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巴西地形分布图的地形特征(2)分析巴西地形分布图铁路线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热门搜素: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解析版)第4板块:技能与规范(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212张)(备考网)
  (1)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6分)
(2)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8分) 专题十五   [考卷实录]
[评分标准]
(1)主要原因:①优良的港口;②廉价的海运;③较高的技术。(前两点每点2分,第三点或其他合理的答案共2分,满分6分)
(2)措施:①实施产业转移;②建设卫星城市;③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④扶持周边地区发展;⑤引导人口外迁。(前三点每点2分,后两点中任一点或其他合理的答案共2分,满分8分) 专题十五
【规范指津】
对比评分标准可以看出,该答卷在组织答案过程存在明显不足。就第(1)题而言,由于不能把设问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而导致失误。特别是由于不能掌握炼油、钢铁和汽车工业类型而不能正确判断其主要区位因素。第(2)题对比评分标准表达较好。结合该题可以看出,解答综合题中措施类问题,一方面要把握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掌握正确的答题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
1.主要地理事象的措施表现
专题十五 专题十五 地理事象 主要措施 内陆湖泊缩小  合理利用水资源 外流湖缩小  中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合理利用水资源 河流涝灾  上游: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旱灾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专题十五 地理事象 主要措施 水资源缺乏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能源问题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如能源的调配、开发新能源;节约利用、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 全球变暖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专题十五 地理事象 主要措施 西北荒漠化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滥伐等 土壤次生盐渍化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2.措施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解答措施类试题应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找出针对性措施。在高考试题中,一般是先设问原因,再设问措施;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专题十五 ? 策略四 观点明确、辩证探讨  
【样卷批阅】
[2011·天津卷]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专题十五   (1)Y市所在地每年1月盛行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8分)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2)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9分) 专题十五   【技巧升华】
区域是考查地理规律、原理的载体,是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实体。纵观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包括自主命题省份在内的各地试题,特别是综合题,无不是以区域地理为基础,在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上逐次设问进行考查。为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应在掌握必要区域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把握区域地理试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专题十四   第一,准确读图是基础。综合题的图示材料往往由多种信息形成的复合图形较多。读图时要紧扣图名和图例,提取图中的信息(如经纬网、箭头、注记等):对于坐标图要准确寻找与变化曲线相对应的横轴、纵轴,注意图中的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交叉点等特殊点,并能够描述各点的地理含义;对于等值线可从形态、疏密、弯曲方向、极值等方面入手;对于区域图、地形剖面图根据经纬度、海拔、参照物、比例尺等进行分析;对于无图考图题,可将文字转换为图形等再进行分析。
第二,区域定位是关键。通过资料提供的区域地图或背景材料,提取重要的区域信息,如经纬度、地名、山地、独特地貌或图例中的注记等作为判读某一区域的切入点。 专题十四   第三,把握特征是核心。在确定区域的基础上,根据其所在的位置特征,初步判断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运用地理规律或原理,具体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确定区域的典型特征、突出优势或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四,规范答题是目的。按照题目要求找出某一区域的“明确指向”问题,紧紧围绕核心问题,运用相关的地理原理或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联系,分析区域内现状或发展问题,分析、阐释区域问题或发展变化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通过描述、应用、分析、综合等方式,组织答案。 专题十四   【突破闯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津及河北部分地区示意图 专题十四  
材料二 天津市宝坻区西北距北京市85千米,南距天津市中心区73千米,东距唐山市105千米,多条高速贯穿全境,地热温泉丰富。国内某知名企业8年间在此投资200多亿元,在一片盐碱荒地上建设了别墅度假村。
材料三 我国三个经济区域产业结构比较 专题十四 2009年三大经济区域产业比重
材料二 天津市宝坻区西北距北京市85千米,南距天津市中心区73千米,东距唐山市105千米,多条高速贯穿全境,地热温泉丰富。国内某知名企业8年间在此投资200多亿元,在一片盐碱荒地上建设了别墅度假村。
专题十四   材料三 我国三个经济区域产业结构比较 专题十四  
(1)材料一所示区域属于________流域,大部分地区属__________气候,西北部地形以________为主。
(2)材料一所在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这里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不合理灌溉易出现____________。
(3)从地理学的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别墅度假村选址宝坻的原因。
(4)材料三显示现阶段天津滨海新区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与浦东、深圳相比,________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滨海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主要措施可能有哪些?
专题十四   [答案] (1)海河 温带季风 山地(高原、山地)
(2)小麦(冬小麦) 水资源短缺 土壤(次生)盐渍化
(3)利用盐碱荒地,地价低,土地资源丰富;毗邻京、津、唐,有销售潜力(市场广阔);旅游(地热)资源丰富,适合度假休闲;交通便利。
(4)第二产业 第三 利用毗邻京津优势,集聚高端人才,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利用海港优势打造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业),提升第三产业档次。 专题十四 专题十五 规范答题与增分策略 专题十五 规范答题与增分策略 ? 策略一 认真审题、抓住特征  
【样卷批阅】
[2011·浙江卷]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专题十五 专题十五   (1)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6分)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2分) 专题十五   [考卷实录]
[评分标准]
(1)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3分);封冻期短;流量小(3分)。
(2)分布在湖的东、南岸(2分)。
【规范指津】
通过评分标准与卷面展示的对比可以看出,该试卷答案与标准答案出入较大,就第(1)题而言,除了答案不完整之外,其答案明显不符合水文特征所要求的内容;就第(2)题来说,答案与标准答案相对照也不准确。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审题不准,不能从图示中获取有效信息,特别是①②河段所处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形和气候区的差异等信息,不能把设问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对有关要素的主要地理特征掌握不牢,例如第(1)题出错,很可能就是不知道回答水文特征时从哪几方面入手。所以,解决特征类设问,第一要明确主要地理要素的特征表现,第二要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
1.主要地理事象的分析方向和角度
(1)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2)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3)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4)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汛期(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 专题十五
(5)河流的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的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市、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
(6)气候特征: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热量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变化)——水分条件,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7)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8)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专题十五
(9)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贸易、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
(10)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 专题十五
2.特征类设问试题的基本思路
专题十五 ? 策略二 调用知识、慎重分析  
【样卷批阅】
[2011·浙江卷]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专题十五 专题十五   (1)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 (6分)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8分)
(3)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10分) 专题十五   [考卷实录]
专题十五   [评分标准]
(1)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3分);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3分)。
(2)分布在湖的东、南岸(2分)。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2分);冷气团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2分);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2分)。
(3)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3分);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3分);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路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4分)。
【规范指津】
把实录试卷与标准答案对比后我们不难发现,在解答该题过程中,该考生呈现的错误还是非常明显的。就第(1)题而言,答题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准,没有分析出该设问的答题方向。特别是没有把握准设问中“水位最稳定”这一关键信息,没有明确该小题考查的是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特点,最终造成失误。关于第(2)题,答题失误一方面反映了基础知识不牢,“东、南岸”和“东南岸”有着明显区别;另一方面是调用知识不充分,分析不到位,没有准确把握“雪带”的“风向→湖泊增湿→降水形成”过程。对于第(3)题,主要是答题不完整,仅就交通条件进行了说明,忽略了粮食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关系才是造成粮食出口的主要原因。 专题十五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解答综合题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分析试题、调用知识组织答案的过程。特别是解答某些原因类问题时,该过程显得更为重要。为此,在平时备考复习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掌握某些重要地理现象形成及其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要建立思考该问题的一般思路:
1.重要地理事象的成因 专题十五 地理事象 主要形成原因 内陆湖泊缩小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人文原因:工农业生产、生活大量引用注入湖泊的河流水,致使入湖水量减少 外流湖缩小  围湖造田;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湖泊淤积;大量引用湖泊水 专题十五 地理事象 主要形成原因 河流涝灾  自然原因: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旱灾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水资源缺乏  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且降水变率大(个别降水多的区域如新加坡、海南岛等由于缺少足够的储水空间也造成水资源紧张);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浪费严重,利用率低等 能源问题  能源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能源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能源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 全球变暖  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 专题十五 地理事象 主要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 西北荒漠化  自然原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等 土壤次生盐渍化  自然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势低洼;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
2.原因类设问试题的基本思路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要正确回答该类试题,就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专题十五 ? 策略三 完整描述、掌握技巧  
【样卷批阅】
[2011?广东卷]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专题十五   材料一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  专题十五   材料二 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 专题十五   【技巧升华】
由以上例题可知,解答自然地理综合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各自然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内在联系。解答时要掌握以下思维过程:提取试题的图文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回忆相关自然规律或原理的完整表述→调用相关规律或原理,对试题设问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试题要求作答。
专题十四   【突破闯关】
日智利发生8.8级大地震,震源位于地下55千米,历史上智利也曾经发生地震。下图是美洲大陆略图,M、N、L位于三个不同的板块,晨昏线XY和赤道的夹角为7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专题十四   (1)若XY为晨线,简述该季节旧金山和圣地亚哥的气候特征及其原因。
(2)利马常年多雾,说明其形成原因。
(3)比较图中E、F(山脉东侧)两地降水量的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4)简要分析智利多地震的原因。 专题十四   [答案] (1)旧金山温和多雨,圣地亚哥高温少雨。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由于在南北不同半球,季节相反,旧金山为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圣地亚哥处于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
(2)距海近,水汽充足;受秘鲁寒流影响,温度较低;常年有逆温层,大气稳定,浓雾不易扩散。
(3)E地降水多,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雨林气候,全年多雨,降水量大;F地降水量小,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
(4)智利地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专题十四 专题十四
[解析]读图可知,若XY为晨线,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旧金山和圣地亚哥均为地中海气候,故此时旧金山为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圣地亚哥处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利马位于安第斯山脉西海岸,水汽充足;受秘鲁寒流影响,温度较低;常年有逆温层,大气稳定,浓雾不易扩散。E地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雨林气候,全年多雨,降水量大;F地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智利地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 大题二 人文地理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下图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专题十四
专题十四   (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
(2)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
(3)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
(4)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 专题十四   [就题论题]该题所考查的人文地理知识主要涉及的是钢铁工业生产及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点的布局问题。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分析信息,阐述规律、原因的能力。而解答该题的关键思路是:确定考查对象(地理事物)→明确考查主题(或考查方向)→调用知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并规范呈现。具体在答题过程中,应注意:第(1)题要求“简答”,答题时应充分利用试题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分析出我国沿海钢铁企业与内地企业相比所具备的优势区位条件。第(2)题,要特别关注“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关键信息和要求,强调河流入海口对大型港口建设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专题十四   第(3)题,应紧密结合“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二者“如何分工”等信息进行分析解答。第(4)题应注意设问中强调的是与甲地相比,丙地发展大型钢铁厂的有利条件,借此区分了不同港口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差异。 专题十四   [满分答案] (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输成本;便于钢材出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2)甲地位于长江口附近,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持续大量沉积,导致甲地沿岸地区水浅且水深不稳定。
(3)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钢铁厂炼钢可以充分发挥甲地钢铁厂的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口优势,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
(4)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条件,可停泊大型货轮);原料(铁矿石)运输路线短,运价低;建设成本低(地价低)。 专题十四   【技巧升华】
结合上题分析知,人文地理试题的设问侧重“区位”考查,即区位考查在文综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在分析有关区位的试题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分析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的区位条件和发展条件,一方面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分析,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另一方面要从多角度(一般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利弊。例如“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区位或发展条件”,就要先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有利和不利条件进行阐述。 专题十四   第二,对于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主导因素”“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等之类试题的分析,除了注意以上问题外,还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
总之,进行区位分析要注意以下设问导向:①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②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③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④分析影响地理事物区位的有利条件或制约因素等。 专题十四   【突破闯关】
图a为世界局部区域图,图b为A城市P电脑公司某产品产业链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专题十四 a  
(1)说出MN段引水路线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调水工程使用一段时期后,沿线地区土地出现了盐碱化现象,请分析原因。
(3)简述该地成为主要瓜果产区的区位优势。
(4)简析P电脑公司产业链的区位优势。 专题十四 b   [答案] (1)从M流向N(或自北向南)。依据:北部降水多于南部。
(2)沿线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产生土地盐碱化。
(3)主要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北水南调的引水系统。
(4)利用P公司的品牌和科技水平;全球范围内采购零部件,并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进行组装,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最终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专题十四 ? 大题三 自然人文综合题  
[2011?广东卷] 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专题十四
材料二 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________。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________河,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________;深度1.6米处是________沉积, 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 000年前后比现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专题十四   [就题论题]该题从考查知识范围,既涉及自然地理知识,又涉及人文地理内容。所以答题过程中,既要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自然地理规律和原理,又能够运用区位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其中,解答第(1)题时,要注意内外流河的判断标准;解答第(2)题时,必须能够从材料二中获取“采样点垂直剖面”的信息;解答第(3)题时,应结合材料一中的经纬网进行判断;第(4)题,要结合设问取向“农业生产中”进行回答。 专题十四   [满分答案] (1)自西南向东北 内流 该河流消失于沙漠中,最终不与海洋相通 
(2)久远 湖沼 湿润 该地当时为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4)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专题十四   【技巧升华】
结合以上分析知,该类试题涉及知识面广,试题材料众多,在解题过程中除了恰当运用相关知识外,正确理解和分析材料往往成为解题的关键。在材料的解读和信息获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审读材料应细致。审读材料应包括所有文字、表格或图等,文字要找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和题目提供的地理事实。
第二,审读问题明指向。通过审题目中的问题,明确题目考查的是哪一地理事实。 专题十四   第三,调用知识要准确。调用知识是解答问题的重要环节,答题时,应能够全面迅速地联系平时所学的相关地理事实等进行解答。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四,组织答案看要求。即答题时应注意题干中要求的“描述”“概括”“简述”“分析”等文字,有效地组织答案。
专题十四   【突破闯关】
图是我国某地区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分布北界。读图回答问题。
专题十四  
(1)比较图中①②两地地形特征的异同。
(2)图中河口以上河段水量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 试分析原因。
(3)简述图示区域种植业分布的变化及其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4)与成都平原比较,图中③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
(5)长期以来,M省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试根据该省资源状况列举其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 专题十四   [答案] (1)相同点:①②两地地形类型均为高原(①为内蒙古高原或鄂尔多斯高原,②为黄土高原)。不同点:①地地势平坦,沙漠广布;②地黄土覆盖,地表崎岖(沟谷地貌发育)。(2)逐渐减少。原因: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河水下渗严重;几乎无支流汇入;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农业大量引水灌溉(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大)。(3)种植业向北扩展。影响:使该区域森林、草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4)优势条件: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不利条件:降水少;冬季气温低;土地盐碱化和风沙危害严重。(5)冶金工业(钢铁或炼铝工业),(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电力工业。 专题十四 专题十四
[解析] 第(1)题,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和变化特点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第(2)题,结合气候变化及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判断。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判断该区域种植业分布的变化;结合区域特征说明影响。第(4)题,结合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根据③地具体农业生产条件,按照要求进行分析。第(5)题,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根据所学知识解答该题。 ? 大题四 区域综合题  
[2011·北京卷]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三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专题十四   [就题论题]本题以新疆区域轮廓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新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解答该题时应注意:第(1)题,应注意设问中的“主要原因”这一关键要求,因为影响一个区域气候、植被的因素很多,这里只需答出“主要原因”即可;第(2)题,应结合该区域地理特征,从河流补给的几种类型中选择作答即可,季节特征应与补给类型相符;第(3)题应在充分调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第(4)题,只需答出空间分布特点即可,环境承载力及因素分析可结合第(1)题进行回答;第(5)题,应注意结合“自然条件”组织城镇形成与发展的条件;结合图示信息并在调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判断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专题十四   [满分答案] (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3)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占地较少。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5)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专题十四  
三维坐标图可以用来表示某点的空间位置,如某点的经纬度及海拔,也可用来表示影响某一地理事物三个要素的关系(如上图中的甲),上图中的乙反映的是时间与降水、气温的关系,据此可判断气候类型。此类坐标图的判读方法与平面直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基本相同,但在读数时,要注意取坐标轴的平行线,而不是垂线。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4.雷达图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雷达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具有并列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绘制而成的。如影响工(农)业区位因素比例图、风向玫瑰图(如上图中的甲)、气温与降水资料分布图(如上图中的乙)。
对于风向玫瑰图等特殊的坐标图而言,我们应弄懂它的绘制原理。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例3
[2012·安徽卷] 图a表示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b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1)~(2)题。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a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b   (1)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
④科技支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市场  C.土壤  D.机械化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读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减少,因此①错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耕地的减少,农业劳动力只能减少,因此③错误;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政策的支持是粮食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市场的需求是决定农业类型和规模的最主要因素。   变式题
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能量,下左图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下右图为净初级生产量随雨量变化图。完成(1)~(2)题。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1)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
A.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B.随气温升高而减少
C.最大值约在25℃
D.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
(2)下列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的是(  )
A.温带沼泽湿地
C.中纬度草地
D.荒漠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知,净初级生产量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影响,两线相减即可得出其变化。第(2)题,温带沼泽地为潮湿地区,水分供应充足,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 ? 探究点四 表格的判读技巧   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解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核心要素,综合分析地理规律。表格中虽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轻重之分,核心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判读表格重在认识表格统计资料所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作定性分析。大多数表格可以直接从中观察分析出地理事象的强弱、大小、多少等变化。若题目要求作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解答表格题是作定性分析还是作定量计算,要因题而异,解题时要灵活掌握。
3.注意表格中地理事物的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点、相异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和特征,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例4
[2011· 重庆卷] 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半岛南北差异化的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响。图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下表是图所示区域四个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表。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3—5月 (占全年%) 6—9月 (占全年%) 10—11月 (占全年%) 12—2月 (占全年%) 年均降水 量(毫米) 雄基 15.8 70.5 11.0 2.7 767.8 新义州 15.9 72.9 7.9 3.3 1 050.0 全州 17.9 66.9 7.5 7.7 1 240.7 西归浦 29.5 52.2 8.8 9.5 1 675.7   (1)表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高的城市是______。
(2)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半岛降水的总量和时空分布主要特征。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新义州
(2)降水总量和时空分布特征: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总量丰富;②降水集中在6—9月;③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北向南减弱(或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南向北增强);④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增加(或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解析]根据表可知6—9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高的城市是新义州,通过图分析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结合表说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2011·福建卷]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下图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
专题十三 │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1.该国公共住房(  )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专题十三 │ 教师备用习题 专题十三 │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 D 
[解析] 该题考查城市地域结构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公共住房主要分布在城市东部、北部、中西部工业区附近,沿快速交通线分布,选项D正确。   2.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专题十三 │ 教师备用习题
专题十三 │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知识。公共住房位于工业区附近和快速交通线附近,主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A正确。   3.[2012·广东卷]下图是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半径2.5km)内,以车站为中心的不同圈层(以0.5km等间距划分)中三类企业数量的统计。由此可判断(  ) 专题十三 │ 教师备用习题   A.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比重,在距离车站0.5~1.0 km圈层中最小
B.关联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以1.0~1.5 km圈层中最少
C.派生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由内圈到外圈先增后减
D.各圈层中三类企业的数量之和,由内圈向外圈依次减少 专题十三 │ 教师备用习题 专题十三 │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从图中可以看出A所述内容应该在0~0.5 km圈层中最小,B所述内容也是在0~0.5 km圈层中最小,D所述内容应该是由内圈向外圈先增后减。   [2012·菏泽重点高中联考]下表为世界、中国、印度、德国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008年)统计表。据此完成4~5题。
专题十三 │ 教师备用习题 世界和国家 年龄构成 抚养比(指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之比) 0~14岁人 口占总人口比重(%) 15~64岁人 口占总人口比重(%)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① 27.7 64.9 7.4 0.6 ② 20.9 71.3 7.8 0.4 ③ 32.2 63.1 4.7 0.6 ④ 13.9 66.5 19.7 0.5  
4.①代表的是(  )
A.世界  B.中国  C.印度  D.德国
5.②国抚养比低的原因是(  )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C.儿童人口比重大
D.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专题十三 │ 教师备用习题
专题十三 │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 4.A 5.B 
[解析] 第4题,运用比较法,0~14岁人口比重最大的应是印度,最小的应是德国,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应该比世界的平均值低。第5题,抚养比是个分数,分数值低应该是分子小、分母大导致的。 专题十四 综合考点大题 分类突破 专题十四 综合考点大题分类突破 ? 大题一 自然地理综合题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海地是西印度群岛中的岛国,位于海地岛西部。全境75%为山地,仅沿海和沿河有狭窄的平原。海地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而南部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000毫米。4—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 专题十四
  (1)图示区域板块边界类型是__________。(生长边界或消亡边界)
(2)向风海峡盛行风是__________;海域①属__________洋;海域②是__________海,简述②海域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3)根据材料说明海地南部的气候类型,并简述海地北部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4)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海地河流的主要特征。 专题十四   [就题论题] 该题主要考查海地主要的自然地理特点,分析该题时首先结合设问要求,弄清考查方向,进而结合各考查要素分布规律及内在联系(如下图)分析问题。
专题十四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岛屿为板块碰撞形成的岛弧,属于典型的消亡边界。根据纬度可知该地地处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盛行东北风。根据该地东邻大西洋的地理位置,可知加勒比海交通位置的重要性,即经巴拿马运河,可通太平洋地区,也是南、北美洲间许多航线的必经之路。海地南北气候的不同,主要是纬度、地形、信风和暖流综合作用的结果。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南部是热带草原气候。海地的河流特征要根据岛屿、地形和南北气候不同等因素综合分析。 专题十四   [满分答案] (1)消亡边界
(2)东北风 大西 加勒比 从大西洋通过加勒比海经巴拿马运河,可通太平洋地区;是南、北美洲间许多航线的必经之路。
(3)南部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北部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形成原因:远离赤道,但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4)海地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南部较大,北部较小。 专题十四 专题十三 │ 考情分析报告 高频考点 高考试卷 试题情境 考题题型 题号 地理统计图 2012安徽卷 年安徽省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变化图和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图 选择题 23~25 2012山东卷 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选择题 7~8 2012广东卷 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图 选择题 7 2010课标全国卷 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 0~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图 选择题
4~5 2009宁夏/辽宁卷 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选择题 1~2 专题十三 │ 考情分析报告 高频考点 高考试卷 试题情境 考题题型 题号 地理示意图 2012江苏地理卷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 选择题 3~4 2012山东卷 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选择题 3 2011安徽卷 某地住宅建筑冬夏季正午日照示意图 选择题 29~30 2011北京卷 山区自然灾害链图 选择题 3 2010江苏地理卷 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3选择题 23~24 专题十三 │ 考情分析报告 高频考点 高考试卷 试题情境 考题题型 题号 地理表格 2012广东卷 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 选择题 3 2011福建卷 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 选择题 3~4 2011山东卷 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 选择题 2 2009江苏地理卷 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 综合题 29 专题十三 │ 复习备考引擎
【考向预测】   1.以多种形式的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读图、绘图及数据的读取、分析和计算能力。
2.依据一种或几种地理事象的图表资料,考查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与成因及其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3.在原有图像基础上加以改造或重组或拆分,另辟视角,或采用最新反映热点问题的数据呈现于试题之中,考查读图、析图、运用知识及归纳综合的能力。   复习备考引擎   【复习策略】  
1.明确图像、图表的基本类型及各种图像、图表的主要特点。
2.通过强化训练,掌握判读常见图像、图表的方法与技巧。
3.在掌握常见图像、图表的基础上,搜集一些新型的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图像间的异同,找出读图的一般规律,为挑战高考试题中可能遇见的新型图像做好知识及心理上的准备。 专题十三 │ 复习备考引擎 专题十三 │ 专题网络构建 专题网络构建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四步法”在判读地理分布图中的运用  
地理分布图在图像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政治区域分布图、自然要素分布图、人类活动分布图、区域综合分布图等。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整体分布图的出现频率虽较少,但多与其他图形配合或以文考图的形式出现,复习过程中不可忽略。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主要遵循以下步骤:   1.读图名。读图时必须对图示区域内容作纲要性总体认识,如读“世界铁矿分布图”,就应该注重名称中所含的两个知识要素:范围——世界;主要内容——铁矿分布。在读图题中,图下可能没有分布图的名称,但往往在题干部分已加以说明,这都需要我们认真阅读。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2.读图例。一般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阅读图例后再去读图中内容,才能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城市等,都可以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的图形及不同字体的文字和数字注记,能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数量和质量等基本特征。需要指出的是,图例是人为规定的,考试题目中,既可能使用常规的习惯图例,也可能根据需求设定新的图例,如“▲”在常规图中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铁矿符号,但在特定题目中则可能表示其他地理事物,如某城市、某观测站、某山峰等。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3.确定位置。地理分布图反映的是某种事物或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因此,做题的基础是要正确判断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区域位置。我们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区域相对位置进行分析,判定时一般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4.整理信息。根据图中事物的分布,归纳分布特征或规律,提取与设问内容相关的信息。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第一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并率先公布数据的城市群地区。下图为日7时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珠三角地区PM2.5均值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1)下列四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A.佛山     B.广州
(2)导致图中珠江三角洲PM2.5浓度偏高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汽车数量大
B.“回南天”潮湿少风
C.经济发达,工厂企业多
D. 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对照图示可直接读出答案。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PM2.5浓度偏高与其当地稳定的大气环境及发达的社会生产活动有关;强冷空气南下会因风力较强使污染程度下降。   变式题
读图2009年我国东南沿海有效风能与风电场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1)下面关于有效风能及风电场分布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台湾有效风能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B.风电场大多分布在有效风能丰富区
C.海南岛有效风能远高于台湾
D.沿海地区有效风能少于内陆地区
(2)该区域大力发展风能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缓解本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D.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知,台湾有效风能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从数据看,海南岛有效风能和台湾大致相当;沿海地区有效风能多于内陆地区,风电场大多分布在有效风能丰富区。第(2)题,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达,但常规能源缺乏,发展风能主要是缓解本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 探究点二 常见地理结构统计图的判读技巧  
结构统计图是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像展示,常采用几何图的比例分割方法制作而成。
1.常见的结构统计图类型及其构图特点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类型 例图 构图特点 扇形结构图
 扇形图以几何图形——圆形的面积大小表示地理数据资料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中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分布百分比图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类型 例图 构图特点 饼状结 构图  饼状图和扇形图的构图和阅读方法一样 某市工业结构图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类型 例图 构图特点 柱状结 构图  坐标图上的柱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类型 例图 构图特点 矩形结 构图  矩形图是扇形图的变形图,是用各个矩形面积占总矩形面积的比重表示地理资料的图示   2.结构统计图的判读技巧
(1)看清图例和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地理项目。
(2)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首先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例及比例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3)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纵向上可对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可以对比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或联系。
(4)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揭示问题,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例2
[2012·江苏卷] 图是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2)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观察能力。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故D错。第(2)题,影响季风区湖泊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流域内的降水量,不同年份降水量的变化是鄱阳湖水体面积不断变化的气候因素和主要因素。 ? 探究点三 常见地理坐标图的判读技巧   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像。近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二维坐标图和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此外其他类型三维坐标图和雷达图等也不时出现于高考试题之中。
1.二维坐标图
在进行二维坐标图的判读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1)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要素和图注内容。分析横坐标与纵坐标所示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2)根据“柱”或“线”的高矮,读准对应的坐标数值,分析其变化趋势。
(3)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像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并对地理事物峰值、谷值及谷峰变化进行分析,否则就无法总结出地理规律。如人口变化特点,不一定呈现稳定增长或一直下降的趋势,有可能呈现波动增长,需结合图示信息准确解读分析。
(4)当出现左右纵坐标甚至多个纵、横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5)特别要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不能简单以“柱”或“线”的高矮来比较大小。
(6)判读坐标的变化趋势时不能有定势。如横坐标不一定总是向右增大。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2.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 在阅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时,要把握四个关键:
(1)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2)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3)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可多可少。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4)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能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左由大到小。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适用于许多方面,如人口年龄构成、三大产业构成等有三个因素构成的地理示意图。过三个0点分别作三个轴的垂线,将平面三角形坐标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转化之后,按直角坐标系的读取方法来读取,即得出正确的结果。这种方法符合大家的读图习惯,可以大大降低读图的难度,提高读图的准确率。如下图中可在三个坐标轴上很方便地读出A地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0%。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3.其他类型三维坐标图
专题十三 │ 重点要点探究  
2.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状况
3.判断风向
(1) 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等压线比较平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如E处);等压线弯曲的,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如F处)。
(2) 确定南北半球,根据北右南左画出偏转方向。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4.判断风力大小
(1)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如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2) 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同的图上距离,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3)不同图中,相同图上距离气压差相等,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例3 下图是2011年12月某日14时部分地区等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1)甲处与图中所示我国风力最大城市的气压差值范围是(  )
A.35<气压差值<45   B.30<气压差值<40
C.25<气压差值<35
D.20<气压差值<30
(2)图示时刻,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暴雪天气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B (2)A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等压线分布及其特点可知,哈尔滨附近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其取值范围是1 020<哈尔滨<1 025,而甲地气压取值范围为985<甲<990,根据交叉相减的方法即可计算出结果。第(2)题,在甲地附近天气系统作用下,可形成锋面气旋,其中①②之间为冷锋,①处于冷锋后,可能出现暴雪天气。   变式题
读日8时世界部分地区等压线图,回答(1)~(2)题。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1)若图中高压中心(H)以较快的速度不断向东南移动,未来几天我国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天气为(  )
A.大雪天气
B.大风降温天气
C.温暖晴朗的天气
D.暖湿多雨的天气
(2) 据图判断受此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未来几天日本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变化的是(  )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A       B
      C        D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图中高压中心H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该气压中心性质干冷,若该气压中心以较快的速度不断扩大并向东南移动,对我国东部地区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由于题干中给定时间为10月10日,所以此时华北地区不可能出现大雪天气。第(2)题,据图可知,未来几天冷锋天气系统将自西向东影响日本大部分地区,所以日本大部分地区未来几天气温将有所下降。 ? 探究点四 “方法借鉴”判读新型等值线   1.“方法借鉴”判读新型等值线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的一些等值线的新形式尤其引人注目,如等价线、等时线、酸雨等pH值线、城市土地地租水平等值线、地下潜水位等值线、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经济发展水平(如GDP)等值线、环境污染程度(如CO2浓度等某项指标)等值线等。此类题目出现频度高,且占比例较大。因此,明确新型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和技巧很有必要。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判读新型等值线的主要方法来自对所学等值线技巧的掌握程度。在判读新型等值线时要充分调用所学等值线(例如等高线和等温线等)的判读方法,如读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时,可以运用判读等降水量线图的方法,因为一个地区天空云量的多少与降水量的多少大体上是一致的,云量多的地方降水量也多,云量少的地方降水量也就少。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2.等值线图判断的思维模板
(1)读等值线图的名称:读图应首先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明确是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深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还是等太阳辐射线等,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看等值线的间距和疏密情况: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越密集则坡度越陡,水流越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越大。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3)看等值线的闭合和递变情况: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还有闭合的等值线,判断时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确定其数值。
(4)看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台风。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例4
[2012?四川卷]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及图的轮廓可知,该国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偏少,大部分地区在100mm~300mm之间,故水资源的多少是影响人口数量的主要自然因素,相比而言丙城市年降水量偏多,且临近河流,故丙城市最符合题意。第(2)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由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该国深居内陆,降水少,其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然后再结合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变式题 云量是以一日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1)~(2)题。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1)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甲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乙地
(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东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图示信息表明,甲地云量少,乙地云量多,另外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与云量呈负相关,多年平均湿度与云量呈正相关,云量空间变化与等值线疏密有关。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确定乙地为我国的天山地区,受地形影响,水汽自西向东深入。   [2012·上海地理卷]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图,回答1~2题。
专题十二 │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1.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2. 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 山脊、山谷
B. 山脊、山脊
C. 山谷、山脊
D. 山谷、山谷 专题十二 │ 教师备用习题 专题十二 │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 1.C 2.D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和数值大小,可知图中所示地区多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中部高,西南、东北低。第2题,图中甲、乙处等高线都是向高处弯曲,可知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都是山谷。   [2012·课标全国卷]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3~4题。
专题十二 │ 教师备用习题
  3.Q的海拔可能为(  )
4.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专题十二 │ 教师备用习题
专题十二 │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 3.D 4.C 
[解析] 本题是对地图知识的考查。该图为等高线地图,依据图中的信息,等高距为100米,结合所学的等高线知识推断出Q地左边(离Q地最近)的等高线数值为400米。山峰海拔为580米,桥梁附近河岸所在地的海拔在200米~300米,且桥梁上游河段瀑布落差为72米,所以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360米。   [2011·福建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5~6题。 专题十二 │ 教师备用习题   5.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
A.0.55 0.50
B.0.30 0.50
C.0.55 0.35
D.0.30 0.35 专题十二 │ 教师备用习题 专题十二 │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知识。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知E的数值范围为0.25~0.45,F的数值范围为0.45~0.65,选项B符合。   6.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专题十二 │ 教师备用习题 专题十二 │ 教师备用习题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都会给柑橘生长发育带来影响,图中E地位于四川盆地,受盆地地形影响,光照资源不足,F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量、日照时数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导致两地气候风险差异的因素主要为大气环流和地形,A正确。 专题十三 地理基本技能(二) ——常见地理图像图表分析
专题十三 地理基本技能(二) 专题十三 │ 考情分析报告 考情分析报告 高频考点 高考试卷 试题情境 考题 题型 题号 地理分布图 2012江苏地理卷 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选择题 5~6 2012课标全国卷 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综合题 43 2011福建卷 某岛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选择题 5~6 2011天津卷 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分布图 选择题 6~7 2010安徽卷 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 选择题 31~32 2009山东卷 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选择题 1~2 专题十二 地理基本技能(一)——等值线图的判读 专题十三 地理基本技能(二)——常见地理图像图表分析
专题十四 综合考点大题分类突破 专题十五 规范答题与增分策略
第四板块 技能与规范 第四板块 技能与规范 专题十二 地理基本技能(一) ——等值线图的判读
专题十二 地理基本技能(一) 专题十二 │ 考情分析报告 考情分析报告 高频考点 高考试卷 试题情境 考题题型 题号 等高线 2012课标全国卷 某小区域地形图 选择题 10~11 2012天津卷 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选择题 2~3 2011课标全国卷 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 选择题 6~8 2011浙江卷 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选择题 3~4 2009天津卷 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选择题 3~4 专题十二 │ 考情分析报告 高频考点 高考试卷 试题情境 考题题型 题号 等温线 2012天津卷 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 选择题 8~9 2011福建卷 某海域海水温度分布图 综合题 40A 2010浙江卷 欧洲西部1月0℃等温线分布 选择题 1 2010江苏地理卷 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0℃范围示意图 选择题 7 专题十二 │ 考情分析报告 高频考点 高考试卷 试题情境 考题题型 题号 等压线 2012山东卷 某区域某时地面形势图 选择题 4 2011福建卷 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选择题 10~12 2011安徽卷 某区域日20时地面气压场图 综合题
34(1)(2) 2010北京卷 某日8时和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选择题 7 2009广东卷 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 选择题 19~20 专题十二 │ 考情分析报告 高频考点 高考试卷 试题情境 考题题型 题号 新型 等值线 2012四川卷 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选择题 4~5 2011福建卷 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图 选择题 7~9 2011海南地理卷 我国年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 选择题 14~15 2010课标全国卷 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的空间分布 综合题 36 2009广东卷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 选择题 12~13 专题十二 │ 复习备考引擎
【考向预测】   1.结合具体等值线,特别是等高线、等温线和等压线考查等值线的判断、规律及应用。
2.结合区域地图,考查影响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及延伸方向的因素。
3.结合地理要素,创设新型等值线,考查等值线的一般规律及地理要素的分布及特点。 复习备考引擎   【复习策略】   1.复习过程中熟练掌握等值线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等值线的共性为分析各种等值线创造条件。
2.要注重重点等值线的分析和掌握,要充分利用练习,总结各种等值线的判断方法与技巧。
3.在掌握一般等值线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练习题品味突破新型等值线的方法与技巧。
专题十二 │ 复习备考引擎 专题十二 │ 专题网络构建 专题网络构建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山脉走向、阳坡、阴坡等特征,综合分析气候、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与气候结合  计算山麓和山顶的温差: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m)及相对高度,可计算温度的垂直差异  判断山脉不同坡向的降水:山脉走向与盛行风向相结合,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背风坡气流下沉,温度升高,产生焚风效应  盆地不易散热,易引起空气的滞留。河谷(山谷)或盆地地形的城市,大气污染较重,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与河流结合  根据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山谷处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且落差越大,流速越急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形成河流分水岭  建水坝时可根据等高线计算坝高 与农业发展 结合  如陡坡不适合修建水平梯田,山地、丘陵发展林牧业,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 与城市规 划、交通 建设结合  如公路、铁路通过坡度平缓的地区,沿山谷或河谷布局的城市地域形态为分散疏松式等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根据剖面 图确定是 否通视  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不能通视。如图,A点看不到B点   例1 [2012·天津卷]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1)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2)在图中所示的区域,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知识。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纬度较高,根据图例可知该地林地众多,因此适宜发展林产品加工业。第(2)题,本题考查地形对自然灾害的影响。a~b路段经过地区,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大,易发生滑坡等自然灾害,故选项A正确。   变式题
阅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1)~(2)题。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1)若在G上空有一朵乌云,沿直线水平飘向E点上空,用时30分钟,则该乌云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千米/小时(  )
A.10   B.20   C.24   D.37
(2)如果在本区建一座水坝,并使库区最高水位提高到海拔300米,则库区移民数量为(各区域的人口数量见下表)( )
A.3.1万人
B.6.5万人
C.8.2万人
D.10.1万人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地区 A B C D E F G H 人口(万人) 2.6 1.7 3.4 0.5 2.4 5.3 11.6 0.0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GE的距离大约与121°E经线上纬度相差10′的距离相等,所以它的距离约为1/6×111=18.5千米,用时30分钟,可得出速度为37千米/小时。第(2)题,如果在本区建一座水坝,并使库区的最高水位提高到海拔300米,要搬迁的居民点是库区内海拔低于300米的地区的所有居民点,读图可知要搬迁A、B、C、E四个居民点,要移民的数量为2.6+1.7+3.4+2.4=10.1万人。 ? 探究点二 等温线图判读中的六个“注意点”   1.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受纬度位置、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分布因此也存在差异,具体图文分析如下:
(注:m、n为纬度,m>n;t为温度,tl>t2>t3>t4)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2.等温线图判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位置。由于全球温度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降低,等温线的数值逐渐减小表示纬度逐渐增大。数值北小南大为北半球,北大南小为南半球。
(2)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越稠密,气温的水平变化越大;反之越小。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冬季密集,夏季稀疏;温带密集,热带稀疏;陆地密集,海洋稀疏。
(3)等温线的延伸。等温线平直,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分布受纬度影响显著;若延伸方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分布受海洋影响显著;如果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则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显著。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4)等温线的弯曲。若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气温偏高。如果在陆地上受地形的影响,则该处可能是盆地或洼地;如果在海洋上受洋流的影响,则该处可能有暖流经过。
(5)闭合的等温线。若等温线呈闭合状态,则可能是寒冷中心或炎热中心。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6)等温线的季节变化。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海陆位置、季节等信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和陆地的升温、降温速度并不相同,冬季时陆地上的温度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而海洋的温度较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时情况刚好相反。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例2
[2010·全国卷Ⅰ]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
(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图中的等温差为2℃,该图所示区域最高温度是9日15时左右市中心处,即21℃闭合曲线内,温度在21℃~23℃之间;最低温度在9日的5时前后市中心以北4千米处,即7℃等温线以北,温度在5℃~7℃之间。由此可推知其最大温差应大于14℃而小于18℃。第(2)题,图中9日(晴)的白天(约9时—18时)等温线较8日(多云)的白天等温线密集,气温变化梯度大,说明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变式题
下图示意某岛屿7月份平均气温(单位℃)等温线分布,关于图中各地地理环境差异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与④地海拔差异大, 气温不同
B.②地与③地纬度相同, 气温相同
C.②地与④地纬度不同, 气温不同
D.①地与③地海陆远近不同, 气温差异大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答案] A 
[解析] 结合经纬网知该岛屿为格陵兰岛。该岛等温线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增加是受地形影响的结果,①地与④地海拔差异大,气温不同。 ? 探究点三 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   等压线是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曲线,其可以显示空间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如下图所示。具体有以下应用: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日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局部)
1.判断气压场
(1) 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如A处。
(2) 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如B处。
(3) 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C处。
(4) 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D处。
专题十二 │ 重点要点探究
(责任编辑:)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档不错,请点击下面的链接和好友分享吧!)
------分隔线--------------------------------------------------------------------
作者其他文档
如要您对当前页面有好的建议,请向站长反馈栏目进行反馈。
推荐理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西地形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