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7.0g含杂质的铁粉样品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ω1g样品加热,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073套总数:5003270套专访:2648部会员:5154352位
当前位置:
&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24次
资料类型:月考/阶段
文档大小:422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选择题(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钠元素的几种表达式错误的是
A.Na+的电子排布图:.Na+的结构示意图:C.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
D.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a]3s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42- 、NO3-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HCO3- 、NO3-
C.0. 1 mol·L-1AgNO3 溶液:H+、K+、SO42- 、I-
D.0. 1 mol·L-1NaAlO2 溶液: H+、Na+、Cl-、SO42-
3. 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 W
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5.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1s22s22p63s23p2
②1s22s22p3
③1s22s22p2 ④1s22s22p63s23p4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①
B.具有下列价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3s23p1 ②3s23p2
 ④3s23p4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③
C.①Na、K、Rb  ②N、P、As ③O、S、Se
④Na、P、Cl,
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增的是④
D.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kJ·mol-1)分别为738、1 451、7 733、10 540、
13 630、17 995、21 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3+
6.图1和图2分别是1s电子的概率分布图和原子轨道图。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图1中的每个小黑点表示1个电子
B.图2表示1s电子只能在球体内出现
C.图2表明1s轨道呈形,有无数对称轴
D.图1中的小黑点表示某一时刻,电子在核外所处的位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标准状况下,22.4L己烯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
② 12.4g白磷晶体含有的P-P键数是0.6×6.02×1023
③ 7.1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2×6.02×1023
④ 60gSiO2晶体中含有2×6.02×1023个Si-O键
⑤ 1mol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约为7×6.02×1023
⑥ 500ml1 moloL-1的硫酸铝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约为1.5×6.02×1023
8.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H5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NH5的熔、沸点高于NH3
C.1 mol NH5中含有5 mol N—H键
D.NH5固体投入少量水中,可产生两种气体
9.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的有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与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10.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11.为了除去KCl中少量的MgSO4和CaCl2杂质,需要进行下列七项操作,其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①加水溶解
②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③加入过量的BaCl2
④加入过量的盐酸
⑤加入过量的碳酸钾
⑦加入过量的KOH溶液
A.①③⑤⑦⑥④②
B.①⑤③④⑦⑥②
C.①③④⑥⑤②⑦
D.①④③⑤⑥⑦②
12.若某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基态原子中共有3个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M电子层共有8个电子
13. 设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molNa2O2晶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2NA
B. 常温常压下,32g臭氧与氧气混合物中,含有2NA个氧原子
C.假设1mol氯化铁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则分散系中胶粒微粒数为NA
D.足量的钠与1mol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14. 如右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气体X,将滴管内的溶液Y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溶液Z会进入集气瓶,然后又会有溶液被压回烧杯则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① X是甲烷,Y是高锰酸钾溶液,Z水
② X是HCl,Y是浓硫酸,Z溴水
③ X是氨气,Y是盐酸,Z浓氢氧化钠溶液
④ X是SO2,Y是氢氧化钠溶液,Z浓硫酸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5.将100g浓度为8mol·L-1、密度为ρ g·cm-3的氨水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使之稀释成4mol·L-1的氨水,则需水的体积为
A.小于100mL
B.等于100mL
C.大于100mL
D.等于100/ρ
16.某无机化合物的二聚分子结构如图,该分子中A、B两种元素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分
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式是Al2Cl6
B.不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C.在固态时所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
D.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17.(16分)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加,
元素 有关性质及结构信息
A A的一种原子内无中子
B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C 一个C2—离子含10个电子
D A与D同族
E C与E同族
(1)甲是由A、B、C三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且可以发生银镜反应。甲的一种用途是
。由甲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甲等电子的物质的分子式是
,该物质与C的单质在KOH溶液中形成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2)均由A、C、D、E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物质丙和丁在溶液中反应生成气体,该化学方程式是
(3)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非极性分子有多种,其中乙是一个分子含4个原子的的分子,乙的电子式是
。已知乙的燃烧热为1200 kJ∕mol,乙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A与C形成一种物质戊,在酸性条件下,将少量戊加入淀粉KI溶液后,溶液显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E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
,C单质分子中键和键的个数比是
,C的氢化物在同族元素中沸点反常,其原因是
18.(14分)下列框图涉及到的物质所含元素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均为1~18号元素。
已知:A、F为无色气体单质,B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为黑色氧化物,D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E为红色金属单质(部分反应的产物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F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与G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J、K是同种金属的不同氯化物,K为白色沉淀。写出SO2还原J生成K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分)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2 L的NaOH溶液中,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与HCl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气体的溶解和HCl的挥发.
(1)O点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O到a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状况下通入CO2气体的体积为__
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1.
20.(14分)某课题组为探究淡黄色的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究。
向盛有样品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后发现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棕黄色,并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说明草酸亚铁晶体具有
(填“氧化性”、“还原性”或“碱性”)。若反应中消耗1 mol FeC2O4·2H2O,则参加反应的KMnO4为
(2)资料表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草酸亚铁晶体可完全分解,生成几种氧化物,残留物为黑色固体。课题组根据课本上所介绍的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对黑色固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全部是FeO
(3)为验证上述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定量研究】课题组在文献中查阅到,FeC2O4·2H2O受热分解时,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写出加热到400℃时,FeC2O4·2H2O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图象,如有1.0 g草酸亚铁晶体在坩埚中敞口充分加热,最终残留黑色固体的质量大于0.4 g。某同学由此得出结论:假设一不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题 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共16分)
(1分)18. (共14分)
19. (共8分)
(每空2分)
20. (共14分)
(2)假设2
,(1分)假设3
(3)【定性研究】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定量研究】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D B D C B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A B B C C D
17. (共16分)
18. (共14分)
⑴ NO (2分);
N≡N(2分)
⑵4NH3 + 5O2
⑶ 3Cu+8H++2NO3-= 3Cu2++2NO↑+4H2O
⑷ 3CuO+2NH33Cu+N2+3H2O
⑸ 2Cu2++2Cl-+SO2+2H2O=2CuCl↓+4H++SO42-
19. (共8分)
OH- + H+ = H2O
CO32-+ H+ = HCO3-(3)44.8
2.5(每空2分)
20. (共14分)
(1)还原性 (1分)
0.6(1分)
(2)假设2:全部是Fe3O4,(1分)假设3:是FeO和Fe3O4的混合物(1分)
(3)【定性研究】实验步骤: 取少量黑色固体,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在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2分)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溶液不变红色,则假设1成立,溶液变成红色,则假设1不成立。(2分)
【定量研究】
不同意,(1分)实验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FeO会被空气中的氧气进一步氧化,生成铁的其他氧化物(2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高考学习网:
高考学习网: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的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质量分数是
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的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质量分数是
2NaHCO3 = Na2CO3 + H2O +CO2&& △W&&&&& 168&&&&&&&&&&&&&&&&&&&&&&&&&&&&&& 18&&&&&& 44&&&&&& 62&&&&&&& X&&&&&&&&&&&&&&&&&&&&&&&&&&&&&&&&&&&&&&&&&&&&&&&&&&& W1-W2得 x=168(W1-W2)/62=84(W1-W2)/31解得的x为NaHCO3的含量,则样品质量分数 W= 1- x/W1 = 1-84(W1-W2)/31W1如何化简得到(84W2-53W1)/31W1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你把1分成31w1除以31w1,然后通分w1就变负了,所以把正的w2提前就是84w2-53w1除以31w1
耗子真的爱上学习了??反正我没看题不知道你做得对不对……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CO3样品纯度,现将W1克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克,则该 "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CO3样品纯度,现将W1克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克,则该 "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
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CO3样品纯度,现将W1克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克,则该 "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
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W1-W2=m(H2O+CO2)你可以把H2O+CO2看成H2CO3直接用W1-W2/62算出NaHCO3的质量,再用其质量比上W1,则可算出NaHCO3的纯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2014年高考化学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09 钠及其化合物_学优高考网
1.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ω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ω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      B.
2.将一定质量的钠、钾投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产生气体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投入的Na、K一定等质量
B.投入的Na的质量小于K的质量
C.曲线a为Na,b为K
D.稀盐酸的量一定是不足量的
3.在相同条件下,将相同物质的量的Na、Mg、Al分别加入盛有同浓度、同体积盐酸的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充分反应,生成气体体积的关系不可能是(  )
A.甲(Na)>乙(Mg)>丙(Al)
B.甲(Na)>乙(Mg)=丙(Al)
C.甲(Na)<乙(Mg)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9.把一定体积的H2、CO、CO2混合气体通入盛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不断点燃,充分反应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变为原体积的,则原混合气体中H2、CO、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2∶5
B.4∶2∶3
C.6∶7∶5
D.3∶4∶2
10.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固体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固体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含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13.0 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丙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________。
(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________。
3.【解析】本题需要分不同情况讨论才能解决。B选项是属于盐酸对三种金属均不足时,钠还能继续与水反应;C选项是属于盐酸对三种金属均过量时,此时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Na)、n(Mg)、 n(Al);D选项是属于盐酸恰好完全消耗且钠恰好反应,而镁、铝均过量。
【答案】 A
9.解析:反应结束后的气体一定是氧气,且其物质的量等于原混合气体中的CO2与Na2O2反应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本题可假设原混合气体共9体积,因反应后生成氧气1体积,则原混合气体中的CO2为2体积,H2和CO共为7体积,后两种气体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对反应后气体的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即V(H2、CO)∶V(CO2)=7∶2,满足该比例的只有选项D。
易错起源1、Na2O2的性质与有关计算
例1、某学习小组做Na2O2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向Na2O2与水反应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时溶液呈现红色,但红色很快褪去。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此现象分别作了如下推测:
甲: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可能是温度升高使红色褪去。
乙:由于所加水量较少,红色褪去可能是NaOH溶液浓度较大的缘故。
丙:Na2O2具有强氧化性,Na2O2与水反应的产物中含有的H2O2等也具有强氧化性,可能是氧化漂白了红色物质。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推测正确      B.乙同学推测正确
C.丙同学推测正确
D.以上都不对
1.Na2O2的强氧化性、漂白性
(1)化合价与性质的关系
Na2O2中氧元素为-1价,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氧化性。
(2)强氧化性的表现实例
有关Na2O2与CO2、H2O反应的重要关系
2CO2+2Na2O2===2Na2CO3+O2
2H2O+2Na2O2===4NaOH+O2↑
(1)物质的量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2)气体体积关系
若CO2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等于原混合气体体积的
,也等于生成氧气的量。
(3)电子转移关系
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物质的量关系为
2Na2O2~O2~2e-。
(4)固体质量关系
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或H2O中的“H2”;可以看作发生相应的反应:Na2O2+CO===Na2CO3、
Na2O2+H2===2NaOH(实验上两反应不能发生)。
(5)先后顺序关系
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全后,Na2O2再与H2O发生反应。
易错起源2、 Na2CO3与NaHCO3的性质与计算
例2.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某学生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A、B中分别装有1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快
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大于或等于2 mol/L
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小于或等于1 mol/L
D.最终两试管中Na+、Cl-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1.Na2CO3、NaHCO3的鉴别
(1)若为固体
可利用加热法,加热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的是NaHCO3。
(2)若为溶液
可利用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也可利用气体法,滴加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3,开始无气泡产生(或气泡较少)的是Na2CO3。
2.Na2CO3、NaHCO3和盐酸反应
(1)放出CO2的速率
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快。
(2)Na2CO3溶液与盐酸的互滴鉴别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无气泡产生,而向盐酸中滴加Na2CO3溶液开始就有气泡产生。
(3)CO2生成量比较
①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CO2相等。
②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
③等量的盐酸与足量的Na2CO3、NaHCO3分别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
④一定量的Na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CO2的量与受热分解后的残留物与酸反应产生的CO2的量相等。
差量法在NaHCO3分解计算中的应用
在化学反应中,根据固体质量变化或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化与原方程式中各种计量数成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方法。如:
Na2CO3+ CO2↑ +H2O   Δm(固)
易错起源3、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与方法
例3.海水中有取之不尽的化学资源,从海水中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如图是某化工厂对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后可得NaCl饱和溶液,精制时通常在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滤液呈中性。请写出加入盐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后的母液中有K+、Na+、Mg2+等阳离子。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思考,在母液里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水里的镁元素处于________(游离、化合)态,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的反应________(“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无水氯化镁所得的镁蒸气可以在下列哪种气体氛围中冷却(  )
A.H2        B.CO2
海水提取镁
①加熟石灰;②过滤;③加盐酸;④浓缩结晶;⑤电解。
(3)发生的化学反应
①MgCl2+Ca(OH)2===Mg(OH)2↓+CaCl2
②Mg(OH)2+2HCl===MgCl2+2H2O
③MgCl2?6H2OMgCl2+6H2O
④MgCl2Mg+Cl2↑
冶炼金属镁用电解MgCl2的方法,而不采用电解MgO的方法,因为MgO的熔点太高。
1.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晚会上,焰火贯穿了晚会的始终,成为最吸引“眼球”的晚会印象。焰火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2.关于金属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仅存在于矿物中
B.金属元素存在于矿物和动物体内,但植物体内不存在
C.少数金属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大多数金属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D.金属元素仅存在于矿物中,动物和植物体内不存在少量金属元素
3.用光洁的铂丝在蘸取了某无色溶液后,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呈黄色,下列各判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Na+
B.一定含有Na+,可能有K+
C.既含有Na+,又含有K+
D.可能有Na+,可能有K+
4.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了液体铝钠合金作载热介质,大大提高了热能的传递和转化效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Al
B.将铝钠合金投入一定的水中若无固体残留,则n(Al)≤n(Na)
C.铝钠合金投入足量氯化铜溶液中,肯定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也可能有铜析出
D.m g不同组成的铝钠合金投入足量盐酸中,放出的H2越多,则铝的质量分数越小
5.将物质的量均为a mol的Na和Al一同投入m g水中(水足量),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6.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新型氧系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其中过碳酸钠只发生了氧化反应的是(  )
B.KMnO4溶液
D.Na2SO3溶液
7.200 ℃时,11.6g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再将反应后剩余固体冷却后加入含有Na+、HCO、SO、CO等离子的水溶液中,若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3.2g/mol
B.混合气体与Na2O2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C.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D.溶液中HC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但是HCO和C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基本保持不变
8.某溶液中含有HCO、SO、CO、CH3COO-四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
C.CH3COO-
9.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Na2CO3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
B 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Ⅰ对,Ⅱ对,有
D 过氧化钠可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 Na2O2能与CO2和H2O反应生成O2 Ⅰ对,Ⅱ对,有
10.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
12.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13.为测定某含有杂质Na2O的Na2O2样品的纯度,某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准确称量样品m g,与水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的体积稀释为V mL,从中取出V1 mL溶液,装入锥形瓶,用已知浓度的盐酸进行滴定,以确定溶液的浓度,再计算出样品中Na2O2的含量。
(1)此方案中,酸碱中和滴定时应选用________滴定管。
(2)写出此方案中所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准确称量样品m g,将样品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生氧气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Na2O2的含量。
(3)该方案的实验过程中,仪器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仪器下方序号),①中的进气口为________(填“A”或“B”)。
(4)装置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方案一、方案二中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________。
14.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制取纯Na2CO3溶液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A.大理石 
C.氢氧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三名同学设计的制备实验方案的反应流程分别如下:
甲:NaOH溶液Na2CO3溶液
乙:NaOH溶液NaHCO3溶液
Na2CO3固体Na2CO3溶液
丙:NaOH溶液NaHCO3溶液Na2CO3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甲、乙两方案的主要缺点:
甲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采用丙方案制取纯Na2CO3溶液,其实验的关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反应②所得的Na2CO3固体中混有未分解的NaHCO3,乙同学选择澄清石灰水测定其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乙同学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若能,请说明计算所需的数据;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15.有X、Y、Z三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1)若X、Y、Z三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三个反应均为化合反应,则Y的化学式为________,Z的电子式为________;Y、Z两种物质相比,相同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当由X制取Z的上述两种途径生成Z的量相等时,转移电子数目比为________。
(2)若X、Y、Z三种均为常见化合物且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两种短周期元素,0.1 mol/L的三种物质的溶液pH:Y>X>Z>7,则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X、Y、Z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X是单质,Y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盐,②的反应条件为电解,则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答案】C
【解析】物质的量均为a mol的Na和Al投入水中的反应为
2Na+2H2O===2NaOH+H2↑
2 mol     2 mol 1 mol
a mol     a mol mol
2Al+2NaOH+2H2O=== 2NaAlO2+3H2↑
2 mol 2mol       2 mol  3 mol
a mol amol       a mol  a mol
所得溶液为NaAlO2的溶液
c(NaAlO2)===mol?L-1。
8.【答案】C
【解析】Na2O2与H2O反应后生成O2和NaOH,O2氧化SO,NaOH与HCO反应生成CO,CO的量增加。
9.【答案】D
【解析】A项中Ⅰ错误,治疗胃酸过多应用NaHCO3,Ⅱ对;B项中Ⅰ、Ⅱ均正确,两者存在因果关系;C项中Ⅰ、Ⅱ均正确,但两者无因果关系。
15.【答案】(1)Na2O Na+[]2-Na+ 离子键 2∶3或3∶2
(2)Na2CO3+Ca(OH)2===CaCO3↓+2NaOH CO+CO2+H2O===2HCO
(3)2NaCl+2H2O2NaOH+Cl2↑+H2↑(或其他合理答案)
2Na+2H2O===2Na++2OH-+H2↑
()我的高考我做主!
学优高考网()我的高考我做主!
()我的高考我做主!
相关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将20g含杂质的锌样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