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区藏语文人教版电子课本语文如何购买

近代天主教在康区的传播探析--《史林》2004年03期
近代天主教在康区的传播探析
【摘要】:目前对近代天主教在藏区传播的研究尚存在着许多空白 ,如对于天主教如何传入藏区以及藏区民众的信仰情况如何等最基本的问题还没有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 ,利用在国外发现的新资料 ,以康区为例 ,对近代天主教传教士进入康区传教的历史情况加以考证 ,描述其基本发展脉络 ,并对其信仰状况进行了一些探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B97【正文快照】:
一 引 言天主教在1 7世纪早期就进入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古格王朝传教,后来又深入到日喀则地区,均得到当时古格王及藏巴汗的支持。1 8世纪初在西藏建立布道会。近代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把洋教和帝国主义入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西藏腹心拉萨等地传教已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春梅;[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尹伟先;[J];中国藏学;1995年01期
王炎;[J];中国藏学;1996年01期
陈波;[J];中国藏学;2000年02期
任新建;[J];中国藏学;2004年04期
王中茂;[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王中茂;[J];史林;2004年03期
董莉英;[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4年03期
张西平;[J];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国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陈立明;[D];四川大学;2003年
李晓丹;[D];天津大学;2004年
高泽祯;[D];四川大学;2005年
李强;[D];暨南大学;2005年
赵岩;[D];东南大学;2006年
宾静;[D];暨南大学;2007年
周娟;[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晨升;[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李菲;[D];四川大学;2002年
刘锦涛;[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陈志刚;[D];吉林大学;2004年
宾静;[D];暨南大学;2004年
薛朝广;[D];吉林大学;2006年
曹春梅;[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潘江滨;[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启龙;[J];法音;2003年08期
尹邦志;[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期
闵文义,戴正,才让加;[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2期
马克林;;[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闵文义,戴正,才让加;[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王晓朝;[J];学术季刊;1998年02期
钱宁;[J];思想战线;1997年04期
张晓琼;[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段琦;[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3期
张先清;;[J];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中国天主教;1982年04期
陈毛弟;李志勇;;[J];中国天主教;1985年13期
卢廷璧;;[J];中国天主教;1986年15期
史畅;;[J];中国天主教;1986年17期
刘方济;;[J];中国天主教;1987年04期
;[J];中国天主教;1988年01期
;[J];中国天主教;1990年03期
吴学谦;;[J];中国天主教;1991年01期
凌云;;[J];中国天主教;1991年04期
张岳透;[J];中国天主教;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健民;;[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徐麟;;[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魏丹;;[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吕波;;[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戴建兵;崔晓培;罗志斌;;[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徐心希;;[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戴建兵;崔晓培;罗志斌;;[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赵英霞;;[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周萍萍;;[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宝贵贞;;[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太平;[N];常德日报;2007年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周兰兰;[N];中国民族报;2010年
;[N];中国民族报;2003年
李勇?通讯员
钟扬;[N];湖南日报;2007年
廖秀娟;[N];汕尾日报;2008年
杨文兴;[N];汕头日报;2008年
记者 徐和平、通讯员 朱思林;[N];湖北日报;2006年
郭铭华;[N];黑龙江日报;2006年
王辉;[N];中国民族报;2007年
钟文荣;[N];中国民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先清;[D];厦门大学;2003年
顾蓓;[D];复旦大学;2003年
张振国;[D];山东大学;2008年
金刚;[D];山东大学;2009年
曹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宝贵贞;[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李瑞虹;[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黄佛君;[D];西北大学;2012年
徐炳三;[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吕绍勋;[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媚;[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雷阿勇;[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要英民;[D];山西大学;2007年
陶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钱国权;[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童惠;[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黄佳;[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纪建勋;[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徐全民;[D];山西大学;2007年
王春媛;[D];黑龙江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康区归来对家乡的一些思考_木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14贴子:
康区归来对家乡的一些思考收藏
前段时间,由于学校的假期活动安排,我有幸前往甘孜州,走访了康区的八个县,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在藏族自治县长大,但从没到过其他藏区的人来说,亲历的见闻感受,至今深深震撼着自己的内心。昨天回到阔别半年的家乡木里,傍晚坐在公园的亭阁内,看着来往的家乡同胞,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了很多想法,现在决定把当时自己的一些思考进行梳理,与各位分享,所有观点仅是个人主观想法。&&&
这次康区行我到了藏区圣地—德格印经院,堆放在院内的数以万记的经版,深深震撼了我,让我感受到了我们藏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在亚青寺,我亲历了数万喇嘛僧众参加的灌顶大法会,在阿松仁波切法座下聆听诵经声,接受喇嘛的灌顶。还有幸见到了康区最德高望重的活佛阿秋喇嘛,心中的信仰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康区历史最古老的寺庙八邦寺,站在古老的院墙内仰视这座古刹,感受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而除了这些事情外,一些细节小事让我记忆格外深刻,也是最震撼我心灵和让我反思的,在德格县城里,有着很多的流浪狗,多得甚至让我这个外人无法忍受,而那里的人们却几乎不会去伤害它们,能够与之和平相处,这让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因为在我们藏族人信仰的藏传佛教里,人们首先需要恪守的就是戒杀生,而如果这些狗在我们木里的话可能早就被打狗队的给毁灭了,这里我不是责怪我们木里的执法人员,而是通过对待生灵的态度这一现象对比,感受宗教信仰在我们木里的失落。在白玉,准备前往亚青寺那天,我的同学一早带我去转大圈(即围观白玉寺转圈祈福),期间给我的震撼很深,白玉寺比较大,我们根据当地习俗先围绕寺院外围进行了顺时针转圈,抵达最高处时由上到下再进行顺时针的转经,总共花费了四十多分钟,期间看到无数的信徒也和我们一样进行着祈福活动,这当中有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也有牙牙学语的孩童,同学说道很多人甚至是自带干粮,就这样从早到晚进行着转经祈福,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但在我的家乡木里,还有多少人仍然在坚守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白玉,德格,泸霍,甘孜这几个县,县城里的人民几乎都是身着藏装,交流的语言都是康巴语,由于大多数人都不会汉语,这时候我才感觉到了自己的局限,幸亏自己在上学期有自学拉萨藏语文,通过书写拼读和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能够和当地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这时候才感觉到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下定决心扎根藏区的我来说,更是坚定了我学好藏语文的信念。德格我住的地方是家私人小旅馆,老板的女儿正在读高一,当时她正在写地理作业,出于好奇我看了一下她的课本,令我惊讶的是她所做的笔记全部是用的藏文,而且课本除了我们通用的汉语版外还有藏文翻译版。在德格县城里,看到了不少五六岁的小朋友,坐在街边拿着藏文书正在大声诵读着三十个字母及其拼读,心中顿时感慨不已,在家乡木里,我们也是进行的双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也有学习藏文,但是那时候有几个人有所重视过?所谓的双语教学不过是一种形式罢了。如今我的大多数同学们可能连30个字母的写法都忘却了吧!昨日回到木里,在县城里行走时,确实感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比起以前多了不少藏式建筑,各类藏语标语也增加了许多,特别是看到广场对面那幅巨大展板上写的“把木里打造为康巴藏区第一县”的口号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但是心中同时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地域广,人口多,县城大就能称为第一县吗? 如果在一个人口十多万的藏区大县,几乎找不到几个认识藏文的人,藏民们除了那些老人,平时几乎看不到几人身着藏服,能说藏语,生活方式也完全汉化,西化。那么这样的一个县是否还能称为藏族自治县?诚然,比起其他藏区,我们木里的藏族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不到百分之四十,这其中还有不少像我这样的团结族。藏文化氛围必定不如其他藏区,但是既然国家把我们这里定为了藏族自治县,是全国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个木里人,尤其是木里藏族人都应该了解知道民族历史,承担起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而学习学会藏语文就是最起码的一个要求。在康定旅馆内和一位四川省藏校刚毕业的哥哥聊天时,他说道,根据一些专家的预计,照如今的发展势头下去,不到两百年,整个藏文化就可能会灭绝,乍一听我很震惊,但是仔细思索后,我知道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单看我家乡这几十年的变化就能感受得到,我不敢想象,当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要想再了解藏族文化历史时,只能通过翻阅资料,去博物馆查看文物来了解时,是一种多大的悲剧,这次康区行和一些喇嘛以及当地百姓聊天时,他们几乎都说到了同一句话:“看你是不是藏族,最基本起码的要求是看你会不会说藏语,懂藏文,一个连藏语藏文都不懂得人,有什么资格称为藏族。”在甘孜县入住的宾馆内,我有幸遇到了一位30余岁,但已留学印度二十多年,刚考上我们格鲁巴最高学位拉让巴格西的堪布洛绒翁丁在和一位俄罗斯居士交流,那位俄罗斯女士,居然能说一口流利的拉萨语,让我敬佩不已,通过交流我知道了在国外,像她这样能说藏语的外国还有很多,而且在国外藏传佛教非常兴盛。
而上师精通汉语文,英语文,拉萨,康巴藏语文,知识渊博,更是让我敬佩。这时我才觉得,像堪布这样的喇嘛们,其实不仅仅是藏传佛教的代表,更重要的是藏文化的传承守护人,没有他们的努力,可能藏文化早已衰弱殆尽。但是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懂藏语藏文的藏族却越来越多,这是否是对我们民族敲响了最后的警钟,如果真的像这样发展下去。。。。。。。。&&&
近年来,许多汉族专家学者都在为汉语的复兴奔走呼号,提倡保护汉语,重视国学的普及,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连汉语这样一种强势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在更强势的英语文化冲击下都表现出了紧张和危机感,作为相对弱势的藏文化,是否更应该奋起,而且保护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比起其他民族,我们藏族的许多大学者,活佛在数十年前就提出过。如今其他藏区都在重视这一问题,而我们木里却似乎在这方面表现不很积极,不太重视,让我非常焦心和痛惜。真正的藏区仅凭修几栋藏式建筑,画几幅藏式壁画,写几个藏文标语还远远不够,做那些事可能用不了几年就能完成,而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需要的是几代甚至几十人的努力,我衷心的希望家乡木里以及全国藏区的同胞,尤其是青年一代,都能为传承弘扬藏文化,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实现民族的振兴富强而共同奋斗!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支持楼主的言论&说得很有道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你好!我在旅行的途中也有这样类似的感受,甚至我之前参与的一个慈善学校,大家就提出其实,那些孩子将来成长不是达成和西方国家或者大城市的孩子何等的竞争力,但是,需要做的就是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所以我们大家提出,除了其本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外,可能,藏语,唐卡,藏医,藏族的音乐这些也有开设的必要虽然我不是藏族,但是我想优秀的文化都是全人类的,全人类都有责任去保护作为一个木里人,我想这样的责任感能够付诸到现实才是保护的不门二法我最近在创作一部关于木里环保的小说,我想如果能够得到你的帮助,我想会顺利的多!谢谢。我的QQ: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再次阅读感觉楼主讲的很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已经迫在眉捷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说得很好,我看见了希望,请多发表对木里藏文化的文章
很赞同楼主的想法!!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支持…优秀文化是全人类的
发扬我们藏族文化,我们同胞们应该早日统一语言。这样更好发扬我的文化!
发扬我们藏族文化,我们同胞们应该早日统一语言。这样更好发扬我的文化!
坚守我们精神家园,保护我们的母语吧,同胞们!
藏语普通话的创建与普及已经迫在眉睫,现在几乎已能肯定海外藏语就是我们民族一直所需要的普通话,也就是标准方言。我们木里的青年一代可以趁这个机会努力学习,如果能掌握好海外标准藏语以后去绝大多数藏区交流都不会有问题了。
我小爸前几年到西藏去耍通行的有他西藏的两个藏族朋友偶遇了一个日本人,当时说我小爸的两个朋友才是藏族,我小爸绝对不是我小爸激动得把身份证拿出来证明结果那个日本人立刻一口流利的藏语就来了我小爸当时就杯具了。花了一年的时间苦学藏语 能证明藏人身份的不是身份证啊... ...
小的时候我小学和初中的时候都学过藏语,但是那时候认为她是副科就没有好好学!我还记得我们初中的藏文老师对班上的藏族学生说了一句话:不管是啥子民族,都要有民族自尊心!我现在也只听的来一部分木里藏话,说不来几句!作为一个藏族人我真的感到很惭愧!我不希望我的子孙后代也像我一样的不会说自己民族的语言!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热门日志推荐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藏语文教学视频(康巴方言)(转帖)
藏语文教学(康巴方言)地址:
内容简介: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又是了解和学习一种文化的重要工具。藏族主要使用藏语。藏语的形成与发展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藏语文学习主要包括,藏文及藏语言的学习。藏文即书面语,藏语言即口语;藏文是一种记录书面语言的超方言拼音文字,藏族有统一的书面语,但其口语因地而异,至今尚未形成全民族公认的口头标准语或普通话。藏语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关于藏语方言的划分,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国内一般公认的划分为卫藏、康区、安多三大方言。本教学视频中的藏语文为康区方言,又称康巴方言,康巴方言区位于安多藏区和卫藏地区之间,青藏高原的腹地和川藏高原的西北部。现今的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都在康区之内。此视频资源来自于民间收集,由中共甘孜州委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制作。希望能切实的帮助各位爱好藏语文的朋友更有效的学习藏语文。关注母语教育,关注文化传承,关注藏地发展。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关于藏语文
藏语文来源与发展
藏语在语言学上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下的藏语支。藏语支包括藏语、门巴语、珞巴语、普米语和嘉戎语等。藏语支各语言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复辅音声母、有较多的单辅音和复辅音韵尾、声调发展不平衡。如藏语中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字母。
有关藏语言文字起源的问题,学术界仍在争论中,但主要形成几种观点。佛教界认为系吞弥·桑布扎所创;西藏本土宗教苯教认为系苯教始祖辛饶米沃奇所创;还有学者认为系脱胎于伽湿弥罗文(今克什米尔文)或者多文或者象雄玛文或者黎宇文(于田文)。
佛教史籍记载,公元7世纪上半叶,吞弥·桑布扎与其他15名藏族青年受吐蕃第32代赞普(王)松赞干布委派,前往天竺(今印度)学习梵文和天竺文。由于水土不服,惟有吞弥·桑布扎没有病故他乡,他先后从黎敬和拉热白森格学习梵文和天竺文,其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获得天竺人的敬称“桑布扎”(意为贤良的藏人)。
&回归故里后,按照松赞干布的旨意,吞弥·桑布扎根据梵文字母以及藏语语音的特点,整理出藏语的30个辅音字母以及4个元音字母,被称为藏语的30个子音字和4个母音字。吞弥·桑布扎还编撰了《文法根本三十颂》,完成了藏民族文字的整理规范工作。
在迄今的1300年里,藏文经历了四次改革。此四次改革分别发生在公元7世纪、公元8世纪、公元8世纪和公元1070年。四次改革先后整理规范了藏文字和语法、统一了用词用语、确立藏文字的书写法。
&西藏和平解放后,为促进藏语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国家和政府历时近20年的研究,于1987年制订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1988年西藏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兼任领导。各地市均成立了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与此同时,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于1997年获国际标准组织的通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也便利了藏文的计算机信息化。
藏文是一种源于印度的辅音音素文字,即一种在文字体系中以辅音为主要成分的音素拼音文字。在字母表中把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分别排列,元音字母不能独立书写,要加在辅音字母的上面和下面。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辅音文字观,自成一种类型的字母拼音文字体系。在藏文初创时,以藏语口语为基础,在语音上,严格按照一字一音的原则,准确标记;在语法和词汇上,以口语为规范,正确书写。随着语言的发展,藏文的字和音首先失去严格对应,字母的标音功能减弱,不过藏语方言与藏文至今在语音上保持着齐整的对应关系,因此今天的藏文仍然是一种拼音文字。其次,藏文在词汇和语法上也逐渐与口语产生距离,终于成为一种记录书面语言的超方言拼音文字。准确来说,这种书面语所反映的是中古或近古的藏语面貌。由此可见,只有从文字体系和语言体系两个方面才能正确而全面地认识藏文。印欧语言传统上将文字作为文法的一个内容,这是因为印欧语言复杂,正确书写离不开正字法,因此文字和文法的学习密不可分。藏文源自印度,也属同一传统。藏族有研究文字和文法的传统,属声音和声律学,是僧俗学者所必修的课程。藏族学者也创建了诸多精辟的文字和方法和理论,成为藏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主要使用藏语。按语言发生学分类法,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语言学家们用这个语系中历史文献最丰富、影响最大、使用人口也较多的两种语言名称来概括这一语系,足见藏语在确立汉藏语系中的价值和历史地位。
藏语与汉语差别很大,但两者在语言发生学的分类上有亲缘关系,则是毋庸置疑的。在词汇上,汉藏两种语言之间有较多的同源词;在语音上,汉藏两种语言都有以声韵母为单位的独特的语音结构,所不同的是汉语没有藏语那么多的复辅音声母;在语法上,汉藏语两者都具有以虚词和词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共同框架,但是在词序上有宾述和述宾的差别。
藏语支包括藏语和门巴语,另外,分布在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家的一些所谓喜马拉雅语言,如布南、卡瑙里、固戎、巴兴、伐尤、塔克巴、藏拉、木尔米、阿博尔、米里、达夫拉、阿嘎等语言,也属藏语支。
藏语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和锡金。地处中国西南部的域外语言,如巴尔蒂、普里克、拉达克、斯比蒂、洛盖等,与中国藏语相差不大。藏语不仅为藏族使用,国内的错那门巴族80%以上都使用藏语,西藏的部分回族、珞巴族和青海省河南蒙旗的蒙古族也使用藏语。此外,纳西、上等民族以及甘青一带与藏族杂居地区的回族、汉族和撒拉族等,也有一部分人兼通藏语。
现代藏语有以下特点:
1:浊辅音声母趋于清化,局部地区所保留的浊声母都是来源于古复辅音声母中的浊基本辅音;
2:复辅声母赵于简化和消失,只在局部地区保留带前置辅音的二合复辅音;
3:单元音韵母增多,特别是鼻化元音;
4:元音有长短区别,并与声调有互补关系;
5:有鼻化和非鼻化两类真性复元音韵母;
6:辅音韵尾趋于简化,从而引起带辅音韵尾韵母的简化;
7:有较完整而稳定的声调系统,而助数量有增多的趋势;
8:谓语是后置表达系统(即谓语的语法意义由谓语之后的万分表示);
9:构语和构形的语素之间有丰富的减缩变化;
10:动词只保留简化的屈析变化,而且它已失去独立表达语法意义的功能;
11:动词有丰富的体的范畴;
12:判断动词和存在动词有两种表示不同人称的词汇形式;
13:动词无人称和方位范畴;
14:单一万分表示否定(即在所否定的词的前或后加否定成分表示);
15:有丰富的助词,而且常常有减缩和独立两种形式;
16:形容词和部分派生名词有构词后缀;
17:有敬语和非敬语的区别。
藏语方言的划分
&藏族有统一的书面语,但其口语因地而异,至今尚未形成全民族公认的口头标准语或普通话。
&藏语方言的形成历史久远。早期藏文文献中,已有方言差异的迹象。7—9世纪,藏文的产生促进了藏语方言的统一。随着吐蕃王朝疆域的不断扩大,藏族长期生活在地广人稀、山水相隔、交通不便的地理环境中,极易助长方言的发展。9世纪中叶后,吐蕃王朝解体,藏族社会长期处于割据状态,进一步加剧了方言的分化。关于早期藏语方言,历代藏族学者如萨班·贡噶坚赞和司徒·曲吉迥乃等在他们的著作中早已谈及。
&&关于藏语方言的划分,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较有代表性的学说有:苏联学者罗列赫30年代提出的五分说,匈牙利学者乌瑞50年代提出的四分说,日本学者西田龙雄提出的五分说,美国学者李方桂和谢飞提出的三分说和四分说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语言调查组在对藏区语言进行调查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卫藏方言、康区方言和安多方言的三分说。此后,我国藏学家胡坦根据国内外藏语的整体分布和结构异同,进一步提出了以声调为标准,先将藏语分成有声调方言和无声调方言,进而细分为若干次方言和小方言的划分法。藏语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国内一般公认的卫藏、康区、安多三大方言的主要区别如下:
(1)康、卫藏方言有声调,安多方言无声调。
(2)安多方言有较复杂的复辅音,而卫藏方言和康区方言只有带前置鼻音的复辅音。
(3)卫藏、康区方言有长元音和鼻化元音,安多方言则没有。
(4)卫藏方言没有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声母,康区方言和安多方言则有这些声母。
(5)安多方言和康区方言都有送气清擦音声母,卫藏方言没有。
(6)康区和安多方言有清化鼻音声母,卫藏方言基本上没有。
(7)卫藏和安多方言有较多的单辅音韵尾,但具体有所差别。康区方言基本脱落或清化成喉塞音。
(8)卫藏和康区方言有复元音,安多方言则没有。
(9)央元音在安多方言中是一个重要的音位。
(10)卫藏方言中有舌面中塞音C、Ch,康区方言和安多方言则仅少部分地区。
此外,词汇和语法方面也有差别:
(1)部分动词本身有自动和使动的曲折变化。在卫藏方言和康区方言里靠不同的声调来表示,在安多方言里则用辅音和元音的曲折变化来表示。
(2)卫藏方言里用附加手段来表示形容词的“级”范畴,即普通级、较高级和最高级。康区方言普通和较高级也靠附加手段,最高级则加副词来表示。安多方言里均用加副词来表示形容词的三个级。
(3)在卫藏方言中,疑问句是在动词后附加疑问语气词来表示,康区方言和安多方言则在动词前附加疑问副词来表示。
(4)经过比较,三大方言之间的同源词占百分之七十二至百分之八十六,非同源词占百分之十四至百分之二十八。
“康”是边地之意,“巴”是人的意思,“康巴”即康区的人。康巴方言区位于安多藏区和卫藏地区之间,青藏高原的腹地和川藏高原的西北部。现今的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都在康区之内。
藏族有句俗话说“卫藏的法、安多的马、康巴的人”之说,突出体现了康巴汉子的特征。康巴人世代生活、栖息在川、滇、青、藏交界的横断山脉地区,山高谷深,江河纵横,严酷的自然环境,既塑造了康巴人强悍豪爽的性格,也培养了他们走出深山经商的传统和习俗。所以藏区的巨商大贾中康巴人是最多的。康巴文化独树一帜,特点鲜明,是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巴地区的歌舞飘逸潇洒、刚劲有力,尤其是玉树的舞蹈,雄健流畅,闻名遐迩。据说当年迎娶文成公主时,就有玉树的歌舞队。现在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康巴艺术交流节,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康巴文化,目睹康巴风采的好机会。
康巴服饰也独具特色,主要有藏袍、无袖坎肩、围腰、袍裙、长布衫等;脚下喜欢穿传统藏靴;帽类以金盏帽、礼帽最为流行;男女装饰极为丰富,从头到脚都有不同色彩、形状以及不同图案的装饰,一般由金、银、玛瑙、珊瑚、松耳石等精工细做而成。最显示康巴人华贵的要算女性的头饰了。许多到过康区的人都说,凭借康巴藏族人家的摆设不能判断他们的富有程度,只有看到女主人的头饰才可以做出判断。男装主要体现威武而宽松舒适的装束,康区男子头扎英雄结以示勇武,厚实豪放,富贵中透出剽悍,充分展现出康巴汉子的风貌。康区各地的服装因地区不同而有些差异,一般根据人们的服饰就可以判断是那个地区的人。(参考资料来自于:全国人大网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