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差别资源差别

城市教育费附加和教育费附加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城市教育费附加和教育费附加有什么区别
营业税金及附加------反映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教育税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教育费附加------是国家为了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而征收的一项费用。这项费用按照企业交纳流转税的一定比例计算,并与流转税一起交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了加强城市的维护建设,扩大和稳定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来源,国家开征了城市维护建设税。
参考资料: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补充楼上的不足。税率不同:1,城建税,市区的7%
不在市区和县镇的1%
2,教育税附加3%
谢谢你们的解答。但我问的是城市教育费附加与教育费附加的区别,而不是教育费附加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区别。请继续赐教。谢谢!!
教育费附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2973套总数:5188285套专访:2915部会员:135942位
当前位置:
&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7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含2014试题)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7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含2014试题)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54次
资料类型:专题资料
文档大小:2.61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17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考纲展示 考点扫描 切脉高考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
1.城市功能区和城市规划,如2013年山东卷第7~8题,广东卷第11题,浙江卷第6题,江苏卷第30B题等。
2.城市的区位因素和城市的等级体系,如2011年全国卷第8~9题,2012年江苏卷第25~26题,2013年福建卷第37(2)题,2011年北京卷第36(5)题等。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
1.常结合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2.常结合城市功能分区比例变化图,考查功能区变化特征。
3.常结合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考查城市的形成条件及其城镇的等级等。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住宅区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
(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4.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等级较高的城市 数目较少 相距较远
等级较低的城市 数目较多 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城市功能区及其形成
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
2.城市的三类基本功能区的比较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集聚成团状,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占城市空间的40%~60%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低级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
宅区 城市的
区 内城、工
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职能分区明显,有水平分异、垂直分异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在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所占比重较大;有的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工业区可能较小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导致集聚,又因为环保、地租等因素导致分散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两侧分布
3.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的关系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具体如上图所示:
①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
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交通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点):交通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为住宅用地。
④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交通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1.图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
2.城市功能区的判定方法
运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理和各功能区特征,可指导各种功能区的布局。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功能区类型。
(1)根据功能区形态来确定。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工业区往往集聚成片。
(2)从功能区的位置来确定。高级住宅区多位于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多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工业区位于市区边缘,交通干线两侧。
(3)根据功能区的特征来确定。住宅区特征: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背向发展。商业区特征: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密集;内部有明显分区。工业区特征: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
1.城市规划要注意“风”“水”“宝”“地”
提示:(1)“风”——注意图中风向条件,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2)“水”——应保证污水不流向居住地。
(3)“宝”——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要素的特殊要求,综合考虑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接近交通运输线或点,接近科研中心等。
(4)“地”——从地域空间联系和地形的角度分析。
(温馨提示:若有时间请以2013年山东卷第7~8题,2012年天津卷第4~5题,2013年江苏卷第30B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
2.除了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图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一个城市的功能区的分布和变化?
提示:(1)地价的高低和变化:地价曲线是最直观的表达形式。(2)人口密度的分布和差异:商业区人口密度最大。(3)城市用地类型的比例、集约程度(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少)和时空变化:商业区的集约程度最高,商业区在市中心所占比例最大、工业区在郊区所占比例最大。(4)就业人口的类型和分布:商业区多第三产业人员,工业区多第二产业人员等。(5)不同功能区的景观展示:如商业区多高楼大厦,建筑物稠密等。
(温馨提示:如有时间请以2011年福建卷5~6题,2010年江苏卷12~13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
1.城市功能区的布局
(2014·海口调研)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示意图,其功能区分布较合理。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城市功能区中,最有可能为商业区的是(  )
A.a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主导风向为西风,河流由西向东流
B.主导风向为北风,河流由西向东流
C.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河流由东向西流
D.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河流由东向西流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c处位于市中心,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为商业区。(2)钢铁厂对大气和水均有污染,应布局在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和河流的下游。从图中看出,钢铁厂位于城市的西部,则城市应吹偏东风;西部为河流下游,则河流应自东向西流,故D项正确。
答案:(1)C (2)D
2.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因素
(2014·福建质量检查)据悉,永辉超市将在某市开设分店。下列图和表分别为该公司对该市的地租和交通状况调查的统计资料。完成(1)~(3)题。
该市各区域聚落的交通联系状况统计表
说明:甲、乙、丙表示该市的三个区域,a、b、c、d为区域内的四个聚落。表中数据1表示两聚落间有交通干线相连,数据0表示不相连。
(1)该城市商业区范围的半径约为(  )
B.2.7千米
C.3.3千米
(2)甲、乙、丙三个区域交通网络发达程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丙>乙>甲
B.甲>乙>丙
C.甲>丙>乙
D.乙>丙>甲
(3)若只考虑交通通达度,则在甲区域开设分店的最优选址是(  )
解析:(1)图中三条地租线应分别代表商业、住宅、工业活动的付租能力,城市中心区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最高,商业区范围应是由市中心向外到其付租能力线和住宅付租能力线的交点处,约为2.7千米,故选择B项。(2)根据数字1表示聚落间有交通干线相连,0表示不相连,可知数字1越多,区域内交通越发达,故三个区域中交通最发达的是丙,其次是乙,最不发达的是甲,选择A项。(3)若商业区位选择只考虑便捷的交通,则甲区域中最适宜布局商业区的是与其他聚落都有交通干线相连的c聚落,故选择C项。
答案:(1)B (2)A (3)C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的等级
一般从小到大可以划分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等级 服务的
数量 相互间
2.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
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另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如下表所示:
因素 影响 表现
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条件,丰富的劳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
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
 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区域示意图中城市等级高低?
提示:可以通过看图例,一般情况下,图例中会用圆圈大小表示城市的等级;也可以看图中城市服务范围大小或面积大小,一般情况下,城市的服务范围大或面积大,则城市的等级比较高。
(温馨提示:如有时间请以2011年北京卷36(5)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014·汕头市期末考试)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市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根据表中信息,完成(1)~(2)题。
镇 教育设施水平 星级酒店 汽车交
易市场 大型综
合超市 地铁里程
甲 高中2所 0个 0个 2个 0千米
乙 国家重点大
学26所 160个 58个 318个 440千米
丙 一般大学2所 4个 1个 16个 0千米
丁 国家重点
大学4所 72个 33个 274个 236千米
(1)表中城镇等级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丁、丙、甲
(2)四城市中,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  )
解析:(1)城镇等级越高,教育设施水平越高,星级酒店数量、汽车交易市场和大型综合超市越多。(2)IT产业对科技水平要求高,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国家重点大学最多的城市。
答案:(1)D (2)B
常见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常见的地租曲线图像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如下所示:
[信息获取]
1.坐标图主要反映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的远近的变化,一般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并非呈正相关,地租的起伏还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2.立体图形象地展示了交通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一般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
3.地租分布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地租的变化,一般地租数值由内向外递减,但由于受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该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弯曲处多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在局部地区还会出现闭合,要结合图示信息从交通、环境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判读方法————————————————————
1.读图名,知图类
地租曲线图多坐标图、等值线图等形式,也有其他变式图,从图名和类型中,我们决定选择读图思路和读图重点。图3下方标注有“等值线”,表明这是一幅地租等值线图。等值线图中的等值线表示地租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其特点与一般等值线相同。
2.析图例,看点线
等值线图中往往涉及多个、多种图例,这些图例表示的地理事像往往与等地租线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地租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地租数值由里向外逐渐减小,表明城市地租市中心最高,越向外地租越低。但是该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而在坐标图中,曲线上的某点表示在某距离条件下,地租水平的数值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与地租并不是呈正比关系,这说明又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3.析原理,找方法
在城市功能区中,商业区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强,工业区支付地租能力最低,住宅区居于两者之间。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峰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交通发达的城市外围形成工业区。若弯曲外凸,表明当地地租比两侧相对较高,说明地租受交通线影响。
[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
1.大型仓储式超市的布局区位。
提示:多分布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的交通沿线地区,如图3中A处。
2.大型零售超市的布局区位。
提示:多分布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区。如图3中B处。
典题例证————————————————————
(2014·洛阳模拟)下图为印度某城市(由西至东相距25千米)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统计,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甲地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均很低,合理的解释是(  )
A.位于城市中心,为市政中心广场
B.距离城市中心近,不利于房地产开发
C.位于城市边缘,基础设施不完善
D.位于郊区,只适合电子工业发展
(2)乙地土地价格高、人口密度低,应属于(  )
A.中心商务区     
(3)丙地在城市中(  )
A.为最普遍的类型
B.生态环境最佳
C.交通条件最佳
D.工业点最密集
[获取解读信息]
1.从设问中获取信息
该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成因。第(1)题,解题关键是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第(2)题,解题关键是以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入手分析。第(3)题,解题关键是以城市功能区特征入手分析。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C (2)A (3)A
   (2014·山东省实验中学二模)读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回答1~2题。
1.作为生态城市规划,与图中①②③④功能区对应的是(  )
A.工业区、绿地、商业区、住宅区
B.绿地、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地、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
2.有关该城市功能区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厂位于该市河流上游,污染水源
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
C.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D.④功能区的布局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解析:第1题,①位于湖泊附近,应为绿地;②位于郊区,应为工业区;③所占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④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第2题,工厂靠近河流上游,但即使污染了河水,其流向也是远离该市,不会污染该市水源;高速公路绕过城市外围,对该市造不成噪声污染;绿地呈环状分布,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④功能区为商业区,布局在市中心和交通干线的交会处,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答案:1.C 2.D
   (2014·开封市一模)读我国某区域城镇体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甲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是(  )
A.气候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水能丰富
D.位于干支流交汇处
4.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
B.乙的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
C.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
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乙
解析:第3题,甲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有三个方向的河流,运输便利。第4题,甲为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最多、服务范围最大、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但其他低级别的城市也可能有某项功能超过它;丁为乡镇,服务范围小于为县城的乙。
答案:3.D 4.C
   (2014·武威六中二模)读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中心商务区
6.下图中,能较准确地表示该功能区主干道形态的是(  )
解析:第5题,中心商务区、行政区和工业区的人口流动相似,都是“早进晚出”,但行政区和工业区大量流出人口不会出现在21∶00;住宅区人口流动应为“早出晚归”。第6题,越是主干道,人口流量越大,由此可知C正确。
答案:5.A 6.C
7.(2014·乐山市第二次调研)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商业区应该是数码________对应的区域。
(2)a、b、c、d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请分析原因。
(3)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请选出最佳地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公路交通干道会合处附近。第(2)题,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郊外环境优美、地势较高、交通便捷之处。第(3)题,钢铁工业基地选址既要考虑靠近原料、水源、交通等利于产业发展的条件,还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保护。
答案:(1)②
(2)d 原因: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受工业废气污染少;依山傍水、河流上游,环境优美;靠近文化区等。
(3)乙地。原因: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少;河流下游,对水源污染小;接近铁矿等原料产地;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靠近河流,工业用水充足。
[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4·北京海淀区练习)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照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产生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历史原因   
D.经济原因
C.行政原因
D.社会原因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景观全面取代了乡村景观
B.商业用地均转变为中心商务区
C.工业生产规模减小、产值下降
D.住宅用地呈现向郊区扩大趋势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商业和住宅用地以及其他用地增加,工业、农业用地减少,说明城市人口增多,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加大,而工业、农业付租能力较低,逐渐向城市外缘移动,因此产生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故B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住宅用地比重加大,农业用地比重减小,说明住宅用地占用了部分农业用地,而农业用地分布在城市外围,故住宅用地向郊区扩大,故D项正确。城市景观没有全面取代乡村景观;从图中无法推知商业用地是否均转变为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但工业生产规模不一定减小,产值不一定降低。
答案:1.B 2.D
   (2014·山西四校联考)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读“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回答3~4题。
3.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4.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解析:第3题,商业区是城市中单位面积地租最高的功能区,而该区域地租指数较低,只能是该区域人口流通量较多的缘故,故C项正确。第4题,住宅区地租指数越高,说明该地住宅租金高或人口流通量较少,则该区域为高级住宅区。图中显示该城市西南方向住宅地租指数较高且范围较大,故B项正确。
答案:3.C 4.B
   (2014·长沙模拟)下图显示为某国际大都市中心至70千米范围内的近远郊区卫星城昼间与夜间人口数量。该都市与周边区域的铁路运输系统与通勤车站群密集,中心区的地理坐标为(35°41′N,139°46′E)。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信息表明,由都市中心至70千米范围的卫星城(  )
A.夜间的交通压力逐渐增大
B.昼间与夜间人口数量差值基本持平
C.昼间的人口密度逐渐增大
D.昼间与夜间人口数量差值逐步减小
6.在该都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中心区向外转移的产业最有可能为(  )
解析:第5题,获取图中信息可知,在都市中心至20千米范围内,昼夜间人口数量差值较大,向外围该差值逐步减小,故D项正确。第6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受环境和地价,以及城市外围交通不断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制造业由中心区向城郊转移,带动了人口的转移,缓解了中心区的人口压力,故B项正确。
答案:5.D 6.B
   (2014·漳州期末)下图为福建省中北部山区管前镇区域图,20世纪60年代起在该镇及一些村落逐步形成有规律的赶集日。读图回答7~8题。
7.与其周围村落相比,绿柳村成为集市点的原因是(  )
①交通通达度好 ②地理位置较优越 ③该村等级更高,服务种类更多 ④基础设施完善 ⑤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
8.20世纪90年代前,公历每月逢3、8在马坪村赶集;到90年代以后,逐步被西溪口村替代。20世纪90年代前后变化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马坪村的消费能力下降
B.政策的影响
C.西溪口村人口消费的等级更高
D.西溪口村的交通更便捷
解析:第7题,与其周围村落相比,绿柳村位于区域村落的中心位置和地方交通干道交会处,交通相对便捷,服务范围广。第8题,都是村一级的行政单位,消费等级应该相等。
答案:7.A 8.C
9.(2014·北京朝阳区测试)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功能区最合理的布局是(  )
A.①—住宅区 ②—工业区 ③—商业区
B.①—工业区 ②—住宅区 ③—商业区
C.①—商业区 ②—住宅区 ③—工业区
D.①—商业区 ②—工业区 ③—住宅区
解析:选D。一般城市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结合图中确定③处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分布在市中心,确定①为商业区,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河流下游,以此确定②为工业区。
   (2014·天津耀华中学第三次月考)读等值线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数值a>b>c,完成10~11题。
10.若图中等值线为某城市地租高低等值线,工业企业在b、c两线区间进行区位选择时趋向图中虚线所在地,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考虑(  )
B.科学技术
11.若图中等值线为某段时期内大气污染指数等值线,该时段主导风向可能是(  )
解析:当城市地租高低等值线a>b>c时,工业企业在b、c两线区间进行区位选择,a地价最高,可能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因此最有可能是交通条件较优,又接近市场,因此第10题选择A项。若图中等值线为某段时期内大气污染指数等值线,a地污染最重,往东北方向蔓延,如果是受风向的影响,最有可能是西南风,因此第11题选择B项。
答案:10.A 11.B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8分)(2014·重庆六区模拟)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2011年,“成渝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2013年“两会”期间,重庆市向全国人大提交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意在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为内陆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成渝经济区作为人口超过1亿的区域大市场,是中西部市场程度最高、产业集聚度和城市最密集的区域,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总面积18万平方千米。
材料2:我国城市群分布及“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1)简述我国主要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及有利的自然条件。(12分)
(2)成渝城市群中,级别最高、服务范围最大的两个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8分)
(3)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条件。(8分)
解析:(1)从右上图三个经济圈可看出我国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城市的自然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及位置等;(2)成都和重庆是省级行政中心,级别最高;(3)运用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即可
答案:(1)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城市建设成本低;(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适宜,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河流、湖泊较多,为城市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水源和运输条件;东部临海,位置优越,便于对外联系。
(2)成都 重庆
(3)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产业集聚,市场程度高;交通便利(交通改善较多,方式多样);国家政策支持;世界产业转移带动城市的发展。
13.(28分)(2014·银川一中测试)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兰州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石化产业为核心兴起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工业企业在全市范围内遍地开花。
材料2:下图为兰州市制造业行业类型空间分布图。
材料3:兰州市空气污染指数一直位居全国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前列,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兰州市就开始了空气污染治理——“蓝天工程”。尽管投入了巨额资金,而且每年冬季都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是兰州市冬季依然难见蓝天。
(1)兰州市外部形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8分)
(2)对比城市型工业地带与重化工业地带的工业有何不同。(8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兰州市冬季难见蓝天的原因。(12分)
解析:(1)从图中可知兰州市沿黄河呈条带状分布,它主要受地形影响。(2)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工业地带的差异。(3)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原因分析。
答案:(1)沿黄河呈条带状分布 地形
(2)城市型工业地带分布在市中心,重化工业地带分布在城市外围;城市型工业地带以中小企业为主,重化工业地带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城市型工业地带的企业污染较小,重化工业地带企业污染较大。
(3)人为原因:兰州工业以重化工业为主,重化工业对大气污染严重;工业布局不合理,重化工业基地位于西北风的上风向,对城区大气污染严重;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自然原因:兰州地处黄河谷地,周围有高山阻挡,地形不利于污染气体的扩散;气候干旱少雨,加剧粉尘等颗粒污染物的污染;冬季存在逆温层,不利于垂直方向的气流扩散。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3·高考山东卷)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图时要注意图例和注记,然后按照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原则进行判断。第1题,③位于河流下游,在城市的最外围,靠近铁路,运输便利,适合布局工业区;②位于工业区之间,适合布局绿化区,以减轻污染;①位于交通便捷的郊外,环境优美,远离老城区和工业区,适合布局别墅区,故D项正确。第2题,地租最高的应是商业区而非老城区,故A项错误;老城区在西侧,由图可知城市沿着主要交通线向东发展,说明城市中心向东移动,故B项错误;图中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等功能区多沿着交通线分布,说明城市空间形态受交通影响,故C项正确;图中仓储式购物中心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围,不在城市中心,故D项错误。
答案:1.D 2.C
3.(2013·高考广东卷)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解析:选C。读图可知,城市空间形态比较集中紧凑,扇状特征比较明显,A项错误;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分布比较分散,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都有分布,其公共服务设施一般不会很完善,B项错误;新开发区靠近科研文教区,适合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C项正确;外来人口的生活区位于城市边缘,D项错误。
   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该国公共住房(  )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5.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国的公共住房多沿着巴士线、快速交通线分布,故D项正确。第5题,图中显示,该国的公共住房除靠近巴士线、快速交通线和站点等公共基础设施外,还多位于工业区与中心城区之间,这样既可方便人们上下班,又可方便购物,故A项正确。
答案:4.D 5.A
   (2012·高考天津卷)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下图),回答6~7题。
6.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7.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依据沿海资源匮乏型城市的发展方向,评价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第6题,从图中信息可知,高雄市依据良好的区位优势,发展了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产业,其商业、住宅、工业、文教等功能区布局,除考虑环境、地价、占地面积等因素外,还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商业区集中分布,扩大了服务范围;住宅区靠近商业区、工业区,多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灾害的影响;文教区多分散于住宅区,提高了服务功能;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减少了运输费用,提高了规模效益。第7题,石化工业是大气污染较重的产业,应远离住宅区,所以a、b、c三地均不合适,d地既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又位于沿海(便于原料输入、产品输出),也位于工业区,布局合理。
答案:6.C 7.D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9.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解析:第8题,曲线①从市中心向郊区逐渐减少,市中心面积比例下降,郊区面积比例上升,符合居住用地特点;曲线②从市中心向郊区逐渐增大,市中心比例下降,郊区比例上升,符合工业用地特点;曲线③面积比例较小,从市中心向郊区下降,2005年比1990年有所增长,应为商业用地。故C项正确。第9题,在距市中心12千米处,曲线①居住用地面积比例增加,曲线②工业用地面积比例增加,曲线③商业用地面积变化很小。故B项正确。
答案:8.C 9.B
   图a是2005年某城市新区规划图。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012年对原规划进行了修编(图b)。该城市盛行西北风。据此回答10~11题。
10.按主导职能,该新区规划为(  )
11.在图b中的M处适宜修建(  )
A.自来水厂
B.垃圾焚烧厂
C.污水处理厂
解析:第10题,从图上可以看出,该地区高速公路、铁路运输方便,工业占地面积大,物流仓储设施完善,因此新区适合规划为工业区,故D选项正确。第1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M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区,适宜修建污水处理厂,故C选项正确。自来水厂要求水质较好,应布局在河流上游;该城市盛行西北风,故M处不宜布局垃圾焚烧厂,否则会污染到城区;热电厂燃烧煤炭产生的煤烟、粉尘在西北风的吹送下会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
答案:10.D 11.C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8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________,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6分)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你替住宅区房地产开发商介绍一下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8分)
(3)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布局的优势。(6分)
(4)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8分)
解析:第(1)题,A地区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市场,应为中心商务区。第(2)题,优势侧重于环境和交通两方面分析。第(3)题,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利于采光和通风。第(4)题,工业区位于城市边缘,河流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沿交通线分布。
答案:(1)中心商务区(商业区)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位于河流上游沿岸,水清湖秀;邻近风景区和教育区(好风、好水、环境美);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绿色、自然、交通便利)。
(3)特点: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优势:利于采光,便于通风。
(4)位于城市边缘;多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13.(28分)读“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八市。
(1)请说出图中等级最高的城市。(4分)
(2)试分析北京与石家庄两城市服务种类数量、服务级别、服务范围的关系。(8分)
(3)河北八市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有何优势?(8分)
(4)“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大,所以应尽快将河北八市发展成像北京、天津一样的特大城市。”这一观点是否合理?为什么?(8分)
解析:第(1)、(2)题较简单,结合图示和教材知识分析可知。第(3)题,河北八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和农副产品供应上。第(4)题,每个城市的发展都应准确定位,并非越大越好。
答案:(1)北京。
(2)北京的服务种类多于石家庄,服务级别高于石家庄,服务范围大于石家庄。
(3)资源丰富,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4)不合理。每一个城市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规模,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使城市的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规模达不到其所要求的规模,反而会阻碍城市的发展。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乡教育差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