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之岁博咨访打一昆明动物博物馆

弘历软件 爱新觉罗弘历 弘历的生母是谁 弘历是谁的儿子 弘历皇朝 弘历是哪个皇帝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乾隆诗选注及背后故事》5
&&&&&&& 《乾隆诗选注及背后故事》5
&&&&&&&&&&&&&&&&&&&&&&&&&&&&&&&&&&&&&&&&&&&& 前言
清代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封建皇帝。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承继了他父祖康熙、雍正的事业,在文治武功上有卓著的政绩,而且酷爱学术文艺,对汉族传统的封建学术文化造诣之深超过了汉、唐、宋、明时期的很多汉族帝王和学者文人。乾隆阅历丰富 ,知识广博 ,其诗数量多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政治色彩强 ,生活气息浓。他的《御制诗五集》共41863首,平均起来,他每天要作诗1.8首,而且要从一出生就算起。乾隆把写诗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他在一首诗中说:&慎修劝我莫为诗,我亦知诗可不为。但是几余清宴际,却将何事遣闲时?&这里的慎修,即清代大学者江永。他是康熙时的诸生,博古通今。可能江永评论乾隆的诗,量大而质欠高。让他再严谨一些。乾隆感到很无奈,不作诗怎么打发余暇的时光呢?乾隆虽然写了这么多诗,但人们总体对乾隆诗的质量评价不高。但我认为,在这么多的诗中,还是有一些是写得很不错的,甚至可以和大诗人的作品相媲美。比如《夏珪秋江风雨图》&雨丝风片远连天,一棹渔舟万顷烟,无事买鱼沽酒客,却绕书画米家船。&就很有意境。我们不能苛求一位诗人篇篇都是佳作,就是大诗人陆游,这位高产诗人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诗,但真正的精品也就是一、二百首。这本《乾隆诗选注及背后故事》选录了我认为是乾隆诗精品的二百首诗,无论是古诗词爱好者,还是对乾隆朝历史、文化、政治、风俗等方面感兴趣的人读后相信都会有所收获。
乾隆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喜欢用典,有些典用得非常生僻,让人反复思索,翻阅大量资料常常都不得其解。《清朝全史》云:&乾隆每一诗成,使儒臣解释,不能即答者,许其归家涉猎。往往有翻阅万卷而不得其解者,帝乃举其出处,以为笑乐。&连当时的儒臣都难以找到出处,以之相隔200多年的我们要准确理解则更加困难。&&& 由于后人对乾隆的诗总体评价不高,所以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的诗集、诗选、诗读本很难找到乾隆的诗,特别是有注释的选本。因此要编这本《乾隆诗选注及背后故事》遇到的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供借鉴,所有的注释都要靠自己查找原始资料。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因此,希望专家、读者不吝赐教。
如果有出版社有意成书,可与我联系。邮箱:& 程茂苏
121东园观麦
迩日雨实佳,今朝晴更好。
麦苗即菁菁,麦穗亦矫矫。
飏风披离离,1邀露滟皛皛。2
十分纵未定,八分固可保。
夫子鄙学稼,樊迟器量小。3
园林有弄田,4藉以农功考。
五谷斯其一,其四期尚早。
无不冀有收,冀收宵旰祷。
1、离离:象声词。唐
《罩鱼歌》:&风颸颸,雨离离,菱茭刺,鸂鶒飞。&
2、皛:(xiǎo)皎洁,明亮:&天皛无云。&
3、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4、弄田:汉未央宫有弄田,供皇帝宴游。唐 温庭筠 《奉天西佛寺》诗:&至今南顿诸耆旧,犹指榛芜作弄田。&
诗的背后:
乾隆十分注意农业发展,在各地兴修水利,传授先进的耕种技术,使农业的生产水平达到新的水平。其中以稻米和棉花的生产量最高,湖广、江南几省和四川都己成为着名高产区。乾隆年间,还曾特召南方的老农到北方传播种植甘薯的经验,并授予官品顶戴,进行奖励。
122题宋院本金陵图1
琼窗绮榭簇勾栏,2蜜意酣情各缔欢。
官妓遗风自唐宋,3政咸何体污衣冠。
1、宋院本:宋画院画家所作的画,称院本。 清沉初《西清笔记&纪名迹》:& 北宋院本画用笔工致,傅色明酽,规模神气,逼似唐人。今所传周昉人物、 赵昌花鸟,其佳者大率皆院本。&&&
2、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3、官妓:是古代供奉官员的。唐、宋时官场应酬会宴,有官妓侍候,明代官妓隶属,不再侍候官吏,清初废官妓制。唐 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诗:&嘉宾能,官妓巧粧梳。&
诗的背后:
乾隆的第二个皇后那拉氏,人长得漂亮,做事情也很聪明,最能讨人欢心。有一次陪同乾隆南巡,到了金陵后,乾隆与和绅等人跑了秦淮河上寻妓作乐,当地的官员为了讨好乾隆,画舫早已准备好绝色的歌妓美女,乾隆见后喜笑颜开,整晚在画舫间流连淫乐,以至于乐不思蜀。&&& 那拉氏知道皇帝在外面荒淫无耻后,也只能苦守御舟,伤心流泪。后来她一气之下,把头上的青丝全部铰了个干净,乾隆回来见后十分震怒,大骂皇后成何体统,回去就把那拉氏给打入了冷宫,那拉氏的结局也很悲惨。
123天宁寺行馆杂咏1
三月烟花古所云,扬州自昔管弦纷。
还淳拟欲申明禁,2虑碍翻殃谋食群。
1、天宁寺:始建于东晋,相传为别墅,后由其子司空谢琰请准舍宅为寺,名谢司空寺。武周证圣元年(695年)改为证圣寺,北宋政和年间始赐名&&。明洪武年重建,正统、、成化、嘉靖间屡经修葺。清代列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康熙帝南巡曾驻跸于此。乾隆帝二次南巡前,于寺西建行宫、和,御花园内建有御书楼&&。
2、还淳:回复到原来的淳朴状态。《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诗的背后:
乾隆的正妻孝贤皇后本是爱新觉罗.傅恒之妹,傅恒之妻因为是国戚,有一次进宫探望孝贤皇后,出宫的路上,却被乾隆逼进某屋,面对皇帝,傅恒妻也不敢喊人。后来两人便行乱伦之事并产有一子,即为后来大大受宠的福康安。
孝贤皇后知道这事后,屡屡和乾隆反目,乾隆自知理亏,一再忍让,但屡次三番的下来,乾隆心里也有气。有一次南巡回来,到了直隶境内,乾隆和孝贤皇后同宿御舟中,突然又提及此事,孝贤皇后说到伤心处,大骂乾隆是无耻禽兽,乾隆为这事已经忍了很久,这次心头火起,一不做二不休,起身逼迫孝贤皇后坠水而死。还京后,为了掩盖真相,乾隆说孝贤皇后乃生病暴毙,自己觉得内疚,封谥后为孝贤。
124清河道中杂咏
迎銮黎庶聚犹多,1雨里那曾笠与蓑。
爱敬真如子于父,可无惠保计如何。
1、迎銮:迎接皇帝。銮,銮驾,皇帝的车驾。
诗的背后: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都是顺着京杭运河坐龙船来的,一次他带着新选进宫的刘妃出游,这刘妃年方十五,生的如花似玉,象林中百灵,还十分贪玩。次日清晨,二人早早醒来,那刘妃说:&皇上,早晨登上极顶观望日出必定十分美好,不知皇上意下如何&。乾隆欣然应允、沃野千里,红日冉冉升起,泰岳隐隐约约,令人心旷神怡,乾隆不禁又吟起诗来。二人观玩一会,刘妃又被顶楼内室的雕梁画柱所吸引,特别是屋顶中有个大莲蓬,四周全是荷叶、荷花,这些均为水中洁净吉祥之物,名曰:藻井,其意即为避邪避火。猛地,刘妃叫道:&皇上快来看&,乾隆走过去,顺着刘妃手指看去,只见大莲蓬中间荷叶上也坠着许多亮晶晶的小水滴。只见那大水滴更大更长了,坠落下来,刘妃戏笑地避开。水落有声,水滴直落楼下井中。乾隆皇帝趣兴大发,立即与刘妃下楼去看个究竟,二人赶到楼下中心的井边,可巧,又一水滴滴落井内,正好砸中水中映出的那朵莲花上,乾隆赞叹道&真是水滴莲花井啊&。咕隆一声,一个水泡应声泛起,接着一条红鱼泛波而出,惊得乾隆说不出话来,喜得小刘妃拍手叫绝,那红鱼摇着尾巴,翻着身子,似乎与刘妃嬉戏,在水面上游来有去,两只大突突的眼睛只瞪着刘妃。刘妃顺手拔下头发上的金簪投了下去,不巧正刺中那红鱼脊背,那红鱼立即不动了,慢慢地沉了下去。乾隆不悦&身为妃子,为何顺手杀生,今日要烧香赎罪才是。&刘妃吓得低下了头。
数十年后,乾隆又出巡来到东海碣石,望着万顷碧波,乾隆吟起曹操的诗来,&东临碣石,一观沧海&&突然,波浪之中,腾起一片红水花,一条大红鱼跃水而出,直向乾隆游来。乾隆吓得后退两步,但那红鱼似乎并无恶意,在水面上游来游去,大口一张一合,象是对乾隆述说什么,乾隆发现红鱼脊背上金光一闪,他不由自主地向前看个究竟,啊,仔细看去,那闪金光的竟是一枚金簪,乾隆大声叹道:&真乃神物&。
125戏题听鹂馆
清和渐觉绿阴稠,初听林间黄栗留。1
笑我本非高逸者,双柑何必袭风流。2
1、黄栗留:亦作&&。即黄鹂。王安石《怀舒州山水呈昌叔》诗:&山下飞鸣黄栗留,溪边饮啄白浮鸥。&
2、双柑:双柑斗酒。比喻游玩胜景。宋&刘泰《春日湖上》:&明日重来应烂漫,双柑斗酒听黄鹂。&
诗的背后:
听鹂馆位于内。园内有殿堂楼阁,亭台廊榭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三千馀间。听鹂馆为十三处重要建筑之一,座落在南麓,前隔长廊,面临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背靠万寿山上著名的&画中游&,四周翠竹掩映,景色宜人。当时是慈禧太后和其宠臣们欣赏和的重要场所,因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之优美动听,故名&听鹂馆&,牌匾系由亲笔手书。
126堤上偶成
运河转漕达都京,1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2
1、转漕:转运粮饷。古时陆运称&转&,水运称&漕&。《&萧相国世家》:& 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 汉王数失军遁去, 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2、长策:上策;万全之计;效用长久的方策。
诗的背后:
&漕粮&是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山东、河南八省正额田赋中运往北京&京仓&和通州&通仓&的那部分粮食,供京师帝王官将兵民食用,每年定额400万石。另外,江苏、浙江两省还要运送白粮99000石。
由于&漕粮&是供京师帝王官兵食用的,因此一般是不能蠲免的。康熙帝这位以&蠲租为第一仁政&的天子,鼓足勇气,才于康熙三十年特下上谕,蠲免一年漕粮。&以皇祖之心为心&的乾隆帝,效法皇祖的爱民之心,分别于乾隆三十一年、四十三年、五十九年三次颁发了全免八省漕粮的上谕。蠲免八省漕粮的次数之多,在历代皇帝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127过宝带桥有咏1
金阊清晓放舟行,2宝带春风波漾轻。
孔五十三易疏泄,3涨痕犹见与桥平。
1、宝带桥:又名长桥,与、等合称为中国十大名桥,位于苏州市东南葑门外三公里处,傍运河西侧,跨澹台的联拱石桥。它始建于唐元和11年至14年〈公元816年-819年〉,是驰名中外的多孔。
2、金阊:苏州有金门﹑两城门﹐故以&金阊&借指苏州。
3、孔五十三:宝带桥用坚硬素朴的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
诗的背后:
宝带桥的建造,同中国历史上的关系十分密切,江、浙一带,自古为鱼米之乡,历代帝王无不以此作为征敛财赋重地。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开凿江南大运河,将江浙的粮食和珍宝大量运往。到唐代,漕运已空前繁忙,但以苏州到嘉兴的一段运河,系南北方向,载满皇粮的漕船,秋冬季节要顶着西北风行进,不背纤是很困难的。可是,纤道在澹台湖与运河交接处,却有个宽约三四百米的缺口,于是需填土作堤,&以为换舟之路&:可是,一&填土作堤&也就切断了诸湖经入海的通路,且路堤又会被涗涌湍急的湖水冲决,以桥代堤,势在必然。苏州刺史王仲舒,为保证漕运的顺利畅通,决计下令广驳纤道,建桥湖上,并且捐出自己玉质宝带以充桥资〈宝带桥因此得名〉。桥建成后,屡经兴废,唐、宋、元、明、清五代曾六次重建、重修。
128曲院风荷
几个田田漾细风,乍看绿叶想花红。
昆明湖上浮轻舫,六月春光讶许同。
1、曲院风荷:原名曲院,位于涧(西湖最大天然水源)流入西湖处,南宋这里辟有宫廷酒坊,湖面种养荷花。夏日清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下飘逸,游人身心俱爽,不饮亦醉。南宋画家马远等品题西湖十景时,把这里也列为&十景之一&。后来院颓塘堙,其景遂废。清朝康熙皇帝南巡,题写西湖十景景名时,就把这个久废的旧景移至苏堤的跨畔,亲书&曲院风荷&四字,立碑建亭。
2、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一&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诗的背后:
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游遍中国名山大川和园林美,特别他对江南园林的造景手法,兴趣尤浓。当他1762年,第三次南巡杭州西湖时,被&曲院风荷&亭亭净植的荷花,以及幽静的庭院所折服。于是,回京后便在圆明园模仿西湖&曲院风荷&的布局格调,筑台建亭,叠石砌池,植荷栽柳,取名&曲院风荷&,而成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占地约五百六十公顷,始建于康熙年间。康熙见到江南的秀丽风光,就决意在承德把江南名山大川之名胜汇集于一园,因此建造了这座避暑行宫。到了乾隆年间,又增添了许多以荷花为主景的名胜。例如,坐落在山麓的&曲水荷香亭&,下临曲沼,&藕花无数,荷植亭亭&,颇具山乡特色。另外,临湖傍水的&观莲所&,面对&芙蕖万柄,涵光照影,天葩琼蕊,诚为罕观&。其所如亭,四面开窗,近水傍堤专供赏荷,为乾隆三十六景之十四景。每年夏日湖中荷花盛开,芬芳扑鼻,乾隆常与后妃于此赏荷纳凉。因山庄湖中有温泉注入,故这里的荷花花期甚长,有时已过寒露,湖中仍见荷花盛开,乾隆有诗曰:&荷花仲秋见,惟因此热泉。&
乾隆一向敬仰荷花,尤其是荷花的君子节操。他认为荷花精神是&以曲为神,丈夫之道;淡而无华,高节乃现&。公元1792年夏,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青莲岛烟雨楼中消夏,见眼前一片荷花,摇曳生姿,不禁诗兴盎然。吟《对荷》一首:&花盛原因开以迟,楼阴一片绮纨披。屈为信理固宜是,淡拂华高乃在兹。鹿苑不妨姿游奕,鸳湖岂必较参差。设如座喻对君子,杳树依稀与论诗。&
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
一日之间遇李杜,1千秋以上接精神。
麦苗夹岸穗将作,柳叶笼荫絮已频。
最是篷窗心惬处,雨晴绿野出耕人。
1、李杜:李白、杜甫曾经游过的地方。
诗的背后:
乾隆六次南巡,御舟走运河。据左步青《乾隆南巡》记述,有安福舻、翔凤艇等五艘,其他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批本奏事处、军机处、内阁兵部官员以及銮仪卫、随从轿舆、乐器更钟等所乘船只数以百计。巡幸船队浩浩荡荡。据徐扬《乾隆南巡图》展示,乾隆在江南运河上乘坐的御舟,最大的一艘船首装置头棚如亭,有四大间舱房,两大间后舱,单桅,张帆,帆上绘双龙。拿这艘御舟和南湖纪念船比较,纪念船三舱,长十四米,仅就长度说,御舟倍之。御舟并有双桅的,遇风鼓帆,逆水背纤。
山川宇宙来便有,岂信剑飞画作岩。
四字宣尼曾不语,2惜哉佳境溷愚凡。3
1、剑池: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是剑池。进入&别有洞天&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象为之一变。举目便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模样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即便是炎夏也会觉得凉飕飕的。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此情此景显得十分奇险。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又像飘带一样倒挂下来。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这就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 剑池广约六十多步,深约二丈,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
2、四字:。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宣尼:孔子。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追谥为褒成宣尼公,后因称孔子为宣尼。
3、溷:(hun)扰乱,打扰。如:溷扰(混扰);溷帐(纠缠)
诗的背后:
剑池到底是天然而成还是由人工斧凿而成?这里是不是真的埋有吴王阖闾的尸身?在一系列寻宝失败之后,人们不禁对剑池产生了种种疑问。为着搞清剑池的真实情况,宋代大名士曾经到虎丘进行实地考察。他在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断言,古代关于剑池的传说纯是无稽之谈,剑池根本没什么神秘可言。秦皇楚霸等之所以屡次寻宝失败,那是因为他们误听传说受骗上当。剑池不过是古代人在这里铸造宝剑时淬火的地方。宋代大诗人在虎丘剑池转了几次后,也得出相同结论,声称剑池完全是天造地设的,它是大自然的产物,根本不是人力造就的。秦始皇等在那里寻宝,纯粹是受了虚妄荒诞的传说的愚弄。在当时和、等各代,许多人对此都持怀疑,自宋代以来,许多不同意朱长文、王禹偁看法的人,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其中,有一位不太有名的古人,在一本叫作《山志》的书中,记下了这样的一件事:公元1512年,苏州剑池忽然水干见底,当时,人们奇异地看见一面池壁上有扇紧关着的石扉。有的游人的好奇心的驱使下,竟然大着胆子下到池里去探访。在剑池的石壁上,人们看见了明代宰相(&o)等人留下的题记&&。这段记载尽管很简单,但它无疑地向人们表明,以前关于剑池埋葬着吴王阖闾和大量珍宝的传说,并非完全是无中生有,而很可能就是事实。
131过淮安府
漂母祠边暂据鞍,1射阳城里彻鸣銮。2
竟成减从还轻骑,都为民亲与俗安。
纵喜市头平米价,那无檐底叹衣单。
孳生庶更谋生窘,3不见其熙只见难。4
1、漂母祠:位于江苏市区城西约三华里的古运河堤畔,萧湖之侧,有&韩侯钓台&,相传是西汉军事家少年时代钓鱼处。台北即为漂母祠,纪念曾供给韩信饭食的漂母。乾隆皇帝曾参拜,亲题&一饭千古&榜额。
2、鸣銮:装在轭首或车衡上的铜铃。车行摇动作响。借指皇帝或贵族出行。唐玄宗《早渡蒲津关》诗:&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 。&
3、庶更:庶人更卒。汉高祖未称帝时,杂用六国旧制对有功将士封爵,名目不一。汉朝建立之后,沿用秦二十等爵。自一级至四级都是士卒。自五级至九级位比大夫,都是军吏,吏民之爵不得过公乘。自十级左庶长至十八级大庶长,位比九卿,都是军将。因其所将皆庶人更卒,故以庶更为名。
4、熙:兴起,兴盛。王世贞《艺苑卮言》:&熙朝之佚事,即衰世之危端。&
诗的背后:
平桥是隶属淮安的一座古镇,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时,乘龙舟路经这里。当时有位名叫林百万的大财主,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是讨好皇上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依仗自己拥有百万家产,令人在淮安至平桥镇四十多里的路上,张灯结彩,铺设罗缎,硬是把皇上接到了家里。林百万是个很有心计的财主,早在接驾之前,他就派人探听到皇上的饮食口味,所以他命家厨用鲫鱼脑子加老母鸡原汁烩当地的特色豆腐款待乾隆。乾隆虽然尝遍山珍海味,可是他何曾品味过如此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呢?因此他品尝以后,连连称好。接驾以后,鲜美可口的平桥豆腐便不胫而走,从此誉满江淮,成为淮扬菜系里的传统名菜。
132免除宿迁县等地部分正赋
忆我三番曾过此,满目民艰恫瘝视。1
蠲租加赈不少靳,2究亦无能疮痏起。3
壬午之岁博咨访,略觉其中悉源委。
因为疏剔六塘河,5果然潦尽堪耕耜。
人事尽而天贶随,6连岁秋收皆获美。
兹来殊觉大改观,凭舆历览心生喜。
户有盖藏育鸡豚,衣鲜褛裂赡妇子。7
不灾不赈奚所加,究欲加思念无已。
因思时巡免正供,8十分之三常例耳。
数县瘠土应倍怜,益二至五斯可矣。
国有余用苏茆簷,9减一半惟投悬匦。10
伫看元气复闾阎,11庶协以休以助理。
1、恫瘝:(tōng guān )病痛,疾苦。清钮琇 《觚賸&惠士陈言》:&抚绥加诸百粤 ,恫瘝应未悬殊。&
2、蠲:(juān )通&捐&,除去,免除。《明&徐祯卿&剪胜野闻》:&太祖尝下诏蠲江南诸郡税。&&& 靳:吝惜。《&崔石传》:&悔不小靳,可至千万。&
3、疮痏:(chuāng weǐ)指灾苦之民。唐
《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喜王业再康,疮痏苏息。&
4、壬午之岁: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博咨:谓广泛征求意见。明唐顺之《答翁东厓总制》:&公广询而博咨之,使文武长材尽在幕下。&
5、疏剔:清理剔除。宋苏辙《民政策上&第五道》:&臣闻近代以来,天下之变备矣。世之君子随其破败而为之立法,补苴缺漏,疏剔棼秽,其为法亦已尽矣。& && 六塘河:旧名北盐河,明清之际,凿断马陵支麓,引骆马湖东注,曰拦马河,康熙十七年,靳辅于拦马河递建六坝,筑堤成塘,以泄湖运涨水,又于硕项筑屯堤,于是废湖为河,六塘之名始著,其自骆马湖东出,在江苏原宿迁县(今为江苏宿迁市宿豫区)东、泗阳县北者,名总六塘河,东北流至淮阴县北境之钱集,歧为二支,一至武障坝,曰南六塘河,一至龙沟,曰北六塘河,并入于盐河,东出合为灌河,至灌河口入海。清乾隆时曾设六塘同知,专司河事,今上游淤垫高仰,水止不流,滚坝遗址,荡然无存,下游南北两支,河身浅狭,稍涨即决,而由灌口入海之途,复有盐坝,扼阻,故每遇大水,时有溃溢之患。
6、天贶:(ku&ng)天贶节。佛寺的一个节日,也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在六月六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
7、褛裂:衣破烂貌。《方言》第三:&褛裂、须捷、挟斯,败也。南楚 凡人贫,衣被丑敝,谓之须捷,或谓之褛裂,或谓之褴褛。& 郭璞 注:&褛裂,衣坏貌。& 钱绎 笺疏:&褛本以交裂得名,云褛裂者,言裂而又裂也。&
8、正供:常供;法定的赋税。《清会典事例&户部&赐复一》:&大兵屯驻西边,一切军兴徵缮,皆动支正供帑项,不使累及閭阎。&
9、茆簷:茅檐。宋陆游《感旧》:&三十三年真一梦,茆檐寒雨夜萧萧。&
10、匦:(gui)匣子,小箱子。
11、闾阎:闾泛指门户;人家。古代以二十五家为闾。阎指里巷的门。代指乡村,村落。明&《》:&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
12、协:帮助。
诗的背后:
乾隆是免赋最多的天子。他认为&民为邦本&,本固才能邦宁。治国之道,&莫先于爱民&;而爱民之道,&以减赋蠲租为首务&。因此,他多次地、大规模地减免国赋。他在即位之初大赦天下的恩诏中,就宣布免除雍正十二年以前的欠赋,仅江苏、安徽就免了赋银1010余万两。此后的63年里,他以&灾蠲&、&恩蠲&、&事蠲&、&逋蠲&等名义免除的赋银超过一亿两以上。
  更为难得的是,他还于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六十年五次下谕全免天下一年国赋。他于乾隆十年正月初六日下达的第一道上谕中讲道:要想海宇安,民气和乐,持盈保泰,&莫先于安民&。&况天下之财,止有此数,不聚于上,即散于下&。皇祖屡蠲租赋,又特颁恩旨,&将天下钱粮普免一次&。朕欲使黎民均沾恩泽,特将丙寅年(乾隆十一年)钱粮,通行蠲免。
133再游龙井作
清跸重听龙井泉,1明将归辔启华旃。2
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
入目光景真迅尔,向人花木似依然。
斯诚佳矣予无梦,天姥那希李谪仙。3
1、清跸:旧时谓帝王出行,清除道路,禁止行人。
2、旃:(zhān)泛指旌旗。
3、天姥:山名。在浙江省嵊县与之间。唐李白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往的神奇仙景。
诗的背后:
乾隆南巡,有四次到西湖茶区,并为龙井茶作了四首诗。
公元1751年,即乾隆十六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去天竺观看了茶叶的采制,作了《观采茶作歌》诗,诗中的炒茶的&火功&作了很详细的描述,其中&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几句,十分贴切准确。
到了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第二次来到杭州,他到了云栖,又作《观采茶作歌》诗一首,对茶农的艰辛有较多的关注。诗中吟到: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关民生计勤自然 &&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由来贵诚不贵伪,嗟我老幼赴时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五年以后,即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第三次南巡,这次来到了龙井,品尝了龙井泉水烹煎的龙井茶后,欣然成诗一首,名为《坐龙井上烹茶偶成》,诗曰: 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辨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品尝龙井之茶后,乾隆意犹未尽,时隔三年,即第四次南巡时,他又来到龙井,再次品饮香茗,也再次留下了他的诗作《再游龙井》。另外,相传乾隆在品饮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的龙井茶后,对其香醇的滋味赞不绝口,因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这一遗地至今尚存,已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乾隆皇帝还善于品水,他有一个特制的银斗,用以量取全国名泉的轻重,以此来评定优劣。乾隆年高退位后,对茶更是钟爱,他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用以品鉴茶水。他饮茶养身,享年88岁,是历代帝王中的高寿者。
弗虑己饥弗虑寒,寸心恒为万民殚。
以兹乐少忙频切,白发羞从镜里看。
诗的背后:
乾隆皇帝是中国封建帝王中享年最高的一位&&&活到88岁。他的长寿与丹药无关,他靠的是自己的养生之术。这个养生术也就是他后来告诉其大臣的&十六字诀&,即: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所谓&吐纳肺腑&是指早上不睡懒觉,黎明即起,到户外作呼吸运动。&活动筋骨&是指多参加体育锻炼,并要四肢勤快,坚持不久坐,久立、久卧、久视。&适时进补&则强调进补时应随季节变化,年龄大小和健康状况而异;同时要药补和食补结合。尤其要注意食补的良好作用。&&& 在十六字诀中,&十常四勿&是乾隆帝日常坚持的保健动作或行为,其大部分对今人保健仍有很大意义。所谓十常四勿是: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发常梳,足常摩,腹常旋,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扫雪必行赏,仆台早候之。1
未成分寸际,那可饰装为。
今日素真积,2培林泽倍滋。
天思诚赐我,分惠亦其宜。
1、仆台:夏商周三代,社会分贵族、平民两个阶层。&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天子、诸侯、大夫、士四等人是贵族,享有特权;其余六等,皂、舆、隶、僚、仆、台,属于平民。平民的主体是&舆&,最下层的&僚、仆、台&多是家奴、家仆,甚至世代奴仆。
2、素真积:积素,积雪。《文选&谢惠连<>》:&积素未亏,白日朝鲜。& 李周翰 注:&言积雪未销,白日鲜明。&
诗的背后:
清乾隆皇帝废除了自宫者拟大辟的刑律,谅穷民阉割其子是为生计所迫。事实上父亲做主,阉割儿子,无法定儿子的不孝之罪。朝廷不再将自宫视为犯罪,无疑开大了自宫的大门,而宫中又不可能大量录用他们,因此只得增加畜养宦官的场所,允许宫廷以外的贵族之家收用宦官。王公之家使用宦官属于当然。朝廷允许一品以上大臣使用宦官,事实上中上级官员都在使用,而满洲官员用得更多,显然满洲人从关外带来的蓄奴习俗仍然发挥着影响。
136清闲口号
人言难得是清闲,我略清闲辄赧颜。
设使乐斯更何虑,满招忧亦在其间。1
1、满招忧:化《尚书》:&满招损,谦受益&。而用之。
诗的背后:
乾隆事必躬亲。大臣们正好在武英殿刊印二十四史(后世称殿本),乾隆不放心,经常要亲自校对,负责的大臣就故意在明显的地方,错上几个字。等乾隆帝亲自捉到了错处,果然圣怀大悦,不免笑话大臣几句,殊不知大臣们挨了骂,肚子里却在偷着乐呢。但皇帝到底不是神明,说是天之子也只是自己说说罢了,那些故意弄错的地方乾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找出来的,而一经皇上亲自校核,谁又敢去更正呢?只好将错就错,让那些经典书籍倒霉了。所以后人在向以精美著称的殿本书上发现几个错字,切莫以为当时水平不济,校核不精,原来是有这一段蹊跷在里面的。
即景为题信口拈,山庄乐事实无厌。
苍麋岩际行行见,红叶林间渐渐添。
碧宇云稀天廓落,寒潭潦尽水沉潜。
讵惟揽结供吟兴,1静会端知理趣兼。
1、揽结:收取。 唐 李白 《望五老峰》诗:&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诗的背后:
《清史稿列传92》十三年,德潜以齿衰病噎乞休,命以原衔食俸,仍在上书房行走。十四年,复乞归,命原品休致,仍令校御制诗集毕乃行。谕曰:&朕於德潜,以诗始,以诗终。&且令有所著作,许寄京呈览。赐以人葠,赋诗宠其行。德潜归,进所著归愚集,上亲为制序,称其诗伯仲高、王,高、王者谓高启、王士祯也。十六年,上南巡,命在籍食俸。是冬,德潜诣京师祝皇太后六十万寿。十七年正月,上召赐曲宴,赋雪狮与联句。又以德潜年八十,赐额曰&鹤性松身&,并赉藏佛、冠服。德潜归,复进西湖志纂,上题三绝句代序。二十二年,复南巡,加礼部尚书衔。二十六年,复诣京师祝皇太后七十万寿,进历代圣母图册。入朝赐杖,上命集文武大臣七十以上者为九老,凡三班,德潜为致仕九老首。命游香山,图形内府。
间日视阁章,山庄有清暇,
有暇亦何为,读书及习射。
书亦六艺一,1自古重墨稼,2
棐几铺玉版,3嘉荫就松架。
缮性归平易, 变体祛奇诧,
举首瞻奎文,当年此消夏。
1、六艺: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2、墨稼:书法。清代伊秉绶《砚铭》:&惟砚作田,咸歌乐岁。墨稼有秋,笔耕无税。&
3、棐几:用棐木做的几桌。亦泛指几桌。《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浄,因书之,真草相半。&
4、奎文:写得很大很好的书法作品。
&诗的背后: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深谙汉文化,好诗词字画,尤酷爱书法。乾隆当皇子时,每天大仿48个字,两天重复一次,后临帖,极用功。故宫存乾隆皇帝1000多卷轴书法,多是临二王、颜真卿、米芾、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的,其中临三希堂占一半,临赵孟頫16件。
中国帝王书法皆崇书圣王羲之,乾隆则把《快雪时晴帖》把玩一辈子,乾隆每年都要为其题跋。83岁时,乾隆笔已经不听话了,命董皓代笔,还在题拔呢,可见爱之深。乾隆书法规规矩矩,端丽秀美,笔笔送到,功夫到家,小楷独善赵孟頫,行书透着《快雪时晴帖》的韵味。
目前在宫中、御园、名胜古迹、皇陵寺庙等几乎到处可见其御笔,御碑甚多。据说其中有很多是当时的书家代笔。那么,谁是乾隆书法的代笔呢?那就是乾隆的&词臣&。乾隆时期&馆阁体&书家,有敕编《石渠宝笈》的张照、梁诗正,也有董邦达、董皓父子等人。一般说来,能代为&御笔&的,要比乾隆亲笔写的好,他们熟悉乾隆的字体。而乾隆亲笔中有败笔的字,反而见不到,代笔要美化乾隆,也不敢照写败笔!据说&圆明园四十景&,就多有代笔,究竟哪些字是亲笔,究竟那些字是代笔,有人正在研究!
遇闰深山秋益深,每因趁暖一幽寻。
松盘岭复苍中翠,叶落波心静里沉。
鹿度岩边看活画,禽鸣林际听仙音。
养生自是斯间好,勤政名轩敢忘钦。1
1、敢忘钦:不敢忘国家大事。钦:封建时代指皇帝亲自所做:钦命、钦赐、钦差。
诗的背后:
乾隆自幼习骑射,曾在避暑山庄几次皇家射箭比赛中大显身手。当上皇帝后,更以骑射为乐。直到他80岁高龄时还去行围狩借。骑马射箭,活动量很大,无疑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办法。
乾隆喜好旅游,&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他一生中,曾六次下江南,三次上五台山。不少名山大川、古刹佛界都留下他的足迹。旅游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治养心情,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措施。
乾隆好读书,善诗文。据说他一生作文1300多篇,写诗4万余首(自然,其中许多是由他的臣下草拟的)。乾隆喜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其字圆润遒丽,很有功底。每到一处,必要御笔垂青。西湖十景就是由他亲手题的碑。这些爱好对乾隆健脑、强身、养性,是大有裨益的。
乾隆的起居饮食很有规律。他大约6时起床,洗漱后用早膳。上午处理政务,和大臣们议事,午后游览休息。晚饭后看书习字,作文赋诗,然后就寝。他的膳食以新鲜蔬菜为主,少吃肉类,并且从不过饱。乾隆从不抽烟,但喜饮茶。他对饮用水十分讲究,以西山泉水作为御用水。
乾隆也注意进补,但适时适当,而不乱补。所用&松龄酒&、&龟龄集&之类,主要由补脾肾、益气血为主的中草药制成。这也是符合医学道理的。补肾可以滋先天,补脾可以壮后天,肾气强盛,脾胃健运,气血充盈,身体自然强壮。
由于乾隆养生有法,因此他一生身体建壮,年近90还神智清醒,活动自如。
钱塘门外古昭庆,1取便寻幽过野堤。
僧不参禅修净业,佛无定相示全提。2
法林自是忘忧所,精舍堪称小隐栖。
而我民艰常满目,岂能耽静对阇黎。3
1、昭庆寺:位于杭州(杭县)西湖畔。五代时,钱元雚建立,时称菩提院。乾德二年(964),南山宗永智律师再兴。三年(978)筑戒坛,每年三月修戒会。七年,敕赐&大昭庆寺&之额。又至天禧年间,省常住此,结华严净行社,弘扬念佛法门。遵式、仁岳等诸师亦来此阐扬。允堪律师更建戒坛、等,法会。其后曾罹火灾及遭禁戒坛之厄。明隆庆二年(1568),赐&律宗万善戒坛&之额。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烧毁,五十二年重建,即今之诸堂者是。乾隆十六年(1751),题&深入定慧&之扁额。戒坛由方八间之石坛作成,坛上供金色毗卢遮那佛,四方石壁各刻有十五尊护戒神。寺有天王殿、大雄殿、、万寿戒坛、等。
&&&& 2、全提:佛教术语,完全提起宗门之纲要也。《丁福保佛学大辞典》&碧岩第二则垂示曰:&历代诸师全提不起。&无门关颂曰:&狗子佛性,全提正令。&&
  3、阇黎:一译作&&,梵语acarya&阿阇黎(梨)&之省也,意为高僧,也泛指僧人、和尚。唐王播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
诗的背后:
《西湖梦寻&昭庆寺》(张岱)
昭庆寺,自、屯霞石发脉,堪舆家谓之火龙。石晋元年始创,毁于钱氏乾德五年。元年重建,立戒坛。天禧初,改名昭庆。是岁又火。迨明至成化,凡修而火者再。四年奉敕再建,廉访监修。有应募,挚万金来。殿宇室庐,颇极壮丽。嘉靖三十四年以倭乱,恐贼据为巢,遽火之。事平再造,遂用堪舆家说,辟除民舍,使寺门见水,以厌火灾。隆庆三年复毁。万历十七年,太监以织造助建,悬幢列鼎,绝盛一时。而两庑栉比,皆市廛精肆,奇货可居。春时有香市,与、、香客及乡村妇女儿童,往来交易,人声嘈杂,舌敝耳聋,抵止。崇祯十三年又火,烟焰障天,湖水为赤。及至清初,踵事增华,戒坛整肃,较之前代,尤更庄严。
一说建寺时,为钱王八十大寿,寺僧圆净订缁流古朴、天香、胜莲、胜林、慈受、慈云等,结莲社,诵经放生,为王祝寿。每月朔,登坛设戒,居民行香礼佛,以昭王之功德,因名昭庆。今以古德诸号,即为房名。
141紫光阁阅武举射
抡材临别苑,1射策对明廷。2
养士百年久,干城九塞宁。3
雕弓悬满月,羽箭迅流星。
为问赳桓辈,4能通黄石经?5
1、抡材:选拔人材。
2、明廷:圣明的朝廷。唐&陆龟蒙《书带草赋》:&未尝辄入明廷,何当指佞。&
3、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国家的将士。明& 刘基《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九塞:指古代的九个要塞,即九个险阻的地方。《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太汾、冥厄、荆阮、方诚、肴、井陉、令疵、句注、居庸。& 现在泛指雁门关,居庸关, 八达岭长城, 紫荆关 ,楚长城 ,黄草梁, 井陉关,句注塞 ,平靖关 这九个古中原长城要塞。
4、赳桓:即赳赳桓桓。形容威武雄健貌。《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鲁颂.泮水》: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5、黄石经:指黄石公授与张良的兵书。世称《黄石公三略》。《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诗的背后:
清朝紫光阁做为皇帝殿试和检阅侍卫大臣较射之所。从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后,每年十月十八日左右,皇帝在紫光阁前考试武进士马步箭、弓、刀、石科目。并由皇帝钦定一甲三人,二甲五人,三甲前列十人的人选。入选者,择其优秀充当。曾留有紫光阁阅射诗一首,中有&队引花间入,镳分柳外催&之句。
  清高宗乾隆时期,西征南讨,国运达到巅峰。紫光阁的地位就更为重要,达到了它的显赫时期。乾隆自诩的&十全&便与紫光阁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宣扬他的西征武功,表彰成功诸将士,乾隆于廿五年(1760年)命重新修葺紫光阁。并于翌年新正,举行了落成典礼。。
142普陀宗乘庙落成拈香得句1
递肖何妨屡普陀,& 2金刚四句括无多。3
层楼金瓦辉香象,& 4偏袒黄衣演法螺。5
虔为祝釐开八秩,& 6会逢归极仰三摩。7
撰良庆落欣瞻礼,& 曰罪曰知且付他。8
1、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狮子沟北侧,占地22万平方米,为中规模最宏大者。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他母亲80寿辰而建的。
2、递肖:肖,衰微。
3、金刚四句:《金刚经》四句偈名为&空身、空心、空性、空法&。
4、香象:佛经中指诸象之一。其身青色,有香气。
5、黄衣: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 法螺:佛事中所使用的法器之一。在卷贝的尾端附笛制成,状似喇叭。在《》卷五记载,乌场国有早晚吹法螺以的习俗。
6、祝釐:釐,通&厘&,祈求福佑,祝福。《史记&孝文本纪》:&今吾闻祠官祝釐,皆归福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 八秩: 亦作& 八帙 &。八十岁。本指古代帝王对老人的优待,后因称八十岁为八秩,九十岁为九秩。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
7、归极: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曾在万法归一殿接见万里回归的首领渥巴锡一行,并举行了大型讲经祝寿活动。&&& 三摩:奥妙。 明 张煌言 《梅岑山居诗引》:&诗家格律甚精,不避空虚三昧;而禪家机锋相触,原具《风》《雅》三摩。&
8、曰罪曰知: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诗的背后:
普陀宗乘之庙是仿西藏布达拉宫修建的,&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庙依山建造,,山门内是碑阁,北是五塔门,高十余米,有拱门三个,上建红、黄、黑、白、绿五座。门北是琉璃牌坊。牌坊北地形渐高,各式白台、塔台建筑因地形而散置,高低有别,变化多端。最后为雄伟高大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大红台的正面,下面是高达十八米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高达二十五米的大红台。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 普陀宗乘之庙布局分三个部分:前部包括、、五塔门;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等;后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及周围其他建筑,大小共60余处,被包围在雉堞衔连、依着山势起伏而环寺一周的高大围墙之内。
  漫步五孔石桥,进入藏式山门,便是黄琉璃瓦覆顶的碑亭。亭内竖着三座石,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分载《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三文。碑亭后是五塔门。五塔门满壁白色,上有三层藏式盲窗,下为三座拱门,门顶上有五座喇嘛塔,门前有一对大石象,象征着吉祥和佛教大乘派的力量无边。
143笑题明月池
盘转山腰至山寺,苍松怪石清绝伦。
寺额明月池三字,寻胜笑昔题非真。
一泓椀大隐石罅,1日间那乃瞻水轮。
设云无乃孤名也,却是刻舟求剑人。2
1、椀:同&碗&。
2、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记述的一则寓言。
诗的背后:
观海寺亦称明月池,位于镇海寺东南3华里处,四面环山,地处偏僻,风景幽雅。观海寺创建于北魏,属历史悠久的古刹。寺体坐北向南,现存有大雄宝殿、金刚菩萨殿,两侧配以僧房,围成一处方院。大雄宝殿正面3间,前装板壁,后装格扇,装修较为特殊;金刚菩萨殿正面3间,殿内的金刚菩萨造型奇特,黑脸黑身,伟岸高大,右脚登地,左腿屈起,脚踩风火轮,呈&金鸡独立&形。菩萨的脚腕、手腕戴镯,双耳戴环,腿上筋肉暴起,臂上缠绕长蛇,面部一副坚毅刚直的表情。头上又有头,叠至九个,伸出十八臂,皆执法器,所以此像又称&九头十八臂黑金刚菩萨&。佛家称文殊菩萨有&三十二相&,这位就是文殊菩萨显圣为金刚的法像。&&& 观海寺中有一小水池,水色透明,清澈见底。据《清凉山志》记载,曾有人在漆黑的夜里,看见池内有明月。人们以为菩萨显灵,观海寺因此逐渐被改称为明月池。游人从后殿绕到西配房后,可观赏到明月池,池边砌成圆形,池中心一小孔中有泉水渗出,近前下望,有如一面圆镜。当雨水旺季,地下水上升时,满池清澈玉液,可映月影于池中。
古希希圣未从心,1负扆遑云久莅临。2
惟是惕乾励朝夕,3戒其玩愒度光阴。4
龙乘不息法一健,5象译由来通六音。6
爱乐纷哉向何托,积成三万首余吟。7
1、古希:即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 希圣:效法圣人;仰慕圣人。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希圣者,亦圣人之徒也,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
2、负扆:背靠屏风。指皇帝临朝听政。扆:(yǐ)古代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遑云:即遑论,谈不上,何论。&不遑多论&的缩语。
3、惕乾:《&》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卦的第三爻(九三),一个胸怀大志、道德高尚的人,应当自强自立,健进不休,终日不懈,晚上也要戒惧警省。如能常以危厉自警,虽处危地,最终不能有咎害。
4、玩愒:愒(k&i )&玩岁愒日&的略语。谓贪图安逸,旷废时日。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下》:&﹝陛下﹞宜一新政事,以慰天下之望,而朝廷玩愒,日復一日,未闻有所变革。&
5、龙乘:韩愈《龙说》:&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
6、象译:即翻译。《&慎势》:&凡冠带之国,舟车之所通,不用象译狄鞮,方三千里。&&&& 六音:各种外国语。
7、三万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记载,清朝的乾隆皇帝当时已写诗39340首,这还不包括甲辰以后写的诗。
诗的背后:
自古以来,中国最高产的诗人,就是乾隆皇帝。他在位六十年间,创作出版了御制诗5集,共434卷,收诗41800首。当上太上皇后又创作出版了《御制诗全集》,收诗750首,这样他共写诗42250首。内容遍及经史子籍、政经文教、家、国个人大小事等,数量庞大、题材弙阔,融合漨汉誾文,前无古人,后难来者。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的42250首诗中,竟有六分之一是在避暑山庄写的,将近7000首!
乾隆的诗,写便了山庄内的每个景点,写遍了山庄外的每间佛殿。为山庄内的大型园林寺庙檀林一个地方,乾隆竟写了170多首;为澄湖上的大型御舟青雀坊,乾隆也写了93首,为其它一个地方写三五十首的事,就更司空见惯了。山庄里许多建筑的墙壁,一年年积攒下来,挂满了乾隆的诗。
要是论艺术价值,也许乾隆4万多首诗没有一首诗能众口流传,没有一首能入诗选。要是论史料价值,还真是不可估量。清朝的一些重大事件,都在乾隆的诗有反映。对于承德来说,乾隆的7000来首,是一宝贵的史料库,许多不清楚的事件,可以通过乾隆诗弄明白。尤其是一些不复存在的古建和景点,只有靠乾隆的诗去体味当年的意境了。
145《日下旧闻考》题辞
重考彝尊书以成,1七言权当序而行。
名因日下荀鸣鹤,迹逮春明孙北平。2
罣漏岂无补所阙,3淆讹时有校从精。
百年熙皞繁文物,4似胜三都及两京。5
1、乾隆帝弘历于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下令开馆编纂《四库全书》,四个月后,即命馆臣于敏中、英廉等人将康熙年间朱彝尊编辑的《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编辑成书,名为《日下旧闻考》。书由42卷增至160卷。
2、孙北平:北平孙承泽所著《春明梦馀录》七十卷。
3、罣漏:罣(gu&)挂漏。&挂一漏万&的缩语,谓提及者少而遗漏者多。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元史三》:&若有书有不书,又难免罣漏之讥矣。&
4、熙皞:皞(h&o)和乐;怡然自得。 明 李东阳 《送仲维馨院使还淮南》诗:&况当朝省盛才贤,且向山林乐熙皥。&5、三都:左思《三都赋》所指&三都&是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今南京市),魏都邺(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两京:张衡的《两京赋》指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
诗的背后:
《晋书&陆云传》记载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次,文学家陆云与素不相识的荀隐同时到文学家张华的家里。张华,字茂生,博学多闻,在当时被推为第一文化人。平生喜欢结交有识、有才之士。陆云,字士龙,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与哥哥陆机同有文名,文才倾动一时,人称&二陆&。荀隐,字鸣鹤,颍川(今河南禹州)人,也是当时的名人。
当张华了解到荀隐和陆云还不认识,就提醒他们二人:二位都是高才,各自通报姓名吧,但不可&作常语&。
于是,陆云首先举手自报姓名:&云间陆士龙。&
苟隐接上去对道:&日下荀鸣鹤。&
在当时,人们即称它们为&名对&。联中各自嵌入了姓、字和籍贯,本身就已经很工整了。&日下&,指京都。荀隐是颍川人,距京城洛阳很近,所以称&日下&。&云间&,一指遥远,又指龙所在的地方。后来,人们就因为这句话而称松江府为&云问&,可见此对影响之大。&日&与&云&为天文名词相对,&下&与&间&为方位词相对,&鹤&与&龙&又都是被认为祥瑞的动物名。
146题金廷标琵琶行图
船隐芦洲不见人,四弦风送到江滨。1
主宾僮仆齐倾耳,写出寻声暗问神。2
1、四弦:。因有四弦,故称。南朝&梁简文帝《生别离》诗:&别离四弦声,相思双笛引。&
2、寻声暗问:白居易《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诗的背后:
金廷标( -1767)字士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其父金鸿亦为小有名声的画家,廷标能绍父艺,擅画白描人物,亦善写真(肖像),兼能花卉、山水、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金廷标进献《白描罗汉图》,得乾隆&称旨&,遂得以入宫供职,成为当时的一名宫廷画家。&&&&&& 金廷标所作画,极得乾隆欣赏,御题诗句甚多,赞美之意溢于言表,如题其《放鹤图》云:&是谓善写照,传神在阿堵。&题其《江村图》云:&七情写毕皆得神,顾陆以后今几人。&又在他《临唐寅琵琶行图》后如此题道:&内府藏弆唐寅画琵琶行于江边扁舟直写一女抱琵琶,廷标此图不画琵琶女,而画居易等属耳之情,便觉高出其上。此与宋人画&踏花归去马蹄香&以数蝶随骑意同。向未题句,兹偶见之,因拈其妙,然画院中能作如此解者实少也。&对金廷标能高出当时的宫廷画家,给予肯定。&&&&&& 金廷标死后,乾隆在翻阅他的画作时又一再叹息,有诗这样写道:&去年命写寻常事,今日谁知珍惜加。&&足称世画无双画,可惜斯人作古人。&对金廷标的去世,表示无限的惋惜。一个自命&古稀天子&的帝王,能对一名宫廷画师如此的眷顾,极为难能,于此亦可见金廷标画艺的超群。&&&
乘其危& 窃其祚,萧衍道成视刘裕。1
宫城围& 吴兴拒,徒称马袁仍厚遇。2
本失正& 末奚数,定律兴乐曾何助。3
特佞佛& 奉象塑,舍身同泰功德慕。4
初祖谒& 直指处,漆桶弗契乃北去。5
祀牺牲& 代面素,庙不血食语不惧。6
饿台城& 应始悟,荷荷那得金仙护。7
1、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
道成:齐高帝萧道成(公元427年~482年)字绍伯,小名斗将,汉族,南朝齐建立者,在位四年。
刘裕: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 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420&422年在位。
2、萧综是萧衍的次子,但是他的母亲原来是东昏侯的妃子,跟了萧衍后,仅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可能是东昏侯的儿子。萧综并没有受歧视,萧衍封他为王,还做将军。后来,梁和北魏在边境发生冲突,萧衍让萧综领兵,督率各军作战。但萧综却投奔了北魏。后来,萧衍听说萧综有回来的意思,就让吴淑媛给他送去小时候的衣服。但萧综却不愿意回来。不久,吴淑媛病逝,萧衍又起了恻隐之心,又下诏恢复萧综的封号,给吴淑媛加了为&敬&。
3、定律兴乐:梁武帝重视礼乐。他素善钟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曰&通&。每通三弦,以推月气。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应。每律各配编钟、编磬,丰富了我国传统器乐的表现能力。他很喜欢绘画,尤善画花鸟与走兽。
4、舍身同泰:在公元527年,萧衍亲自到了,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还下令改年号为大通。后梁武帝多次舍身出家。
5、漆桶:禅林用语。表示彻悟之状态。漆桶,指盛装漆物之桶,或指黑色之桶;由于使用日久,桶身及桶内之颜色皆浑浊不堪,既难以识别其最初之颜色,亦无从区别与其他颜色之差异。于禅林之中,多转指吾人由于无始以来所累积之无明烦恼而隐覆本具之真如佛性。由是,则若一旦解脱烦恼,泯灭妄想,而得全面大悟之情形,即称打破漆桶,为禅宗典籍所常用来表示豁然开悟之用语。
6、庙不血食:萧衍信佛之后,他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
7、饿台城:公元549年五月,梁武帝萧衍被活活饿死在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今江苏)。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诗的背后:
由于梁武帝雅好诗文,大臣们纷纷效仿,甚至连赳赳武夫也能偶尔吟出几句好诗来。天监六年(507年),梁将和在大败魏军。班师回朝后,梁武帝在华光殿举行宴会,为他们庆功。在宴饮中,君臣连句赋诗。鉴于曹景宗不善诗文,怕他赋不出诗来难堪,负责安排诗韵的尚书左仆射沈约便没有分给他诗韵。曹景宗深感不平,坚决要求步韵赋诗。梁武帝对曹景宗这种不甘人后的性格早有了解,于是安慰他说:&将军是一位出众的人才,何必在乎作一首诗呢!&当时曹景宗已经有一些醉意,就乘酒兴再三固请。梁武帝不愿再扫他的兴,便命沈约分给他诗韵。这时诗韵差不多已经分完,只剩下&竞&、&病&二字。在这种局限之下要按韵赋诗是很困难的。可是曹景宗只是稍微想了一会儿,便提笔赋出一首诗:&去时女儿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诗写得自然流畅,而且非常切合眼前凯旋庆功的实际。此诗一出,语惊四座,文人们自叹弗如,连梁武帝也感叹不已,特命史官记入国史。
148题木刻屏风
谁氏园林择胜开,山环抱复水瀠洄。
川横桥喜路不断,岸转船如峰自回。
意入敞亭趣有永,目游高阁望无埃。
分明层叠浅深处,欲问丹青能是哉?
诗的背后:
乾隆是清代帝王中年寿最高、在位最久的皇帝。他25岁起当皇帝,整整60年。他同纪晓岚相处最长,纪20岁就当他的侍读学士,常陪他吟诗作对,游山玩水,乾隆和纪晓岚文字唱和故事甚多。这里介绍二副纪晓岚献给乾隆的祝寿联: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这是献给乾隆50岁大寿的,歌颂之诚,对仗之工,前所未有。下联是祝80十岁的大寿: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至,嵩期五十有五年。
这是两构思奇巧的数字联,工整自然,无懈可击。
149法喇&&汉语为扒犁即拖床也1
服牛乘马取诸随,2利器殊方未可移。
似榻似车行以便,曰冰曰雪用皆宜。
孤篷虽逊风帆疾,峻坂无愁衔橛危。3
太液拖床龙凤饰,椎轮大辂此堪思。4
1、扒犁:满语称&法剌&,是满族、赫哲族等民族冬季的主要运载工具。曾经流行于吉林、黑龙江等省。《元一统志》中记载。制法,用两条辕木做底,上面立插四柱,每柱高约三寸,上面穿两根横木,横木上或铺木板,或铺搪木,前辕上翘,穿绳,一般套马两匹,行于冰雪之上,速度快捷。用牛、骡、狗来牵引的耙犁也很常见。耙犁上作篷,设旁门,篷上覆盖鹿皮或毛毡的,称为暖耙犁。
2、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周易&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3、峻坂: 陡坡。《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 衔橛:亦作& 衔橜 &。马嚼子。明 文徵明 《失解无聊》诗:&疲马尚怜衔橛在,冥鸿翻困稻粱谋。&
4、椎轮大辂:大辂:古代大车;椎轮:无辐原始车轮。华美的大车是从无辐车轮的原始车开始的。比喻事物的进化,是从简到繁,从粗到精。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
诗的背后:
东北冬季漫长,很多地区每年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冰雪覆盖大地.为适应这一气候特点,人们发明了适合在冰雪道路上行走的交通工具&&扒犁。
扒犁至晚在清代初年即已出现。其制作比较简单。用两根一丈多长的硬杂木杆,前端烘烤弯如弓形向上翘起,作辕子,后部为木架板箱,坐人或装货。如果专供人乘坐,还可以搭篷挡风御寒。爬犁的形状类似滑雪板,上翘的辕头可以减少阻力,两杆贴地的一面砍削得很光滑,又在硬滑的冰雪路行驶,所以不用太大的牵引力就能快速前行,比车还要方便。&爬犁&这一名称应是因其像耕地的犁杖,又不用轱辘就可贴着地面行走,和&爬&差不多而得名的。乾隆皇帝诗文中形容的&似车无轮,似榻无足,覆席如衾,引绳如御,利行冰雪中。&乾隆皇帝回东北拜谒祖陵,对故乡这种独特的运输工具十分赞赏,在其所作:《盛京土风杂咏》、《吉林土风杂咏》两组诗中都涉及到爬犁。其中一首诗说:&架木施箱质莫过,致遥引重利人多。冰天自喜行行坦,雪岭何愁岳岳峨。骏马飞腾难试滑,老牛缓步未妨蹉。华轩诚有轮辕饰,人弗庸时奈若何&。
迤南割麦收逮齐,1迤北割麦今姑兮,2
合家竟日咸毕力,尚有余粮连亩栖。
腰镰手銍躯偻走,3惫矣精神各抖擞,
十年&遇可辞劳,遗秉滞穗由他取。
前驱警跸无烦词,赤子宁避其父过,
为之望哉为之喜,范云萧缅安藉他。4
别有老农茆屋叹,不烦重问情自见,
幸兹割麦逢饱秋,持鬻却苦价太贱!
1、迤:延伸,向。
2、姑:姑且,暂且。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
3、銍:古代一种短的镰刀。
4、范云萧缅:范云:南朝齐、梁间诗人。字彦龙。祖籍南乡舞阳(今河南泌阳)人。文惠太子曾到东田观看收稻子,当时范云跟着去了。文惠太子回头看着范云说:&这样割稻子真快。&范云:&三个季节的劳作,也很辛苦,希望殿下了解农业生产的艰难,不像您巡行一天那样舒适安逸啊。&文惠帝改换了表情严肃起来感谢范云的指教。等到出来的时候,侍中萧缅以前并不认识他,靠着车拉住范云的手说:&想不到现在还能听到正直的话。&
南齐安陆昭王萧缅(公元454年&公元491年),字景业。萧缅对当地民间的诉讼很关心,亲自查访没有解决的案件,而对于那些因为贫穷而从事劫掠犯罪的人,都赦免以让他们改过自新,如果再次发生犯罪的事,才加以诛戮,因此他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永明九年(公元491年),萧缅去世,齐武帝下诏赐予丧葬费用十万钱,布二百匹。丧事完毕后,仍然有许多百姓沿着沔水悲痛地哭泣,为他设祭,后来又在岘山上为他建立了祠堂祭奠。
诗的背后:乾隆二十六年,山东德州发生大水。大雨一连下了七昼夜,德州居民扶老携幼,纷纷攀登城楼,在城墙上生活多日。由于城中乏粮,百姓饥困,哭声震天。   其时德州城中的最高官员山东督粮道颜希深出差到省城办事,城中没有主事之人。虽然官仓中有粮。也无人敢决定放赈。颜希深七十多岁的老母何太夫人在官署中听到饥民的啼哭之声,询问署中人员为什么不放粮。署员说,放粮乃是国家大政,必须等颜道员回来后奏请上级批准之后才行。否则擅动仓谷,处罚极严。不但要丢官,还有可能补赔。   何老太太闻听,勃然大怒,说:&此何时也!犹拘泥于常法乎?况德州距离省城甚远,如果等我儿子回来。再经详奏核复,那么数十万灾民都将成饿殍矣!你们无须忧虑,马上开仓放赈,以解倒悬。如果将来朝廷怪罪下来,一切由我儿子承担。如果要赔偿,我愿尽吾家所有。查封以抵偿。&   在老太太的力争下,仓库管理人员终于打开了粮仓,数十万饥民得以全活。   消息传到省府,山东巡抚非常震惊。他们以擅动仓谷、蔑视国家体制,加以举报。皇帝得知此事愤然批道:&有这样的贤良母亲和好官,为国为民,权宜通变,巡抚不但不举荐,还要弹劾,怎么能鼓励那些为国考虑者!&皇帝降旨。已动用的仓谷,准许作为正项开销,无须赔补,并且特别赐给颜母三品封诰。从此,皇帝对颜希深母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颜氏也因此仕途通畅,一路飞黄腾达,很快高升到督抚之高位。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