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高二化学方程式题这几个方程式写的对吗,主要是生成物

(2009o扬州)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民间流传: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菠菜豆腐是否不能同食”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②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草酸钙(CaC2O4)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原因可能是菠菜中的物质与豆腐中含有的钙离子反应产生不溶性物质.
探究一:菠菜中部分成分分析
(1)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将菠菜中的草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
(2)已知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醋酸的化学式用HAC表示,写出步骤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Ac═Ca(Ac)2+H2O+CO2↑.沉淀A、B的质量关系为:m(A)>m(B)(填“>”、“<”或“=”).
(3)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CaC2O4,由此可见菠菜豆腐不能同食.以下饮食观点正确的是C(填字母)
A.禁吃菠菜;B.高钙牛奶可与菠菜同食;C.菠菜烹饪时可用开水烫,可降低草酸盐含量
探究二:某草酸钙晶体(CaC2O4oxH2O)热分解研究
按如图装置将草酸钙晶体样品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进行探究(假设装置中各试剂均足量)
(4)①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水,C、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E中CuO变红,说明产物还有CO和CO2,经检验A中残留固体为氧化物.
③对上述装置从环保角度提一个改进建议用点燃法处理尾气.
(5)某研究所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草酸钙晶体(CaC2O4o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
①800℃以上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CaO.
②计算CaC2O4oxH2O中的x═1(写出计算过程,Ca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8).
③残留固体为CaC2O4时的温度范围200℃~400℃,写出固体质量由12.8g变为10.0g时的化学方程式CaC2O4CaCO3+CO↑.
解:提出猜想:因菠菜含有草酸盐、碳酸盐,豆腐中含有钙盐,能反应生成沉淀,则不能同食,故答案为:菠菜中的物质与豆腐中含有的钙离子反应产生不溶性物质.
探究一:(1)因足量的CaCl2溶液可将菠菜中的草酸根离子及碳酸根离子充分反应,故答案为:将菠菜中的草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
(2)因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为二氧化碳,根据信息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则加醋酸时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沉淀2为草酸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而沉淀B为草酸钙,故答案为:
CaCO3+2HAc═Ca(Ac)2+H2O+CO2↑;>;
(3)因加足量醋酸,碳酸钙完全反应,沉淀B中只有草酸钙,根据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观点,不吃菠菜是极端的,不科学的,高钙牛奶中的钙离子和菠菜中的离子反应,不能同食,而菠菜烹饪时可用开水烫,可降低草酸盐含量是正确的,故答案为:CaC2O4;C.
探究二:(4)①因CO不纯时加热可能会爆炸,则开始前通入氮气可将空气排出,故答案为: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②因无水硫酸铜为白色,遇水变为蓝色,则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有水生成,又C、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E中CuO变红,说明晶体分解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故答案为:水;CO;CO2;
③因CO有毒,不能排放在空气中,应根据CO能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用点燃法处理尾气.
(5)①根据图象可知600℃时发生碳酸钙分解反应,800℃时分解完全,则800℃以上时,固体成分为氧化钙,故答案为:CaO;
②根据图象可知0~200℃是晶体失去结晶水的过程,14.6克CaC2O4oxH2O失去水后生成12.8克CaC2O4,根据
& CaC2O4oxH2O~CaC2O4,
& 128+18x&&&&&& 128
& 14.6&&&&&&&&& 12.8
解得x═1.
故答案为1;
③根据图象可知200℃~400℃,草酸钙并没有分解,400℃时草酸钙分解,其质量由12.8g变为10.0g,生成碳酸钙和CO,故答案为:200℃~400℃;CaC2O4CaCO3+CO↑.
根据菠菜和豆腐中的成分分析发生的化学反应类解释为什么菠菜和豆腐不能同食;
探究一:根据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白色沉淀A为草酸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利用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白色沉淀B为草酸钙,进一步来解答每一小问;
探究二:根据草酸钙晶体(CaC2O4oxH2O)热分解实验中的现象来分析晶体分解后的生成物,实验装置中的现象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物质的性质的应用;根据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图象,分析质量变化与对应的化学反应,则可推断生成物,结合化学式中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可推出x.(1)①对C+H2OCO+H2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C
A.将煤转化为气体便于管道输送&&B.彻底解决了能源问题
C.水体现了氧化性&&&&&&&&&&&&&&D.向燃烧的煤层喷水可扑灭火焰
②在以上反应的4种物质中,其中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该物质及不同点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其它物质无毒
(2)A、B、、D、E、F、G七种物质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其中A为胃液中的酸,B为红色粉末,C为固体单质,B、D、E为氧化物,D转化为F放出大量热,回答: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Fe2O3,DH2O,GNa2CO3.
②以上转化中没有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不属于基本类型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③A和B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是除铁锈.
解:(1)①A、此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均是可燃性气体,利用此反应可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利于管道输送,故选项说法正确;
B、此反应解决了水变氢气的问题,但没有彻底解决能源问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该反应中,碳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水在此反应中作氧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该反应可知,碳能与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所以向高温燃煤中喷洒水,有时不能灭火,还可能使燃烧更旺,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C
②可以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如水不同于其它三种,因为其它三种可以燃烧;或者是CO不同于其它三种,因为其它三种无毒;
故答案为:①AC;②水,水不可燃,其它三种物质可燃烧(或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其它三种没有毒性)
(2)根据A是胃酸成分可推出是盐酸,B是红色的氧化物推出是三氧化二铁,C是固体单质可和三氧化二铁反应推出是碳,D是氧化物推出是水,和水放出大量热的物质应该是生石灰,E是氧化物推出是二氧化碳,由于最终生成物是氢氧化钠,F是石灰水,根据复分解条件可知G是碳酸钠.
故答案为:①Fe2O3;H2O;Na2CO3
②分解反应;CO2+2NaOH=Na2CO3+H2O;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可根据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A是胃酸成分可推出是盐酸,B是红色的氧化物推出是三氧化二铁,C是固体单质可和三氧化二铁反应推出是碳,D是氧化物推出是水,和水放出大量热的物质应该是生石灰,依此逐一解答.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2KClO3MnO2.2KCl+3O2B.Zn
练习题及答案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2KClO3 MnO2 . 2KCl+3O2B.Zn+HCl═ZnCl2+H2↑C.K2CO3+2HCl═KCl+H2O+CO2D.Ca(OH)2+2HCl═CaCl2+2H2O
所属题型:单选题
试题难度系数:偏易
答案(找答案上)
A、需要加热,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物中的气体需要标气体符号,正确的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故A错误,B、该方程式没有进行配平,正确的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故B错误,C、该方程式没有进行配平,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物中的气体需要标气体符号,正确的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H2O+CO2↑,故C错误,D、该方程式应用原理正确,化学式书写符合客观规律,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化学试题“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2KClO3MnO2.2KCl+3O2B.Zn”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文字表达式、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化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址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化学反应方程式严格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后,往往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不相等,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这就需要通过配平来解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前提,而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是配平。初三学生初学化学方程式时,对既要根据化学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又要配平,还要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往往顾此失彼。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能,现将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归纳如下:
1、最小公倍数法
具体步骤:
(1)求出每一种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最小公倍数;
(2)使该原子在反应前后都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
(3)一般先从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他原子。
例: 配平Al + Fe3O4 & Fe + Al2O3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Al + 3Fe3O4 & Fe + 4Al2O3
第二步:配平铁和铝原子&&&&&& 8Al + 3Fe3O4 & 9Fe + 4Al2O3
第三步:配平的化学方程式:&8Al + 3Fe3O4& = 9Fe + 4Al2O3
具体步骤:
(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有关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倾泄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
例如:Fe2O3 + CO&&Fe + CO2
所以,1个Fe2O3应将3个&O&分别给3个CO,使其转变为3个CO2。即&Fe2O3 + 3CO&&Fe + 3CO2
再观察上式:左边有2个Fe(Fe2O3),所以右边Fe的系数应为2。即&Fe2O3 + 3CO ==2Fe + 3CO2,这样就得到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了,注意将&&&&线变成&==&号。即Fe2O3 + 3CO == 2Fe + 3CO2
例:配平H2O + Fe &Fe3O4 + H2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4H2O + Fe &Fe3O4 + H2
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 & & 4H2O + 3Fe &Fe3O4 + 4H2
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4H2O + Fe == Fe3O4 + 4H2
3、单数两倍法(奇数变偶法)
具体步骤:
(1)找出在化学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
(2)从原子数为单数的元素入手(一般为氧元素),即乘2;
(3)由已推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配平FeS2 + O2 & Fe2O3 + SO2
第一步:在Fe2O3前乘2&&&&&&&&&&& FeS2 + O2 & 2Fe2O3 + SO2
第二步:配平铁原子&&&&&&&&&&&&&& 4FeS2 + O2 & 2Fe2O3 + SO2
第三步:配平硫原子&&&&&&&&&&&&&& 4FeS2 + O2 & 2Fe2O3 + 8SO2
第四步:配平氧原子。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
4、分数配平法
此方法能配平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
具体步骤:
(1)先配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
(2)用分数配平单质元素的原子;
(3)去分母,使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整数。
例:配平C2H2 + O2 & CO2 + H2O
第一步:配平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 & & & & C2H2 + O2 & 2CO2 + H2O
第二:利用分数配平氧原子&&&&&&&&&& C2H2 + 5/2O2 & 2CO2 + H2O
第三步:去分母,即全部乘2。得配平的化学方程式:2C2H2 + 5O2 ==4CO2 + 2H2O
考点名称: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任何一种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的质量总是不会变的。物质质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会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前提条件是,一个物体在作用时必须在密闭的环境下,质量才会相同,假如是在大气中,质量会发生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常考误区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将2g水加热变成2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第一个&质量&二字,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是所有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
例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并非生成10g水,而是1g氢气与8g氧气参加反应,生成9g水。
④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把生成的特别是逸散到空气中的气态物质计算在&总质量&之外而误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常考知识点
(1)解释问题
①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新物质,不能产生新元素(揭示伪科学的谎言问题)。
②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
(2)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时首先要遵循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量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其次各种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3)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可通过计算确定具体的元素质量。
(4)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比较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的多少,找出原子个数的差异。但不能忘记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5)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或相对原子质量)时,首先寻找两种已知质量的物质,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成正比即可计算得出。注意观察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6)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
判定反应的类型,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从数值上看,反应物质量减少,生成物质最增加)。如果是微观示意图,要对比观察减少的粒子和增加的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再进行判断。
(7)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对与否关键是看等号两边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同时注意化学式书写是否有误。
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技巧
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考点名称: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语言,正确、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必需具备的重要基本功。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1.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化学方程式既然是化学反应的表达形式,显然,有某一反应存在,才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没有这种反应存在,就不能随意写化学方程式。因此,掌握好反应事实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首要条件;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相等的,这是为实验事实所证实了的、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的基本定律,化学方程式必须科学地表达这一规律,这就要求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即通过调整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使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2.要注意&四查&
一个完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必需是各种物质的化学式正确、注明了必要的反应条件、配平、并标明了沉淀&&&或气体&&&符号。为此,写方程式时要注意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检查。
(1)查化学式。化学式写错是写化学方程式时最常见的错误,这是根本性的错误。化学式是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化学式写错,就等于那个反应不存在,写出来的化学方程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2)查配平。上面提到,化学反应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无疑是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这样的方程式当然是错的。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更能导致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发生错误。所以,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要逐步掌握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技巧。
(3)查反应条件。不少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缺少了反应条件,有的反应是不能发生的,或进行得很慢。化学反应常有这样的情况:反应物相同,但由于反应条件不同,因而会得到不同的产物。也就是说,反应条件能影响某些反应进行的方式。所以,必要的反应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举一个常见的例子: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反应,但是我们知道,在常温之下,水是十分稳定的化合物,根本不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很明显,&直流电&这个反应条件非常重要,不能遗漏。
(4)查标号。即:要检查在生成物的化学式旁边是否正确标明了沉淀符号&&&或气体符号&&&。
坚持&四查&,可以有效地防止写化学方程式时可能出现的缺这少那的错误,确保用正确的、完整的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反应事实。
考点名称:
化学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文字表达式即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步骤:
(1)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2)注:注明反应条件,即点燃、加热、光照和通电等。
化学方程文字表达式书写常见错误
对于初学化学的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常常会犯一些错误,老师可以帮他们进行理解,切不可强调死记硬背。
错例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析:氧气是一种物质,氧表示元素,只是组成氧气的成分;氧的化学符号为O,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氧和氧气有区别,两者不可以替换。
例2:硫在空气中燃烧
解析: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才是反应物,空气中有很多的成分诸如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等并没有参加这个反应,支持硫燃烧的物质只是空气中的氧气,硫和氧气才是反应物。
错例3: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氧化反应),而不是反应条件,让蜡烛燃烧起来的反应条件通常是用火柴将其点燃,反应条件应为点然。
错例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
解析: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以是多样的,硫酸铜溶液或者红砖粉末代替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二氧化锰并不是唯一的催化剂。一看到催化剂就条件反射似的想到二氧化锰,是对催化剂的定义理解有歧义。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2KClO3MnO2.2KCl+3O2B.Zn”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高中化学 第五题的第一个方程式应该怎样写?为什么我的错了?还有答案中为什么不用等式而是→呢?这个_百度知道
高中化学 第五题的第一个方程式应该怎样写?为什么我的错了?还有答案中为什么不用等式而是→呢?这个
为什么我的错了.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a href="/zhidao/wh%3D450%2C600/sign=66acce5fbb/d0c8a786c31fa872cf3bc79e3d56e4.baidu高中化学&nbsp://e;&/zhidao/pic/item/d0c8a786c31fa872cf3bc79e3d56e4.jpg" esrc="http?这个→什么时候用./zhidao/wh%3D600%2C800/sign=eedf658ce9c4bffcc322f/d0c8a786c31fa872cf3bc79e3d56e4;第五题的第一个方程式应该怎样写.baidu?还有答案中为什么不用等式而是→呢.hiphotos.hiphotos://e://e
提问者采纳
因为是化学方程式嘛 要配平的如果是化学反应式就应该可以用的吧(反正需要配平的情况下就要用=Se + 2HNO3(浓)= NO + NO2 + SeO2 + H2O你的答案是红笔写的吗?如果是红笔写的就应该没错啊答案用箭头 可是我们自己写的时候最好还是用=,不用配平的时候可以用箭头
答案不是这个样子
我的是错误的
噢!我知道了!SeO2不稳定的应该写成Se + 2HNO3(浓)= H2SeO3 + NO+ NO2要类比同一族的S元素 SO2与水也会反应成H2SO3 而且题目中还有浓HNO3(不好意思 我毕业太久了 有些生疏了)做这种题不仅要看题目的条件 有时候还要多联系同族元素因为毕竟这些元素我们不熟悉 可同族元素是我们更熟悉的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方程式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你的生成物没有打气体符号,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都要打箭头
箭头一般是在有机化学方程式用,等号用在无机化学中,至于答案用箭头也没什么,毕竟有的答案不标准
题中的化学方程式我没看清,不过你可以从的失电子数是否相等,原子是否守恒来检验
应该是se+6HNO3=NO+NO2+Se(NO3)4+3H2o
不对^_^谢谢啦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0o仙桃)建立“问题意识“是提升化学思维的前提之一.小明在观察煤燃烧的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他建立了下表中的一种思维模型,请你帮他填写表中的相关内容.&&&&观察发现&&&&分析解释&&&&知识归纳(1)煤要用木柴等引燃煤的着火点比木柴高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2)煤层上方火焰呈蓝色一氧化碳在燃烧,化学方程式是2CO+O22CO2煤燃烧有CO生成,CO是许多气体燃料的主要成分(3)通常在煤燃烧较旺时添加新煤C+CO22C0,该反应会降低炉温从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4)蜂窝煤燃烧后的剩余固体质量比燃烧前的质量轻煤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解:(1)煤要用木柴等引燃,是因为煤的着火点较高,需要先用着火点较低的燃着的木材使煤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故填:煤的着火点比木柴高;(2)煤燃烧有CO生成,CO是气体具有可燃性,在煤层上方燃烧,一氧化碳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成蓝色火焰.故填:煤层上方火焰呈蓝色;2CO+O22CO2.(3)根据化学式:C+CO22C0,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填:吸热;(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蜂窝煤燃烧后的剩余固体质量比燃烧前的质量轻,是因为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气体.故填:质量守恒定律.(1)煤要用木柴等引燃,是因为煤的着火点比木柴高,不易引燃;(2)煤燃烧有CO生成,CO是气体具有可燃性,在煤层上方燃烧,一氧化碳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成蓝色火焰;(3)根据化学式:C+CO22C0,分析该反应;(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蜂窝煤燃烧后的剩余固体质量比燃烧前的质量轻,是因为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气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方程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