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学生,如果在本地徐州医学院读书节活动,而是外省人,会有哪些不方便

规培医院规培名额为什么这么少,大部分还是全科医生,医学生出路在哪里?
各大规培医院都陆续公布了今年的规培学员招收计划,看了那些名单很不理解,因为每个医院招收的学员数量那么少,而且大部分还是全科医生,除了儿科剩下的科室有的连一个人可能都分不到。感谢大家的回答,通过回答可以看出来国家在进行社区医疗改革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规培名额基本上就是给本科生留的,所以对于社区医疗改革大家就不要讨论了,不过题主现在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对于没有改变学制的七年制以及没来得及并轨的正在读研二研三的研究生毕业后都要规培,然而现在的规培名额显然没有考虑到这部分人,这部分人真的是被医院抛弃了吗?或者说都读了研明明已经分科了还要去当全科医生?-------------------------------------------------------------------------------------------------------------------------------------------补充一个问题,如果在进行规培前找到了工作医院,此时工作医院让你进行院内规培或者委托到外地医院规培那么这个规培名额占不占用规培医院面向社会招收的名额?--------------------------------------------------------------------------------------------------------------------------------------再补充一个问题,对于没有改变学制的七年制毕业后规培完再找工作显然已经不现实,所以规培前找到可以签约的医院几乎是七年制唯一的出路,那么就现在而言,取得规陪证前的找到医院对七年制难度有多大?这样的医院多吗?
按投票排序
看见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当头一棒,原来做了很长的思想斗争觉得规培就规培吧,三年估计很快就过去了,结果现在问题从什么时候行医变成了能不能行医,变成了能不能当专科医生。本来不想来回答吐槽了,但是看见这个问题虽然只有三个回答,还都是匿名回答,关注者却有七十多,我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当权者实在是令人寒心,我们在他们面前实在是太渺小。
在没人出钱的情况下,喂鸡萎也就折腾这些人了。投入不足,搞啥都白搭。
谢邀,本博士狗作为上海某三甲教学医院的全科龟培教师,科室教学干事之一。上个月参加了市卫计委的动员会。1.为什么龟培名额这么少?真的少吗?自2009年起上海应届医学院校毕业生源都要进龟培项目,研究生两年,本科生三年。上海市每年有近800多名临床毕业生进入龟培项目。这个数字不算少。可是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少呢?一是因为满足条件的龟培基地少,局限于三甲综合、三甲专科和部分二甲特定科室,吞吐量有限,可能分配到特定医院的名额就少,然后就觉得少了。另外龟培是优先面对本市学籍的毕业生的,涉及到毕业后签约服务本市的关系,所以外省市毕业生源会感到不公平。我之前带过一个香港来沪的实习生,临床思维和技能都很突出,本人也要求龟培(可以拿到技术型硕士学位),但就是进不去。2.为什么大多是全科名额这其实是近两年展开的,之前龟培不涉及固定系统。这方面卫计委是在下一盘棋,一步好棋/臭棋?我暂时不知道。反正之前卫计委下的{学制长短改革、5(理科)+3型医学人才}那几步…我只能呵呵了全科龟培是配合专科医师培养计划出台的,用于深化开展分级就诊转诊制度的实施所做的铺垫,卫计委的想法是“以后所有疾病都去地段医院先由全科医生给予诊治,必要时向上级医院及专科医师分级转诊,无转诊步骤的患者不能直接去二级三级医院就诊。”,这是会上某领导的原话。我也不分析可行性和优缺点了,大家自行参悟吧。以上,总结下:上海市龟培总名额不少,划分到具体基地的名额少,对外省市学籍的不能出龟培后服务我市的一般不考虑,全科龟培是卫计委在下的一步棋。本人在棋盘中,不得不匿啦…
改变医疗模式,按理想中的一二三级预防来讲,需要更多的社区医生,全科医生,其次是专科医生。因此规培给全科医生更多机会,逼迫医学工作者听从政策的指引,填补国家基层的空缺。想打破这个政策得从根儿上解决,光反抗没啥用,只会优化规培,比如待遇之类。要不去当决策者,要不能给决策者更好的策略
培养大量全科医生进入各基层医院,老百姓没事不准去三甲医院看病。三甲医院添加干部病房,不同级别的干部去不同的医院。我也就是瞎猜,不要查我水表啊。ps:我也是可怜的医学狗,学医的学生真的是狗
现在实行研究生培养与规培并轨的医学院一共有64所,这64所基本上包括了中国所有的一流和二流医学院,这部分学校的学生是不需要规培的呀,而且很多学校原来的七年制都改变了培养模式,那么规培名额都是给谁的呢?一部分本科毕业而没有考研的,他们没有经过专科教育,进行全科培训也是理所当然,另外八年制依然存在,他们毕业依然需要规培,八年制本身不多,专科名额何须太多?个人拙见,如果有理解上的错误请指正。
先匿了,之前回答太愤青,好好回答一次全科是响应国家政策。国家计划是形成完整的医疗体系,疾病先去社区看(就是全科),然后社区说我看不了你得去专科看,然后才能去大医院。这样可以缓解大医院的压力,提高医疗效率必然需要大量的全科人才,目前全科状况是大量缺人,而专科人才饱和。规培必然也是适应这种趋势。
个人觉得只是在打伏笔而已,3年后出台的政策才能看出这次规陪的真正意图。多半是医学教育和医院运作方式的改革。而且这个改革现阶段实行不了。我们的附属医院已经不招我们学校的研究生了 估计以后得回家乡工作了
说句实话。以我愚昧的看法来看,不现实,如果想解决好要解决好两个问题:1社区医院的设备问题怎么解决?医院设备可是一大项,先进的设备(我国好多医疗先进设备需要进口,我国技术达不到)绝对是一笔受不了的开支。2医生薪酬问题。众所周知,医生是个高投入行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我国都是(从上医学院开始医学生付出的不仅仅是青春(我们也是人,对多彩的青春也有渴望),心血(个人感觉学业比高三都重,哪个专业能比?),还有比别的行业更多的金钱(学制长挣钱晚)、时间(规培什么的读研读博,高中同学成家立业有房有车了而医学生还在上学)。然而医生的薪酬在我国却不尽人意。这也许会导致学医的越来越少,从而达不到人数需求。
-------------------------------------------------------个人愚见,不求赞。
只求为国建议,为我国医疗发声。忘我国医疗发展越来越好。
是时候现身祖国了
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时候来了!
我认为三年规培,只是我国医疗改革的一步。我国要学习英国的社区医疗,这样以来需要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只有归培三年,才能逐渐的培养出更多的全科医生,当然了也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因为有了全科医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医生,小病找社区卫生服务,大病转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补充1:因为自2015级以后,申请中级职称是需要规培证的,而七年制没有证,所以七年制毕业后要规培是妥妥。估计工作不会太好找,就我所知部分医院的门槛就是规培证。补充2:说实话,相当一部分三甲规培医院并不具有规培的能力,并且许多省市的规培年限、要求都不一样,这都导致规培证的认可程度受到影响。七年制今年毕业,大部分同学已经签了各地的三甲医院,在重庆,很多同学可以直接在本院规培,如果本院无法规培可以找工作后由单位派遣去三甲医院规培。当然有些本地医院规培的证书很可能只有重庆地区认可。另,关键是今年规培政策还没出来呀!摔!往年这个时候考试合格的名单都出来了。补充下找工作的问题,七年制今年应当比往年难些,因为和我们一起毕业的还有第一届5+3的研究生,意味着他们一毕业就有规培证,无需像我们一样再去规培,自然很多用人单位都更倾向于5+3。
现某二流医学院临床七年制大四狗,在政策出台后学校马上把我们改成了5+3,应该是幸还是不幸?only time can tell 第一届的5+3改革(也就是现在的大五实习狗)是限制名额报名5+3改革的,一部份人仍然为七年制。而5+3的规培医院也受到限制,只有三间医院可选,每个科室招收的人也只有几名。(不过其中全科只收1名)第二届也就是我们报名5+3不受限制,但规培医院和科室有否增多未知,不过预测按照人数的增多,应该也会增多。
对医院和科室的要求都很多,医院要三甲以上,科室设备,资历也要达标,并且科室要医师职称达到一定标准才给相应比例的规培名额
今年6月毕业,医学影像学本科,已经报名本市三甲医院规培。录取应该没问题。不知道未来怎么办。漫长的时间线。其实一晃眼也就过去了。当作工作前的试用期吧。如果可以…希望3年后能来继续编辑此答案。
规培对我来说把,就相当于当三年廉价劳力。你去医院工作上岗医院不管你不教你?还指不定规培到时干的是什么活呢。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先是,你一天到底有多少时间学习这些资源?以及,这些时间是整块儿还是碎片?有了人生第一部智能机后,我捉急的好像脑子订的移动硬盘终于寄到了,我要扩展!于是下了各种医学APP关注了一串儿医学平台。后来证明,移动硬盘就是移动硬盘,同学们,你们多久打开一次移动硬盘,看学习资料啊喂!不是不想看,是后台佳丽三千,打开谁都觉得不是;微信里全是红点,出于强迫症把这些点点整没了我的时间也没了。我用灵魂给题主推荐的就一个——能搜索到医学文献的任何端口,比如杏树林医学文献。看别人转不如自己到水源找,况且九成以上的文献看摘要就好,那么短,碎片时间很好控制。英文不是问题啊,下个医学大词典复制就变身。临床实践和基础知识,好好转科好好看课本就差不多啦,性价比高些~
重大更新,重大更新,重大更新。&br&表示这个帖子推荐的app太多了,图也很乱,在下觉得别人看起来很费力。&br&因此决定把一部分新的app推荐放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推送,这样一来可以方便阅读,二来我也不用每次编辑这个答案浏览器就死机十分钟!&br&另外我安利的公众号还会写一些医学吐槽,医学英语还有个人生活随笔的东西,有兴趣的欢迎扫描二维码~&br&&img src=&/a4ba121f5b4c37ed865e510a1e5c738b_b.jpg& data-rawwidth=&258& data-rawheight=&2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8&&&br&----------------------------------------------------------------------------------------------------------------------------------&br&最近答主在美国这边轮转,发现推荐的很多app其实临床上不太用啊,决定更新一下这边临床上很实用的app,毕竟医学生,最后迟早要出来混的。&br&---------------------------------------------------6/8/2015马上要填坑的分割线----------------------------------------&br&&br&&br&&br&国内的话,我觉得做的最好的是丁香园的用药助手,据说临床上还是很实用的。&br&&br&我这个话题还是比较有心得的,不过因为我在准备USMLE,所以推荐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英文的。医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也是现代科技含量很高的学科,凡是这种特点的学科,好的东西都是从英语国家发明的,所以希望可以通过推荐的这些东西,让你提起一些兴趣,找到一些理由把医学英语搞好,然后再去发掘更多的好资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br&&br&&br&打算挖一个大坑慢慢地埋,我第一部分先推荐医学的app,主要是我以前在人人写的日志。剩下的还打算推荐一些网站,数据库,youtube的几个视频清单,以及最后一部分如何去寻找这部分资源的心得,看的人多久更新的快一点,人少就慢慢来喽。&br&&br&Part 1 医学app&br&&br&&p&Android 的平板的话大家完全可以参考手机的内容(但是内容真的很少!和 IOS 没法比的!!!)&/p&&p&
iphone 手机的话,其实好用的 app 比 iPad 更多,但是因为我没有,所以大家也参考 iPad 的内容就好,一般都有对应的版本。如果大家一定要相关的内容的话,请给我寄来一个 iPhone,我的地址是。。。。。。。。。。(够了!)&/p&&br&&p&一 iPad&br&&/p&&ul&&li&新闻,教育,资讯,参考&/li&&/ul&&p&&b&&u&
Medscape&/u&&/b&&/p&&img src=&/c7329eabdbee10f6275ed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7329eabdbee10f6275ed_r.jpg&&&br&&br&&p&
这个类别的软件实在是很多,我曾经也一下子下了十几个在 iPad 里面,可是有一天,我突然问我自己(其实是提示空间不足了。。),我真的需要这些吗?所以类似的软件我只推荐一个。最好用的,我在无数大神的手机或者平板里都看到过这个软件。一开始需要注册,会让你选择自己的专业,因为我还是医学生,所以选择的就是 Medical student。软件主要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 News 里面是各种最新的 Medical news,很多都是很时髦的信息,比如前一阵 boston 发生爆炸案以后,里面就有很多关于相关急诊和制度的新闻。第二个模块是 reference,里面就是一个数据库,有各种疾病,术式,相互作用,计算器。最关键的一点,可以离线试用,吊吧。第三个是我最喜欢的模块,education,里面有很多医学教育的条目,比如下面第二章图片,就有关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相关教育视频,都是领域里知名人士来分享经验,视频结束之后还有相关的选择题来检验你。如果结果理想的话。。还给学分哦!(不过没仔细研究过,希望懂的人来教教我是怎么回事)&/p&&img src=&/e016f9f8a70d6efd344bca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016f9f8a70d6efd344bca_r.jpg&&&img src=&/a2af7cf3f484fcd00bd5d1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a2af7cf3f484fcd00bd5d1_r.jpg&&&br&&ul&&li&&u&病例类&/u&&/li&&/ul&&p&&b&&u&
Case Files 系列&/u&&/b&&/p&&img src=&/21d2a41a6f81c4886b88c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21d2a41a6f81c4886b88c_r.jpg&&&img src=&/8d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8d_r.jpg&&&p&顾名思义,这一个系列的软件都是各种 case,有 Pathology,Anatomy, Microbiology.................. 等等等等一大堆,每个软件都差不多(我说界面),51 个 case,其中好像第一个 case 是免费的,剩下 50 个需要付费来解锁。胜在几乎每个领域都有一个 case file 软件,而且每个 case 里面都基于病例,图文并茂的,有解析的模块,也有后续的选择题。&/p&&ul&&li&影像类&/li&&/ul&&p&&b&&u&
iRadiology&/u&&/b&&/p&&img src=&/b1fc9219dece_b.jpg& data-rawheight=&96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b1fc9219dece_r.jpg&&&p&大家看到右下角的 1x 就懂了,这个是 iPhone 的 app。为什么推荐这个呢?因为真的好用!下过无数个影像学的 app,可是我根本就看不懂,这个就不一样,我们可以再 Serch 类别里直接搜索我们想看的疾病片子,也可以在 Topics 里面看分好类的。而且最赞的一点是,他的影响片子都有那种批注式的讲解,先给你一张正常的片子,然后点击 Label 就可以看见标注的病变位置,最为一个想学习影响特点的人来说,简直太棒了。然后想看细节?没问题,点击 Findings,里面有详细的教科书一样的讨论。&/p&&img src=&/36bc7cceab78c90b1ad6ffa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36bc7cceab78c90b1ad6ffa_r.jpg&&&img src=&/37a2efe6fce2c23f52a119_b.jpg& data-rawheight=&96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37a2efe6fce2c23f52a119_r.jpg&&&ul&&li&音频类&/li&&/ul&&p&
Sound Builder&/u&&/b&&/p&&img src=&/1d3b24805bdd80ee206acdbd8aef1ca0_b.jpg& data-rawheight=&96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1d3b24805bdd80ee206acdbd8aef1ca0_r.jpg&&&p&很好的理解杂音和疾病的软件,同样,不止一次在高手的 ipad 见到了。可以自己排列组合杂音的各种特性,然后亲自去听一下。最棒的是点击 Dx 选项还可以看到 Differential Diagnosis。&/p&&p&
2 &b&&u&Murmur Pro&/u&&/b&&/p&&img src=&/2a6cde420b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2a6cde420b_r.jpg&&&br&&p&非常好的 app,归纳了各种杂音,有声纹,还可以对比,胜在全。吕叔峥大神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给他听,我问他这个 app 准不准,他说准。相信大神,相信 peer review。&/p&&img src=&/b4bbb251ca5d5d529d814c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b4bbb251ca5d5d529d814c_r.jpg&&&p&
3&b&&u&Auscultate&/u&&/b&&/p&&img src=&/6ab42dabe82ebee594d485e_b.jpg& data-rawheight=&96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6ab42dabe82ebee594d485e_r.jpg&&&p&别的不多说,界面一般,体验一般,胜在?胜在有肺部杂音和肠杂音。而且免费!&/p&&ul&&li&发音类&/li&&/ul&&p&会认得医学单词但是不会读?那有什么用!认得医学单词听不懂?那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就要熟悉各种单词的发音,解剖学里面有 &b&&u&anatomy pro&/u&&/b&,药物名字有 &b&&u&Drugs pr&/u&o&/b&,微生物有&b&&u& Microbio pro&/u&&/b&,比较综合的有&b&&u&SayMedicine&/u&&/b&(什么都有点)。胜在都是离线的音频,可以检索。&/p&&img src=&/b3ea6a5b915e390cb5f15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3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3&&&ul&&li&Medical Terminology&/li&&/ul&&p&&b&&u&
MedWord&/u&&/b&&/p&&img src=&/cb018b1a6d8c7fd316073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b018b1a6d8c7fd316073_r.jpg&&&br&&p&医学术语重要不重要?重要!记不记得住?不好说,太复杂了,往往复杂到我们觉得这是另外一门语言,所以懂得各种词根词缀来学会构词就格外的重要。这个 app 不失为一种选择,可以在 category 选择各种系统,在 Group 里选择 Function,Appearance,Location,都选好了就开始了相关的测试,app 会给你读一遍发音,然后底下是描述,我们填入单词拼写就好了,错了的话会有纠正界面,里面会分析这个词的词根词缀,还有相关词根词缀的还有什么词。还有一个玩法就是点击 meaning,里面会有相关的描述,不过是选择题。&/p&&ul&&li&杂&/li&&/ul&&p&&b&&u&
Microbiology for USMLE&/u&&/b&&/p&&img src=&/ff1d6457ccccf40667d73_b.jpg& data-rawheight=&96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ff1d6457ccccf40667d73_r.jpg&&&p&这是一个很好玩的记忆微生物相关性质的 app,里面按系统的感染分为九个模块,然后有两种玩法,Keywords 和 Who am I,前者就是给你一组相关的 lab value 或者症状描述,让你来选是哪个微生物。后者是给一个病例让你来猜。图文并茂,很有点击的欲望。&/p&&p&&b&&u&
Eponyms&/u&&/b&&/p&&img src=&/a407cb636ce6c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a407cb636ce6c_r.jpg&&&p&我想每个人都有被各种人名命名的疾病虐的死去活来的经历,现在好了,有了 eponyms 以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被虐的死去活来了。直接可以虐死了!开玩笑的,内容很全,左边是检索,右边是相关的描述。亮点还有给各种求虐人士提供了 random Eponym 和 Random Title 的功能,茶余饭后来猜一猜这是什么病吧!&/p&&p&&b&&u&
Mnemonics&/u&&/b&&/p&&img src=&/30d8d3de1320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30d8d3de1320_r.jpg&&&img src=&/61ae4fc3db2bce182131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61ae4fc3db2bce182131_r.jpg&&&p&这个单词中文的意思就是各种助记术,里面提供各种口诀。优点?优点就是调理清楚(可以按学科,疾病,系统检索)可以编辑,可以加收藏。很全!缺点?就是有的口诀本身就很长,有的倒是很好,良莠不齐的,只能当做碰运气,还是不能每次指望救急。&/p&&br&&p&----------------------- 更新-------------------------------------------------------------------------------------&/p&&ul&&li&解剖篇&/li&&/ul&&p&
解剖类的软件可谓是我最早试图下载的 app,一个原因是大学刚入学最早接触的就是解剖,另一个原因则更具有代表性,那就是,解剖有时候太抽象了。我记得我在上局部解剖学的时候自己动完手也记不住,后期更是逃了好几节课,直接导致我对于解剖整体的概念没有建立起来 (不过经过我的观察,我身边的同学也没几个建立起来的,那个教育方式就有问题)。一个好的 anatomy app 在我眼里一定要达到以下的要求。1 可以自由放大缩小,任意角度浏览(要不然不是和书本一样了吗?)。2 有相关的定义和解释。3 可以明确表达出附近相关的结构。4 检索一定要方便!!!!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要能用。那么现在的 anatomy 软件可以做到这些功能吗?我将我曾经爱过的几个 app 分了一下等级,大家姑且一看。&/p&&br&&p&&b&&u&e-anatomy&/u&&/b&&/p&&br&&img src=&/edc1adc286d25e6232ffc0_b.jp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edc1adc286d25e6232ffc0_r.jpg&&&br&&br&&p&这个 app 其实是不错的一个软件,一开始的界面就十分 user-friendly, 五颜六色的十分讨巧。按系统部分分成了若干了小模块,然后还可以切换成按 CT 模式图 MRi 分类的另几个模块。每个图片的细节都很高,可以放大到整个屏幕。在 CT 和 MRI 的图片下,还可以用手指在侧边上下滑动,模拟一层层的切片,看到不同层面的影像解剖构造,两边是释义区,每一个结构由一根线伸引出自己的意思。可以显示英文意思,拉丁意思和日语的意思(其他的没用过)。竖屏使用的话这些意思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像上面这个图片一样的小针,显而易见,是可以用来自测用的。优点,不光有的结构标注的五颜六色,连附带的字体也是五颜六色。放大的时候整个屏幕显示的结构变少,附带释义也随着变化,总是能够保证屏幕上你能看到的结构,释义就在旁边,绝对不是用一张高分辨率的 JPEG 糊弄人(比如那个 Grey's anatomy)&/p&&p&缺点?很简单,用不上。每次去查找一个结构的时候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找到那个小线(因为有的图是在是太详细了),你会发现那个结构根本没有高亮出来,或者高亮的面积太小。完全失去了参考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到底是平面图片,解剖底子不好,或者说看不懂切片的人,到时候还是看不懂内在结构逻辑。所以我的评级是,下品。用来把妹炫耀还可以,实用性忒差。果断删了。&/p&&br&&p&&b&&u&NOVA 系列&/u&&/b&&/p&&br&&img src=&/e356a8dc4_b.jp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e356a8dc4_r.jpg&&&p&这个系列有好几个软件,比如 heart,brain,bone,muscle 等等,特点 3D 模型。而且是真的真的做的很精细很漂亮,不过你上手操作一下就发现,这个 3d 模型有点伪 3d 的感觉,能选择停止然后细细端详的角度还是那么几个,正面观侧面观的,至于检索结构什么的也做得不是特别好,选择了相关的词条居然没有把位置高亮出来,依然是一条线引过去,心脏还好,大脑那个每个切面密密麻麻那么多结构,谁认得出来呢?作为学渣,果断舍弃。不过优点呢?有,那就是配套的 chalk 画笔功能(可以在图上 annotate)和一些疾病的动画演示,这里我说的动画演示可不是给人一种不过是调用了几个自带的视频播放一下,而是有那么一个从 3d 模型飞入内部,然后看致病或者手术过程的效果。十分玄。我们老师讲心绞痛的时候播放了一下,投影效果更棒。我给出的等级是,中品。需要的时候用不上,一切就没了意义。而且,太 tm 大了,我 ipad2 就 16g,碰到这种如狼似虎的 app 力不从心啊。&/p&&br&&p&不过!这个系列有一个软件却留在了我的 iPad 里,因为他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特性。肌肉的功能!&/p&&p&&u&&b&
iMuscle2&/b&&/u&&/p&&br&&img src=&/7ffdbbdd9bc7f7a42493e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7ffdbbdd9bc7f7a42493e_r.jpg&&&p&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为了 medical practitionor 开发的 app,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款健身的 app,主要就是通过 3d 模型讲解各个肌肉的功能(做什么运动)每个运动都能锻炼到什么肌肉(主要的刺激还有次要刺激)最棒的是还附带了相关肌肉的拉伸方法。而且相关的图片全是动态的 gif,双指放大可全屏显示。&/p&&img src=&/88d6bd11d96781a0dba9cef3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88d6bd11d96781a0dba9cef3_r.jpg&&&img src=&/e23b9a52efd8f09df2befa2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23b9a52efd8f09df2befa2_r.jpg&&&img src=&/501f9dc1fde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501f9dc1fde_r.jpg&&&br&&br&&p&其中还有 workour 模块来设计管理自己的健身计划,对于像我这种偶尔去健身房转转的人,十分之实用。另外,它还内置了很多健身计划。&/p&&br&&img src=&/02bdbf28f79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02bdbf28f79_r.jpg&&&p&学习累了?挑一块肌肉来锻炼吧!评级,中品,胜在不可替代&/p&&br&&p&&b&&u&Virtual Human Body&/u&&/b&&/p&&img src=&/8a20f74a6823c7bdb99cc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8a20f74a6823c7bdb99cc_r.jpg&&&br&&p&这个软件是说话我一开始是不看好的,为什么呢,因为长得太普通了,没有 3d 模型,没有酷炫的颜色和动画。但是胜在好用,以上软件的软肋就是,我检索到一个结构以后能不能迅速的找出来,并被我们识别出来。这个软件做到了。我们仔细看下图,radial collateral artery 被清晰的标注出来,周围相关关系一目了然,细节不多不少,大方得体。可谓此类解剖 app 的大家闺秀。&/p&&img src=&/daf12a96a2b269bbdde0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daf12a96a2b269bbdde0_r.jpg&&&p&而且还会一些房中术 ---- 用类似胸透的视角来看一个位置不同系统的关系,可以调节透明度!比如,肌肉与呼吸系统的关系。异常的清晰。这个胸透方框可大可小,可以任意位置。&/p&&img src=&/44e80edd5fbdf379b1fc3fbf04d3b936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44e80edd5fbdf379b1fc3fbf04d3b936_r.jpg&&&p&评级,上品,胜在用的舒服&/p&&br&&p&&b&&u&Orca 系列&/u&&/b&&/p&&p&这个系列的 app 软件质量异乎寻常的高,不止一个人曾经在网上推荐过,而且最好的消息是,该系列的所有 app 均可以免费下载。我把它归类到解剖学软件其实不是特别准确,因为它隶属于一个更加确切的分类 --patient education app。国外一些医生在为面对病人提问的时候,拿出这种 app 就提升了不止一倍的沟通效率,最关键的?每个 app 里面的 3d 模型都是可以动的! 其中做得最好的就是其中的 Heart decide.&/p&&img src=&/100f8ad687fc0a4279cb8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100f8ad687fc0a4279cb8_r.jpg&&&p&d 第一次打开 app 的时候被那颗跳动的心脏惊艳到了,第一次在 iPad 上可以操作一个运动着的心脏,360° 的观察运动的时候心房心室如何运动。更好的?那就是可以实时的切开,看看运动的时候二三主肺尖瓣如何开关。十分形象。&/p&&img src=&/99b4f4642fcf3271efdf8e9d89de1e6c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99b4f4642fcf3271efdf8e9d89de1e6c_r.jpg&&&p&还有一个模块专门是各种心脏疾病的动画 + 描述&/p&&img src=&/dcc53c6e031bca0c8135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dcc53c6e031bca0c8135_r.jpg&&&p&还有模块是演示心脏手术(介入)的动画 + 讲解。妈妈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我把搭桥和支架记反了 ~&/p&&img src=&/c64fb025e18cc6f646fa14aac1c447d0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64fb025e18cc6f646fa14aac1c447d0_r.jpg&&&p&
类似的,还有
ENT decide, Knee decide,Spine decide 可以随着手指操作而运动,十分生动&/p&&img src=&/e0dc82eb4dab60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0dc82eb4dab60_r.jpg&&&img src=&/6dd5ec0673a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6dd5ec0673a_r.jpg&&&img src=&/edc148eab6a1ff42ae9373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dc148eab6a1ff42ae9373_r.jpg&&&p&那个摇杆一样的按钮就是控制脊柱运动的按钮,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活的脊柱在运动呢。。。Eye decide 做的同样很出色,哪个方向运动 参与的肌肉不会点哪里 ~&/p&&img src=&/630f1d37af3a514f4b9aa2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630f1d37af3a514f4b9aa2_r.jpg&&&img src=&/eab863ce9628608aee7b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ab863ce9628608aee7b_r.jpg&&&p&评价,极品,很少在网上看到这么有用的 app,还是免费的。相关的病理动画手术动画更是不可多得。&/p&&p&插一句话,我们进行眼睛查体的时候,会用手电画米字型来观察患者眼球运动情况,照患者眼球看对光反射情况。有相关模拟这些查体的 app 吗?答案是,我没找到。不过我找到了一个网页,可以在线模拟这些查体,然后还能 quiz 自己到底患者的症状代表了 X 损坏?X syndrome?之类的,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十分好用。我截图放在了一个相册里,有兴趣的可以点进去看一下。&a href=&///?target=http%3A///2mUYh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传送门&i class=&icon-external&&&/i&&/a&&/p&&p&类似的眼科app,我还推荐3d4medical做的&b&&u&eye-practical&/u&&/b&&/p&&img src=&/70545ffdeffb5e10d2a9_b.jpg& data-rawheight=&360& data-rawwidth=&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70545ffdeffb5e10d2a9_r.jpg&&&br&&p&&b&&u&Visible Body--Human anatomy atlas&/u&&/b&&/p&&img src=&/d3c2bfd45c6690eb59ebdc0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d3c2bfd45c6690eb59ebdc0_r.jpg&&&p&如果你错过了以上所有软件,没关系!但是一定不要错过这一款。这一款真的足够优秀。每当我运行起来的时候,心里都是暖暖的,好久了!好久没有这么感动的感觉了!曾经何时我以为电脑上用的那种 Biodigital human ,3d body 之类的软件在 ipad 上是碰不到了,可是当我遇到这一款的时候,我知道我错了。360° 旋转的 3d 模型 + 分系统性别做成模块目录 +quiz mode + 几乎每一个平台上都有(ip ipad android),一开始就注定这个软件不同寻常。&/p&&img src=&/63a2db3af87d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63a2db3af87d_r.jpg&&&img src=&/069943fef3eaea5993d9bad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069943fef3eaea5993d9bad_r.jpg&&&p&大家不要被着一幅幅小图误导了,认为这不过是另一种高清图片式 app。其实不是的,整个软件就是一个 3d 的人体模型,细节之处做的不错,几乎所有解剖要学习的结构都有。我们可以选择一开始让界面显示一个完整的人然后一层层的剖开找到自己心仪的结构。我们也可以像上图这样直接从软件预设好的 view 里进入,从信息检索的方式来看,我觉得更胜其他 app 一筹。&/p&&img src=&/c6f357cec00e1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6f357cec00e1_r.jpg&&&p&进入之后,常规的 show fade(变透明) hide 和多选按钮我就不说了,每当你点击一个结构,上面的一行会把一级一级的机构都罗列出来,从属与那个系统,从哪里分支而来。比如说我突然想看上消化道,我就点一下 upper,所有上消化道就高亮了出来,十分方便。底下还有 definition 选项,可以查看相关的文字定义。最有意义的就是每一个结构(最上面一行)左边都有一个发音按钮,没错,我们可以点击收听结构的发音。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功能。&/p&&p&以及批注功能,我们能在图上直接 chalk talk&/p&&img src=&/943ab8e35d7bd_b.jpg& data-rawheight=&54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943ab8e35d7bd_r.jpg&&&p&l 另外一个亮点就是逆天功能 save view。 虽然内置了很多的 view,可是很可能跟你想演示的不着边,于是你决定自己加加减减调整透明度来找到满意的 view 和别人分享。可是总不能下次见面的时候在大汗淋漓的从头找吧,这下好了。只要 save view 一下,下次打开软件直接就跳到这个我们精心调整过的视角。节省的是时间。&/p&&p&评价,顶级,各项功能都很完善,很多功能不可或缺,美中不足的是,脑血管的相关精度明显不够,希望以后版本会有所改观吧!&/p&&br&&p&------------------------------------更新-------------------------&/p&&p&下面要推荐的一个解剖app堪称我用过最惊艳的,是今年新出的,开发者就是之前大名鼎鼎的NOVA系列的开发者--3d4medical。之前一直觉得visible body 这么好的app为何只此一家,3d4medical为什么只开发单个器官的而不开发这种整体的解剖app。直到看到它以后我才明白,原来这个公司一直暗地里开发着更好的app,绝对可以震撼住visible body。&/p&&br&&p&&b&&u&Essential Anatomy&/u&&/b&&/p&&br&&p&&img src=&/f1dfdfd4f452bb8b8e71e_b.jpg& data-rawheight=&1536&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f1dfdfd4f452bb8b8e71e_r.jpg&&首先基本的功能visible body有的,这个全都有。包括检索,透明,发音,解释,分系统等等等等。我着重说一下让我惊艳的几个方面。&/p&&p&第一,就是模型质量特别高,非常逼真,和visible body那种动画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下图的心脏无论是纹理还是细节,都和真实的心脏无二。肝脏放大了以后的纹理也十分漂亮。把玩起来就赏心悦目的,自然更可能带着好心情学习。&/p&&img src=&/ae13de609bf848e6c20ef_b.jpg& data-rawheight=&1536&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ae13de609bf848e6c20ef_r.jpg&&&img src=&/bd18bdc22e4b887f64e2df73c5efc849_b.jpg& data-rawheight=&1536&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bd18bdc22e4b887f64e2df73c5efc849_r.jpg&&&br&&p&第二个亮点,就是相关的外展知识,这一点上,Essential Anatomy 应该更胜一筹。我们点选一块肌肉以后,还可以根据需要显示支配他的血管和神经,这对我们理解血管走形和神经损伤等等都跟上一层楼。最左上角的两个分菜单还可以显示肌肉的起止点(对于学解剖的人来说简直是神器了)&br&&/p&&p&而且绝大部分肌肉,是带他的运动动画的。我们可以按图索骥,直观的看到肌肉到底是怎么运动的(而不是教科书上干巴巴的文字)。&/p&&p&&img src=&/e011fb9cf645b866c4f8_b.jpg& data-rawheight=&1536&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e011fb9cf645b866c4f8_r.jpg&&第三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功能,是一般只有高级专科app才提供的,深层次的解剖名词。这些东西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分重要,因为一般只能在买来的大图谱前几页能看到,平时的解剖app都不会涉及。比如肱骨柄,肱骨头,大转子什么之类的,而Essential Anatomy不光可以进入专门的模式,还提供不同的颜色高亮,有点像解剖总论的彩色模型一样,看起来很顺眼。&/p&&p&&img src=&/e847e48b48c9f7dbca4f_b.jpg& data-rawheight=&1536&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e847e48b48c9f7dbca4f_r.jpg&&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挖深细节,比如骨的XX面(肌肉附着点)之类的,一般app直接就放根骨头就结束了,这个app显然野心更大。&/p&&p&&img src=&/4ca94f4a5bedf1fddd668ad6d14c97e2_b.jpg& data-rawheight=&1536&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4ca94f4a5bedf1fddd668ad6d14c97e2_r.jpg&&接下来的一个优点,就是此app最逆天的王牌。&/p&&p&切断层!&/p&&p&一般断层解剖我们只会在解剖展室或者CT上可以看到,Essential Anatomy却可以3d模拟出解剖切片,我们对局部解剖的理解自然可以更上一层楼,血管神经肌肉之间相互的关系,为什么这几个肌肉的间隙容易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为什么腕管综合症会压迫正中神经等等问题的解剖基础一目了然。不光可以横断切片,还可以冠状切,矢状切。&/p&&p&&img src=&/35b89b70c388a771f65a9b_b.jpg& data-rawheight=&1536&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35b89b70c388a771f65a9b_r.jpg&&此app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真可谓学医必备!&/p&&br&&p&-------------------------------------以下 更新-------------------------------------&/p&&br&&p&诊断篇&/p&&br&&p&&strong&&u&diagnose&/u&&/strong&&/p&&p&&img src=&/0e9edd732c_b.jpg& data-rawheight=&900& data-rawwidth=&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8& data-original=&/0e9edd732c_r.jpg&&这个app不光有android版也有IOS版,界面一样,iphone和pad也有分别的版本。学习统计的时候总说什么pretest probability之类的概念,其实也没太懂怎么用。自从用了这个app以后才算有点直观的感受。&/p&&p&&img src=&/c04fec18a778f20accbb7_b.jp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04fec18a778f20accbb7_r.jpg&&里面有很多疾病的诊断,本文以COPD为例子,首先要设定好pre test 概率,也就是根据流行病学研究,in general 人群的患病率是多少,(让你调是因为这个数据是世界范围内的,有的地区可能不太一样。所以最好调成本地区的患病率),然后底下就有很多的关于病史和体检结果的选项,后面的数值就是统计里讲的likelihood ratio,阳性就点+。阴性就点-。如果没有做就不要点。最后他会相乘,得到一个最终得病的概率。有点儿机器诊断的意思吧~&/p&&p&&img src=&/9339bc60cae4e880b609b81b2d9f111d_b.jp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9339bc60cae4e880b609b81b2d9f111d_r.jpg&&其实这个app就是逆向的解构了一下我们通过问诊查体的思考过程,对临床工作一定大有裨益。而且不同于其他粗制滥造,本app的所有条目都有参考文献供查询。&/p&&br&&p&&strong&&u&Quick LabRef&/u&&/strong&&/p&&br&&p&&img src=&/f851ec437fdddc8eff088879_b.jp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f851ec437fdddc8eff088879_r.jpg&&像这种化验指标参考范围的app有很多,这个是安卓的。国内有个检验助手做的还不错,每种不足的就是废话太多,检索太慢。这个app把检验分成了几大块,也使用了很多图标和颜色,总体来讲,看起来比别的舒服的多。&/p&&p&&img src=&/3e43b3bdef7ad5adff82a_b.jp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3e43b3bdef7ad5adff82a_r.jpg&&个别的还会在底下提示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是什么疾病等。不过,因为没有参考文献,也没有其他信息,只能看看就好喽。&/p&&br&&p&&strong&&u&Pocket PEx&/u&&/strong&&/p&&br&&p&&img src=&/f6b3b6e11d485e0e95f8d0_b.jp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f6b3b6e11d485e0e95f8d0_r.jpg&&安卓。还记得原来学习诊断学的时候,最后会考一个大查体,然后考前就会拿着好几张纸在那里背。这个app就像一个checklist一样,告诉你应该先查哪个后查哪个,哪个出问题了怎么回事。十分出众的是,这里面也没有忘记提醒你洗手,跟患者怎么说等等。十分体贴的设计。很像USMLE CS最后的考察方式,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美式医学医患之间的关系。&/p&&p&&img src=&/07a2f40cb1_b.jp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07a2f40cb1_r.jpg&&app本身足够简便实用。而且每一个模块下面都有“more on...”,如果对于细节有遗忘的人,还可以点开查看。&/p&&br&&br&&br&&p&&strong&&u&Standford 25&/u&&/strong&&/p&&br&&p&&img src=&/913c6cb1c209fd2ba20c64fd0110153f_b.jpg& data-rawheight=&1536&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913c6cb1c209fd2ba20c64fd0110153f_r.jpg&&大名鼎鼎的斯坦福医学院出的诊断学app,IOS可用。一进入界面,作者将内容按解剖系统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很系统的讲解如何去查体,会碰到什么样的特异体征等等。跟诊断教科书的排版思路类似,不过言简意赅,没什么废话,而且,涉及机制的讨论来帮助记忆。&/p&&p&&img src=&/ebdab4ce209ce8fbbb02ed_b.jpg& data-rawheight=&1536&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ebdab4ce209ce8fbbb02ed_r.jpg&&主编这个app的大神十分之有个性,有兴趣的可以搜搜他的资料,他年轻的时候在非洲完成的医学教育,后期才去的美国。每个环节底下还有他自己录的视频,包括细节和一些体征的演示。(需要翻墙)&/p&&br&&br&&br&&p&&strong&&u&Hematology outlines&/u&&/strong&&/p&&br&&p&&img src=&/dbc_b.jpg& data-rawheight=&1536&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dbc_r.jpg&&IOS&/p&&p&像是血液科的小百科,专门讲解血液相关的名词病理,还有各种异常血细胞的形态。&/p&&p&&img src=&/eeb3c153e8d387aa0235abd_b.jpg& data-rawheight=&1536&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eeb3c153e8d387aa0235abd_r.jpg&&app做的很用心,不光有高清大图,还有细胞形态细节的文字描述(有的时候做题需要用到),拉到条目的结尾还有模式图,讲解此类细胞的general pattern。&/p&&p&&img src=&/e2a7f0309bbfcc078aa6_b.jpg& data-rawheight=&1536&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e2a7f0309bbfcc078aa6_r.jpg&&最厉害的一点是,它可以同步的对比两个细胞的形态,差别在哪儿,一目了然,对我这种眼盲+短期记忆为0的人来说,十分实用。&/p&
重大更新,重大更新,重大更新。表示这个帖子推荐的app太多了,图也很乱,在下觉得别人看起来很费力。因此决定把一部分新的app推荐放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推送,这样一来可以方便阅读,二来我也不用每次编辑这个答案浏览器就死机十分钟!另外我安利的公众号…
已更新,多图预警&br&&br&&br&谢不邀,病史敬悉:&br&&a data-hash=&c72d3e282c782d15a623& href=&///people/c72d3e282c782d15a62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杨石头& data-tip=&p$b$c72d3e282c782d15a623&&@杨石头&/a&童靴说的考U的资料十分详尽,在下曾抱着瞻仰大牛们的心态上了一段时间SHUG的考U班,领略了比如现在在急诊科的resident高山学姐,在新加坡行医的高学长&a href=&///people/4bcf2d7d& data-hash=&4bcf2d7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Gao Zheng& data-tip=&p$b$4bcf2d7d&&@Gao Zheng&/a&的备考经历,的确很佩服他们的经历与坚持,以及SHUG小组互相督促进步的认真态度。在此敬礼。虽然后面没有坚持下来,但是其中的经历受益匪浅。&br&&br&准备U的点滴心得会在进阶篇统一整理,在此班门弄斧献丑了。&br&&br&答案中推荐了很多医脉通,丁香园,用药助手,NEJM,NCBI,Google,考U神书Kaplan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br&&br&本人不太喜欢使用电子设备学习,因此大部分都是实体书的推荐,除了一些微信平台以及evernote的资料,其余都是实体书籍,谨供大家参考。&br&----------------------------------------歪楼了,扶正扶正--------------------------------------&br&&br&&br&&b&基础篇:&/b&&br&&br&在我看来,学医的最大资料就是:&br&&br&&br&&b&1.先看书,后听课。不是听课,看书。&/b&&br&&br&&br&亲,你是在上学哦,最大的医学资料来源应为课堂~However,鄙人是考前突击党,每次考前复习时候特别在复习后期会有一种七经八络打通之感,其实这时才能理会当时上课所讲内容的真谛,我问过很多其他同学,都是有过类似这种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只能说明--哥,你明白的太晚了~~不看书的听课的后果就是被老师领着走,比如在后期的临床课,第一节课老师先会把相关解剖大致讲一下,以后就会延伸至相关的疾病,拿眼科学举例,老师在上青光眼之前,重点肯定会把房水引流途径以及前房角的解剖拿出来,但是眼科学解剖一节课一带而过,这个相关知识点的时间可能老师说到还不足2分钟,对于你理解整个过程远远不够。后面涉及到急性闭角性或者开角性青光眼的课程后一定一头雾水,课程时间大大浪费,因此,我建议在课程开始或者课程刚开始时候就保持一种良好的节奏。在大四选定亚专业后,在自己的专科一定是“先学,后听,课后问”。&br&&br&&b&2.一切从基础医学出发。&/b&&br&&b&&br&(1).解剖学&/b&&br&&b&&br&在我买的所有可以用来装X的医学参考书里,唯有解剖学的书本我是觉得性价比最高的,我建议所有的医学生去买一本好的解剖图谱&/b&,eg:奈特解剖学(这是按照部位,系统都有相关亚卷,请酌情阅读)电子版奈特图谱十四册全请自行度娘下载。&br&&img src=&/636ddf1de33de_b.jpg& data-rawwidth=&331& data-rawheight=&4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1&&还有Grey's anatomy(本人曾下过电子版觉得学习方便尚不如奈特清晰),其余的各专科都有相应的“泰斗“级的解剖书籍在此就不一一安利了。当时我在微创外科实习轮转时候带教老师 &a data-hash=&afcbc5cf473234& href=&///people/afcbc5cf47323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Fei Yue& data-tip=&p$b$afcbc5cf473234&&@Fei Yue&/a& 给我们小讲课,重点是腹部CT的读片,老师可以说所有的读片技巧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解剖过硬过硬过硬。我没想到当时学系统解剖学当时背诵的腹腔干的分支原来在这里完完全全可以应用得上,腹膜间位、内位器官原来在影像上是如此表现。排名最高的答案里推荐了iRadiology,我也向大家推荐,在此不赘述。 &br&&br&&b&(2).生理,病理,病生,组胚,etc&/b&&br&&br&所有后期的临床课程其实都是对前期的课程的另外一次重组,在内科实习的时候最大的感觉就是疾病的发生往往就是那个别受体或者分子的异常导致的级联放大反应,因此,在后期的学习中,建议大家没事多翻翻前面学的基础,&b&前期的基础医学院学的资料是你后期临床实习极好的资料,&/b&我实习小组中另外一个同学就是个病理、病生学习的非常好同学(没错就是那个又黑又胖有倒霉的那位)&b&,&/b&我觉得他对疾病的整体把握真的很到位,我经常看到他拿一本病理学、药理学带到科室里来,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出血”,如果单背的话可能不太容易,但是这三条其实分别对应血液中红系RBC-贫血,白系WBC-感染,巨系PLT-出血,那么就比较容易理解背诵了。如果你是个低年级医学生(大一、大二)的话,那么我觉得对于生命的整体认识或许会比较重要。推荐一本《Human Body》 Steve Parker著:&img src=&/f3c1cb83d14dfde38bbbeb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3c1cb83d14dfde38bbbebe_r.jpg&&&img src=&/b8bf586b5e9a1e4eff15a7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8bf586b5e9a1e4eff15a72_r.jpg&&&img src=&/f0bdef110df16fdead28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f0bdef110df16fdead28f_r.jpg&&此书装帧精美,图片精良,非常适合建立感性认识,但专业性不强,图片篇幅很多,建议大家考虑。 &br&&br&&b&3.想做资料,其实没那么难&/b&&br&&br&我自己的印象笔记中同步了我们年级另一班大学霸们整理的所有的资料,注意,&b&我们其实往往忽视了,自己做出来的资料其实往往是最符合自己的理解程度和能力的。&/b&我们国内的课本的确有很多问题,如语句过多,定义不够严谨等等,这里我觉得我们完全有能力把这些知识总结成知识点。推荐大家可以一起共用比如evernote或者便宜点用有道云笔记啊等等都一样~&br&&br&&b&在此截图若干:&img src=&/b653adf0d8b14cd51ad3_b.jpg& data-rawwidth=&1103& data-rawheight=&6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3& data-original=&/b653adf0d8b14cd51ad3_r.jpg&&&/b&&br&&img src=&/95ccb4c6356abd7c8835a6_b.jpg& data-rawwidth=&924& data-rawheight=&5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4& data-original=&/95ccb4c6356abd7c8835a6_r.jpg&&&img src=&/2a46c6efefdd_b.jpg& data-rawwidth=&227& data-rawheight=&6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7&&&img src=&/680e5afde99_b.jpg& data-rawwidth=&1088& data-rawheight=&6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8& data-original=&/680e5afde99_r.jpg&&&img src=&/272faddb3acbf79ba9a9656_b.jpg& data-rawwidth=&1094& data-rawheight=&6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4& data-original=&/272faddb3acbf79ba9a9656_r.jpg&&&br&&br&&b&前前后后可能有好几百条,特别感谢一起创作共享这些的上海六院实习的大学霸们 &a data-hash=&f38fc9f6ad2cc427d313& href=&///people/f38fc9f6ad2cc427d31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YW Zhu& data-tip=&p$b$f38fc9f6ad2cc427d313&&@YW Zhu&/a& ~~~
&/b&&br&再鞠躬!!&br&&br&&br&&b&4.杂项&/b&&br&&b&(1)我想补充一下微信平台-协和八,这是我所有见过的中文的医学平台中医学素养水平最高的,没有之一。&/b&同时协和大神舒大才子手绘的手册我还专门买了一本,果然是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协和人啊~&br&&b&协和八年制的大神确实给力,放图&img src=&/6aede6a167d733f86a35f_b.jpg& data-rawwidth=&355& data-rawheight=&5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5&&&img src=&/aaf12bb3e3cb645ead631_b.jpg& data-rawwidth=&353& data-rawheight=&6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3&&&br&&/b&&br&&br&&br&进阶篇:&br&对于一个实习医生来说,大部分科室都是老师手把手带着的,在我们瑞金医院的实习过程中,除了外科和部分要求较高的内科(eg:内分泌)会要大学生管病人以外,其余能参与临床的有限:&br&其中这两本书是必备:&br&(1).《协和内科住院医师手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临床用药速查手册》&br&&img src=&/2ee925fd0adfb_b.jpg& data-rawwidth=&984& data-rawheight=&7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4& data-original=&/2ee925fd0adfb_r.jpg&&记得我内科实习时候白大褂一个口袋放一本,主任查房时候还真有点帮助。&br&&br&(2).想学习外科同学五星推荐:《佐林格外科手术图谱》&br&从第一刀到最后一线均有详细解说。&br&&img src=&/d3517cfd1cf0eabdfaf187f7bbfbb2b8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6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d3517cfd1cf0eabdfaf187f7bbfbb2b8_r.jpg&&&br&买买买。&br&&br&(3).《临床实习医师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br&内容较多,涵盖了内外妇儿神经精神口腔影像各个方面,建议实习狗入手。&br&&img src=&/dbbb802c71681d5aef6fd88b_b.jpg& data-rawwidth=&738& data-rawheight=&9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8& data-original=&/dbbb802c71681d5aef6fd88b_r.jpg&&&br&(4).考U&br&前面答案有很多写到考U的,在此不再献丑,具体的也请移步专业的考U小组。鄙人曾买了一套考U的书,如果从学习层面上来说,这段经历让我丰富了不少。举个栗子:在high-yield的Gross Anatomy中,每个解剖学的知识都跟相关的影像表现联系起来,十分受益。&img src=&/ec4fb55ef31b461eda48b_b.jpg& data-rawwidth=&738& data-rawheight=&9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8& data-original=&/ec4fb55ef31b461eda48b_r.jpg&&&br&&br&&img src=&/2d9fb5a4cccc8b726cd26f5d6b60f4ef_b.jpg& data-rawwidth=&738& data-rawheight=&9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8& data-original=&/2d9fb5a4cccc8b726cd26f5d6b60f4ef_r.jpg&&&br&kaplan的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对于&b&实验&/b&十分有用!里面有许多流式细胞学、免疫荧光等等图谱,对于理解分子生物学很有帮助。重磅推荐。学长跟我说biochemistry and Medical Genetics更有用,本人暂没看过这本书,不妄加评论。。&img src=&/ec88acaa6a5_b.jpg& data-rawwidth=&738& data-rawheight=&9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8& data-original=&/ec88acaa6a5_r.jpg&&&img src=&/bdcee058e62b8dd40ef16ed37d5a4220_b.jpg& data-rawwidth=&738& data-rawheight=&9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8& data-original=&/bdcee058e62b8dd40ef16ed37d5a4220_r.jpg&&下面这本书口诀很多,十分生动。封面就没啥节操可言(可惜我还是没搞懂U里的microbiology,罪过罪过)&br&&img src=&/8e8d372dbf208dc2bff2_b.jpg& data-rawwidth=&738& data-rawheight=&9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8& data-original=&/8e8d372dbf208dc2bff2_r.jpg&&&b&(5)&/b&本人选的眼科,尖峰眼科平台很不错,安利一下:&br&&img src=&/ddff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5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br&&img src=&/653675ebb55e_b.jpg& data-rawwidth=&352& data-rawheight=&6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2&&&br&&br&(6)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很好用,跟Endnote各有千秋吧~&br&&br&&br&&b& 关键是!很多高校都买了该软件的企业版,因此正版免费哦~&/b&&br&&br&&br&(7)&b&最后我想说,最重要的就是老板的写的/主编的书啦!!!&/b&&br&&br&&br&&b&A bient?t~&/b&&br&&b&------再次更新-----&/b&&br&&a href=&///people/58a9d5ea64d0cf03dc9c& data-hash=&58a9d5ea64d0cf03dc9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58a9d5ea64d0cf03dc9c&&@未蓝&/a&你私信问我的图谱我想到一本,可惜私信没发发送图片,是一本类似《秘密花园》那本一样的涂色书,但是它是!解剖书!&br&&im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src=&/cfab25a06f3ef5b149ebd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cfab25a06f3ef5b149ebda_r.jpg&&
已更新,多图预警谢不邀,病史敬悉:童靴说的考U的资料十分详尽,在下曾抱着瞻仰大牛们的心态上了一段时间SHUG的考U班,领略了比如现在在急诊科的resident高山学姐,在新加坡行医的高学长的备考经历,的确很佩服他们的经历与坚持,以及SHU…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妇科内分泌;电子书《怀孕这件大事儿》/dp/B015E0MKY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学生读书报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