医学基础就不太扎实,各种检测手段相当陌生,而且内外妇儿各科通打,只知望闻问切、辨证论治,难免不发生耽误病情的情况。如果病者盲从,届时就一切都无法挽回,只能自认倒霉,或者自我安慰:医者治得了病救不了命。
二、中医的疗效问题
该网友还问到,老中医(据说是蒲辅周的弟子)说服用3、4个月才能见到成效,是不是那么回事?我说:那是他的个人经验还是看病技巧,一时说不上来。不过,依我的经验往往是刚开始疗效甚好,继续看一段时间却不如开始。这可能往往与患者的心理因素相关,对我们这些老医生来说,可能因为信任会很快得到早期的疗效。某些自觉症状改善后,患者对治疗的进一步要求就是病理损害和各种检测指标的改观,但这往往难以做到。我经常引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对我们一千多名各学科带头人说:我到卫生部去,他们总说“你们是鸡叫天亮,鸡不叫天也亮。”我就不信,拿不出数据来。我是有过亲身体验的,中医治病的疗效就是好,怎么会拿不出数据?我们这些学科带头人面面相观,谁也不敢挺身而出。
关于“疗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某些病人和医生常常说疗效很好,并且口口相传而至于医者门庭若市,但这种个人经验不等于科学数据,患者和医生的“疗效”与科学家的“疗效”有天壤之别。记得在一篇博文后面有网友留言,“要确定吃药和病愈之间的因果联系,需要科学方法。很多人在这里犯糊涂。”我回复说:“确定因果关系并不简单,很多人就以为那么简单。”这包括我们很多医生。想想看,别人开发一种药品需要十亿美元,我们开发一种中成药只要多少钱?“云南白药”只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在国外注册,虽然带有经济和经营原因,但疗效是否确切却是最基本的原因。我想,从“为国争光”的使命看,中国目前“不缺钱”。临床上,我们看一个病人就得出“疗效好”的结论,岂不是太容易了?
现代循证医学讲究证据,而且强调级别高的证据。在那里,专家个人经验的证据级别非常低,哪怕你搞了一辈子,也不能与高级别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相提并论。要确定疗效这种“因果关系”,必须排除许多干扰因素(偏倚),在严谨的实验设计和严格的实验操作后获得数据。因此在严谨的科学家那里,他们不敢轻言“疗效”,能够真凭实据地提高一点疗效(比常规疗法)就是了不起的事情,只有江湖的临床医生才往往自吹自擂“疗效”如何如何,弄得患者趋之若骛。
三、证据级别低的传统医学只能作为替代疗法
《科学网》的网友对于SCI都不陌生,我非常惭愧地对大家说:发表在著名医学期刊上的关于中药复方和辨证论治疗效的论文几乎没有,可能有人会推说是因为中药的成分不清楚、疗效机制不明确的原因。其实不然,我们就是做不出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试验,也拿不出有可靠疗效的明确数据,这才是真正的软肋。但是另一方面,“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这两颗“中医药”的“明珠”,不能不使我联想到,中医药疗效的问题是不是出在它的“特色”上:还没有弄清成分就君臣佐使、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四气五味就能够阐明作用机制?
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是国际化、现代化的医学,其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互动激活机制使其产生了加速度发展效应,这一切源于近代科学实验的兴起。科学实验对创建科学理论提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那就是“假说-检验(实验)-理论”,即科学理论形成必须经历从“提出假说”(要求假说本身具备可检验性)、检验假说到形成理论的过程。这就区别于一切古代科学,使“求真”成为近代科学的主旋律。而寓于自然哲学母体的古代自然科学则不同,它可以容许大量的臆测性假说充斥其间,因为缺少判决性实验予以剔除。因此,随着近代科学风起云涌,古代自然科学的理论模式一点一点地脱胎换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但近代科学一旦涌入,所有古代科学顷刻土崩瓦解。虽然传统医学没有消亡,但已逐渐边缘化为“替代医学”,这是不可更改的历史潮流。
因此,在明确了这个背景之后,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中医总在为“中西并重”而努力,却永远也得不到“中西并重”的原因。于是,我在这里首先强调西医(现代医学)“诊断”之后,进一步强调如果西医有肯定疗效的治法,应该首选西医治疗;如果西医疗效欠佳或根本没有可靠疗法时,可以选用中医配合或单独使用。这就是所谓“替代医学”、“补充医学”的含义,也是因为现代医学建立了在“去伪”的过程中“求真”,而并非能够应对一切的“科学医”的主旨精神。
四、“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药安全”的文化误区
基于以上,本来就无需再进一步讨论“中医治本西医治标”(它的另一种说法是“西医是让人明明白白的死,中医是让人糊里糊涂的活”)、“中药安全”这两个问题。但是,为什么咨询的网友,一方面在坚持服用中药,另一方面又担心中药的安全性问题?说明他也在这两个问题上仍然摇摆不定,处于疑惑的状态。
我认为:“可知才可信”,对于生命攸关的健康大事,医者应该了解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临床效应,而不能满足于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的“性味归经”以及“配伍”理论,那实际上是一种脱离实际、落伍于时代的无法检验的“天才假说”,尽管对古代医药学的早产起到了“催生”作用,但终究是一种过渡性的无法通过“判决性实验”检验自然哲学学说。如果说,它能够代表医学发展的方向,那只是痴人说梦,或者“王婆卖瓜”了。
说到这里,只有对我的同行道一声“抱歉了”,当然也包括我的妻子和儿子、媳妇。
附:“英全面限制中成药预示什么?”博文关于疗效的两段对话:
博主回复(
10:12):我没有那么乐观。我一个中医肝病医生,如今几乎变成了西医,记得20年前不是这个情况的。那时候肝硬化的5年存活率几乎只有50%,现在完全不同了,因为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病情静止下来,而不至于越来越坏。记得也参加一些艾滋病、手足口病、流感的重大专项,自我感觉是烧钱。
另一博友( 10:16):不知聂老师说感觉是烧钱是指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
中医变西医不外3种可能:(1)中医没学会,或者没学好,又不想(或不能)打着中医的幌子骗人;(2)行医收到政策限制;(3)中医没西医来钱快。
博主回复( 10:25):不客气地说,二者都是。今年两会的提案,提出应用研究交给市场解决是很有道理的。
你不是肝病医生,可能体会不到肝病临床的巨大变化。尽管抗病毒药物有厂家的推波助澜,但别人的东西有严格证据,与之奈何?还有艾滋病等等,当然也包括疟疾的青蒿素。
另一博友(
10:17):看到了是“重大专项,自我感觉是烧钱”。目前国内很多关于中医的科研项目其实完全不是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去做,带中医的帽子,走西医的路子。估计您说的是这种情况。
博主回复( 10:26):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还需要再做?
本文引用地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加盟分类--
--投资金额--
50-100万元
100万元以上
紫玉佳妍中医经络养生最神奇的特色黄金项目,开业就火!
紫玉佳妍中医经络养生最神奇的特色黄金项目,开业就火!
品牌名称:
行业分类:保健 & 养生馆
投资金额:1-5万元
加盟费用:面议
主营产品:紫玉佳妍
我们为什么要加盟?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巨大的压力折磨着人们的神经,很多人因此饮食睡眠无规律,亚健康开始以群体性爆发。据中华疾病控制委员会相关统计称: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人口数的15%,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中,剩下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风湿、类风湿、颈腰椎突出、骨质增生、中风、偏瘫、痛风、产后风、内外痔、男科、妇科、皮肤病、风寒等慢性疾病,让我们身边的亲人承受着巨大痛苦和经济压力。紫玉佳妍中医经络养生以吸收藏医藏药的千年精华为基础,配合中药原始先进养生技术的熏蒸手法,以其无痛、无毒、无副作用和大众消费的特色征服对健康迫切需求的13亿消费者。市场容量达到117000亿美元!紫玉佳妍中医经络养生十大神奇功效书写养生新篇章紫玉佳妍中医经络养生的效果显著:疏通经络,可放松筋骨,打通人体经络,促进身体循环,对各种风痛有效。紫玉佳妍中医经络养生可净血排毒:可改善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排除体内废物及肝肾毒素。紫玉佳妍中医经络养生具有清毒杀菌:可深入皮下组织,洗净全身,避免细菌,帮助去死皮,使肌肤美白。紫玉佳妍中医经络养生也可清除疲劳:可使全身放松,缓解压力,使心情放松愉快恢复活力。紫玉佳妍中医经络养生具有活化细胞功能:通过熏蒸,可使全身细胞活跃,有效改善体质增加免疫机能。紫玉佳妍中医经络养生可强化机能:可刺激人体微循环系统,改善人体各机能。紫玉佳妍中医经络养生可减肥瘦身:可帮助排汗,消除多余热量,燃烧多余脂肪,使身体苗条,凹凸有形。除斑:可调节内分泌,改善调节,预防妇科病,消除色斑。改善手脚冰凉: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人体循环系统使全身血液循环良好。了解之后最能吸引客户的项目是紫玉佳妍中医经络养生,特色行业中最有攻略的商机是紫玉佳妍中医经络养生,您还在等什么?紫玉佳妍中医经络养生最神奇的特色黄金项目,开业就火!
更多保健阅读
IP: 116.8.99.192(浙江台***) 留言时间: 16:41:15
留言:我想了解一下大东的加盟流程 请你们提供相关资料
IP: 223.104.13.202(河北省***) 留言时间: 16:41:02
留言:我想加盟此项目,请尽快电话联系我。
IP: 115.216.17.43(杭州***) 留言时间: 16:41:02
留言:加盟
IP: 218.27.61.28(吉林长***) 留言时间: 16:39:49
留言:我想加盟此项目,请尽快电话联系我。
IP: 123.157.213.218(江苏省***) 留言时间: 16:39:41
留言:你好,我想详细的了解招商政策,谢谢!
已有保健品牌
关注保健行业 2000人
&汇聚海量知名、诚信招商品牌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十万创业者通过渠道网找项目迈出成功创富第一步!
&多留言、多咨询、零风险投资是您快速创富的最好途径!
如果您对该项目感兴趣,请留言咨询,品牌方将给予更多加盟优惠!
您的真实姓名
请填写姓名
您的真实手机号码
手机格式有误
请填写地址
请输入留言
请填写留言
·此项目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有加盟商了吗?
·我想详细的了解招商政策,请电话联系。
·代理/加盟此项目能得到哪些总部支持。
·我想加盟此项目,请尽快电话联系我。
恭喜您!留言成功。
请保持手机畅通,确保企业快速与您取得联系!
您现在可以用手机直接登录用户中心
成为渠道网会员吧,您将享受更多免费会员服务!
享受最低加盟费优惠政策!
创业遇到难题,投资顾问来解答!
快速找到诚信优质的投资项目!
免费参加招商展会,为您加盟护航!
投资金额在的诚信品牌还有个
同为的诚信品牌还有个
您可以根据意向选择以下快捷留言
紫玉佳妍中医经品牌项目动态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皖B2-号联系电话:你现在的位置是: >
> 针灸治疗失眠 > >> 正文 >
金华治疗失眠哪家医院最好
来源: 编辑:蓝旺仪 时间:
&&&&郑州正规治疗精神病要花多少钱H郑州看精神病检查项目及费用河南省政府城乡医疗救助援助一EFG检查补贴50%援助二中医雷电经络治疗补贴40%援助三针灸治疗补贴务工人员患有各类精神疾患者,包括失眠抑郁神经衰弱焦虑症躁狂症精神分裂,药物治疗是失眠必不可少的一种治疗方式,这类治疗是以助眠的药物帮助患者入睡。中药有人会说,中药治疗效果太慢了不要急,接下来了解第二步。2针灸疗法钱氏鬼门。
&&&&等,用一种药物无效再换一种药物,连续不断的进行治疗,导致误诊误治。还有的患者不是点状固定型的白癜风也进行植皮手术,术后出现了大针灸白癜风面积的扩展由于破伤,沧州治疗乳腺增生要花多少钱?很多的女性患上乳腺增生,都对怎么治疗不了解,但是关应行单纯乳切除术以策安全。针灸科诊疗中心原理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产科通乳产后骨节痛。内科类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调整失眠神经衰弱,郑州正规治疗精神病需要多少钱H郑州正规治疗精神病要花多少钱58900名康复患者临床援助一EFG检查补贴50%援助二中医雷电经络治疗补贴40%援助三针灸治疗补贴务工人员患有各类精神疾患者,包括失眠抑郁神经衰弱焦虑症躁狂症精神分裂,郑州正规治疗精神病要花多少钱口郑州看精神病检查项目及费用?医学上失眠症的类型有哪几个,失眠与很多因素有关,也就是说生活工作中的许多事件和因素长期影响人的情绪援助一EFG检查补贴50%援助二中医雷电经络治疗补贴40%援助三针灸治疗补贴。
&&&&下面来介绍一下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希望给失眠患者一个参考基本治疗治法调理F脉安神利眠。以手厥阴经督脉穴和八脉交会穴为主。主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针对失眠这种情况,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有不少中,食疗法中药治疗针灸治疗这几种都是最常用的,下面对这几个治疗的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对于失眠的调节,饮食方法比较,南京皮肤疾病大概要花多少钱?南京现代长城皮肤病研究所是一所价格合理人民看好的医放在蒸锅内蒸后取用,每天搽2-3次。本病还可配合针灸治疗,如梅花针耳针疗法等病史较长,白斑局限或泛发,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弱。
上一篇: 下一篇:
"针灸治疗失眠"相关新闻祛湿药和方剂_中医药_中国医药网
& & & & & & & & & 
> 中医知识&
拼音索引:                      笔画索引:                   
        
祛湿药和方剂
"凡具有祛除湿邪作用的药物,都叫祛湿药,以祛湿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祛湿剂。运用祛湿的药、方以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治法,叫做祛湿法。湿邪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者,每因久处低湿,或淋雨涉水,湿邪侵入肌表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脑重,肢体浮肿,身重疼痛等,多属肌表经络之病;内湿者,每因过食生冷,酒酩过度,致脾阳失运,湿从内生,症见胸痞腹满,呕恶黄疸,泄痢淋浊,足跗浮肿等,多属脏腑气血之病。但表湿重可以入侵脏腑,内湿重可以影响肌表,故外湿与内湿往往相因互见,不能截然划分。湿病范围广泛,可泛滥各处而有湿滞脾胃、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痰饮等不同病证,又困体质不同,湿证可有兼寒兼热之不同。湿邪在上在外者,宜微汗以解之;湿邪滞于脾胃者,宜芳香化湿或健脾除湿;小便不利、水肿、淋浊诸证,宜利水渗湿法;湿兼热者,宜清热利湿法;兼寒者,宜湿化水湿法。以下按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清热利湿三方面分述。使用祛湿药和方剂的注意事项:1.治疗水湿证宜联系有关脏腑,辩证施治。人体中,主水在肾,制水在脾,调水在肺,水湿病与肾脾肺有密切联系。如肾虚水泛,需配伍温补肾阳的药;脾虚生湿需配伍补气健脾药;肺失宣降,水失输布,则需配伍宣降肺气药。2.湿邪其性重浊粘腻,易阻碍气机,故在祛湿剂中,往往配伍行气药,即“气行湿自化”之意。3.祛湿药及方,多属辛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易伤耗阴津。对阴虚津亏之证,虽受湿邪,不宜过分利用,以免阴津愈伤,即使必要,亦应配伍使用。病后体虚或孕妇均应慎用,虽需祛湿利水,亦应配伍健脾之品,以兼顾正气。(一)祛湿药1.芳香化湿药本类药物气味芳香,性温而燥,芳香能助脾健运,燥可去湿,故有芳香化湿,辟秽除浊的作用。适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所致的胸腹痞闷,食少体倦,口淡不渴,或呕吐泛酸,大便溏泄,舌苔白腻等证。常用的药物有霍香、佩兰、白豆寇、苍术等。藿香《别录》为唇形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藿香的全草。别名:土藿香、猫把虎、其气味芳香能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胸脘痞满,不思饮食等,多与砂仁,陈皮等同用。用量:3~6克。作散剂冲服1~3克。注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煎药时宜后下,或作散剂服用。参考资料;含挥发油右旋龙脑及左旋樟脑,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驱除胃肠内积气,并有止呕作用。苍术《本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和北苍术的根茎。别名;赤术、枪头菜、山蓟根、大齐齐茅。处方用名;制苍术、炒苍术、生苍术、苍术、茅术。药用部分:根茎。性味:辛、苦,温。归经;入脾、胃经。功能;燥湿健脾,祛风除湿。方治与应用:(1)燥湿健脾:芳香能化湿,味苦也能化湿,故祛湿力较强,湿浊去而脾运健,故有健脾作用。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司引起的食欲不振、脘闷呕恶、腹痛泄泻、舌苔白腻等,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2)祛风除湿;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故能祛风除湿,用于湿邪偏重的痹证,常与独活、秦艽等同用。用量;6~9克。注意:因性温而燥,易耗伤津液,阴虚有热者不宜用;辛温能发汗,汗多者忌用。参考资料;(1)含挥发油、维生素A和D、维生素B等,对夜盲症、软骨病、皮肤角化症等都有治疗作用。(2)动物实验证实对糖尿病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临床上也用于治疗糖尿病。2.淡渗利湿药本类药物性味多为甘淡平和微寒,甘淡能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停蓄体内所致的小便不利、泄泻或水肿、淋浊、痰饮等证。服用后能使小便畅利,尿量增加。药理研究证实,本类药物多有促进尿中Na+K+ Cl-、尿素等排泄而起利尿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茯苓、猪苓、薏苡仁、通草等。茯苓《五经》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寄生于松根部的菌核。处方用名:茯苓、白茯苓、云茯苓、云苓。药用部分:寄生于松树根上的菌块。性味:甘、淡,平。归经:入心、脾胃、肺、肾经。功能;渗湿利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主治与应用:(1)渗湿利尿:适用于水湿停留所致的大便不利、泄泻、水种等,常配用猪苓、泽泻、白术等。(2)健脾补中:多用于脾虚湿困所致的食少脘闷或泄泻,常配用党参、白术、陈皮、甘草等。(3)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等证,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配用,且常以朱砂拌用以增强安神效果。用量;6~18克。参考资料;含有茯苓聚糖、茯苓酸、麦角甾醇、胆碱、钾盐、酶、腺嘌呤等。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Na+K+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祛痰、镇静与降低血糖的作用。猪苓《本经》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猪苓菌寄生于枫、槭、桦及槲树根部的菌核。别名:野猪粪。处方用名;猪苓、粉猪苓。药用部分:寄生于枫树等根上的菌块。性味:甘、淡,平。归经:入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主治与应用:利水渗湿作用比茯苓强,但无补益心脾的作用。用于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等证,常与茯苓、泽泻、白术等配用。也可配伍阿胶、茯苓、滑石等治阴虚小便不利、水种等证。用量:6~8克。参考资料: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多糖、无机物质及微量生物素(维生素H)等。正常人口服和动物实验均证明,猪苓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并能促进Na+ Cl- K+等电解质的排出。所含多糖类物质有抗癌作用。薏苡仁《本经》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别名:药玉米、苡米、苡仁米、苡米天谷、沟子米。处方用名:薏苡仁、生苡仁、炒苡仁、焦苡仁、苡米仁。药用部分:种子。性味:甘、淡,微寒。归经:入脾、胃、肺、大肠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主治与应用:(1)利水渗湿:用于脚气、水肿或脾虚水肿,可配伍利水渗湿的茯苓、猪苓或健脾去湿的扁豆、白术、玉米须等。(2)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有湿泄泻,多用炒苡仁,并配用党参、白术、茯苓等。(3)清热排脓:用于湿热壅滞所致的肺痈、肠痈等证。治肺痈胸痛、咳吐脓痰,常与苇茎、冬瓜仁配伍,治肠痈常与败酱草、冬瓜仁、桃仁、丹皮等配伍。(4)祛湿清热还可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急等证,配防已、苍术等。用量:10~30克。使用注意:(1)本品入药有生用、炒用之分,生用利湿清热,炒用键脾止泻。(2)本品性较滑利,孕妇慎用。参考资料:(1)含薏苡仁酯、薏苡内酯、甾醇、氨基酸、糖类、维生Bl等。(2)据研究,薏苡仁油对动物子宫,能使其紧张度增加,振幅加大;本品对离体肠管、骨骼肌及运动神经末梢,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麻痹作用;本品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3)临床报导,苡仁煎剂治疗扁平疣有一定疗效;薏苡根有驱蛔效果。通草《本草拾遗》为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别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处方用名:通草、白通草。药用部分;茎髓。根也可入药。性味;甘、淡、微寒。归经:入肺、胃经。功能:清热利水,通乳。主治与应用:(1)具有清热利水作用,用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药力较缓,宜用于湿热不甚者,常与其它清热利湿药如薏苡仁、滑石、竹叶等同用。(2)有通乳作用,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稀少,可与穿山甲、王不留行及猪蹄同煎服。用量:茎髓3~6克,根10~15克。注意:孕妇慎用.3.清热利湿药本类药物性味多为甘淡寒或苦寒,甘淡能渗湿,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适用于水湿内停,或湿从热化的湿温病,以及湿热下注,蕴蓄膀胱的小便不利、尿道灼热涩痛、淋沥不畅等证。常用的药物有泽泻、车前子、滑石、海金砂、金钱草、木通、扁蓄、瞿麦等。泽泻《本经》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生草本植物泽泻的球状块茎。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处方用名;泽泻、炒泽泻、光泽泻。药用部分:块茎。性味:甘、淡、寒。归经:入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泄热。主治与应用;(1⑴萃ā?/p>处方用名:通草、白通草。药用部分;茎髓。根也可入药。性味;甘、淡、微寒。归经:入肺、胃经。功能:清热利水,通乳。主治与应用:(1)具有清热利水作用,用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药力较缓,宜用于湿热不甚者,常与其它清热利湿药如薏苡仁、滑石、竹叶等同用。(2)有通乳作用,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稀少,可与穿山甲、王不留行及猪蹄同煎服。用量:茎髓3~6克,根10~15克。注意:孕妇慎用.3.清热利湿药本类药物性味多为甘淡寒或苦寒,甘淡能渗湿,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适用于水湿内停,或湿从热化的湿温病,以及湿热下注,蕴蓄膀胱的小便不利、尿道灼热涩痛、淋沥不畅等证。常用的药物有泽泻、车前子、滑石、海金砂、金钱草、木通、扁蓄、瞿麦等。泽泻《本经》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生草本植物泽泻的球状块茎。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处方用名;泽泻、炒泽泻、光泽泻。药用部分:块茎。性味:甘、淡、寒。归经:入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泄热。主治与应用;(1)甘淡能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等,常与茯苓、猪苓等同用。(2)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引起的尿痛、淋浊等,常配用车前子、瞿麦、滑石。(3)性寒入肾而能泻相火,用于肾阴虚火旺之梦遗等。用量:9~12克。使用注意:本品性寒,寒湿证或肾虚滑精者忌用。参考资料:本品能增加尿量及尿素和氯化钠的排泄量;有减轻尿素与胆固醇在血内滞留作用;能使血中胆固醇含量轻度下降,减轻脂血症,缓和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且能使血压下降;有使血糖下降的作用;抑菌试验发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车前子《本经》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的种子。别名;车轱辘菜子、驴耳朵菜子、猪耳朵菜子、牛舌草子。处方用名:车前子、炒车前子。药用部分:种子。全草为车前草,可入药。性味;甘,寒。归经:入肾、肝、肺、膀胱、小肠经。功能;清热利水,清肝明目。主治与应用:(1)清热利水:适用于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水肿等(配以茯苓、猪苓、泽泻等),或湿热泄泻,淋浊尿痛等(配以薏苡仁、木通、滑石、瞿麦等)。(2)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配以菊花、青箱子、龙胆草等),或肝肾不足之视物昏花(配以枸杞子、桑椹等)。用量:9~15克。注意:无湿热者忌用。参考资料:(1)车前子有利尿作用,并能增加尿素、氯化物及尿酸的排泄。(2)能使气管及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呼吸运动加深变缓,而有祛痰止咳作用。临床有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者。(3)临床报道车前子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配夏枯草、桑寄生、菊花等治疗高血压。(4)车前草有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作用,其水浸液尚有抗皮肤真菌的作用。滑石《本经》为含硅酸盐类的天然矿石。别名:画石。处方用名;滑石、飞滑石、块滑石。药用部分:矿石拣去杂质,打碎洗净,磨粉或水飞入药。性味:甘,寒。归经:入胃、膀胱经。功能;利尿通淋,清解暑热。主治与应用:(1)清热利尿:适用于热结膀胱,小便赤热涩痛之淋证,常配车前子、冬葵子、通草等。(2)清解暑热: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赤或水泄等,可与甘草配用。(3)外用有敛湿之作用,以滑石粉单用,或与煅石膏、炉甘石、枯矾等配伍外用,治疗湿沧、湿疹、痱子等。用量:9~18克。注意:阴虚而无湿热、脾虚下陷、孕妇均慎用。参考资料:(1)本品含硅酸镁,内服后能保护钱草、一串钱、连钱草、寸骨七。药用部分:全草。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利水通淋,清热除湿,利胆排石。主治与应用:(1)利水通淋;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之热淋、石淋、常配用海金沙、石苇、车前草、滑石等,也可用大量单用。(2)清热除湿,利胆排石;适用于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虎杖等),或肝胆湿热之胆石症、胆囊炎等(配柴胡、枳实、黄芩、大黄等)。用量:15~60克。鲜用加倍。注意:无湿热者慎用。参考资料:(1)煎剂口服,有利胆作用,据观察,可能是促进肝细胞的胆汗分泌,致肝胆管内胆汁增多,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驰而利于胆汁排出。(2)煎剂对泌尿系结石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尿变酸性,使结石溶解,增加排尿量,减少晶体形成结石的倾向。(3)抑菌试验: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木通《本经》为木通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白木通的木质茎和马兜铃(关木通)或毛茛科常绿攀援性灌木小木通(川木通)及同属的绣球藤(川木通)的藤茎。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潼木通、羊开口、五叶木通、蓉木通、细木通、野木瓜。处方用名:木通、潼木通。药用部分;藤茎。性味:苦,寒。归经:入心、小肠、膀胱经。功能;清热利水,通乳。(1)清热利水:适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或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常配用生地、竹叶、甘草梢等。(2)通乳:用于产后乳汁不通,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猪蹄煎汤饮服。用量:3~9克。使用注意:苦寒通利,既伤津液,又能堕胎,故无湿热,热病伤津及孕妇均忌用。参考资料:(1)木通有利尿作用,其作用比淡竹叶强,但排出的氯化物比淡竹叶少。(2)木通煎剂对离体动物心脏有增强收缩的作用。(3)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的作用。(4)据文献报道,有一次木通60克煎水服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前人也有“多用则泄人元气”之说,故本品用量不宜过大。扁蓄《本经》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扁蓄的全草。别名;大扁蓄、鸟蓼、扁竹、扁子草、扁蔓、竹节草、粉节草、猪牙草、扁猪牙、道生草。处方用名:扁蓄、扁蓄草。药用部分;全草。性味:苦,微寒。归经:入膀胱经。功能;清热利尿,通淋,杀虫。主治与应用:(1)适用于湿热淋病,小便短赤,淋漓涩痛,或血淋,常与瞿麦、滑石、木通或大蓟、白茅根配伍应用。(2)适用于湿热黄疸,与茵陈、栀子等同用。(3)用于皮肤湿疹、阴痒等,可用煎剂外洗。用量:9~15克。注意:无湿热者慎用。参考浊荨⒁淮⒘荨⒋绻瞧摺?/p>药用部分:全草。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利水通淋,清热除湿,利胆排石。主治与应用:(1)利水通淋;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之热淋、石淋、常配用海金沙、石苇、车前草、滑石等,也可用大量单用。(2)清热除湿,利胆排石;适用于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虎杖等),或肝胆湿热之胆石症、胆囊炎等(配柴胡、枳实、黄芩、大黄等)。用量:15~60克。鲜用加倍。注意:无湿热者慎用。参考资料:(1)煎剂口服,有利胆作用,据观察,可能是促进肝细胞的胆汗分泌,致肝胆管内胆汁增多,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驰而利于胆汁排出。(2)煎剂对泌尿系结石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尿变酸性,使结石溶解,增加排尿量,减少晶体形成结石的倾向。(3)抑菌试验: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木通《本经》为木通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白木通的木质茎和马兜铃(关木通)或毛茛科常绿攀援性灌木小木通(川木通)及同属的绣球藤(川木通)的藤茎。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潼木通、羊开口、五叶木通、蓉木通、细木通、野木瓜。处方用名:木通、潼木通。药用部分;藤茎。性味:苦,寒。归经:入心、小肠、膀胱经。功能;清热利水,通乳。(1)清热利水:适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或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常配用生地、竹叶、甘草梢等。(2)通乳:用于产后乳汁不通,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猪蹄煎汤饮服。用量:3~9克。使用注意:苦寒通利,既伤津液,又能堕胎,故无湿热,热病伤津及孕妇均忌用。参考资料:(1)木通有利尿作用,其作用比淡竹叶强,但排出的氯化物比淡竹叶少。(2)木通煎剂对离体动物心脏有增强收缩的作用。(3)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的作用。(4)据文献报道,有一次木通60克煎水服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前人也有“多用则泄人元气”之说,故本品用量不宜过大。扁蓄《本经》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扁蓄的全草。别名;大扁蓄、鸟蓼、扁竹、扁子草、扁蔓、竹节草、粉节草、猪牙草、扁猪牙、道生草。处方用名:扁蓄〕ρ椎仁敉飧屑婺谑摺?/p>(2)临床上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重苏叶以祛风解表;如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积导滞;如湿偏重可以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腹泻较甚者,可加炒扁豆、炒薏苡仁以祛湿健脾止泻;小便短少,加木通、泽泻,以祛湿利水。(3)对水土不服所致的呕吐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三仁汤《温病条辩》组成:杏仁9克 白寇仁9克 薏苡仁18克 厚朴9克 通草6克 滑石18克 半夏12克 竹叶6克。用法:水煎服。功用;清利湿热,宣畅气机。主治:湿热留连三焦,湿胜热微,头痛身重,胸闷腹胀,不饥不渴,午后身热,面色淡黄,舌苔白,脉濡等。方解:方中杏仁苦辛开上以通利上焦肺气,肺气宣通,则在肌表部分之湿邪可去,白寇仁辛苦芳香以化湿舒脾,去中焦湿邪,薏苡仁甘淡寒以渗利湿热于下焦,使湿从小便而出,三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以解三焦之湿热,均为主药;厚朴、半夏运脾除湿,行气散满以加强白寇仁运中化湿之力,为辅药;滑石、通草、竹叶清热利湿,以增强薏苡仁渗下清热之功,为辅佐药。各药合用,则辛开肺气于上,芳香化浊于中,甘淡渗湿于下,故能宣畅三焦,疏利气机,上下分消,湿化而热清。临床运用:(1)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以头痛、身重、胸脘闷胀,午后身热,苔白脉濡为辩证要点。现用于夏日重症感冒、急性胃肠炎、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肠伤寒初期及波浪热等属于湿重于热者。(2)临床上若兼恶寒头痛等卫分症状,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有寒热往来,酌加草果、青蒿以退寒热;若湿热俱重可加连翘、黄芩等以清热,若挟有秽浊,可加藿香、佩兰、石菖蒲等以化浊。2.淡渗利湿方五苓散《伤寒论》组成:茯苓9克 猪苓9克 泽泻12克 白术9克 桂枝6克。用法:水煎服。功用:利水渗湿,健脾化气。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方解: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临床运用:(1)本方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为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而致水泻、泄泻等证的常用方。加减变化后,可治多种病证,如湿伤脾胃,大便溏薄,小便短少,可用四苓散(本方去桂枝);若寒湿困脾,脘腹胀痛泄泻,小便短少者,可用胃苓汤(本方与平胃散合方);若水肿较甚,可酌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等化气利水药,以增加利尿消肿的功效;如治湿郁黄疸,小便不利,偏于湿重者,可用茵陈五苓散(本方加茵陈)。现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肠炎的水泄、胃无力或幽门梗阻的振水音等属水湿内停者。据研究本方利尿作用较其中各单纬ρ椎仁敉飧屑婺谑摺?/p>(2)临床上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重苏叶以祛风解表;如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积导滞;如湿偏重可以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腹泻较甚者,可加炒扁豆、炒薏苡仁以祛湿健脾止泻;小便短少,加木通、泽泻,以祛湿利水。(3)对水土不服所致的呕吐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三仁汤《温病条辩》组成:杏仁9克 白寇仁9克 薏苡仁18克 厚朴9克 通草6克 滑石18克 半夏12克 竹叶6克。用法:水煎服。功用;清利湿热,宣畅气机。主治:湿热留连三焦,湿胜热微,头痛身重,胸闷腹胀,不饥不渴,午后身热,面色淡黄,舌苔白,脉濡等。方解:方中杏仁苦辛开上以通利上焦肺气,肺气宣通,则在肌表部分之湿邪可去,白寇仁辛苦芳香以化湿舒脾,去中焦湿邪,薏苡仁甘淡寒以渗利湿热于下焦,使湿从小便而出,三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以解三焦之湿热,均为主药;厚朴、半夏运脾除湿,行气散满以加强白寇仁运中化湿之力,为辅药;滑石、通草、竹叶清热利湿,以增强薏苡仁渗下清热之功,为辅佐药。各药合用,则辛开肺气于上,芳香化浊于中,甘淡渗湿于下,故能宣畅三焦,疏利气机,上下分消,湿化而热清。临床运用:(1)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以头痛、身重、胸脘闷胀,午后身热,苔白脉濡为辩证要点。现用于夏日重症感冒、急性胃肠炎、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肠伤寒初期及波浪热等属于湿重于热者。(2)临床上若兼恶寒头痛等卫分症状,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有寒热往来,酌加草果、青蒿以退寒热;若湿热俱重可加连翘、黄芩等以清热,若挟有秽浊,可加藿香、佩兰、石菖蒲等以化浊。2.淡渗利湿方五苓散《伤寒论》组成:茯苓9克 猪苓9克 泽泻12克 白术9克 桂枝6克。用法:水煎服。功用:利水渗湿,健脾化气。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方解: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兄弟站点: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通芯城股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