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铎本草新编总结利的药方问题

最近体虚,看了中医,诊断为肾阳虚,请各位看看此方子,有何优劣?再问肾阳虚能否治愈?
最近体虚,看了中医,诊断为肾阳虚,请各位看看此方子,有何优劣?再问肾阳虚能否治愈?
匿名提问于
熟地黄70克 仙灵脾105克 蜂房42克 远志70克 肉苁蓉70克 巴戟天70克 海螵蛸70克 南柴胡70克 牛膝70克 白花蛇舌草210克 当归140克 山茱萸70克 蜈蚣(大)7条 九香虫42克 石菖蒲70克 覆盆子70克 韭菜子70克 炒鸡内金70克 赤芍70克 水蛭21克 甘草21克
7贴,调理一个星期。
这个方子在治疗上很全面嘛,除了补充肾阳之外,还一并把因为肾阳虚而引起的一些诸如腰膝酸软疼痛、经脉运行不畅、脾胃阳气虚衰、痰湿内蕴等问题一并包括在内了。
同时补阳的时候不忘补阴,以防阳盛而制阴。
如果说这个医生根据了您的身体出现的所有问题而开的此药,那么可以说这个医生是很高明的,也是为了您的身体而考虑的。也算是您这看病钱花的值得,因为这个医生不单单给您看了肾阳虚的问题,还把因为这个病因而产生的其它小问题一并解决了。
我想应该有人会误解,说这位医生开的药开的太多了,但是有很多时候,医生为了能帮助病人把标与本都治好,所以会加入一些其它的药物来治标,这对患者的身体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但是有些人恐怕会拿药价说事,觉得医生乱开药。这就是对于中医只懂得一些皮毛的人所发挥他们的小心眼精神了,他们看不到医生开的药方里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现在北京、上海等地都有大规模的国医堂,那里边的老医生们若是突然来了心情开了很大的一单子药,那么明白的人势必要庆幸的,因为老医生是综合了他全身的问题而开的方子,而不单单只是治疗根本。
很多人对中医的误解,导致了除非是大名气的中医,否则不敢多开药。而那些大名气的中医,又格外不敢给不舍得花药钱的人看病,因为他若是把药开多了,患者不去抓药反而背后造谣侮辱医生,若是医生把药开少了,治疗效果不够,患者又会借此而说医生医术不行。中医有很多仁心仁术的医生,就是因为那些抠门的小人而处处行路艰辛!可气!
看到了您的问题,进而有些感慨罢了。莫嫌啰嗦。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肾藏先后天之精,肾精化为肾气,其中对机体有温煦、激发、兴奋、蒸化、封藏和制约阴寒等作用者称之为肾阳,亦称为元阳、真阳、真火;对机体有滋润、宁静、成形和抑制过度阳热等作用者称之为肾阴,亦称为元阴、真阴、真水。肾阳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即气化过程,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并使之转化为能量,使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进程加快,产热增加,精神振奋;肾阴则抑制或减缓人体的过度的新陈代谢过程,使精血津液转化为能量减少,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进程减慢,产热相对减少,并使气聚成形而为精血津液,精神也趋于宁静内守二者相反相成,共同调节控制着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和精血津液的代谢过程。   按照中医学的阴阳理论,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肾藏先后天之精,精属阴,所以称阴精,气属阳,所以称阳气,合称阴精阳气。肾精属阴精,阴精之中又可再分阴阳,其中又可分为阴精中之阳精和阴精中之阴精。阴精中之阳精亏虚时,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惫、易疲劳等症状表现,阴精中之阴精亏虚时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干舌燥、消渴、失眠多梦等症状表现。阴精中之阳精亏虚时多与肾阳虚关系密切,阴精中之阴精亏虚时多与肾阴虚关系密切。所以肾阳虚时除了有畏寒怕冷等表现外常伴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惫、易疲劳等症状,肾阴虚时除了有阴虚燥热等表现外常伴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干舌燥、消渴等症状。从补肾中药中可以看出海龙、蛤蚧、鹿茸、羊鞭、羊外肾、淫羊藿、肉苁蓉、阳起石、锁阳、韭菜子、鹿角胶、杜仲、巴戟天、骨碎补、狗脊、仙茅等补肾中药具有温肾阳、益阳精(阴精中之阳精)的作用,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龟甲胶、女贞子等具有滋肾阴、益阴精(阴精中之阴精)的作用,因此对于肾精亏虚要补肾精时要分清阴阳之分,选择合适的中药材进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肾阳虚对人的影响要比肾阴虚大,人体内阳主阴从,阴阳互根。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雄性激素、降钙素、维D3等都属于阳精(阴精中之阳精)的范畴。雌激素、褪黑激素、胰岛素等大都属于阴精(阴精中之阴精)的范畴。   从物质与功能来分,物质属阴,功能属阳,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都属于阳气,人体的一切构成物质都属于阴精,但人体内不存在一种非物质的纯功能之气,在中医学里气是一种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因此气是物质与功能的辩证统一。肾气由肾精化生,广义肾气指的是肾脏的功能活动,包括了肾阴、肾阳。狭义肾气指的是肾脏中起固摄、封藏作用的部分,一般讲的肾气不固,指的是狭义肾气。肾阴是肾脏功能活动的一部分,起着濡润、收敛等作用。平常所说的肾阴的含义其实还包含了肾精在内,有时用肾阴专指肾精。因此阴阳的含义在不同的语境是不同的。有时用阳气表示人体的所有功能活动,有时单指的是人体功能活动中起温煦、推动作用的部分,因此要注意分辨。阴阳可以指脏腑之气中发挥相反作用的气,也可以指正气和邪气,也可以指清气和浊气。总之阴气并不总是代表坏的、不利的,阳气也并不总是好的。提到阴气不要总是认为就是指的人体的病气、邪气,它还可以是指人体生理功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中医里,有时用阴气指五脏之气。
  红焖狗肉:狗肉500克、八角、小茴春、陈皮、桂皮、草果、生姜和盐适量。慢火焖熟,弃药渣吃肉。   狗肉炖黑豆:狗肉250克、黑豆50克,调以适量的盐、姜、五香粉及糖,置砂锅中文火炖熟,佐餐食用。   羊肉羊肾粥:羊肉100克、羊肾1对、杞子10克、大米100克。杞子煎药汁,羊肉、羊肾切碎,与大米、药汁共煮粥,加食盐调味后食用。   羊肾汤:羊肾1对、肉从蓉12克、杞子10克、巴戟8克、熟地10克。羊肾切片与药物共煮汤,弃药渣,食盐调味,食肉饮汤。   羊肉汤:羊肉150克、怀山药120克、肉苁蓉100克、菟丝子150克、桃仁15克、葱白、食盐适量,药物水煎取汁,羊肉切片,与药汁煮汤,加葱白食盐调味,食用。   炸麻雀:麻雀3只,去毛及内脏,用生油炸香,蘸炒盐粉食用,每日1次。   麻雀汤:麻雀2只,菟丝子25克、杞子25克。菟丝子、杞子水煎取汁,麻雀去毛及内脏,与药汁煮汤,食盐调味,食肉饮汤。   虾仁汤:虾仁50克、冬虫夏草15克、九香虫15克,加水炖熟,食肉饮汤。   炖乌鸡:乌骨鸡(竹丝鸡)1只、巴戟天25克、杞子25克、大枣3枚、生姜3片。乌鸡去毛及内脏,与药物一起隔水炖熟,食用。   炖鹌鹑:鹌鹑1只、杞子50克、杜仲10克。鹌鹑去毛及内脏,杞子、杜仲共炖熟,去药渣,吃肉饮汤。   虫椹草营养饭:大米2-4杯,虫椹草20克左右,大枣3-8粒,栗子5粒,红豆5大匙,黑豆2匙,水3-5杯。 烹饪方法:大米洗净放在水里泡30分钟后沥干水分。大枣去籽后切丝,栗子切厚块。红豆和黑豆提前泡软。红豆煮开后用比较适宜。往锅里放米和准备好的材料后倒水做饭。待米汤开后用微火焖好。
忌食食物: 食物疗法
  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芦荟、粳米、荞麦、莜麦、鸭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香蕉等。   阳虚便秘者还需忌食收涩止泻、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莲子、石榴、芡实、乌梅、糯米、河虾等。   阳虚泄泻还需忌食具有润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银耳、海参、海虾、兔肉、龙眼、桃子、萝卜等。   宜食食物:   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胃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刀豆、肉桂等。   阳虚便秘者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   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止泻的食物,如糯米、链鱼、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芡实等。
  处方:熟地30克、巴戟10克、仙灵脾10克、肉苁蓉12克、菟丝子10克、杞子10克、制附子6克、怀山药10克、女贞子10克、肉桂3克(焗)。
  兜肾囊:盘膝端坐,解衣调息,将双掌搓热,然后左手兜肾囊(阴囊),梢向上用力,右手摩擦气海、关元部位,兜擦81次,再左右手调换,再兜擦81次。   摩肾俞:临睡前坐于床,解衣垂手,略作纳呆闭口,舌抵上颚,目视顶门,提缩肛门,数十次,然后两掌贴于肾俞穴、中指正对命门穴,作环形摩擦120次。   摩涌泉:端坐或单盘坐,双手擦热,一手握持足趾,另一手施摩涌泉穴,不计其数,以热为度,左右手互换,再加上法施摩另一边涌泉穴。
肾阳虚吃什么好
  首先要区分是绝对虚还是相对虚。如是绝对虚,那么适量进补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相对虚,那是由于阴实导致的,就不能吃壮阳的药了。因为是由阴气盛引起的,那就要祛阴。建议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特别是壮阳药,切记不要乱吃。当然也可以通过食疗:   杜仲腰花、茴香炖煮肾、杞地山药粥都是不错的补肾食疗方法,肾阳虚可以吃狗肉、羊肉、韭菜、泥鳅等来进行食补。
用中药治疗肾阳虚的成分
  中药治疗肾阳虚,主要配方中采用牛膝、车前子、肉桂、熟地黄、巴戟、枸杞、淫羊藿、山茱萸等,下面介绍各自药物的主治功能:   牛膝:苦,凉。归肝、肾经。主风小便不利,水肿,活血通络,补肝肾,强劲骨,利水通淋,利尿消肿。《医学衷中参西录》:“(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故善治肾虚腰疼腿疼,或膝疼不能曲伸,或腿痿不能任地。”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效。《景岳全书》:“肉桂,温补肾阳,填精补血,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山茱萸:味酸、涩、微苦。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本草新编》载:“补阴之药未有布片,胜者也惟山萸大补肝肾专而不杂,既无寒热之偏,又无阴阳之背,实为诸补阴之冠。”枸杞: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虚劳咳嗽,消渴,遗精。药性论》:“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 车前子:淡;性微寒。归肝、肾、膀胱经。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熟地黄:味甘,性温。归肝,肾经,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等症。《本草正》:“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那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巴戟:辛甘,温,无毒。入脾、肾二经。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势痹,腰膝酸痛。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本经》辛以润肾,甘温益阳气,故主阴痿绝阳,益气力。茎中痛者,肝肾虚也,补益二经,痛自止矣。
参考资料:
/view/47969.htm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你的方子还是比较对症的!
烈性补阳。我觉得太猛了。
还需从补气血做起商品描述:
  红小豆又名赤豆、赤小豆、红豆。
  英文名:Red adzuki bean。红小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
  红小豆含多种营养成分,每100克红豆中含蛋白质21.7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0.7克,钙76 毫克、磷386毫克、铁4.5毫克、硫胺素0.43毫克,核黄素0.16毫克、烟酸2.1毫克。红小豆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宜与谷类食品混合成五谷豆饭或豆粥食用,一般做成豆沙或作糕点原料。
  甘酸,平。
  ①《养生要集》:&味苦,温。&
  ②《别录》:&甘酸,平,无毒。&
  ③《千金&食治》:&甘咸,平,无毒。&
  ④《食性本草》:&微寒。&
  ⑤《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甘酸,无毒。&
  入心、小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经。&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阳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功效:除热毒,散恶血。消胀满,利小便,通乳。
  主治:痈肿脓血,下腹胀满,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烦热,干渴,酒病,痢疾,黄疸,肠痔下血,乳汁不通;外敷治热毒痈肿,血肿,扭伤。
  ①《本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②《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③《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④《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⑤《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⑥《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⑦《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⑧《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⑨《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散剂。外用:生研调敷。
  宜忌:
  ①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②《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③《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红小豆不仅是美味可口的食品,而且是医家治病的妙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主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药性本草》说可&治热毒、散恶血&。《本草纲目》记载,红小豆&味甘,性平,无毒,下水肿,排痈肿脓血,疗寒热,止泄痢,利小便,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健脾胃。&&&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它对痈肿有特殊疗效。例如《朱氏集验方》称:&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涂之,无不愈者&。现代医学还查明,红小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旧社会,有些医生用它作药治病时,常常在病患者面前给它蒙上一件&神秘&的外衣。清康熙时期,医药家汪昂在《本草备要》里写道:&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赞能,取赤小豆四十九粒(《本草纲目》说七十粒)咒之,杂他药敷之而愈。中贵人任承亮亲见。后任自患恶疮,付永投以药立愈。问之:赤小豆也?承亮始悟道士之咒伪也。后过豫章,见医治胁疽甚捷,任曰:莫非赤小豆耶?医惊拜曰:&用此活三十余口,愿勿复宣&。这说明赤豆外敷,是治&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恶疮&和&胁疽&等病症的良药。古医书中关于红小豆治病的神奇疗效,有许多记载,有些虽近玄虚,但说明它药用价值很高,有广泛的疗效。
  赤豆内服外用,都未见有副作用。祖国医学提示:&多服泄津液,令人枯燥&。可见使用时,也得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赤小豆50~70粒研成细粉,和入温水、鸡蛋清或蜜调成稀糊状,摊在布上,敷于患处。一般一次即能消肿。治疗7例,均获效果。
  2.治疗肝硬化腹水
  取赤小豆1斤,活鲤鱼1条(重1斤以上),同放锅内,加水毫升清炖,至赤小豆烂透为止。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数次服下。每日或隔日1剂。连续服用,以愈为止。治疗2例,服后尿量增加,腹围减小,精神良好,无不良反应。
  1.配赤茯苓,清利下焦湿毒力大,可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肿,或泻痢。
  2.配当归,渗湿清热,活血行瘀,使热去湿除则出血自止,可用于湿热便血,腹痛,尿血。
  3.配连翘,既能解心经之火,又利湿热而解毒,可用治湿热内蕴之黄疸,湿热下注之淋症,妇科盆腔炎急性发作和产后高烧。
  4.配白茅根,在增强利水消肿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可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淋闭尿血等症。
  5.配瓜蒂,酸苦涌泄,催吐作用甚捷,又得赤小豆护中保胃气,使快吐不伤正,可用于痰涎壅塞胸中,宿食停滞上脘而泻利不能及者。
  6.配鲤鱼,治脚气及大腹水肿。
  7.配鸡子白,调涂治热毒痈肿。
  8.配麻黄,二药均可利水,但赤小豆清热利湿而消肿,并能解毒,麻黄宣畅肺气下达膀胱而利水,相配有宣肺利湿,清热功效。
  9.配商陆,逐水除胀,常用于水肿胀满等症。
  1.赤豆同鲤鱼(或鲫鱼)煮汤服食,利水消肿,治脚气甚效,兼治小儿夏日因血热而致的多发性疖肿。
  2.赤豆120克,煮汤当茶饮,治水肿。
  3.赤豆250克,煮粥食,可通乳。
  4.赤豆微炒,水煎代茶随意饮服,治产后恶露不下,腹痛。
  5.治误吞玻璃渣:赤豆适量煮熟,尽量饮服,然后再服泻剂,赤豆和玻璃同大便排出。
  6.赤豆用水浸软,捣烂,用水或醋或蜂蜜或鸡蛋清适量,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治腮腺炎,热疖。
  7.赤豆研成粉末,用冷水调敷患处(已溃烂的疮疡,敷在疮口周围,以便排脓),一日两次,治热毒痈,外伤血肿及扭伤。
  8.赤豆粥:赤豆30-50克,水煮至半熟,放入粳米100克同煮粥,以淡食为宜,加白糖调味食用亦可。有健脾益胃,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通乳作用。适用于水肿病,下肢湿气,小便不利,大便稀薄,身体肥胖,产后乳汁不足等症。
  9.茅根赤豆粥:鲜茅根200克(干品用50克)洗净,水煎半小时后去渣,放入粳米200克,同煮粥服食,可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1.《神农本草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2.《名医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僻,下胀满。
  3.《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4.《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5.《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6.《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7.《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8.《本草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9.《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10.王好古:治水者唯知治水,而不知补胃,则失之壅滞。赤小豆消水通气而健脾胃,乃其药也。
  11.《本草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僻,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其吹鼻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气除湿散热耳。
  12.《本草经疏》: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十剂》云,燥可去湿,赤小豆之属是矣。陶弘景云,小豆逐津液,利小便,久服令人枯燥。凡水肿胀满,总属脾虚,当杂补脾胃药中用之,病己即去,勿过剂也。其治消渴,亦借其能逐胃中热从小便利去,若用之过多,则津液竭而渴愈甚,不可不戒也。
  13.《本草新编》:赤小豆,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症多属气虚,气虚利水,转利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专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身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
  14.《本经疏证》:痈肿脓血,是血分病,水肿是气分病,何以赤小豆均能治之?盖气血皆源于脾,以是知血与水同源而异派,浚其源,其流未有不顺者矣。然凡物之于人,能抑其盛者,不必能起其衰,能起其衰者,不必能抑其盛,痈肿脓血为火之有余,水肿则火之不足,赤小豆两者兼治,既损其盛,又补其衰。
  ①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梅师集验方》)
  ②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③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独行方》)
  ④治脚气:赤小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陆根一条(切)。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去葫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本草图经》)
  ⑤治脚气气急,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锉)二两,紫苏茎叶一握(锉,焙)。上三味除小豆外,捣罗为末。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四钱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半,空心温服,然后择取豆任意食,日再。(《圣济总录》赤小豆汤)
  ⑥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⑦治急黄身如金色:赤小豆一两,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陆香一钱,青布五寸(烧灰),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一钱;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圣惠方》赤小豆散)
  ⑧治肠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纳清酒中,候酒尽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后方》)
  ⑨治热毒下血,或因食热物发动:赤小豆杵末,水调下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⑩治疽初作:小豆末醋敷之,亦消。(《小品方》)
  ⑾治大小肠痈,湿热气滞瘀凝所致: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汤服。(《疡科捷径》赤豆薏苡汤)
  ⑿治小儿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痒或肿:赤小豆二升。末之,鸡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则易。一切丹并用此方。(《千金方》)
  ⒀治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或加芙蓉叶末。(《纲目》)
  ⒁治小儿重舌: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千金方》)
  ⒂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搅取汁饮。(《肘后方》)
  ⒃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产书方》)
  ⒄治妇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妇人良方补遗》)
  ⒅治风瘙瘾疹:赤小豆、荆芥穗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涂之。(《纲目》)
  ⒆治食六畜肉中毒:烧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千金方》)
红小豆食谱
  红小豆鲤鱼汤  
  〔配方〕鲤鱼1尾(1000克以上),红小豆100克,陈皮、花椒、草果各7.5克,葱、姜、胡椒、盐、鸡汤、葱花各适量。
  〔做法〕将鲤鱼去鳞、鳃,抠去内脏,洗净。将红小豆、陈皮、花椒、草果洗净,塞入鱼腹。将鱼放入沙锅,另加葱、姜、胡椒、盐、灌入鸡汤,上笼蒸至鱼熟后即可出笼,再撒上葱花即成。
  〔功效〕行气健胃、醒脾化湿、利水消肿、减肥。
  山楂红小豆粥  
  〔配方〕粳米半杯,山楂、红小豆各3大匙,南瓜100克,冰糖少许。
  〔做法〕将粳米淘洗干净;山楂洗净;红小豆用清水浸泡一夜,淘洗干净;南瓜洗净,除去外皮,切成3厘米见方的薄片。将粳米、山楂、红小豆放入锅内,加水,置大火上烧沸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南瓜片煮沸。粥内加冰糖,再用小火煮20分钟即成,每日早晚当主食吃。
  〔功效〕可降脂减肥、健脾祛湿。
  红小豆荸荠煲乌鸡
  〔配方〕净乌鸡半只,红小豆50克,红枣5颗,荸荠适量,生姜、葱各少许,高汤、料酒、胡椒粉、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红小豆用温水泡透;净乌鸡半只剁成块;荸荠、生姜去皮切片;葱切段。锅内烧水,待水开时,投入乌鸡,用中火煮3分钟,捞起冲净。将红小豆、乌鸡块、红枣、荸荠、生姜放入沙锅,再注入高汤、料酒、胡椒粉,加盖,用中火煲开,再改小火煲约2小时,调入盐、味精,继续煲15分钟,最后撒上葱段即可。
  红豆粥的做法
  豆子不容易煮烂,尤其是红豆,今天借这个红豆粥告诉大家两个快速煮烂豆子的小窍门.
红豆还是其他豆子只要将其放在冰箱冷冻室2小时拿出来再煮, 豆子很快就烂了;或者待水开锅时,兑入几次凉水,被凉水&激&几次,豆子就很容 易煮烂了!
煮豆粥时,很多人习惯将豆子提前用水泡,其实这样更不容易煮烂.老辈人喜欢 在煮粥的时候放些碱,让它熟的更快,但这样,豆子中的维生素B2可就几乎全被破坏掉喽。
其实只要只要当豆子将要开花时,把大米放进去,用中火煮烂.这样的粥,既好 吃又省火,下次不妨尝试下哦
  【原料】主料:大米50克,红小豆15克辅料:红糖适量,糖桂花少许。
  【制作过程】
  (1)将红小豆与大米分别淘洗干净。
  (2)将红小豆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并煮至烂熟,再加入水与大米一起煮。用大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煮至粘稠为止。
  (3)将粥内加入适量红糖,烧开盛入碗内,撒上少许糖桂花即成。
美容养颜 莲子百合红豆沙
炎热的天气,最适宜就是煲盅糖水,把它放在雪柜里冰冻了吃。
莲子百合红豆沙有美容养颜的效用,女孩子要多吃一点啊。
  【材料】 红豆500G、白莲子30G、百合10G 、陈皮适量、冰糖约500G。
  【做法】
  1、先洗干净红豆、莲子、百合,清水泡浸两小时;  
  2、煮开水,把红豆(和浸豆水)还有陈皮、莲子、百合放入锅中;
  3、煮开后用中慢火煲两小时,最后才用大火煲大概半小时;  
  4、煲至红豆起沙和还有适量水份,就可以加糖调味, 甜度根据各人所爱。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ICP备案证书号:
云乡特产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淘宝服务专员
电话服务专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南本草新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