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分泌毒液lol怎么攻击敌人人的哺乳动物有哪些?

更新时间: 08:29   
浏览:次  
示意图:一只生活在新生代中晚期的巨型鸭嘴兽,它拥有巨大的牙齿,足以让其杀死一些较大的猎物,如肺鱼,甚至是体型较小的乌龟
北京时间11月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还有什么比一只可以分泌毒液,拥有鸭子般的嘴,却能像哺乳动物那样产卵更酷的呢?答案是,它还拥有巨大的体型!而这正是最近科学家们的一项研究成果所表明的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体长可能达到1米的巨型鸭嘴兽,其学名被称作&Obdurodon tharalkooschild&。这种巨型鸭嘴兽生活在500万~1500万年前的澳大利亚森林淡水湖泊之中。相比现存的鸭嘴兽,这种古兽的体型可要大得多,因为前者的体长一般仅有38厘米左右,看上去就跟普通的家猫差不多大。
  研究人员是通过一颗牙齿做出这一发现的。这颗牙齿化石数年前被发掘人员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北部里弗斯利世界遗产保护区(Riversleigh World Heritage Area)富含化石的石灰岩中找到。
  随后这颗牙齿化石便被丢进了纸盒并被遗忘在办公室的一角。直到2012年时,来自美国纽约州布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丽贝卡&皮恩(Rebecca Pian)将它重新翻找了出来。当时皮恩正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展研究工作。
  皮恩注意到这里有一颗牙齿非常特别:它看起来像是鸭嘴兽的牙齿,但它的尺寸比任何已知的鸭嘴兽牙齿都更大。在经过细致的研究之后,她对自己说:&等一下,这颗牙齿不但尺寸很大,它本身的外形也很特别。&当她将这颗牙齿化石拿给后来成为她的研究合作者的同事麦克&阿彻(Mike Archer)观看时,后者立即对她的观点表示赞同。
  举例来说,这枚牙齿具有明显只属于鸭嘴兽的独特形状,但与此同时它也具有一些特别的突起和脊状体是此前从未见到过的。为了从这枚牙齿推测其所有者的体型大小,皮恩和同事们将这枚牙齿与其他鸭嘴兽的牙齿进行了比对,从而计算出这种未知生物的大致体型。
  计算的结果显示这种巨型鸭嘴兽的体型比任何已知的鸭嘴兽都要大,这一结果对现有鸭嘴兽演化的理论构成挑战。
  填补空缺
  这种古老的鸭嘴兽种类属于一种罕见的卵生哺乳动物&&单孔目,这一类别下目前仅存三个物种:一种鸭嘴兽,以及两种针鼹鼠&&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的短鼻针鼹鼠,以及只生活在新几内亚岛的长鼻针鼹鼠。
  到目前为止仅有4种已经灭绝的鸭嘴兽种类被发现过,每一种都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而让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是这些化石之间存在巨大的断代,再或者就是鸭嘴兽的族系多样性非常低。这一问题的困难之一就在于,对于远古时期的鸭嘴兽来说,很多时候只有它坚硬的牙齿在经历时间的冲刷之后被保存了下来。
  而现在,随着这一巨型鸭嘴兽种类的发现,研究人员们开始思考鸭嘴兽的演化谱系是否会比原先想象的更加复杂一些。皮恩研究组的这篇论文已经在11月份出版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上公开发表。
  从皮恩研究的这枚牙齿化石的特征上观察,其尺寸较大,并且显示很多食肉动物的特点,这暗示这种巨型鸭嘴兽的食谱可能与现今的同类近亲之间存在差异,今天生活的鸭嘴兽通常都以柔软的无脊椎动物为食。相比之下,这种远古鸭嘴兽可能会捕食一些体型相对更大一些的猎物,如青蛙。皮恩认为,这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可能也解释了为何这种远古鸭嘴兽的体型能够长到这么巨大。
  这一发现的另外一项令人惊讶之处还在于,从以往发现的化石上来看,鸭嘴兽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牙齿似乎是随着进化过程越变越小,越变越少的。比如今天现存的鸭嘴兽,它们只有在幼年时期嘴里才有牙齿,而成年鸭嘴兽的嘴更像是名符其实的鸭子嘴。
  甚至,科学家们怀疑,此次新发现的巨型鸭嘴兽有可能是某种现在已经灭绝了的鸭嘴兽谱系中的旁系分支物种。
  扎实研究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脊椎动物古生物实验室主任蒂莫西&罗维(Timothy Rowe)表示:&这看起来是一项扎实的研究工作,如果是我看到这样一枚牙齿,我也会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种类。&尽管本人并未参与这一研究,但罗维表示,鸭嘴兽的牙齿非常特别,因此可以非常明确地判断出这枚牙齿的化石必定属于某种鸭嘴兽。
  这位古生物学家还指出,这项发现进一步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实际上对于鸭嘴兽和针鼹鼠的演化历史了解的并不全面。不过他也表示:&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弥补这些漏洞,而这一点总是令人欣慰的。&
24小时排行
考古历史排行
”民警接过一看,马上明白了:这是个假手机,表面精致得跟真的一样,甚至重量都一样,但只是个模特有、珍稀动物
分布在我国四川、甘肃、陕西南部,尤以卧龙自然保护区为最多,它是一种珍稀动物,属疣猴科。金丝猴是世界稀有的动物之一,是我国的特产。金丝猴的毛质柔软、珍贵,并可供展赏。
亦称“黑貂”。分布于我国东北,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的针叶林中。毛皮极珍贵,为我国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之一。现在紫貂已可以人工饲养、繁殖。
大鲵是产于中国的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因为它能像鱼一样生活在水中,叫声又酷似婴儿的哭声,所以称它娃娃鱼。大鲵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它不仅对研究生物进化和地理分布有珍贵的科学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经济和医药价值,被我国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 考拉是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陆的一种可爱的有袋类动物,拥有小熊般的身躯,体重约15公斤,它的育儿袋开口向后,小考拉离开育儿袋后,仍需攀附在母亲背上。生活在桉树上,很少到地面上,下到地面上时动作较迟缓,一有异声就跳至树上,只吃桉树的叶子及嫩牙,也很少喝水,是爬树高手。
&&& 袋鼠是澳大利亚特有的著名动物,连国徽上也绘着一只大袋鼠。袋鼠已成为澳大利亚的象征。
澳大利亚是有袋类动物的天堂,其中袋鼠就有50多种。它们形态特征不一,大小悬殊。大赤袋鼠和大灰袋鼠可算“巨人”,身长达2.76米,体重75—80千克。最小的鼠袋鼠,身长只有5厘米左右,体重仅4克。
袋鼠善跳,靠后肢跳着去寻觅食物。
&&&& 鸭嘴兽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它的大小和兔子差不多,形体肥扁,长着像鸭嘴似的角质喙;四肢有蹼;有耳孔,无外耳,在水中耳孔会自行关闭。后脚上有一根中空的毒距,能分泌毒液,用以攻击对手。这是哺乳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特点。
&&&& 鸸鹋是澳大利亚特产的大型鸟类之一,也是大洋洲最有代表性的走禽类动物。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左边是一只大袋鼠的图案,右边则绘有一只鸸鹋。
鸸鹋也叫澳洲鸵鸟,但它并不像鸵鸟那样颈部光秃,而是浑身披着灰、褐相间的绒羽,只是不形成羽片。鸸鹋的双翅已退化,不能飞翔,却有一双长长的飞毛腿,
善于奔走,时速可达60千米。它还能在水中游泳。鸸鹋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二大鸟,最大的有1.5米高。
体长约67厘米,嘴巨大,长17-24厘米,宽5-9厘米,形状如同一把大镰刀。嘴非常漂亮,上半部黄色,略带淡绿色,下半部呈蔚蓝色,喙尖点缀着一点殷红,胸脯橙黄色,背部为漆黑色。巨嘴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主要吞食果实、种子、昆虫和鸟卵、雏鸡等。它们以树洞营巢。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热带森林中,尤以亚马孙河口一带最多。
哺乳动物,貘科。前肢四趾,后肢三趾,为奇蹄野生动物。体型略似犀牛,但较矮小;鼻端无角,鼻子和嘴唇向前突出很长,能自由伸缩。栖息热带密林多水的地方,善游泳,遇惊即潜入水中。主食植物嫩枝叶。世界上共有四种现代貘:产于亚洲的马来貘,背与两肋灰白色,头、肩、腹和四肢为黑色。产于美洲的有深棕色的南美貘,体形小,黑色毛的山貘和棕黑色的南美貘。一般均称美洲貘。
鸟纲,鹦鹉科。鹦鹉种类较多,现存的约有600多种,分布于美洲、澳大利亚和我国南方等地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
亦称“悬猴”。哺乳纲,卷尾猴科。是一种比较低等的猴类。鸣声似人在哭泣,又称“泣猴”。卷尾猴广布于中美、南美洲的热带森林中。由于卷尾猴生性好奇,性情柔顺,极易驯养,成为人们的观赏品。New Page 1
    学生一般会问它们是真的还是假的?怎么做的?......鼓励他们的提问并解决这些问题后启发他们分组观察这些动物,提“更高级、更有价值”的问题。
    科学小组开始第一次活动啦!每组派代表上台自选2种动物,全组同学一起观察讨论。主题:关于它们的外形、运动方式、繁殖等等。(孩子们会自觉想到这些问题)
    “现在你们有哪些新问题?”(用提问训练进行这一环节的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爱提问的习惯、提高提问水平,比教师直接提问更来得自然,学生更主动。)
&&&&&&&&&&& &&&&&&&种类繁多的动物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种类繁多的动物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拥有警示体色的物种:锥形蜗牛含有剧毒(图)
  来自:科学探索& 13小时前&| 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自然界生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应的身体色彩、花纹和视觉特征传递,能够表达一些危险的警示信息:“退后、我们有毒或者味道很差!” 来源:腾讯科技据国外媒体11月26日报道,动物和植物能够进化形成可视化的警告体色,从而警告其他动物(包括人类)它们有毒,或者味道很差。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自然界生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应的身体色彩、花纹和视觉特征传递,能够表达一些危险的警示信息:“退后、我们有毒或者味道很差!”并不是所有身体带有条纹的动物都有毒性,然而动物身体的条纹图案通常都是一种警示信号。史蒂文斯说:“诸如印花斑点或者斑块等其他高反差身体纹路图案,在自然界动物中都很常见。”锥形蜗牛的毒性是非常显著的,仅是一滴毒液便足以杀死20个人。鲉拥有色彩亮丽、条纹图案和身体隆起结构,这些都是危险性警告。史蒂文斯说:“当人们遭遇鲉时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非常容易地能够发现猎物,例如:当未成年生物涉足鲉存在的水域,它们并未懂得相关的警示体色,很可能便遭到鲉毒液的攻击。”在鲉身体上锋利脊刺着有毒粘液。希拉毒蜥具有生动的色彩对比和身体花纹,事实上它象征危险性的体色印证了它们是一种危险动物,希拉毒蜥能够快速咬伤猎物,并释放出毒液。一些哺乳动物也具有毒性,比如行动缓慢的懒猴。懒猴并没有鲜艳的身体警示色彩,但它在嘴中存储着一种挥发性有害毒素。如果被懒猴咬伤,会导致伤口疼痛肿胀,但通常不会致命。据悉,懒猴最早的化石纪录可追溯至1800万年前,表明远古时期至少有一些早期灵长目动物体内能够产生并释放毒性物质。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世界上最早的有毒昆虫和动物是什么时期出现的,但科学家相信一些恐龙物种,例如:1.25亿年前的中国鸟龙能够在猎物伤口处释放毒液。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B刊》上,指出动物身体的危险警示色彩经常表现为红色、黄色和黑色,鲜明的色彩对比可警告其他动物。任何人看到扁颈眼镜蛇时,都会产生一种恐惧感。英国剑桥大学行为生态研究机构的马汀-史蒂文斯(Martin Stevens)是该项研究报告主要撰写者,他说:“为什么自然界具有危险性的动物会拥有类似的体色呢?这不太可能具有一致性,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可能性解释来说明它们身体颜色的相似性。例如:它们的危险性体色与所在环境和背景形成较大的反差。”史蒂文斯说:“虽然红色、黄色和黑色是迄今最常见有毒动物的体色,但一些昆虫幼体和毒蛙却拥有蓝色体色。”身体呈蓝色调的箱形水母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物种之一,自1954年至今,至少有5567人因遭受箱形水母攻击致死。受害者被箱形水母蛰咬后会休克,或者在送到岸上前心力衰竭。一些物种十分聪明,它们会模拟一些危险动物个体的体色和身体图案。例如:食蚜蝇就会模拟蜜蜂和黄蜂的模样和行为,但事实上它完全没有毒性。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生物系教授汤姆-谢拉特(Tom Sherratt)称,许多生物信号系统都基于相同的基本原理,也就是避免受到掠食者的伤害,因此它们共有一些特征。如图,这是鳞翅目幼虫,它们拥有共同的警示性黄色,以及刺状突起和鲜明的图案。谢拉特说:“警示信号在人类世界中非常普遍,从红色交通灯至危险信号,因此它会让人们认为警示信号来源于自然界。”建筑工人经常戴着亮黄色安全帽,这种颜色对于蝴蝶幼虫是一种特有警告信息,暗示着它们有毒,并且味道极差。更多内容: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哺乳期褐色分泌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