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中国石油大学学校庆时周永康有自由吗

您好,分享的企鹅
周永康的青春岁月:中学时改名 考入石油大学
[摘要]周永康就像一只失去双脚的鸟,要么飞,要么坠落。  财新网报道 日傍晚6时,新华社发布消息,鉴于周永康涉嫌严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  与周永康一起倒下的,是一个贪腐集团——从已经公布的调查进展来看,至少包括两名十八大中央委员、两名候补中央委员、三名副省部级以上高官,数百名公务人员、国企和私营企业负责人,以及周永康的绝大部分近亲属。  外界毫不知情,72岁的周永康现在哪里。京郊房山、天津、河北廊坊、内蒙包头……甚至不知道他从何日开始失去人身自由。周永康就像一只失去双脚的鸟,要么飞,要么坠落。  周永康的青春岁月  1942年,他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厚桥镇西前头村,取名周元根,一个散发着江南泥土气息的名字。青春年华的周永康,勤奋简朴,低调克己,与人为善。  西前头村西距无锡城18公里,东临宛山荡,九里河贯穿而过。村虽小,却有500余年历史,全村数十户人家,大多姓周。  周元根祖父周阿学,祖母王彩宝,祖母出身于西前头邻近的丁家桥王家,生女周秀金。周元根父亲本姓陆,厚桥嵩山村人,后入周家做了上门女婿。  乡邻印象中,周家父母为人和善。父亲周义生没文化,母亲周秀金曾为大队妇女主任,“蛮讲道理的”。夫妇生三子,为周元根、周元兴、周元青。  少年周永康:家贫但学习刻苦  周元根少时,家贫寒。厚桥风物虽好,却是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史上为血吸虫病区,经济上以农业、渔业为主,较为落后。西前头一带,当时人均地不足一亩,每年种一季小麦、一季水稻。旱地里,则种桑养蚕。  种地之余,周义生钓黄鳝较拿手,以此挣点钱,丁家桥王家等亲友,也时有接济,才能供孩子读书。  1950年,8岁的周元根上小学,先是西前头小学,后到厚桥小学,在从前一大户人家的祠堂里读书。小学数年,在同学朱元庆(化名)记忆中,全班三四十同学中,周元根留下的印象不深。“当时读书确实很刻苦。放学放假回家,我们还要到稻田里干活。”  中学改名周永康  1956年,周元根考取学海中学(现荡口中学)。这所东临鹅湖、西傍鸿山的学校,创建于1938年,是锡东地区最好的两所中学之一。  在学海中学,周元根所在班上,还有一个周元根,班主任朱梦周和他商量,给他改名周永康。  在朱元庆印象中,初中时的周永康,待人客客气气,笑起来老是“嘿嘿嘿”的。另一同学周根生(化名),也称周永康性格还可以,不凶,有同学周卫生过去还欺负过他,卫生家里有钱,永康家贫。  学海中学离厚桥20里,如果住校,一个月要交七八元,那在当时是一大笔钱。朱元庆和同学在镇上租房子,4毛钱一个月。他记得周永康似乎也租住在镇上。像其他同学一样,周永康也是每周六回家背米背菜,周日下午回校。后来,同学们集中住校,从父母的公分里扣钱,支付伙食费。  考入省重点 学习仍然非常刻苦  生于贫瘠的周永康学习刻苦,成绩也好。“那时读书,老师抓得不紧,出好成绩不容易。”周根生称。1958年,周永康入读省立高中苏州中学。  这是一所有千年办学渊源、百年办学历史的江南名校,国学大师王国维、钱穆等皆曾执教于斯,钱伟长、李政道等曾在此求学,可谓“桃李门墙多俊彦”。  在苏州中学,周永康的学习仍是非常刻苦。55年后,他重访母校时,校方称,“这方沃土上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对他的人生发展影响深远”。  朱元庆则于1959年考上了南京的一所工业学校。在他印象中,那时每逢学校放假,回乡学生都要参加活动。周永康还当过小组长,组织宣传、扫盲活动。记忆中的小伙伴,依然是热情客气,经常笑,憨厚。  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大学时光  1961年,周永康考上北京石油学院。这是当时厚桥公社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更是西前头的荣誉。  从此,他离开故乡,去宦海浮沉。  1966年夏,周永康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时值文革爆发。北京高校在经历了三个月的混战后,9月,周永康这一届毕业生被宣布留校待分配,一等待就是一年。  1967年,周永康来到辽宁盘锦,他被分配至大庆油田六七三厂地质队。大庆油田六七三厂,是大庆油田专门为开发辽河油田组建的机构,因其成立于1967年3月而得名。  作为辽河油田的前身,六七三厂成立之际,从大庆油田下属各机构抽调人马,组成了包括地质队、钻井队、采油队、石油队的一整套作业队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2015大闽社区羊年春节特别策划,春节去哪儿玩、去哪儿吃、去哪儿逛,统统看这里…
搜索"myfzqq"收听“福建生活”,懂生活更有趣!
第五届新娘备婚日记大赛强势开始啦~ 备婚的妹子们...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damin004]
关注排行图片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周永康母校中国石油大学将其题词完全清除(图)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严峻
  周永康落马后,中国石油大学曾遮挡其题字署名。(清除题字前照片)
  清除题词后
  学生自习大厅的校训宣传贴纸还未除去。
中国网8月15日(记者 闫景臻)随着“大老虎”的纷纷现形,怎么处理他留下的“墨宝”似乎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周永康回母校参加60周年校庆”而名声大噪的中国石油大学,随着这一“特大老虎”落马,也被挟裹着卷进争议漩涡。近日,该校力推“去周”行动:先是刻意用火箭模型遮挡周的题字署名,近日也将学校新闻网上有“周永康”的报道悉数删除。
号,周永康母校中国石油大学的新综合楼内,其曾经的“厚积薄发 开物成务 ”题词已经被校方拆除不见踪影,墙壁也重新粉刷已看不出曾经悬挂粘贴的痕迹。该题词是周永康在2013年10月回母校参加校庆时所题。
记者了解到,像中国石油大学这样的删去“大老虎”的曾留下的“墨宝”已属“温和”做法。各地对于落马官员“墨宝”的处理方式显得更为直接,哪怕是刻在石头上,也是一个字:铲。
  重庆市原副市长王立军事发后不久,在重庆市公安局内,由其题写的“剑”、“盾”硕大圆石随即被磨去字样。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大门入口处,有一块耗资不菲的巨石,刻有该集团原董事长舒展书写的繁体大字“龙”,在今年5月舒展落马后,“龙”字被迅速铲掉。(综合中国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
文章来源:周永康原下属集体表态支持打老虎
中共中央决定对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的消息发布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指出,要充分认识中央决定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的极端严重性,充分认识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的巨大危害性。公安部、政法系统、中石油以及周永康曾就读的中国石油大学均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决定,要汲取周永康的教训,引以为戒。孟建柱:充分认识周案的极端严重性巨大危害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30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法单位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关于对周永康立案审查情况的通报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孟建柱表示,要充分认识中央决定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的极端严重性,充分认识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的巨大危害性。孟建柱强调,要深刻吸取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的教训,高度警醒,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深入剖析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深刻反思、深入查摆政法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抓紧抓好队伍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和责任感紧迫感。孟建柱还指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中央决定对周永康立案审查,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反腐没有特殊公民、反腐没有禁区,表明了我们党惩治腐败、为人民服务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中央政法各单位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意志,充分认识中央决定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的极端严重性,充分认识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的巨大危害性,坚决拥护中央决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公安部:要深刻汲取周永康的教训据公安部网站今天中午发布的信息,公安部7月30日召开部机关副局级以上干部大会,传达学习中央关于对周永康立案审查情况的通报和孟建柱在中央政法单位领导干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公安部机关广大干部一致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对周永康立案审查的决定。中央的这一决定,体现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政治勇气,彰显了我们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定决心。事实再次证明,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内没有特殊党员,无论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就必然会受到严肃查处;我们党决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的特殊党员,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郭声琨郭声琨在讲话中指出,中央决定对周永康立案审查,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在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既是对党纪国法的坚定维护,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部机关广大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通报和孟建柱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坚决拥护中央决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最高检: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7月30日上午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关于对周永康立案审查情况的通报精神;下午又再次召开党组会议,学习贯彻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中央政法单位领导干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检察机关传达贯彻中央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措施。最高检党组同志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对周永康立案审查的决定。中央决定坚决果断、完全正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顺党心、合民意,必将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党组同志纷纷发言表示,要从周永康案件中深刻吸取教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敬畏法律纪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会议强调,检察机关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最高检领导要坚决拥护中央决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对周永康立案审查情况的通报精神和孟建柱同志在中央政法单位领导干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要加强对广大检察人员的思想引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最高法:周案根在理想信念出问题 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7月30日召开的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指出,要深刻汲取周永康的教训,引以为戒。周永康出现严重违纪问题,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教训十分深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主持会议并讲话,要求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党性修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一致认为,党中央决定对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进行立案审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有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鲜明态度。党中央的决定深得党心、民心、军心,必将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和支持,必将有力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必将对加快依法治国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对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我们党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长期执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石油:坚决拥护党中央对周永康的审查决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网站消息显示,7月29日,中共中央决定,鉴于周永康涉嫌严重违纪,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召开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决定,一致表示坚决拥护,认为中央的决定英明、正确、果断,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表明了党依法依纪治国、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和铁腕力度。周永康母校中国石油大学学生叹“要管住贪念”香港《文汇报》报道称,周永康案公布翌日,记者来到位于京郊昌平的周永康母校中国石油大学探访。去年10月1日,周永康现身母校校庆,成为其落马前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报道称,如今校园风物依旧,而同学们则为这位曾令学校引以为傲的“杰出校友”惋惜、唏嘘;周永康在校內的题词“厚积薄发”似乎也一语成讖,题词人和被题中的徐才厚、薄熙来竟先后落马。石油大学机械系大二徐同学表示,校庆时曾见过周永康,“没想到结果会这样。”并说,周落马的消息在同学中引发不少震动,无论是小规模的微信“朋友圈”,还是在学校BBS,有关“周学长”、“周师兄”的讨论比比皆是,“不过大家惋惜归惋惜,但也明白法理难容,犯了法就只能自食其果。”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研一李同学则表示,尽管一年多来“打大老虎”的传闻不绝于耳,但最终听到学长落马的消息还是难免唏嘘。本科就读于外校的李同学刚考上石油大学的研究生,他直言,当时立志来石油大学深造,周永康这些响当当的校友也是吸引力之一,“师兄落马也算是给自己提个醒吧,以后即使去‘肥缺’部门工作,也要管住贪念。”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irenewu]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共中央决定对周永康涉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
中国石油大学网站日消息,校庆之际周永康校友回到母校。此为其最近一次公开露面。
来源:央视网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 鉴于周永康涉嫌严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 【周永康简历】男,汉族,1942年12月生,江苏无锡人,1964年11月入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年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学习年留校待分配年大庆油田六七三厂地质队实习员、技术员年辽河石油会战指挥部地质团区域室技术员、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年辽河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处长年辽河石油勘探局政治部副主任年辽河石油勘探局副局长兼钻井指挥部党委书记、物探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指挥年辽河石油勘探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辽宁省盘锦市委副书记、市长年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其间:年兼任塔里木石油会战指挥部指挥、临时党委书记;年兼任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和山东省东营市委书记)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年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年四川省委书记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公安部部长、党委书记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公安部部长(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免去其兼任的公安部部长职务)、党委书记2007年-2013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至2012年11月),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至2008年3月),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至2012年11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至2013年)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事实+ 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或为去年10月 据中国石油大学网站日消息,在该校校庆之际,周永康校友回到母校。周永康参观了校史馆,参观了“永远的铁人——王进喜事迹展览”,参观学生活动中心并与同学们亲切交谈,与母校老师和物探61级同学相聚。周永康年,在中国石油大学的前身——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学习。(腾讯新闻综合报道)周永康家族关系图谱 制图:腾讯新闻百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解读:组图过往盘点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yalihan]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腾讯财经出品
当阳光照进事实
学院路20号:“石油大院”里的周永康印记
导读:海淀区学院路20号,俗称“石油大院”,既是青年周永康学习的地方,也是周在石油工业部工作时期的居所。20年的时间,足够在大院里留下有关他的众多印记与传说:曾经的“保皇派”,两室一厅的福利分房,平易近人却遭车祸的前妻……
周永康的母校,位于学院路20号的“石油大院”。摄影:李小喵 (点击查看组图:重访周永康母校)
周永康的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在去年的10月1日,他来到了北京市昌平区的中国石油大学,参加母校的60周年校庆活动。但那里并不是他真正的母校。
海淀区学院路20号,如今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既是青年周永康学习的地方,也是周在石油工业部工作时期的居所所在。
这里俗称“石油大院”,曾经是北京石油学院的校址,又是石油工业部的家属区,再到如今的勘探研究院。直到现在,周永康的很多校友和老师仍然住在这里。周先后两次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20年的时间,足够在大院里留下有关他的众多印记与传说。
大院里的痕迹
7月30日下午,腾讯网来到了“石油大院”。围墙里的现代建筑群之间,有三栋老建筑显得尤为扎眼:“54楼”、“56楼”、“工字楼”。顾名思义,“54楼”即为1954年建立,“56楼”和“工字楼”为1956年建立。
这三栋楼都是典型的苏式建筑,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回廊宽缓伸展,从老北京石油学院当年建校,一直保留至今。
据多名校友和老师向腾讯网回忆,周永康就读北京石油学院时期的宿舍应该是在“56楼”,现在还住着各石油系统的职工。教学楼则是“59楼”,现在已经被拆除。
腾讯网在现场看到,四层高的“56楼”,外表已斑驳不已,墙上有多处漏水的印迹。而唯一能反映其时代特征的是,墙面上还隐约能看见当年的标语:“指挥我们思想理论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
1953年创立的北京石油学院,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前身,也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承担着重要的能源战略功能。1969年,为响应中央“办成抗大式学校”的备战号召,搬迁到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改称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将一部分搬回北京昌平区。后来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
2005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再度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独立办学。而老的北京石油学院本部(“石油大院”)大部分被划归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1961年,19岁的周永康考取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首次来到了这个大院。1966年至1968年1月,因为文化大革命影响,周永康又在学校多呆了一年多等待分配。
1960年代就在学校教书的贾昌明老人对腾讯网回忆说,毕业后一直没见周永康回来,直到1985年,回京当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他住进了石油大院家属区7号楼。目前该家属区已经拆掉重建。
“80年代的一个副部长,在北京都不算官了。”贾昌明回忆,周永康一家分的房子和他们教职工一样,都不大,只是两室一厅。
有传言称,周永康喜欢游泳,所以石油大院的游泳池办得特别好。在门口,一位石油老教师告诉腾讯网,之前这里是露天的游泳池,大概在20年前,在原有地址上盖了新的游泳馆,门票价是5元/次,里面有“桑拿房”。当时,周永康已经担任中石油集团的副总经理。
1998年,周永康离开石油系统,到国土资源部当部长后,也便搬离了“石油大院”。又10年过去后,2008年奥运前夕,游泳馆又进行了一次翻修,高档了不少,门票价是40元/次。“但是很多人都去不起了”。
没有人亲眼见过周永康曾在这个游泳馆里游泳。但2014年的这个夏天,大院里、泳池里都在津津乐道周永康的故事。
低调的“保皇派”
周永康在大院里生活的第一个阶段,并不怎么引人注目。
贾昌明介绍,整个石油产业链分为找油、钻井、采油、运油、炼油、石油化工,而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为祖国找油”成为第一要务,周永康所学的勘探专业自然而然成为整个学校的“香饽饽”。
然而,据贾昌明回忆,周永康班上当时有30多名学生,“他的表现很平庸,在学校都没太听说过这个人,后来他到石油部的时候才知道他是我学生。”
他的表现很平庸,在学校都没太听说过这个人。        
――石油大学老教师
中国石油大学校史记载,周永康入学的1961年,校内师生就遭受浮肿等疾病的困扰。接下来,“四清”、“五反”影响着教学,师生间多次发起“思想清理”运动。1966年初,周永康大学最后一学期,全院的中心任务是以阶级斗争为主的“自觉革命”。4月份,大部分师生分赴大庆、胜利油田参加建校劳动。6月,一切因文革戛然而止。正值毕业的周永康,留校1年才得以分配到大庆油田。
“在文革前入党的大概不会是造反派。”比周永康早两年入校(1959年)的陈武勇向腾讯网回忆,周是在1964年入党的。文革开始后,学生中分为“保皇派”和造反派。“保皇派”即保护文革前的领导干部,与之相对的是“造反派”。
但在他的记忆中,周永康在“保皇派”里面也“算不上号”,当年“保皇派”老大是一个女生。
然而,在学校低调的周永康,一参加工作,就立刻发挥出能量。周永康的第一次发迹,仍然与“石油大院”有关――得益于原北京石油学院党委书记刘长亮。
1963年至1970年期间,刘长亮担任北京石油学院党委书记,文革中被“造反派”打倒。文革结束后,1970年3月开始担任辽河石油勘探指挥部政治委员,后历任辽河油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辽河石油勘探局党委书记、中共盘锦地委书记、盘锦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营口市委书记等职。
“后来周永康也被分配到辽河油田,刘长亮发现这个小伙子挺能讲,又是石油学院的毕业生,文革期间又没有造他的反,对他印象很好。”贾昌明说。
“1968年初,我怀着为石油事业奉献青春的理想,主动请缨从大庆来到辽河,参加了下辽河盆地前期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周永康曾在辽河油田40周年的一封贺电中回忆,自己过上了风餐露宿、居无定所的野外考察生活。
以后我跟你们走的人生道路完全不一样了。
            
――周永康
有媒体报道称,1970年,刘长亮问周所在的地质队主任康清明,台下的小伙子是否叫周永康?很快,周永康就被提拔为辽河石油会战指挥部地质团大队长。1976年,周永康从辽河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处长职务,上调任政治部副主任,由技术岗位转变为行政管理岗位。1985年,周永康从辽河石油勘探局局长,上调至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一路飞黄腾达。
“他离任物探处处长时,就跟他的那帮哥们说,以后我跟你们走的人生道路完全不一样了。”曾经与周永康年轻时共事的一位人士这样告诉陈武勇。在这位人士看来,周永康是技术工种出身,和这个群体大部分人一样,“很老实本分”,但是从政之后自己就不怎么与之接触了。
此前,从盘锦地质队实习员到辽河石油勘探局最高领导,周永康只花了16年时间,平均每三年升职一次。在石油人看来,这种上升速度无疑是“火箭式”的。而据贾昌明介绍,周永康的同班同学们,大部分终其一生都在技术岗位工作。
军车撞死的前妻
毕业17年后,再次回到这个大院时,周永康已经官至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尽管只是拥有一个普通的两室一厅,但之后的十多年里,贾昌明们已经很难见到周永康了,能够提醒院里人们周永康的存在的,是他的前妻王淑华。
媒体报道称,1968年1月,周永康主动请缨来辽河油田参加石油会战,会战开始没几个月,周永康便和王淑华确立了恋爱关系。
王当时是采油厂某支部的干事,河北唐山人,工人家庭出身,高中学历,没读大学便参加了工作。以当时不少同事的眼光来看,周永康与她的结合“比较亏”:除了学历上的差距,王淑华面相很显老,看着比周要大好几岁。还有人因此暗地里劝过周永康,“不要跟王淑华”。
不过,一年之后两人就结婚了。1972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周滨在油田当地的医院出生。在当年的邻居看来,周永康夫妻俩工作忙碌,生活条件艰苦。后来周把母亲从江苏老家接过来,照看孩子。不过,婆媳关系似乎相处的不太融洽,时常会听到隔壁传来争吵声。
据凤凰网引述周永康前秘书杨广吉的描述,在油田工作时,周基本不回家,“开会一开就开到半夜”,大部分时间睡办公室。尽管周的办公室离家就步行15分钟左右的距离,家里灯泡坏了,王淑华也只能给秘书打电话让换。
“(周永康)到石油部当官后,就把老婆调到勘探院档案室。后来档案室变成档案科,又变成档案处,她老婆就接连当档案科科长、处长。后来他又把他老婆调到石油部下属的一个天然气公司当工会主席。”据贾昌明回忆,周家搬到“石油大院”之后,自己与王淑华打交道不少。
贾昌明记得,自己和王淑华曾经一起到辽河油田出差,在火车上一起聊天,王淑华表现得“很客气”,“没有官太太的架子”。到了辽河油田后,王淑华会主动说“他们是跟我一起来的”,接待人员便也按照相同的高规格,接待贾昌明等人。
然而,丈夫升官之后的家庭终究产生了裂隙。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地质师吴铁生称,有次周永康在石油部开会,王淑华曾大闹会场,原因是王怀疑周在“外面有人”。
最终,两人还是离婚了。陈武勇告诉腾讯网,离婚后,“石油大院”里很多人想给周永康说媒,但是周永康一直没答应。“这几天看报道才知道他早就娶了,而且比她小28岁。”
然而令“石油大院”所有人都愕然的是,1999年,在离婚两年之后,王淑华却死于意外。贾昌明回忆说,当时她和石油勘探学院其他教职工一起,到位于十三陵附近的石油疗养院开会,会议休息期间,王淑华到路边溜溜弯儿,却被一辆军车给撞死了。
很多职工都参加了那次会议,“事情来得很突然”,而军车,正是当时人们私下议论的热点。事发后,陈武勇说,大院里的人们与周家的接触就几乎没有了。
资料显示,石油疗养院位于十三陵风景区东北角的莲花山下月亮湾,占地3.6万平方米,拥有不同规格的客房200余间。
多家媒体报道称,王淑华曾经回去过周永康的无锡老家两次。其中第二次,王淑华到周家祖坟前大哭过一场,而现在周永康家的祖墓上,王淑华的名字早就被改成了黑色字体。
最后的亮相
被调查之前,周永康的最后亮相虽然不在这个大院里,但正是这个大院的经历,帮助他有机会向外界证明点什么。
日,国庆节当天,从“石油大院”搬离的中国石油大学迎来了六十周年校庆。作为最知名的校友,周永康来到了昌平的新校区,校党委书记蒋庆哲、校长张来斌作陪。当时,社会上已经流传开一些传闻,而他的公开亮相,被解读为试图向外界传递自己并未被调查的信号。
但在同样受邀参加了校庆活动的“元老级”教授贾昌明看来,那次公开亮相,仍然有一些痕迹预示了后来的结果。
一方面,周永康10月1日只是参观了校史馆,跟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的1961级校友搞了一个小范围的座谈会,并没有出席10月2日官方隆重举办的“中国石油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暨校友师生联谊会”,这让贾昌明觉得蹊跷。
另一个细节是,据贾昌明讲述,第二天的庆祝大会刚开始时,播放了一个校史回顾的视频短片,其中出现了另一位国家领导人级别的校友和周永康在50周年校庆时一起的合影,播放到这里时,视频出现了快速的拖动。随后这位校友上台致辞,特意强调“刚才的画面是上一次的”(注:指50周年校庆时)。
贾昌明讲述这些细节时,对腾讯网强调,自己并不是“马后炮”,而是当时就觉得了蹊跷,倾向于相信社会上的传言。果然,这次活动,成为了周永康的最后亮相。
在这最后的亮相中,周永康并无节制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母校的感情:“母校是我几十年石油生涯的起点,也是我为党和人民事业工作的起点,师恩如山,教泽绵长,永志不忘!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母校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这样的表达,也是对“石油大院”里的青春的回忆。如今,当大院里的人们到处谈论着他的时候,身陷囹圄的周永康,是否还会记起这个大院里的点点滴滴?
(应采访对象要求,贾昌明、陈武勇为化名。腾讯财经 冯军 发自北京)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身陷囹圄之后,无论他是否仍然以母校为傲,母校肯定不再以他为荣了。
有了这个案例,石油大学、电力大学这些对接垄断行业的学校,生源会不会更好了?
关注《棱镜》公众帐号和主创团队互动栏目邮箱: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