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治疗焦虑症的自我治疗法时,可以既使用森田疗法又使用系统脱敏法吗

认知行为疗法在儿童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_焦虑症吃什么
擅长领域:
个回答被患者设为采纳答案
认知行为疗法在儿童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_焦虑症吃什么
发布时间: 21:45 &&
浏览次数:464 &&
1 儿童焦虑症的概述虽然许多研究报告儿童焦虑症患病率有很大的不同,大约有12%~20%的青少年患有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最常见的儿童疾病。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焦虑障碍包括社交恐怖症(SOP)、分离焦虑障碍(sAD),广泛性焦虑症(GAD)、惊恐发作,强迫症(OC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简单的恐惧症。而在儿童中,社交恐怖症(SOP)、分离焦虑障碍(SAD),广泛性焦虑症(GAD)更为常见。并且这三种疾病在病因学、对治疗的反应较为类似,共病也很多口]。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不及时治疗这些疾病会导致儿童在社会、教育和情感的发展出现显著障碍,而且往往会带来慢性化的病程,焦虑症状会延续到成年。儿童焦虑症的病因可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反复的,多因素的过程,涉及个人,家庭和心理的诸多危险因素。生态模型认为恐惧和焦虑是自然和正常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面临危险时,为提高防范和避免伤害的适应功能。焦虑,为准备“战斗或逃跑的有机体。”焦虑症吃什么在这个模型,非适应焦虑被认为是一种对并非现实实际威胁的反应或一种对正常危险或威胁的过度反应。后来的学者结合生理,认知和行为的因素提出了i方模型。这些因素被认为是独立的,但他们不断互动与彼此影响。生理因素包括植物神经焦虑的反应,如快速的心脏速率,出汗,肌肉紧张,增加呼吸。认知因素包括焦虑的想法,担心,或涉及危险的自我陈述。行为因素涉及回避和逃避行为和功能中断(即不能够在公共场所执行)。根据这一模式,非适应焦虑发生在一个或多个这些因素扭转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干扰,以进一步提高焦虑反应。许多CBT的干预措施正是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治疗。2认知行为疗法在儿童焦虑症的应用早期治疗焦虑和恐惧行为疗法的技术,包括系统脱敏法,模仿和应急管理。虽然文献表明这些干预可有效治疗各种恐惧症,但是对于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分离焦虑症,建议需要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包括认知和行为技术[3]。过去十年,儿童焦虑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是基于对成人的治疗方案,通过结合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进行调整,以更好地解决儿童焦虑症no。目前大量调查儿童焦虑的CBT治疗效果的研究显示,针对各种患有不同焦虑障碍的儿童个体和团体CBT是有效的L5j。Kendall调查了各种类型儿童焦虑障碍实施CBT的效果14]。他论证了47例7岁~13岁儿童采取16次会谈实施CBT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优势。近来一些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了更多的参与者,用有效率和脱落率作为调查指标。在Walkup等的研究中[6],488名儿童分别接受CBT、舍曲林治疗、CBT结合舍曲林治疗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前3个治疗方法均优于安慰剂对照组。CBT结合舍曲林治疗组有效率(80.7%)高于只使用CBT组有效率(59.7%)或只使用舍曲林治疗组有效率(54.9%)。CBT结合舍曲林治疗脱落率是8%,只使用CBT脱落率是12%,只使用舍曲林治疗脱落率是4%,使用安慰剂脱落率是最高的,为16%。有许多研究调查了CBT的治疗效果维持时间。另外,随后又有一些研究,证明了CBT的治疗效果保持超过6个月、12个月或18个月E7 8j,有研究显示CBT具有3年一]或6年_1。的长期疗效。尽管大量的儿童焦虑症的治疗方案与成人焦虑症的治疗方案相似,有乏个重要因素是儿童治疗中独有的。第一,治疗着眼于发展,因此治疗者采用以促进学习的活动和游戏。第二,父母要参与治疗进程,在一些治疗方案中,治疗大多数是对儿童实施的,只有个别的让父母参与,另外一些治疗只让父母作为治疗对象,然而还有一些治疗是联合父母和儿童进行。第三,应急管理和奖励是儿童CBT治疗的重要环节。儿童需要很多鼓励去进行暴露练习,因此许多治疗方案教父母奖励孩子的勇敢行为而不是强化孩子的回避行为。3认知行为疗法的操作方案目前已经制定了一些解决特殊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案。尽管有好几个关于儿童焦虑的CBT版本,这些方案的核心环节是相同的。然而,大多数儿童焦虑的治疗方案没有区分出来,特别是在s()P、SAD、GAD中存在如此情况。典型的治疗包括四个主要方面:心理教育,应对技能,暴露和应急管理。应对技能教人们的往往涉及情感训练、放松训练、认知重建和问题解决u“。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对自动负性思想进行与治疗相关的认知重建和改变导致治疗的成功。3.1心理教育在此治疗阶段,儿童了解了焦虑的特征和治疗。他们知道了焦虑是一种自然、普遍的反映,会以三种方式表现:身体反应(如,心跳加速,胃疼,发抖),心理焦虑(如,“人们会嘲笑我”),以及行为表现。治疗师强调,有一些焦虑是正常的,也许还能有所帮助,但是严重的或经常的焦虑会导致日常功能产生障碍。心理教育也包括讨论治疗目标和过程。治疗师解释CBT目标是指向减少过分的焦虑,而不是完全消除焦虑。各种恰当的练习被用来教给儿童这些思想。比如,当进行情绪识别时,要求孩子说出脸部的表情写在卡片上,并指出身体内经历的每种感受。为了实践技能的需要,儿童需要建立恐惧的层次结构。对较年幼的孩子来说分级足一种挑战,他们经常被要求把情境分成简单,中等,难以应对三个层级。3.2应对技能强调3种应对技能:放松训练,自我谈话和问题解决。儿童放松训练采用两种形式中的一种:肌肉的不断放松和腹式呼吸法。在肌肉放松中,儿童学会有规则的放松主要的肌肉组织,经常是通过绷紧和放松肌肉交替进行。在腹式呼吸法中,儿童学会使用腹部深呼吸而不是胸部快速的浅呼吸。因为儿童长时间保持这一动作也许有些困难,儿童的放松训练常常是简单的(限于1 5分钟),并且与成人相比。放松了较少的肌肉组织。另外,在对较年幼的儿童进行放松训练时,使用的是像故事一样的放松指导语。积极的自我谈活首先识别歪曲的和负面的思想(如,“我会失败的”),并将这些歪}ffI、负面的思想替换成合适的、现实的思想(如,“我一定会成功”;“我现在很好”)。儿童学会在引起焦虑的情境中,趋向于将坏事预料为好事,并学会为他们的负性预测寻找不确定的证据。焦虑的儿童经常使用回避解决问题的模式。尽管回避在短期内能有效地减少焦虑,从长远来说,它损害了功能。儿童学习解决问题的步骤,包括识别问题,头脑想象可能解决措施以及评估他们的效用,选择一个解决措施并给予实施,并评价结果。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合适的问题解决模式;治疗师对年幼的儿童给予模式和扮演角色的建议,而对年长的儿童,在此过程巾可能让儿童自己扮演一个更为积极的角色。523.3 暴露暴露包括面对引发恐惧或逃避的刺激,是对儿童焦虑进行CBT的一个关键元素。暴露是一种打破恐惧刺激之间关联的行为,通过提高理解能力去应对危险和恐惧反应。通常,治疗师和儿童将恐惧分成层级。鼓励儿童如同使用他们学到的应对技能那样逐渐分层级的面对恐惧刺激,并且对他们的应对能力进行预期检验。对儿童来说目标就是,用足够长的时间停留在恐惧情境中,去挑战他们对恐惧刺激的负面预测。在他们开始练习暴露之前,教儿童自我奖励努力的原则。治疗师在焦虑引起情境中既使用角色模型,又使用角色扮演应对行为和自我奖励。治疗师向家长们解释暴露练习的原则。各种奖励是按照儿童的需求设置的。最初的奖励可能是物质的,但是后来的奖励会采用内在的、自我奖励。暴露练习的计划是合作性的,暴露首先要做的是在面对恐惧层级当中较低的刺激时,建立一种成功感。暴露通常想像在一个低焦虑刺激情景中的暴露,当掌握技能后.生动地暴露在真实的恐惧刺激中。4 Coping Cat方案以下我们将介绍·个运用非常普遍,受到大量实证研究支持的方案Coping Cat方案Ⅱ]。Kendall“对7岁~13岁被诊断为SoP、SAD、GAD的儿童进行了系统化CBT治疗的对照试验,在研究中运用Coping Cat方案。在最初的试验中,Kendall比较了16周的CBT和8周的对照组,Kendall报道CBT组在儿童焦虑的行为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改善。在治疗后,对照组仅有5%患者好转,而CBT组有64%患者好转。治疗效果维持在随后的1年。焦虑症吃什么在随后的研究中,Kendall报道了治疗效果维持时间超过2年~5年。Kendall等又进行了第二个大型的随机临床试验u“,发现结果与第一项研究相似。与对照组5.8%儿童好转相比,CBT组71%的儿童在治疗后好转。治疗效果维持在治疗后1年。目前,Coping Cat治疗方案是在随机对照试验中针对儿童焦虑最常被实施的CBT治疗方案。Coping Cat方案实施疗程为l 6周,这个方案由两部分组成.前8次晤谈主要聚焦于技能的获得。这个CBT的方案包括六个基本组成部分:心理教育,生理管理,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暴露和预防复发。第1阶段晤谈首先建立双方和谐的关系以及了解焦虑的特征(心理教育)。在后来的会谈中,儿童学习焦虑管理技能。在技能建立阶段,将FEAR(感到害怕,预想到坏事要发生,行为/态度将有所帮助,检查和奖赏)四个步骤的首字母缩写告诉病人,目标有四个方面:(1)识别焦虑的感受和生理反应;(2)识别焦虑的认知和积极的挑战;(3)发展问题解决技能的应对方案;(4)评价应对反应和自我奖励策略。具体策略包括放松训练、辨别焦虑性的谈话、学习质疑思想和使用自我谈话应对、以及问题解决策略去处理引发焦虑情境。儿童和家长还要学会使用奖励应对行为。在第2阶段晤谈中,儿童使用在治疗方案的前8次晤谈过程中已经学会的技能,系统的、分级的、控制的练习暴露在引发焦虑情境中。实施行为策略模式和加强练习以增强暴露。在会谈暴露和家庭活动阶段“显示我能够”任务是控制焦虑和成功降低恐惧关键。在近来更多的研究中,有的研究者对Coping Cat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进,来适应治疗环境和研究对象。收到较好效果一“一。5父母在CBT的作用研究表明,焦虑的儿童常常有焦虑的父母,父母把焦虑传递给儿童。人们认为父母的行为起了中介作用,如干涉和过分控制行为,导致了他们孩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焦虑以及焦虑行为{1…。因为儿童的行为、情感和认知是受部分环境控制的,同时父母是重要的“环境代理人”。介于父母在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有些CBT治疗方案把父母加入进来。家庭CBT结合了个体CBT使用的策略,如暴露和奖励,和父母一起训练。父母学习加强应对行为,忽视焦虑行为[1。。另外,父母训练集中在改变对子女养育方式的练习_l…,如干涉,及提高适应性行为,如自主奖赏。鼓励父母允许他们的孩子从磨练和失误中习得而不是从父母处直接获得,接受孩子的情感而不是试图改变他们,训练孩子自己做决定而不是为他们做决定。但是有研究显示,父母的训练只对治疗焦虑的学龄前和年幼适龄儿童特别实施。6 结论虽然在过去十年里,临床研究证实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持久的治疗措施。尽管迄今取得的进展,也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一项研究评估了认知行为治疗在中国儿童的运用。在香港社区诊所,45名儿童焦虑症患者(年龄6岁~11岁)被随机分配到认知行为治疗或对照组。认知行为治疗组的儿童表现出焦虑症状显著减少。这些结果提供支持在非两方文化背景认知行为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的实证[1…。但是也有的研究显示患有焦虑症的儿童进行(:BT治疗后没有表现出进步。8岁以下儿童实施CBT的研究很有限,我们很难对这部分儿童CBT疗效进行说明。很少有研究将CBT与其他心理治疗模式相比较。只有一小部分研究,他们显示CBT比非CBT不具有优势。鉴于最近文献的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SSRI)作为有效的治疗儿童焦虑的方法,研究CB,I、药物分别和合并疗效的临床试验是必要的。目前在儿童焦虑症患者药物治疗领域中有着许多的尝试。D~环丝氨酸(DCS)是一种部分的NMDA受体激动剂,杏仁核的NMDA受体对学习和记忆产生影响,特别是恐惧的学习和消除。DCS在社交恐惧症的成年人中使用收到了可喜的成果。在一项随机双盲试验中El 9],成年社交恐惧症患者分别给予j0毫克DCS或安慰剂,约60分钟后冉开始演讲。与安慰剂组相比,研究组中怕发言的患者显著减少。一个小规模在儿童强迫症患者使用的研究已显示与成人类似的效果¨…。目前,对儿童各种焦虑障碍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回复内容不能少于20个汉字! (本区域帖子可以重复提交答案,积极参与处方点评对他人非常有用。)
相关问题推荐
已回答问题数: 条
已回答问题数: 条
已回答问题数: 条
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的界定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类似系统脱敏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王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安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的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主向
首先,要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并报告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这种尺度为0~100,一般分为10&个等级,单位为sud。0表示心情平静;25表示轻度恐惧;50表示中度恐惧;75表示高度恐惧;100表示极度恐惧。
第二,要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两步工作也可作为作业由求治者自己独自去做,但再次治疗时,施治者一定要认真检查,注意等级排列的情况。&
2.进行放松训练。
 & 这一步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驰状态为合格。
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分极脱敏治疗
 & 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是放松,具体方法与“放松疗法”相同
 & 第二是想象脱敏训练。由施治者做口头描述,并要求对方&在能清楚地想象此事时,便伸出一个手指头来表示。然后,让求治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场景30秒钟左右。想象训练一般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想象要求生动逼真,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不允许有回避停止行为产生,一般忍耐一小时左右视为有效。实在无法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采用放松疗法对抗,直到达到最高级的恐怖事件的情景也不出现惊恐反应或反应轻微而能忍耐为止。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在某一级训练中仍出现较强的情绪反应,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至完全适度。 
第三是实地适应训练。这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也是从最低级到最高级,逐级训练,以达到心理适应。一般均重复多次,&直到情绪反应完全消除,方进入下一等级。每周治疗1至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比如对一个过份害怕猫的人,在治疗中,便先让她看猫的照片,谈猫的事情;等到看惯了,不害怕了,再让她接触形象逼真的玩具猫,再让她靠近笼子里的猫,接着慢慢伸手去摸,最后去抱猫,逐渐除去怕猫的情感反应。&
什么是系统脱敏法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根据这一原理,在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和作用原理
 & 系统脱敏疗法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其主要理论观点是:
1.的形成和建立,就是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一反应”关系的获得过程。
2强化或榜样:强化是使一个人积极寻求刺激的动因,会使一个人趋向某种特殊的活动或形成某种特定的行为。
3.泛化:这是人和动物把习得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的倾向,可能是许多症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原因。
4.消退:新条件反射建立后,若仅继续给予条件刺激,原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下降,直到消失。
通俗地说,系统脱敏疗法通常是以“刺激一放松”反射为适应行为,来取代求助者已经形成的“刺激—异常行为反应”反射,继而强化适应行为,因泛化而使适应行为得到巩固,克服异常行为。
系统脱敏疗效法的步骤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主向;
  2.进行放松训练;
  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系统脱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它应用“抗条件作用”原理以解除病人的与焦虑有联系的神经症等行为问题。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作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就会削弱、最终切断刺激物同焦虑反应间的联系。
系统脱敏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 系统脱敏法的产生是与沃尔帕(1958)的工作分不开的。虽然在他的关于猫的实验研究中让猫暴露于它所害怕的真实生活情境,但临床中经常采用的系统脱敏法却是让病人边想象令他害怕的事物边放松全身。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个理由:其一,临床工作限于条件不可能陪同每位病人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脱敏。其二,病人所害怕的某些情境或事物不可能被展示出来,如害怕亲人会死去。一般将想象(恐惧的事物)与(抑制焦虑的)放松反应的结合,看作是经典的系统脱敏法。这种经典的脱敏法的主要缺点是治疗者难以对病人的想象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因此,人们又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产生了一些变式。
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类似系统脱敏疗效在古代的运用
类似系统脱敏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王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
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安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
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这是沃尔普(J.wolpe)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疗法,与同属暴露疗法。他认为神经症的起因是在焦虑情境中原来不引起焦虑的中性刺激与焦虑反应多次结合而成为较为牢固的焦虑刺激,产生异常的焦虑情绪或紧张行为。现在将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不相容的另一种反应例如松弛反应多次结合,这两种反应的反应是相互抑制的,于是就逐渐消弱了原来的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逐步减轻对焦虑刺激的敏感性,因而这一疗法被称为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华生(1920)通过条件反射实验成功地使得11个月的婴儿艾伯特对大白鼠产生了恐怖症。并提出了条件性恐怖(如艾伯特的恐怖行为)的减轻和消除办法,认为有四种可能的策略来克服这种条件反射:
通过实验性消退方法;
过在引起恐惧的客体周围进行“建设性”活动的方法;
在感到恐惧的客体存在的条件下,通过给儿童吃糖的方式“重建反射”;
在恐惧客体存在时刺激催情带的方法。
1924年他提出了一个能减轻或消除条件性恐怖的最有效办法——“去条件化技术”,即在恐怖物体出现的同时伴随产生一个愉快事情使之发生竞争反应。&&&
1958年,沃尔帕医生根据他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他将一只饿猫置于笼中,当食物出现它将取食时,突然强烈电击,多次实验后,不但猫出现强烈恐惧反应,拒食出现的食物,而且对猫笼和实验室环境亦引起恐惧反应,形成了猫的实验性神经症。每当食物出现时,猫既有因饥饿要取食的反应,又有怕电击而退避的反应,前者为正常反应,后者为反常反应。然后他试予治疗,先在原来实验的条件之外给猫以食物,此时只有因饿而进食的正常反应,虽然仍有轻度恐惧反常反应,但因进食的正常动机强烈,使正常反应抑制了反常反应。此后,逐步将进食移到原来的实验环境,只要不再电击,猫终能在原来恐怖的环境中进食而恐惧反应消失。他认为运用反应竞争方法同样可以治疗人的恐怖症,即人为引起与恐惧相矛盾的情绪反应(如放松、安静)时通过逐步递增引起恐怖的情境,增加耐受性,从而逐渐消除恐惧反应,此即所谓“系统脱敏疗法”。追本溯源,他的这一理论假设及原理早在20年代初期便已具雏形。
由于在系统脱敏治疗过程中,医师的鼓励、赞许对病人的操作训练起着强化作用,使病人在恐怖情境下仍保持放松,不再引起焦虑,这样,恐怖行为就会自然消退。换句话讲,治疗医师有步骤地让病人在放松状态下想像以前曾引起他恐怖和回避的情境,逐步增加其耐受程度;由于处于放松状态,病人一般不会出现回避行为,并且能直接体验到平静和放松的情绪,因而原先恐怖反应的强化因素被消除,这样经过反复多次以后,病人的与焦虑和回避行为就会逐步减退和削弱。
因此,系统脱敏疗法不仅以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为基础,而且也融合了操作条件反射的部分理论—即斯金纳的正性强化和自然消退原则。
有些神经症病人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病因,也有了改变自己病态行为的决心,但是作起来却很困难,不知怎样做才能真正摆脱这些症状,为此还需要学会采取一些行动来制服它们。因而系统脱敏疗法对有明显情景因素引起的某些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特别有效。
方法与技术
一、首先要病人学会放松
放松训练方法,根据病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放松训练。一般应用肌肉放松训练的方法来对抗恐惧症中的焦虑情绪。训练时要求病人首先学会体验肌肉紧张与肌肉松弛间感觉上的差别,以便能主动掌握松弛过程,然后根据指导语进行全身各部分肌肉先紧张后松弛的训练,直至能主动自如地放松全身的肌肉。
二、将引起病人焦虑反应的具体情景按焦虑层次顺序排列
这一步骤又分为两步:
1. 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并报告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这种尺度为0~100,一般分为10个等级,单位为suds,如心情恐惧、轻度恐惧、中度恐惧、高度恐惧、极度恐惧等几个等级。
2. 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表1是一位害怕考试的学生的主观等级的最后排列示例。以上两步工作也可作为作业由求治者自己独自去做,但再次治疗时,施治者一定要认真检查,注意等级排列的情况。
一个害怕考试的学生害怕的等级层次
考前一周想到考试时
考试前一个晚上想到考试时
走在去考场的路上时
第一遍看考试卷子时
和其他人一起坐在考场中想着不能进行的考试时
以上两步工作也可作为作业由求治者自己独自去做,但再次治疗时,施治者一定要认真检查,注意等级排列的情况。
三、分级脱敏练习
在完成以上两项工作之后,即进入系统脱敏练习。系统脱敏在求治者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放松。具体放松方法与技术参见“”。
想象脱敏训练。由施治者做口头描述,并要求对方在能清楚地想象此事时,便伸出一个手指头来表示。然后,让求治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场景30秒钟左右。想象训练一般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想象要求生动逼真,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不允许有回避停止行为产生,一般忍耐一小时左右视为有效。实在无法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采用放松疗法对抗,直到达到最高级的恐怖事件的情景也不出现惊恐反应或反应轻微而能忍耐为止。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在某一级训练中仍出现较强的情绪反应,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至完全适度。
实地适应训练。这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也是从最低级到最高级,逐级训练,以达到心理适应。一般均重复多次,直到情绪反应完全消除,方进入下一等级。每周治疗1至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比如对一个过份害怕猫的人,在治疗中,便先让她看猫的照片,谈猫的事情;等到看惯了,不害怕了,再让她接触形象逼真的玩具猫,再让她靠近笼子里的猫,接着慢慢伸手去摸,最后去抱猫,逐渐除去怕猫的情感反应。
系统脱敏法的变式
快速脱敏法
或称真实生活脱敏法此法的主要特点是用造成恐惧反应的实际刺激物代替对它的想象;治疗者陪伴着病人通过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直到抵达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紧张为止。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例如,对于一个害怕拥挤和同生人接触的恐怖症病人,可以让他在治疗者的陪同下于清晨外面人少时乘车到闹市区去。到达后先让病人在车内坐几分钟,如果不感焦虑,可鼓励他下车到商店门口走走……直到病人敢于进人拥挤的商店购物而无焦虑反应止。
接触脱敏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特殊物体恐怖症,例如对蛇和蜘蛛的恐怖症。接触脱敏法也采用按焦虑层次进行的真实生活暴露方法,与其它脱敏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两项技术—示范和接触。让病人首先观看治疗者或其他人处理引起病人恐惧的情境或东西,而后让病人一步一步地照着做。如果病人害怕的是一种东西,如蛇,那就让病人观看过治疗者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的示范后,先从事一些与接近、触摸蛇有关的一些活动,而后逐渐接近蛇、触摸它,直到敢于拿起它而无紧张感为止。
自动化脱敏法
根据同病人的一系列交谈的结果,治疗者将所识别出的病人的焦虑情境(如喧闹嘈杂的声音、拥挤的人群或爬行中的蛇)录音、录像,而后利用这些制备好了的录音、录像对病人进行治疗。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
1.病人可以在家里独立使用,而不必花费治疗者太多的时间;
2.病人可以依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脱敏的速度和进度,这有助于减少脱敏治疗中的一些不良反应;
3.录言和录像中可加入治疗者的指导和有关的治愈范例,从而也可起到指导与示范作用。
自动化脱敏法可用于对即将接受接触脱敏、快速脱敏和冲击治疗的病人的准备中,也可以作为其它脱敏法的一个补充,在其它脱敏治疗的间歇期作为一种家庭作业而采用。此外,对于非恐怖症患者,例如对即将到来的临床检查和治疗而感到有些紧张不安的病人,自动化脱敏法也可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情绪性意象法
这个方法由拉扎拉斯(1962)等最先提出。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诱发病人兴奋、骄傲和欢乐等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这些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显然与由恐惧刺激物所引起的焦虑反应互不相容,从而就可以逐渐抑制和消除恐惧的心理。据报道,情绪性意象法最适用于儿童病人。
系统脱敏疗法概述
系统脱敏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籍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帕(John wolpe)最先发明及应用的。沃尔帕在实验室将一只饥饿的猫置于笼中,每当食物出现引起猫有取食反应时即施以强烈电击,多次实验之后,猫便产生了恐惧拒食反应,最后发展到对笼子和实验室内的整个环境都产生恐惧反应,即形成了所谓“实验性恐怖症”。然后他着手用系统脱敏法逐步引导猫消除恐惧渐渐回到正常就食状态。在1958年沃尔帕正式发表的《交互抑制心理疗法》一书中指出:神经症是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不适应行为。因此。要治疗这种不适应行为必须应用学习的法则。后来他将上述实验和理论引用于人类。在临床上用以治疗神经症,提出一种叫“系统脱敏法”的行为治疗技术。
二、系统脱敏疗法理论基础和作用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其主要理论观点是:
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就是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一反应”关系的获得过程。
2.强化或榜样:强化是使一个人积极寻求刺激的动因,会使一个人趋向某种特殊的活动或形成某种特定的行为。
3.泛化:这是人和动物把习得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的倾向,可能是许多症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原因。
4.消退:新条件反射建立后,若仅继续给予条件刺激,原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下降,直到消失。
通俗地说,系统脱敏疗法通常是以“刺激一放松”反射为适应行为,来取代求助者已经形成的“刺激—异常行为反应”反射,继而强化适应行为,因泛化而使适应行为得到巩固,克服异常行为。
系统脱敏疗法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实施系统脱敏疗法的一般步骤
1.建立焦虑阶层
了解当事者的异常行为表现是由什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的,根据求助者的自我感受,把求助者对刺激情境所产生的焦虑反应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焦虑阶层”(沃尔朴称为“主观干扰程度”,缩写为SUD)。
2.建立逐级“焦虑阶层——放松”反射
教会当事者一种与焦虑、恐惧相抗衡的反应方式——松弛反应。使来访者在面对刺激情境时感到轻松而解除焦虑;进而把松弛反应技术逐步地、有系统地和那些由弱到强的焦虑阶层同时配对出现,形成交互抑制情境(即逐步地使松弛反应去抑制那些较弱的焦虑反应。然后抑制那些较强的焦虑反应)。
3.异常行为反应消除
循序渐进地、有系统地把那些由于不良条件反射(即学习)而形成的、强弱不同的焦虑反应,由弱到强一个一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把最强烈的焦虑反应(即我们所要治疗的靶行为)予以消除(即脱敏)。异常行为被克服了。当事者重新建立了一种习惯于接触有害刺激而不再敏感的正常行为。
一、资料和初诊
小雅是一名初四学年的女生。家长陈述,最近小雅在睡眠中常常不由自主地将被子蒙在头上,经常被捂得满头大汗或呼吸困难而醒来。家长一再告诫小雅不许再蒙头睡觉。在睡前监督其盖好被子,但在睡着后,不知何时被子又蒙在了小雅的头上。早晨醒来后,问及小雅为何屡教不改,她一脸无辜地说,自己一点儿也不知情。为此,家长变得在夜里不敢熟睡,要起来多次查看,帮助其揭开蒙在头上的被子。
第一次咨询结束前的谈话:
咨:在出现蒙头睡觉之前是否发生过什么事情?
访:好像没什么呀。
咨:哦。今天回去之后,你尝试着回忆一下,这一段时间里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让你感觉到伤心、委屈或者害怕……
第二次咨询中,小雅反馈了这样一个信息:
访:我平时从不和我妈吵架。就在我刚上初四的时候,我和我妈哭闹了一顿。我妈听说吃鱼能健脑,就要给我做鱼吃,我一直不吃鱼,所以就和她大吵起来了。
咨:你不想吃鱼,妈妈还执意要做给你吃,你感觉很生气,是吗?
访:……(低头不语,嘴唇不自主地绷紧。过了一会儿点点头)
咨:接下来怎么样了呢?
访:(神情有些紧张不安)当妈妈收拾鱼的时候我就吐了,饭也没吃……
我还想起了一件事。我平时就怕鱼。有一次我去一家酒店吃饭,酒店的大厅有个从下到上的不太透明的玻璃柱子,我从旁边经过。看见条大鱼在里面……(打了个冷颤。双手抱紧了胳膊。紧闭双唇。声音有些发颤)还张着嘴……(抽了口冷气)我腿都吓软了……
小雅的情况可初步诊断为“单纯恐怖症”。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我没有继续追究小雅对鱼恐怖的来源,而是聚焦在这个异常行为表现上,分析得出,鱼是引起焦虑反应的直接刺激,我决定把“最终吃鱼”作为靶目标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
二、治疗过程
1.学会肌肉放松
教会小雅渐进式紧张一放松法,并带动她进行训练。在掌握程序后要求她回去后配合一本磁带《心理保健术——自我放松术》进行练习,达到能自主进入身心放松状态的程度。
2.构成焦虑事件层级(SUD)
我与小雅一起探讨各种令她感觉恐惧的情境,根据焦虑程度的高低抽出十个情境作为焦虑事件并将它们排成层级(如下表),计划用十八次咨询进行系统脱敏治疗。
看一幅鲜花的图片的焦虑程度分值为0,作为控制事件。
3.实施脱敏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症的自我治疗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