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苹果5拨da *43#是手机号成空号怎么办办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看教程?要5DA币?咋办?回帖可得到积分,用积分兑换5DA币,发帖也行,登陆后在导航5DA币充值或兑换即可。
maya超现实灯光与渲染教程20g内容简介  《典藏·Maya 2010超现实光与材质设计完美风暴》内容简介:Maya是影视特效制作、动画设计、游戏角色设计等领域的专业软件,其灯光和材质方面的技术更是被众多专业人员所重视。《典藏·Maya 2010超现实光 ...
C4D R14中文基础教程下载C4D R14中文基础教程下载(TVart郭术生老师录制,20段高清视频)
**** 本内容被作者隐藏 ****
推荐作品/热门这里推荐最新,最优秀的作品展示!
MAYA.ZBRUSH角色建模与材质表现Photoshop CS6专家讲堂视频教程老头人物ZBrush雕刻渲染高级教程Maya印象:角色绑定与动画规律专业技法(原机械人maya高级绑定教程 - The Lukruk
提供最新 Discuz! 产品新闻、软件下载与技术交流00/28aeb052-473f-4aaa-a4da-fec43afaddd3学校代码:10036
剧矽}芗爹f节贸易声学
保险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太原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分析报告
培养单位:保险学院
专业名称:保险硕士
研究方向:养老保障
作 者:关星煜
指导教师:刘庆彬副教授
论文日期:二。一三年五月
lIII l UlI III U IIIIII
ResearchReportonheHome--based
CareS rvicesfortheElderlyinRural
AreasofTaiyuanCity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茭勖显 知,弓年S-月。口El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学校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使用学位论文,或将学位
论文的内容编入相关数据库供检索;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
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差悬程,
导师签名: 御磊砑j
切,乡年r月a汐日
油\3年S-月2,o日
我国的老龄化面临“城乡倒置"和“未富先老’’两大特征,农村养老问题更
加严峻。一方面,“养儿防老"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
涌入城市而失去了保障,另一方面,全面普遍的社会养老在我国还不具备广泛的
实施基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金水平虽较从前有大幅提高,但是整体来看
还是存在保障水平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近年来,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
区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服务。这种服务
方式将家庭养老的传统和社会养老的优势结合起来,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在已
经开展的众多大众城市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居家养老成
本低、乡情浓、服务全面,比起机构养老来说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养老选择。因此
不少地方政府已经着手或开始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立足于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视角,通过文献分析、调查访问和对比分析
的方法,对太原市周边农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地区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综合国内外居家养老服务、社区照顾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经验以及太原市
已有实践的成绩和问题,提出了农村地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路和体系。
关键词:老龄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农保
China’Sagingissueischaracterizedbyruralrea’sfasteragingspeedandthetrend
thatpeoplearegettingolderbeforegettingrich.111eresultisthatruralo d-age
problemiSmores vere.Ontheo ehand,asincreasingnumberofruralyouthlaboriS
flowingtotheurbanrea,廿letraditionalwayofraisingtheoldbysonsand
daughtershasgraduallyco lapsed.Ontheotherhand,widespreadsocialsecurity
mechanismisyetobebuilt.Currently,althoughtheNewRuralPensionSystemhas
increasedthlevelofmonthlypensionpeoplereceivedaftertheyturn60.butthe
protectionlevelisstilltoolOWtomeetthelderly’Sneedsandthegovemmentstill
needstoworkonbettersystemdesign.Home-basedcareforthelderlyelieson
communityresourcestoprovideliving,medicalandmentalcareforthesenior
citizens.Itfavorablycombinesthadvantagesofhomecareandsoeialsupportandis
inaccordancewithChina’Scurrentsi uation.Homebased.carese viceshavereceived
pleasantresponsesfromtheurbanseniorcitizens.ThelOWcost.
nostalgia-concentratedwayofcare,comprehensiveservicesmakehome-basedcar
forthelderlyamoreidealwaytospendtheiroldlifethanthenursinghouses.
Therefore.manylocalgovernmentshaves artedhexplorationndpracticeofrural
home-basedc rs rvices.
Fromtheperspectiveofelderlycareselections,thispaperappliesthemethodsf
literatureanalysis,surveyandcomparativeanalysistoinves gatethcurrentsi uation
ofhome-basedcarservicesfortheelderlyinruralreasofTaiyuanCity.By
analyzingthepracticesofhome-basedcarservicesathomeandabroad,the
developmentexperienceofcommunitycareandlong-termca einsurance.弱well鹤
Taiyuan’Schievementsandproblems,thispaperb ingsoutomeapplicablethoughts
onhowTaiyuanCitymightimproveitshomecareservicesandsystems.
Keywords:Agingproblem,ruralare ,home—basedcareservicesforthelderly,the
NewRuralPensionInsuranceSystem
第l章绪论???????????????????????l
1.1问题的提出?????????????????????????.1
1.2研究的意义?????????????????????????.1
1.3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发展情况综述与评价?????????????.2
1.3.1国内部分????????????????????????????2
l-3.2国外部分????????????????????????????5
1.4研究思路与方法???????????????????????.9
1.4.1研究思路????????????????????????????9
1.4.2研究方法????????????????????????????9
第2章我国农村实行居家养老服务的背景分析???????..11
2.1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的界定??????????????????11
2.2我国农村实行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原因?????????????12
2.2.1农村地区老龄化速度加快????????????????????一12
2.2.2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负面影响???????????????????..13
2.2.3制度性安排的影响???????????????????????..14
2.2.4不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一16
2.3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分析?????????????????l7
第3章现阶段太原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分析?????..19
3.1调研背景??????????????????????????19
3.1.1太原市的社会经济状况?????????????????????一l9
3.1.2太原市居家养老服务现状概述??????????????????..19
3.2太原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分析???????????????20
3.2.1试点筹备情况?????????????????????????一20
3.2.2服务对象???????????????????????????..22
3.2.3服务内容???????????????????????????..22
3.2.4运行管理机制?????????????????????????一23
3.3试点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反馈分析?????24
3.3.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一24
3-3.2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和养老需求???????????????~27
3.3.3对“爱晚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评价?????????????一30
3.4研究结论??????????????????????????31
第4章发展太原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路和建议?????..33
4.1渐进性地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步骤???????????33
4.2坚持多层次的覆盖原则????????????????????34
4.3构建全方位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系统????????????35
4.3.1政府支持???????????????????????????..35
4.3.2发挥村委会能动性???????????????????????一36
4.3.3家庭支持???????????????????????????..36
4.4延伸城市的志愿者服务优势??????????????????36
4.5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估机制????????????????37
4.6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配套制度????????????????37
第5章结语??????????????????????..38
附录A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调查问卷?????????????39
参考文献????????????????????????..41
致谢???????????????????????????????????一43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4
1.1问题的提出
中国El前正经历着急剧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众多研究都预测,本世
纪上半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加速进程中,大量农村剩余
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由于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和农村老
年人寿命的不断延长,能否保证他们的养老状况和健康状况是涉及人口安全、经
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现实而紧迫的社会经济问题。
从本世纪开始我国政府也开始不断探索解决老龄问题新出路。随着各种政策
性文件的出台,我国政府对于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参与养老体
系建设的职能部门越来越多,而针对养老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具体化,
整个社会支持养老的趋势也越来越明确。居家养老服务是众多大城市在实际工作
中总结出来的适合我国国情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养老新模式。从理论上看,农村经
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农民的思想观念更为保守,空巢老年人的生活更为缺乏
保障,因此成本低廉、不脱离传统家庭养老场所的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更适合在农
村的环境里推广。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这项工作遇到了怎样的瓶颈、总结了
哪些经验,未来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目前国内众多研究都把目光投向这些
问题,通过结合某些地区的实际调研情况来探讨适合推广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
式。本文受此启发,希望通过对自己家乡地区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情况的研
究分析,为社会经济环境类似的农村地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1.2研究的意义
家庭养老在中国历史悠久,是伴随古老的农业文明而出现的,它滋生于错综
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截至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
老年人仍然依赖于这种养老模式,但是,转型时期,农村家庭结构日渐核心化,
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长,家庭养老的供给能力受到挑战。而与此同时,现有养老
机构提供照料服务的能力严重不足。全国老龄办的《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
(2008)表明“中国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且这种意愿
的强烈性基本上不受性别、年龄和健康情况的差别的影响。"中国老年人之所以
更希望养老的同时不离开家,是因为老年人的感情往往比较脆弱,在家庭中养老
不仅仅是简单地满足生存的需要。与家人同住所享受到的天伦之乐和亲情归属是
其他任何“服务”所不能替代的。居家养老服务可以很好的满足老年人这种情感
诉求,同时社会的援助老也可以减轻子女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所以农村发展居家
养老服务是现阶段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选择。因此,研究农村居家养老问题,对
于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发展情况综述与评价
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在一些大城市的社区中率先开始开展,
08年民政部才出台意见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首次以政策性文件的形式确
定了居家养老服务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
目前国内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较为粗浅,基本上集中在文献综述、居家养
老服务开展的老龄化和城镇化背景分析以及运行机制研究等方面,缺乏有可操作
性和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的提出。国外居家照顾居家养老的历史悠久,许多国家
至少半世纪以前就开始探索居家照顾和社区照顾结合的养老模式,如英国的社区
护理、美国的PACE和以色列、日本、德国等国的社会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国家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比例原本就比较低,因此
对于居家照顾主要针对的是有慢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的老年人的社区护理和长
期护理,典型代表就是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这两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建立了成
熟的制度体系。有鉴于此,本文关于国内外理论和实践发展情况的综述,对于国
内部分主要集中于我国有关居家养老的成熟试点的经验总结;对于国外部分则重
点阐述各国对于病残障老年人的社区护理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介绍,以期为读
者提供一个脉络清晰的背景介绍。
1.3.1国内部分
(1)理论研究
关于农村居家养老问题产生的背景,陈军(2001)认为,在经济社会转型过
程中,核心家庭的比例越来越高,父母与子女分住的现象日益普遍;就算是在共
居的条件下,工作竞争压力的关系导致子女给予父母的关怀和照料越来越少,以
致发生“代际倾斜”,导致了家庭功能的逐渐弱化。王刚义、赵晶磊(2008)通过
对养老机构的调查研究发现,完全的机构养老又有悖于我国的传统观念。且养老
的成本高,服务缺口大,还不利于老年人情感诉求的满足,所以为众多老年人所
不能接受。总而言之,坚持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已成为学界和政界的普
关于构建居家养老的具体措施,吴玉韶(2009)认为,完善居家养老服急需
解决四大难题:政府角色、运行机制、服务队伍建设、服务资源整合①。因此必
须明确政府职责边界,减少政府介入;培育民间组织,拓宽民间资本,发挥市场
对养老服务业的调节作用;拓展专兼职及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群体,并发挥社区
互助组织的作用;积极整合服务资源,发挥资源最大效用。
关于各方的角色扮演问题,孙慧峰(2010)就指出,社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
政府的有力推动,养老事业亦不例外,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政府并非全能的,由于
缺乏专业性和人财物力的局限,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的亲力亲为在长期中
有可能会导致各方责任不明确、福利与救济内涵不清、管理者和监督者的工作难
以开展等问题。因此,虽然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应扮演好教练和俱乐部的角色,
而不能亲自下场打头阵。②陈伟(2012)将居家养老服务的各参与者角色用下图
表示。他认为目前这一体系较为薄弱的环节是服务评估机制和社区基层组织与民
间组织的服务队伍建设问题,因此今后应努力从这些方向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完
①吴玉韶,居家养老服务亟需破解四个难题,社会福利,2009(06)
@孙慧峰,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的职责定位研究叨.兰州学刊,2010年第4期
@陈伟,英国社区照顾至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本土化进程及服务模式的构建【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2年第1期:93~99
图1.1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方结构图@
(2)居家养老服务在城乡开展情况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已基本建立了依托社区、以上门
服务和日托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内容上不同程度地涵盖以便民
利民为主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主旨的文体服务、以提
升文化水平为主旨的教育培训服务和以整合社区资源为主旨的信息网络服务等。
下表简单总结了几个代表性城市的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和特色。
表1.1 成功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代表性城市及其服务特色
城市 开始年份 模式 特色 代表城区
多元化的购买方式:项目申请制、星级
北京 2008年政府购买 宣武区
会员制、服务券补贴制⑤
最早推行居家养老服务的城市,2004
上海 2000年政府购买
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已覆盖各区县
“星光敬老协会’’一手筹资金,一手抓
宁波 2004年政府购买 海曙区
服务:中介组织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④陈伟.英国社区照顾至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本土化进程及服务模式的构建川.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2年第l期:93~99
@王浦劬、莱斯特·M·萨拉蒙(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M】_匕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城市 开始年份 模式 特色 代表城区
大连 2000年政府购买 以上门服务为特色,建立“家庭养老院” 沙河口区
广州 2004年政府购买 充分利用福利院资源向社区辐射 东山区
在农村,由于传统的养老观念、消费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人均生活水平的限
制,居家养老的场所、设旌、服务内容和已服务的人次仍然比较有限。但是随着
国家惠农支农力度的加大,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和制度不断完善,在部
分地区农村已经开始试点居家养老服务,依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提供上门服务和
社区服务,内容涵盖老年人的生活起居照料、医疗保健服务、情感精神慰藉等。
并根据老人经济条件的,为其提供无偿、低偿、有偿三种服务标准,政府补贴或
村集体为经济困难者提供相应补贴。与此同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等配套设施
也得以不断完善。
1.3.2国外部分
(1)英国:社区护理(CommunityCare,alsocalledDomiciledCare)
社区护理是英国去机构化、在身心残疾者和老年人自己家中而非专门机构里
治疗和照顾他们的一项政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机构护理成为英国舆论批评
的众矢之的。但是直到1983年审计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名为“让社区护理成为现实”
的报告,赞扬居家护理的优势之后,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才实施了健康护理新政。
尽管政府的推广始于80年代,但是早在五六十年代,英国社会对机构照顾
的不满就已经开始暴露。陆续有病人和医院的工作人员向媒体曝光护理机构和医
院糟糕的硬件设施、低落的服务士气以及混乱的管理。新政之后,撤切尔夫人邀
请罗伊·格里菲斯爵士考察整个社区护理系统,他于1988年撰写了格里菲斯绿皮
书:《社区护理:行动建议》(CommunityCare:AgendaforAction),其中对发展社
区护理提出了六大建议,包括部长级长官负责以保证政策的执行;地方当局在社
区护理中发挥关键作用——社会服务组织负责照顾长期、连续的护理需求,卫生
委员会负责重大和急性的护理;将与志愿者和私人福利机构合作最大化等。作为
对格里菲斯报告的回应,1990年英国政府出台了《未来十年的社区护理》(Caring
forPeople:CommunityCarei theNextDecadendBeyond)白皮书,并于1993年
4月开始正式实施社区护理改革,将护理服务的采购方和实际服务方相分离,由
政府出资购买基础设施和服务,养老院和非盈利机构等发挥专业优势负责上门提
供护理服务。改革重点针对的是有学习障碍、慢性精神疾病和身体残疾的老年服
务对象。白皮书当中非常强调服务的实际提供者的责任,要求他们提供服务的同
时要给予老年人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恢复,在病人身体状况评估中,这些社会组
织也要发挥主导作用。因此,英国参与社区护理服务的社会组织非常发达,他们
成立了英国社区护理协会(ECCA,EnglishCommunityCareAssociation),代表大
中小型的供应商的行业统一声音,其目标是为社区提供物有所值的高品质的护理
(2)美国:老年人全方位护理计划PACE
美国的老年人全方位护理计划(PACE,TheProgramofA11.inclusiveCarefor
theElderly)在1986年的《综合预算协调法案》中被提出,旨在为居住在家的体弱
老年人提供完整连续的预防、基础、急性和长期护理服务,是美国老年人长期护
理保障体系中的以客户为导向、以社区为基础的基本性制度。由于大部分受益者
和他们的家属更加青睐家庭和社区的养老,而不是机构护理,因此从上世纪70
年代起,美国健康和人力服务部(DepartmentofHealthndHumanServices)便长
期致力于社区照顾的探索,以减少老年人在医院和养老机构里的看护。PACE计
划受到了美国人的广泛好评。很多要照顾其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的子女都非常感
谢PACE帮助他们能够同时兼顾工作和对父母的照顾。
PACE的服务对象是55岁以上的、由各州鉴定为需要护理服务的老年人。
PACE会员的平均年龄是80岁,健康状况打分7.9分,能自己参与的日常活动不
超过3项。79%的PACE会员都被诊断患有老年痴呆症。各州将这些老年人集中
在PACE社区里。尽管PACE会员都必须通过鉴定才能参与计划,但是全美当中
仅有7%的PACE会员是居住在养老院里,大部分老年人仍同他们的家人住在一
起。如果一名PACE会员确需入院护理,那么PACE计划会为其支付费用,同时
继续为其提供护理服务。PACE的服务项目包括一名了解该老年人病史的专职医
生——首席护理医生(PCP,PrimaryCarePhysician)的医疗照护、康复训练、家政服
务和营养咨询等。PCP是根据美国老年人的病历专门选择出来的,而且他们都必
须接受培训,使其相信与老年人加强沟通、共同决策是最优的护理方法。
在PACE的每一个社区里,提供服务的都是一只多学科的、综合性的服务团
队,包括外科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营养学家、职业(声学、牙医、视力、
足病)和语言治疗师以及运送工人等等,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护理服务和器械设施
使用。这种全方位的医疗和社会资源整合是PACE计划的最大特点。PACE的项
目经费主要来源于医疗救助计划Medicaid的拨款,并按人头使用,每人的拨款费
率遵循各州的费率分配方法。此外,医疗保险Medicare和私人保险也会汇集一部
分资金以保证PACE在使用资源时的最大效率和弹性。
(3)以色列:强调“居家护理”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根据美国健康保险学会(HIAA,HealthInsuranceAssociationofAmerica),长
期护理保险“是对慢性疾病或功能损伤而发生长期护理时产生巨大的医疗费用提
供保障的”一种保险。这一定义是受到普遍认可的权威定义。随着老年人寿命的延
长,各种慢性疾病的侵扰,使得老年人自身和其家庭都饱受煎熬。长期护理保险
保障的是老年人一旦遭受慢性病侵袭,导致家庭陷入长期的照料时的经济损失等
风险,是老龄化背景下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有益的选择。
尽管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近年来普遍为老年人提供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但
@HilleiSchmid.TheIsra lilong-termca einsurancelaw:selectedissuesinprovidinghomecareservicestothfrail
elderly,HealthandSocialCareintheCommunityl3(3),19 -200
世界上只有奥地利、德国、荷兰、日本和以色列五国将长期护理保险写进法律。
以色列于1988年在世界上第一个推出了《长期护理保险法》。长期护理保险作为
一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险,由政府、公司和个人共同负担,并根据被护理对象的功
能性障碍程度提供两级补贴:(1)对于那些高度依赖别人的帮助来进行大部分日
常活动的老年人提供100%伤残津贴;(2)那些完全依赖于他人进行大多数的日
常活动的老年人提供150%的伤残津贴。而护理和照顾服务主要是由非政府组织
提供的,2004年,志愿性非营利性组织(VNPOs,VoluntaryNonprofitOrganizations)
提供的护理服务占整个市场的37%,而营利性组织提供的服务占到了63%。
以色列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恪守“回归家庭”的原则,众多研究显示良好的家
庭护理和补充的专业上门护理促进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长期护理保险法》要求设立具体的法规和章程、护理计划、提供服务的固
定的时间表以及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进行依赖性测试,以确保客户实际接收
到了服务。该法大幅增加了接受居家照护服务的老年人的数量,甚至还发现了许
多之前未在福利和卫生部门登记注册的老人。该法实施后的第二大成就是确定了
为年老体弱的老人提供治疗和援助的最低时长(10至15小时不等,根据客户的
依赖程度)。这一规定在以下领域为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了利好。首先,由于
不再需要把老年人送到养老机构里去,该法律极大地缓解了这种压力和内疚的感
觉的来源。此外,由于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照顾,在没有家庭护理服务时,家庭成
员不得不自己承担这些负担。此外,政府津贴——尽管只是部分津贴——仍然为
一些家庭提供了经济援助。第三个重大贡献是这部法律给了老年客户选择他们有
资格接受的服务选项的权利。与此相反,法律所规定的其他服务的特点往往是刚
性的手续和不给老人任何选项以满足其个人的需求。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为增
进老年人的福祉做出重大的贡献。
1.4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研究思路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政策和实践
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大致的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界定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对农村地区推行居家养
老服务的现实原因和独特优势进行了论述。
第三部分介绍了在太原市农村养老保障的背景,综合调查问卷的信息分析了
当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结合走访太原市民政部门所获取的资料,
了解了当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进展,通过对比供需双方得出调研结论。
第四部分总结太原市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和问题,总结个人研究分
第五部分是结论。
1.4.2研究方法
本文整体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先提出理论框架,再结合实
际调研成果为理论体系的修改完善提出意见。首先,通过认真研读国内外相关文
献资料和政府的政策文件,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知识,深入理解
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分析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背景。其
次,通过与民政部门负责人和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深入分析
太原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意见和建
1.5创新点
(1)本文选题的现实性强。目前我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农村远
远滞后于城市。农村养老是我国老龄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农村居
家养老服务作为党和政府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对这一问题的
研究是老龄事业发展的迫切现实需要;
(2)本文调研的方式更为全面。调研过程中,笔者不仅深入基层农村,与农
村老年人深入沟通,同时还有机会接触当地民政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了解他们
对于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思路。从需求和供给双方全方位地考察了太原
市农村开展居家养老的实际情况。
(3)本文调研的地区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居民思想
观念较为落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对于我国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比较具有
代表性,因此调研成果对于其他农村地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第2章我国农村实行居家养老服务的背景分析
2.1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的界定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
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全国老龄办,2008)。
简而言之,就是老年人仍居住在家,但是除了自己的子女以外,社区和专业的社
会组织还会定期上门或者在某一固定场所集中地提供老年人所需要的生活照顾
和精神慰藉等为老服务,是一种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查
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学者们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定义没有太大的异议,基本上
都是从内涵部分的居住在家的居住方式、家庭和社会共同养老的供养方式和外延
部分的服务内容涵盖生活、医疗、精神等角度来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定义的(袁
辑辉1996,王锦成2000,赵立新2006,陈友华2012等)。
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陈友华2012)。前者仅指上门入户
服务,后者还包括日问照料中心提供的户外服务。⑦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的
都是广义层面的居家养老服务,即“居家养老"和“社区照料”两者的结合。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居家养老’’与“居家养老服务’’这两个概念,有很多
人容易产生混淆。“居家养老”是一种古已有之的养老模式,只要老年人居住在
家,并且是由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女亲属提供照料和抚养费用,就都属于居家养老。
同样地,“居家养老服务”其实也不是新生事物,只是不够普及而已。同样是居
住在家,但是由专人来照顾自己,并且一定程度上要支付费用,就是居家养老服
务,如雇保姆照顾老人就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一种。而目前我国各地大力发展和倡
导的居家养老服务基本上是指一种半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即服务的提供者是社会
组织,而且服务对象的范围要向全体老年群体扩大。
⑦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人口学刊,2012年第4期,51~59
2.2我国农村实行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原因
2.2.1农村地区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负担日渐加重
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的最大症结在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速度不匹配。虽
然农村地区的生育率高于城镇,但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在降低城市老年人
口比重的同时提高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导致了城乡老龄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
平的倒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78亿
人,其中0.99亿人是农村老年人,0.79亿是城镇老年人,⑨农村老年人口规模是
城镇的1.25倍;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为11.79%,单纯计算城市老年人比重为11.41%。
而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已达到14.9%,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是城市的1.3倍。
总而言之,快速增加的农村老年人口给农村年轻人带来了沉重的养老负担。
这一变化可以从近30年来城乡老年抚养系数的对比图中看出。老年抚养系数是
指人口总数中的被抚养的老年人口数量与工作年龄人口数之比,有60岁以上老
年抚养系数和65岁老年抚养系数两种。老年抚养系数是衡量劳动年龄人口经济
负担的重要指标。如图,最近30年,我国农村地区的老年抚养系数一直显著高
于城镇地区,说明农村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承受着比城市同龄人更重的养老负担。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型正在加快。到2030年,我国农
村地区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会达到34.4妒。这说明,未来20年里,农村年轻人
的养老负担还会继续加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un
@FangC.,JohnG.,PhilipO.,Oe,MlenW,TheElderlyandOldAgeSupportinRuralChina:Challengesand
Prospects·Washington:TheWorldBank,
图2.1农村与城镇65岁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对照唧
2.2.2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负面影响
(1)截至2011年初,我国农村家庭的空巢率已达38%,约有四千万农村老
年人成为空巢老人。11农村劳动力外流改变了家庭结构,打破了家庭成员原有的
养老资源平衡。虽然子女外出打工收入增加后有可能会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
但研究表明,经济能力的提高往往无法扭转老年人健康和福利状况的恶化。这是
因为城市化进程使农村年轻人受到了中西融合的多元城市文化的影响。在现代市
场竞争和追求时尚的社会里,传统的家庭至上、父母至上的观念为追求个人价值
的观念所取代。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由权威和核心型转变为从属型,进而导致他
们的经济地位受到挑战。而且受城市化进程中家庭结构核心化的影响,农村人对
大家庭的淡漠和对小家庭的偏好已经成为趋势,“宠幼轻老",赡养意识单薄的事
件频频发生。此外,留守在家的老年人大部分还需要照顾第三代的生活和学习,
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的加重,容易导致他们健康和福利状况下降。
(2)土地保障功能的下降使农民失去了养老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千百年来,
土地一直是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保障。然而,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侵吞农业用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http://www.stats.go.cart/pcsj/rkpc/6rp/indexch.htm
1‘数据来源:全国老龄办网站,http:llwww.cncaprc.gov.∞/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农村人口数量的攀升,土地的养老负荷能力越来越差。
另一方面,加入WTO后农产品价格指数不断下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提高,
农民依靠种地养家糊口防老的风险提高,收益却不断下降。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导
致了农民依靠土地养老的模式岌岌可危。
2.2.3制度性安排的影响
(1)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农村的家庭规模变小,产生了向核心家庭过渡
的趋势。下面两图根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分别绘制出了10
年间(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农村地区家庭的人口数目和代际同住情况的变
化。从图2.2中我们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家庭人数为3、
4、5、6的家庭都明显减少,这一方面说明计划生育使得父母生育的子女数减少
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为子女与老人同住的比例下降所致,因为一人户和两
人户的数量明显增加,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独居老年人。从图2.3当中,我们
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2010年两代户家庭数比2000年增加了近35%,更加明显地
证明了农村地区的家庭核心化程度的升高。而子女与老年人分门立户使得老年人
在很多时候不得不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由于子女数目的减少必然导致
每个子女负担的养老压力增大。
图2.2两次人口普查农村家庭人数变化对比图12
(2)土地承包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与其他效率与公平的
博弈问题一样,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从此自主耕种自负盈亏,大
大提高了劳动的效率和积极性,但为之付出的代价就是集体经济遭到削弱,吃大
1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1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htl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im
锅饭、靠集体提供生活保障的时代也从此终结。同时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政策,
使土地缺乏必要的重新分配和流转机制,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固化了社会阶层,
有悖于社会公平的原则。
(3)城乡二元分治的治理模式使农民无法享受城市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
度,只能依靠子女和土地实施家庭养老,而一旦靠子女和土地养老出现危机,农
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就会遭遇困境。
2.2.4不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进入本世纪以来,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体制上虽屡屡有大的动作,包括新农
保、新农合的推广,但总的来说,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调节功能仍十分有限。
(1)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受益群体
狭窄,不可能担当起未来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重任。而且这两项制度的资金来源
很大部分来自集体经济,利用集体成员之间较强的互济性共享区域内的养老资源。
但农村集体经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的发展状况艰难,故很难担当保障养老的
(2)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市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已经实现全覆盖。虽然
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较之旧农保已经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总的来说没有体
现对特殊群体的政策上的倾斜,对经济困难的已参保老年人保障不足,不能满足
空巢老人特殊的养老需要,而在实际效果上拉大了其与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而
发放标准偏低,也导致了新农保对富裕农民和年轻农民的吸引力不大。除此之外,
在缴费水平和补贴程度的设计、参保的激励性、筹资和资金运营机制和与其他制
度的配套衔接等问题上,新农保仍面临诸多挑战。14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的一部分,保
14FangC.,JohnG.,PhilipO.,DewenW,TheElderlyandOldAgeSupportinRuralChina:Challengesand
Prospects,Washington:TheWorldBank,2012:P63,65
障的特点体现在改变以往“小病预防"的局面,而实行“大病统筹",而且中央
政府和地方财政都会通过转移支付负担农民的一部分医疗费用。截至2011年底,
新农合参合率已达到97.5%,参合总人数达8.32亿人,人均筹资246.2元15。虽
然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农村“看病贵”问题,但是由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
较差,医疗费用支出水平要远远大于平均水平,因此新农合提供的医疗费用保障
对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仍有一段距离。相反,加强对老年人的身心照护,预防疾
病的发生,才是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的最经济的途径。
2.3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分析
(1)首先,与家庭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服务会派专业人员来到家中为老年
人提供照护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村老年人后顾之忧,解除了其对子女
的束缚,让他们在外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不会过度为远在家乡的父母担忧。
与此同时,专业人员的照顾可以弥补家庭养老在特殊情况下对老年人生存风险应
急能力的不足。如在老年人突发疾病时,专业人员可以根据其专业知识及时抢救
或送医,避免了家庭成员不了解医学常识而耽误救治的情况。所以居家养老服务
有利于提高养老保障的全面性。
(2)其次,与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服务的性价比更高,且在感情上更
容易为老年人所接受。众多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的养老机构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服务内容单一、费用过高、设施简陋环境差、缺乏对老年人权益的保障以及管理
观念陈旧等。由于人们对民办养老机构还存在质疑,公立养老机构成为机构养老
的主力军,但后者又由于资金和投入能力有限而存在较大的服务缺口。相比之下,
居家养老服务能够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学校等,故
而成本低、投资少。另外,在农村,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到养老院养老被
很多人视为是不光彩的事情,故居家养老服务很好地避免了这一观念上的障碍,
15数据来源: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第69页
让农村老年人在情感和心理上也更能够接受。
(3)与社会养老相比,居家养老的保障内容更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更
加人性化。保障范围涉及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
多方面的内容,保障对象也尽可能地覆盖社区和村集体范围内的所有老年人。相
比之下,五保、低保、新农保保障的都是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保障
对象也主要以老、弱、孤、寡、残的老年人为主。
第3章 现阶段太原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分析
3.1调研背景
3.1.1太原市的社会经济状况
太原市地处山西省中部,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邻晋中平原,汾河纵贯全
境南北。全市面积6988平方千米,共辖6个市辖区、3个县和1个县级市16。太
原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和能源基地的山西省的省会,是我国重要的煤炭、钢铁、
机械制造、新材料和军事工业基地。截止201年底,太原市常住人口为423.54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53.02万人,占总人口的83.35%;农村人口为70.52万
人,占总人口的16.65%。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49.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8%17。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0.12亿元,人均GDP达49292元,居于中部地
3.1.2太原市居家养老服务现状概述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虽然干旱少雨,但历史上很少出现绝收的情况。因此
除了走西口以外,人口为谋生而大批外迁的情况并不多。由此形成了山西人恋家
保守的性格特征。因此,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家庭养老仍然
是占主导的养老方式。这也为太原市城乡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条
件。太原市于2004年就开始了关爱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工作。将近十年的探索
和实践使太原市已经形成了以志愿服务特色、高度整合社会资源、服务种类齐全、
拥有众多品牌服务(如电子保姆、“爱心一键通"、银发安康关爱老年人工程等)
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体系,被称为“太原模式”。目前,太原市建有能够提供家
政服务、法律咨询、日间照料、家电维修、医疗服务、文化娱乐的社区养老服务
中心48个,服务站(所)216个,便民服务网点458个,关爱空巢老人青年志愿
者队伍4337个、老年志愿者队伍529个,参与人数达63000余人18。
16资料来源:太原市志http:#www.taiyuan.gov.zn/?yy=992
17数据来源:太原市政府网站http://www.taiyuan.gov.cn/?yy=557&b=产-3237
18数据来源:太原市老龄办网站http://www.tyllw.com/news_show,asp?ArticleID=1628
太原市于2012年年中开始筹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决定在阳曲
和娄烦两县率先创建农村老年人幸福互助小院试点,也叫“爱晚之家’’日间照料
中心。之所以现阶段农村试点只推行日间照料服务,而不像城市那样还可以搞入
户照顾和护理服务,主要是因为太原市城乡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
居住环境等因素差别较大。太原市三面环山,农村老人尤其是郊县地区的老年人
居住分散且思想观念保守,上门服务的条件尚不成熟。至于为何选择阳曲和娄烦
这两县,是因为它们的地处山区,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欠发达,城市化低,外出
务工人员较多,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经过半年的筹备工作,去年年底两县试
点村的“爱晚之家”全部启动,预计可为2500余名农村老人(主要是高龄、病
残障和生活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洗浴健身、日间休息、就餐等
居家养老服务,为山西省全面推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迈出了第一步。
3.2太原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分析
日,太原市民政局出台了《太原市农村居家养老“爱晚之家’’
创建试点工作方案》,方案中规定了创建试点工作的原则、目标、具体任务和实
施进程等内容。由于2012年底试点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才刚刚开始启动,目前
还没有广泛推开,故笔者走访了负责开展这项工作的太原市老年服务管理中心,
重点了解了试点的规划、建设和服务落实情况。根据该中心相关负责人提供的调
研资料和数据。对比供需情况,得出调研结论。
3.2.1试点筹备情况
(1)选址情况
对于试点村的选取,阳曲和娄烦两县的标准是:以每村人口600人以上,60
岁以上老人比例不低于10%为规模,且留守老人占实际居村人口比例不低于90%,
确保试点的样板性;试点村班子团结,村书记或村长为致富能手,确保试点有可
靠的组织基础和经济支持;试点村集体有相应的空闲场所,村风正、村貌新,确
保试点有一定的阵地基础;县域内试点相对集中,或沿县域交通枢纽部署,确保
试点辐射推广的示范性。调研中,试点村的村干部们普遍能够认识到农村居家养
老服务的开展是村干部为农民办实事的好途径,因此都表示了要做好这项工作的
拟定的试点村共计13个,其中:阳曲8个,娄烦5个,内容见下表:
表3.1 阳曲、娄烦县农村居家养老试点选址情况统计表
老人情况 选址情况 备注
县区 乡(镇) 村 比
总人口 60岁以上 旧址 面积m
娄烦 庙湾乡 雷家庄村 800 250 31% 村小学 800 改建
杜交曲 下石家庄 % 村小学 1000 改建
天池店 陈家庄村 960 200 21% 村小学 900 改建
米峪镇 下石村 700 100 14,‘ 村小学 700 改建
马家庄 苇院坪村 600 60 lO% 村小学 1000 改建
阳曲 黄寨镇 城晋驿村 ,‘ 村小学 1800 改建
黄寨镇 大屯庄 912 105 12% 村小学 900 改建
黄寨镇 小屯庄 960 103 11,‘ 村小学 1000 新建
大盂镇 沙河村 946 150 16,‘ 村小学 600 改建
大盂镇 大盂村 ,‘ 村小学 600 改建
大盂镇 北家庄村 946 140 15% 村小学 1800 改建
大盂镇 上原村 ,‘ 村小学 600 改建
东黄水 故县村 ,‘ 村小学 600 改建
从以上选址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出,所选的试点村整体来说人口规模都不大,
老年人所占的人口比重较大,且村内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有很多留守老人。而老
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选取的地点全部都是村小学的旧址,这是因为学校交通一般都
比较方便,便于辐射到村内的大部分地方。而且学校有一定的活动场地,方便老
年人一起进行户外活动,直接进行改建可以节省成本。
(2)服务设施
试点确定以后,就开始对各试点村所选择的“爱晚之家”小院场所进行改造。
包括:①无障碍设施改造,如轮椅坡道,楼梯扶手等;②划分功能区,包括餐饮
区、娱乐区、医疗区、消费区、康复室等;③安装水、电、暖、网络等基础设备,
保证“四通”;④制作统一的宣传栏、名牌卡;⑤统一购买生活服务类、保健康
复类、娱乐健身类等装备,具体设备见表3.2;⑥每个小院至少落实一名专职服
务人员,同时村干部发动党员、学生为“爱晚之家"提供志愿活动。对于一些人
口较少的村落,直接利用当地的乡镇敬老院的场地和服务资源,改造成老年人日
间照料中心。
表3.2“爱晚之家”装备设施表
装备种类 具体设备
灶具、餐桌椅、餐具、消毒保鲜器具等
生活服务 洗衣机、淋浴设施
休息床、储物柜、卡式电话、金融终端机
护理床、床头柜
保健康复 无线远程健康监测仪
康复训练器(如:手指训练器、按摩椅等)
电视机(能上网)、电脑
娱乐健身 棋牌、棋牌桌椅、拉杆移动式音箱
室外健身器材(如:骑马机、扭腰器、太极云手等)
其他装备 拐杖、轮椅、接送车
3.2.2服务对象
鉴于试点刚刚建立,还不具备分层覆盖的能力,太原市农村开展居家养老服
务目前重点针对的是五类服务对象,即高龄老人(8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孤
寡老人、病残老人和失能老人19。对于每一位参加“爱晚之家”日间照料的老人,
民政部门都对其详细信息登记清楚,包括家庭情况、子女联系方式等,并为其建
立服务需求信息档案。如果某一天老人没到“爱晚之家’’来,村里就会派人到老
人家中进行走访,确定老人没有发生意外情况。同时,通过登记信息,进一步了
解老年人的养老诉求。
3.2.3服务内容
19太原市民政局, 《太原市农村居家养老“爱晚之家”创建试点工作方案》,日
“爱晚之家”小院共开展了十项服务,涵盖了日间生活照料(如日间休息、
理发、代购物品、ATM机等)、文体娱乐(如棋牌、健身器材、剪纸艺术兴趣小组、
组织城市文艺团体下乡等)、精神慰藉(如节日慰问、聊天谈心、调节家庭矛盾
等)、医疗保健(如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等四大类服务项目。
3.2.4运行管理机制
(1)基本原则
太原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实行“村级主办,政府扶持;社会支
持,群众参与;家庭负担,老人互助;日间照料,生活服务”的基本模式。主要
提供白天生活照料,晚上不宜留宿。
(2)付费和服务方式
参加日间照料的老人以自我保障、自我服务为主,在试点期间,立足自愿参
与,其在中心的餐饮费用由老人家庭或自行缴纳,药品费用自理,其他费用视情
况分无偿、低偿。对于生活困难的失能老人,由市县民政局予以补贴,尝试政府
购买的形式,提供相应的服务。对于除五类重点服务对象以外的老年人,如有一
定经济实力,同时也希望能得到“爱晚之家"照料的,可以视情况为其提供有偿
或低偿服务。
提倡邻里之间和老年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开展志愿结对服务。根据自愿原则
和就近原则,在老年人和志愿者之间通过签订结对服务协议,以“一帮一"的形
式落实好每一位老人的养老需求。
(3)服务人员构成
各中心根据参加服务的老年人的数量情况,聘用1至2名本村有爱心、有精
力、擅长烹饪、家政的人员到中心参与保障服务。同时村委会发动村内的党团员、
学生等有爱心的社会力量组成志愿者队伍,营造良好的敬老扶老的氛围。除此之
外,农村地区村民淳朴、热情,很看重邻里乡情。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走访中
也发现,很多低龄且身体较好的老年人都表示出在有适当报酬的情况下愿意到照
料中心帮忙的意愿。因此,农村低龄老年人在未来也很有可能成为潜在的为老服
(4)资金保障
试点建立伊始,资金投入主要依靠民政部和山西省民政厅两级福利彩票公益
性收入的资助,一些有条件的村干部和村民也带头捐款捐物,但总的来说要解决
以后的运营资金瓶颈问题,需要积极争取慈善资金和各方支持,进一步改善运营
条件。有条件的地方,要由县财政拨预算负责运营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市级
公益基金予以补贴:同时争取省财政给予适当的运营补贴。
3.3试点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反馈分析
太原市老年服务管理中心2013年1月在阳曲县两个试点农村——大盂村和
上原村进行调研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式针对两村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共
发放了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回收率93.3%。本文通过对这“2
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从老年人的个体角度分析了太原市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
状及其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3.3.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性别比例
本次被调查的老年人中,男性有60人,女性有52人,男女占调查对象总人
数的比例分别为53.6%和46.4%,男女比例较为均衡。
(2)年龄分布状况
本次被调查的是两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60一64岁的老年人有36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32.1%;65-69岁的老年人有28人,占25.096;70-74岁的老年
人有20人,占17.9%;75-80岁的老年人有20人,占17.9%;80岁以上的老年人
有8人。高龄老人占总人数的7.1%,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地高龄化程度还是比较
(3)婚姻和居住状况
本次调查问卷关于婚姻状况设置了四个选项:已婚(配偶健在)、未婚、离
婚和丧偶。其中已婚且配偶健在的人数最多,共85人,占总人数的75.9%;未婚
有1人;离婚有2人;丧偶的有24人,丧偶老年人中有19名为70岁以上的老
人。在各个婚姻状况下对应的居住情况如表3.4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
部分配偶健在的老年人仍延续农村的生活传统,和子女一起生活。但是需要注意
的是,不和自己的子女居住在一起的且配偶健在的和丧偶的老年人共有22人,
占被调查对象的近2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地区家庭规模
的影响,即家庭核心化的趋势有所显现。此外,各种婚姻状况的受访老年人都没
有在养老机构里养老。
表3.3调查对象的婚姻和居住状况
与配偶住 与子女住 与配偶、子女一起 独居 养老院 合计
已婚 19 O 66 O O 85
未婚 0 0 O 1 O 1
离异 0 2 O 0 0 2
丧偶 O 21 0 3 0 24
合计 19 23 66 4 0 112
(4)文化程度
被调查地区的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在112份有效问卷中,77人为小
学及以下学历,25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学历者有10人,高中以上
学历者有0人,比重分别为68.8%、22.3%、8.9%和0%。
(5)身体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对于健康状况从“非常好"到“非常差”共设置了5个选项,反映
了老年人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差异,这两方面的差异进而会
影响老年人对于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这两项服务的需求。从下图中可以看出,生
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的老年人(后三类之和)占比超过一半,说明当地老年人对
于照护服务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图3.1祓调查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6)家庭情况
关于家庭情况,我们主要调查了两点:子女个数和是否有子女外出打工。对
于前者的回答,有3个子女的老人最多,有81人,占总人数的72.3%。而3个以
上子女的老人有10人,占总人数的8.9%。这也再次印证了农村家庭生育率下降、
家庭规模变小的趋势。而对于是否有子女外出打工,83.6%的老年人都回答有,
这说明当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情况还是很严重的。与老人访谈中,我们了
解到,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的流向主要是省内煤矿和建筑工地,出省打工的人不
是特别多,这与山西省的以煤炭能源型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
(7)职业(60岁以前)和收入状况
有56.o%的老年人退休前以务农为生,15.3%的入主要是在外打工,是最主要
的两种职业类型。此外还有7.1%的人退休前曾经在企业单位工作,主要是当地的
国有煤矿企业,此外个体、机关事业单位及从事家务的人分别占总人数的7.1%、
12.5%和1.8%。
被调查者的年收入情况如下表。
总的来说,当地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还是比较偏低的。收入水平的差异为今后
政府开展有偿服务制定收费标准,以及确定资金补贴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3.3.2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和养老需求
(1)参与意愿
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年人对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都是比较满意的。在
被调查对象中有44人与“爱晚之家”小院签订了服务协议,接受过日间照料中
心的服务。在剩余的68人中,也有86.8%的老年人表示如果有条件,愿意接受农
村居家养老服务。
对于喜欢的养老地点,超过九成的老年人选择“在家”。印证了前面对于山
西人乡土情结的分析,不愿意离开家,认为到养老院等机构去养老是不光彩的事。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居家养老服务恰好契合了当地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传
老年人每月愿意为养老服务支付的费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参与养老
服务的意愿,并且为政府划定服务档次、制定无偿服务补贴标准和有偿服务收费
标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表3.4被调查者每月愿意为养老服务支付的费用
费用 人数 比例
100元以下 52 45.7%
100~199元 28 25.4%
20(0299元 13 12.o%
30啦399元 5 4.4%
40m499元 6 5.2%
500元以上 8 7.3%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约70%的受访者每月愿意承担的养老服务费用支出
都在200元以下,83%的受访者愿意承受的养老服务费用在300元以下。这些数
据表明,被调查地区老年人愿意为购买养老服务支出的费用水平较低,表明无偿
和低偿服务仍是目前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主体。
(2)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①生活照顾需求:
前面已经提到过,被调查的对象中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的老年人占比超过
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些老年人或者是因为年龄较大身体机能退化,另一方面是
由于患有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从而影响了自理能力。因此生活起居成了最基本的
服务需求。在设计问卷时,除了提问老年人在目前的“爱晚之家"里希望得到哪
些服务,还对未来可能发展的上门服务的需求进行了调查。从对两个问题的回答
来看,不论是日间照料还是上门服务,日常生活照顾都是被调查地区老年人最迫
切的服务需求。
在日间照料中心里,老年人最希望得到的生活照顾服务的前三类分别是:老
年饭桌、日间休息和代办购物。前两项不难理解,对于为什么对“代办购物"的
需求非常迫切,在与老年人交谈中许多老年人都说:“什么都好,就是人老了,‘懒’,
走不动了,想到镇上看病、买东西,坐汽车又不紧凑,去了也不一定看得了病,
东西也不见得有合心思的,索性不看了、不买了,等儿子回来再说吧!"即使是
一些身体健康情况比较好的老年人也普遍反映不爱“出门”。因此日间照料服务
中心未来可以考虑联络物流公司和电子商务的资源,为老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或
者在网上帮助老年人购物,为其提供生活便利。
在入户服务的生活需求中,打扫卫生、送餐配餐、洗衣服是老年人需求最集
中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需要上门服务的老年人一般身体健康状况都比较差,因
此最基础的“吃"和“穿”成了老年人最关注的问题。
表3.5被调查者的生活服务需求
在目前的“爱晚之家里"您希望得到哪 如果未来提供上门服务,你希望得到哪
些生活上的照顾(可多选) 尴牛活上的照料(可多选)
服务项目 比例 服务项目 比例
老年饭桌 92.3% 送餐配餐 76.3%
日问休息 65.2% 洗衣服 79.2%
剪发 55.1% 上门理发 36.0%
洗浴 46.9% 洗澡 12.1%
代办购物 66.0% 代办购物 70.2%
快递服务 12.1% 快递服务 19.5%
金融服务 48.1% 打扫卫生 83.3%
家电维修 25.6%’
房屋修缮 19.9%
②精神关怀需求:
近年来,随着子女外出打工的家庭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经历了从儿孙
绕膝的天伦之乐到四目相对的孤独冷清,老年人的感情变得更为脆弱。因此,满
足老年人精神关怀需求是居家养老服务能够得到老年人认可的重要途径。调查数
据显示,72.1%的老年人希望日间照料中心能帮助他们与子女通电话或是视频聊
天,65.4%的老年人希望能够参加文体娱乐活动。但是选择图书阅览、心理咨询
和法律援助的老年人比例比较小,分别只有18.9%,4.2%和8.6%。说明了老年人
的娱乐需求大于求知需求;而对于心理咨询、法律咨询这些专业性服务比较陌生,
不太了解这些服务能够带给自己怎样的益处。因此,今后在“爱晚之家”的服务
中,要加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识、法律保障意识的培养。同时增加文艺和体育
活动,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开展一些老年人兴趣特长班。同时积极与城市的文艺
团体联系,多搞送温暖下乡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③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在调查过程中,有93%的老年人已经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是对于平
时身体的一些小毛病小问题,老年人往往不愿意跑到县上的医院去看。因此在调
查中我们发现有67.3%的老年人希望在“爱晚之家’’里就能得到简单的看病开药
服务。38.9%的老人希望定期开展体检,24.8%的老年人希望了解一些健康和养生
的知识。在上门服务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方面,有40.3%的老年人选择了应急救
图3.3调查对象希望在“爱晚之冢”里得到的医疗保健服务
3.3.3对“爱晚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评价
问卷的最后,我们询问了参加过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对“爱晚之家”服务
质量的评价。65.1%的人认为目前“爱晚之家’’提供的生活照顾服务是最好的,
18.6%的人认为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在精神关怀方面做得比较好,5.5%的人选择
了医疗保健服务,8.8%的人选择了设施齐全,最后又3.o%的人选择了文体活动。
另外针对改善当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这个问题的回答中,65.2%认为应增
加服务人员的数量,43.9%的人认为应该增加服务项目。
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爱晚之家”小院提供的服务
最主要的还是生活照料服务,医疗保健、精神娱乐等方面还没有开展起来。老年
人普遍反映服务人员的数量太少,小院提供的服务项目应该更加丰富。
3.4研究结论
(1)总体来讲,太原市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从去年开始经历了筹备、试点、
验收总结等准备阶段,在县级农村社会福利业务基础薄弱,系统性不够的条件下,
因地制宜、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准备工作。以农村“爱晚之家"
小院为品牌,积极调动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农村养老,是太原市向全市推广日间照
料服务的良好开端。
(2)太原市将农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命名为“一五一十”工程,旨在为五
种重点服务对象提供十种服务。但是通过调查问卷和民间走访,我们发现,目前
“爱晚之家"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午餐、日间休息等生活照顾服
务和棋牌麻将等简单的娱乐功能,很多精神关怀、保健养生和金融保险服务等还
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3)在走访当中,在被问到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另一种重要服务形式——
上门服务,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家电维修、代购商品等服务内容是否需要
时,大部分老年人表示认为这种形式更加方便,特别是对于那些身体状况较差、
住的比较远的老年人,他们的需要更为迫切。但由于上门服务要求投入更多的专
职服务人员和交通等设备,目前的人力和资金状况还达不到这样的标准。且太原
市郊县许多农村地处山区,居住地较为分散,所以诸多现实因素导致了上门服务
目前还不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当务之急还是解决“爱晚之家”的资金、人员和
运营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3)在试点建立和运行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村干
部的认识问题、资金问题、服务人员配备问题和试点选址问题。
首先,调研中,县、乡、村干部都认为搞农村养老工作,是符合农村留守老
人养老现实需求的,对试点工作没有异议。特别是试点村干部,对选点在其村受
极大鼓励,对建“幸福小院"非常赞同。但对后期的服务运营,都吞吞吐吐,认
为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匮乏,建小院易,搞服务难,“没服务,老人有事各管各:
有服务,有事没事就找你了",担心好事办不好。
其次,除了民政部门的公益性投入以外,目前“爱晚之家"小院的资金支持
缺乏明确的制度安排,村集体经济的补贴和个人捐赠等方式都不能保证小院稳定
运营的资金需要。
第三,目前每个小院配备了-N两名专职的烹饪、家政人员,其余的服务人
员主要是党员和团员志愿者和其他热心的村民。这些服务人员基本上没有接受过
专业的培训。围绕小院服务,除了为老人提供吃饭、打麻将、下棋活动外,如何
突出“为老”主题服务,再没内容了。即使是吃饭,考虑的办法也仅是民政提供
油粮、村集体确保柴灶,老人自备碗筷,把福利搞成了救济。
第四,调研中发现,阳曲县选取的5个农村敬老院,除北小店乡敬老院外,
其他都离周边村距离较远,平均路程3里地,不方便老人就近接受服务,就日间
照料服务来看,很难起到真正辐射作用。
第4章 发展太原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路和建议
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具有保障民生、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挑战、提高农
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现实意义。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太原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虽然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研究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比较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资金的筹集和服务人员的配备成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纵观西方福利国家的社区照顾、老年人全方位护理计划以及长期护理保险制
度,庞大的专业护理团队和社会中介组织是发达的居家养老服务成功的关键。而
在我国各大城市普遍实行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也是以强大的志愿者服务队
伍和各种专业性的社会组织的支持为基础的。在农村,专业养老人员和志愿者缺
乏,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更无从谈起,实行政府购买缺乏依托力量。因此在农村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应该具有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的意识,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和优势,提供老年人满意的服务。
4.1渐进性地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步骤
我国不仅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在农村地区内部也存在着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我们在构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应本着
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城镇化的不同深度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1)“城中村”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的新产物。这些农村虽然在社会经济结构、
管理制度和生活方式还保留农村的特征,但是却失去了土地,同时也没有市民所
享有的养老保障待遇。太原市主城区范围内共有75个城中村,占地88平方公里,
人口接近12万。随着近年来太原市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城中村大量土地被征用,
许多农民虽然得到了经济补偿,但是未来却面临失地又失业的无保障状态。许多
城中村利用征地补偿款,凭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大搞工业区和临街商用房,大力
发展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村民的思想意识也较为开放,同时依托
地理位置优越性,可以利用城市里诸多的社会福利资源。因此在这些地区发展居
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可以较多地借鉴城市的经验,考虑购买专业的社会组织和
社会实体提供的养老服务,开办日托中心,提供内容丰富的服务项目。同时由于
居民居住较为集中,上门服务的地理局限性被克服,所以对于有需要的老人应上
门提供家政服务。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由村集
体承担更高比例的运营费用。
(2)郊区农村
郊区农村没有城中村优越的地理位置,但在近年来城市快速扩张,构建区域
或城市经济圈高潮迭起的背景下,郊区农村面临着重新布局、生产生活方式重新
选择的机遇。在这类农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应考虑现实条件约束和未来需求转变
的双重因素,重视制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3)一般农村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经济比较落后的农
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农村空巢率攀升,
养老任务重,但供给水平低。这类地区发展居家养老主要依靠省市级的财政投入,
服务内容应优先考虑农民最迫切的生活照料的需求。充分整合农村资源,发挥农
村地区的良好传统,充分利用邻里互助的优势。
4.2坚持多层次的覆盖原则
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养老服务需求层次差别
很大。因此,在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时,应坚持多层次、多样化的覆盖原则,
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确定不同的政府补贴
标准,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老年人的需要。目前太原市农村地区的居家养老服
务主要是针对五类特殊老年群体提供最需要的无偿服务。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其他老年人也表示了愿意参加居家养老服务,因此对于这部分老年人可以适当考
虑以低偿成本的方式向他们开放日间照料服务中心。
4.3构建全方位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系统
前面已经说过,农村地区缺乏发达的社会服务组织,因此实行政府购买居家
养老服务的办法不现实。但是这并不代表农村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只能靠政府补
贴和村干部想办法,农村地区邻里乡亲之间有良好的互帮互助的传统,人情味浓,
在农村要想构建成功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除了政府倡导,村委会村干部组织以外,
离不开个人、邻里和家庭的多方参与。政府、社会组织、邻里、家庭应发挥不同
职能,整合多种社会资源,共同构筑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系统。
4.3.1政府支持
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由于其供需双方特点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经济学
无偿的或福利性的居家养老服务,属于公共物品,需要由政府提供。但由于
居家养老服务这类工作过于琐碎繁杂,政府如果亲力亲为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
方面也导致缺乏专业性,因此在大城市普遍开展的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来提供
居家养老服务就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低偿性或公益性居家养老服务属于准公共
产品,应由政府和社会共同提供。营利性居家养老服务属于私人物品,应由市场
来提供,由政府监督。由此可见,总体来说,政府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部门,
在各个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中主要需要发挥好计划、组织、监督和协调等相关工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的社会服务组织,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
参与农村养老事业;
(3)建立专项资金,保障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落实到位;
(4)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
4.3.2发挥村委会能动性
村委会是农村的自治机构,是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在太
原市进一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村委会应积极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
(1)建立老年服务资源库,搭建为老服务平台。与医院、卫生所、药店等
单位展开合作,开展健康教育、自救互救模拟、为无保障老年人免费体检等。
(2)组织并帮助老年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保护。
一方面积极宣传有关政策法规,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畅通老
年人利益诉求机制,征集老年人对为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整合服务资源,如村镇养老院、卫生所、学校等,发挥其专业优势。
4.3.3家庭支持
虽然居家养老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但是老年人的
情感诉求和精神愉悦仍然寄托在家人的关怀当中,家庭的温暖是老年人心理归属
感的源泉。农村地区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更重,因此在依靠政府和村组织委老年
人提供为老服务的同时,倡导“孝道’’的回归,发挥家庭核心作用将是农村地区
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4延伸城市的志愿者服务优势
志愿者服务是太原市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一大特色之一。2010年时,太原市
就已经组建了青年志愿者队伍和低龄老年志愿者队伍共4866支,参与人数达到
62444人。志愿者中有医生、教师、科技工作者、农民、学生、离退休干部、律
师等多种职业,志愿者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太原市农村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
中应该借鉴城区内已有的志愿者优势,一方面可以聘请有经验的养老服务志愿者
为农村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志愿服务队伍还
没有建立之前,可以通过民政部门的组织安排,邀请城市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
下基层服务,为老年人表演文艺节目等等。与此同时,村干部要积极动员村里的
学生、团员、党员组成本村的志愿者团队。发扬农村邻里相亲之间互帮互助的良
好风气,组织低领老年人加入服务行列,发挥余热。
4.5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估机制
为保证服务质量,随着太原市农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的铺开,有必要对
各个互助小院建立相应的服务质量评估机制,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提高
服务质量。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每月或每季度量化任务。
同时可以定期发放服务质量反馈和建议表,了解老年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
并请他们指出对服务改进的意见。及时处理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确保服务
4.6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配套制度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配套制度主要包括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
及其他老年人相关的商业保险等。目前,旨在解决“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
问题的新农保和新农合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参保参合人数不断增加,给农民养
老和看病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但目前两大制度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欧美福
利国家的经验表明,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依托社会保障体系获得稳定
可靠的资金来源。因此,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
投入力度,实现社区保障制度农村地区全覆盖。
二十一世纪前半叶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去年在党的十八大
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这是
党中央针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超过我国总人口一
半以上的农村人口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波及和人口迁移的浪潮,老龄化速度更为迅
猛,养老问题更为严峻。农村地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是应对我国农村人口
老龄化严峻形势的现实选择,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社会积极力量,满足
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需要,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有益探索。
本文通过对太原市郊县农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的调研资料的研究分析,
并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总结了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的思路。太原市作为中部地
区的能源和制造业基地,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社会经济结构
以及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于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
比较有代表性。因此本文的结论对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有一定的借
鉴于本人的知识有限,本文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本文所选调研地区
居家养老服务刚处于起步阶段;暴露出的问题和可借鉴的思路还比较有限;最后
的建议部分只提出了总体的思路和建议,对于太原市居家养老的具体发展形式还
有待进一步探讨;对于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今
后有机会能够对以上不足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
附录A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调查问卷
一、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60—54岁 B.65,-69岁 C.70~74岁 D.75~79岁 E.80岁以上
3、您的婚姻状况:
A.未婚 B.已婚(配偶健在)
4、您的家庭状况:
1)子女个数:
A.1个 B.2个 C.3个
2)有无子女外出务工:
A.有B.无
3)居住情况:
C.丧偶D.离异
D.3个以上 E.无子女
A.与配偶同住B.与子女同住C.与配偶和子女同住D.独居 E.养老机构
5、您目前(如已离退休,请选择60岁以前)从事的主要职业:
A.务农 B.个体 C.外出打工 D.企业单位E.机关事业单位 F.家务
6、您的年收入:
A.3600元以下 B.元C.元D.10000元以上
7、目前主要经济来源(可多选):
A.退休金 B.子女补贴 C.亲友资助 D.养老保险
E.低保F.个人储蓄G.打零工或务农
8、您的身体健康状况:
A.非常好(无重大疾病)B.比较好(有一些慢性或轻微疾病但生活可以自理)
C.一般(疾病一定程度上影响自理)D.比较差(有重大疾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E.非常差(完全不能自理)
9、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高中以上
10、您是否参加了以下保险(可多选)
A.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B.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农合)
C.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D.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E.其他商业保险F.没有参加任何保险
二、居家养老服务
农村居家养老,是依托村委会组织,利用村内的各种资源,向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的
多种养老服务,使老年人不用到养老院就能享受。主要包括两种形式:日间集中照顾和一对
一上门服务。目前太原市在农村地区建立的“爱晚之家”农村幸福互助小院就属于居家养老
服务的前一种形式——日间照料。
ll、您对“农村居家养老”这一养老模式的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 .
A.{艮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太了解
12、您更喜欢在哪儿养老:
A.在家 B.养老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C.其他
如果选择其他请说明:
13、您觉得应该由谁来承担养老费用?
A.个人 B.子女 C.政府
14、您每月能够承受的养老服务费用:
A.100元以下 B.100~199元C.200~299元
D.300--399元 E.400-499元F.500元以上
15、您对本村目前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包括日间照顾和上门服务)满意吗: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D.没有享受过
对于没有享受过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如果有条件您愿意接受居家养老服务吗?
A.愿意 B.不愿意
16、您在“爱晚之家”里最希望得到的服务有(可多选):
1)生活照料:A.老年饭桌 B.日问休息 C.理发D.洗浴E.代办购物
F.快递服务G.金融服务 H.出行接送
2)医疗保健:A.定期体检B.测量血压C.看病开药D.针灸按摩
E.养生知识F.健身设旌
3)精神关怀:A.文体娱乐B.图书阅览C.心理咨询D..法律援助E.子女通讯
17、将来您是否希望有专门人员到您家中为您提供服务:
A.是 B.否
18、如果安排上门入户服务,您希望享受到哪些服务:
1)生活照料:A。送餐/配餐 B.洗衣服 C.上门理发 D。洗澡 E.代办购物
F.快递服务 G.打扫卫生 H.家电维修 I.房屋修缮
2)精神关怀:A.读书读报 B.子女通讯 C.心理咨询 D.法律援助
3)医疗保健:A.测量血压 B针灸按摩 C.看病开药 D.康复护理 E.养生知识
F.应急救助
最后两道题目,请参加过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回答,其他老年人不需作答,谢谢您的配合。
19、您认为目前“爱晚之家”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A.生活照顾 B.精神关怀 C.医疗保健指导 D.设施齐全 E.文体活动
20、您希望本村在哪些方面提高和改善居家养老服务(可多选):
A.健全服务设施 B.提高服务质量 C.延长服务时间
D.改善服务态度 E.增加服务项目 F.增加服务人员
【l】王浦劬、莱斯特·M·萨拉蒙(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46页
[2】王萍、李树茁,农村家庭养老的变迁和老年人的健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年第一版,88.104页
[3】曾毅等,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
一版,220.229页
[4】穆光宗,“3+2”养老工程:中国特色的综合养老之路,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
战略构想(北京市“老人、家庭与社区照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市老龄协
会,1998(12).,104.108页
[5】全国老龄办,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2008年2月
[6】宋健,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人口研究,2001(6)
[7】吴玉韶,居家养老服务亟需破解四个难题,社会福利,2009(06)
【8】王锦成,居家养老:中国城镇人口的必然选择,人口学刊,2000年第4期
[9】孙慧峰,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的职责定位研究,兰州学刊,2010年
[10】陈伟,英国社区照顾至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本土化进程及服务模式的构建,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93.99页
【11】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人口学刊,2012年第4期,51"-'59
【12】张祖华,农村养老保险的破局之策,就业与保障,2006(6).
[13】甘曦之,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研究,科技与管理,2007(3).
【14】王刚义,赵晶磊.居家养老的困境与出路,构建和谐,2008(03)
【15】袁缉辉,养老问题浅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角度进行的思考,社会科学,
1996(6),49—52页.
【16】全国老龄委,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日
[17】聂鹏、蒋新红,农村居家养老的社会福利服务模式[J】.社会工作,2004年第6
期[18】宋广、李亮,我国居家养老方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1期
【19】国家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121普查数据,
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dwcrkpc/
【20】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121普查数据,
http://www.stats.gov.cn/tjsj/pesj/rkpc/6rp/indexch.htm
[21]GriffithsR.CommunityCare:AgendaforAction,London:HMSO,P48—50,1988
【22]HillelSchmid,TheIsraelilong-termBa einsurancelaw:Selectedissuesin
providinghomecareservicestotheflaile derly,HealthandSocialCareinthe
Community13(3),P191-200,2004
[23]FangC.,JohnG.,PhilipO.,DewenW.TheElderlyandOldAgeSupportinRural
China:ChallengesandProspects,TheWorldBank,Pll-42,201
【24]BaggottR.,HealthandHealthCareinBritain,NewYork:PalgraveMacMillan,
P432,1994
[25]MeansR.,CommunityCare:PolicyandPractice,NewYork:Macmillan,P32,
[26]DotyP.FamilyCareoftheElderly:TheRolofPublic[M].Milbankemorial
[27]WillmottPFrierdship.NetworkandSocialSupport[M].London:PolicyStudies
Institute,1987
[28]Yuen·Tsang.TowardsaChineseConceptionofS cialSupport【J】.Aldershot:
Ashgate,1997
此论文的顺利完成首先得益于我的指导教师刘庆彬教授的悉心关怀和热忱
鼓励。刘教授在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方面提出的建议给予了本人非常大的帮助,此
外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将令我受益终生。
感谢我的校外导师李玉泉博士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对本论文的选题和调
研加以指导。正是李老师的提供的深入人保健康保险公司内部实习调研的宝贵机
会为我了解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专业的研究方法。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引用了太原市老年服务管理中心的非公开的调研报告和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在此我要诚挚地感谢太原市老年管理服务中心的任宝宝主任
给予的授权。同时,他对本文在写作的视角和思路上所提的建议也令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与我交流观点、帮我开拓思路的同学们以及其他所有在本文的创
作过程中给予过我支持的朋友们。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关星煜,女,日生。
2011年7月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2011年9月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攻读保险硕士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卡变空号了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