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华润 二甲醚产能和152A能混合吗

二甲醚、甲烷及二甲醚/甲烷混合物的爆炸极限实验研究 西安交大硕士论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二甲醚、甲烷及二甲醚/甲烷混合物的爆炸极限实验研究 西安交大硕士论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作者:&作者本人请参看导师姓名:&学位授予单位:&授予学位:博士学位年度:2003专业:&关键词:&&&&&&&&&&&&&&&&摘要:(摘要内容经过系统自动伪原创处理以避免复制,下载原文正常,内容请直接查看目录。)跟着全球石油资本的赓续削减,寻觅新的石油替换燃料,特殊是干净燃料,成了各个国度以后急切须要处理的严重成绩。经由近十几年的研讨发明,醇类、醚类及酯类等含氧燃料都有愿望作为将来干净汽车燃料的重要成份或添加成分。特殊是比来的研讨注解,二甲醚及其混杂物作为汽车燃料具有幻想的熄灭特征和排放特征,是以它们异常有愿望成为往后的重要汽车燃料,从而可以勤俭年夜量的石油资本,下降无害排放,加重动力危机与情况净化成绩。今朝,愈来愈多的研讨人员开端从事燃料替换方面的研讨,但是因为这些物资的热物理与化学性质数据广泛缺少或精度不高,严重障碍了燃料替换研讨的进一步深刻。本文任务的重要目标是愿望可以或许为今朝正在停止的干净汽车燃料研讨,特殊是以二甲醚作为汽车燃料,供给急需的物性试验数据和盘算方程,同时进步流体热物性测试的精度和主动化程度,并为往后进一步展开燃料及其它工质的热物性研讨积聚前提和经历。本文所获得的重要结果有1。研制了一套具有国际先辈程度的高精度流体热物性测试试验体系并自行开辟了相干的测试软件。个中包含高精度温度丈量体系(在一80~300℃规模内,丈量的不肯定度小于±1mK),高精度压力丈量体系(丈量规模为0~6。9MPa,丈量的精确度为0。01%),高精度控温油槽(室温+5~300℃,温度动摇度小于±3mK/15min,温度小于100℃为±2mK/15min)、高精度控温水槽(室温+5~85℃,温度动摇度小于±1mK/15min)、高精度控温的酒精槽(一80~50℃,在一60~50℃温度区间,温度动摇度小于±5mK/15min,在一80~一40℃温度区间,温度动摇度小于±15mK/15min)、真空及配气体系等。同时联合最新的虚拟仪器等主动化测试技巧,开辟了相干的温度、压力丈量及恒温槽掌握软件,并终究完成了流体PVTx性质测试的主动化。别的,为了进步恒温槽的控温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准二维的自顺应隐约PID温度掌握算法,现实运转的后果注解,此办法异常有用。2。提出了一种新的流体临界参数丈量断定根据。本文以二甲醚和HFC152a为试验对象,对流体临界乳光景象停止具体的试验研讨。成果发明,现有的临界参数丈量(气液界面消逝)办法中存在有弗成战胜的缺点,并且存在有成果复现性差和丈量周期长等缺陷与缺乏,是以联合临界景象自己的特色,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断定办法,并获得了二甲醚的临界参数、气液共存曲线和临界指数β,和HFC152a的临界温度。3。研制了新的临界参数与饱和蒸气压丈量装配、Burnett法丈量PVT性质装配等;改革了现有的外面张力与粘度丈量等试验装配;对二甲醚的热物感性质停止了具体的试验研讨。本文取得的二甲醚试验数据重要包含饱和蒸气压、饱和蔼液相密度,PVT性质、外面张力,饱和液体粘度等,年夜部门数据属国际上初次取得。并在此基本上,拟合获得了新的二甲醚饱和蒸气压方程、饱和蔼液密度方程、气相状况方程、外面张力方程、粘度方程和导热系数方程等。为今朝正在停止的二甲醚汽车和其它用处研讨供给急需的物性数据。4。在假定存在“压力零点温度”的概念基本上,应用比较态的办法,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饱和蒸气压方程。经由过程对年夜量工质的试验数据拟合研讨注解,新方程在复现饱和蒸气压试验数据上的精度与今朝国际公以为最好的Wagner型饱和蒸气压方程相当,并且新方程具有参数少和物理情势简略等特色。同时在饱和蒸气压方程的外推性方面,新方程显著优于Wagner方程和项红卫方程。5。应用第二音速维里系数与势能模子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拟合Lennard一Jones、Kihara和方阱等势能模子参数的办法,并获得了一些简略流体和制冷工质的响应势能参数。同时联合流体热物性研讨的成长趋向,本文初步展开了集群体系中的份子动力学并行算法研讨,特殊是对份子间短程感化力盘算办法及并行算法的效力停止了比拟剖析。为往后若何公道评价份子动力学并行算法的效力供给参考根据。Abstract:Follow global oil capital of gengxu cuts, looking for new oil alternative fuels, especially clean fuel, various countries urgently need to deal with the serious results.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research and invention, alcohols, ethers and esters and other oxygenated fuels have the desire to be a clean car fuel in the future an important ingredient or add ingredients. Special is a recent research notes, dimethyl ether and its impurities as a motor fuel has a fantasy of extinction and emission features, is to their abnormal desire to become the next major automotive fuel, which can thrift Nianye amount of oil capital, harmless emissions decreased, aggravation of the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are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n the replacement of fuel, but because of the lack or accuracy of the data of the thermal physics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materials, the study on the replacement of fuel is a serious obstacle. The main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wish can be a clean car fuel, especially with the two methyl ether as the vehicle fuel, supply the need of physical test data and calculation equation,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initiative of the fluid thermal property test. The important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are 1. A set of high precision fluid thermal property testing system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and the relevant test software are developed. Contains a 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in a 80~300, the measurement of the uncertainty is less than 1mK), high precision pressure measurement system (measurement scale is 0~6. 9MPa, the accuracy of the measurement is 0. 01), 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control oil groove (Shi Wen 5~300, the temperature is less than + + 3mK/15min, the temperature is less than 100 C + 2mK/15min), 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control water tank (Shi Wen 5~85, the temperature is less than + 1mK/15min), 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control of alcohol tank (a 80~50 50,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less than 5mK/15m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40 degrees C), the temperature is less than 15mK/15min.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virtual instrument and other active testing techniques, has opened up the relevant temperature, pressure measurement and constant temperature control software, and eventually completed the initiative of the PVTx nature of the flui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emperature control, this paper presents a quasi two dimensional adaptive PID temperature control algorithm,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exception, this approach is very useful. 2. A new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critical parameters of fluid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wo methyl ether and HFC152a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 the critical flow of the fluid is studied. Inventions, the existing critical parameter measurement (gas-liquid interface die) approach to existing Freund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and there exists a poor results reproducibility and measurement cycle long wait for blemish and lack, with combined critical phenomenon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s propose a new concluded that way, and get the dimethyl ether the critical parameters, vapor liquid coexistence curves and critical exponents beta and HFC152a and critical temperature. 3. The new critical parameters and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measurement, Burnett method and PVT method were developed, and the test assembly was reformed. The thermal property of two methyl ether was stopp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of dimethyl ether (DME) test data important contains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density of the ailing liquid phase saturation, PVT property, outside tension, the saturated liquid viscosity, Nianye sector data is the obtain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n basically, fitting the new dimethyl ether in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equation, saturated the ailing equation of fluid density, gas phase equation of state, outside tension equation, viscosity equations and the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 coefficient. For the present is to stop the two ether automobile and other useful research to provide the urgent need of physical data. 4. I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re is a "pressure zero temperature" concep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equation. Through the process of large amount of refrigerant test data fitting research notes, the new equations in reproducing the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test data accuracy and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public thought best Wagner type vapor pressure equation is, and the new equation has fewer parameters and physical situation that brief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extrapolation of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equation, the new equation is better than Wagner equation and redguards equation. 5. U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efficient of second sonic dimension and the potential energy model, a new method of fitting Jones, Kihara, Lennard and square well and other potential energy parameters is presen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search on the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fluid, this paper initially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parallel algorithm of the molecular dynamics in the cluster system. The special i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arallel algorithm.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arallel algorithm in the future. ...目录:中文摘要2-5ABSTRACT5-7主要符号表8-131 前言13-21&&&&1.1 研究背景13-14&&&&1.2 二甲醚热物理性质的研究现状14-16&&&&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16-18&&&&参考文献18-212 高精度流体热物性测试实验系统的研制21-94&&&&2.1 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1-37&&&&&&&&2.1.1 热物性测试中温度测量的现状21-24&&&&&&&&2.1.2 温度测量系统的组成24-28&&&&&&&&2.1.3 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测温方法28-31&&&&&&&&2.1.4 温度测量软件的开发31-32&&&&&&&&2.1.5 温度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32-37&&&&2.2 高精度压力测量系统的研制37-45&&&&&&&&2.2.1 压力测量系统的组成38-42&&&&&&&&2.2.2 压力测量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42-43&&&&&&&&2.2.3 压力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43-45&&&&2.3 大容量高精度控温油/水槽的研制45-62&&&&&&&&2.3.1 油/水槽的系统组成46&&&&&&&&2.3.2 恒温介质的选择46-47&&&&&&&&2.3.3 槽体结构的设计47-51&&&&&&&&2.3.4 油/水槽的温度控制方法与系统组成51-58&&&&&&&&2.3.5 油/水槽的温度控制软件开发58-59&&&&&&&&2.3.6 油槽与水槽的标定59-62&&&&2.4 大容量高精度控温酒精槽的研制62-70&&&&&&&&2.4.1 酒精槽的结构与组成63-65&&&&&&&&2.4.2 酒精槽的制冷系统65-66&&&&&&&&2.4.3 酒精槽的控温系统与控制软件开发66-68&&&&&&&&2.4.4 酒精槽的标定68-70&&&&2.5 真空及配气系统的研制70-75&&&&&&&&2.5.1 真空系统71-72&&&&&&&&2.5.2 配气系统的组成72-73&&&&&&&&2.5.3 配气系统的使用方法73-75&&&&2.6 流体 PVTX 性质测试虚拟仪器系统的初步研制75-81&&&&&&&&2.6.1 虚拟仪器技术简介75-77&&&&&&&&2.6.2 流体PVTx 性质测试虚拟仪器系统的硬件77-79&&&&&&&&2.6.3 流体PVTx 性质测试虚拟仪器系统的软件开发79-80&&&&&&&&2.6.4 虚拟仪器及自动化技术在热物性测试中应用的展望80-81&&&&2.7 HFC152a 饱和蒸气压的实验研究81-86&&&&&&&&2.7.1 实验系统及方法81-83&&&&&&&&2.7.2 HFC152a 饱和蒸气压的实验数据83-85&&&&&&&&2.7.3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85-86&&&&2.8 本章小结86-88&&&&&&&&2.8.1 取得的主要成果86-87&&&&&&&&2.8.2 进一步的工作内容87-88&&&&参考文献88-943 流体临界参数测量方法的研究94-113&&&&3.1 流体的临界点与临界参数94-96&&&&3.2 气液界面消失测量临界参数的原理与方法96-97&&&&3.3 临界乳光现象的分析97-100&&&&3.4 气液界面消失法的缺陷及新的测量判据100-104&&&&3.5 二甲醚的临界参数与临界指数β104-108&&&&3.6 HFC152a 临界温度的测量108-109&&&&3.7 本章小结109-110&&&&参考文献110-1134 二甲醚热物理性质的研究113-168&&&&4.1 二甲醚的饱和气液密度113-118&&&&&&&&4.1.1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113-114&&&&&&&&4.1.2 实验装置内部体积的标定与修正114-115&&&&&&&&4.1.3 二甲醚饱和气液密度的实验数据115-116&&&&&&&&4.1.4 二甲醚的饱和气液密度方程116-118&&&&4.2 二甲醚的饱和蒸气压118-122&&&&&&&&4.2.1 二甲醚饱和蒸气压的现状118-119&&&&&&&&4.2.2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119-120&&&&&&&&4.2.3 二甲醚饱和蒸气压的实验数据120-121&&&&&&&&4.2.4 二甲醚的饱和蒸气压方程及实验结果分析121-122&&&&&&&&4.2.5 二甲醚的标准沸点与偏心因子122&&&&4.3 二甲醚的气相 PVT 性质122-139&&&&&&&&4.3.1 Burnett 法的基本测量原理123-125&&&&&&&&4.3.2 容积常数N 与充气常数A 的确定125-127&&&&&&&&4.3.3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127-130&&&&&&&&4.3.4 二甲醚气相PVT 性质的实验数据130-135&&&&&&&&4.3.5 二甲醚的维里系数135-137&&&&&&&&4.3.6 二甲醚的气相状态方程137-139&&&&4.4 二甲醚的表面张力139-148&&&&&&&&4.4.1 毛细上升法的测量原理139-141&&&&&&&&4.4.2 毛细管内径的标定141-142&&&&&&&&4.4.3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142-144&&&&&&&&4.4.4 二甲醚表面张力的实验数据144-145&&&&&&&&4.4.5 二甲醚的表面张力方程145-148&&&&4.5 二甲醚的饱和液体粘度148-161&&&&&&&&4.5.1 毛细管粘度计的测量原理与方法148-150&&&&&&&&4.5.2 粘度测量的实验装置150-152&&&&&&&&4.5.3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152-153&&&&&&&&4.5.4 仪器常数标定及实验装置校核153-156&&&&&&&&4.5.5 二甲醚饱和液体粘度的实验数据156-158&&&&&&&&4.5.6 二甲醚饱和液体粘度的关联式158-160&&&&&&&&4.5.7 二甲醚饱和液体粘度的误差分析160-161&&&&4.6 本章小结161-162&&&&参考文献162-1685 新的蒸气压方程研究168-181&&&&5.1 蒸气压方程的简单回顾168-169&&&&5.2 新蒸气压方程的提出169-171&&&&5.3 新方程与其他方程的比较171-177&&&&&&&&5.3.1 实验数据的复现性比较171&&&&&&&&5.3.2 方程外推至三相点的比较171-175&&&&&&&&5.3.3 方程外推至临界点的比较175-177&&&&5.4 本章小结177-178&&&&参考文献178-1816 机群系统中分子动力学并行算法的初步研究181-210&&&&6.1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的概况181-184&&&&&&&&6.1.1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简单回顾181-182&&&&&&&&6.1.2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的关键问题182-184&&&&6.2 音速确定分子间势能模型参数的研究184-189&&&&&&&&6.2.1 音速维里系数的计算公式184-186&&&&&&&&6.2.2 第二音速维里系数与分子间势能函数的关系式推导186-188&&&&&&&&6.2.3 部分工质势能模型参数的拟合结果188-189&&&&6.3 常用分子间短程作用力计算方法的分析与比较189-200&&&&&&&&6.3.1 常用的短程作用力计算方法189-191&&&&&&&&6.3.2 采用的基准问题191-192&&&&&&&&6.3.3 对比密度与各计算方法效率间关系的研究192-195&&&&&&&&6.3.4 分子数与各计算方法间效率关系的研究195-198&&&&&&&&6.3.5 各算法运行时间的比较198-200&&&&6.4 分子动力学并行算法的初步实现与分析200-204&&&&&&&&6.4.1 采用的并行计算环境200-201&&&&&&&&6.4.2 本文实现的分子动力学并行算法结构201-202&&&&&&&&6.4.3 模拟程序的并行效率分析202-204&&&&6.5 本章小结204-206&&&&参考文献206-2107 结论210-212致谢212-21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获奖/参与科研项目213-216原价:¥20.00元折价:¥5.00元分享到:参考文献[1].余洋.[D].河南农业大学.2013[2].郭胜山.[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3].冯世德.[D].东北石油大学.2013[4].郭利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5].李沁.[D].成都理工大学.2013[6].吴志勇.[D].大连理工大学.2013[7].姜晓刚.[D].北京体育大学.2007[8].苏丹阳.[D].浙江大学.2012[9].白明泽.[D].电子科技大学.2012[10].刘洋.[D].天津师范大学.2004高精度流体热物性测试实验系统的研制及二甲醚热物理性质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高精度流体热物性测试实验系统的研制及二甲醚热物理性质的研究
【摘要】: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寻找新的石油替代燃料,特别是清洁燃料,成了各个国家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经过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醇类、醚类及酯类等含氧燃料都有希望作为未来清洁汽车燃料的主要成分或添加成份。特别是最近的研究表明,二甲醚及其混合物作为汽车燃料具有理想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因此它们非常有希望成为今后的主要汽车燃料,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石油资源,降低有害排放,减轻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从事燃料替代方面的研究,然而由于这些物质的热物理与化学性质数据普遍缺乏或精度不高,严重阻碍了燃料替代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本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为目前正在进行的清洁汽车燃料研究,特别是以二甲醚作为汽车燃料,提供急需的物性实验数据和计算方程,同时提高流体热物性测试的精度和自动化水平,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燃料及其它工质的热物性研究积累条件和经验。本文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研制了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度流体热物性测试实验系统并自行开发了相关的测试软件。其中包括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在-80~300℃范围内,测量的不确定度小于±1mK),高精度压力测量系统(测量范围为0~6.9MPa,测量的准确度为0.01%),高精度控温油槽(室温+5~300℃,温度波动度小于±3mK/15min,温度小于100℃为±2mK/15min)、高精度控温水槽(室温+5~85℃,温度波动度小于±1mK/15min)、高精度控温的酒精槽(-80~50℃,在-60~50℃温度区间,温度波动度小于±5mK/15min,在-80~-40℃温度区间,温度波动度小于±15mK/15min)、真空及配气系统等。同时结合最新的虚拟仪器等自动化测试技术,开发了相关的温度、压力测量及恒温槽控制软件,并最终实现了流体PVTx性质测试的自动化。另外,为了提高恒温槽的控温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准二维的自适应模糊PID温度控制算法,实际运行的效果表明,此方法非常有效。
2.提出了一种新的流体临界参数测量判断依据。本文以二甲醚和HFC152a为实验对象,对流体临界乳光现象进行详细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现有的临界参数测量(气液界面消失)方法中存在有不可克服的缺陷,而且存在有结果复现性差和测量周期长等缺点与不足,因此结合临界现象本身的特点,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判断方法,并得到了二甲醚的临界参数、气液共存曲线和临界指数β,以及HFC152a的临界温度。
3.研制了新的临界参数与饱和蒸气压测量装置、Burnett法测量PVT性质装置等;改造了现有的表面张力与粘度测量等实验装置;对二甲醚的热物理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本文获得的二甲醚实验数据主要包括:饱和蒸气压、饱和气液相密度,PVT性质、表面张力,饱和液体粘度等,大部分数据属国际上首次获得。并在此基础上,拟合得到了新的二甲醚饱和蒸气压方程、饱和气液密度方程、气相状态方程、表面张力方程、粘度方程和导热系数方程等。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二甲醚汽车和其它用途研究提供急需的物性数据。
4.在假设存在“压力零点温度”的概念基础上,运用对比态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饱和蒸气压方程。通过对大量工质的实验数据拟合研究表明,新方程在复现饱和蒸气压实验数据上的精度与目前国际公认为最好的Wagner型饱和蒸气压方程相当,而且新方程具有参数少和物理形式简单等特点。同时在饱和蒸气压方程的外推性方面,新方程明显优于Wagner方程和项红卫方程。
5.利用第二音速维里系数与势能模型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拟合Lennard-Jones、Kihara和方阱等势能模型参数的方法,并得到了一些简单流体和制冷工质的相应势能参数。同时结合流体热物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初步开展了集群系统中的分子动力学并行算法研究,特别是对分子间短程作用力计算方法及并行算法的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今后如何合理评价分子动力学并行算法的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3【分类号】:U473【目录】:
中文摘要2-5
ABSTRACT5-8
主要符号表8-13
1 前言13-21
1.1 研究背景13-14
1.2 二甲醚热物理性质的研究现状14-16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16-18
参考文献18-21
2 高精度流体热物性测试实验系统的研制21-94
2.1 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1-37
2.1.1 热物性测试中温度测量的现状21-24
2.1.2 温度测量系统的组成24-28
2.1.3 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测温方法28-31
2.1.4 温度测量软件的开发31-32
2.1.5 温度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32-37
2.2 高精度压力测量系统的研制37-45
2.2.1 压力测量系统的组成38-42
2.2.2 压力测量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42-43
2.2.3 压力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43-45
2.3 大容量高精度控温油/水槽的研制45-62
2.3.1 油/水槽的系统组成46
2.3.2 恒温介质的选择46-47
2.3.3 槽体结构的设计47-51
2.3.4 油/水槽的温度控制方法与系统组成51-58
2.3.5 油/水槽的温度控制软件开发58-59
2.3.6 油槽与水槽的标定59-62
2.4 大容量高精度控温酒精槽的研制62-70
2.4.1 酒精槽的结构与组成63-65
2.4.2 酒精槽的制冷系统65-66
2.4.3 酒精槽的控温系统与控制软件开发66-68
2.4.4 酒精槽的标定68-70
2.5 真空及配气系统的研制70-75
2.5.1 真空系统71-72
2.5.2 配气系统的组成72-73
2.5.3 配气系统的使用方法73-75
2.6 流体 PVTX 性质测试虚拟仪器系统的初步研制75-81
2.6.1 虚拟仪器技术简介75-77
2.6.2 流体PVTx 性质测试虚拟仪器系统的硬件77-79
2.6.3 流体PVTx 性质测试虚拟仪器系统的软件开发79-80
2.6.4 虚拟仪器及自动化技术在热物性测试中应用的展望80-81
2.7 HFC152a 饱和蒸气压的实验研究81-86
2.7.1 实验系统及方法81-83
2.7.2 HFC152a 饱和蒸气压的实验数据83-85
2.7.3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85-86
2.8 本章小结86-88
2.8.1 取得的主要成果86-87
2.8.2 进一步的工作内容87-88
参考文献88-94
3 流体临界参数测量方法的研究94-113
3.1 流体的临界点与临界参数94-96
3.2 气液界面消失测量临界参数的原理与方法96-97
3.3 临界乳光现象的分析97-100
3.4 气液界面消失法的缺陷及新的测量判据100-104
3.5 二甲醚的临界参数与临界指数β104-108
3.6 HFC152a 临界温度的测量108-109
3.7 本章小结109-110
参考文献110-113
4 二甲醚热物理性质的研究113-168
4.1 二甲醚的饱和气液密度113-118
4.1.1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113-114
4.1.2 实验装置内部体积的标定与修正114-115
4.1.3 二甲醚饱和气液密度的实验数据115-116
4.1.4 二甲醚的饱和气液密度方程116-118
4.2 二甲醚的饱和蒸气压118-122
4.2.1 二甲醚饱和蒸气压的现状118-119
4.2.2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119-120
4.2.3 二甲醚饱和蒸气压的实验数据120-121
4.2.4 二甲醚的饱和蒸气压方程及实验结果分析121-122
4.2.5 二甲醚的标准沸点与偏心因子122
4.3 二甲醚的气相 PVT 性质122-139
4.3.1 Burnett 法的基本测量原理123-125
4.3.2 容积常数N 与充气常数A 的确定125-127
4.3.3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127-130
4.3.4 二甲醚气相PVT 性质的实验数据130-135
4.3.5 二甲醚的维里系数135-137
4.3.6 二甲醚的气相状态方程137-139
4.4 二甲醚的表面张力139-148
4.4.1 毛细上升法的测量原理139-141
4.4.2 毛细管内径的标定141-142
4.4.3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142-144
4.4.4 二甲醚表面张力的实验数据144-145
4.4.5 二甲醚的表面张力方程145-148
4.5 二甲醚的饱和液体粘度148-161
4.5.1 毛细管粘度计的测量原理与方法148-150
4.5.2 粘度测量的实验装置150-152
4.5.3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152-153
4.5.4 仪器常数标定及实验装置校核153-156
4.5.5 二甲醚饱和液体粘度的实验数据156-158
4.5.6 二甲醚饱和液体粘度的关联式158-160
4.5.7 二甲醚饱和液体粘度的误差分析160-161
4.6 本章小结161-162
参考文献162-168
5 新的蒸气压方程研究168-181
5.1 蒸气压方程的简单回顾168-169
5.2 新蒸气压方程的提出169-171
5.3 新方程与其他方程的比较171-177
5.3.1 实验数据的复现性比较171
5.3.2 方程外推至三相点的比较171-175
5.3.3 方程外推至临界点的比较175-177
5.4 本章小结177-178
参考文献178-181
6 机群系统中分子动力学并行算法的初步研究181-210
6.1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的概况181-184
6.1.1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简单回顾181-182
6.1.2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的关键问题182-184
6.2 音速确定分子间势能模型参数的研究184-189
6.2.1 音速维里系数的计算公式184-186
6.2.2 第二音速维里系数与分子间势能函数的关系式推导186-188
6.2.3 部分工质势能模型参数的拟合结果188-189
6.3 常用分子间短程作用力计算方法的分析与比较189-200
6.3.1 常用的短程作用力计算方法189-191
6.3.2 采用的基准问题191-192
6.3.3 对比密度与各计算方法效率间关系的研究192-195
6.3.4 分子数与各计算方法间效率关系的研究195-198
6.3.5 各算法运行时间的比较198-200
6.4 分子动力学并行算法的初步实现与分析200-204
6.4.1 采用的并行计算环境200-201
6.4.2 本文实现的分子动力学并行算法结构201-202
6.4.3 模拟程序的并行效率分析202-204
6.5 本章小结204-206
参考文献206-210
7 结论210-212
致谢212-21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获奖/参与科研项目213-21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贯甲;毕胜山;吴江涛;李新;;[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4期
王晓坡;宋渤;吴江涛;刘志刚;;[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6期
肖松;龙代奎;黄加研;龙代华;;[J];工业加热;2012年06期
范晶;郭智恺;赵小明;;[J];电器;2011年S1期
王玉刚;薛征欣;吴江涛;刘志刚;;[J];化学工程;2008年11期
郑明强;王瑞祥;;[J];山西建筑;2009年05期
傅烈虎;;[J];制冷与空调;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晶;郭智恺;赵小明;;[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俊;[D];清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娄江峰;[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明刚,樊尚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刘新平,李宗民,纪友芳,孙士明;[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1年04期
苏小林,阎晓霞;[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997年02期
王怀信,刘方,李海龙,刘超,马利敏;[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02期
李胜强,查美生,仲朔平;[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2年01期
孙志英,姚大林,彭峰,崔凝;[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占永明,罗中明,鲍绍宣,郭峰;[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陈晓红;[J];测控技术;1996年01期
宋明刚,李跃忠,王亮,赵文成;[J];测控技术;1997年01期
季镜屏,李国平,钱火根;[J];计量技术;2000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宗玉;[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元俊,陈惠钊,李珍;[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4期
张开生;张攀峰;李强华;李霞;;[J];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02期
张开生;吕银芳;王雪梅;;[J];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07期
闫强刚,王殿斌,冯紫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王斌;;[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陈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孙小军;焦建民;何俊红;;[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张家昕;段复建;;[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方斌,李仁,季幼章;[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吴一平;施占华;李熙章;肖钟义;;[J];安徽工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春雨;李武峰;严辉;;[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刘钰;韩峰;董楠;陆希成;雷鸣;;[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梁捷;陈力;;[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陈志煌;陈力;;[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乔美英;兰建义;;[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李俊丽;张光辉;祝晓红;;[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杨文豪;张丽丽;戴文战;;[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姚智颖;刘冬;;[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曾喆昭;;[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赵永国;刘广亮;吴昊;李松源;;[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宏瀚;[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谭佳琳;[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周爱;[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陈得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赵扬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高晓阳;[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刘冬雁;[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王敏;[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汪木兰;[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李方义;[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小亮;[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廖家平;[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马爱清;[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郑洪波;[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徐芳芳;[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朱耿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韩晓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魏光宇;[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黄磊;[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欧忠文,徐滨士,马世宁,乔玉林,张伟;[J];中国表面工程;2000年02期
周细应;李卫红;何亮;;[J];材料保护;2006年06期
李莉娟;孙凤久;;[J];材料导报;2006年01期
张巨先,高陇桥;[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1期
齐天骄;邓建国;黄奕刚;;[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江成军;段志伟;张振忠;王超;;[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04期
贾晓林,谭伟;[J];非金属矿;2003年04期
黄毅;彭兵;柴立元;程明明;苏维丰;;[J];中国粉体技术;2006年02期
牛永效;王毅;王恩德;付建飞;;[J];中国粉体技术;2006年03期
全大萍,李世普,袁润章,廖凯荣,卢泽俭,王海华;[J];复合材料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新中;王瑞祥;樊在花;;[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娟芳;[D];重庆大学;2005年
陈琪;[D];浙江大学;2006年
王凤坤;[D];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
于海燕;[D];浙江大学;2007年
姜未汀;[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俊;[D];重庆大学;2007年
徐洁;[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李新中;[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新;毕胜山;赵贯甲;吴江涛;;[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王云航;蒋曙光;陈光敏;吴征艳;李亮海;;[J];煤矿安全;2014年07期
刘艳娜;龙丽;肖松;;[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李新;毕胜山;赵贯甲;鲁鹏翰;王亚飞;;[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关西文;刘学武;龚丽;张进疆;陈国华;;[J];制冷与空调;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婷婷;[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高志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亚炜,张明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田书林,陈偊,徐建南;[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文劲宇,刘沛,程时杰;[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6年10期
张雪君;[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999年Z1期
黄辉先;杨飞;柳树林;;[J];电气自动化;1996年03期
马嘉;;[J];电子测量技术;1994年02期
李晓维;[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1996年03期
金鑫,Analogic Corp Paul B[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1994年02期
王常廷;[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1996年06期
,尹光甲;[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江涛;[D];西安交通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二醇二甲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