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朱子家训朗读的精神怎样传播出去

当前位置:&>&&>&
家训,也是一个家族出人才的“基因”
导读:  【12月16日,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在市区飞鹏巷正式开馆。马公愚的儿子、现年94岁的马大任先生,从美国飞抵温州,参加父亲和伯父艺术馆的开馆及书画捐赠仪式。他接受采访
  【12月16日,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在市区飞鹏巷正式开馆。马公愚的儿子、现年94岁的马大任先生,从美国飞抵温州,参加父亲和伯父艺术馆的开馆及书画捐赠仪式。他接受采访时,记者提问:&马家作为传统的大家族,有家训么?&马大任先生回答:&家训?没有白纸黑字的成文家训。我父亲告诉我、我告诉孩子的&家训&就是要好好读书,这就是家训。& 】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中国人历来注重家风、家教。特别是那些大家族,之所以能够人才辈出,绝不偶然,往往得益于良好的家风、家教,马大任认为马家这么多人在医学、书画以及其他领域能做出一些成绩,重视教育、因材施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的父亲马公愚先生也很重视教育&,想必这是肺腑之言。有观点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只能保证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后天。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家风和家教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
  当然,此处的教育不单是教给孩子知识,还包括做人的道理。作家老舍曾动情地说过,&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有几十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正所谓&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身教重于言教,有些名人之后能够青出蓝而胜于蓝,与其父辈率身垂范分不开。
  家训,则是一个家族独特的文化,也是一个家族之所以能够频出人才的&基因&所在。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著名的家训有《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还包括曾国藩家训等。马家虽然没有白纸黑字的成文家训,但&好好读书&的教导就是家训,可谓质朴简洁,字字千钧。所有的家训也许都离不了以读书为底色,否则谈何诗书继世长、诗书起家之本?马大任担任过美国多所大学的图书馆馆长,毕生献身于图书馆事业,对读书势必更有心得,也更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他发起&赠书中国计划&,令人高山仰止。
  &遗子黄金满k,不如一经。&给子孙后代留下钱财,不如留下一部经书。当然,不必只留下经书,还可包含其他有益的图书,以及传承无形的精神财富。《朱子家训》里有这样一句话:&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大意是,做人修身要品质淳朴简约,教育子孙要用好的方法。从马氏家族以及其他名满天下的家族可知此理。
相关阅读推荐
无相关信息
河南德馨慈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人:吴建标
电话:8 手机: 邮箱:地址:大学路民安路与民安路500米 技术支持: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朱子家训读后感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112|
上传日期: 06:32:3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朱子家训读后感.PDF
官方公共微信我们学校要让我们 背朱子家训 然后再写一篇1500左右的读后感。要命的。所以拜托 给我一篇读后感。。麻烦 _百度知道
我们学校要让我们 背朱子家训 然后再写一篇1500左右的读后感。要命的。所以拜托 给我一篇读后感。。麻烦
如果好的话我会另外再加分的 ,拜托各位了。。
我的邮箱是 @qq。所以麻烦尽快啊a。。。我19号上学。.com麻烦发到我的邮箱等待啊 ,
提问者采纳
什么时候要?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0条回答
都是南医大大一的孩子。哥们。,感同身受啊。。。,蛋疼诶,回家不得不写那几千字的无聊读后感。。但是还是自己写比较好
同为南医的各种悲摧啊= =加油各种嫁接吧。。。
哥们儿,都是南医的,我懂得。但是,当那可爱的孙茂才和孟楠看到这个了,你咋办
哥们儿,大家同病相怜,不过还是小心点好,多找点拼凑吧,我也在奋斗。
= =同在纠结中。南医的孩子悲催啊
同学,你也是南医的吧。o()^))o 唉
,同病相怜啊。
读《朱子家训》有感
反复读了许多遍这些文字,这些字字含义深刻的句子,真让我受益匪浅,此刻才明白《朱子家训》以聊聊数百字能成为儒家经典之作,几百年为世人说重的原因,也才明白学校老师要求我们学习的良苦用心。且不说《朱子家训》蕴含丰富,深意绵长,就看它全篇以对偶句连成,实具韵律之美,读来朗朗上口。这是一部集为人处世多方面道理的经典著作,作者在家训中要子女安分守已、勤劳节俭、敦睦人伦、慎终追远。他将古代圣贤理想用平白的话语说给子女们听,这可以看作是儒学齐家思想在一个具体家庭中的具体实践。在今天看来,也不失为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收传统文化的读本。“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开篇就给人悠然的意境,很多人都憧憬恬然自若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如作者所说,每天清晨早起,整理自己,干干净净的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沉淀自己,沉淀杂念……保持宁静的心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它教我们勤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已经广为流传。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生活极大的改善后的今天这更是不能丢弃的珍宝。任何一件不起眼的物品都是大自然的赐予与人类劳动的结晶,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不可浪费;生产劳动区别了人和动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因此,节俭与勤劳是人最基本的美德。它教我们思考。“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正如“居安思危”,生活中没有一帆风顺,学会思考,有远见,是成功所需的。它教我们知足。“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无止境,就象一株生命里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就会恣意生长。大千世界,纷繁复杂,我们匆匆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和利奔走,身心疲惫,却不知道要停下脚步,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追寻什么,这是什么可悲的,没有人会真正拥有所有,我们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喧嚣中留出点时间,停下脚步,陪陪为自己操劳半辈子的父母,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幸福就是这样。它教我们向善。“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现在社会中,人情冷漠,爱富嫌贫,施恩图报的现象屡见不鲜,正需要这样理念来武装我们的思想。“赶走黑暗的唯一武器就是光明”,同样,去除邪念的唯一武器就是善心。有这样的善念常存心中,贪婪、自私便再无容身之处。
它教我们交友。“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与那些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说累,与老陈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就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可见慎重交友,对自己对他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教我们倾听。“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是的,我们要善于倾听,做领导的尤其要如此,但倾听不等于轻信。话语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最基本、最广泛的交流沟通传媒。那么,我们怎样对待这汹涌澎湃的话语的波涛?矛盾是无处无时不在的,大是大非有,但对于平常百姓生活究竟有多少、怎样处理?答案在《朱子家训》中已经很明显。它教我们宽容。“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般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她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煎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当然,《朱子家训》还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正是那种“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心理解读。然 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一句。古往今来,多少人把读书当作跳板,当作手段,当作获取权力金钱的筹码,读书的动机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像朱柏庐一样将单纯的“学以致用大济苍生”作为读书目的人少之又少。又有多少人为官胆小怕事,麻木中庸,趋炎附势,甚至欺上瞒下,以“搜刮民脂民膏”为己任,有几个能做到“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或者更多人也曾经说下这样的豪言壮语,却在几年的官场沉浮间忘却了年少时的志愿。要将这句话变为现实需要一种的高度自觉,更需要一种勇气。不论从事什么工作,“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这句话都如晨钟暮鼓,教人警醒。记着这句话,也就是记住了最原本的自己,也就是记住了青春的热血,也就是记住了前进的道路。在社会的迷宫里,物质的诱惑常常将人导向歧途,而“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这句话便如指南针般,永远指向最初的方向,让我们的精神强大到可以稳稳地走在充满诱惑的“红尘”里。当然时代在变,尽管《朱子家训》中有些封建思想应该摒弃,其中更多的内容却是发人深省的。人生是有取舍的,读古文,就要学会取舍,这篇文章对于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里的我们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以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沉淀为灯,指引着我们走在最初的,原本的自己里。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南医大的寒假作业- -世界就像一潭水,初始,并不知道有多深,随着我们的成长,对这潭水一点点的涉足,才发现,原来,深不可测。渐渐地,人们懂得怎样运用智慧·权术在这潭水中畅游,可是更多的我们失去了。《朱子家训》并不只是家训,更应该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应该学习的训则。它是中国文化的延续,它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沉淀。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坦诚相见,不再认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彼此相信。一部《朱子家训》正引导着我们如何走好人字之路。初入大学门,带着新鲜与好奇,怀着一颗还不稳定的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小心翼翼。当然,也有许多措手不及。《朱子家训》有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一学期,对这句话可是感悟颇深啊! 也许是对大学生活太过向往,将所有的事情都理想化,并没有做好准备,以至于大学的制度,医学院的氛围,都让我有些错愕。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最后期末考的失败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失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于以后也是个教训吧!临时抱佛脚是没用的,唯一可以保障的只有未雨绸缪。就像是阴天出门带把伞,天快冷了先多加衣,渔民出海时带足了可以预防万一的粮食,战士出征前身披的铠甲……想想这些自己未雨绸缪更是理所当然的了。家和万事兴。从小也许是性格的原因,和爸爸妈妈无话不谈,有很时候甚至没大没小,但是却是快乐幸福的,想想这真是“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啊,用妈妈的话说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三思而后行,若有不顺心的事。自己家里面聊聊天,也可缓解一下情趣,只有相处融洽了,心情才能舒畅,对于第二天做的事才能更顺心。“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不是,须平心再想”有时候,总会因为一些摩擦,闹的不愉快。记得一次,听外面争吵,出去一看才知道,是一位年过半百的阿姨开着电动三轮车拉客,结果客人本讲好的路程又长了一点,讲了半天,客人说话冲了点,结果,阿姨和客人吵了起来,还流了眼泪,想必是因不受尊敬的悲伤吧!若两位心平气和,本没有必要这样,更不会出现如此“轰动”的结果。有时候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这样做事情不仅可以使自己受的伤害降到最小,还可以赢得他人的尊敬。何乐而不为呢?“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嫉妒是心灵的毒药,妒忌会蒙蔽了人智慧的双眼,永远也看不清真正的真谛所在。记得《爱的教育》中所讲的一个孩子,因为嫉妒心过强,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最终也没有能超过所嫉妒的人。拥有一个广阔的心胸是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容纳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祸福是相倚的,就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流传在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中,那些因他人失马而幸灾乐祸的人,因塞翁的儿子腿伤而叹息的人,最后也明白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些有喜幸心的人有怎能看到最后的结局,事情总是变化并发展的。况且,在别人受难时,自己更应该帮助,这才是做人该有的良知。“施恩莫念,受恩莫忘”。现实中总是有很多人持着自己孤傲的心,经常在自己受恩者前面显摆自己,殊不知这样只会让人觉得没有气度,更有甚者,因为自己施恩,总觉得别人歉自己的,让他人回报,结果回报的远比他施的恩要多。受他人之恩当然不能忘,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上学收到社会大量的资助,有招一日,等我发达了,一定加倍的回报他们,毕竟,在这个时候,我得到的不仅是资金,还是希望,更是动力。我没有韩信的能力可以一饭千金的回报老妇人,但至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句话在现在这个只认文凭的社会可以说是基本上是没有用的。但是在我看来“书”不是学业。此书指的是单纯的书,可以扩充为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可以增加人的涵养,扩充知识面,甚至可以改变人生,其实科第一开始的作用应该也是选拔一些有修养·爱读书的人,可以从书中悟出许多道理方法的人,只不过到后来,都变得功利了,成了为科第而读书,为未来而读书,啥时候能为读书而读书,才掌握了读书真正的乐趣。古代真正的圣贤,有几个是为了科第而读书,他们都从书中参悟了一些道理,有着自己的理想,诸子百家是,各代名臣是。古代的才子大家更多的是官场失意,当沉浸在他们的文章,体会的将是别样的滋味。《朱子家训》在此时就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训律自己,规范自己,将塑造一个更严谨的医学人士。
朱子家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朱子家训——灵性资料传播系列之十七_绝想日记网_用日记记录心情
朱子家训——灵性资料传播系列之十七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顶一下(34)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日记本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号-1&&&京公网安备08号
绝想网友交流QQ群青岛83岁老人写80幅治家格言书法 寻有缘人赠送
· · · · · · ··
图中人就是83岁高龄的莱西业余书法家滕立民。他从2012年开始每天用小楷字体书写《朱伯庐治家格言》,两年时间写了整整80幅长卷,并一一装裱。现在,老人正在寻找一心向善的有缘人,将书法作品赠送给他们,以此传播治家之道。《朱子家训》又名《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齐淘壶人记者孙志文 摄)滕立民老人农民出身,只上了3年学,靠刻印章谋生30年,改革开放后下海经商。刻章的经历练就了他过硬的书法功底,80岁的时候,老人才开始专心钻研小楷书法。滕立民老人83岁,老伴儿也85岁了,全家四世同堂,家庭和睦。滕老有一套自己的治家之道,朱子家训中“施恩无念,受恩莫忘”一句话是滕立民老人喜欢的,“在家里,我也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孩子们”。由于对《朱子家训》的推崇,2012年,老人萌生了一个书写《朱子家训》赠送有缘人传播治家之道的想法。2012年下半年,滕立民老人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从此以后,他每天坚持书写《朱子家训》,裁纸、打格、磨墨、书写,老人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两年时间过去了,524个字的《朱子家训》滕老写了80遍,制作装裱成80幅长卷。谈及将来,滕老的目标只有一个--活到老写到老。“争取让我的《朱子家训》走进一千个家庭”,他笑着告诉记者。虽然滕立民夫妇都年过八旬,但他们的精神饱满,身体硬朗。“我从来没吃过感冒药,很少生病”,滕老说,“练书法能静心,我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大概就是每天写毛笔字吧”。滕老正在写书法滕老写的书法滕老展示他所写的书法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扫一扫二维码,在微信上或手机浏览器查看本文章:青岛83岁老人写80幅治家格言书法 寻有缘人赠送
信息来源:淘壶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子家训 原文及译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