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延.明.腊.绳.分别选世界上最温暖的两个字字组词吧!

鱼的同音字|鱼字读音yu,鱼字五笔输入为qgf,鱼字组词及带鱼字的成语有哪些
全新改版,
鱼(~)yú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姓。笔画数:8;部首:鱼;笔顺编号:
鱼的同音字
包含鱼字的成语
sān yú1.东汉杨震居湖城,有冠雀衔三条@鱼飞集讲堂前,当时视为吉兆。《隶释.太尉杨震碑》:"至德通洞o天爵不应o贻我三鱼o以章懿德。"后以"三鱼"为位至三公之典。参见"三@"。dān yú1.传说中丹水所出的赤色鱼。wéi/wèi yú1.《左传.昭公元年》:"微禹o吾其鱼乎。"言若无大禹治水o人们将淹没为鱼。后因用"为鱼"喻遭受灾殃。wū yú1.鱼名。鳢鱼的别名,亦名乌鳢,通称黑鱼。身体圆柱形,头扁口大,有齿,背部灰绿色,腹部灰白色,有黑色斑纹。性凶猛,捕食小鱼p蛙等,对淡水养鱼业有害。
2.鱼名。鲻鱼的别名。
3.相传武王伐纣,渡河,有白鱼跃入舟,又有火化为乌。古人以为祥瑞,见《史记.周本纪》。shū yú1.即衣鱼。蛀蚀衣服书籍的一种小虫。rǔ yú1.小鱼。jǐng yú1.井里的鱼。比喻见识狭隘的人。jīng yú1.鲸鱼。京,通"鲸"。rén yú1.即鲵鱼。俗称娃娃鱼。
2.儒艮的别称。哺乳动物。哺乳时用前肢拥抱幼仔,头部和胸部露出水面,宛如人在水中游泳,故称。zī/zǐ/zǎi yú1. 鱼秧;鱼苗。bó yú1.孔子的儿子鲤的字。见《孔子家语.本姓解》。《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o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后用作对别人儿子的美称。
2.汉第五伦的字。伦历官会稽太守p蜀郡太守,擢任司空。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见《后汉书.第五伦传》。后以"伯鱼"代称正直之臣。pèi yú1.唐朝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宋并赐近臣,以别贵贱。
2.佩带鱼袋。xiū yú1.地名。在今河南原武县东。
2.复姓。秦之先祖有修鱼氏。见《史记.秦本记》。shū yú1.一种白色的小鱼。
2.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鱼。yuán yú1.即鳖,也叫甲鱼p团鱼p鼋。qí/jī yú1.语出《左传.昭公元年》:"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o馆于雒I。刘子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o吾其鱼乎!'"后借指洪水所造成的灾难。yǎng yú1.饲养鱼类,尤指在池塘里饲养鱼类作为食用。2.鱼类养殖。如:养鱼池,养鱼槽。bīng yú1.冰下之鱼。亦以喻生命不绝如缕。dāo yú1.鱼名。即J鱼,亦名刀鲚。形似刀,故名。guā yú1.方言。捕鱼。qián yú1.《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o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鱼矣。今以臣之凶恶o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o走人于庭o辟人于途o四海之内o美人亦甚多矣o闻臣之得幸于王也o必蹇裳而趋王o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o臣亦将弃矣o臣安能无涕出乎?'"后因以"前鱼"喻失宠而被遗弃的人。
2.比喻陈旧的事物。huà/huā yú1."化鱼为龙"的省略语。旧传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艺文类聚》卷九六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大鱼积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为鱼),故云曝鳃龙门。"后以"化鱼"指由平民而做官,社会地位由平庸而显耀。
2.指如来化身为鱼以喂众的典故。bó yú1.用鱼作注以赌输赢。wò yú1.戏曲表演程式动作。有正p反卧鱼两种。正卧鱼的动作为:踏右步o双抖袖o双翻袖o右手高o左手平o右腿往前伸出再往后绕o撇在左腿后o立稳o缓缓下蹲往右卧o背着地o压在右脚上o左手往后背o右手放在胸前。反卧鱼动作与正卧鱼动作相反。京剧《贵妃醉酒》杨贵妃嗅花时即运用此动作。wèi yú1.指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chā yú1. 用叉子捕鱼。shuāng yú1.两鱼。
2.指书信。fā/fà yú1.鱼的一种,因形得名。yòu yú1.见"右符"。míng yú1.大鱼。chēn yú1.河豚鱼的别名。因触之鼓腹如发怒状,故名。明胡安世《异鱼图赞补》卷中:"河豚无颊无鳞,触之则怒气满腹。"jiā yú1.美好的鱼。
2.鱼名。tuán yú1.鳖的俗称。zuò yú1.田鸡,青蛙。chuí yú1.佩带鱼袋。唐制五品以上官员于腰间佩带金银鱼袋为饰。mò yú1.乌贼的俗称。bì yú1.衣服及书籍中的蠹虫。又名白鱼p衣鱼pr鱼ps鱼p蠹鱼。yè yú1.见"夜渔"。tóu/tou yú1.指辽代皇帝春天外出游猎时,最初捕获的大鱼。
2.指胖头鱼。yí yú1.伯夷p史鱼的并称。伯夷清o史鱼直o古人以为清廉忠直的典范。qiè yú1.鱼名。又名婢妾鱼。今称鲫。bì yú1.即妾鱼。zǐ yú1.鲻鱼的别名。宋王得臣《麈史?诗话》:"闽中鲜食最珍者,所谓子鱼者也。长七八寸,阔二三寸许,剖之子满腹,冬月正其佳时。莆田迎仙镇乃其出处。"宋梅尧臣《和答韩子华饷子鱼》:"南方海物难具名,子鱼珍美无与并。"宋叶适《送王通判》诗:"水有子鱼山荔枝,借我箸食前筹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鲻鱼》:"鲻,色缁黑,故名。粤人讹为子鱼。"一说,为稻田中鱼。mèi yú1.鱼名。hán yú1.寒天的鱼。wèi/yù yú1.鲔的别名。xiǎo yú1.小的或新近孵化的鱼。 2.很小的成鱼。zuǒ yú1.符契的左半。唐宋时符契作鱼形,故名。见《新唐书.车服志》p《宋史.兵志十》。dài yú鱼纲,带鱼科。体长呈带形,故名。浑身银白色,无鳞。口裂大,上下颌都有利牙,为凶猛肉食鱼类。背鳍很长,胸鳍小,无腹鳍,臀鳍鳍条退化成小刺,尾鳍细长如鞭。白天群栖于中下水层,夜晚上升到表层。为中国产量最高的海洋鱼类。shù yú1.古代传说中的鳞虫类动物。tóng yú1.古国名。yōu yú1.《左传.昭公元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后以"忧鱼"指担心水患。kuài yú同‘恪ēn yú1.《太平广记》卷一一八引辛□《三秦记.汉武帝》:"昆明池,汉武帝凿之……池通白鹿原。人钓鱼于原,纶~而去。鱼梦于武帝,求去其钩。明日,帝游戏于池,见大鱼衔索,曰:'岂非昨所梦乎?'取鱼去钩而放之。帝后得明珠。"后以"恩鱼"为称颂圣德之词。xuán yú1.上钩的鱼。
2.《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以"悬鱼"指为官清廉。
3.佩带鱼符或鱼袋。
4.铃柄上的鱼形饰物。
5.即鱼板。悬于寺院中的鱼形之板,击之以报事。hù yú1.戽干水沟或河塘里的水以取鱼。pū yú1.宋元间鱼贩以赌博的方式招揽生意。dǎ yú1.捕鱼。zhuō yú1.嘉鱼的别名。tàn yú1.河豚鱼的别名。wén yú1.鲤鱼。一说为有翅能飞的鱼。
2.有斑彩的鱼;金鱼。bān yú1.河豚的别名。dǒu/dòu yú1.著名观赏鱼类。体侧扁,长方形,被栉鳞。赤褐色,有蓝色或绿色横带,鳃盖后缘并有一蓝斑o颇美丽。雄鱼善斗o因名。我国南北各地均产。shí yú1.即鲥鱼。yuè yú1.唐代出入宫殿及城门的鱼符。雄雌各十二o雄者存宫内o雌者授其人o符合以为凭信o按月而易o故称。wàng yú1.鲚鱼的别名。mù yú体鸣乐器。木制。通常为团鱼状,中空,张口,以利共鸣。用小木槌击奏。原为佛教法器,用于礼佛或诵经。后用于民族器乐演奏。zhū yú1.红色的鱼。多指红色金鱼。bǎn yú1.比目鱼的别名。kū yú1.干鱼。
2.困于涸辙之鱼。róu yú1.俗称鱿鱼。软体动物,形状略似乌贼,身体苍白色,有淡褐色斑点,尾端呈菱形,触角短,有吸盘。生活在海洋中,肉可食。guì yú1.即鳜鱼。tóng yú1.桐木刻成的鱼形的祭品,参见"桐木鱼"。
2.一种用桐木制成的鱼形击鼓用具。典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晋武帝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打之,则鸣矣。'于是如言,音闻数十里。"
3.僧寺用的木鱼。méi yú1.亦称"梅大头"。亦称"梅头"。
2.鱼名。形状像黄鱼而小,头大,尾柄细,腹p背和鳍都呈黄色。生活在近海中。肉可食。suō yú1.鱼名。体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生活于沿海p江河或咸淡水交界处,肉鲜美。zōng yú1.亦作"?鱼"。
2.棕榈的花苞。因其中细子成列有如鱼子,故称。gē yú1.谓嗟叹不被知遇。典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o贫乏不能自存o使人属孟尝君o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o食以草具。居有顷o倚柱弹其剑o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mín yú1.谓人民葬身鱼腹。喻人民遭殃。shuǐ yú1.传说中的天神名。jiāng yú1.石头鱼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石头鱼》。chí yú①池中的鱼: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②比喻因受牵连而无辜遭到灾祸:池鱼之祸|池鱼之虑。shěn/chén yú1.潜藏水底的鱼。shā/shà yú1.即鲨鱼。又名鲛。hé yú生活在河里的鱼,如鲫鱼、鲢鱼、鲤鱼等。quán yú1.渊鱼。深渊中的鱼。比喻隐秘之事。唐人避高祖李渊讳,改渊为"泉"。gān yú1.《荀子.大略》:"曾子食鱼有余,曰:'泔之。'门人曰:'泔之伤人,不若奥之。'曾子泣涕曰:'有异心乎哉?'伤其闻之也。"杨注:"泔与奥皆烹和之名,未详其说。"清卢文《龙城札记.泔之奥之》:"非烹和也。曾子以鱼多,欲藏之耳。泔,米汁也,泔之,谓以米汁浸渍之。"一说,泔当为"洎",谓添水以渍之。见清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八》"泔之奥之。"后因以"泔鱼"为检点过失,悔改前非之意。fǎ yú1.风干的鱼。pào/pāo yú1.鱼名。qì yú1.见"泣前鱼"。liú yú1.沉鱼。流,用同"沈"。hǎi yú生活在海里的鱼,如带鱼、黄鱼等。hé yú1."涸辙鱼"的略语。yín yú1.鱼名。即鲟鱼,古称S鱼。《淮南子.说山训》:"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高诱注:"淫鱼长头o身相半o长丈余o鼻正白o身正黑o口在颔下o似鬲狱鱼o而鱼无鳞o出江中。"三国魏曹丕《善哉行》:"淫鱼乘波听o踊跃自浮沈。"《荀子.劝学》"流鱼出听"清王先谦集解:"《淮南子.说山训》作淫鱼。高注以为长头o口在颔下之鱼o与《后汉.马援传》注S鱼口在颔下合o故《论衡》作S鱼。"一说为大鱼。刘家立《淮南集证》引清蒋超伯曰:"《尔雅.释诂》'濯'与'淫'并训大也o此淫鱼即谓大鱼也。"yuān yú1.渊中之鱼。
2.比喻隐秘之事。gǎng/jiǎng yú1.港养的鱼产。yóu yú1.游动的鱼。xiāng yú1.烹鱼。《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载:姜诗事母至孝o妻奉顺尤笃。诗母喜食鱼o舍侧忽有涌泉o每旦辄出双鲤鱼o姜妻常烹煮以供母食。后以"湘鱼"为孝妇事亲之典。míng yú1.北溟之鱼。北溟,古人想象中北方极远的大海,其中有巨鱼,名为鲲。见《庄子.逍遥游》。huá yú1.即鳝鱼。俗称黄鳝。lù yú1.捕鱼。pān yú1.《文选.潘岳之一》:"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李善注引《尔雅》:"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后因以"潘鱼"代指中路离析的比目鱼,比喻夫妇一方丧亡。huǒ yú1.金鱼的别名。
2.鱼名。鲂H一类鱼。
3.指鱼灯。zhì yú1.烧鱼。
2.指烘烤的鱼。pēng yú1.《诗.桧风.匪风》:"谁能亨鱼?溉之釜g。"毛传:"亨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亨鱼,则知治民矣。"亨,"烹"的古字。后以喻治民。fén yú1.烧鱼(祭神)。相传周武王伐纣,渡河,有白鱼跃入舟中,武王烧鱼以祭。见《书.泰誓》。后借指开国君主受命之符。
2.烧毁鱼袋,表示弃官归隐。xióng yú1.《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后因以"熊鱼"比喻难以兼得的事物。yàn/yān yú1.传说中的一种鱼。niú yú1.即鲟鳇鱼。shēng yú1.祭祀用的鱼。qiān yú1.古代的一种博戏。gǒu yú1.鱼名。身体略作圆柱形,嘴大,有锐利的牙齿;尾巴很发达,行动迅速。栖息于寒冷地区淡水中,我国产于黑龙江流域。māo/máo yú1.喂猫的小鱼。xuán yú1.蝌蚪的别名。详"玄针"。yù yú1.美玉雕成的鱼形珍玩。
2.玉制的鱼形佩饰。
3.传说吴楚七国反时,楚王戊太子适朝京师,未从坐,死于长安,天子敛以玉鱼一双。见唐韦述《两京新记》后因以"玉鱼"指殉葬品。
4.鱼名。bān yú1.形似河豚略小,背青色,有苍黑斑文。qiú yú1.一种圆形的海鱼。shēng yú1.未煮过的或活的鱼。
2.谓可以养鱼。用以形容雨水多。jiǎ yú鳖。huà yú1.用有钩的杖划水取鱼。zhú yú1.鱼类腊制品。yì yú1.干鱼的一种。bái yú1.即白鲦。
2.衣服p书籍中的一种蛀虫。通称蠹鱼。
3.麦类中的一种害虫。gāo/yáo yú1.亦作"w鱼"。亦作"皋鱼"。
2.人名。《韩诗外传》卷九载s孔子行o见皋鱼哭于道旁o辟车与之言。皋鱼曰s"吾失之三矣s少而学o游诸侯以后吾亲o失之一也r高尚吾志o闲吾事君o失之二也r与友厚而小~之o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o子欲养而亲不待也o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后因用作人子不及养亲的典故。shǐ yú1.谓使渔人陈设渔具,观其捕鱼。
2.射鱼,捕鱼。mǎng yú1.鱼名。状如鲤鱼。shén yú1.象征吉祥的鱼。jì/zhài yú1.犹獭祭。zhǒng/zhòng yú1.养鱼。唐陆龟蒙有《种鱼》诗。qióng yú1.失水之鱼。比喻身处困境的人。zhāng yú又称“蛸”。软体动物,头足纲,蛸科。身体卵圆形。头上有八条腕,腕上大多有两行吸盘,是捕食和御敌的武器。分布于世界各海域。可食用。医药上有补血益气、收敛生肌的作用。zhú yú1.鱼名。quán yú1.捕鱼。jiàn yú1.鲥鱼的别称。zhēn yú1.鱼名。zhōu/yù yú1.即木鱼。刳木为鱼形,其中凿空,扣之作声,悬于廊下。僧寺于粥饭或集聚僧众时用之。sù yú1.白鱼。《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后因以白鱼或素鱼为周朝兴盛的祥瑞征兆。
2.即r。也称蠹鱼p衣鱼。蛀蚀书籍衣物的小虫。hóng/gōng yú1.红色的鱼。
2.红笛鲷的别称。体长,侧扁,色鲜红。栖息于暖海底层。是我国南海重要的海产鱼之一。zhǐ yú1.蠹鱼的别名。蛀蚀衣物书籍的害虫。fēi yú1.见"绯鱼袋"。lǎn yú1.鱼名。即乌贼。xiàn yú1.喻空存想望。fèi yú一群与两栖类亲缘关系较密切的硬骨鱼。头部有与口腔相通的内鼻孔。在干涸环境中,鳔能行使肺的功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鳔和鳃都起作用。生活在淡水中。目前全世界仅少数几种,产在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洲。jiǎo/jué yú1.即甲鱼。鳖的俗称。xīng yú1.生鱼。bó yú1.曝干的鱼。liáng yú1.大鱼。zǐ yú1.神话中的鱼名。rú yú1.腐臭的鱼。cǎo yú又称“鲩”。鱼纲,鲤科。中国四大家鱼之一。体近似圆筒形,外形似青鱼,但吻较宽,体青黄色,背鳍无硬刺。栖息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故名。体长达1米多,重达35千克以上。chóng yú1.泛指微小的动物。
2.孔子认为读《诗》可以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汉代古文经学家注释儒家经典o注重典章制度及名物的训释p考据。后遂以"虫鱼"泛指名物和典章制度。有时含讥其繁琐之意。
3.指训诂考据之学。xiā/há yú1.亦作"蛤鱼"。
2.鱼名。bīng yú1.即蠹鱼。蛀蚀书籍衣物等的小虫。又称衣鱼。shé yú1.鳗鲡鱼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鳗鲡鱼》。jiāo yú1.传说中的人鱼。蛟o通"鲛"。
2.即鲨鱼。蛟o通"鲛"。
3.蛟与鱼。chī yú1.螭纽官印和鱼符。古代帝王赐予贵官的两种符信。代指官员。yín/xún yú1.衣服p书籍中的蛀虫。dù yú见〖衣鱼〗。yī/yì yú1.即蠹鱼。
2.紫服和鱼袋。唐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官位不及者,帝命赐紫服,同时赐鱼袋,以为恩宠。páo yú1.锦袍鱼袋。古代帝王常用作赏赐臣下的礼物。guān/guàn yú1.见"观渔"。shǐ yú1.见"豕亥鱼鲁"。tún yú1.豚和鱼。多比喻微贱之物。
2.河豚鱼。háo yú1.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鱼。guàn yú1.《易.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王弼注:"贯鱼,谓此众阴也,骈头相次,似贯鱼也。"高亨注:"贯,穿也。贯鱼者个个相次,不得相越,以喻人有排定之顺序……爻辞言:统治者如贯鱼之排定顺序,用宫人而宠爱之,轮流当夕,则宫人不致争宠吃醋,相妒相轧,乃无不利。"后因指以次进御,不偏爱。
2.借指妃嫔媵妾之属。
3.喻有次序。
4.成串的鱼。
5.佩戴鱼袋。cì yú1.唐代帝王给五品以上官员授予鱼符。以为信物。五代p宋亦有赐鱼之制。chèn yú1.捕鱼。yuè yú1.指周武王渡河,鱼跃入舟中事。
2.形容琴声美妙。语出《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chē yú1.战国时孟尝君门客冯谖受到礼遇,食有鱼,出有车。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以"车鱼"谓受人器重。
2.宋时汴梁人称从远水而来的鱼。biān yú1.鳊鱼。lián yú1.即鲢鱼。tuì yú1.《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后因以"退鱼"p"退食"为拒贿典实。zuì yú1.一种捕鱼方法,使鱼中毒假死而后复活。
2.用酒浸渍制作的鱼。jīn yú鲫鱼经过人工长期培养形成的变种,身体的颜色有红、黑、蓝、红白花等许多种,是著名的观赏鱼。fǔ yú1.见"釜中之鱼"。diào yú1.垂竿取鱼。
2.比喻引诱。chāi yú1.钗上之鱼形镶饰物。传说佩之吉祥。zhōng yú1.寺院撞钟之木。因制成鲸鱼形o故称。亦借指钟p钟声。tóng yú1.见"铜鱼符"。
2.借指太守的官职。yín yú1.鱼名。俗称面条鱼。鱼体细长o光滑o无鳞o白色o微透明。头平扁o口大。栖息于近海p河口或淡水湖泊。
2.见"银鱼符"。suǒ yú1.亦作"鱼"。
2.一种锁具。其制鱼形o取其守夜不瞑目之义。jìng yú1.即鲳。cháng yú1.大鱼。
2.方言。黄鳝的别名。
3.复姓。春秋晋有长鱼矫。见《左传.成公十七年》。yáng yú1.鸟和鱼。chén yú1.《左传.隐公五年》s"遂往o陈鱼而观之o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o非礼也o且言远地也。"杜预注s"陈o设张也。公大设捕鱼之备而观之。"后因以"陈鱼"为帝王行为不合礼仪之典。líng yú1.古代种族名。
2.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鱼。yàn yú1.见"雁素鱼笺"。xuě yú1.鱼名。因色白如雪o故名。产福建省。qīng yú又称“黑鲩”。鱼纲,鲤科。中国四大家鱼之一。体青黑色,略呈圆筒形。栖息于江河湖泊底层,主食螺蛳、蚌等软体动物。体长可达1米多,体重可达50千克以上。肉味鲜美,为淡水鱼中的上品。fēng yú1.鱼名。
2.食品名。风干的鱼。fēi yú鱼,身体长筒形,胸鳍特别发达,像翅膀,能跃出水面在空中滑翔。产于温带和亚热带海中,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有。shí yú1.比喻幕宾受到重视p优待。语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cān yú1.一种生长在淡水中的条形鱼名。餐,通"?"。chán yú1.江豚的别名。xiāng yú1.鱼名。肉质鲜美,有香味,故名。qū yú1."为渊驱鱼"之省。语出《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r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驱,同"驱"。比喻驱赶人民群众投向敌方。qí yú1.见"骑赤鲤"。gāo yú1.古地名。
2.传说中的鱼名。xiǎng yú1.亦作"鲞鱼"。
2.干鱼;腌鱼。xiā yú1.大鲵。
2.y虎鱼。qiú yú1.传说中A鸟所化之鱼。sù yú1.干鱼。yú bǐng1.鱼尾。鱼的尾部形如丙字,故称。yú wán1.食品。将鱼肉剁成碎末,加上佐料而制成的丸状物。yú lì/lí1.见"鱼丽阵"。yú lè/yuè1.《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o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本谓鱼游水中,悠然自得。后亦以喻纵情山水,逍遥游乐。yú chéng/shèng1.语本汉刘向《说苑.建本》:"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后以"鱼乘"喻乘势而用。yú yǐ1.指鱼目旁呈乙字状的骨头。yú xiāng1.盛产鱼的地方。yú shū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鱼书”称书信:鱼书遥递|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yú yún1.谓规模较大的鱼群,犹如黑云。
2.即鱼鳞云。yú hài1."鲁鱼亥豕"的略语。yú rén1.指以捕鱼为业的人。yú jiè1.泛指鱼类和有介甲的水生动物。yú bó/bǎi/bà1.河神名。又称水君。
2.青蚨的别名。yú pèi1.古代官吏佩带于身的鱼符。yú zǔ1.古代祭祀时盛鱼牲的器具。yú xìn/shēn1.书信。yú lì1.同"鱼丽"。yú dōu1.亦作"鱼兜子"。
2.方言。用鱼肉加鸡蛋p淀粉等做成的丸子。yú bīng1.指剖鱼工具如刀剑者。yú jù1.捕鱼或钓鱼的器具。yú shòu1.指海豚一类的海中哺乳动物。yú dòng1.食品。鱼烹煮后的汤汁凝结成的半固体。
2.石名。可制砚。yú fú1.传说中古蜀国帝王名。
2.鱼和凫。凫,野鸭。yú hán1.古时所用的鱼形信函p信封。
2.代称书信。yú dāo1.指剖鱼用的刀子。
2.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锋利的刀子。yú lì1.因渔业得到的利益。yú cì/cī1.鱼的细而尖的骨头。yú jiàn1.剖鱼用的剑。yú láo1.《诗.周南.汝坟》"鲂鱼d尾"毛传:"d,赤也。鱼劳则尾赤。"郑玄笺:"君子仕于乱世,其颜色瘦病,如鱼劳则尾赤。"本谓鱼疲顿,后比喻人的奔波劳顿。yú huà/huā1.变化成鱼。谓葬身鱼腹。yú luǎn1.鱼的卵。
2.纸名。yú juàn/juǎn1.以鱼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卷状食品。yú chā/chá/chǎ1.鱼具名。捕鱼用的叉。
2.兵器名。yú kǒu1.鱼的嘴。
2.中医指由软性下疳等病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炎,化脓后局部溃疡。因疮口随人体曲直而开合如鱼嘴,故名。
3.方言。鱼苗。yú bei/bài1.谓诵经念佛。yú pǐn1.鱼的品类。yú chún1.鱼的嘴边p唇部。
2.用鲨鱼的唇干制成的海味。yú zuǐ1.迎流建造的分水工程。形似鱼嘴,故名。多用块石砌筑,或用卵石堆砌。yú qì1.渔具。yú guó1.谓盛产鱼的地方。yú yuán1.用鱼肉加鸡蛋p淀粉等做成的丸子。yú cháng/chǎng1.指养鱼场。yú dǐ/chí1.可供钓鱼用的水中小洲。yú bù1.鱼码头,临江河的鱼类交易点。yú táng1.鱼池。yú sāi/sài/sè1.即鱼簖。塞,通""。yú tóu/tou1.比喻为人刚直p办事不肯通融的人。yú qì/qiè/xiè1.即鱼符。鱼形的符信。yú zǐ1.指年岁较大的渔家姑娘。yú wá1.渔家少女。yú bì1.鱼的俗称。
2.泛指小鱼。yú yìng1.语本《楚辞.九歌.河伯》:"波滔滔兮来迎,鱼邻邻兮媵予。"王逸注:"媵,送也。言江神闻己将归,亦使波流滔滔来迎,河伯遣鱼邻邻侍从,而送我也。"后以"鱼媵"喻指侍从p侍妾。yú zǐ1.鱼卵。
2.即鱼子笺。
3.指鱼子缬。
4.蠹鱼卵。
5.渔人,钓鱼者。yú sūn/xùn1.复姓。yú niè1.古代迷信谓鱼类的某些不常见现象所预示的灾异。见"鱼孽"。yú dàng1.见"鱼荡"。yú guān1.管理渔业的官吏。yú shì1.指鱼潜藏之处。yú zhài1.即鱼簖。yú fēng1.指书信。yú wěi/yǐ1.古时宫殿屋脊上的饰物。
2.古时腰带前端的下垂部分。
3.指线装书书页中缝的鱼尾形的标志。
4.指鱼尾纹。
5.比喻事情的末尾部分。yú shān1.《法苑珠林》卷四九:"z陈思王曹植{赏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声节o写为梵呗o撰文制音o传为后式。梵声显世o始于此焉。"后遂用为咏佛教梵呗的典实。
2.山名。即鱼条山,在河北满城西北。形如巨鱼,故名。
3.山名。在山东东阿西。yú yǔ1.可供垂钓或用罾捕鱼的小岛。yú shì1.卖鱼的市场。yú shī1.亦作"鱼?"。
2.管理渔业的官吏。
4.水鸟名。又名鱼狗p鱼虎。
5.鱼名。yú fú1.指书信。yú chuáng亦作“鱼”。编竹木如床席大,上投饵料,沉入水中,供鱼栖息。yú fǔ1.鱼类聚集之处。yú yì1.钓鱼射鸟。yú xuán1.谓鱼上钩被钓起。yú hù1.以捕鱼为业的人家。yú jiōng1.鱼形的门锁。yú hù1.见"鱼沪"。yú bǔ1.犹捕捞。yú zhì1.见"鱼踯"。yú chā1.方言。鱼叉。yú wén1.鱼形花纹。
2.指箭袋。
3.鱼鳞。yú bān1.亦作"鱼班"。
2.指鲨鱼皮。其表面有粒状鳞,形成斑纹,取下后可附在竹木表面作装饰用。yú zú1.鱼类。yú chūn1.方言。鱼卵。yú gēng/gèng1.即鱼鼓。yú fú/fù1.鱼皮制的箭袋。服,通""。
2.鱼形。晋潘岳《西征赋》s"彼白龙之鱼服o挂豫且之密网。"后以喻帝王或贵人微服。yú gān/gǎn1.见"鱼竿"。yú cūn1.渔民聚居的村庄。yú sōng1.用鱼类的肉加工制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亦名鱼肉松。yú zhěn1.亦作"鱼"。
2.鱼头骨,鱼枕骨。可制器或做窗饰,亦可饰冠。yú jiā1.鱼形的枷。yú zhà/shān/shi/cè1.养鱼水域拦阻鱼类的设备,如竹箔p拦网p电栅等。可防止一定水域中鱼类的逃离或害鱼的进入。yú biāo1.卖鱼时设立的标牌。yú lán1.旧称购销鱼类的牙行。yú jiàn/zùn1.即鱼簖。yú zāi1.即鱼秧。yú liáng1.拦截水流以捕鱼的设施。以土石筑堤横截水中,如桥,留水门,置竹笱或竹架于水门处,拦捕游鱼。yú tī又称“梯级式鱼道”。利用隔板将水槽上、下游的总水位差分成许多梯级池室的鱼道。采用水垫、沿程摩擦阻力及水流对冲、扩散来消耗水能,降低过鱼孔的流速,并能调整过鱼孔的形式、位置、尺寸以适应不同习性鱼类的需要。现应用较多。yú fàn1.谓敲木鱼和诵经念佛之声。yú láng1.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弦以惊鱼入网的长木。亦指敲击声。yú kē1.鱼形酒器。yú jiàn/kǎn1.池边栏杆。yú sēn1.为诱捕鱼而在水中放置的积柴。yú qiáo1.渔人和樵夫。yú xí1.指鱼形檄牌。yú gē1.渔人唱的民歌小调。yú dú/dài1.芫花的别名。yú shuǐ1.比喻夫妻相得或男女情笃。语本《管子.小问》:"管仲曰:'然公使我求宁戚,宁戚应我曰:"浩浩乎!"吾不识。'婢子曰:'《诗》有之: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家室,而安召我居?宁子其欲室乎?'"
2.比喻君臣相得。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z先主{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p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3.泛喻关系亲密无间。yú zhī1.鱼汤,以鱼和水加佐料烹煮之汤菜。yú xùn1.某些鱼类成群地p大量地出现于水面的时期。可趁此集中捕鱼。yú chí1.养鱼的池塘。yú tāng/shāng1.用鱼加佐料和水烹煮的汤类菜肴。yú hù1.亦作"鱼扈"。亦作"鱼?"。
2.即鱼簖。yú mò1.鱼所吐之水沫。
2.典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橐允噱σ阅"后以"鱼沫"比喻人外困境时相依为命o互相救助。yú yóu1.从鱼体中提取出来的油。也泛指鱼类和海兽的体油p肝油p内脏油等。有工业价值,或供食用。yú ní/nì1.谓将鱼肉剁碎捣烂成半固体状的像泥的糜状物。yú luò/pō1.养鱼的湖泊。yú jīn1.鱼在水中窜跃所溅起的水泡。泛指类似的水泡。yú pǔ1.水边捕鱼之地,渔场。yú làng1.波浪;鳞纹细浪。yú fú1.即鱼漂。yú hǎi1.湖泽名。又名鱼海子。即古之休屠泽p白亭海。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境。yú niǎn/shěn1.谓鱼受惊逃走。yú zhǔ1.可供捕鱼的水边。yú kuì/huì1.鱼腐烂。比喻自内崩溃。yú piāo/piǎo/piào1.钓鱼时拴在线上能漂浮的东西,用以调节鱼钩入水的深浅。鱼漂下沉则知鱼已上钩。yú lǎo/lào/liáo1.养鱼的积水潭。yú tán1.谓在江河深水处捕鱼。
2.产鱼的深水池。yú cháo1.鱼汛。yú ào1.鱼船所靠之小港湾。yú huǒ1.渔船上的灯火。yú dēng1.亦作"鱼镫"。
2.即鱼烛。
3.鱼形的灯。yú zhì1.食品。烧烤的整鱼。yú làn1.鱼腐烂。比喻自内部糜烂腐败。yú zhú1.人鱼膏做的烛。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葬始皇郦山……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2.方言。蜡烛。yú fù/fǔ1.渔夫。
2.青蚨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青蚨》。yú piàn/piān1.鱼制食品。由鱼体剖片去皮骨,再经加工而成。有冻鱼片p卤鱼片p干鱼片等。
2.鱼经切制而成的薄块。特指去鳞p去骨刺后削切成的薄片,或以之炒p溜成的菜肴。yú pái1.旧称一种因经营鱼苗而缴的税。yú yá1.即鱼行。yú niú1.古称水中的一种动物。yú shēng1.祭祀用的鱼。yú xī1.即水犀。犀牛的一种,因生活在水中,故名。yú gǒu1.鸟类的一属。嘴长而尖,有的种类头部有冠状的羽毛。常栖息在小溪附近的树上,捕食水中鱼虾。yú lí1.即海豚。yú liè1.捕鱼打猎。yú tǎ1.水獭。yú wáng1.鲸鱼的别名。
2.鲤鱼的别名。yú bān1.见"鱼斑"。yú shēng1.食品名。生鱼脍。鲜活鱼切成薄片,洗净血腥,加蒜p姜p醋等佐料而成。yú tián1.兼养鱼的稻田。yú jiǎ1.鲨鱼皮制成的铠甲。yú diàn1.代称六日发出的电文。"鱼"在平水韵列为上平第六韵,故在电文中代称六日。yú dēng1.犹鱼化龙。yú bái1.鱼鳔。
2.鱼的精液。
3.即鱼肚白。yú pí1.鱼的皮。古人或用以制衣饰等。
2.特指鲨鱼皮的干制品。供食用。yú yán1.鱼和盐。都是滨海的出产。
2.借指经营鱼盐的商人。yú mù1.鱼的眼珠子。
3.相传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称无妻曰鳏,故诗文中多以鱼目用为无偶独宿或不娶之典。
4.骏马名。
5.俗以汤未煮沸者为盲汤,初沸称蟹眼,渐大称"鱼目",也称鱼眼。yú yǎn1.鱼的眼睛。
2.鱼眼珠子;像鱼眼珠子之物。
3.指水烧开时冒出的状如鱼眼大小的气泡。旧时常据以说明水沸滚的程度。yú nì1.像鱼那样瞪眼注视。比喻瞠目而视,不感兴趣。yú kàn1.比喻目光专注。yú shí/dàn1.鱼头中之骨如石者。
2.指鱼化石。yú jī1.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yú gāng/qiāng/kòng1.可供钓鱼用的小石桥。yú yán/yàn1.见"鱼砚"。yú yàn1.亦作"鱼研"。
2.指形制像鱼的砚台。yú zhēn1.切鱼用的砧板。yú lí1.同"鱼丽"。yú zhǒng/zhòng1.鱼苗。yú zū1.即鱼税。yú yāng1.指比鱼苗稍大的小鱼。yú shuì1.对鱼户所征的税。yú kū1.指鱼栖身的洞穴。yú shù1.渔夫。yú zhāng1.即鱼符。yú gān1.亦作"鱼杆"。
2.钓竿。yú hù1.即鱼须笏。yú dí1.渔人的笛声。yú fú1.隋唐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隋开皇九年o始颁木鱼符于总管p刺史,雌一雄一。唐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p银p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yú gǒu1.渔具。编竹成篓,口有向内翻的竹片,鱼入篓即不易出。yú jiān亦作“鱼”。1.鱼子笺的简称。2.代称书信。yú lóng/lǒng1.捕鱼用的竹笼。yú quán1.即鱼笱。yú tǒng1.即鱼鼓。yú jiǎn1.鱼鼓和简子。唱道情者常用以伴奏的乐器。亦借指艺人。yú bó1.即鱼帘子。yú lǒu1.盛鱼的竹篓。yú lán1.盛鱼的竹篮。yú duàn1.插在水里,阻挡鱼类,以便捕捉的竹栅栏。yú fěn1.蠹鱼身上的银灰色粉。
2.鱼类粉状加工品。富含蛋白质和磷p钙等矿物质及维生素,为精良饲料。质量较高者可供食用。yú liáng1.朝菌的异名。yú sù1.书信。yú wén/wèn1.鱼尾纹。yú jiān1.书信。yú gāng1.用来养观赏鱼的器具,用玻璃或缸瓦等制成。yú wǎng1.捕鱼用的网。
2.代称纸。yú gǔ1.鱼网。yú zhào1.捕鱼用的竹器。圆筒形,上小下大,无顶无底。yú liǔ1.鱼篓。yú zēng1.鱼网。yú gēng1.亦作"鱼?"。
2.鱼做的糊状食物。yú chì1.鱼的鳍。
2.一种名贵海味。是由加工鲨鱼的鳍而得到的软骨条。yú cuì1.翡翠鸟的别名。yú yì1.指鱼体两边的鳍。yú ròu①泛指荤腥之食:佯狂啖鱼肉。②比喻受欺压、受侵害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③比喻侵害、摧残:鱼肉百姓。yú dù/dǔ1.食品。用某些鱼类的鳔制成。yú cháng1.鱼肠子。
2.指书信。
3.古宝剑名。yú zhòu1.鱼皮制p饰的甲胄。yú bāo1.鱼的鳔。yú jiāo1.用鱼类的鳔或鳞p骨p皮等熬制而成的胶。黏性强。用作黏合剂,也可以制照相的胶片。
2.方言。鱼的鳔。特指黄鱼的鳔。yú zhī1.即鱼油。yú jǐ1.鱼鳍。yú kuài1.亦作"鱼"。
2.生吃的鱼片。yú qí1.指鱼腹肥腴的部分。yú nǎo1.见"鱼脑冻"。yú pāo1.鱼的鳔。yú fǔ/pú1.鱼鲞。yú là/xī1.干鱼。
2.特指一种五味脯。参阅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yú xīng1.亦作"鱼]"。
2.鱼虾等发出的腥气。yú sāi1.见"鱼鳃"。yú fù1.鱼的腹腔。
2.谓葬身鱼腹,淹死。语本《楚辞.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yú gāo/gào1.鱼脂;鱼油。旧时常用以作灯火燃料。yú jiù1.J鱼的别名。yú zhōu1.渔船。yú dāo1.一种形体较小的渔船。yú cāng1. 渔船里蓄鱼舱。yú líng1.渔船。yú gě1.渔船。yú chuán1.用于捕鱼的船。yú tǐng1.指轻便渔船。yú dié1.渔船。yú huā1.鱼苗。yú miáo1.由鱼子孵化出来供养殖用的小鱼。yú yīng1.鱼的脑骨。特指用鱼的脑骨制成的器具。yú jiǎn1.亦作"鱼"。
2.鱼子笺和蚕茧纸的合称。
3.食品名。鱼卷。yú dàng1.亦作"鱼宕"。
2.养鱼的浅水湖。yú cài1.指鱼类菜肴。yú zū1.即鱼醢。yú zàng1.犹言葬身鱼腹。yú sù1.见"鱼蔬"。yú shū1.亦作"鱼蔌"。
2.即鱼菜。yú jué1.一种拦水捕鱼的器具。yú báo/bó1.方言。鱼笱。yú hāo/kǎo1.即鱼鲞。yú téng1.藤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淡红色,萼无毛或近无毛,荚果卵形,扁平。中国南部有分布。萼部密被丝状毛的,叫毒鱼藤,亦称毛鱼藤。广东p广西等地有栽培。根部有毒性,可制杀虫药。yú zǎo1.即水藻。语本《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郑玄笺:"藻o水草也。"
2.见"鱼藻池"。yú hǔ1.水鸟名。产江淮间,大者名翠鸟,小者名翠碧。一名鱼师o一名鱼狗。能捕食鱼,故名。
2.鱼名。又名泡鱼。形似河豚,背扁而褐,腹圆而白,体面有刺,遇敌则腹胀刺立以自卫。yú chóng1.鱼类和虫类。
2.泛指文字训诂。yú shī1.即鲺。yú xiā/há1.亦作"鱼y"。
2.鱼和虾。泛指鱼类水产。yú bàng/bèng1.鱼和蚌。泛指鳞介类水产。yú cán1.蜀国先王鱼凫p蚕丛的并称。yú zhì1.方言。水蛭的别称。即蚂蟥。yú mán1.亦作"鱼蛮子"。
2.渔夫,渔民。yú dàn1.指以捕鱼为业的人。yú yín/xún1.即蠹鱼。yú xiè1.鱼和蟹。泛指鱼类水产。yú luǒ1.鱼和螺。泛指鳞介水产。蠃,通"螺"。yú jiǎn1.见"鱼茧"。yú dù1.见"鱼蠹"。yú dù1.亦作"鱼C"。
2.即蠹鱼。
3.借指书卷。yú xíng/háng1.贩卖鱼的店铺。yú yī/yì1.水苔。yú dài1.唐代官吏所佩盛放鱼符的袋。宋以后,无鱼符,仍佩鱼袋。yú xùn1.书信。yú kè1.鱼税。yú shǐ1."鲁鱼亥豕"的略语。yú guàn像游鱼般一个跟一个地先后接续:鱼贯而入。yú fù1.鱼税。yú yuè1.谓鱼跳出水面。
2.比喻动作像鱼那样跳跃。yú lù1.指鱼洄游的路线。yú yǒng1.犹鱼跃。yú zhí1.亦作"鱼掷"。
2.谓鱼跳出水面。yú chē/jú1.古代尊贵者乘坐的车,以鱼皮为饰。yú xuān1.古代贵族妇女所乘的车。用鱼皮为饰。
2.代称夫人。yú dào水利枢纽中供鱼类回游过闸、过坝用的水工建筑物。由进口、槽身、出口及诱鱼补给水系统等组成。诱鱼补给水系统利用鱼类逆水而游的习性引诱其进入鱼道,也可利用光线、电流、化学药品、压力变化对鱼施加刺激,诱鱼进入鱼道。yú bāng1.盛产鱼的水域。yú láng1.渔夫;渔人。yú zhuó1.获取。yú jiàng1.用鱼肉发酵制作的酱。yú hǎi1.鱼酱。yú jīn1.指紫金鱼袋。yú fǔ1.见"鱼尘甑"。yú suǒ1.见"鱼锁"。yú diào1.钓鱼。yú chāi1.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鱼形钗子。yú qián1.借指武略。鱼,鱼符;钤,韬钤,军事谋略。yú yuè/yào1.鱼形的锁。yú gōu1.钓鱼的钩子,多呈弯勾状。yú suǒ1.亦作"鱼"。
2.鱼形的锁。yú jiàn1.鱼形锁。yú dèng/dēng1.见"鱼灯"。yú mén1.春秋时邾国的城门名。yú fù1.同"鱼埠"。yú duì/zhuī1.鱼群;鱼阵。yú fáng1.拦阻鱼以防逃逸的堤埂或竹木栏栅。yú yīn1."鲁鱼陶阴"的略语。yú zhèn1.指规模较大的鱼群。yú jì1.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指)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2.特指手部鱼际。yú yàn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后因以“鱼雁”代指书信:鱼雁不绝|频通鱼雁。yú léi由舰艇、岸基发射或飞机投射,在水中自动航行、自动控制方向和深度的水中武器。具有速度快、航程远、隐蔽性好、破坏威力大等特点。主要用于攻击潜艇、水面舰船及其他水中目标。yú lù/lòu1.一种液体调味品。以小杂鱼为原料,用盐或盐水浸渍,经长时间自然发酵分解后,取其液汁煮沸滤清而成。yú bà1.占有渔船p鱼网等或开鱼行剥削和欺压渔民的恶霸。yú gé/jí1.鱼皮。yú qiào/shāo1.鱼皮所制的刀剑鞘。yú bǐng/pí/bì/bēi1.鱼皮制作的刀鞘。借指兵刀。yú xū1.指鲨鱼的须。
2.代称笏。yú jié/xié/jiá1.犹鱼跃。yú shí1.鱼制的食品。
2.喂鱼的饲料。
3.指钓饵。yú cān1.鱼做的食物。{,通"餐"。yú sūn1.鱼做的食物。一说即鱼羹。yú ěr1.钓鱼用的鱼食。yú xiǎng1.鱼税。清屈大均《广东新语.鳞语》有"鱼饷"条o曰"弘治间o各水蛋户o流亡所遗o课米数千石"。yú bǐng1.一种扁平的鱼丸。2.从圆腹鲱榨油后所剩鱼饼。yú mǎ1.古代神话谓水中龙王所乘之马。yú qū1.像驱赶鱼一样地驱逐。yú hài1.谓鱼受惊骇。形容惊恐退却。yú lí1.同"鱼丽"。yú liè1.指鱼背上的鳍。yú shěn1.见"鱼枕"。yú xiǎng1.剖开晾干的鱼。yú kū1.鱼子。yú xīng1.见"鱼腥"。yú xiā1.见"鱼虾"。yú zī1.丝瓜的别名。yú sù1.干鱼。yú yóu1.指鱼鱿兰。因花白色如鱿鱼肉色,故名。yú lǔ1.谓将鱼误写成鲁。泛指文字错讹。yú fáng1.鳊鱼。yú zhǎ/zhà1.亦作"鱼?"。
2.腌鱼;糟鱼。yú pí1.指剖开的鱼。yú guī/xié1.鱼类菜肴。yú wěi1.泛指鱼类。yú kuài1.见"鱼脍"。yú xiān/xiǎn1.鱼虾等水产品。yú gěng1.鱼骨,鱼刺。yú sāi/xǐ1.亦作"鱼腮"。亦作"鱼腮"。
2.鱼的呼吸器官。多为羽毛状p板状或丝状,用来吸取溶解在水中的氧。yú biào1.指鱼体内可以胀缩的白色囊状器官。里面充满氮p氧p二氧化碳等混合气体。收缩时鱼下沉,膨胀时鱼上浮。yú biē亦作“鱼”。1.鱼和鳖。2.泛指鳞介水族。yú lín1.鱼身上的鳞片。
2.鳞次,依次相接。
3.引申为依次o一个接一个地。
4.古代兵阵名。即鱼丽阵。
5.比喻水面细碎的波纹。
6.借指鱼鳞状的云。
7.借指瓦片。
8.代称鱼。yú jiāo1.鸟名。yú niǎo/diǎo1.鱼和鸟。常泛指隐逸之景物。
2.指梦境。语本《庄子.大宗师》:"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yú yuān1.见"鱼跃鸢飞"。yú míng1.谓鱼浮在水面,啜水发声。是变天预兆。yú hóng1.代称传递书信的人。yú yào1.鱼鹰。yú yīng1.鹗的通称。
2.鸬鹚的通称。yú mài1.方言。玉米的别名。yú yuán1.泛指鳞介水族。yú gǔ1.鱼形木鼓。寺院中击之以报时。 2.一种竹制打击乐器。详"鱼鼓简子"。yú lóng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yóu yú1.枪乌贼的通称。lǔ yú1."鲁""鱼"两字相混。指抄写刊印中的文字讹误。fáng yú1.鳊鱼的古称。nián yú1.鱼纲,鲇科。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部白色;体长,前端平扁,后部侧扁,头扁口阔o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o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出来活动,吃小鱼p贝类p蛙等。fù yú1.即鲫鱼。
2.山名。在今河南省清丰县顿丘故城西北。一名高阳山,又名青冢山。传说帝颛顼高阳氏葬于此山之阳。bào yú鲍鱼1〈书〉咸鱼:如入~之肆(肆:铺子),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2 [bàoyú]软体动物,贝壳椭圆形,生活在海中。肉可食。贝壳中医入药,称石决明。也叫鳆鱼(fùyú)。guī/xié yú1.鳜鱼。kuài yú1.指经切割加工过的鱼。
2.即鳓鱼。又名快鱼。xiān/xiǎn yú1.亦作"鱼"。
2.活鱼;新鲜的鱼。xún yú1.亦作"S鱼"。
2.鱼纲鲟科。体延长,亚圆筒形。体色青黄,腹白,背部及腹部具五纵行大型骨板。口小,吻尖长,左右鳃膜不相连。尾鳍不正。淡水定居o或淡海洄游。生殖期溯江上游产卵。卵p肉均为富有营养的美味珍品。我国产有中华鲟p达氏鲟p黑龙江鲟等。分布于沿海及南北各大水域。
3.白鲟。鱼纲白鲟科。lǐ yú1.鱼名。身体侧扁,背部苍黑色,腹部黄白色,嘴边有长短须各一对。肉味鲜美。生活在淡水中。
2.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o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o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鱼"代称书信。
3.借指传递书信者。kūn yú1.古代传说中的大鱼。chāng yú1.鲳科鱼类的任何一种,具有很滑的粘液外被。2.即银鲳,一种与光鲳相似的东印度洋的鱼。ní yú1.即娃娃鱼。jīng yú1.鲸的俗称。
2.指形状如鲸鱼的撞钟杵。qiū yú1.即泥鳅。áo yú1.亦作"鱼"。
2.鳌的俗称。guān yú1.即鱼。
2.《释名.释亲属》:"无妻曰鳏。鳏,昆也;昆,明也。愁悒不寐,目恒鳏鳏然也。故其字从鱼,鱼目恒不闭者也。"后因以"鳏鱼"谓郁悒不寐。
3.喻无妻独居的成年男子。biē yú1.神话中的鱼名。yuān yú1.见"鸢飞鱼跃"。hóng yú1.大鱼。
2.指书信。péng yú1.鹏与鱼。比喻人与己。hè yú1.鱼名。因其脑骨红如鹤顶,故称。lù yú1.传说中的鱼名。huáng yú①鱼类的一属,身体侧扁,尾巴狭窄,头大,侧线以下有分泌黄色物质的腺体。生活在海中。分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也叫黄花鱼。②旧时指轮船水手、汽车司机等为捞取外快而私带的旅客。③〈方〉指金条。hēi yú乌鳢的通称。dǐng yú1.鼎中之鱼。比喻濒于灭亡的人或事物。gǔ yú1.鼓和木鱼。僧尼敲打的响器。lóng yú1.即龙鲤。一说指鲵鱼,人鱼。
2.古国名。
3.道教符。
鱼字详细解释
鱼~yú【名】(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fish〗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豚鱼吉。――《易?中孚》鱼木精。――《论衡?指瑞》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鲜鱼曰祭。――《礼记?曲礼》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aquaticanimalresemblingafish〗鱼甲烟聚,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又如: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两眼白色的马〖horsewithwhiteeyes〗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fish〗大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灵枢经》唐代作为符信用的铜鱼符〖copper-fishtally〗。如:鱼契(鱼形的符信);鱼符(意同鱼契)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wooden-fishbox〗。如:鱼素(书信);鱼书(书信);鱼沉雁杳(比喻音信断绝);鱼肠尺素(指书信);鱼鸿(代指送信人);鱼幅(书信);鱼封(书信)姓鱼~yú【动】“渔”的古字。打鱼,捕鱼〖fish〗以佃以鱼。――《易?系辞下》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孔武仲《自实丰仓归》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z”);鱼罩(捕鱼竹罩)鱼白yúbái〖fishsperm〗鱼的精液鱼白yúbái〖fishbellywhitecolour〗鱼肉白色东方一线鱼白,黎明已经到来鱼鳔yúbiào〖airbladderoffish〗鱼肚中白色囊状器官,可以调节鱼体上浮和下沉鱼饼yúbǐng〖fishcake〗∶一种扁平的鱼丸〖chum〗∶从圆腹鲱榨油后所剩鱼饼鱼舱yúcāng〖fishhold〗渔船里蓄鱼舱鱼池yúchí〖fishpond〗蓄养食用鱼的池塘鱼翅yúchì〖shark'sfin〗一种名贵的海味,是用鲨鱼鳍经过加工精制而成的软骨条,也叫“翅子”或“翅”鱼唇yúchún〖shark'slips〗用鲨鱼的唇加工成的一种海味鱼刺yúcì〖fishbone〗细而尖的鱼骨鱼肚yúdǔ〖maw〗用鱼类的鳔制成的食物鱼肚白yúdùbái〖fishbellywhitecolor〗似鱼腹部的颜色,多指黎明时东方的天色鱼饵yú’ěr〖fishbait〗钓鱼时装于鱼钩之上引诱鱼来上钩的食物鱼粉yúfěn〖fishmeal〗磨成粉的干鱼和鱼废品,用作肥料或动物饲料鱼肝油yúgānyóu〖cod-liveroil〗从各种鱼类的肝脏制取的脂肪油(如鳕鱼肝油,鲽鱼肝油,鲨鱼肝油),是维生素A、D的来源鱼缸yúgāng〖fishjar〗∶装观赏鱼的盛水器,以玻璃质地的居多〖fishbowl〗∶一种放活鱼的缸鱼狗yúgǒu〖kingfisher〗鸟类,嘴尖长,头部常有冠状羽毛。常栖息于小溪附近,捕食鱼、虾鱼贯yúguàn〖insinglefile〗形容前后接连着,像鱼群游动一样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鱼贯而进。――《三国演义》鱼花yúhuā〖fry〗鱼苗鱼际yújì〖thenareminence〗指手掌内、外侧缘由一组肌群构成稍隆起的部位,外侧称“大鱼际”,内侧称“小鱼际”鱼胶yújiāo〖isinglas〗用水煎煮鱼类(如鳕、黑线鳕或无须鳕)的皮、鳍、骨而得到的一种粘着力很强的胶,主要呈液态,常温下使用鱼雷yúléi〖torpedo〗自行推进的雪茄形可操纵水下武器,装有炸药,由船舰或飞机发射,用以攻击远处之敌舰,由压缩空气使之保持在一定深度和航路的装置控制鱼梁yúliáng〖weir〗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用木桩、柴枝或编网等制成篱笆或栅栏,置于河流、潮水河中或出海口处鱼龙混杂yúlóng-hùnzá〖dragonsandfishjumbledtogether〗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不易分辨现在人多手乱,鱼龙混杂。――《红楼梦》鱼笼yúlóng〖weel〗捕鱼用的柳条鱼笼或格栅鱼笼,尤用于捕鳗鱼篓yúlǒu〖junket〗一种盛鱼或捕鱼的篓鱼米之乡yúmǐzhīxiāng〖landflowingwithmilkandhoney〗盛产鱼和米的富庶地区我知江州是个好地面,鱼米之乡,特地使钱买将那里去。――《水浒传》鱼目混珠yúmù-hùnzhū〖passmixthegenuinewiththefictitious〗鱼眼睛掺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乱真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一钟酒。――《花月痕》鱼漂yúpiāo〖float〗钓鱼时栓在线上的能浮漂、使鱼钩不沉底、鱼漂下沉即知有鱼上钩的一种钓鱼用物鱼肉yúròu〖savagelyoppress〗比喻用暴力欺凌;也比喻被欺凌的人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鱼肉|绅。――清?张廷玉《明史》鱼水yúshuǐ〖fishandwater〗鱼和水的融洽关系,比喻双方相处很好,关系密切鱼水情yúshuǐqíng〖beinseparableasfishandwater〗比喻感情极其深厚,犹如鱼离不开水一样鱼松yúsōng〖driedfishfloss〗用鱼肉加工制成的可口食品鱼塘yútáng〖fishpound〗捕鱼或养鱼的地方,特指鱼围塘的内部间格或圈住鱼的围网鱼网yúwǎng〖fishnet〗用尼龙线等制成的捞鱼的网鱼鲜yúxiān〖seafood〗指新鲜的鱼虾等水产食物鱼汛yúxùn〖fishingseason〗某些鱼由于产卵、越冬、觅食等原因在一定时期内成群地出现在一定海域的现象鱼盐yúyán〖fishandsalt〗∶鱼和盐〖personwhosellfishandsalt〗∶贩卖鱼盐的人举于鱼盐之中。――《孟子?告子下》山东多鱼盐。――《史记?货殖列传》又通鱼盐。鱼雁yúyàn〖letters〗用来形容书信后遂以代书信,又指传书之人鱼雁传情鱼秧子yúyāngzi〖fishfry〗比鱼茵稍大一点的小鱼鱼鹰yúyīng〖osprey〗∶鹗的总称〖cormorant〗∶鸬鹚的总称鱼游釜中yúyóufǔzhōng〖beinimminentperillikefishswimminginacookingpot〗比喻处境险恶,危在旦夕汝辈如鱼游釜中,死在倾刻,不降何待?――《杨家将演义》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后汉书?张纲传》鱼跃yúyuè〖break〗∶鱼跃出水面鱼跃有时可预兆自然变异〖fishdive〗∶像鱼那样跳跃他一个鱼跃,将球扑住鱼子yúzǐ〖roe〗∶鱼的卵〖roe-shapedpaper〗∶古代的一种纸,纸面上呈霜粒状,像鱼子鱼子酱yúzǐjiàng〖caviare〗鲟鱼及某些其他大鱼经盐腌的鱼卵,用作开胃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温暖的两个字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