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心理罪有没有第二季疾病我

国内外心理咨询的收费都比较昂贵,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病人减少支出?
题主理解心理咨询收费较贵的原因但是中国的客观条件无法给大多数病人足够的资金去进行长期的心理咨询只能进行药物治疗请问大家对减小患者心理咨询支出有什么好的看法?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做到服务近似,价格便宜很多呢?互联网会是一个可能的方向吗?
按投票排序
大家说的都是个体心理咨询的价格为什么不能减下来, 列举的很多情况我也比较认同。不过既然题主问的是有哪些可以减下来的途径,我也想简单回答一下。目前从减低心理咨询费用角度有几条路径可以考虑:公益机构的咨询服务。一些NGO会针对特定人群提供公益类型的心理咨询,这类咨询收费一般都比较低,最高一般也不超过200块一次,有的50就一次。起步阶段的咨询师来这类机构磨练技术的概率比较高,各种类型的咨询师都有,比较碰运气。如果想找个咨询师先试试,还是可以考虑的。不过这类咨询一般有一定时间限制,比如最多可以做10次之类(否则大家都赖在便宜的地方不走,公益资源有限,其他人就享受不到服务了),也因此公益咨询一般只能咨询一些有针对性的短期问题。而且你必须符合公益机构的服务对象,比如LGBT中心的话,你自己必须得是同性恋双性恋之类;如果是HIV中心的话,你自己得是感染者或者其家属之类……咨询师培训来访招募。现在有很多新兴的心理咨询培训机构,会招募来访者,主要是给心理咨询学生拿来积累最初的经验,一般价位和公益咨询近似。相比公益咨询而言,这类培训机构对时间较没有限制,所以做个1、2年一般问题不大,有的甚至要求不能做少于一年,要不对学生学习比较不利。不过因为都是学生,所以他们其实是在学习如何做咨询,而不是正式上岗的咨询师,所以你不能期望从一个学生身上获得资深咨询师水平的服务。这类咨询最适合的是需要长期陪伴和支持的来访者,因为心理咨询培训主要还是训练学生的陪伴支持能力;如果你是有特别的症状想尽快消除,或者有一大堆心理创伤,那可能学生咨询师还没准备好帮你。等你做了1、2年之后他毕业了、真的学会了,可能才能开始这部分工作,但到时候学生的收费估计也会升了。远程视频/电话咨询。这里说的网络咨询一般是指视频咨询或者电话,不包括文字咨询,因为如果不能产生实时沟通,咨询中的核心效果很难保证。目前心理咨询费用高昂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机构抽成高,抽五六成很常见(就是你给1000,咨询师才拿4、500,刚到资深咨询师的最低工资标准)。当然机构自己也有难处,运营贵,租金高,不抽这么多怎么活。那么减少租金加成的方法就是进行远程咨询,如果双方都有条件在家里做,那么至少租金上的加成就可以降低,费用上减低10-20%还是可以的,或者同样价位你可以雇到比面询更资深的咨询师。当然,远程咨询也有比较大的缺陷,比如受信号影响大,电话咨询看不到,视频咨询可能看不清,这有时候会影响交流;另外远程咨询其实对咨询师的技巧也有特定要求,不是每个咨询师都具有这方面能力;最后就是心理创伤特别严重或者缺乏基本社交能力的来访一般不建议远程咨询,因为这类咨询中存在的风险或需要的条件在远程咨询中比较难控制。不过以上三种途径中,远程咨询中雇到专业资深咨询师的可能性最高,因为资深咨询师不太可能在公益或者学生培训咨询中出现,但做远程咨询的我还知道不少。当然咨询的实际效果主要还是看咨询师的水平了。团体咨询。团体咨询在国外还是比较普遍的,因为是一群人参加,自然每个人平摊的费用就要低一些,这点国内也是一样的。而且国外的团体咨询主要是短期的认知行为和心理支持为主,8-16次就结束了,一般是集中解决某个问题(国内流行的所谓长程个人成长团体国外很少见,因为不实用)。团体咨询一般能降到个体咨询费用的一半左右,不过咨询师一人带6-10个来访者,当然不可能个个都照顾到,并且也不负责把来访者从完全不好带到完全好,而多数只会针对某个团体成员都有的特定问题解决,对来访者自觉性要求高。所以如果没有其他个人咨询辅助,团体咨询比较适合有某针对性问题,其他方面还好,自控性高的来访者尝试。心理自助网站/软件。心理自助在国外也是趋势之一,基本上多数疗法都有心理自助书。认知行为疗法尤其强调心理自助,而且由于这本来也是一个比较注重心理教育的流派,一定程度上自然可以借鉴网络教学方式进行干预。因此就会有一些外国的疗法会设计出类似手机APP或者情绪管理网络课程这样的课程,大家可以购买服务自己去上去用,比如像sleepio(治疗睡眠障碍的APP)之类。因为可以卖给无限人数,价格一般会非常便宜,每月开销可能是个人咨询的1/N甚至是几百块钱一次付清型。当然,心理自助的短板也非常明显,没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当事人比较容易走弯路,而且由于不包含真人咨访关系的成分,心理自助是不可能用来解决人际关系或者心理创伤问题的,一般多数是解决睡眠或者情绪管理问题,或者感觉自己不太好,先预预警之类。不少机构EAP什么的也可以用。虚拟现实咨询师。虚拟现实技术目前在网络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的,目前国外有开始探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治疗,基本上就是给你做个电脑咨询师出来,或者用虚拟现实来做行为练习。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心理自助的高阶版本,不过目前还在研发阶段,大家只能展望了,估计一开始也会很贵,但因为量化可复制,估计远期上会便宜下来。最后不得不说,如果你希望能有高质量、资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咨询服务,那基本上心理咨询还是一分钱一分货。除了定价虚高的咨询师(比如一小时,我认识一些精神科主任医师很靠谱的外头执业,基本也就是800、这样的报价而已,如果你看到报价3000什么的,直接跳过就可以了),基本上你花200就获得200块水平的咨询,花400就是400块水平的咨询,咨询师的定价跟他的资历、能力还是挂钩的。当然,也会跟咨询师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有点关系。
国内心理咨询价格的「昂贵」,从几个方面来讲下。公众对于心理咨询价值的认可度接触过的很多不了解心理咨询的人,初次听到心理咨询价位的反应是,「聊聊天而已,为什么要这么贵?」因此,好些有意向做心理咨询的人对于是否去做心理咨询,纠结点都放在价格上。对于什么是合理的心理咨询价格,提供咨询服务的人群是如何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情况所知甚少。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之路,以下的问答可以说明一二:就上述情况来看,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是三年又三年的差事,不仅要靠专业培训和不断地经验积累,还要讲天赋。算上专业培训和督导的费用,前期的开支与收入几乎持平,中期才开始赚钱。如果拉低现有的心理咨询市场上心理咨询的合理价格,增大不合理的竞争面,从业者的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势必很多有心加入心理咨询这行的人会望而却步,现有的从业者也会转去做其他收入较高较为轻松的工作。进一步拉大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比例,让合格的心理咨询资源更为稀缺。行业管理及不当宣传引起的诸多问题目前国内心理咨询行业刚起步,鱼龙混杂。传统媒体和网络上,不像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多正规的心理疾病及危机事件的科普,提供介绍、指导及相关资源的资讯,倒是搜索引擎排名可以买,搜一下野鸡机构的网站一大把,部分媒体报道不实。纯考证(考出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未受过其他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还有没有资质的人诈称自己是心理咨询师也在从业,虚设心理咨询项目的个人及机构。比如「」中提到的,市面上有不少像这样的黑心机构及个人服务存在。更有甚者,缺乏专业培训、违法操作被司法机关处理过的心理咨询师,因为媒体从业人员缺乏辨识度和给过好处的原因,仍能让他不断上媒体做个人及创办机构的推广和宣传。 在回答中提到的上过媒体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咨询价格虚高也成问题。去年有名求助者找的心理咨询师,看他的资料和报价比同资质的贵出一倍多。有些医师没有开虚高的价格,也会存在慕名找上门的人过多,咨询时间难以安排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做心理咨询无效或性价比低,自然让人觉得贵了。给部分做过心理咨询的人留下心理咨询纯属坑人骗钱的印象。没有医疗报销及相关的支持我对国外的心理咨询现状所知甚少,所知的讯息来自在国外学习心理咨询的学生,以及在国外接受精神治疗和心理咨询的患者。要说国外的心理咨询费用昂贵,我听闻过的美国最高价格是800美元,中等价位200-400美元,最低的是学院附属的心理研究机构,由学生为贫困的来访者提供的低价或免费的心理咨询。价格不比国内便宜,好在药物及心理治疗的费用可以通过医保免去一部分的费用。在澳州和加拿大留学的学生,住院治疗最好的待遇费用全免,在国内住一趟医院要几千至过万多的费用。老师在美国留过学,她在评论里提到的情况为:美国有医保,一般是从60%到80%报销的额度,所以还是很可观的数额被去掉了。如果是100刀的资费的话,基本上就差不多只要掏40刀到20刀不等~我觉得比在国内看便宜多了~~不过米国的保险五花八门,保险费用其实也挺高了。。。所以说基本上是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不过美国的低收入人群有政府的保险,是可以接受免费咨询的,所以相对来说反而比中间的中产阶级要更好地享受到心理咨询服务。 唉~~苦的都是中间那群苦干的人~~~价格这部分听上去美好,但国外发达国家有些情况和国内相仿。比如,美国心理咨询资源的分布,也是沿海的资源丰富,内陆部分地区资源稀缺。上面提到的学院附属的心理研究机构,由学生为贫困的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这些来自贫民窟的来访者,往往有着家庭暴力、吸毒和性侵犯等多重的问题存在,部分是需要接受长期心理治疗和社会援助的类型。以来访者的问题严重性和治疗的难度来说,需要由经验丰富、年资较深的医师来做心理咨询。国内不像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很多正规管理的互助团体、免费的公益资源及社会支持,对正在做心理治疗的患者来说,这些对他们的恢复很有帮助作用。国内目前的情况,我在「」中说过些。像老师所说的那样:国内现在比较需要国家政府的津贴,如果多贴点钱给愿意开展低费有需要的人群,反而可以降低许多社会问题。比如美国现在比较普遍的酒驾问题,家庭虐待问题,还有家庭暴力,女性暴力等等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政府愿意投资的一个最大原因。感觉国内现在是没有人在请愿,而且声音太小,上面很难听到。 只希望未来有些改善吧~~很期待国内首家以非盈利为主的心理服务机构的出现!既能减轻患者们的压力,也能减轻心理咨询从业者们的从业压力,愿不久的将来这一美好的愿景能得以实现。----之前有人提过题主类似的提问,我写过个回答「」,讲到所知的国内咨询价格及部分机构的情况,需要长期心理治疗的求助者们的经验和处理方式等讯息,如何省钱的部分也有提到,在这里不重述了。想在长期心理治疗上节省开支,我认为对患者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少走弯路。从正规渠道获取相关资讯和资源过去在援助渠道接触过的求助者,很多人看了媒体及网络上虚假或错误的讯息,或贪图便宜随便从网上找自称心理咨询师的人做心理咨询,因此栽了跟头,耽误治疗,付出金钱和健康的代价,从此不再信任医疗能帮到自己。因此我搜集和整理出「」,在回答中不厌其烦的罗列相关的医疗及公益资源。做心理咨询前,患者及家属可以找些对症的指导书来看,比如「」、「」、「」和「」这类主要写给患者及家属看的针对某疾病的指导书籍。「」、「」和「」这类帮助了解心理咨询设置、过程和疗法的书籍。「少有人走的路」和「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这类自助类的书籍。不要对心理咨询的效果期望值过高心理咨询与其他医疗手段、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样有局限性,比如,有些病症的难以医治;医师不能替来访者解决具体的困难。只能作为一根拐棍,帮助来访者更好的走下去,无法替代来访者去生活,更多要靠来访者在咨询室外的努力和尝试。不要着眼于「治愈」,即使不能彻底康复或消除心理困扰,带着疾病生活也未尝不可。----互联网可以提供远程咨询的便利,解决一些偏远地区患者的咨询困难,但存在咨询效果不及面对面咨询,有些疗法和练习没法做的情况。建立远程咨询的操作上,最好是通过网络了解清楚医师的资料,简单沟通觉得感觉还行,再到医师所在地面对面咨询一次至几次,咨询前签好保密协议。不少人图省事和便宜,跳过了面谈和签协议这一步,也没事先认真了解心理咨询及医师方面的讯息,后续的问题多多了。其他方面,网络提供帮助的形式有很多。提供辅助支持的,比如像这样的在线CBT系统,「 」这种形式的非盈利平台,也能为受到心理困扰的人们提供些许帮助。目前来说,国内的互联网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多些正规的心理疾病及危机事件的科普,提供介绍、指导及相关资源的资讯,让有心理咨询需求的人们少走些弯路,已经谢天谢地了。
以前在澳洲,咨询过心理医生,175澳元1小时,留学强制保险(OSHC公司)全额现金报销,我去了七八次,每次半小时一小时不等,就把五年的保险费都挣回来了。。。关键是,我只是想锻炼一下口语。
心理咨询的收费也是分好几个等级的。免费:高校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一般由本校老师或者外校、医院的职员担任。根据你所在高校在心理学领域的专业水平,以及你们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所能够联系到的人脉,会决定你所遇见的咨询师的水平。虽然是免费,但是恐怕已经比社会上不少初级的咨询师好了。比如,我的学校,首都师范大学。我们咨询中心的老师,一般都是教授,年龄在40左右,从业时间少说都有10年。据我所知,有一个是医院精神科医生,通过人脉介绍而来,同时拥有咨询师资格并且受过严格的精神科医学训练,我见过他。公益和课业要求,学生提供的免费咨询。我就是其中一个,还有我的师兄师姐。毕竟是这个专业的,所以我们有机会找本专业的老师督导,或者进行朋辈督导。我们只会接收我们认为力所能及的来访者,那些很有可能有精神障碍的来访者,要么推荐到咨询中心,要么建议他找从业经验在十年以上的咨询师,要么建议去医院看看。初级,每小时200左右。这一般是从业两三年的咨询师的收费水平。中高级,每小时400~600。一般这样的咨询师从业超过六年。一般至少是硕士学位,不少有博士学位,有留学经历,参加过长期的心理咨询培训。而这些培训,都是和国外专业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大学合作运营的。比如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以上总结于我还听说过每小时收费两千的咨询师。不过,他的专业水平我就不清楚。之所以收费如此之高,据说是因为他上过电视节目。其实,要找靠谱的咨询师,上述400~600每个小时的收费的那种专业背景,就已经很靠谱了。可能有一部分不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就靠咨询师的知名度来判断其专业能力。这当然不靠谱……毕竟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某个人,不代表他专业水平就好。因为你无法判断那些媒体选择那些人的依据。作为一个本科是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的人,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电视节目的播放效果高于一切。也就说,首要的是那个人能说会道。如果是平面媒体,就要能写能科普。这和心理咨询的专业水平,不是一回事儿。当然,媒体会考虑那个人的学历背景,但是学历背景也不能代表咨询的水平。学历背景,受训经历,从业年份;三者相加,你才能大致判断一个咨询师的水平。然后判断他的收费是否合理。好,扯完这些。终于可以讲降低收费的可能性了。简单来说——降低收费不太可能。一般意义上的医疗保险,无论是国家补贴的还是盈利机构的,据我所知都没有给心理咨询承保。美国的情况请看评论。低收费的咨询师,是可以找到的。但是比较不能保证专业水平。你只能祈祷你遇见天赋异禀,而且正好与你合适的咨询师。现在我们谈谈,如何整体上让心理咨询变成一般人负担得起的服务。基本上纯属意淫了……。从供需关系上看,因为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受训成本很高,所以导致较好的咨询师数量少。而无法普及的心理咨询,以及大多数人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我国各个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都导致那些本来初期可以通过一般的心理咨询师处理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其结果就是:好的咨询师少,而有严重问题的人更多。而且,一个人能够承受多少费用,跟他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没有必然关系。可能有个人就是富裕,他发展上遇到问题,他就去见咨询师。而那个出身贫穷问题更为严重的人,没有经济实力付费给自立高的咨询师。要改变这种结构。那就只能是:普及免费和初级的心理咨询服务。让刚入门的咨询师接待问题并不那么严重的来访者。让资历深的咨询师,接待问题严重的来访者。完善各个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是一条比较可行的方案。总而言之:通过完全培训体制,让咨询师从业、成长的成本下降,以此增加心理咨询师的数量。普及学校的心理咨询,让大多数人的问题可以及早发现,在初期进行处理,进而减少问题严重者的数量。如此,供需改变,再通过网络和媒体的有效信息传达,理论上,可以改善心理咨询对于某些人来说收费过高的问题。互联网是一条途径。但互联网无法改变基础的情况:资深咨询师的数量,来访者的数量,来访者问题的严重程度。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不“薄利多销”:降低心理咨询收费而提高接待数量。那是因为,心理咨询说到底是一项很耗费心神。就算咨询师愿意,他也未必做得到高强度工作。
看什么心理医生,看精神科医生啊!普通号5块,专家号14块,绝对物超所值啊有木有!!虽然精神科听起来不好听,但是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学的东西是一样一样的啊!!
首先要抛开那些浑水摸鱼的角色,我们在谈论一个行业的价格时,说的应该是专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可以满足用户需要的,这样的机构或者单位。心理咨询行业在国内鱼龙混杂,充斥着大量不负责任的机构与没有经历过系统教育的个人在从事这个行业,我们谈论价格是,应该不包含这部分。心理咨询服务本质上是服务行业,即使在国内的医疗行业特点下,我们依然要明白,整个医疗行业都是属于服务行业。仅从欧美亚来说,心理咨询服务的价格基本都处在80-120美元、80-120欧元、600-1500人民币/小时这个区间。事实上这个价格在欧美也不属于廉价的服务,但也不是只有精英阶级才有能力享受的服务。在欧美国家,人力的技术性一对一服务都是昂贵的,小时咨询费用占人均收入比重在1/30左右,已经是相对合理的价格了。而包含着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等福利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已经基本成为中产阶级能接受的服务内容了。而在中国,因为心理学学科本身的发展滞后,符合条件的从业者数量、社会接受度、国家支持、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心理咨询成为了较为昂贵的服务项目。有人问我具体的哪些因素是不是可以说说,可能说的不全面,那就简单补充一些:1,高等教育中根本就没有心理咨询这个学科,心理学很多大学都有,各种课程分门别类乱七八糟一锅烩,出来之后是干嘛嘛不灵,心理咨询从业与学过心理学完全是两回事。2,国家根本不认为心理咨询应该属于医疗,于是什么医保啊,医院啊,根本就和心理咨询没关系,有些医院开设了心理咨询科室,结果医生的素质水平惨不忍睹。3,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心理咨询时怎么回事,我身边的朋友也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听说我学催眠上来就问太好了你现在能让我睡着么?亦或者觉得心理咨询师应该是超人,我来了付了钱一小时一千块啊,那么一个小时你要么让我发现自己潜移默化的变成了另一个人从此飞黄腾达鸡犬升天,要么能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从此洗心革面做个好人了……4,我认为最主要的:中国现在绝大部分人口还处在衣食温饱求不得的阶段,饿着肚子的时候最需要解决的不是心理问题。一个人有吃有喝却去杀人放火,这是心理问题,可以改变。一个人已经面临绝境了,无米下炊老婆孩子还要养,他去杀人放火这其实不是心理问题,这是人最本质的需求——活下去。总结:1,国外的心理咨询其实没有那么昂贵,只是我们在国内按照汇率算过来看起来很昂贵。2,国内的心理咨询服务确实很昂贵,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导致了价格与需求之间的恶性循环,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3,在国内,减少心理咨询支出这个问题我曾深入思考过,但还是没有任何有建设的好办法。4,心理咨询强调是面对面的实质的沟通,在现阶段互联网能解决的依然只是在营销层面的一些作用。5,我对于这种现状深恶痛绝却无能为力,只能说心理咨询在国内只是中产阶级以上才能享受到的服务。面对中国种种社会问题,事实上心理咨询这一块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有很多更迫切的涉及民生的方面更亟待解决。
我觉得是这样的:心理咨询真正发生作用的,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关系。价格在其中也有很大影响。所以破坏“价格”的设置/或者心理咨询中任何一个设置,都是对咨询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心理咨询”互联网化有很多需要小心的地方(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我在做心理咨询的互联网化我会不知道嘛!)。而心理咨询本身,需要每周1-2次(甚至5次)的见面,你要允许自己和另外一个人建立一段隐秘的关系,你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各种种种,还要付高昂的费用,这是很艰苦的一个过程。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够、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通过心理咨询这个途径来做。但好消息是,所以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帮助人们处理内心的情绪,有陌陌吖!有豆瓣吖!有知乎吖!有9158吖!有淘宝吖!有Mooc吖!不是只有心理咨询才能拯救世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其他事情都能。
国外的情况不知道,国内是可以很便宜的。公立医院很多都有心理科室,50左右咨询一次,一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只不过排队麻烦,便宜的医疗资源大家都想使用啊。大学也有心理咨询室,对本校学生貌似是免费的,而且往往不会很难排队。听说已经毕业的学生其实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学校蹭心理咨询,不过建议经济条件许可的毕业生最好别这么做。私营机构刚毕业的三级咨询师,一般一个小时是两百左右,不过他们不一定有(实际上是一般没有)临床医师资格证,所以你可能还得跑到医院找医师开药。比如我就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但我没有处方权的。私营机构往往是可以靠预约看病的,比如那你跟医生预约下周十一点咨询,然后预交费用,那么那段时间咨询师就只会等待你一个人,你不需要排队。而很多公立医院是排队挂号的,不能提前预约。所以对于经济条件许可的人,去私营心理咨询机构至少比去大医院要方便和省时间。心理医生的收费往往是跟资历挂钩的,你指望那些便宜又年轻的刚毕业的咨询师帮你什么大忙,你真的要靠运气。一般来说,如果你是简单的心理“障碍”,能叫他们帮忙。但如果是心理“疾病”,还不如去国立医院。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在外执业的价格也会相应提高,不过在医院里面却不会,公立医院内的价格是国家规定的,卡得挺死。
作为在北美学成,回国执业的咨询师,和大家分享几点:1.费用高是因为投入高。我在加拿大读心理学本科+硕士,总费用是以百万元来计算的。所有有过留学背景的心理咨询师,付出的费用都不低。本土咨询师参加的各种行业培训和工作坊,只要水平较高的,也都是万元级的课程。咨询师容易被人觉得就是陪人聊聊天,可是好的咨询师的培养是一个需要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积累的过程,所以收费贵是有原因的。2.国内和北美收费模式不完全可比。咨询师并不是一个任何人想做就做的行业,前期的投入很大,所以收费高。但是国内的情况和北美不同在于,北美对于心理咨询/治疗的执业资格有比较系统和严格的要求。以加拿大为例,有五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具有提供心理咨询的资格:心理学家(psychologist),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社工(social worker),心理治疗师(psychotherapist),执照护士(registered nurse)。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和认证系统,需要经过一系列专业训练才能够拿到学位/执照。比如要成为注册社工,必须拥有社工硕士学位(M.S.W.),而要拿到MSW,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将近1000小时的有督导的实务工作和一系列行业规定的课程。由于人才训练体系严谨,所以提供的咨询服务也是高质量的。而在国内,大家知道任何人都可以去考劳动部的等级考试,然后就可以上岗了。我认识一些拿了三级甚至二级证的人,心理咨询的基本面谈技术都不过关,更别说实务经验的积累。所以说国内的咨询师资格在含金量上是有问题的,而咨询师收费也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框架,所以造成收费问题比较混乱。3.提供咨询者行业环境国内外有差别。在加拿大,上面提到的五个行业里面,其实主要的咨询都是由社工完成的(70%-80%),而社工是社会福利制度的执行者,社工一般都服务于各种类型的社会机构,这些机构由于资金来源相对有保障(政府资助/企业私人捐助/自行募捐等),所以提供的服务大多减免费用。比如我读MSW期间曾经实习的一个社区中心,对社区居民的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所以这对于社会低收入人群来说,就不涉及到收费问题。国内的社工行业发展非常落后,大多数医院和社区没有社工团队和机构,即使有,也不具备合格的咨询资质,所以本来心理咨询可以作为一项政府福利保障减免费用提供给居民,但是因为体制问题无法实现。4.国内保险和咨询体系的衔接缺失。有朋友提到保险,的确北美有相当一部分咨询费用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承担的,能够这样做也是因为咨咨询行业的发展比较完善,能够成为一个可信任的被保险公司认可的服务提供方,在费用上有清晰的框架。国内保险公司不涵盖心理咨询,也是因为咨询行业本身落后且混乱,无法制定清晰定价和补贴机制。5.从社会公正的角度来说,心理疾病也是病,可是没有被纳入国家医保体系,这是体制问题,短期内似乎也无法改变。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以上都是一些个人浅见。费用减免的问题,你可以尝试寻找收费较低的咨询师,但是往往他们的咨询水平和效果也更加有限,如果专业能力不够过硬,甚至可能带来不良影响和误导。那么更实际的问题是,如果是无力负担心理咨询/治疗费用该怎么办?我的几个建议是:1.网络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现在很多医疗诊断都实现在线化了,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治疗,虽然需要面对面咨询最靠谱,但是在经济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收集和参考网络资料文献来对心理问题有一定程度的判断和自我调整。虽然比不上正式治疗,但是总比没有好(这么说真的好悲催。。)2.通过网络寻找同病相怜的群体是个不错的方法。很多心理问题人群,比如强迫症,自闭症,饮食失调等人群,在网络上都有相应的社区和论坛。我曾经接过的一位强迫症来访者,因为费用问题无法继续咨询,后来找到了网上的强迫症论坛,通过和他人交流讨论,还是起到的比较好的改善作用。3.社会支持极端重要!社会学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发现,对于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压力和社会支持。精神压力越大,社会支持越少,心理健康就会越糟糕。因此在无力负担咨询服务的时候,你可以做的是尽力为自己创造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于网络或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朋友,也可以是身边家人朋友的支持,情感上,心理上,生活上,支持的来源越多,方式越多元化,越有利于稳定和改善情况。这种支持,也可以延伸到患者家庭。我曾经服务的一个重要人群就是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他们承受的压力和痛苦如果能够得到缓解,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极端有利的,所以如果你无法为患者本人做什么事情,至少可以考虑为其直系亲属或者配偶等提供支持。4.对于很多心理疾病,治疗是一个方面,重新回归社会与社区是另一个重要的但是经常被忽略的方面。在治疗方面,家人朋友可能起不了太多作用,但是在回归社会,重新恢复个体的社会和职业角色上面,是可以有一定的努力空间的。国人处理心理疾病的方式往往是一个人病了就吃药,吃不好就关起来,不让他回归社会,这样的结果是这个人会一辈子生活在孤独,隔离和绝望中,情况只能继续恶化。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些机会,学会与身边的人交流,或者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工作任务,不要让患者在社会功能和社会角色上完全丧失。咱们国人在这方面的确面临很多的障碍和体制因素,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所以更多的时候只能依靠自己或者非专业人士。不过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不同在于并不完全依靠药物治疗,通过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关系进行干预,或多或少也会有帮助的。希望以上建议有帮助。
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反对目前排名第一的答案,题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病人减少支出,而非心理咨询收费分为哪些档次。(在这里插一句:题主在说明的最后提出互联网是否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我总感觉题主是一个想要通过互联网在这一领域创业……)再给出我自己的答案:将心理咨询与治疗纳入完善的国民健康保险体系之中。只有完善的国民保险体系,才能够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成本平摊给大众,使得每一个人在不承担高昂咨询费用的情况下享受到较为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也能给予心理咨询师一份合适的收入。而且,完善的国民健康体系同样也能够推进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发展。我一直都坚信,商业是社会进步的第一推进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最为发达的美国也是多个疗法流派为了哪一种疗法更好而争执不休(跟现在国内的咨询师常常标榜自己是心理动力流派、认知治疗流派、甚至一些自创理论流派的差不多~),一次完成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也动辄要一两年。但是保险行业提出了要求,为了更好的控制医疗支出,他们希望心理咨询与治疗更加标准、更加规范、疗程更短、预后更加准确、治疗效果更加可靠。给钱的总是有话语权,所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这一领域在保险业的压力下开始行动起来,依靠大样本临床对照实验、荟萃分析(元分析)等方法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临床病例进行综合分析,对比了每一种技术在治疗不同症状时的效果,并将这些研究结果运用到临床治疗之中,为每一个问题选取最为合适的疗法和技术,很大地提升了心理治疗的效果,结果也使得心理健康保险的保费更低,所有人都从中受益了。所以,现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教材,除了那些某一流派的专著以外,基本上都会在绪论或者导读中告诉读者要以多元的综合的取向去进行治疗,而非仅仅使用一套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是任重道远,需要完善的国民信用体系做支持,需要规范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和认证体系为保障,需要社会的共识(对于心理咨询足够的需求及认同)。真心希望能早日看到天朝的心理健康保险体系顺利运行。互联网能发挥什么作用呢?互联网能够实现心理治疗病例数据的大规模共享,能够更好地分析治疗效果,能够为健康保险提升运营效率。但是,以我之浅见,不认为互联网能够创新心理咨询和治疗这样特殊的行业的工作方式,也许是我眼界太狭窄了吧。
发达国家有医保
我接受过闫俊的心理咨询,一小时2000元,说实话,真不咋地,当被骗了
看了清流老师的回答,决定修改一下之前的答案题主问互联网会不会是一个可能的方向,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参与了一个国内的CCBT网站的建设,就是清流老师提到的心理自助网站/程序网站上有一系列自主程序,也有一些冥想程序, 还有心理测验等等。当然也提供面询和网络咨询。CCBT程序是咨询的好帮手,对于某些来访者来说,程序本身就可以给他们很大帮助。技术主要是老板从澳洲带回来的,我完全是被这个网站本身吸引了,而加入了他们。不过我们的发展并不顺利,缺少投资,盈利也几乎是没有,所以现在我们几个是无偿得在维护着网站。我们都很爱它,同时我们都坚信,它会有更好的未来。另外再补充一些咨询费用能否降低的问题首先,我认为,咨询费用在未来会有降低的趋势的,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时候1、行业规范化2、大众对心理咨询有更多更真实的了解3、EAP或医保扩展很多答者都提到实际上市面上有很多100-300/时的咨询师,他们中的一部分是公立医院的精神科医生,一部分是毕业不久的专业生。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我反而觉得这个价位的咨询师基本上是最靠谱的,能力与价位最相等。当然,在学校提供服务的很有资历的老师,在医院坐诊的有资历的医生除外,他们私人执业的价格也在500-1000之间。但是,300-1000价位中,除了这些老师和医生,还有很多其他人,缺乏正规职业培训的咨询师们。所幸现在行业和社会正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也相信在不久之后,大众能更加正确地认知咨询师这个行业,了解我们也只是普通的服务业从业者,我们也只是靠着自己学识,经验吃着技术饭的人。而行业更加的规范化,能够让大众更方便的找到靠谱的咨询师。当大众开始重视100-300这个价位的咨询,我相信大家也不会觉得咨询贵了同样300-1000这个价位的咨询,会随着行业规范化有层次波动,虚高的咨询费用会降低,而还保持高价的咨询则是资深专家级别,需要找他们解决的问题也确实是稍低能力的咨询师无法解决的。至于1000/时以上的,我确实也认识,不过人家都忙着做督导,做课题研究,个案实在一年都接不到几个,别说你有钱找他们,他们还真不一定有时间接待来访者。他们真担得起”心理学家“这个称谓了。所以1000/时以上的”咨询师“,这价格虚到我都不知怎么直视他们了···
不给人家那么多钱 人家凭什么听你巴拉巴拉那么多负面情绪?你把这些牢骚都跟你至亲好友说说 一次两次行 多了你看人烦不烦你?80%会偷偷笑话你,10%会觉得无所谓,只有10%愿意帮你,但方法还不一定对。再多你就变成祥林嫂了。虽说钱不是万能的 但是这种问题 只有钱能给你买来一个忠实的聆听者,并且指引你到正确的方向。
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咨询师 我想说两句。首先 现在国内的咨询市场已经不能简单地用鱼目混珠来形容了。心理咨询师的培养 就缺少成熟的制度 难道就凭一个两三千块买的证就能给人咨询吗 简直天方夜谭。真正科班出身的 真的是少之又少 所以来访者在选择上就很被动。其次 国内市场缺少一个标准 而且 从另一个角度讲 这个标准是很难界定的。这里 我觉得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很合理 将咨询费用与月工资挂钩 就是说 无论你收入多少 咨询费用占你收入的百分比是不变的。一方面杜绝了低收入者看不起的现象 另一方面让来访者“肉疼”的咨询费用 也用利于咨询效果的产生。但这点 在国内实行起来...呵呵。最后 我想说的是 这个行业有其特殊性 主要还是看名气 有名气的咨询师 一小时一千甚至几千的也有人去看 还趋之若鹜 没名气的 一小时几十还门可罗雀 现状就是这样 再加上半路出家的 滥竽充数的 空手套白狼的 哎
互联网不是太好(其实还是和收费分不开,互联网只是相对便利)当然能准确获得需要的信息(求助者资料,情绪等等)面对面是比较好的经验比较多的心理咨询师也许能更加合理的利用起来科技带来的便利我觉得,真正的减少费用,嘛,纳入医保也就是这部分钱有人替你出..或者大部分人的收入提高,能够使咨询有保质保量的同时不会对经济造成太大负担还有合格或者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数量成长起来我相信很多心理咨询师是很愿意去做一些类公益性质的治疗的,不过毕竟精力有限。
有效的心理咨询是以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来呈现的。互联网只能作出一些基本的解惑,不能作进一步的修复和治愈。
心理咨询最好面对面,因为网络上的交流有很多是说不清楚的。收费是高,因为心理咨询师自己会收到的影响有时跟来访者是相同的,就算疗伤费吧。。。。
价格便宜很容易做到,效果绝对不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心理学的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