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铝表面的薄膜表面粗糙度溶不溶于酸

铬不溶于浓硝酸,因为表面生成紧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呈钝态._百度作业帮
铬不溶于浓硝酸,因为表面生成紧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呈钝态.
铬不溶于浓硝酸,因为表面生成紧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呈钝态.
因为Cr和浓硝酸反应了,在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阻止了其继续的反应.氧化膜性质稳定不易反应从而呈现了钝态.就是说实际上他们是反应了的.
氧化得不能再氧化
就是不易被腐蚀,就像铝一样,铝表面以单生成氧化铝就不易被腐蚀铝制器皿不易被腐蚀的原因是A.铝不易发生化学服用 B.铝的氧化物难溶于酸和碱 C.铝密度小 D.铝器表面致密氧化膜对内部铝具有保护作用_百度作业帮
铝制器皿不易被腐蚀的原因是A.铝不易发生化学服用 B.铝的氧化物难溶于酸和碱 C.铝密度小 D.铝器表面致密氧化膜对内部铝具有保护作用
铝制器皿不易被腐蚀的原因是A.铝不易发生化学服用 B.铝的氧化物难溶于酸和碱 C.铝密度小 D.铝器表面致密氧化膜对内部铝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D 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但铝制品易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起到保护作用;点评:考查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查看原帖>>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A、电解池的阳极为活泼电极时,则该极上是金属本身失电子;B、在电解池的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C、根据电池反应来确定电解质溶液中pH的变化;D、金属铝表面的保护膜氧化铝不溶于酸中.
解:A、铝的阳极氧化法表面处理技术中,金属铝是阳极材料,电极反应为:2Al-6e-+3H2O=Al2O3+6H+,故A正确;B、电解池的阴极上是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2H++2e-=H2↑,故B正确;C、电解池的反应为:2Al+3H2O=Al2O3+3H2↑,电解一段时间后,水减少,溶液中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溶液的PH降低,故C错误;D、金属铝表面生成的致密的氧化膜不溶于稀硫酸,故D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涉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知识,注意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是关键,难度不大.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某新型电池NaBH4(其中B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该电池可用作深水勘探等无空气环境的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Na+从b极区移向a极区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H+═2H2OC、每消耗3molH2O2,转移3mol&e-D、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BH4-+8OH--8e-═BO2-+6H2O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CO和1molN2所含分子数相等,质量相等,它们所占的体积也相等B、22.4LH2和71gCl2的物质的量相等C、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有可能是22.4LD、1molHCl和1mol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是22.4L
科目:高中化学
下表是某同学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中的部分内容,该同学应注意补充的微量元素是(  )编号项目结果正常范围参考值单位1红细胞计数2.13.5~5×1012?L-12血红蛋白73110~150g?L-1
A、硒B、锌C、铁D、碘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2g碳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B、氦气的摩尔质量是8gC、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NA表示,6.02×1023&mol-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D、4.4g二氧化碳气体中所含的原子个数与4.2g氮气中所含的原子个数相等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应用特征现象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遇FeCl3溶液显紫色或加入溴水产生白色沉淀,表示物质中可能含有酚羟基B、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C、加入金属钠,有H2产生,表示物质可能有-OH或-COOHD、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或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表示物质中含有-COOH
科目:高中化学
某化工生产反应历程的能量变化如图,过程I没有使用催化剂,过程Ⅱ使用了催化剂,则可判断催化剂除了能改变反应速率外,还可以改变的是(  )
A、反应物的熔沸点B、反应的完成程度C、生产能耗D、反应热效应
科目:高中化学
(1)某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2)98%的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科目:高中化学
A、B、C、D、E为前四周期元素,A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s2np2.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C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D元素原子核外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E的原子序数为29,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用语回答:(1)当n=2时,AB2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中有个π键.(2)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C元素上方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杂化.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3)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4)E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5)原子序数最小的A元素及相邻同族元素形成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的化学式为.晶胞中化学键键角为.当前位置:
>>>铝的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能使铝的表面生成..
铝的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能使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不溶于稀硫酸。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按下列步骤模拟铝表面“钝化”的产生过程。(1)配制实验用的溶液。要配制200 mL密度为1.2 g/cm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OH溶液,需要称取________g NaOH固体。(2)把铝片浸入热的16%的NaOH溶液中约半分钟左右洗去油污,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取出用水冲洗,写出除去氧化膜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3)按下图组装好仪器,接通开关K,通电约25 min。在阳极生成氧化铝,阴极产生气体。写出该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断开电路,取出铝片,用质量分数为1%的稀氨水中和表面的酸液,再用水冲洗干净。写出该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38.4 (2)Al2O3+2OH-+3H2O=2[Al(OH)4]- (3)2Al+3H2O-6e-=Al2O3+6H+;6H++6e-=3H2↑ (4)NH3·H2O+H+=NH4++H2O(1)m[NaOH(aq)]=ρV=200 mL×1.2 g/cm3=240 g,m(NaOH)=m[NaOH(aq)]·w(NaOH)=240 g×16%=38.4 g。(2)铝片表面的氧化膜为Al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可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3)阳极是Al失去电子,与H2O共同作用转化成Al2O3;阴极是电解质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而转化成H2。(4)NH3·H2O属于弱碱,写离子方程式时要写成化学式的形式。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铝的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能使铝的表面生成..”主要考查你对&&单质铝,铝盐(铝离子),氢氧化铝&&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单质铝铝盐(铝离子)氢氧化铝
铝的主要性质:
物理性质:铝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较小,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化学性质:活泼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常温下铝在浓硫酸和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1)与氧气反应:(纯氧中发出耀眼的白光)(2)与Cl2 、S 、N2反应:(Al2S3在溶液中完全双水解)(AlN与水反应生成Al(OH)3和NH3↑) (3)与水反应:(4)与酸反应:(5)与碱的反应:(6)铝热反应:2Al+Fe2O3=(高温)=Al2O3+2Fe
铝的用途纯铝制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飞机、汽车、生活用品等。铝的特殊性质:
铝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铝与酸反应:铝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2Al+6HCl==2AlCl3+3H2↑铝与碱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铝热反应:
铝热法是一种利用铝的还原性获得高熔点金属单质的方法。此种反应被称为铝热反应。 可简单认为是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如Fe2O3、Fe3O4、Cr2O3、V2O5等)或非金属氧化物(如SiO2等)在高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并且它是一个放热反应,   其中镁条为引燃剂,氯酸钾为助燃剂。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铝热反应配平技巧:
取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氧化物中两边氧的最小公倍数,即可快速配平,如8Al+3Fe3O4=4Al2O3+9Fe中,可取Fe3O4和Al2O3中氧的最小公倍数12,则Fe3O4前应为3Al2O3前应为4,然后便可得到Al为8,Fe为9。镁铝的化学性质比较:
铝热反应配平技巧:
取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氧化物中两边氧的最小公倍数,即可快速配平,如8Al+3Fe3O4=4Al2O3+9Fe中,可取Fe3O4和Al2O3中氧的最小公倍数12,则Fe3O4前应为3Al2O3前应为4,底下便可得到Al为8,Fe为9。
铝与酸、碱反应的计算技巧:
铝与酸、碱反应的实质都是,,所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利用此关系可以方便地进行有关计算。
铝与酸或碱溶液反应生成H2的量的计算:
&Al是我们中学阶段学习的唯一既与H+反应也与OH-反应的金属,它与酸、碱反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Al均被氧化成+3价,所以1molAl不论与H+还是与OH-反应均生成3gH2。不同点:1molAl与H+反应消耗3molH+,而与OH-反应只消耗1molOH-,所以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铝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铝三角”关系:
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Al3++4OH-===AlO2-+2H2O AlO2-+2H2O+CO2===Al(OH)3↓+HCO3-AlO2-+H++H2O===Al(OH)3↓AlO2-+4H+===Al3++2H2O钝化:
铝、铁在常温下与浓硫酸发生钝化,钝化不是不反应,而是被氧化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恰恰说明金属的活泼性。铝盐:
铝盐是指正三价铝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盐,一般来说呈白色或无色晶体,溶于水,个别不溶于水。常用的铝盐主要有三氯化铝、硫酸铝和明矾。(1)与碱反应:Al3++3OH-(少量)==Al(OH)3↓& Al3++4OH-(过量)== AlO2-+2H2O (2)Al3++3AlO2-+6H2O==4Al(OH)3↓ 铝盐的性质:
Al3+易水解,显酸性Al3++3H2O==Al(OH)3+3H+(1)与碱反应:Al3++3OH-(少量)==Al(OH)3↓&& &&&&&&&&&&&&&&&&&&&&&&& &Al3++4OH-(过量)==AlO2-+2H2O (2)易发生双水解:Al3++3AlO2-+6H2O==4Al(OH)3↓ 铝盐与强碱溶液作用生成Al(OH)3沉淀的计算反应关系如下:(1)Al3++3OH-==Al(OH)3(生成沉淀)(2)Al(OH)3+OH-==AlO2-+2H2O(沉淀溶解)(3)Al3++4OH-==AlO2-+2H2O(生成沉淀,又恰好溶解) 分析以上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所得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与n(Al3+)、n(OH-)的关系为:当≤3时,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Al(OH)3]=n(OH-)当≥4时,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Al(OH)3]=0当3&&4时,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Al(OH)3]=4n(Al3+)-n(OH-)2、有关Al(OH)3的图像分析①向溶液中滴加溶液O~A段: A~B段: ②向强碱溶液中滴入铝盐溶液 O~A段: A~B段: ③向铝盐溶液中滴入氨水或向氨水中滴加铝盐溶液A. 向铝盐中滴加氨水时,当氨水增加到时,产生最大沉淀量B. 向氨水中滴加铝盐溶液时,开始时氨水过量,如图所示 分析得: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氨水中。 ④向偏铝酸盐溶液中滴入强酸O~A段:O~B段:⑤向盐酸中滴加偏铝酸盐溶液 O~A段: A~B段: “铝三角”关系:
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Al3++4OH-===AlO2-+2H2O AlO2-+2H2O+CO2===Al(OH)3↓+HCO3-AlO2-+H++H2O===Al(OH)3↓AlO2-+4H+===Al3++2H2O典型例题解析:
在50mLbmol·L-1的AlCl3溶液中加入50mLamol·L-1NaOH溶液。(1)当a≤3b时,生成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2)当a、b满足________条件时,无沉淀产生。(3)当a、b满足________条件时,先有沉淀生成,后又有部分沉淀溶解,此时Al(OH)3的质量为________g。 解析:依题意知,在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有如下两个反应发生: AlCl3+3NaOH===Al(OH)3↓+3NaCl&&&&&& ①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 ②根据以上两反应可以看出: (1)当a≤3b时,只发生第一个反应,此时NaOH不足量,产生沉淀的量取决于NaOH。3n[Al(OH)3]=n(NaOH)?。所以答案为0.05a/3mol。(2)如果无沉淀生成,Al元素全部以AlO2-形式存在。 n(AlCl3)∶n(NaOH)≤1∶4,即a∶b≥4∶1,所以答案为a≥4b。 (3)此种情况应当是两个反应均发生,铝元素以Al(OH)3和AlO2-两种形式存在。符合关系:即,整理得:3b&a&4b或。
求沉淀的量的方法很多。解法一:联立方程法。设反应①中,AlCl3物质的量为x,则Al(OH)3为x,NaOH为3x。反应②中AlCl3物质的量为y,NaOH为4y。            解得x=(0.2b-0.05a)mol=0.05(4b-a)mol。 m[Al(OH)3]=78g·mol-1×0.05(4b-a)mol=3.9(4b-a)g。解法二:守恒法。此种条件下,溶液中的离子有Na+、Cl-、AlO2-。    n(AlO2-)=n(Na+)-n(Cl-)=0.05amol-0.05×3bmol。    n[Al(OH)3]=n(Al3+)总-n(AlO2-)=0.05bmol-(0.05amol-0.15bmol)=(0.2b-0.05a)mol=0.05(4b-a)mol。    m[Al(OH)3]=78g·mol-1×0.05(4b-a)mol =3.9(4b-a)g。    【答案】 氢氧化铝的性质:
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可用作净水剂、可治疗胃酸过多、作糖的脱色剂等;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与酸反应:Al(OH)3+3H+==Al3++3H2O (2)与碱反应:Al(OH)3+OH-==AlO2-+2H2O 氢氧化铝的性质:
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沉淀,它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
氢氧化铝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是两性氢氧化物。
氢氧化铝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的一种,它的碱性不强,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但却可以与酸反应,是胃液酸度降低,起到中和过多胃酸的作用。
氢氧化铝受热是分解成氧化铝和水。2Al(OH)3=(加热)=Al2O3+3H2O氢氧化铝的制备:
&实验室制法:Al2(SO4)3+6NH3·H2O==(NH4)2SO4+Al(OH)3↓其他制法:①AlO2-+HCO3-+H2O=Al(OH)3↓+CO32-②2AlO2-+CO2+3H2O=2Al(OH)3↓+CO32-③AlO2-+CO2+2H2O=Al(OH)3↓+HCO3- ④3AlO2-+Al3++6H2O==4Al(OH)3↓例题:用稀H2SO4、NaOH溶液和金属铝为原料制取Al(OH)3。甲、乙、丙三个学生的制备途径分别是   甲:   乙:   丙: 若要得到等量的Al(OH)3,则( B )    A.三者消耗的原料相同   B.甲消耗的原料的总物质的量最多   C.乙消耗的原料的总物质的量最少   D.丙消耗的原料的总物质的量最多   有关Al(OH)3的计算及图象分析:
解答有关Al(OH)3的图象和计算问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铝三角”关系图中各物质转化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关系。 (2)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3)图象分析时:首先要看清横、纵坐标的含义,其次要对图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特殊点(起点、折点、顶点、终点)的含义。 1、铝盐与强碱溶液作用生成Al(OH)3沉淀的计算反应关系如下:(1)Al3++3OH-==Al(OH)3(生成沉淀)(2)Al(OH)3+OH-==AlO2-+2H2O(沉淀溶解)(3)Al3++4OH-==AlO2-+2H2O(生成沉淀,又恰好溶解)& 分析以上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所得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与n(Al3+)、n(OH-)的关系为:当≤3时,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Al(OH)3]=n(OH-)当≥4时,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Al(OH)3]=0当3&&4时,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Al(OH)3]=4n(Al3+)-n(OH-)2、有关Al(OH)3的图像分析①向溶液中滴加溶液O~A段: A~B段: ②向强碱溶液中滴入铝盐溶液 O~A段: A~B段: ③向铝盐溶液中滴入氨水或向氨水中滴加铝盐溶液A. 向铝盐中滴加氨水时,当氨水增加到时,产生最大沉淀量B. 向氨水中滴加铝盐溶液时,开始时氨水过量,如图所示 分析得: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氨水中。 ④向偏铝酸盐溶液中滴入强酸O~A段:O~B段:⑤向盐酸中滴加偏铝酸盐溶液 O~A段: A~B段: 方法与技巧:
利用互滴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可检验的溶液(1)AlCl3溶液和盐酸(2)NaAlO2溶液和盐酸(3)Na2CO3溶液和盐酸(4)AgNO3溶液和氨水
当溶液中有多种离子时,要考虑离子之间的反应顺序,如向含有H+、NH4+、Mg2+、A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NaOH先与H+反应,再与Mg2+、Al3+反应生成沉淀,再与NH4+反应,最后才溶解Al(OH)3沉淀。一般是按生成水、沉淀、气体的顺序反应。可用图像表示为:
AlO2-与HCO3-的反应不属于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而是HCO3-电离出的H+与AlO2-发生的反应:AlO2-+HCO3-+H2O=Al(OH)3↓+CO32-
发现相似题
与“铝的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能使铝的表面生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7731724367413816431042098421377588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大学计算机专业,现电脑城有自己的修理店面!会原创计算机PPT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二章材料表面清理与精整.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第二章材料表面清理与精整.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2:56:1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二章材料表面清理与精整.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薄膜表面粗糙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