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国家浅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吗

谈国家审计如何防范审计风险--《审计理论与实践》1999年04期
谈国家审计如何防范审计风险
【摘要】:
【关键词】:
【分类号】:F239.44【正文快照】:
一、审计风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1、审计职能转变带来审计风险的增加。在近十年的审计实践中,审计机关工作重点放在"纠错防弊"上,加上计划经济体制尚存,以及审计机关又处于打基础阶段,无法实现审计参与更广泛性的经济监督,因此审计的风险相对较少。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安良,徐安顺;[J];审计研究;1990年04期
尤家荣;[J];财经研究;1990年05期
陈达时;[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1年04期
覃克良,刘学华;[J];中国农业会计;1992年02期
崔彤;[J];南开经济研究;1992年01期
陈光明;[J];南开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翟后文;[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张玉兰;[J];中国审计;1994年04期
岳方;[J];江西审计与财务;1994年02期
郭志芳;[J];商业会计;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京菁;;[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姜虹;;[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贝洪俊;;[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唐文莉;;[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4年
阳承姣;;[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王玉英;;[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王强;代平;;[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王宇;;[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黄志华;;[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梁克宪;[N];中国财经报;2000年
沈大龙;[N];中国财经报;2000年
张传恩;[N];中国电力报;2000年
傅卫民;[N];中国审计报;2000年
李世炎;[N];中国审计报;2000年
樊奕;[N];中国审计报;2000年
陈伟红;[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孙健;[N];中国财经报;2001年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连起;[N];中国财经报;2001年
孙丽虹;[N];中国财经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保和;[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张继勋;[D];天津财经学院;2002年
段宏;[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占华;[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上官忠东;[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陈凯;[D];天津工业大学;2001年
宋夏云;[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沈辉;[D];湖南大学;2002年
刘拓;[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陆桂娟;[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王丽琴;[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钟炜;[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肖兵;[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牛bb文章网
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话题:,,,
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难以预料的一种不平常的危险。国家审计(政府审计)风险,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派出的专业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后,由于提出的审计意见或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决定不恰当或不正确,而给审计主体带来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问题是审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国家审计的性质和地位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审计)有较大差异,因而国家审计风险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一,国家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一般而言,国家审计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1、审计评价风险。审计评价风险,是指审计评价和审计意见与客观事实的偏差。审计过程中,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获得有关资料和文件等审计证据的基础上评价审计事项,据以形成审计意见。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审计人员所掌握信息资料的有限性,在这一阶段,可能存在审计取证不完备(取证风险)、审计检查工作不全面(检查风险)等,并引起审计评价不正确(评价风险),从而最终产生审计风险。2、审计报告风险。审计报告风险,是指审计报告有误所形成的风险。审计报告风险产生的原因大体可归为以下两个方面:(1)由于审计人员的评价意见存在偏差,直接影响审计报告的正确性,产生审计报告风险。(2)即使审计人员评价意见恰当,审计机关在最终形成审计报告时,由于受各相关因素的影响,对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和审计评价及意见的判断出现失误,从而使得最终形成的审计报告有所偏差。3、审计处理处罚风险。审计处理处罚风险,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处理处罚不当,因而产生的审计责任。按《审计法》的规定,国家审计机关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处理和处罚。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对自己法定职权范围内的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法规事项必须依法进行处理和处罚,不能姑息;而对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被审计单位违规事项不能直接处理和处罚。因此,凡法律法规赋予审计机关处理处罚权的,审计机关应依法对有关违纪违规事项进行处理处罚。若依法应该处理处罚而没有处理处罚,或审计处罚没有法律依据,或法律依据不当,或应由有权部门处理处罚、而国家审计机关没有以向有关部门下达审计建议书的形式提请有关部门处理,而是越权处理处罚,国家审计机关应承担处理处罚失当的法律责任,从而产生审计处理处罚风险。二,国家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首先,被审计单位的诚信度和管理弊端,是产生广义审计风险的直接因素。这是通常所说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因素。两本帐和假帐盛行,弄虚作假花样繁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使审计隐含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其次,审计风险意识淡薄。目前,审计机关虽然有风险意识,但因实践中现实风险的表现不明显,所以审计人员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着重任务轻风险的现象,其实这是最大的审计风险隐患。表现在审计机关内部,统筹、协调、综合管理等环节,均未能适应审计风险管理的需要。第三,审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审计人员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甚至滥用审计处理、处罚权的现象仍然存在。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新业务、新制度层出不穷,审计人员缺乏相关业务管理经验,仅通过审计项目对财政改革、投资决策、行政管理、市场运作等进行接触和理解,使审计人员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都面临考验。审计队伍专业结构单一,后续教育问题又跟不上。第四,审计技术方法落后。现代审计广泛运用抽样审计技术,从理论上讲,抽样风险必然存在;从实践看,当前较多是采用判断抽样,因而抽样风险的概率更大。现有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尚不能适应智能化的财务会计系统和管理系统,审计风险相对也大大提高。第五,审计行为不规范。从开始立项到落实审计意见和决定,实施审计工作要经过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三个阶段,每阶段都有很多环节,只要某个环节的审计行为不规范,都会产生风险。审计立项超出职责范围,审前调查不够充分,审计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审计证据不充分,法规运用失当,审计判断、审计评价失准,问题定性失误,审计处理宽严失度,甚至违规处罚以及滥用审计处理、处罚和强制措施权等等,都会直接引发审计风险。第六,审计管理水平差。审计从选项、实施、调查取证、处理等每个环节如果都不严格审核把关,就难以有效地避免、降低或控制风险。三,国家审计风险规避的措施(一)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审计风险理论是审计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随着审计业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宽和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复杂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的公允性和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名审计人员在每个审计项目的审计行为都始终将防范审计风险放在第一位。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减少审计的主观随意性。(二)完善审计机构的质量控制,有效避免审计风险。1,制定严格、周密的审计方案在编制审计方案前,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并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将所有重大审计事项写入审计方案,并明确审计实施的范围、内容、依据和责任。2,严把程序关、取证关按照法定的方法、方式、步骤、时间和顺序,严格立项程序、计划程度等;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取得高质量的审计证据,力求使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充分性的统一,使审计证据具有充分证明力。(三)强化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1,认真学习相关法规,加强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让审计人员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排除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使审计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审计评价符合依据,审计结论客观公正。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设教育,用制度规范、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防止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和以权谋私。2,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当前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过设计、修改应用程序或系统软件发生的舞弊将增加,审计人员如何鉴别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为财务造假等现象,已是当务之急。为控制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率,运用科学的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对电子账目进行全面审计,以满足现代审计需求已提到日程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水平。 分享: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论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金融审计风险的成因,防范审计风险的意义,审计风险,..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析国家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政府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在工作中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国家各级审计机关不断探讨的问题。因此,如何认知、预测、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仅就国家审计中风险的概念、主要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风险 表现形式 防范&  浅析国家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政府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在工作中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国家各级审计机关不断探讨的问题。因此,如何认知、预测、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仅就国家审计中风险的概念、主要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 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的概念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客体的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重大错弊(其中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而没有被审计人员发现,所做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给国家审计机关带来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讲,风险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认识和理解。
  狭义的审计风险是指因审计主体(指审计机关)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审计领域或审计工作出现的风险,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施行审计监督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审计行为与法律法规相背,提出的意见和做出的结论与客观事实不符,或评价失实等,从而受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也称为“检查风险”。
  广义的审计风险,不仅是审计主体因素方面引发的风险,且包括审计客体(被审单位)引发的风险。客体有两个层次:一是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不能被本单位的内控制度、结构程序和政策及时防止和发现的可能性,也叫“控制风险”;二是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下,被审单位整体的财务报表和账面金额以及业务类别上发生错误的可能性,称其为“固有风险”。它独立地存在于审计过程之外,与被审单位自身的行为特点、行业性质、工作人员素质和品德有关,是一种难以计量的风险。
  二 风险表现形式
  1.审计计划风险。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是否符合所属地党委、政府经济社会管理的大局;审计工作指导思想与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是否一致;计划安排和重点项目的确定,与审计机关的能力、水平是否匹配,都暗含着风险的可能。
  2.审计取证风险。审计证据是业务中最重要的部分,审计取证成为业务中最关键的环节,由于审计人员法律知识掌握有限,在审计执法取证过程中,没有遵循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准则以及行政法、民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取证证据形式不规范,比如提取相关原始证据时,未依法办理调取手续或调取程序、权限不合法,询问笔录制作不规范,或重点不突出,许多与审计有关的内容不能完整、准确地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等等;重外部证据而轻内部证据,对调查笔录、现场审计笔录、物品清单、记录、合同、票据等外部证据重视,而忽视了各种报告、处罚或处理决定等内部证据的重要性。
  3.审计技术方法风险。当前的审计方法滞后,仍停留在账面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阶段,没有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审计抽样风险,存在会计资料漏审漏检,收集不到足够有力的证据等风险;审计操作不规范,如审计人员为了降低审计成本随意放弃一些自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的选用不科学,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当前舞弊技术翻新、假冒伪劣泛滥的环境下,审计技术方法的落后增加了风险。
  4.审计评价风险。由于审计人员政策法律水平、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缺陷,加之被审计单位各种不良管理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的评价定性不准、评价错误或出现偏差,会导致审计结果判断失实,报告有重要遗漏和偏差,从而引发政府宏观经济决策风险。
  5.审计处理处罚风险。审计机关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处罚不当,该依法处理处罚时不罚或少罚,对违法事项必须按规定移交或提出建议时放任自流,审计处理处罚没有法律依据或依据不当,随意处罚所产生的风险。
  6.审计职业道德风险。现行审计人员的考核评价、监督制约及内部管理机制都不完善,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尤其是做出处理、处罚决定时,过多地考虑个人或小集团的私人利益,就会导致隐瞒不报、徇私舞弊行为发生,从而引发风险。
  三 风险形成的原因
  1.审计体制不合理。在当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实行在总理和地方主要负责人领导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接受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其独立性明显不足。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地方审计机关是地方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其经费和人事关系隶属于地方政府,必须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但与此同时,法律又要求审计机关对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没有司法职权,对审计结果的处理只能移交相应的纪检或司法部门,这必然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形成风险。
  2.审计环境的影响。审计的经济、法律和社会环境,都对审计风险产生重大影响。从经济环境来看,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规范不健全,经济领域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依然突出,行政执法中的贪污腐败屡见不鲜,给审计工作带来难度。从法律环境来看,法律制度存在的不统一、不协调问题,部门法与部门法、部门规章与地方规章、部门法与部门规章、部门法与地方规章等等之间的矛盾冲突,给国家审计在法规依据的适用上带来困难。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法制意识、经济水平、道德风尚和人文素养等社会因素,都对审计和审计利害人产生了影响,成为潜在的风险。
  3.行政干预的制约也会加大审计风险。独立性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长期以来,政府过多地干预审计工作、误导审计结论,使审计结论失真、失实,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4.被审计单位不良管理因素的影响。审计风险受被审计单位的行业性质、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管理人员素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被审计单位如果内部控制混乱,财务状况恶化,管理人员素质差,这些因素极易形成风险。
  5.审计机关内部管理缺陷。当前审计机关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内部机构设置没有考虑审计职权的分立和互相制约,审计业务管理未能形成良好的机制,这些都成为了风险的重要诱因。
  6. 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责任心整体不高。如今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等,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很多审计人员缺乏经济理论、基建工程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与现代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风险的产生。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的责任心不高,由于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未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公务、擅自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导致审计结论错误也是产生风险的重要原因。
  四 防范风险措施
  1. 改革现行的审计体制。我国审计体制可借鉴国外,由行政型审计体制向立法型审计体制转变,即隶属于立法机关,从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脱离出来,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当然审计体制的改革需要一个转变过程,因为国家审计机构改为立法型,不仅要牵扯到隶属关系的调整和审计机构的改革,还需要对宪法和审计法的某些条款进行修订。在当前尚不具备改革我国国家审计体制的条件下,现行体制的作用与效率有待进一步完善。
  2. 加强质量法制化建设。健全完善审计法规体系,加强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尽量减少审计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一方面,要根据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及时修改和制定切合实际的审计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定更为详细的审计执业规范,提高执业规范的可操作性及技术性指导作用,使执业规范真正成为衡量国家审计机关或人员的重要尺度;另一方面,要完善《行政讼诉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和《刑法》等法律法规,优化国家审计的法律背景,使国家承担的法律责任不断明确化、具体化、规范化。
  3. 坚持科学审计理念。坚持科学审计、民本审计理念,增强宏观意识、责任意识、协调发展意识,理清审计工作思路,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确定和把握好审计工作重点,制定每年的审计项目计划,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始终如一地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审计重点,加强民生审计监督,加强审计信息和结果公开,确保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  
  4. 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培训,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强化制度基础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予以充分重视,正确地评价其内控制度,准确地把握审计测试的重点和范围,获取可靠的审计证据;加强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在审计过程中,严格工作程序,注重实物证据、口头证据、书面证据和计算证据的收集,应定期召开审计分析总结会,商讨解决各种问题的具体办法,适时调整审计重点;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运用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审计风险是审计活动中的固有现象,即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审计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去抑制、降低或控制风险。
  5. 构建审计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审计机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减少舞弊、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首先审计机构内部要建立健全审计工作的监控制度、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及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分工协作、分权制衡,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质量管理、考核与过错责任追究等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使其形成程序规范、职责明确、考核严格的有效控制体系。二是严格审计质量考核办法、减少或消除人员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审计质量、降低风险。
  6.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认真学习相关法规,加强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让审计人员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排除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使审计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审计评价符合依据,审计结论客观公正。着力开展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让审计人员明确角色定位,筑牢廉洁从审、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树立爱岗敬业、秉公执法、忠于职守的职业理念,在审计实践中,通过榜样的力量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上一条文章:
下一条文章:
中国审计网中文网址:审计网.中国 中文域名:中国审计网.com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与电子公告BBS经营许可证:B2-号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您当前位置:
试论国家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摘要]本文从审计风险涵义及其特征入手,从外部环境和审计自身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最后提出有效防范和控制国家审计风险应采取的对策,促使审计机关及其从业人员树立审计风险观念,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审计质量,避免审计失败。 [关键词]审
[摘要]本文从涵义及其特征入手,从外部环境和审计自身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最后提出有效防范和控制国家审计风险应采取的对策,促使审计机关及其从业人员树立审计风险观念,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审计质量,避免审计失败。  [关键词]审计
控制  一、审计风险涵义及其特征  审计风险一般是指,财务报告本身存在错报,但受业务复杂程度、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方案、审计成本、审计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造成审计评价和意见不恰当、甚至不正确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评价基础之上的,审计过程乃至审计意见的形成与表述都受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审计人员不可能发现财务报告中所有的错误和舞弊,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  不能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会招致审计失败。审计失败是指,财务报告中存在严重不实,审计之后审计人员没有发现这类错误或者隐瞒不报,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一贯性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众所周知,在引导经济、政治、组织和个人的决策和行动(如资源配置、财富分配)方面,财务报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审计失败会带来不利结果,如,财务报告存在重大不实,审计未能发现,用户因此做出错误判断,甚至造成重大损失。从这一角度来讲,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主要目的也就是防止审计失败。  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防范经济风险、维护经济秩序方面,国家审计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国家审计对象主要是管理和使用国有资产的单位,许多被审计单位关系到国家民生和安全,如,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它们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转具有重要作用。审计机关未能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常见表现是,审计之后未能揭露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财务欺诈或者持续经营能力严重不足等情形。对国家审计而言,审计风险还包括审计行为和审计意见不当而承担的责任。如,审计机关要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如果定性错误,或者处理处罚不当,不仅会影响审计形象,还会引发审计复议和行政诉讼。这是国家审计风险的特殊性。  二、财务欺诈将会大大增加审计风险  财务资料不真实、虚假会计信息会使审计风险扩大。审计评价必须建立在真实、完整的财务资料和会计信息基础上,审计意见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以相关财务数据为依托。虚假资料直接影响审计评价公允性,甚至造成判断错误,由此产生的审计报告不能真实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资产、负债、损益状况。  单位自身具有检查发现交易记录是否存在错误的内在要求。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如果内部控制设计良好并得到执行,就能有效阻止差错产生或检测差错所在,从而将各类差错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非故意错误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因为工作疏忽而导致财务报告存在非故意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较小。  财务欺诈会造成审计风险成倍放大。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审计风险将会处于低水平。但是,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具有局限性,它是针对大量频繁发生的业务和交易设计的,而财务欺诈一般都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内部控制察觉和发现,甚至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如,管理当局为使财务报告达到掩人耳目的效果而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财务欺诈会造成财务报告不实,即使内部控制设计良好,审计人员对其检查之后也难以发现。  审计失败经常是因为未能发现隐藏的重大财务欺诈。当欺诈对会计报表具有重要影响时,就有可能出现审计失败。从这一角度而言,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避免审计失败的任务就转换为能够发现重大财务欺诈。  三、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经济危机、经营失败、财务危机、市场预期、业绩指标考核、价值观沦丧等都可能引发财务欺诈,影响审计风险。对此,笔者将着重从以下方面对影响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  (一)外部环境影响  1、被审计单位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完善或存在缺陷  被审计单位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直接关系到审计风险。以企业为例,公司治理结构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通过竞争市场所实施的间接控制,即外部治理机制,其中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二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即内部治理机制,通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班子构成。  在我国的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外部所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已变得日益激烈,但是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仍然缺乏竞争,因此外部治理结构是不健全的,另一方面,内部治理结构大多形同虚设,缺乏权力监督制衡机制是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最大弊端。制度安排不合理导致国有公司董事会没有活力,企业内部“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董事会成员大多由企业内部经管人员担任,代表所有者利益的董事长和代表执行机构的总经理通常由一人担任,形成一人大权独揽局面,而无数重大财务欺诈案件都是由位居绝对统治地位的所有者(或管理者)造成的。  2、市场环境多变性和经济活动复杂性  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会对审计风险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经济体制和技术经济环境的变革,企业组织也不断变化调整,其间会发生大量企业改制、兼并、重组等行为,企业形态和构成不断变化,其中运作也日趋复杂,审计人员对其情况难以全面了解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的难度加大,造成审计风险扩大。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利率和汇率的多变性以及通货膨胀加剧则使企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为了防范市场风险和化解本身面临的经营危机,各种经济组织之间的交易类型、工具不断变化,如关联方交易、非货币性交易、衍生金融工具等,并且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下去。  交易复杂性导致审计风险增加。例如,为了达到某种财务效果,企业可能组织关联方交易。通过关联方交易,可以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审计的关联企业,从而隐瞒其真实的财务状况;有的则与关联企业联合杜撰一些复杂交易,从会计方法上看,其利润确认过程完全合法,但它却永远不会实现。由于关联方交易的复杂性及审计测试的固有限制,审计师不能保证发现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所有错报和漏报。没有识别关联方交易是导致审计失败的常见例子。
关联文章推荐阅读:
如果尚未能解答您的疑问,还可以直接拨打免费法律咨询热线:<font color="#ff6-8333,专业律师免费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杰出律师推荐
审计法频道
(人)|(个)|(条)
审计法咨询
下一步您可以:
热门搜索:
免责声明:找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法律相关知识为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核实后会给予处理。
按地区找审计法律师
专家面对面
网友关注排行榜
审计风险频道
:人 :个 :条
Copyright@2003- 找法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审计风险防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