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上的dna的分离而分离, 同源染色体上的dna不是一对一对的算的吗 最好画画同

2014高考生物《第五部分 遗传因子的发现、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考点分析
资料编号 :5-2329
资源类型:教案
教案上传会员:
操作系统:WinXP及以上
上传时间:
适合地区:全国
资源年段:2014
下载次数:次
等级评定:4星级
文件大小: 0.38MB
资源简介:
第五部分 遗传因子的发现、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基本图例]
[关键语句]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纯合子体内基因组成相同,杂合子体内基因组成不同。4.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5.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互不干扰。6.F1产生配子的种类是指雌雄配子分别有两种,而不是雌雄配子数量之比。7.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杂交,F2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是9∶3∶3∶1。8.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比例相等的4种配子。9.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不一定相同。10.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别由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引起。11.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12.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不同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13.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极体的细胞质均等分裂。14.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15.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16.受精作用可以激活卵细胞,受精卵核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17.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18.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19.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呈线性排列。20.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患者的特点。21.伴X显性遗传表现出连续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女儿都是患者的特点。22.伴Y遗传病表现出全为男性遗传的特点。23.伴X隐性遗传中,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正常。24.伴X显性遗传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正常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25.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6.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并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核心考点]一、遗传的细胞基础1.细胞的减数分裂(1)什么叫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与有丝分裂有什么区别?(必修2P16)提示: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区别于有丝分裂的特征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而细胞连续分裂2次,分裂过程中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等现象出现,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2)如何判断两条染色体是否为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之间的数量关系?提示:来源上,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上一般相同(一对性染色体除外);行为上能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分离。数量关系: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1)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行为变化 发生时期
间期 每条染色体形成了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联会、交叉互换 减Ⅰ前期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此时往往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叉互换现象
分离、组合 减Ⅰ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裂 减Ⅱ后期 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实现了复制的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2)关注教材图2-2、2-3、2-5、2-6,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提示:①细胞质的分裂:精子形成时在减Ⅰ后期、减Ⅱ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时在减Ⅰ后期、减Ⅱ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②生殖细胞数目: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3)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什么时期?提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动物的受精过程(1)受精作用的特点(必修2P24)提示:①只有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②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必修2P25)提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3)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必修2P25)提示: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在染色体组成上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产生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①选择豌豆作实验材料;②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方法;③运用统计分析方法;④运用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2)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杂交实验包括哪些步骤?提示: 去雄→套袋隔离→人工授粉→套袋隔离。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必修2P30)提示: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必修2P30)提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提示:AABB和aabb亲本杂交,子一代自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否则两对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4)熟记核心概念:相对性状、等位基因、性状分离、基因型、表现型;熟记下列杂交组合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并能熟练应用(①Aa×Aa、②AaBb×AaBb、③AaBb×aaBb、④AaBb×Aabb、⑤AaBb×aabb、⑥Aabb×aaBb);熟练写出一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图解和遗传图解。3.伴性遗传(1)熟悉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各种遗传图解。(2)伴性遗传的概念是什么?(必修2P33)提示: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3)伴X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各有什么特点?提示: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连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世代连续,患者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隔代遗传,患者与性别无关。
(4)如何判断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提示:选隐性个体作母本,显性个体作父本,杂交,如果后代中雌性全表现显性性状,雄性全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5)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特点、分类。(必修2P90)提示: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及表现出家族遗传倾向的特点;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七彩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欢迎加入七彩学科网,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高速下载器地址
备用下载地址:
推荐学习视频:
下载排行榜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苏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苏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相对性状,杂交方法。
三、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3.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和推理来学习本节内容。
4.将模拟实验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机结合,突破教学难点。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1)根据课本“边做边学”为引导,学习模拟实验的制作过程,进而理解生物在有性生殖时,由于遗传因子分离以及受精作用,结果导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
(2)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高一必读:
各科辅导: |
高二必读: |
各科辅导: |
高三必读: |
各科辅导: |
单元作文: | | | | |
体裁作文: |
教学资源: |
各科复习: |
知识考点: |
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6高一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同步练习
生物学科属于自然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同步练习,希望你喜欢。
1.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基因交换发生在(  )
A.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B.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一对同源染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两对同源染色体之间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会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要自由组合,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因为染色体交叉发生基因交换。
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解析:减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但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发生自由组合。
3.果蝇的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假如只考虑每对染色体上的某一对等位基因,在果蝇形成的配子中,含有的基因全部是隐性基因的配子占总数的(  )
A. 1/2 B. 1/4 C. 1/8 D. 1/16
解析:一个配子中,含有一个隐性基因的概率是1/2,所以4对染色体上的4个基因都为隐性的概率为(1/2)4=1/16。
4.性状分离与基因分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性状分离是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基因分离是指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分离是性状分离的原因,性状分离是基因分离的结果
答案:基因分离是性状分离的原因,性状分离是基因分离的结果
5.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为什么F2表现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应如何解释?
答案:在F1(Aa)的体细胞中,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A和a彼此分离,各进入一个配子中。F1形成含有基因A和基因a两种类型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两种类型的雌配子与两种类型的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出现AA、Aa和aa三种基因型,比值为1∶2∶1;出现两种表现型,比值为3∶1。
高一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同步练习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3955219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减数分裂&&更新日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形成配子时,染色体减半,细胞核中的基因也减半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可以自由组合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难易度:中等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减数分裂的概念与过程:1、减数分裂概念的理解:(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在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进行的。(3)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4)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2、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复制→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染色单体彼此分离。(1)精子的形成过程:(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与减数分裂相关的概念辨析: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1)染色体的条数等于着丝点数,有几个着丝点就有几条染色体。(2)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复制后,一个着丝点上连接的两条相同的单体,这两条单体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其整体是一条染色体。2.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l)同源染色体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②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进行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状大小一般不同。 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1)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2)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可发生交叉互换。4.联会和四分体(1)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即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 =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细胞不同分裂图像的判断方法: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图像
2.“三看法”识别细胞分裂方式3.一般来说,细胞分裂方式的识别还需要观察细胞外形和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等。 (1)细胞板隔裂——植物细胞分裂;细胞膜缢裂动物细胞分裂。 (2)矩形有壁为植物细胞;圆形无壁一般为动物细胞。 (3)依据细胞质分裂方式的判断:&
表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
易错点拨:1、同源染色体并非完全相同: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相同的,如男性体细胞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2、并非所有细胞分裂都存在四分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特有的现象,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进行联会,不存在四分体。3、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是染色体复制之后、着丝点分裂之前的一段时期,如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4、减数分裂过程中是先复制后联会,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联会是细胞进行正常减数分裂的基础。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着丝点分裂一次,染色体减半一次,DNA减半两次。 6、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其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产生原始生殖细胞,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7、以二倍体生物为例,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体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卵)细胞、第一(二)极体、精子。 例 某动物的精子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脱氧核苷酸链数分别是(&& ) A,32、16、64、64、128 B.32、8、32、64、128C.16、8、32、32、64 D.16、0、32、32、64 思路点拨:精子是精原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得到的,其染色体数是精原细胞的一半,因此精原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16对,初级精母细胞是精原细胞复制产生的,1条染色体含2个染色单体,2个DNA,4条DNA单链。答案A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曲线:DNA与染色体的变化曲线识别方法
知识拓展:1、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产生配子情况
&2、如何判断不同的精子是否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①如果在四分体时期,不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则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2种精子细胞。②如果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则一个精原细脆形成4个、4种精子细胞。③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④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⑤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例& 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种类有 (&& ) A.1种&& B.2种&& C.4种&& D.8种思路点拨: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形成2种类型的4个精子。但若一个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的精子种类就应是4种。答案B 3、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是前者同源染色体变化为四分体,后者不形成四分体。4、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有丝分裂的区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而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二者是相同的。 5、细胞分裂与变异类型的关系
相关试题推荐
1、 下列结构中,不属于DNA基本单位的是A
2、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强酸、强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B.高温、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C.酶催化反应能放出更多的能量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3、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可能会造成当地居民中白血病患者增多,儿童畸形增多,其原因是A.气温太低导致B.大量煤焦油污染C.核辐射作用导致D.病毒感染
4、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用无水乙醇代替丙酮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用过氧化氢酶代替唾液淀粉酶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扩散最快的是叶黄素D.在还原糖溶液中滴加斐林试剂,加热后溶液会变成紫色
5、 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说明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的是A.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B.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C.间期的时间长短不同D.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不同
6、 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相关联的概念,我们可以用图来形象地表示这些概念间的关系,下列各项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A.①抗体②载体③蛋白质B.①群落②生境③生态系统C.①神经元细胞体②神经元树突③神经元轴突D.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
7、 脂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A.构成生物膜B.调节生理代谢C.储存能量D.携带遗传信息
8、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Ⅰ、玉米和小麦在适宜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后,将叶横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玉米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被染色,小麦叶片的____ ___被染成 ,被染色的原因是___ ___。由此可知,玉米属于____ ___植物,小麦属于___ __植物。当用碘液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据这个实验现象可推知: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该植物具有_ __ ___ __植物的特点,其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有_
__种,即____ ______。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说明理论依据。(2)在进行扦插枝条生根实验时,一般需要剪去扦插枝条上的一部分叶片。其制药目的是为了减少____ ___,同时还应使扦插环境保持较高的________,避免扦插枝条干枯。
9、 (8分)                                (1)右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对环境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据图判断在CO2浓度为300μL·L-1(接近大气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  (2)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表明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  
10、 A.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11、 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值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D.无丝分裂仅出现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细胞
12、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13、 A.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B.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C.碱基与磷基相连接D.磷酸与脱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
14、 A.降低呼吸强度B.降低水分吸收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
15、 A.酵母细胞B.原核细胞C.动物细胞D.植物细胞
16、 A.没有载体参与B.为自由扩散C.为协助扩散D.为主动运输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为什么不是相同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奥尼尔9797
按照书上的说法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人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科学家们是根据染色体大小和形态结构来编号的,去其中任意一对染色体,则这对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这个好理解,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相同位点上控制着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性,如在起始子之前或在终止子之后则此时的基因作用已不明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数与被减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