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街环境污染情况

2015年4月7日至2015年4月14日你现在的位置是: >>
2005年公交城建日&&阅读:次&&来源:富源县史志办&&[]& []
工交城建&【煤炭工业】 富源县煤炭工业局下设1室5科即:办公室。财务稽查科、生产技术科、政策法规科、教育培训科、煤炭信息管理科。下辖矿山救护队、煤炭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矿山技术服务中心、煤炭过磅服务站和10个煤炭分局。2005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煤炭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将原富源县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升格为正科级单位,作为县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与县煤炭工业局合署办公,代表县人民政府行使煤炭安全监管职能。煤炭工业局和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共有行政事业在职职工467人。煤炭资源: 富源煤炭资源丰富,全县有煤面积达1088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5%。11个乡镇中,除古敢乡以外,有10个乡镇产煤,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煤炭远景储量240亿吨,上表地质储量191.1亿吨,探明储量60.1亿吨。煤矿建设: 到2005年末,全县共建设有证煤矿165矿198对井,矿井总设计生产能力1659万吨/年,其中:30万吨/年6对,21万吨/年5对,15万吨/年33对,9万吨/年32对,6万吨/年75对,3万吨/年47对。加工转化: 2005年底,全县共建成焦化厂24座,其中:20万吨/年12座,5万吨/年的12座,总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已建成选煤厂21座,设计入洗能力485万吨/年,在建选煤厂49座,设计入洗能力1295万吨/年,总设计入洗能力1780万吨/年。矿井重点项目建设: 2005年,全县计划建设骨干矿井31个,工程量1.67万米,工作量1439.5万元。完成工程量1.76万米,占年计划的106%;工作量1604.2万元,占年计划的111%;计划完成矿井通风系统改造33个,计划工程量2.08万米,工作量1371.7万元,完成工程量2.09万米,占年计划的101%;工作量1416.8万元,占年计划的103%;全县计划建设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26个,计划工程量1.04万米、工作量2080万元,实际完成工程量2.2万米,占年计划的211%,完成工作量4587.4万元,占年计划的221%,正常运行工作面153个,其中: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49个,摩擦柱工作面92个,木支柱工作面12个;全县计划安装瓦斯抽放系统10套,计划工作量300万元,实际完成工作量374.53万元,占年计划的125%,已完成安装18套。全县计划安装井下人车10套,计划工作量50万元;实际完成工作量70.8万元,占年计划的120%,实际完成安装12矿;双回路改造完成投资6300万元,占计划投资85.13%;计划建设皮带运输矿井10对,工程量3000米,工作量500万元,完成工程量8515米,占计划的284%,完成工作量1217万元,占计划的243%,完成安装皮带运输18矿。计划创建文明矿山5矿,实际完成创建4矿。安全设施投入: 全县地方煤矿安全投入5.25亿元,新增变压器392台,防爆开关5055台,井下供电电缆843968米,柴油发电机80台,封电闭锁开关23台,电煤钻综合保护装置784台,蓄电池机车128台,矿车5880辆,轻轨7977吨,绞车260台,纲绳197037米,刮板运输机867台,皮带运输机71台,主扇271台,局扇1176台,风筒326551米,抽排水设备260台,探水钻116台,排水管道83902米,铺设防尘管道234990米,购置瓦斯检测仪2287台,报警仪5267台,配备自救器2000余台。安全信息网络建设: 全县已安装井下瓦斯监控系统128套,投入资金3850万元,与县城为中心的矿井瓦斯远程监测监控已通过政府采购招标,计划投入建设资金2150万元,部分煤矿已实现以县城为中心的联网监控。人员培训: 全县共培训煤矿特种作业人员18期2157人,其中:安全员367人,班井长239人,瓦斯检测员407人,绞车司机305人,电钳工242人,爆破员225人,电机车司机57人,信号把钩工160人,采煤工162人,通防工185人。经济指标: 2005年,全县计划生产原煤1300万吨,焦炭180万吨,洗精煤106万吨,实现煤炭工业总产值28.86亿元,销售收入288600万元;实际生产原煤1460.99万吨,占年计划1300万吨的112.4%;生产焦炭180.05万吨,占年计划180万吨的100%;生产洗精煤106万吨,占年计划106万吨的100%。实现煤炭工业现价产值37.65亿元,占年计划28.86亿元的130.5%;完成销售产值37.18亿元,占年计划28.86亿元的128.82%。煤炭调运:调运原煤1251.38万吨,为去年同期781.74万吨的160%;调运洗精煤104.3万吨,为去年同期56万吨的186.3%;焦炭174.77万吨,为去年同期180.18万吨的97%。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地方煤矿计划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4亿元,占年计划的244.1%。公益事业投入:全县煤炭企业公益事业投入7.07亿元,其它投入1091.65万元,解决社会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2000人。安全生产管理:全县有证煤矿发生事故2起,死亡4人,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27。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责任互保联保网。根据县人民政府年初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煤炭工业局签订的煤炭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进行细化分解,以不同形式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落实到各级一把手,明确责任和奖惩,将安全生产责任环环紧扣,形成严密的安全责任体系。坚持做到“三个到位”和“五个做到”。“三个到位”,即:在煤炭工业局和各煤炭分局主要议事日程上,安全第一必须到位;在各级安全第一责任者的时间空间安排上,安全第一必须到位;在各级安全第一责任者的主要精力投入上,安全第一必须到位。“五个做到”,即:做到安全第一责任者要亲自主持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做到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要紧紧抓住煤矿存在的重大隐患不放,凡是挂钩(矿)职工和煤矿无法解决和解决不了的,必须由第一责任人亲自过问、出面解决;做到在考察使用系统内干部时,把安全绩效作为选拔任用的准则来考核,凡是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政绩差的,一律不予提拔任用;做到在安全与生产、与效益、与其它工作发生矛盾时,第一责任者要坚持一切为安全生产让路,一切服务于安全的原则,把安全工作放到“重中之重、首中之重”的位置上;做到在安全生产考核中,坚持安全一票否决的原则,把是否安全作为年终考核奖惩的先决条件。二是严格奖惩,把安全责任落实在奖罚中,制定月奖、季奖、年终奖和活动奖惩措施,按不同责任和风险实行风险抵押,经县人民政府批复后,把煤炭安全生产与煤炭工业局挂钩领导、各煤炭分局局长、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分局挂片(挂矿)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与煤矿企业和法人代表的经济利益挂钩,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重奖重惩。三是成立县煤炭工业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领导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实行分片挂钩负责,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干部职工实行分片监管,各煤炭分局实行挂片(挂矿)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对煤矿采取严处重罚、教育与惩制相结合的手段,坚决查处安全监管中责任不强、疏于管理、监督不力、隐瞒隐患、整改不力、玩忽职守的行为,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五是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充分认识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将国家有关煤炭的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及有关文件规定收集缩印成册,分发到下属各部门和各煤炭企业分层次和分级别地在领导班子中、煤炭安全监管人员中、煤矿职工中学习,使煤炭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做到把握重点、领会实质,同时利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征求意见为契机,召集部分煤炭企业法人进行学习,把抓好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与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做到明法规、懂政策。六是构建煤矿安全检查督查长效机制。针对各类安全检查工作中出现的“提前通知多、突击检查少、隐患整改不到位、隐瞒和逃避检查、处罚不到位”的现象,县煤炭工业局提出了“勤检查、实整改、多教育、重处罚、严履职”的安全检查督查措施,提高检查质量。制定了局挂钩领导下井检查安全每月不少于10天、县局安全检查人员每月不少于15天、挂片(挂矿)人员每月不少于20天、煤矿矿长每月下井跟班作业不少于25天、副矿长和班井长每天24小时坚持下井跟班作业的安全工作制度,把安全检查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制度,继续采取定期检查、领导班子成员集体督查、流动检查、交叉大检查、巡回复查和月检、季检、节日安全大检查、年终安全大检查等方式,广泛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检查督查活动。2005年,全局共组织全面安全大检查4次,重点检查督查8次,配合国家、省、市抽查检查6次,参加检查人员9677人(次),检查煤矿2367矿(次),检查工作点7480个,查出隐患1.22万件(瓦斯58件,水患14件,机电1637件,运输1283件,通风3425件,顶板3387件,其它2362件),检查中停止井下作业点143个,查处“三违”人员146人,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968人,对隐患突出的46个煤矿进行停产整顿。通过督促整改,对查出隐患做到及时解决1.17万件,指定专人负责进行限期整改373件,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达2.57万条,有效发挥了安全检查督查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七是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装备,确保安全生产。严格坚持“谁提取、谁管理、谁使用”的原则,强制督促煤矿按吨煤提足用足安全费用和维简费,设立专门帐户,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同时鼓励煤矿争取国家技改贴息资金和从银行贷款,多渠道将筹措资金投入到煤矿生产和安全发展中来,改善安全装备,以投入保安全;强制督促煤矿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瓦斯抽放系统和进行双回路供电改造等,并对瓦斯检测仪器实行双配和定期送检,确保矿用仪器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增加设备投入,对提升运输、通风系统及井下老化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换,满足煤炭生产建设和安全管理需要,增强矿井抗灾能力。八是建立和完善职工培(复)训制度,提高全员素质。从抓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入手,分层次和不同级别的加强教育培训。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设立了教育培训科,配齐配足师资队伍,专门负责抓好煤矿职工和各个层面、不同工种的教育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和引导煤矿开展全方位、不同层面的培训教育,对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培(复)训,由煤炭工业局根据各煤矿需配备的人数年初统一下达培训计划,由各煤炭分局督促送培,对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上矿职工实行行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把是否持证、是否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平时的检查督查之中,杜绝无证上岗、串岗、顶岗、未经培训和未签订劳动合同就下井作业的现象发生。2005年,全县共向省煤矿安全培训中心送培矿长、副矿长425人,向清华大学高级经济管理培训班送培企业法人一期,县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举办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18期2349人,其中:培训安全员367人,班井长239人,瓦斯检测员407人,绞车司机305人,电钳工242人,爆破员225人,电机车司机57人,信号把钩工140人,采煤工162人,通防工185人。举办特种作业复训班7期7个工种571人。从大中专应届和历届毕业生中招送大中专毕业生96人到省煤校进行一年的专业学习,从下属各部门非煤专业人员中分别选送2期120名职工到省煤校进行专业培训,选送煤矿瓦斯监控微机操作员105人、地测专业人员76人到省煤炭工业学校分别进行短期、中、长期培训,为煤炭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技术管理:一是加强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建立和完善煤炭资源的开采开拓监管体系,严格开采开拓审批制度,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按照全市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认真组织完成了《富源县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修编工作,做到按计划、分步骤实施,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纠正和查处资源浪费行为,真正使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和目标;二是改革采煤工艺,大力推广壁式采煤方法,取缔木支护,淘汰摩擦柱,推广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投资16.7万元,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富源县地方煤矿壁式工作面建设与管理》一书,为全县地方煤矿壁式工作面建设提供理论保障;三是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展技术攻关,提高办矿水平和矿井生产能力,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改造提高、安全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搞好矿井生产布局、开拓开采布局,改善煤矿生产环境,推进煤炭信息产业化进程,提高煤炭科技装备和信息含量;四是加强煤矿 “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建立并完善煤矿“一通三防” 工作管理责任制。对有重大通风、瓦斯、煤尘事故隐患的煤矿,实行优先改造,强制安装瓦斯抽放系统和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调整改造巷道断面不符合通风要求、不合理、不规范的通风系统,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管好用好通风设施,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使矿井通风能力与生产能力相匹配,更加合理。环境保护 :把煤矿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纳入煤炭生产的建设与管理中,按照煤炭资源“谁开发、谁出钱,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结合国家产业政策,严格落实“三同时”建设制度,对煤矿建设项目、加工转化项目把好审批关,对可能造成当地环境污染的小矿井、炼焦炉、小选煤厂协助环保等部门进行限期取缔关闭,对生产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当地环境恶化的项目进行调整。加强环境保护配套设施建设,督促煤矿、焦化厂、选煤厂制定防污设施建设规划,限期建设达标,同时以推广建设文明矿山为依托,把矿区环境治理同文明矿山建设相结合,督促煤矿拿出一定的资金对矿区进行植树造林、处置地表沉陷区、规范矿区矸石堆放、矿井污水排放,对关闭的矿井、小炼焦炉、小选煤厂做好环境恢复等。严格按照保持生态平衡的条件制定煤炭资源开采计划,在煤矿开采的同时进行生态恢复性建设和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首先从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入手,成立了总工程师室和教育培训科,从全国范围内招考引进了总工程师1名,工程师1名;其次是督促各煤矿配齐配强技术副矿长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年产3万吨的矿井配1名技术人员,年产6万吨的矿井配2人,年产9万吨的矿井配3人及3人以上的要求,配齐配强了煤矿专业技术队伍;再次是从全县范围内招考选送了部分历届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煤炭院校学习煤炭专业知识,然后充实到各煤炭分局和煤矿工作,为提高煤炭管理队伍的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又从系统内非煤炭专业职工中选派76人送到省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脱产学习煤炭专业知识1年,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安全文化建设: 富源县煤炭工业局始终把人作为安全工作的灵魂和主线,把人性化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一项内容,开展各类安全文化活动,以活动促安全,规范安全行为。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不断丰富和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安全理念,通过各项活动来促进安全生产,形成“要我安全、我要安全”和“不能违章、不敢违章、不想违章”及“违章就是杀人、违章就是自杀”的安全观念。2005年,县煤炭工业局结合全县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先后开展了六月安全月、雨季三防、百日安全无事故、十二月平安月等安全活动。一是结合实际开展活动,每年坚持开展三个好“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六月安全月”活动、“雨季三防”活动、年终最后的“十二月平安月”活动;二是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主题,突出活动重点,切实达到效果,使安全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效果化,逐步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安全文化气氛,通过开展各类安全文化活动,使全县煤矿职工队伍、煤炭企业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人的素质与危险源和隐患成正比,每一个人就是一个危险源,就是一件隐患;三是推进煤炭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建设,吸纳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的管理经验,出资25000元编写了“富源县煤炭企业文化手册”和“富源县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发到各煤矿,把安全生产与社会稳定、企业效益、职工生命、从业行为规范、家庭幸福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广大职工从思想上树立遵章守纪、珍爱生命意识,避免违章操作和冒险蛮干;四是树典型,以典型为示范,对有突出贡献的煤炭企业实行重奖,对2005年煤炭产量达30万吨以上、上缴规费达800万元的煤炭企业进行奖励,提高煤炭生产积极性,共奖励企业6个、法人代表6人,奖励金额达66万元。内部管理: 一是加强勤政廉政制度建设,从加强局机关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规范行业作风;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行政务公开,凡是涉及人事问题、经费开支、资金补助、重点项目、重要工作措施必须经班子会议研究解决,设立公示栏,定期进行公示,提高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不搞个人说了算;三是严格工程招投标和坚决执行政府采购管理,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经过班子研究决定后,再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四是加强内部审计,建立经常性的内部财务审计制度,及时纠正和掌握下属各部门的财务收支状况,严格财经纪律;五是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结合行业实际制定了“煤炭员工六条禁令”,把为煤炭企业搞好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向社会各界公开作出“十项承诺”,接受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公益事业: 煤炭工业发展,推动了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煤炭企业公益事业投入增长。全县煤矿企业树立大局意识,积极投资社会公益事业,为当地群众办好事、做实事。2005年全县地方煤矿投资公益事业7.07亿元,其中:扶贫帮困达7391人(次),金额549.84万元;助残和安置残疾就业2424人(次),金额463.84万元;捐资助学4020人(次),金额702.76万元;投资改造农村饮水设施1607.34万元;投入公路建设资金2854.15万元;新建、修缮校舍投资1935.42万元;拥军优属32.9万元;安置社会就业32000人;运输业运费收入达4.99亿元;饮食服务业3279.95万元;投资农业692.86万元;电力5316.7万元;林业1832.9万元;通讯339.56万元;其它1091.65万元。电煤供应:& 电煤供应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煤炭工业局广大干部职工坚决贯彻执行省、市、县有关电煤供应的指示精神,积极协调煤炭企业保证电煤供应。一是全局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局领导实行分片挂钩,深入到煤炭生产第一线,认真做好煤矿的思想工作,督促供煤,缓解煤电之间的矛盾,帮助煤矿解决生产及调运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采取行政的、经济的强制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电煤供应会议精神,千方百计确保电煤供应;二是积极与电厂和县有关部门协调,落实“保油、保电、保畅通”的相关措施,形成合力;三是积极制定供应计划,按县委政府要求,把供煤任务及时分解到煤矿,实行强制供应,确保了滇东电厂和曲靖电厂供煤任务完成。解决农民生活用煤:&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县煤炭工业局把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煤当作一项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制定供煤方案,积极筹措补农资金,共筹集资金1800万元,农户每户补助100元,按时将补农资金发放到老百姓手中。该措施在全县实施后,受到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为农民减轻了负担,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促进作用。矿山救护:一是严格按照《救护规程》规定,完成救护队指战员的新老更替,配齐配足人员;二是加强装备,对原有设备进行彻底更换,查缺补漏,适应新时期不同情况下煤矿抢险救灾工作要求;三是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增强广大指战员的业务技能和身体素质,增强战斗力;四是实行军事化管理,严格工作纪律,加强战备值班,使每个队员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练就过硬的本领,确保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完成。【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富源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云南电网公司和富源县人民政府控股企业,年末,在册职工475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71,党员83人。有35千伏变电站12座,主变23台,总容量85100千伏安,35千伏线路15条共262千米,10千伏线路90条共2279千米,配电变2924台,容量276718千伏安,水电站一座,装机容量7500千伏安。2005年,是富源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动作的一年,“三项制度”改革,标志着公司开始步入现代企业发展轨道。在云南网公司、曲靖供电局及富源县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南方电网公司大政方针为行动指南,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和“优质、方便、规范、快捷”的供电方针,将“五个概念”融入各项工作,积极开展基础管理达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系列优质服务、“文明单位”创建、“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创建等活动,党建工作、安全文明生产、经营管理、职工队伍建设等得到进一步加强。克服了电力需求旺盛、电网结构薄弱、电力供应紧张等压力和困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项经济指标统计表& &供电工作:在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公司严格按照“保人民生活、保重点、保效益”的原则,开展计划用电工作。一是科学安排,精心调度,认真执行计划用电方案;二是调整小水电发电时间,发挥调峰作用;三是投入650万余元对设备进行技改和大、小修,保证了电网的安全、可靠供电。售电工作: 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南网公司“二号令”,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及电能销售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加强合同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全年电费做到月结月清,完成销售收入17197万元,同比增长37.35%。安全工作: 按照基础管理达标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管理达标工作;增补安全规程规范,发到有关部门和个人,供职工学习;与县消防部门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南方电网公司有关标准列入安全规程考试,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确保电网稳定运行的规定》《电业生产安全信息管理暂行规定》等14个规定、规则、办法和富源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送变电工程施工安全设施标准化规定》等39个制度、办法、规则等规章制度编制成《基础管理达标资料汇编(安全生产部分)》,下发到各单位学习和执行;宣传贯彻《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并于8月1日开始执行;两次修编“两票”实施细则,下发生产、检修等单位学习并执行;实行在册在岗人员全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并按制度考核兑现。安全管理达省网公司《安全管理标准》。用电管理: 以基础管理达标活动为契机,开展用电管理工作。根据《合同法》《电力法》,规范完善了公司《高低压供电合同》《双电源管理办法》。从扩报装、供电设备施工、验收、装表接电、供用电合同管理、计量装置管理、用电检查、电费的抄、核、收等方面做好营销管理的各项工作。电网建设: 2005年,是公司电网建设投资较大的一年。6月,完成县城网改造工程,共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1.539千米,400伏线路2.19千米,总投资498.6万元。完成中安等4个乡镇10千伏煤炭双回路新建105.16千米。投资200万元,新增、更换主变7台,增容13450千伏安。在建工程有:自筹资金400万元改造富村变电站工作;投资1100万元新建墨红35千伏变电站工程;10千伏及以下项目工程投资2838万元;后所等4个乡镇10千伏煤炭双回路新建110.5千米工程。完成《富源县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优质服务: 认真贯彻执行“优质、方便、规范、快捷”的供电方针,开展服务礼仪文化、用电宣传、便民服务、走访客户等活动。抓好承诺兑现,开展“达标窗口”创建工作,全年在巩固提高已被省网公司授予的6个“示范窗口”的同时,严格按照南网《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标准》要求,创建3个“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达标窗口”。在客户中聘请57名行风监督员,11―12月,分别在各供电所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薪酬管理:根据《云南电网公司薪酬制度改革意见》《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制定《富源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并于8月1日起执行,全体员工的福利待遇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保工作: 认真执行国家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对相关保险金按比例进行核算、申报、结算,核查、确认员工的各项保险金个人账户。和有关部门协商,将历史原因造成的农民合同工进行社会保险补缴、申报、登记。员工培训:公司采取送出去、请进来、鼓励自学和联合办学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全年外送培训11批共29人次,与县劳动局、曲靖技校联合办培训班2期,共培训员工98人,自学取得大专学历66人,中专1人。党群工作: 公司党总支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和群团组织工作,制定完善了公司《党总支工作细则》《党支部工作条例》《党员责任区》等7个制度。按照《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党员工作目标》内容,党总支在6月、10月对党支部工作、党员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做好党支部换届工作,同时根据党员分布情况,撤销公司机关、大河2个党支部,重新成立公司机关一支部、二支部。做好组织发展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考察工作,全年发展党员2名,组织6名入党积极分子到曲靖供电局培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廉洁自律教育月等活动,抓好中心组、党支部、党员的学习。通过具体工作的落实和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党员素质得到提高。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做好民主评议公司领导工作和司务公开工作,开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先进员工”评选活动,引领职工争先创优。开展创建“职工之家”、“职工小家”和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提高职工福利待遇,节日期间对职工进行慰问。以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开展争创“五四红旗团支部”、“青年文明号(手)”创建评选活动,组织参加“助学长征、苗圃行动”、“遵章守法、关爱生命”、“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等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团组织充满活力。文明建设: 根据《云南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云南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县级供电企业考核评分标准》和曲靖供电局有关文明单位建设的相关规定要求,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结合公司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建设创建活动。年内继续保持公司机关、三岔河电厂、补木供电所、富村供电所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公司县级“文明系统”、曲靖供电局“文明单位”和14基层县级“文明单位”称号。又创建竹园供电所县级“文明单位”、营上供电所市级“文明单位”。“三项制度”改革: 结合实际组织推进了“组织机构及人事管理、劳动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工作,按照《曲靖电网对各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机构设置指导意见》,设立“五部二室”及相应的二级机构。5月底完成中层管理岗位竞聘工作,6月完成班组长、值长、会计、安全员、专责及一般岗位竞聘,共有433人参加不同岗位竞聘,上岗429人。基础管理:以“改革、安全、效益、服务”为重点,以“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真诚服务、提高效益”为目标,开展基础管理达标活动,按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县级供电企业基础管理达标考核办法》,加大基础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记录台帐、资料,认真做好安全管理、经营管理、营销与优质服务三项基础管理达标的自查、申报、迎检工作。安全管理、经营管理、营销与优质服务三项基础管理达省网公司标准。获奖情况: 本年度内,公司和竹园供电所获云南电网公司“基础管理十佳先进企业”、“十佳先进供电所”。公司武装部获曲靖军分区“民兵分队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公司团委获团县委“先进集体”、曲靖供电局“农电安全知识竞赛第二名”、“大政方针及安全生产法规知识竞赛三等奖”。公司农网办获曲靖供电局“先进队所”。三岔河电厂获县工会“模范职工之家”。三岔河电厂党支部获曲靖供电局“先进党支部”、“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党支部”。竹园供电所、营上供电所获团县委“青年文明号”。补木党支部获曲靖供电局“安全生产突出贡献党支部”。中安供电所获曲靖供电局“安全生产突出贡献党小组”。公司总经理段家龙被曲靖军分区表彰为“武装工作先进个人”。另有18人分别受到云南电网公司、曲靖供电局、县人民政府、县总工会的表彰。&&&&&& 【交通】2005年,交通工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交通活县”经济战略和县城建设“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富兴公路二期工程于2005年11月全面结束,后所至法凹19.8公里(六、七合同段),第六合同段于2005年11月底完成路面工程,第七合同段于2005年2月全面完工。2005年底完成通村公路292个自然村844.05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重点公路建设:一、富法公路富(源)至法(凹)二级油路。1998年12月8日云南省计委、云南省交通厅批准改建为山岭重丘区二级油路,全长31.08公里,共分为7个合同段,工程预算投资1.7亿元。2004年10月完成一、二合同段路面工程,2004年6月完成三、四合同段路面工程。其中,二、三合同段水泥混凝土路面左右各11米,双向四车道。共完成路基石方开挖109.79万立方米,排水防护工程16.85万立方米,桥梁131.1米16座、涵洞2254米126道,水泥混凝土路面9.37万立方米,沥青混凝土路12.42万立方米。富源后所至法凹19.8公里(六、七合同段),第六合同段于2005年11月底完成路面工程,第七合同段于2005年7月25日全面完工,至此,历时7年的富法公路全面结束。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84亿元,其中:本年度完成投资1268万元,共完成路基土石方开挖133.5万立方米,桥梁276.5米10座,涵洞2287米138道。二、富兴公路。富兴公路分为三期工程,一期为富村至黄泥河31公里,二期为富村至升官坪55.6公里,三期为富源至升官坪7.59公里,全长95公里。一期工程于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于2004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2005年县交通局对富兴公路二期工程的尾工工程进行了全面修建,治理滑坡、塌方,3处作了防滑处理,1处作改线处理,完成土石方25万方,完成投资350万元。2005年7月由省公路局主持对富兴公路二期工程进行了审计,同年11月审计工作结束。审计结果为:二期工程审定总投资1.39亿元,已付款1.198亿元,欠1915万元。每公里平均造价252.7万元。三、富升公路。富源至升官坪公路(原320线)改造,全长7.59公里为二级公路(小冲村口至化肥厂750米大街按城市街道建设),是富兴公路的第三期工程,总投资680万元。2005年2月开工建设,完成路基土石方开挖1563立方米,填方1.29万立方米,于2005年7月全线全面竣工通车。四、县城道路2005年2月23日,县委副书记王涛召集有关部门会议,对县城街道维修问题进行详细研究,成立县城街道维修指挥机构,明确各有关单位的职责和任务。交通局成立富升公路和县城街道维修改造指挥部,确定改造县城金城路、胜境大道、金龙街、清溪路、中安街、太和街、鸣凤路、建设路及其他零星道路等10公里,路面的维修和金城路的绿化、路灯、路缘石、人行道小板改造。确定金城路改造路面宽度24米,清溪路10米,中安街12米,太和街分别为10米和8米,建设路15米。自开工以来,挖除破损砼路面997.36平方米,换填20号片砼2777.17立方米,沥青碎石补强5512.3平方米,金城路的绿化改造9000余平方米,路灯安装68套,路沿石安装2500米,人行道小板安装3800平方米。完成投资990万元,其中路面维修改造593万元,金城路绿化改造143.7万元,路灯安装62万元,路缘石安装24.8万元,人行道小板安装38万元。公路建设: 一、迤拖路。富源后所至宣威拖落照20.6公里泥结碎石路改四级油路建设,预算总投资1800万元,路基宽7米,路面宽6米,2004年11月18日开工建设,2005年11月20日竣工通车,11月26日通过曲靖市交通局组织的交工验收质量检测,28日由富源县迤拖公路建设指挥部主持召开验收会议,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与富法二级公路相连接,为富源县北部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村油路建设:& 一、丫云公路。富源竹园丫布基至云发公路,等外改四级油路23.6公里,总投资1564万元,2005年8月开工建设,预计2006年8月底前完成路面工程。二、大团公路。富村大山门至团山,泥结碎石路改四级油路31.2公里,总投资2184万元,2005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2006年7月底以前完成路面工程。三、墨老公路。富源墨红至老街子泥结碎石路改四级油路21.13公里,总投资1500万元,2004年3月开工建设,2005年底完成路基转序,预计2006年6月底以前完成路面工程。其他公路建设: 一、后羊公路。后所至羊尾哨运煤专用公路13.13公里,四级油路,总投资4743万元,2004年10月完成投资894.4万元,2005年7月完成路基转序工程。2005年10月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将该公路建设交县交通局富兴公司承担建设。富兴公司根据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指挥部,抽调人员,2005年底已完成路基转序,预计2006年6月底以前完成路面工程。二、 烤烟及煤炭运输公路。按照富源县人民政府要求,对全县各乡镇烤烟及煤炭运输公路395公里进行抢修抢养,交通局向每个乡镇下派两名技术人员,对各乡镇烤烟及煤炭运输公路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各乡镇调用翻斗车40辆,装载机60台/次,压路机8台,挖掘机21台/次,开挖排水沟180公里,清理涵洞368道,填压砂石料15万立方米,块石4万立方米,清化石料8万立方米,碎石3000立方米,垫铺公路116公里,挡墙支砌806立方米。经过10多天的抢修抢养及组织验收,按质按量完成了抢修抢养任务。三、大河养殖场公路。交通局投资30万元,在大河乌猪养殖场建设700米四级油路。 四、民兵训练基地公路。交通局投资30万元,建设民兵训练基地800米四级油路。五、清溪山泉进厂公路。投资30万元改造清溪山泉进厂公路8.3公里为泥结碎石路。六、通村公路。投资3万元,解决后所镇牛皮洞3公里村道;投资4万元修建大河镇小堡子村小桥一座。路政管理: 自2005年以来,交通局路政大队所管辖的县域地方公路和法黄公路,加强对《公路法》和超限超载的宣传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公路上乱堆乱放、堵塞水沟、违章建筑进行查处。对在公路上开设平交道口建盖加油站、洗车场等查处39起,罚款2.1万元,对符合条件的限期办理有关手续7起,对不符合条件的取缔8起,巩固地方公路和法黄公路的修建成果。同时,按照国家七部委的要求,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共检查车辆23.23万辆,超限超载车辆3.6万辆,通过整治,有效地扼制了超限超载车辆,保障了地方公路和法黄公路的路产路权不受损害,确保各类生产物资和生活必需用品,鲜活产品和电煤的正常运输。公路管理、养护:& 在总结过去管养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公路管理措施,把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对公路管养的积极性。加大管养经费的投入力度,将管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每公里补助4000元。2005年地方公路管养里程759.6公里,其中县道166.5公里,乡道593.1公里,投入经费31万元。加强公路管养的检查监督,采取以每周对富源公路管理段公路管理、养护进行检查,每月进行考核,采取现场认定、当月修复、当月完成修复任务的不扣除养护经费。下月考核仍然完不成修复任务的,按照路面150元/米,排水沟150元/米,防护墩500元/个,防护柱150元/个,护栏120元/米,标志牌150元/个等扣除养护经费。经过严格细致的检查监督、考核、管养工作成效显著,公路管养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公路收费管理: 法黄高等级公路于2004年6月27日建成通车后,经省人民政府2004年9月2日批准收费,县委、政府决定将全县高等级公路收费工作委托曲靖公路管理总段执行。自2004年10月开始收费,至2005年10月31日,四个收费站共计收费3796.92万元。同时采取措施,对乱收费、逃缴车辆通行费和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等问题实行可视监控,发现每辆(次)扣减2000元,对于屡教不改、连续发生5次以上擅自放行车辆的收费人员,将按规定解除聘用关系。通过有效的监控和检查监督,收费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尽职尽责,规范了收费秩序。治理公路“三乱”:加大从源头进行管理,做到未经上级批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路上设置检查站,严禁无根据无事实依据乱罚款、乱收费。积极配合中央、省、市、县纠风办对全县设置的站点进行检查。同时,还把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管理范畴,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队上路检查,采取明查暗访、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公路“三乱”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采取措施对全系统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整顿,通过整顿,没有违法违纪审批的现象发生,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依法行政意识明显,确保了公路无“三乱”现象的发生。安全生产: 2005年,交通局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政治、安全重于泰山”的方针,狠抓责任制的落实,突出防护为主,确保道路、水路、客运、施工现场安全的稳定,并结合6月安全生产月,强化从源头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对客运站、独木水库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实行安全现场监督,强化客运站和水库的安全监督。加强对营运车辆的检查,严格客车出站安全综合检查。全年共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13次,专项检查5次,纠正违规生产1起,违章客运2起。在春运期间,加大对客运站管理和路面稽查力度,上路检查10天,路查400台车/次,纠正违章10车次,发出正班7000车次,完成客运量15.99万人,确保旅客运输安全。运政管理: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汽车维修市场清理整顿工作,通过清理整顿取缔无证无牌10余户,占道经营8户,超维修类别3户,打击非法维修户,保护了合法经营户,为汽车维修户提供了安全的服务环境。扶贫工作: 2005年,交通局采取以领导挂帅负总责,机关党委抓落实,确定44户贫困户,实行一对一户的结对扶贫,使每个党员干部都有了结对扶贫的责任。全年先后3次组织党员、干部职工40人(次)深入扶贫挂钩点,争取2万元资金解决交通不畅的问题。单位个人捐款3000元,单位捐款1.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5人3500元,捐衣捐物50套,折合人民币2500元。在抗旱保苗期间,交通局党委2次派出党员干部职工帮助扶贫挂钩点抗旱保苗,并捐款7000余元,保障抗旱保苗期间所需资金。交通局还帮扶11户国有集体企业困难职工,实行每3~5人帮扶一户困难职工,每人捐款100元,共计捐款2.9万元,确定44名贫困学生,实行一名党员帮扶一名困难学生,捐资助学,直至完成学业。 【城市建设 】 2005年富源县城市建设工作按照县城建设“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全面落实城镇化战略目标,抓好县城建设、乡镇集镇村庄建设,加快综合整治步伐和市政建设。通过努力,截止2005年底,县域内城镇化水平达23.2%,县城建设面积9.13 平方公里,县城人口7.3万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7.2%,综合供水1.5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90%。城市面貌显著改善。城市规划: 坚持因地制宜的规划编制原则,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从编制、实施、管理环节抓落实,保证规划的龙头作用得以发挥。一是完成了《富源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修编方案曲靖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批准。县城规划总范围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17平方公里。二是抓好县城专业规划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从2005年1月开始进行县城道路、给排水、消防三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启动城市景观规划。编制完成金城路道路绿化、路灯、县城现有街道路面、交通标志、鸣凤广场等项目建设规划。三是指导各乡镇根据富源县城市总体规划及当地实际,积极开展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部分乡镇启动了村庄规划工作,古敢乡走在全县前列,完成了10个自然村的建设规划和28个自然村的规划和资料收集工作。黄泥河、十八连山结合煤电工业的发展规划建设三星级酒店。四是强化规划管理,完善审批管理制度,对县城内的建设项目实行设计方案审批制,严格审查后提出意见及办理“一书两证”。全年共办理《建设项目选地意见书》43份,《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5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9份,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 ;办理私人建房许可证104份,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乡镇在集镇规划管理上实行一书一证制。加强规划审批后的管理工作,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城管监察加强巡逻检查,规范执法行为,做到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城市建设:坚持“功能配套,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大城市道路、公用事业、绿化、亮化、供水等建设力度。一是城市道路建设。对县城所有破损路面23.5千米共134.6平方米进行了重新铺设,重点改造了金城路两个花园之间路段,取消中间绿化隔离带,增设人行道绿化带。完成了玉顺街、文化路1.95千米路基路面建设工作,完成清溪路延长线0.5千米建设工作,完成大柳树、大龙潭、东门三个安置小区3.2千米道路硬化工作。建设了大龙潭桥和重新维修改造了南门桥。在县城主要街道设置了红绿灯等交通标志,改善了道路畅通状况。二是县城新区建设。山口片区完成第一批土地拍卖出让工作;完成山口片区建设性详细规划,每一宗拍卖出让的土地均有建筑方案图,统一控制、统一管理,保证了开发建设的效果。抓好大柳树、大龙潭、东门三个安置小区的建设,指导好拆迁户建房,完善道路、绿化、路灯、供水供电设施和规范管理;抓好汇景苑(暂定名)小区的规划审查工作及其它项目前期工作。指导金牛小区、王家屯个体私营小区的开发建设工作。三是广场公园建设。完成占地1.2万平方米的紫瑞广场;建设完成占地2万平方米的鸣凤广场;开发建设20.8万平方米的旧城山公园,完成1.6千米的上山公路和人行道建设。四是绿化、路灯和排水等市政建设。在绿化上做好原有绿化行道树、草坪的日常管护工作外,重点实施了金城路绿化改造工作,投资130余万元,绿化面积9000余平方米;完成紫瑞广场面积2000余平方米绿化;完成鸣凤广场绿化面积7000余平方米。在城市路灯建设上加强日常管护,确保亮灯率达90%以上,重点实施金城路路灯改造、龙海路、化肥厂上段、紫瑞广场、鸣凤广场的路灯安装工作,共新安装路灯608盏,铺设线路4.64千米,改造312盏,铺设线路1600米。在市政设施上开通城市公交车4路17辆,设置公共汽车站牌和出租车停靠点;安装多功能果皮箱60余个,单桶果皮箱200个,街道排水清淤6000立方米,新增排水沟250米。五是城市供水建设。改造小冲至王家屯段DN400原水输水管1200余米,抢修检修城市供水管道100余次,完成三个安置小区460户“一户一表”改造工作,抓好新组建的自来水安装公司及纯净水公司建设工作。六是房地产开发建设。重点抓了汇溪苑小区开发的后续工作,以抓物业管理为突破口,于2005年6月成立富源县靖发物业有限公司,抓好汇溪苑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同时注重新的小区开发,汇景苑小区规划通过评审;代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已有公安局、地税局、政府办的代建工程通过验收;注重提高服务质量,规范管理,为住户办理房屋产权证198份,更换正式合同904份,收集办证资料226份。城市管理: 一是市政公用事业管理。着力抓好道路、给排水、绿化、亮化、美化设施的管护工作,加强监察力度,公开举报电话,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政设施的行为。加强燃气、太阳能、出租车、公交车、三轮客运摩托车的管理,保证安全运行,程序规范,便利于民。注重地下地上设施建设的同步性,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保证道路不被随意开挖和重复建设。二是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在房管业务上实行“一门式”办公服务,着力抓好产权证发放、房产抵押登记、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交易和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年内共发(换)房屋所有权证1347份,登记面积19.4万平方米,其中房改房1075份,登记面积9842.3平方米;办理房屋产权登记574份,登记面积13.1万平方米,抵押金额1.04亿元;办理房地产价格评估625宗,评估面积10.04万平方米,评估金额10.12亿元;办理房地产交易21宗,交易面积7835.47平方米,交易额571.01万元;房屋安全鉴定21宗,鉴定面积1.04万平方米,报批拆危房面积8424.6平方米。同时抓好国有公房的修缮管理工作及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城市经营:积极探索经营城市新路子,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用于城市建设。2005年在往年的基础上,按谁投资谁受益的方针建设了停车场、公厕、广告、柳絮建筑建材市场及果皮箱等。把经营城市工作重点放在盘活土地资源上,利用土地的升值来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年内在山口片区拍卖了第一批土地,实现拍卖出让收入1500万元;推进公用事业行业的市场化运作和特许经营,政府逐步退出竞争领域,盘活城市无形资产经营收入,公开拍卖和有偿转让户外广告经营权,城市出租车经营权和道路、公园、广场冠名权等,将适宜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全面推向市场,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的新型建设经营机制。建筑业管理: 严把施工队伍准入制度,不具有资质或企业信誉低的一律不允许进入,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制,强化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严格报建手续,凡是报建工程均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全年来共报建45项,总投资8577.5万元,工程质量监督率达100%;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上严格执行《富源县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成立招投标领导小组,建立了评标定标专家库,完善相关程序,全年招标50项,总投资9654.6万元;与招标上限值相比平均降低工程造价8.38%。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上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抓好建筑施工安全员培训教育,要求持证上岗,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隐患;在建筑设计上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做好建筑设计,全年共完成设计任务32项,取得营业收入31万元,完成设计面积3.9万平方米,上缴税费1.7万元。集镇建设: 2005年,全县各乡镇落实村镇建设目标责任书的各项内容,开展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村委会所在地及百户以上人口自然村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全市实施“三村四化”建设,每个镇都启动了具有代表性的村庄建设。古敢乡完成了10个自然村的建设规划和28个自然村的地形测设、资料收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富源县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制定集镇建设“十个一”标准即:一条文明示范大街,一个以上物资交易市场,一个自来水厂、一个停车场、一个广场或公园,一个垃圾集中堆放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支强有力的规划建设管理队伍、培育一个支柱产业,建设一个和谐居住小区。同时抓好市级试范镇――富村镇和市级试范村――黄泥河五乐新村的建设工作。到2005年底,全县小集镇建成区面积18.8平方公里,人口9.95万元。档案管理: 2004年8月城建档案馆经县编委批准成立,配备了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档案信息采用现代化管理软件,实行微机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安装档案密集架64.3平方米,配备了符合国家设计规范的馆库配置;至2005年底,馆库用房120平方米,馆藏累计1482卷,其中工程类档案875卷,文书档案392卷,综合档案215卷,为社会提供服务、接待查阅利用145次。党建工作: 2005年建设局党总支共发展入党积极分子5名,发展对象3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社会治安工作。在县综治委的指导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配备了兼职工作人员,制定相关制度,落实责任制。全年共办理人大、政协建议、提案10件;全年共接信访100余起,办结率达98%;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在房管业务上实行“一门式”服务,在规划管理审批上实行每月定时看地讨论审批制,并定时公开审批结果,在建设项目上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竣工审批结算制。表彰奖励:年内获云南省“十五”城市建设行业先进集体表彰;获曲靖市“十五”城市建设行业先进集体表彰;获曲靖市建设局安全工作先进集体表彰;获富源县“四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表彰;获富源县委、政府2005年国庆职工文艺表演组织奖;获富源县机关党委表彰授予“五好党总支”荣誉称号。获云南省“十五”城市建设行业先进个人表彰2人;获曲靖市“十五”城市建设行业先进个人表彰4人;获曲靖市建设局安全工作先进个人表彰2人;获曲靖市城建统计工作先进个人表彰1人。 【环境保护】 2005年,富源县环保局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一手抓新污染源防控,一手抓老污染源治理,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环境监察、注重生态建设,突出抓好“整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目标责任管理:一是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本届政府()目标责任书,2005年度主要指标完成较好。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响水河水库因受曲靖电厂、沾益县白水片区机焦群工业污染及各类水源污染,据曲靖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4月18日监测表明,水质能达到GH《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体水质标准限值,总体水质达标率为100%;2005年度,县财政局安排环保专项资金投入449.68万元,其中返还排污费365.23万元,环保部门经费预算拨款79.45万元,环保宣传专项经费5万元,总投入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68亿元的1.67%,完成市政府下达的3‰的目标任务;环境影响评价率100%,“三同时”执行率100%;六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SO2为8025吨、烟尘为1.24万吨、工业粉尘为1989吨、固体废物为0、COD为4206.2吨、氨氮为163吨,而任务指标分别为7207吨、9312吨、1100吨、4.7万吨、121吨、126吨,仅工业粉尘排放量控制在任务指标之内,完不成任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富源县以前的环境统计范围不全面,上报的总量指标基数偏小,导致实际排放量大部分超出总量控制指标。二是认真组织落实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及县直11个单位签订的环保目标责任书。经县人民政府年终组织考核,各乡镇及县直相关单位的环保目标责任书各项指标完成较好,考核分均在90分以上,按目标责任书考核奖惩规定,给予古敢乡1800元、其余乡镇各2400元、县直单位各1300元奖金,共计4.01万元。项目监管:把好新建项目环保审批关,防止新建项目成为新的污染源。一是通过协调工商、计划、经贸、林业、水务、煤炭、土地、电力等部门,大力支持“先评价、后审批、再建设”制度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凡环保审批不符条件者,一律不予办理相关手续、不准开工建设。全年县环保局共审批新建项目136个,其中生产性新建项目76个(煤矿36个、采石场22个、砖厂9个、铜锌矿采选厂3个、选煤厂2个、再生纸厂1个、饲料加工厂1个、魔芋加工厂1个、精米加工厂1个),非生产性新建项目60个(楼房类48个、货场类6个、加油站3个、公路1条、汽车美容修理类2个);市环保局审批新建项目50个,其中生产性新建项目46个(选煤厂41个、魔芋精粉加工厂1个、焦化厂1个、玻纤厂1个、煤矿2个),非生产性新建项目4个(均为公路类)。以上新建项目均严格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为100%。二是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督促新建项目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2005年度投入生产的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10个建设项目都严格执行了“三同时”管理规定,“三同时”执行率达100%。污染控制:实行排污总量控制,推进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危废及辐射污染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一是根据全县各区域污染容量状况,结合现有排污企业及今后发展趋势,合理确定各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将市环保局下达给全县的总指标科学地分解到各区域、乡镇及排污单位,从控制各排污单位排污量开始,进而控制各区域、乡镇的排污总量,严格将排污总量控制在核准下达的指标之内,有效促进了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二是推行排污许可制度,依法督促各排污单位办理排污许可证,依据排污单位生产经营状况及所处区域的排污总量控制指标要求,核定排污单位允许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数量。同时,加强排污许可证监管,对超出排污许可证规定范围排污的,及时要求整改,如整改仍达不到排污许可证要求的,吊销其排污许可证,进行停产整治。到年底对持证单位所排污物进行监测,排污情况控制在排污许可范围内的,则予以通过年检,否则不予通过年检,其相应如营业执照等亦不予通过年检。2005年度,全县共新核发排污许可证62户,临时排污许可证经监测合格发正式排污许可证36户,年检排污许可证150户。累计核发排污许可证127户。基本覆盖了全县重点污染源单位,有效地遏制了随意排污行为。三是认真做好危险废物的申报登记,对医院、汽修厂、煤矿、照相馆、家电修理、铅锌矿等涉及危险废物的300多家企业进行了清理,最终经市环保局确认,共对85家重点企业进行申报,并建立了台帐,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四是加强对辐射装置、放射源的监督管理。环保局一方面从源头上严格审批放射源及放射性装置的购买配置,一方面督促使用单位严格按规定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使用操作程序、加强管理,确保安全、正确使用,避免事故发生。全县共有放射源30枚,放射装置15台(均为医院诊断检查用各类透视设备),没有发生一起辐射安全事故。环境监察:着力加强环境监察,严历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一是开展好日常环境监察,全面排查各企业是否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是否执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是否办理了排污许可证,以及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转,是否存在违法排污行为等。2005年,县环保局共出动700余人次,对全县排污单位进行环境监察300多次,对150家重点污染源进行重点监察,共处罚款90万元。二是着力开展好“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2005年4月6日,县人民政府部署全县环保专项行动,成立以县人民政府分管环保工作副县长为组长,政府办、环保局、监察局、公安局、计划局、经贸局、土地局、林业局、建设局、水务局、广电中心、电力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从以上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扎实开展环保专项行动。4月初,由县人民政府分管环保副县长主持,在后所镇召开嘉河污染治理现场会,及时关闭4个没有环保手续、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小选煤厂,环保专项行动拉开序幕。随后,工作组对全县200多个工矿企业进行现场监察,着重清查了块泽河、嘉河、补木河、拖竹河、格戛河等流域对水源、河流污染严重的选煤厂、焦化厂、煤矿及各类采选企业和违法建设项目。对清理出来的重点违法排污企业和建设项目,按照依法处罚与引导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指导、督促整改;对淘汰工艺和“五小”企业坚决取缔;对没有环保手续的督促补办环保手续;对有手续尚未配套建设污染设施治理的限期建设治污设施;对治污设施停止运转、运转不正常的限期整改。通过环保专项行动,共关闭了16个违法建设项目(其中小选煤厂12个,小炼铁厂4个),对13个选煤厂、50个煤矿进行限期整改,督促投入治理资金1000多万元,增设煤泥水处理系统20多套,对10个违法建设项目并处罚款20多万元,有效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各主要河流流域煤矿、选煤厂污水偷排漏排、煤矸石无序堆放的现象得到有力遏制,水质有了明显好转。三是严格依法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促进企业自觉进行污染控制与治理。认真贯彻实施新排污收费管理条例,采用新的排污费核算、征收、管理办法,基本实现了应收尽收。全年共征收排污费333.8万元,超额完成市环保局下达的250万元的征缴任务。法规宣教: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和触动公众支持并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全体职工发放环保基础知识传单800余份,接受群众各类环保知识及业务咨询20余人次,将《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四部最常用的法律法规录制成磁带播放,在县电视台播放环保标语30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富源选煤厂选煤废水污染严重的情况,于9月27-28日组织了一期全县选煤企业法人代表环保法律法规暨相关业务知识培训班,请省环保局法规宣教处对环保法律法规作了培训,请省环保学会作环保形势教育,市环保局监管科就选煤厂污染治理及相关业务作了讲解,对提高各选煤企业法人代表环保意识,促进其治理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做好依法行政工作,按照国家依法行政的要求,严格贯彻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规范了排污收费、环境监察、项目审批、排污许可证办理、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程序及各相关文书格式,且各执法程序的过程及形成的文书均由环保局法规宣教股严格审查并登记备案,基本做到环保行政执法主体合法、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处罚衡量合理及相关文书材料规范、完整。环境监测: 2005年,富源县环境监测站受业主委托,完成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20份,其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表》63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57份;完成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污染源监测92项,实现业务收入67.8万元,为审批新建项目、验收新建项目环保设施、核定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办理排污许可证提供大量科学、准确的监测、分析数据。2005年4月,组织对富源县城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根据富源实际,监测布点3个,分别在中安工商分局、县环保局临时办公处(金城北路45号)、和园饭店,对总悬浮微粒、PM10、SO2、NO2四个项目进行了监测。据监测报告,富源县城空气质量为劣Ⅲ级,污染指数279,为中度污染。生态建设: 一是在县煤炭局的配合下,要求并督促各煤矿企业对矿区进行绿化美化,对植被进行恢复性建设。经督促,全县大部分煤矿采取有力措施,做了大量工作,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治理。二是配合县委办政研组开展全县生态环境与恢复重建的调研,从现状、对策、机制等归纳总结全县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提出了很多政策性建议,待下步县委政府决策。三是积极指导富村镇、古敢水族乡完成了省级生态乡镇的申报工作,并通过初步审查,可望在2006年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基础建设: 加强基础建设,逐步增强环境管理及业务工作能力。一是继续投资环境监测站建设。2005年度共投入15万元,改造实验室、购置试验设备,使监测站在2004年度基础上增加了硫化物、甲醛、挥发酚、二氧化硫、铁、锰、锌、矿物油等8个污染物监测项目。配备了BOD速测仪、智能烟尘采样器、流量流速计等常用设备,基本具备了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及富源县大部分污染源所排放污染物的监测分析能力。监测站于2005年初正式开展计量认证工作,并于11月通过了省市专家初验,预计到2006年5月可完成计量认证工作。二是抓紧筹建环境监测及办公楼。经请示县委、政府领导,同意并支持县环保局建盖环境监测及办公楼,用地已征定在迤山口片区麦坪河,实用面积8亩,建设方案已委托县建设局设计室设计。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成立了富源县环境科学研究所,安排在乡镇机构改革时成立各乡镇环保工作机构,从而理顺了县乡环保工作机制。信访及议提案: 全年共查处信访案件16件。其中自立案件12件,上级交办案件4件;反映大气污染5件,噪声污染4件,水污染5件,生态环境破坏2件。涉及面较广、群众反映较强烈的信访件有:宣威市茨营河污染案(市民向省环保局举报、宣威市向市政府反映,由副市长左伯俊批转市环保局及县环保局办理),王家屯社区玉泉小区后煤场污染案(市长、县长热线交办),黄泥河镇龙潭村委会饮用水源被污染案(黄泥河国土资源中心来电反映),德鑫焦化厂污水污染农田案(群众来访),均得到了妥善处理。共办理议提案6件,分别是:市人民政府交县人民政府,由环保局配合办理的《关于富源县城东门河、清溪河污染治理》的市政协提案;市人民政府交市环保局,由环保局配合办理的《关于治理富源宣威两镇31个自然村水源污染》的市政协提案;县政协57号提案《关于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县人大49号建议《关于后矿企业发展对周边造成污染的问题》;县人大48号建议《关于拖竹河流域污染的议案》;县人大51号建议《小冲、卡泥河排污治理》。均得到妥善办理和回复,经面商,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均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基层党建: 一是积极发展新党员,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共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名,发展对象2名,预备党员2名。二是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县委的部署要求,环保局纳入第一批开展教育活动单位,从2月下旬至7月底,抓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各阶段工作。通过教育活动,全体党员党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存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切实做好结对扶贫工作。按照局党支部实际党员情况,与挂钩扶贫点黄泥河新寨村委会共结对贫困户18户、贫困学生18人,做到每个党员结对贫困户1户、贫困学生1人,结对贫困职工3人(均在县铸锅厂),年度共安排扶贫资金9000元。【石油公司】& 2005年,富源石油支公司按照省石油分公司“增量、减费、促效益”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中石化、省、市分公司的经营决策,结合富源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为全县经济建设发展服务。1至12月,共计完成成品油销售5.09万吨,比去年同期的4.11万吨增长19%。其中:加油站零售4.51万吨,占销售总量的88.6%,比去年同期的3.29万吨增长27%;直销5823吨,比去年同期的8262吨减少30%,占销售总量的11.4%;实现销售收入2.39亿元,比去年同期1.15亿元,增加1.24亿元。市场开拓与经营: 2005年,富源石油公司始终紧抓“强化基础管理,促进销售增长,牢牢把握市场”这一中心目标,结合富源煤炭外运这一实际,重点保障电煤运输、重点工程项目、大型厂矿企业以及农业生产用油需求。结合内部实际,一是落实指标,明确任务;二是调整结构,理顺管理。在用工上,每半年开展一次“员工绩效考核”活动,采用末位制淘汰了一些思想观念落后、无责任意识、严重影响团队战斗力的员工,使广大员工看清方向,理顺思路,感受到压力,从而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危机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三是立足市场,挖潜增量。结合富源交通干线的走向和车流量的变化,确定以胜境关加油站为主要经营站点的干线销售经营模式,重点为过境车辆开展加油服务。以南门、富安为主要站点,重点开展城区营销服务。以滇东电厂、白龙山煤矿、云南省后所煤矿为油品需求重点单位,竭力开展直销服务。党建工作: 2005年,公司党支部坚持按照“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营”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党、政、工、团组织的团结协作,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发展同步推进。一是在改革进程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和员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积极投身经营工作主战场,爱岗敬业,踏实工作。模范遵守劳动纪律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为企业作贡献;二是加强干部群众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干部员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增强支持改革和推进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说服教育工作,解除员工思想顾虑,消除员工思想包袱,使广大干部职工气顺、劲足、顾全大局、团结一致,拓步前进;三是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开展“比、学、赶、帮、超”等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干部员工工作积极向上,有力地推动各项管理顺利进行。年内公司受市公司表彰先进集体5个,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18名。安全管理:一是强化“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二是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岗一责”考核的落实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中心工作来抓。坚持按月考核,严格奖惩。结合中石化HSE(安全、环境、健康)管理体系的推广运用,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三是结合“百日竞赛”、“百日安全无事故”等长效机制的建立,重点落实“强三基,反三违,抓整改,保安全”的工作目标,强化内部安全管理;四是加大自检自查力度,强化安全隐患治理,按时完成各项隐患整改、治理工作,加油站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2005年,公司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实现了事故为零的安全管理目标。质量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升进、升出”管理,对运油车辆逐车计量,清空余油,有效地堵住进油环节中的各种跑、冒、滴、漏现象,减少人为产生的损耗;二是及时校验加油机计量精度,对计量超出范围的加油机及时与技术监督部门联系调整,有效降低了发油环节的损耗;三是堵住管理漏洞,严格发电机用油、校泵、检修用油等方面的管理。2005年公司实现了“油品质量事故为零,数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的目标。经营管理:一是重视各级检查、巡查及加油站自检自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接受上级公司提出的管理建议及各项整改要求;二是树立管理促效益的观念及实践。扭转了重经营,轻管理的错误观念,推进了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三是制定并组织加油站站长集中月度巡查制度,明确检查范围,制定奖惩措施,促进各加油站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力促进落后加油站的改进,确保制度不流于形式;四是有目的地培养加油站管理后备干部,建立加油站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增强在岗站长的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五是从服务保障、维护、协调监督的根本出发,激发加油站经理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加油站经理的经营能力,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得到提高,达到管理、经营两提高,最终提升加油站的综合管理盈利水平。【德鑫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富源德鑫集团有限公司是云南省百强企业和重点保护民营企业,是曲靖市重点扶持发展的30户骨干企业之一。前身为富源县德鑫股份有限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开创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公司得以迅猛发展,形成了集“采煤―煤洗―煤制油―煤焦―煤化―煤电”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公司下属德鑫焦化制气厂、德鑫大河洗选厂、德鑫杨家山煤矿、德鑫镇雄无烟煤矿、德鑫酒店、德鑫物资供销公司、德鑫煤焦进出口公司等企业实体。占地面积1500余亩,员工1200余人,固定资产达5亿元,年实现工业产值达3亿元,年实现利税5000余万元。公司曾先后被授予“中国质量信誉服务AAA级企业”、“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云南省百强企业”、“云南省先进私营企业”、“云南省诚信单位”、“云南省重点保护非公有制企业”、“云南省参与国企改革先进企业”、“曲靖市重点骨干企业”等荣誉称号。被推选为“中国乡镇企业理事单位”等。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朱德芳2003年获云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企业发展状况: 1989年,德鑫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朱德芳,用挣得的4万元投资创办了第一个工厂――新生冶炼厂,年产生铁达1200吨;1991年投资5万元新办小型钢窗厂,年生产量达1万平方米;1992年12月与曲靖迎茂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富源分公司,为拓宽经营渠道创造了有利条件;1993年,投资120万元,技改新生冶炼厂,把0.6立方米的化铁炉技改为12立方米的炼铁炉,使企业活力大增。1995年春,成立富源县德鑫股份有限公司,同年,投资73万元创办德鑫科技福利焦化厂,占地7.4亩,年产冶金焦产量达1.5万吨,年销售收入达300余万元,解决50余名残疾职工就业问题。1997年,投资1000余万元,对德鑫科技福利焦化厂进行技改,建设年产冶金焦5万吨,年回收煤焦油2000吨的“70型”煤焦机焦炉一座,并于1998年6月竣工投产。1998年,又投资500万元,建造集写字、商业、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大厦。1999年积极参与国企改革,收购富源县焦化制气厂,采取分期建设方案,建设德鑫焦化制气厂。2000年7月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年产冶金焦10万吨,回收煤焦油5000余吨,建设投资6517万元,同年组建云南富源德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又收购了国有富源县大河洗选厂,并投入1000余万元的技改资金,使年洗选精煤达30万吨,为德鑫焦化优质原煤供给提供了保障。2004年为响应富源城市环保建设要求,关闭德鑫科技福利焦化厂“70型”炼焦炉,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焦化制气厂焦化二期工程,并于2005年5月投产,完成了德鑫焦化制气厂的建设规划任务,实现年产冶金焦30万吨,回收煤焦油12000余吨的生产规模。公司充分利用富源煤炭资源优势,以推进集采煤―煤选―煤制油―煤焦―煤化―煤电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为重点,于2004年始进行德鑫“双百”工程建设,即百万吨煤矿建设和百万吨焦化工程建设。德鑫100万吨杨家山煤矿经两年的工作已完成探矿任务,并新修矿山公路10余公里,新架40米大桥一座,架设煤矿供电线路3000余米。矿山机电基本配备齐全,2005年12月14日杨家山煤矿获云南省煤炭工业局准入建设批准,至2005年底共投资2000余万元。德鑫镇雄90万吨/年无烟煤矿也在2005年获取探矿证。德鑫100万吨焦化建设工作于2005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2×65孔RNJL4350D型焦炉及相应配套工程,预计总投资4亿元,已完成百万吨焦化炉的基础部分建设和部分设备投资采购任务,至2005年底完成投资2亿元。 经济发展状况: 自公司1995年成立发展至2000年底,拥有固定资产1.2亿元,2000年工业产值达2500万元,上缴税费190万元。被评为云南省私营百强企业。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3710万元,实现利税500余万元,新增固定资产4000余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1.6亿元。2002年实现工业产值4896万元,实现利税两个“一千万”的目标。新增固定资产4000余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2亿元。2003年实现工业产值7500万元,实现利税3000余万元,分别被市、县评为“非公有制经济纳税大户”。新增固定资产5000余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2.5亿元。2004年,实现工业产值近1亿元,实现利税3500余万元,新增固定资产6000余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3亿元,被列为省、市、县重点保护的非公制企业。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5000余万元,新增固定资产2亿元,固定资产总额达5亿元,被列为曲靖市重点骨干企业之一。企业管理:公司于2003年采用ISO9001―2000标准体系管理,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2004年2月通过国家质量认证。在发展中建立起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2001年获曲靖第三届企业管理优秀奖。精神文明建设:集团公司于2001年先后成立了党支部、工会、妇工委、团委,并认真组织活动。企业发展中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的指导思想。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每月30日定期进行管理人员政治学习会议,每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会,推行企业民主管理。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建设、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评选先进个人等有机结合,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过创办企业内刊《德鑫之窗》、《学习简报》及完善会议制度,学习制度等,形成“企业崇尚科学文明”的良好氛围。社会捐助:在德鑫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的光彩事业捐资活动。1996年投资26万元为糯岗村建盖希望小学;1998年,向长江洪灾区捐资2万余元;2003年向富源县老干部活动中心一次性捐资80万元。自公司成立以来,捐资助学200余万元,扶贫助困捐资200余万元,救灾捐资50余万元,公益事业捐资250余万元,其它赞助活动捐资180余万元。累计捐资1000余万元。&&&&稿件来源:富源县史志办&
上一条信息:
下一条信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首都电影院金融街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