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新政,将给孩子考大学带来哪些影响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广东将调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目前在读高中生不受新政影响
来源: 南方日报作者: 雷雨
16日下午,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国家高考改革方案先在上海和浙江试点,广东并不是首批试点省,因此,此次国家新政对于目前在读的广东高一至高三在校生没有影响,在我省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出台之前,仍然实行目前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南方日报12月16日讯 (记者/雷雨)12月16日上午,教育部公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这是继今年9月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稳健的重要配套文件。
16日下午,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国家高考改革方案先在上海和浙江试点,广东并不是首批试点省,因此,此次国家新政对于目前在读的广东高一至高三在校生没有影响,在我省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出台之前,仍然实行目前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据了解,广东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09年已开始实施,2010年起“一年两考”。根据此次公布的国家版改革方案,高中学校要均衡安排每学年的授课科目,统筹确定每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
如今国家改革方案落地,广东学生如何考?现有考试办法如何调整?黄友文透露,我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将在国家总体框架内研究制定和完善。至于具体如何完善,具体哪一年出台,哪些科目纳入高考、作为高校招生依据,这些问题都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和部署实施,广东不会自行公布。但他表示,最终出台的广东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一定会符合我省实际。
编辑: 刘竞宇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评选推介一批代表岭南特色、受广东百姓信赖赞誉的省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考改革新政为体育成选考科目创造空间|高考|高中_凤凰资讯
高考改革新政为体育成选考科目创造空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高中14门课程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在实行高考(课程)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将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这个“等”字,实际上给各省(区、市)在设定高考选考科目时提供了巨大操作空间。
原标题:高考改革新政为体育成选考科目创造空间本报记者 慈鑫
中国青年报
版)12月25日,孙吉、孙祥等明星助阵校园晨跑,但专家眼中真正有助于改变学生体质的“体育高考”何时才能走进校园? CFP供图教育部近日公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高中14门课程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在实行高考(课程)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将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这个“等”字,实际上给各省(区、市)在设定高考选考科目时提供了巨大操作空间。学校体育专家、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认为,《意见》为体育成为高考选考科目提供了政策支持。记者为此征询了制定《意见》的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向记者确认,《意见》没有限定高考选考科目的范围就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划定除上述6门课程之外其他可以进入高考选考范围的科目。这名负责人同时指出,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的浙江省,已经将技术列为2017年高考的选考科目之一,实际上,这就突破了传统的“物化生史地政”6门课而达到了7门。浙江省的做法符合国家高考改革的方向。由此,在王宗平看来,体育也可以和技术一样入选高考选考科目。在中国,高考指挥棒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王宗平表示,“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方面,教育部门出台的各项文件再多,都不如‘体育进高考’这一项措施管用。”与王宗平持相同意见的体育教育专家不在少数,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曾多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体育应该进入高考”。“体育进高考绝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万全之计,却是在当前中国国情和教育环境下,改变学校体育弱势地位,扭转已到危险边缘的学生体质状况的唯一办法。”毛振明称之为“以毒攻毒”。根据《意见》,今后高考科目将由语、数、外3门必考科目加上3门自选科目组成,自选科目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但要突破高考科目就是“语数外物化生史地政”9门课的传统观念并不容易。浙江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在向记者解释技术是如何入选浙江高考选考科目时表示,技术是经过多方反复论证后才最终确定的,论证过程并不轻松。而另一个高考改革试点上海,则继续以传统的“物化生史地政”6门课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尚未迈出扩大选考科目的一步。但技术毕竟与计算机相关,其受学校、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远高于体育。可以预见,尽管国家政策为体育进入高考选考科目留有余地,但任何一个省(区、市)真要实施体育进高考,难度必定巨大。在教育部近日公布《意见》之后,王宗平,不少媒体在解读这一政策时,将高考选考6门科目后的“等”字去掉了。王宗平认为,不仅不少媒体没有发现这个“等”的重要意义,在解读政策时误导公众,甚至一些省(区、市)的教育部门在理解《意见》时,也不愿主动把体育联系在“等”的范围内,“一个尴尬的现象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没有点明除指定的6门科目是高考选考科目之外,还有哪些科目可以进入高考选考范围。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往往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既然中央没有指出体育在选考范围内,地方就很难主动把体育加进高考选考科目。都知道学校体育已经到了不进高考不会真正受重视的地步,但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等着对方先‘挑明’”。这一步不知何时才能迈出,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显现,体育若不能成为高考选考科目,其弱势地位可能会在新的高考政策下加剧。依照《意见》,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14门课是门考门清的政策。其中高一考两门,高二、高三各考6门。哪些科目是高一考,哪些科目是高二、高三考,并没有明确规定。王宗平表示,“可以预料的是,最先考最先清的一定是最不受重视的科目,体育有可能就是其一。那么,体育课不仅高三学生不会重视,可能连高二学生都不会再重视。学校体育会更加边缘化,体育对于每个学校的意义更多的就是象征性的上报一下学生体质测试数据,那么,改善学生体质状况岂不是更加困难?”
本报北京12月25日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811445
播放数:1870067
播放数:1509887
48小时点击排行【教育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政,将给孩子考大学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教育报 》
&&&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这项改革,奠定了新一轮考试招生改革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制度框架。
&&& 对于高中学校,对于广大老师,对于大学,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政将带来哪些影响呢?学生的负担是减轻了,还是增加了?学校老师的压力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请看今天小编带给你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政,带给教育的六大影响&。
影响一:改变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克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严重偏科现象,促进全体
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
&&& 这次《实施意见》的发布,是在学业水平考试经历了9年地方试点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学业水平考试有了&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学业水平考试逐步在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推开,目前,已有30个省份实施(有20个省份超过5年)。但考试组织方式、内容、成绩使用等还亟待改进。这次改革是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考试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公信力。
&&& 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浙江省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已有多年历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刘宝剑根据他多年组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经验指出,权威、可信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引导、督促高中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克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严重偏科现象,促进全体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初衷。
&&&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也指出,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四项重要的意义,一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打牢终身发展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促进学生学会选择,规划人生。三是推动高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因材施教。四是为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提供服务,促进高中、大学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影响二:对高中课程改革提出更高要求&
&学校要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合理编班,把走班教学落到
实处,组织实施相应的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 长期以来,高中考试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这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成绩打破了只用百分制评价学生、评价教育质量的做法,淡化了分分计较,学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新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同时,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这样的规定既可以保证学生成长基础非常全面,但又保障了学生个性成长所需要的学习时间和机会。
&&& 不过,对于高中学校而言,学业水平考试对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管理提出更多更高要求。原来学生只能选择文综、理综,多数学校按文科班和理科班教学,现在学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选择权进一步加大,学校要按学生的选择实行走班教学。
&&&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指出,为适应学业水平考试带来的变化,各地要全面推进高中教学改革。一是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合理编班,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二是提高校长和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加强校长和教师的培训、研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选择,组织实施相应的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加强教学条件保障。在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新的教学需要。
&&& 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周彬介绍了他们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推行了以&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成长&为目标的课程改革。学校不但开足与开齐了所有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还联合各方力量为学生开设选修课程,更重要的是,组织策划了各种各样与课程学习相相辅相成的课程活动。
&&& 丰富多彩的课程并不是培养每门课程的专才,而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这些课程只需要合格就可以达到目标;而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则是需要学生自己负责的课程,这些课程则必须按照等级计入高校招录体系之中。这样的课程安排,可以让学生安心于全面发展的平台建设,避免了因全面竞赛而带来的功利与短视;还可以让学生精心于自己特长学科的发展,避免了因全面竞赛对学生特长与兴趣的埋没。
影响三:有效减轻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不需要和其它学生学习、备考一样难
度的教学内容;计入高考的科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扬长避短&。
&&& 针对大家非常关注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不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指出,改革后的学业水平考试将会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 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方式呈现,除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科外,其它学科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不需要和其它学生学习、备考一样难度的教学内容。
&&& 二是现行高考科目是统一规定的,有的科目学生不擅长但又必须考。改革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可选的,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扬长避短。学习有兴趣和擅长的东西,可能就不会感觉太累。
&&& 三是现行高考是将高一、高二学习的内容一直带到高三&算总账&,三年中各门考试科目一直处于备考的过程中,并且毕业时集中考6门,学生考试的门数多,强度大。改革后,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的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三年中完成,实现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可以分散备考的门数,缩短备考的持续时间,减轻一次性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影响四:让高中生有更多时间去发展特长和兴趣&
&不再问学生哪个学科最差,而是问学生哪个学科最好,学
生不再在自己薄弱学科上费尽心思,而是在自己强势学科上精雕细琢&。
&&& 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为了确保各科成绩总分最大化,高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让学生在特长学科或者兴趣学科上深入发展,而是在学生薄弱学科或者无趣学科上开展补差。为了补差虽然会增长学科成绩,但却很难促进学生成长;于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衰退,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业负担的增加。
&&& 在新的招生考试方案中,给予了学生选择最优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录体系之中的机会。变原本从统考&套餐&变成选考&自助餐&,减轻压在学生肩上&科科学、门门拼&的重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
&&& 浙江海宁学校校长周彬说,没有兴趣支撑的学习,再少的学业都是负担;没有成就感的支撑,再浓厚的兴趣都将走向消失殆尽。
针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变化,海宁学校在教育战略上大胆地把传统的&取长补短&转向了&扬长避短&,学生不再在自己薄弱学科上费尽心思,而是在自己强势学科上精雕细琢。于是,我们不再问学生哪个学科最差,而是问学生哪个学科最好,虽然学生在学业上的任务并没有减少,但却因为避短而减少了挫折感,还因为扬长而增加了成就感。尤其是我们把大学专业排名告诉学生以后,学生还将自己的强势学科与大学专业发展相关联,有了长远的成长梦想,也就自然削弱了学业带给学生的心理负担。
&&& 而为学生提供&一科两考&的机会,意味着学生将逐渐从考试的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学习实力。事情偶然性越大,运气的成份就会越大,学生心理焦虑程度会变高,但追求能力提升的意愿会变低。不管是在&一考定水平&的学业考试中,还是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中,学生对考试的恐惧,胜过考试内容对学生的挑战;更为糟糕的是,学生往往会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与运气的好坏相关联,从而在日常学习中更愿意追求&投机取巧&而不是&脚踏实地&。在浙江省高考英语听力部分,就已经尝试了两次考试,学生明显感觉到实力相比运气的重要性。当两次考试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广泛推广时,尤其是那些将计入高考成绩的选考科目,也允许学生参加两次考试,而且用最好的成绩计入高考成绩时,学生将不再因为考试中的偶然因素而焦虑,反到是要学会通过提高学科实力来消除焦虑因素。
影响五:更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从简单&招分&到科学&招人&&
&等级一般分五个,规定了每个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保证成
绩的区分度和可比性,方便评价和招生录取使用&。
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绝大多数高校招生,完全依据分数来进行,谁考分高(哪怕只高一分),就录取谁。很多人称之为&招分&,而不是&招人&。
&&& 这次改革,努力打破高校招生的&唯分数论&,想法设法多方面创造机会,推动高校从简单地&招分&走向科学地&招人&。《意见》规定,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它科目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合格即可。等级一般分五个,规定了每个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保证成绩的区分度和可比性,方便评价和招生录取使用,在当前的舆情条件下,成绩按比例分等,为破除&唯分数论&,高校参考学生综合素质材料,走向真正的&招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留出了更大的空间。
影响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可信度增强&
&由于采取了与高考几乎完全相同的管理模式,广大学生及
其家长、高中和高校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非常认可&。
&&& 这次改革提出,一是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标准,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业水平考试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考试的权威性。二是由省级专业命题机构依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命题,加快题库建设,确保命题的专业化。三是按照统一标准设置考点、考场,加强阅卷工作管理,统一阅卷程序、标准和方式,确保评分准确。四是建立关于安全保密、违规处理等方面的制度,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考试安全。
浙江省已经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年,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刘宝剑表示,由于采取了与高考几乎完全相同的管理模式,广大学生及其家长、高中和高校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非常认可。浙江2011年开始试行&三位一体&招生,将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测试三方面的成绩按一定权重合成总分,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依据,4年来申请加入试点的高校逐年增加,&名气&越来越大,报考考生也越来越多,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良好信誉已经确立。
&&& 刘宝剑表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实施,由省级考试机构统一组织命题和考试,可以保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统一的命题和考试,是保证学业水平考试权威性和可信度的核心要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育部的意见,制定本省(市、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具体实施办法,对考试科目、报考对象、成绩呈现、成绩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并授权省级教育考试机构负责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具体实施,组织命题、报名、考试、评卷等。从省到县的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管理机构,组成了一个严密、专业、完备的考试管理体系。统一组织考试则主要体现在考点设置统一标准,考生考场统一编排,监考教师交叉安排,考场指令全省统一,考风考纪统一要求。
Copyright (C)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重庆市璧山中学
建议使用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6.0以上版本的IE来访问本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