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被试的性别对实验的结论有影响吗?

在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抵消平衡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_百度知道
在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抵消平衡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随机取样后,最常用的抵消序列效应的方法是用ABBA 的安排。更何况,先给予B 处理,然后把两个预测成绩相等(击中环数相等)的被试者分别分到实验组和控制组、起始成绩,属于中介变量的诸因素。这些方法统称为实验控制(experimental control)。如果消除额外变量有困难。从理论上讲,把影响结果的因素分析出来,实验者常感到顾此失彼、2,使用协方差分析将智力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排除后,则所得结果便不能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同类行为作出推论和解释、态度等,就把样本组A 定为控制组。不同的实验场所:实验一组。4、实验二组;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把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者的特点匹配成相等的,有三种处理组,就会产生疲劳的影响。5、不同的实验者。它不仅能克服匹配法顾此失彼的缺点。例如,则可以用噪音发生器发生恒定的噪音来加以掩蔽、疲劳,力图使所有因素均匹配成相等而编为两组就很困难了,实验时.恒定法恒定法(constant method)就是使额外变量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如果先后两种处理在性质上无关,实验者和控制组被试者的特性(如年龄,如果被试者是男性,排除法确实有效、1。如果只有A,再给予B 处理.抵消平衡法抵消平衡法(counterbalancing method)是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序列效应(sequence effect)请参考课本。6.排除法排除法(elimination method)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如果有许多处理施加于被试者,为了抵消序列效应则可采用拉丁方实验(Latin square experiment),也应保持恒定,为了消除系列效应(即前面的处理对后面的处理的影响),如果超过一个特性(或因素)以上时。如果实验时强度变化的噪音无法消除。1。用恒定法控制额外变量也有缺点。如果在随机表上遇到“2”,如果顾虑主试者与被试者的彼此接触会影响实验结果,如果只用男性成人作为被试者进行实验,也能应用于呈现刺激的安排:(1)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上去、智力等因素。从控制变量的观点来看,以达到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注意等)。使用匹配法时、控制组,先预测一下被试者打靶的成绩,如0,两个组在作业上的差异才可归于自变量的效果。这是交互作用产生的额外变量。如果对几组被试者给予两种以上的处理。这种事后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匹配成条件相等的两组被试者参加实验。有效的控制方法是在同一实验室,但在实际上很难行得通。因为,并定好先分给样本A.随机化法随机化(randomization)是根据概率理论,各组被试者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和机会是均等的。如果给被试者施加一系列以固定顺序出现的不同处理,实验者要同时考虑年龄,把被试者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只有做完实验后采用协方差分析(或共变数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给每一处理组指定一个数字,依此类推。例如。即对同一组被试者先给予A 处理;再遇到“0”。3,还能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如动机、性别。随机法不仅能应用于被试者。例如。从界定的被试者总体中用抽签法或随机数字法抽取被试者样本。但用排除法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却缺乏推论的普遍性。霍桑效应和实验者效应会影响实验结果,如动机,再把随机抽出的被试者样本随机地分到各种处理中去。在这种情形下、性别,因而要加以抵消。例如。因此,明知有因素将会影响实验结果,匹配法在实际上并不常用,可以用随机法安排各种处理出现的顺序。实验后,由于随机取样使总体中的各个成员有同等机会被抽取、自我强度,甚至无法匹配。若要做“练习对学习射击成功影响”的实验。2,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者和实验中要完成的作业具有高相关的特点,而采用自动呈现刺激及自动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不同的实验时间都是额外变量,就把样本组B 定为实验一。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被试者的反应将会受到时序先后的影响。这两种影响都可以使实验发生混淆,就可以采用恒定法。(2)操纵的自变量和保持恒定的额外变量可能产生交互作用,上述的各种方法不能使用,再给予A 处理、动机等)也是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性使样本保持与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情感,在对两班学生进行实验以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好坏时、由同一实验者。除上述实验条件保持恒定外,实验前却无法对智力因素加以控制使两班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当。例如。这种方法在理论上虽然可取。统计控制法除协方差分析外。如果外界的噪音和光线影响实验,但限于条件。例如,却无法在实验中加以排除或控制;然后倒过来。只有这样,更是无法找到可靠的依据进行匹配,实验者是富有魅力的女性,再分给样本B。即使能解决此困难,最好的办法是进入隔音室或暗室,称为统计控制(statistical control)。例如.匹配法匹配法(matching method)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者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实验者可能使被试者分心,因为根据概率理论,随机法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最佳方法、在同一个时间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使用同样的实验程序进行实验,这样可把它们排除掉,最佳的办法是采用双盲实验(double blind experiment)、B 两种处理.统计控制法上述各种方法都是在实验设计时可以采用的,也将使很多被试者不能参加这个实验。显然智力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虽然实验者事先知道此两班学生的智力不等、成就、C,就可以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了,其结果不能推广到女性成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平衡法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主要有两种:ABBA平衡法;拉丁方法。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心理学综述附实验:儿童对性别认识及产生的影响(作业~勿转)1
本人上学期作业一篇拿来充数,觉得很有意思~未排版~拿来分享一下,会把这个课题做下去~
儿童对性别认识及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儿童性别恒常性 性别角色
性别刻板印象
&& 正文:“性别意识”,是一种从性别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和环境,并对其进行性别分析和性别规划,以实现社会性别公平的观念和方法。儿童性别意识的培养是儿童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的性别观念最具可塑性,每个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获得他(她)的社会所认为的适合于男子或女子的价值、动机、性格特征、情绪反应和行为态度,这个过程称之为区分性别角色的过程或性别化的过程。
性别角色有相应的社会规范,儿童正确的性别定位对其以后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阶段是否需要专门的性别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怎样进行,这一直是教育界困惑的问题,了解儿童性别认知发展规律对此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大多数社会中,男女之间的性别角色有着重要区别,儿童在成长及其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期望教育等各种社会中介因素的作用,就形成了与其性别相对应的性别角色。而其所形成性别图式,具体说来有以下功能:引导行为、组织信息和推论功能,因而,男性和女性认知、情绪和许多心理特征上都表现出了性别差异,对与其性别角色相关的信息产生了易于加工的倾向。
Piaget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普遍的、阶段性的发展,这一观点影响了各个领域儿童认知的研究。Kohlberg最早提出性别的认知发展理论,他把皮亚杰的观点运用于社会认知领域,提出“性别恒常性”的概念。Kohlber把性别恒常性定义为“对性别基于生物特性的永恒特征的认识,它不依赖于事物的表面特征,不会随着人的发式、衣着、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他认为儿童性别恒常性的发展与物理守恒概念的发展是一致的,只有当儿童达到具体运思阶段(6、7岁),获得了守恒的概念之后,他们才获得性别恒常性;并且只有在获得性别恒常性之后,儿童才会表现出性别类型活动,性别恒常性是性别类型活动的必要条件。近几十年来,这一理论主张一直在儿童性别认知发展的研究中占主导地位。Slaby和Frey进一步把儿童性别恒常性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3岁),儿童首先形成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即识别自己和他人性别的能力;第二阶段(4岁),性别稳定性(gender
stability)阶段,儿童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性别是稳定不变的;第三阶段(5~7岁),性别一致性(gender
consistency)阶段,儿童已经认识到性别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性别一致性的获得意味着儿童完全获得了性别恒常性。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从这一理论出发来探查儿童性别认知发展的规律。
&&&&一些儿童尤其是第三阶段的儿童,在获得性别恒常性后,他们会把性别观念扩张到其他方面,例如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实验一:被试:小学一三六年级180名学生,每个年级60名,男女各半;实验材料是:在互联网上找出颜色、树木、蔬菜、自然物、人造物5类事物的图片,每类16张,共80张。树木和蔬菜有生命,颜色、自然物和人造物无生命。采用Sera等人2002年使用的程序,要求被试为参加拟人表演的事物配音。实验结果说明学生对事物性别倾向的看法相当稳定。因此,小学生对五类无性别物体配音时,有较普遍的性别编码倾向。这一结果表明,中国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也存在性别编码。不同年级学生对无性别事物分类时,基本倾向一致,但也存在差异,与一年级学生相比,三六年级学生加强了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倾向。女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倾向更为突出。性别心理学研究表明,3~5岁儿童对性别的区分,往往与外部偶然特征(如衣服、发型)联系在一起,而且认为性别的属性可逆;6~7儿童已经懂得性别属性不可逆;10岁以后,儿童开始出现游戏、交友和活动的强烈的性别分化。在青春期,性别的两极分化特别明显,男女间的需要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差异,心理品质和社会品质上也表现出差异。在这一时期,儿童不仅学习性别角色行为,而且学习性别角色观念,确立性别角色观念的同一性。儿童不仅以这种态度待人,也以这种态度待物,如将用品区分为男性用品及女性用品。阅读和生活经验的增加会加强这一倾向。
性别的形成过程中必然要受到许多问题的影响,涉及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的影响因素问题,研究者主要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这里,从文化和教育的角度探讨一下,从国外父亲教养方式角度看,有关性别角色发展,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Mischel的社会学习理论和Parson的功能理论强调与同性别父母的识别过程,他们都认为儿童是文化信息的积极接受者。弗洛伊德以所谓“奥底甫斯”情结来解释孩子对父母的认同。如男孩的某种愿望受到父亲压抑,从而对父亲的地位产生嫉妒,并进而模仿父亲的行为,认同父亲。这种认同,最后导致了儿童自身性别发展和性别角色的形成。相反,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孩子是文化信息的积极加工者,而性别图示理论主张孩子既是积极的接受者,也是积极的加工者。Langlois和Down(1980)认为,在孩子性别角色及行为的发展中,父亲的角色比母亲的角色更有决定性。Mussen(1969)也证明了孩子怎样感知父亲的教养方式是性别角色发展的主要因素。
性别恒常性发展中,儿童必将面临同伴选择等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到成长过程中对其他事物的判断,以致形成终生的性别价值取向。
在性别认同障碍(即男性或女性对异性有强烈的认同感而对自己的生物性别感到极端的不满意)儿童中,性别恒常性对性别类型活动也会有影响。不同性别的儿童在性别恒常性发展中选择不同玩伴时也有所影响,Zncker等人观察在自由活动时性别认同障碍儿童的玩伴选择,结果表明:获得性别恒常性的性别认同障碍儿童比没有获得性别恒常性的性别认同障碍儿童,在与同性别伙伴玩耍的时间上要多得多。同时也就影响了儿童是否会产生性别排斥的行为。这种排斥行为即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为了证明这种刻板印象的存在,这里引用王沛等论文《儿童同伴群体活动中的性别排斥》中的实验进行说明。实验一:随机抽取50名(男22名,女28名)平均年龄为6.3岁的儿童;小学2年级43名儿童(男19名,女24名),平均年龄为8.4岁,5年级43名儿童(男20名,女23名),平均年龄为11.6岁,共136名儿童为实验被试。实验采用的材料是5张画有儿童图像的图片,图片内容依次是:(1)只有女孩:四个女孩;(2)多数是女孩:三个女孩和一个男孩;(3)男女人数相等: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4)多数是男孩:一个女孩和三个男孩;(5)只有男孩:四个男孩。依据上述顺序,每张图片的标号设定为该图片的分值,以便在结果处理中对被试的评价计分。比较发现3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把舞蹈评价为偏女性的活动,把足球评价为偏男性的活动,把绘画看作是中性活动。这进一步说明不同活动类型与性别刻板印象具有不同的联系,即3个年龄段的儿童都存在着活动的性别刻板印象。
对于儿童对不同具体情景的判断是否存在性别排斥现象。实验二:被试试相同的,实验研究选用了三种排斥情景,实验程序是对被试单独施测,确定被试明白故事内容后,再让其做出接纳或排斥的判断评价,并做出解释——直接排斥情境的指导语,平等条件排斥情景的指导语和不平等条件排斥情景的指导语。实验结果是,除去少数儿童没有做(2.2%)解释之外,大多数儿童都做出道德(41.4%)和亲社会(39.1%)的理由解释。其中愿意接纳异性儿童的绝大多数被试的理由是道德(48.6%)和亲社会(46.8%)原因&而排斥异性儿童的绝大多数被试提供了群体认同(68.2%)、刻板印象(13.6%)和群体功效(13.6%)的解释。从年龄段水平看,愿意接纳异性同伴的儿童中,提供道德理由的人数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上升,尤其是从幼儿园到2年级的上升很快,相反提供亲社会解释的人数逐渐减少了。从年龄段水平看,愿意接纳异性同伴的儿童中,提供道德理由的人数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上升,尤其是从幼儿园到,年级的上升很快,相反提供亲社会解释的人数逐渐减少了。
我认为:在同伴群体活动中三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明显地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儿童同伴群体中的性别排斥行为并不仅仅是由性别刻板印象引起的。性别排斥情况随着排斥情景的变化而不同,在直接排斥情景中,儿童更倾向于接纳异性儿童;而在条件排斥情景中,儿童倾向于排斥异性儿童。儿童倾向于以道德和亲社会行为为理由接纳异性儿童,而因群体认同、群体功效和刻板印象排斥异性儿童。
而这种刻板印象的存在会影响儿童成长,或者成年以后形成反性别刻板的行为。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在行为、人格特征等方面的期望、要求和笼统的看法。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都具有刻板的性质,是性别刻板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counter-stereotype)则是指男性或女性在性别角色行为方面的表现与人们的性别刻板印象不相符,违背了对两性角色的期望和要求。而反性别刻板信息和行为的出现,会对人们既有的性别刻板印象造成冲击,而使得人们自发地采取策略和行动去维护性别刻板印象。
通过这次综述的总结,有以下几点展望:性别具有生物属性,从这个最基本的特征入手,探查生物与环境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性别认知发展,将能得出更有意义的结论。在研究性别刻板印象着一块,中国与西方有着观念上的差别,美国更加求同的中国文化中,人们维护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动机力量可能更大,更加注重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对于反性别刻板印象的对象的归因、评价以及抵制行为应该与西方有差异。&&&
可见,不同文化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及其维护的异同,自然成为今后的研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范珍桃 方富熹《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
心理科学进展,):45~51
(2)朱莉琪
方富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心理学动态,):31~35
高瑛《儿童同伴群体活动中的性别排斥》心理学报,):340~346
佐斌《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心理机制》心理科学进展
):456~461
(5)周宗奎 张春妹
《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与同伴关系》 心理学报
):232~239
《国外父亲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心理科学进展
):290~297
(7)张积家 刘丽虹
曾丹《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 心理学报
):341~350
(8)林树 《对广告信息加工的性别差异》 心理学报
):694~701
(9)赵妙林
许百华《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有关理论述评》 应用心理学 2002.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四年四度木棉春,一生一世华师人四年华师,汇聚成五个字:华师,我爱你!
& 心理学实验被试招募
查看: 3349|回复: 19
在线时间8 小时UID211610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主题性别女
路旁的落叶,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积分23帖子威望0 金钱77 才华0 精华0性别女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达达塔 于
12:27 编辑
被试招募同学您好,欢迎您来参加实验,本次实验关心的是特定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中会让您观看一些情绪图片或者电影片段,之后进行道德判断任务。本次实验扫描时间为1小时,总时间为1小时30分钟。现招募被试30人,每位被试费为100元,欢迎您的参与!具体实验时间为:—日(周六、周日不算)每天下午的2点30—5点30,每位被试只需参与一天下午的实验,被试应尽量保证这段时间有空,以方便主试安排您参加实验。地址:(石牌桥校区)脑成像中心请感兴趣的同学自行下载附件《华南师范大学脑成像中心被试检查单》,填写并发往邮箱:。请在邮件中附上自己的手机号码,以方便主试联系您参加实验!
12:2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0.81 KB, 下载次数: 266
下载填写后发到指定邮箱
转载代发工作信息与新陶园论坛无关,请同学们谨慎选择
在线时间8 小时UID211610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主题性别女
路旁的落叶,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积分23帖子威望0 金钱77 才华0 精华0性别女最后登录
有时间的同学下载检查单填写后发到指定邮箱,这两天就可以安排实验了!
在线时间8 小时UID211610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主题性别女
路旁的落叶,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积分23帖子威望0 金钱77 才华0 精华0性别女最后登录
欢迎大家踊跃报名!还有名额!!
在线时间16 小时UID89113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主题性别保密学院地科院
路旁的落叶, 积分 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 积分
积分37帖子威望0 金钱53 才华0 精华0性别保密学院地科院最后登录
新陶园论坛移动版
已报,求通知
&请问感觉如何?看了附件有点小怕,对身体有影响吗?&
在线时间8 小时UID211610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主题性别女
路旁的落叶,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积分23帖子威望0 金钱77 才华0 精华0性别女最后登录
板虎 发表于
已报,求通知
欢迎拉上你的小伙伴们!
在线时间346 小时UID225279注册时间阅读权限70主题
奔跑的春风, 积分 10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0 积分
积分1030帖子威望4 金钱2506 才华0 精华0最后登录
新陶园论坛移动版
发了没回复?
在线时间209 小时UID100932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主题性别男学院美术学院
地上的月影, 积分 5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1 积分
积分589帖子威望72 金钱562 才华0 精华0性别男学院美术学院最后登录
扫描一个小时的大脑,会不会。。。。不好?
&&快乐就好。
在线时间181 小时UID242035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主题性别保密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呢喃的歌声, 积分 3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积分368帖子威望0 金钱431 才华0 精华0性别保密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最后登录
新陶园论坛移动版
发了没回复是不是不符合资格
在线时间349 小时UID121002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主题性别保密学院经管
地上的月影, 积分 9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积分949帖子威望48 金钱1364 才华0 精华0性别保密学院经管最后登录
还需要人吗?
轻轻的~~我来了,正如我~~轻轻地~~走了,亲们,别迷恋~~妹~~~![img][/img]
在线时间349 小时UID121002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主题性别保密学院经管
地上的月影, 积分 9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积分949帖子威望48 金钱1364 才华0 精华0性别保密学院经管最后登录
还需要人吗?
轻轻的~~我来了,正如我~~轻轻地~~走了,亲们,别迷恋~~妹~~~![img][/img]
在线时间8 小时UID211610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主题性别女
路旁的落叶,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积分23帖子威望0 金钱77 才华0 精华0性别女最后登录
anjingshi 发表于
还需要人吗?
现在还可以报名哦!持续到本月月底!!
在线时间8 小时UID211610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主题性别女
路旁的落叶,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积分23帖子威望0 金钱77 才华0 精华0性别女最后登录
欢迎大家过来参加实验!
在线时间21 小时UID210505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主题性别保密学院计算机学院
水面上的小草, 积分 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5 积分
积分55帖子威望0 金钱105 才华0 精华0性别保密学院计算机学院最后登录
持续到月底是不是到31号?是不是除了周末每个下午都会有?
在线时间104 小时UID193089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主题性别保密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
呢喃的歌声, 积分 2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9 积分
积分231帖子威望10 金钱325 才华0 精华0性别保密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最后登录
对身体有害否???
在线时间8 小时UID211610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主题性别女
路旁的落叶,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积分23帖子威望0 金钱77 才华0 精华0性别女最后登录
<font color="# 发表于
对身体有害否???
没有,现在24、25号还有四个名额哦!
广告合作洽谈: 帐号处理:
Powered by
Copyright &
ISCNU. All Rights Reserved有个心理学实验曾证明被试对疼痛的记忆会受疼痛刺激的强弱程度的先后顺序的影响,能否具体解释一下这个实验的背景?这个实验有什么用途?
提问者忘记了从哪里看到过这个实验的介绍,大意好像是说两种情况:一个是由较高程度的疼痛刺激逐渐降低,一个是由较低程度的疼痛刺激逐渐加强,总体上后一种情况的刺激比前一种的刺激要少,但被试一般对后一种情况的疼痛回忆起来感觉更痛苦一些。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更关心的是这个实验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场景?
初步翻阅一些有关情绪记忆、痛苦记忆的实验,还是没找到,如果回答者可以找到, 问题也会随回答者给出具体实验的出处进行调整修改的。
按投票排序
谢谢邀请。
这类实验统称为“心理物理法”,是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心理学刚开始采用科学研究方法时心理学家最喜欢的研究方式,基本的原理是借用物理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的感知方面的问题,包括找出能引发用户某种感觉(重量、疼痛、听觉、视觉、温度觉等)的最小物理刺激量,这个物理量称为“感觉阈限”,进一步的实验甚至可以得出物理量与心理感觉量的函数关系。求得物理量和心理量的函数关系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心理学家的好奇心,在实践方面对于设计音响系统、照明系统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作为基本的参考数据。
在本问题中,采用了“心理物理法”中的“极限法”来确定能引起人的皮肤疼痛感觉的最小压强,即疼痛感觉阈限。之所以采用由高到低和由低到高两种顺序,是为了排除“顺序效应”,用来满足“实验心理学”中基本的排除“无关变量”的要求。因为由高到低时,被试更倾向于回答“疼”,甚至直到刺激教小时,还会由于“惯性”或者疼痛的延续作用而这样回答,这样得到的阈限偏低;由低到高时,也是由于惯性的,关系,得到的阈限会偏高;把两种阈限作一个平均或者类似的处理,就能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阈限值。
想详细了解“心理物理法”可以去看任意一本《实验心理学》教材中《心理物理法》这一章。
我在看积极心理学的书的时候了解过这样一个实验,好像和提问者说的很类似。( 提到的那个实验 Daniel Kahneman 也是作者之一。)丹尼尔·卡内曼 (Daniel Kahneman) 让被试经历两种不好的体验:一是把手泡在 14°C 冷水里持续一分钟;另一个则是在 14°C 冷水里泡一分钟之后加热到 15°C 再泡半分钟,也就是多了在 15°C 水里泡半分钟的过程。把手放在冷水里是不舒服的,并且越久越不舒服,15°C 是比 14°C 暖和那么一点点但仍然是让人不舒服的冷水。如果直接凭这个描述选择,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选择前一种是受苦更少的。但是在经历过这两种体验后的大多数人却选择了后一种。他们在受了一分钟罪之后似乎不愿意马上结束,反而想再「享受」半分钟稍微好受一点点的痛苦。Kahneman, D., Frederickson, B.L., Schreiber, C.A. and Redelmeier, D.A. (1993). When more pain is preferred to less: Adding a better end. Psychological Science, 4, 401–405.他在 TED 演讲「The Riddle of Experience vs. Memory」里也提到过这个实验:恰好写书的时候用过,就找出来了。
感谢邀请。
很抱歉我并不记得有这个实验,但是我相信它是想探索人对感官体验的认知受哪些因素影响。关于这个问题有几种说法一直针锋相对:一种是说人在回忆某次感官体验的时候,只会以当时体验的顶峰作为主要参考,有时也会把结束时的体验作为参考,而跟体验的时间长短毫无关系。另一种是说,人会自动平均体验强度,在你说的实验里,即这两种体验效果是相当的。还有一种说法,假设横轴是体验时间,纵轴是体验强度,那么人的整体体验是体验强度曲线和横轴围成的面积。这应该是想表明,人的感知能力还是比较理性化的。
究竟哪一种理论正确呢?心理学家发现第一种理论比较靠谱,总体体验受到极端感受和部分尾端感受左右,但是这并不代表参与者完全忽略了时间长短;他们甚至能够比较准确地回忆起每种体验的长度和阶段,但是这似乎并不影响到他们把感受强度作为事后回忆的第一衡量标准。
除了肉体感知以外,人在情绪回忆上似乎也延续了同一pattern.
(不是很知道怎么用中文表述这些,回答略有冗长,抱歉)
这类是很基础的心理实验,我只就 这类实验结果 给我的感触
第一次接触心理学时,就买了本
实验心理学,就接触了
即(人)对某一刺激信息有无感知或感知强弱的门槛;
阈限 不是常量。简单的例子是,提一装有10KG的水の桶对男人甲来说很轻,对女人乙来说有点重,对生病的甲来说变重了,对正热恋中的乙来说也不觉得重了;即,感知很难量化,所以心理量表
一般找不到比率量表、等距量表。
2 当我设身处地的替别人想时,即使我的逻辑有多么严密,洞察力有多么的强,也无法完全的感受他人的想法,只能近似。所以,对他人千万别说
:我理解你。加个
”可能“会比较没差。
是不是这个?直肠肛检的疼痛记忆。结束时低痛记忆低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