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坝工程预算图中斜坡1:0.7是表示什么?

如图,拦水坝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根据图示数据求:(1)坡角α和β; (2)坝底宽AD和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根据图示数据求:(1)坡角α和β;(2)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米).我要完_百度作业帮
如图,拦水坝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根据图示数据求:(1)坡角α和β; (2)坝底宽AD和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根据图示数据求:(1)坡角α和β;(2)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米).我要完
如图,拦水坝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根据图示数据求:(1)坡角α和β; (2)坝底宽AD和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根据图示数据求:(1)坡角α和β;(2)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米).我要完整的解题方式,必要高分重谢.图
作CF⊥AD,垂足为Fi=tgα= =0.4000∴∠α≈21°48′tgα=∴AE===10.5FD===≈6.2tgβ==≈0.6758∴∠β=34°3′ ∴AD=AE+EF+FD=10.5+2.8+6.2=19.5(米)∵sinα=∴AB==≈11.3(米)答:墙角α约为21°48′,β约为34°3′,AD长约为19.5米,AB长约为11.3米.如图,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坝底BC=30m,根据图中数据求:(1)坡角α和β(2)坝顶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β 对应的点为C_百度作业帮
如图,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坝底BC=30m,根据图中数据求:(1)坡角α和β(2)坝顶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β 对应的点为C
如图,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坝底BC=30m,根据图中数据求:(1)坡角α和β(2)坝顶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β 对应的点为C
tanα=1/1.5=2/3所以,α=arctan2/3=33.7°;tanβ=1/3所以,β=arctan1/3=18.4°;因为AF/BF=1/1.5=2/3所以,BF=3/2AF=3×6/2=9mDE/CE=1/3所以,CE=3DE=3AF=3×6=18m所以,AD=EF=BC-BF-CE=30-9-18=3mAB=√(AF^2+BF^2)=√(6^2+9^2)=√117=3√13=10.8m当前位置: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比例尺1∶2万),该地区计划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回..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比例尺1∶2万),该地区计划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回答题。小题1:如果图中选取适当位置修建水坝,坝长(图上距离0.7cm)和坝体的最大相对高度分别为 A.70, 50B.140, 100 C.140, 150 D.700, 150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库区B.甲、乙、丙、丁海拔都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C.在庚点可以观察到乙点D.工程建设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等地质灾害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小题1:B小题2:D试题分析:小题1:根据图示的比例尺为1:20000,即图示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故图示距离坝长0.7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40米。结合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大坝应建于AB之间的峡谷地带,坝底的海拔高度为50—100米;而坝顶的海拔高度为100—150米,故最大相对高度为100米。小题2:图示丙、丁位于大坝的下游,故两地的水不能汇入图示库区,A错误;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乙、丙两地的海拔高度低于100米,高于50米;B错误;连接庚点到乙点,中间经过小山丘,故不能看到,C错误;图示大坝位于峡谷地带,坡度较陡,且随着工程建设,植被破坏而容易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D正确。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等高线图示中的比例尺的基本应用,大坝的选址和局部地形区的综合判断等问题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等高线常规考点的归纳与总结,形成常规思维。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某地区等高线图(比例尺1∶2万),该地区计划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回..”主要考查你对&&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
等值线地图:以一组相等数值的连线表示制图对象数量、特征的地图。简称等值线图。如年平均气温图、年降水量图。它是专题地图的重要图型,最先用于描述地形。常见的有表现地势起伏和地貌结构的等高线图与等深线图;表现气温、水温、地温变化的等温线图;表现大气降水量变化的等降水量线图;表现地磁、地震变化的等磁偏线图、等磁力线图、等震线图。另外,还有等压线、等风速线、等日照线、等云量线、等湿度线、等密度线、等透明度线、等盐分含量线、等时线等图。通常等值线所代表的数值为整数。 等值线(面)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
等值线(面)类型
影响分布的因素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降水量线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
等太阳辐射量线
纬度、太阳高度、海拔高度、云雾量等
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海拔高度、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
蒸发量、降水量、洋流、径流等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等高线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的判读:
注: ①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 ②等高线与五种地形的关系: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1)等高线图的特点及判读①等高线图上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a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两侧作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为高值区。在等高线图上,辐合是山谷(集水线),辐散是山脊(分水线)。若为等压线,辐合是低压槽,辐散是高压脊。
b切线法切线法是指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该切线与其他等值线的交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山谷);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山脊)。
c口诀法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低值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高值区。可编口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槽线对山谷、脊线对山脊”等等。(大山谷、小山脊)
②闭合等高线图的判读a剖面线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内部数值可以通过类似作“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看数值曲线变化趋势来判断其数值范围。
b口诀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若为等高线,大值对山地,小值对盆地;若为等温线,小值对山地,大值对盆地)。
(3)等高线图的实际运用:①与气候结合: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②与河流水文结合:A、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B、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如花岗岩。③与地区规划结合:A、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B、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C、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D、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生产高、精、尖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E、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等温线的判读: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一、判读规律:①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②等温线疏密: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二、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6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见下表:
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目标:①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②判断风向③分析天气变化判读规律: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著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例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等潜水位线的判读: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方法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
(7)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8)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
(9)水井的位置: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10)排水沟的问题: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等值线地图的应用:1.判断水系特征、水文特征:(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2)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2.帮助人们在工农业生产活动中进行正确的区位选择:(1)确定水库库址与大坝坝址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如上图中甲处)。水库坝址则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的最窄处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的袋口处(如上图中乙处),确定坝高时应依据出口处等高线的高程(如上图中应选择200米高程),坝长可依据比例尺计算得出。(2)确定交通线路一般交通建设的线路选择要求坡度平缓、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断崖、陡坡等,如下图所示:从A处修铁路到C处,经过B处坡度较缓,施工较易;而经过D处则坡度较陡,施工不易,增加建设费用,故应选择图中的虚线线路。(3)指导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4)影响工业区、居民区选址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区,最好是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的向阳地带,并且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3.有关问题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100?H相(℃)。(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 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 规律总结:等高线的判读注意“五读”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2)疏密程度——密陡疏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 (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4)弯曲状况——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5)闭合等高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发现相似题
与“读某地区等高线图(比例尺1∶2万),该地区计划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回..”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2284215886238715232653156803235339分析:(1)将h=10m代入压强公式即可求得答案.(2)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即可求得答案.(3)利用水轮发电机总效率公式变形即可求出答案.(4)根据表中海湾的面积和水位的落差,可计算水的变化体积,再结合水的平均流量,可计算水落潮一次的时间,利用P=Wt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①P=ρgh=1.0×103㎏/m3×10N/㎏×10m=1.0×105Pa;②m=ρV=ρsh=1.0×103㎏/m3×4.5×106m2×(10m-6m)=1.8×1010㎏;③W水=W电η=4.4&×104kw.h×3.6×106J&0.1=1.584×1012J;④这次落潮过程中水流对水轮发电机做功为:W=1.584×.96×1011J这次落潮过程中水流时间为:t=4.5×106m2×(10-6)m3.6×106m3/h=5h=1.8×104s这次落潮过程中水流对水轮发电机做功的平均功率 P=Wt=3.96××104s=2.2×107W=2.2×104kW.答:(1)当海湾水位涨至最高时,海湾底部所受水的压强是1.0×105Pa;(2)每次涨潮(或落潮)经过通道水的质量为1.8×1010㎏;(3)每日水流对水轮发电机做了1.584×1012J的功;(4)这次落潮过程中水流对水轮发电机做功的平均功率为2.2×104kw.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压强的计算、质量的计算、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等,计算时注意明确表中的信息,稍微有点难度,属于难题.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2004?武汉)如图所示的几种电、磁现象中正确的是(  )A.B.C.D.
科目:初中物理
(2004?武汉)如图所示是一连入电路的电流表的示意图,指针所指的示数为下列数据中的哪一个(  )A.2.3AB.0.43AC.0.46AD.2.6A
科目:初中物理
(2004?武汉)(1)一束光射向水和空气的界面MN后,其反射光线中有一条如图甲中OP所示.试画出其对应的入射光线,并指出入射角α与图中θ角的大小关系为α>θ.(2)某市防汛指挥部购置了一批水位自动报警戒装置;水位未达到警戒水位B时,绿灯亮;水位到达警戒水位B时,绿灯灭铃声响,请将该原理图乙连接完整.(注意:纯净的水不导电,但一般的水都是导电的)(3)某市在电网改造过程中,用直升飞机吊起架设电线的铁塔,如图丙所示.①以O为支点,试画出飞机对铁塔拉力F的力臂L.②若飞机重105N,铁塔在图示位置时对飞机的拉力为2×104N,此时飞机受平衡力,请画出飞机所受举力的图示.(飞机的重心在P点)
科目:初中物理
(2004?武汉)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填“大”或“小”)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如图,一栏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坝顶宽4.2米.坝高6米,斜坡AB的坡度i1=1:1.5,斜坡CD的坡度i2=1:3.求:(1)坡角α的大小;(精确到1°)(2)坡底BC的长度.(精确到0.1米)_百度作业帮
如图,一栏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坝顶宽4.2米.坝高6米,斜坡AB的坡度i1=1:1.5,斜坡CD的坡度i2=1:3.求:(1)坡角α的大小;(精确到1°)(2)坡底BC的长度.(精确到0.1米)
如图,一栏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坝顶宽4.2米.坝高6米,斜坡AB的坡度i1=1:1.5,斜坡CD的坡度i2=1:3.求:(1)坡角α的大小;(精确到1°)(2)坡底BC的长度.(精确到0.1米)
(1)作AE⊥BC于E,DF⊥BC于F,在Rt△ABE中,∵tanα===&&&∴α≈34°  (2)∵i1=tanα=,AE=6∴BE=9,同理&&CF=18∴坡底BC的长度=BE+EF+FC=9+4.2+18=31.2(米)
本题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问题解析:
(1)作AE⊥BC于E,DF⊥BC于F,在Rt△ABE,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得未知角即可;(2)利用AE=6和已知坡比求得BE的长和CF的长,两者的和即为该题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坝工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