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预约到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关于某科学的超电磁炮方面的专家教授啊?

微信号:kkkaoyan
当前位置: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介绍
摘要:跨考教育编辑悉心为您整理了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考研院校有所帮助
&&名师答疑: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2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从事电波环境特性观测和研究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所,也是国际上规模较大的国家级电波环境特性观测和研究机构之一,是独家拥有国防科技工业电波环境观测站网和国家电波环境数据资源的单位,是国家授权的电离层骚扰预报业务发布机构。所本部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在青岛建有分所,在北京设有&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满洲里、长春、青岛、乌鲁木齐、兰州、重庆、广州、海口、拉萨、昆明、苏州、西安等13个城市以及南北极等六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常年电波环境观测站,构成国家唯一的电波环境观测研究网。全所现有职工132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级高工38人,高级工程师155人,工程师37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6人。
  22所是以研究电磁波在各种媒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应用为主的综合性研究所,其研究领域从地下到高空大气,研究频段从超长波到毫米波。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雷达、通信、导航、测控、遥感、航天、频谱管理、、无线电干扰协调、石油测井等领域。多年来,该所努力提高我国电波环境特性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加快电波环境技术的成果转化,积极为国防和国家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参与和承担了&两弹一星&、南极通信与科考、载人航天工程等20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形成了电波技术、天线技术和石油电子三大系列支柱产业和上百种产品,连年超额完成与集团公司签订的年度经济责任指标。截止目前,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技进步成果奖19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500余篇。
  22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是国际无线电科联及世界日服务(IUWDS)的一个区域中心,是国际电联(ITU-R)第三研究组中国对口组长单位,是出任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F委员会和G委员会的中国代表单位,代表中国加入&欧洲非相干散射科学联合会&,代表中国与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国进行电离层资料交换,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并建有经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多次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其主办的电子学术刊物《电波科学学报》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信息产业部科技创新先进集体、信息产业部军工电子建设项目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十五&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军工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新乡市&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七年荣获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年度经营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 以上信息由培训为您整理
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空间或微信:kkkaoyan
跨考教育(粉丝18.7万)
全国面授课程
2015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视频解析
<font color="#ff考研政治真题视频解析
2015年考研管综写作解析
2015年考研英语翻译指导
2015年考研专业课免费视频
研友互动,师兄学姐答疑解惑群
2015考研英语交流群
2015政治考研交流群
15数学答疑交流考研群
2015考研交流群
二战考研QQ群
免费考研直播群
【今日共享资料:30话题数:22】
已有219人参与此话题已有132人参与此话题
已有256人参与此话题已有362人参与此话题已有438人参与此话题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笔记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笔记: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内部重点权威笔记,由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的多本重点笔记查缺补漏整理而成,手写版,考点全面,重点突出。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是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最重要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之一,由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最权威的导师授课。包括重点分析,知识体系全面,基础知识重难点分析。并且笔记由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高分学员仔细检查审定,并且结合自身考研经验,对考研的重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这样就会更加凸显重点,直击考研的命题重点及相关考点,完善而详细。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本地的考生进行考研复习的时候都会很重视这份笔记的,都会用来参考,可帮助考生迅速准确把握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的考研重点,查缺补漏,高效复习,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很好的把握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复习方向。所以报考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考生要非常重视这份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笔记。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笔记原价为95,现价70。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2014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4
本院系:未公布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招生人数:4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不区分研究方向
③301数学(一)
④80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⑤802 电路、信号与系统
其中:④、⑤选一
复试科目:
一、英语:口语
二、专业: ①80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②802电路、信号与系统 二选一(不与初试科目相同);
备注:导师及研究方向待复试通过后确定。
0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路宏敏,科学出版社
《简明微波》梁昌洪,高等教育出版社
《天线原理》 魏文元,国防工业出版社
802 电路、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四版)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四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
803普通物理:
《大学物理学》张三慧,清华大学出版社
《普通物理》程守洙,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2013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3
本院系:未公布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招生人数:未公布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01.电波传播及其工程应用
02.电磁兼容与系统
03.天线理论与工程
04.无线电技术与系统
05.电磁波测量技术
06.卫星无线电系统传播技术
07.移动无线系统传播技术
①101 政治
②201 英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⑤802 电路、信号与系统
其中:④、⑤选一
一、英语:口语二、
①80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②802电路、信号与系统
二选一(不与初试科目相同);
1、拟招3名推免生(高校推免计划内)。
2、导师及研究方向待复试通过后确定。
80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路宏敏,科学出版社
《简明微波》梁昌洪,高等教育出版社《天线原理》 魏文元,国防工业出版社
802 电路、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四版)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四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2012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2
本院系:未公布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招生人数:4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01.电波传播及其工程应用
02.电磁兼容与系统
03.天线理论与工程
04.无线电技术与系统
05.电磁波测量技术
06.卫星无线电系统传播技术
07.移动无线系统传播技术
①101 政治
②201 英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⑤802 信号与系统
其中:④、⑤选一
一、英语:口语
二、专业:
①80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②802信号与系统
二选一(不与初试科目相同);
80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路宏敏,科学出版社
《简明微波》梁昌洪,高等教育出版社
《天线原理》 魏文元,国防工业出版社
802 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四版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四版管致中,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笔记为内部重点权威笔记,由本校本专业的多本重点笔记查缺补漏整理而成,手写版,考点全面,重点突出。本校本课程为本专业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由本校本专业最权威的导师授课。包括重点分析,知识体系全面,基础知识重难点分析。本校的本科生进行复习的时候都会很重视这份笔记的,都会用来参考。利用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笔记复习,可帮助考生迅速准确把握考试重点,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很好的把握本校本专业的复习方向。所以报考本校的考生要非常重视这份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笔记。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考研专业课初试复习建议:1、首先大家要明确专业课从什么时候开始复习最合适,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和研招办的指导老师建议从5月前后就要进行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要将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指定教材和参考书大致复习一遍,对专业课的总体知识框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全年的复习规划2、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信息和资料是非常重要,最重要的考研专业课复习资料是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研究生院网站指定的参考书、参考教材、历年考研真题、考研大纲;其次是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权威导师的笔记和讲义,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准确把握复习重点,理清复习思路,考生往往这方面的准备差距很大,是影响专业课分数高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把握考研专业课信息的公布,每年七月份和八月份研究生院的网站上会陆续公布最新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考研参考书,指定教材,考试科目,考研大纲,导师信息,招生人数,录取比例,报名时间等招生信息;不要乱用辅导资料,资料的真伪一定要学会辨别真伪,目前很多骗子冒称研究生在考研论坛、考研群里疯狂的发帖,说自己就是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师哥世界,说得天花乱坠,吸引考生买资料,一般你付款后这些人就不理你了,在百度上搜一下:买考研资料被骗,你就知道在一家正规的考研机构或者网站上买资料是多么的重要了。还有很多人在淘宝上卖资料,一般也是说自己是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很多同学错误的认为,淘宝购物,货到后满意再付款,看上去很安全。实际上有很多问题在里面。第一、对于已经签收的货物,如果卖家拒绝退款,买家实际上是很难拿到退款的。第二、由于专业课复习资料的特殊性,一般同学们(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同学)即使收到了资料当面仔细检验,也是很难鉴别资料的真假的,比如针对同一本教材的笔记,章节顺序一致,如何辨别是否一定是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笔记。第三、可能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很多淘宝店铺是100%好评呢?现在有很多专门从事淘宝虚假信誉交易的非法机构,只用几百元便可以刷出一个有着几百个信誉的100%好评淘宝店铺,相关的报道同学们百度搜索一下"淘宝 虚假交易"或者“淘宝网买东西被骗”这个组合关键词就可以搜到很多信息的。虽然现在淘宝官方也在重点打击虚假交易,但是从事虚假交易的太多了,同时手段又是不断变换,很难彻底杜绝的。所以同学们一定不要只根据淘宝店铺的信誉来选择资料。很多卖资料的骗子正是利用这些漏洞在淘宝开店销售资料。笔记讲义一定要是导师的,才会有帮助,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考研科目都是本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我们收集的笔记和讲义也都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最权威的导师的笔记和讲义,并且由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高分研究生进行过检验和整理。大家在购买笔记的时候一定要确认下是否手写的,手写笔记比较真实,而打印版的笔记多为在网上下载的,作为某些资料贩子骗取黑心钱的手段,每年在论坛上发帖子、淘宝上开店铺的小商贩都会在网上下载一些笔记、讲义习题进行出售,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笔记是打印版,购买前大家要仔细的问清楚。中国教育考研网的创办完全是出于团队成员大多有深厚的考研情结。中国教育考研网起誓坚决抵制假资料及过时的资料对考研学子的误导。
考研座右铭:可以反省不能后悔因为那将没有任何帮助
------分隔线----------------------------
注:1、请根据收到资料的情况进行如实评价。2、评价次数不代表本商品的购买次数,买家收到资料后可自由选择是否在会员中心进行评价。3、如果本商品差评超过三个,请先和华文教育的客服联系,确认商品是否合格后购买。4、华文教育自1999年创办以来,一直为国内最大最权威的考研专业课辅导机构,经常遭到同行的恶意诋毁,禁止同行网站或者机构进行恶意差评,一旦发现将追究法律责任。
评价评论评价人
因为生病,所以没有上网及时评价,抱歉~书很好~!谢谢~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7 17:30
会员:谈文静
这是学姐推荐给我买的一份资料,看了看,很好,对于解题答卷很有帮助,接电话的客服也很到位!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9 22:22
会员:史史
确实是复习的好东西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7 19:59
会员:月亮
全满分,收到资料后很高兴!复习的动力加大了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8 20:31
会员:LynnJoan
资料齐全,物有所值!!好!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7 17:29
会员:蓝色妖姬
华文在我们黄冈师范学院的口碑不错,资料确实很正规!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9 09:43
会员:势取华师
华文果然不错,听了你们的讲座后买的,资料和你们的讲座一样优秀!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9 23:57
会员:毛毛
挺好的,内容比较全,看得出是花了心思的!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9 12:21
还好吧,这本内容还行,给个好评!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8 20:47
会员:哑风
资料还是可以的,客服有点不愿意回答问题!
服务态度:
产品质量:
快递速度:
<font color='#14-11-17 18:27
会员:似水无痕本页位置 >
(最后一段缺字、作者姓名有误)吕保维――中国电波传播科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作者:焦培南沙踪
  吕保维,电波传播学和空间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波传播科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主持了全国电离层观测网的规划和建设,以及电
离层垂直探测仪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电离层研究和短波无线电通信的频率预测奠定了基础。首先提出了卫星式飞船与地面通信可利用电离层短波“滑行波”模式的理论,且在电离层吸收,对流层、电离层前向散射传播,电波绕射传播等理论方面都有所发展。
  吕保维,男,1916年7月2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读书人的家庭,自幼受到重视传统道德教育家风的熏陶。九岁时因双亲相继去世而到北平叔父家随家庭教师学习古文与诗词。此后不久,随叔父全家迁往上海,开始入当地小学读书。当时的上海小学已开设英语课程,他此前对英文和算术都毫无基础,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很快地赶了上去,且只读一个学期就升入初中。刚读完初二,他通过考试跳级升入该校高一。一年后,又以优异成绩作为高二插班生考入驰名沪上的上海中学。1935年,他只用了五年半时间修完了通常要用12年修完的中小学课程,而且以各门均优的成绩获得上海中学高中毕业证书。当年,他报考了清华、交大、浙大三所大学;为了解决上大学所需经费来源,还报考了由民族资本家吴蕴初先生创办的清寒教育基金。这几处高校都录取了他。他决定上清华大学。到校后,接江苏省通知,因他在那届江苏全省中学毕业生会考中名列前茅而授予他江苏省奖学金。在清华大学读完第一学期后,他觉得自己更喜爱基础科学,但因告知如转物理系,一年级的课程须重读,后决定转读电机系。
  1937年暑假期间,北平各大学二年级学生参加南京国民政府将领宋哲元部的西苑兵营军训,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侵华战争。军训一结束,他即乘火车回上海看望叔父,不久,他从报纸上得知清华、北大、南开三校正在长沙筹建长沙临时大学,而且抗日战争日渐扩大,于是他即去长沙,在湖南大学借读;不到一年又随校迁往昆明继续在刚正名的西南联合大学就读,1939年毕业。
  大学毕业后,在昆明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当了一年助教,在此期间考取了第五届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1940年转到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管辖下的昆明无线电厂工作。1941年他与其他考取第五届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共17人一同去香港准备出国,不料去美驻港领事馆办理签证时,认为他有砂眼,告以需在港治好后才能签发,不意竟被拖到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香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他赴美求学之举也随之受阻。在当时,吕保维有鉴于日军即将入据九龙,乃设法以惠阳人返乡名义,从九龙走到惠阳,后经韶关回到昆明,仍在昆明无线电厂工作。
  1943年夏,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通知他去办理出国手续。这次办理赴美签证非常顺利。由于战事,他经印度、南非、南美,通过巴拿马运河到达美国纽约最后到达目的地波士顿。当年秋天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电机系学习,选学了当时正迅速发展的微波技术、雷达、通信和自动控制及电磁场理论和数学物理方法等。1944年6月,他以《线性调频信号监频器》的研究论文获科学硕士学位,并被选为Xigma
Xi会员。同年入哈佛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研究生院深造。在此期间,他自己动手,建立了一套用回波幅度比较方法测量电离层吸收的装置,并据此取得了一个季度的观测数据,得出了和Charpmam理论相符的结果。1947年2月,以此研究成果为基础的《电离层中无线电波吸收日变化》的研究论文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以自己设计的仪器去研究电离层吸收的重要成果。接着加入哈佛大学Cruft实验室从事电离层物理和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传播的研究。在此期间他又独立设计和安装了仪器,用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干涉仪的原理的方法接收外国电台信号,并测量其电波到达角,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成功地进行的电波到达角的测量研究。
  在美国求学期间,吕保维深切体会到美国社会与中国社会之间、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和中美两国发展阶段之间的差异,促使他对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进行思考。约自1948年开始,美国新闻媒体不断传出了国内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消息,他很受鼓舞,渴望了解中国革命的情况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他,遂到一家华人开的书店买了一些有关中国革命的小册子和一些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经过较仔细的阅读,他相信历尽苦难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获得彻底解放,在革命胜利后一定要建设一个新的国家;而建设新中国是一项伟大事业,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将需要各种人才。为此,1949年夏天他毅然决定回国,以求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那时从美国至远东没有正规航运交通,只偶而有从旧金山开往远东的货船可供搭乘,他便去旧金山暂住候船,直到1949年秋天才搭上一艘货船。船上没有乘客的铺位只好呆在甲板下的舱位,历尽辛苦到了香港。那时从香港到广州也无正常交通,只好乘了一艘小货船到塘沽。他辗转来到北京时正好“十一开国大典”刚过。
  吕保维初到北京时,人地两疏,不知去何处能找到适当的人介绍工作。于是他决定自己去寻找。一日偶然路过当时的电信总局,他便试着进去探询机会,很幸运地遇到了几位从解放区进城接收邮电系统和广播系统的干部,当他们了解了他从国外毅然回国参加建设的爱国行动,非常欢迎他留在邮电系统工作。随之他开始了为新中国服务的历程。当时,他的任务主要是筹划并开拓新中国的电波传播研究。这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交叉科学,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不仅要借助于不断发展的电磁理论与电动力学,而且还需借助在地球物理、气象学、天文学、大气物理与空间物理等领域逐渐完备起来的基础理论与包括无线电电子学在内的诸种实验手段,才有可能使之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使之为现代意义上的无线电工程、宇航工程乃至气象工程、天文工程服务。深知其深刻意义的吕保维从此就全身心地投入了进去。
  1953年初,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所被全建制地划归军委通信兵部管辖,吕保维随之转了过去,担任电波传播与天线研究室主任。主持筹建新中国的电离层观测站网,包括组织研制生产了一批电离层探测仪。经过数年的艰苦创业,于1956年初建成了拥有8个站的中国电离层观测站网。在此期间吕保维考虑了筹建面向全国的电波传播研究机构。
  1956年7月,中央军委建立了旨在发展我国空间事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0038部队(航天部前身)。吕保维任职的通信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被全建制地纳入该部队序列。素以革命与建设事业为重的吕保维欣然随之转了过去,继续主持电波传播研究工作,包括瞄准并紧跟当时国际电波传播发展步伐,组织开展了我国首次电离层和对流层散射实验和短波场强计算的研究。当时这些项目在国外也开展不久。他独立完成并发表的“超短波前向散射理论”等论文记载了他的部分学术成果。
  1956年,他作为我国四人代表团的一名主要成员参加了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召开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大会,表明早在那时他就已被视为我国这个领域的主要知名专家了。由国际上地球物理学界著名科学家发起的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世界范围内协调各国有关学科,对将在1958年出现的超常太阳活动高年的地球环境与日地环境进行探测和研究。美国与苏联的代表团在这次大会上宣布,在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期间,将向空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这一开创空间时代的旷世之举为世人所注目。我国代表团团长陈宗器教授(已经过世)在这个大会上,宣传中国政府关于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远景规划的同时,宣告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亦将向地球物理和空间科学进军,包括承担其中的国际义务,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但后来由于台湾参加了这个国际组织活动等原因我国退出了这次合作。
  1958年8月,依中国科学技术十二年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建立起来的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为了加强对电波传播与天线这一新学科的研究与开发,吕保维又奉命转到该所主持该学科的开拓工作。
  1959年,吕保维受国防科委和海军委托,研究海面上雷达的超视距探测能力,他与刘兆年利用改装了的电离层测高仪在大连完成了我国首次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的原理试验。在岸边接收到离岸60至100公里海面上大船的回波。这是一个创新性的实验,但由于当时我国电子技术和工业水平有限,还无法应用其成果。
  1965年,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电波传播的研究,组建了归属第四机械工业部的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此研究所是依吕保维提出的设想与建议,由当时统管全国科学技术的聂荣臻副总理批示而建立的。1965年5月,他被调至该所任副所长兼总工程师。1966年6月,在此任上工作了一年,又因工作需要先是被调往中国科学院701工程处,继之又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8120部队和上海401单位等机构,参与和发射与运行人造地球卫星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十分可惜的是,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为害甚烈的“文化大革命”,从开始到结束,正好伴随他的这段历程的始终,使得他无可奈何地在“靠边站”中度过。
  1978年,当年他曾为之服务的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与破坏,差不多成了只能从事电真空与激光器件开发的机构。组织上为了振兴被视为“国家队”的这个研究机构,吕保维被委以该所所长的重任。为把这个研究所重新恢复原就具有的综合众多电子学分支学科的规模,如信息与系统,天线与电波传播,激光与光电子,材料与工艺,真空电子学及电子器件等专业,并使之在若干国家急需开拓的前沿学科跟上国际先进步伐,他带领全所科技工作者投入了拨乱反正与再创业工作,经过6个年头的不懈努力,电子所在出成果、出人才上重又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1980年,吕保维由于在新中国电波传播事业的开创性贡献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由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教授推荐,吕保维与王大珩,陈芳允等教授被接纳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84年他辞去所长职务后,潜心从事电磁波传播理论研究和培养高级电波科学研究人才的工作。在他指导下的中青年科学家群体近年来在电磁理论和电波传播理论方面又取得了不少新的科研成果。
  他现在虽已是年逾八旬,但仍在不倦地著书立说,以期将自己的丰富知识和学术思想留给年轻一代。他计划撰写的一套关于经典场论的小丛书,共有四个分册,即电磁场理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概论。他对宇宙学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整个宇宙的时间为无限,空间为有限无边,整个宇宙由多个亚宇宙组成,而“我们的宇宙”仅仅是其中之一。这些他仍都在不倦地探索之中。
  吕保维关心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在我国科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科学成就和正直、坚毅的人品获得人们普遍的赞誉。他曾先后被选为或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的代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主任委员等职。
重大科研成果举例
  为新中国组建电离层观测站网
  吕保维自1949年秋回到祖国后,在邮电部所属的电信科学研究所及军内有关研究所的最初的八、九年内,筹划和开拓了新中国的电波传播事业。首先他集中精力组建电波传播研究室,培训队伍。当时的工作条件十分简陋,主要观测设备都需要自己设计研制,无线电器材也十分短缺。很多电子部件,如脉冲变压器、高压开关等,都要自己设计研制,甚至一些电子管的管座也要自己做。在此期间研制了电离层垂测探测仪,电离层吸收仪和来波测向仪等一批观测设备;接着他主持制定了电波传播发展规划和领导建立了全国电离层观测站网。站网的布局是沿120°经度线,每隔5°纬度一个站的链,以研究中国地区电离层纬度效应;而在45°和30°纬度,东西跨50°经度建两条链,以研究中国地区电离层的经度效应。整个观测站网东起长春,西至乌鲁木齐,北起满洲里,南至海口,包括科学院建制的余山、武昌在内有十个站的中国电离层观测站网,已于1956年基本建成。这个物质成果,不仅使当时亟待开展的短波无线电通信频率预测、电离层物理和电离层电波传播研究有了依靠,还为此后开展电离层及对流层散射传播之类的热门课题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发展了对流层和电离层前向散射理论
  吕保维在无线电波的对流层和电离层前向散射传播理论的研究上,对前人的工作作了很大的发展。1959年他在《SCIENTIASINICA》(《中国科学》英文版)上发表的《超短波前向散射理论》一文,提出了前向散射的散射截面和接收功率的表达式可以用量∫ρ(ξ)exp(-jkξ)dτ表示,而它是介电常数起伏的相关系数ρ(ξ)的三维富里埃变换。在对流层水蒸气不是稳定状态的假设条件下,对流层介电常数可以仅表示为温度的函数,这样就能方便地把介电常数起伏的相关系数看作与温度起伏的相关系数一样,于是∫ρ(ξ)exp(-jkξ)dτ在惯性范围内是服从(-11/3)幂函数。在电离层,介电常数起伏的相关系数与电子浓度起伏相关系数相同。于是导出了扩散方程必须满足电子浓度分布。这时,∫ρ(ξ)exp(-jkξ)dτ则在惯性范围内也是服从(-11/3)幂函数。这一理论的数学表述比前人的结果更符合实际。在当时这一成果曾被西方学者赞为社会主义国家电信研究重要成果之一。
  提出了地面与卫星式飞船短波通信的“滑行波”模式理论对于地面与卫星式飞船的通信,一般多用甚高频(VHF)以上波段。由于VHF波段只能在视距范围内传播,对于没有海外基地的我国,各跟踪站的天―地通信距离是有限的。为了扩大天―地通信的覆盖范围和增加国内基地站的跟踪时间,考虑超视距通信是必要的。实现超视距通信则要用短波波段。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传播模式呢?在1961年我国第六次星际航行讨论会上,吕保维提出了一种天―地短波超视距通信的“滑行波”模式的完整理论。依短波传播理论,在电离层内有反射、穿透、环球传播三种可能传播方式。反射条件是a?cosθ0/(μr)(min)n>1,穿透条件是a?cosθ0/(μr)min<1。其中μ为电离层折射系数,为反射点径向距离,a为地球半径,脚标min表示最小值。使a/(μr)min=1的频率为“最高反射频率”。由于电离层可能出现各种不均匀结构,天―地超视距通信就变得可能,但十分复杂。可能会出现“多次反射”、“多次反射加散射”或“滑行波”模式。当飞船无论在低于或高于(μr)min高度要实现远距离滑行传播时,都必须使之在(μr)min处的(μ2r2-a2?cos2θ0)之值略小于或略大于零。如使用频率在使(μ2)min=0与使(μr)min=a之间,那么总有一个角度θ0使μ2r2-a2cos2θ0=0。因此,在邻近这个θ0角度的射线会发生“滑行波”模式传播,依理论推导,这个频率应在临界频率f0和3.4f0之间。
  吕保维后来使之进一步完善的理论,于1993年被北京国际电波传播学术讨论会特邀作了大会报告,并收入即将出版的、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J.A.Kong主编的《电磁研究进展》(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 Research)中。吕保维的这个理论对地面与卫星式飞船的超视距短波通信电路设计有指导意义。
  纠正了经典绕射理论中在数学推导上的错误
  1937年,范?丹?坡尔(Vandanpol),布莱麦(Bremmer)和福克(Φok)等人所发表的论文中,利用华生(Watson)变换讨论无线电波绕射问题时,把矢量位的级数变为留数级数而收敛很快,从而得出了电场和磁场强度解。吕保维于1965年在《中国科学》英文版上发表的《无线电波沿地球绕射理论的若干数学问题》一文,纠正了前人理论在数学上的错误。他认为Watson变换过于理想化(即地球内波数k2=∞,收发点的地心距b(或r)等于地球半径a),实际上,k2虽然很大,但不会是无限大,(或b)=a也不一定满足,频率高时更是如此。Van
Pol和Bremmer等人在试图放宽限制的努力中获得了一定成功。在更一般情况下,f(v-1/2)不再是v的偶函数,但Van和Bremmer认为k2足够大,f(v-1/2)与偶函数差不多,从而把初场分为表示发射偶极子直接到达接收点的波和表示穿过地球而到达接收点的波,因而可忽略后者,使初场近似为修正过了的初场。如果把这个修正过的初场作为入射波,那么到达地面时,有一部分反射而另一部分被折射。在接收点的总场近似地等于改过的初场与它所产生反射波的场之和。这在物理概念上是难于理解的。因为我们将不能不得出修正过的初场恒等于0的荒谬结论。究其根源是他们将初场分成两个部分,这是不正确的,也是不许可的。因为如此分成的两个级数实际上是发散的。自1937年以来无人注意到这一自相矛盾的结果和未能充分理解公式可应用的条件。吕保维注意到虽然Van和Bremmer以及Φok等人的最后结论是正确的,但推导方法是错误的。吕保维为了把Watson变换方法用到更一般情况,合理地假定k2足够大,同时使b和r中的较小一个足够地接近于a时,虽然初场和修正过的初场分别单独看时并不对应于v的偶函数,但它的总和却近似地对应于一个v的偶函数,于是Watson变换可以加以引用来求得矢量位的留数级数。这样就可以在数学上、物理上十分严格地证明前人的结果。
  提出了在极区损失锥区内沉降电子产生电磁波理论
  对于在极区沉降电子激发产生电磁波的问题,尤其关于极区千米波辐射问题引起了不少学者研究。在关于等离子体中波的动力学理论中,遇到了P或v空间的积分,由于它的被积函数在实轴的极点上,蓝道(Landau)在非相对论性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求解积分的方法。当电子为相对论性时,蓝道的方法则不能在未加以证明的情况下贸然引用。吕保维于1987年在《中国科学》A辑上发表的《关于在极区损失锥区内沉降电子激发产生电磁波理论》一文论述了这一问题。他首先将蓝道求解的一类积分方法推广到非强相对论性的情况,从而证明了一个常被认为理所当然地引用的重要关系。再考虑到在极区地球磁场的损失锥结构对电子的分布函数有重要影响,他还提出了关于损失锥区内电子平衡分布函数的一种较接近于实际的新模式。
  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吕保维,以其在电波传播空间科学上的不断实践,赢得了我国科学技术界的
  (作者:焦培南沙踪)
  1916年7月22日 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
  1935年 夏毕业于上海中学。
  1935―1939年 清华大学(后为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就读,毕业后留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当助教。
  1940―1943年 在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昆明无线电厂工作。
  1943―1944年 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电机系学习,获科学硕士学位。
  1944―1947年 入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7―1949年 美国哈佛大学CRUFT实验室工作。
  1949年10月―1952年 在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所工作。
  1953―1957年 在军委通信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任室主任。
  1957―1958年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0038部队任研究室主任。
  1958―1965年 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65―1966年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任副所长兼总工程师。
  1966―1978年 先后在中国科学院701工程处,中国人民解放军8120部队技术处、上海401单位等机构任研究员。
  1978―1984年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任所长,研究员。
  1984年―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
  1 Lü Baowei.Use of discriminators in the linear of FMsignals.Master
thesiS,MIT,June 1944.
  2 Lü Baowei.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absorption of radio wave in the
ionosphere.Doctor thesis,Harvard University,Fed.1947.
  3 Lü Baowei.Theory of forward-sCatter propagation of ultrashort radio
waves.Scientia Sinica,1959,3(7):765―780.
  4 吕保维.地面与高空飞行器间的无线电波传播问题,第六次星际航行座谈会资料,秘密编号089,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编印,1961年12月23日.
  5 Lü Baowei.Some mathematic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theory of diffrac-tion
of radio waves around aspherical earth.Scientia Sinica,1965,19(4):553~560.
  6 吕保维.空间科学(词条).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固体地球物理测地与测绘和空间科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7 吕保维.关于在极区损失锥内沉降电子激发产生电磁波理论.中国科学(A辑),1987(9):1000―1008.
  8 Lü Baowei.A unified theory of ionospheric propagation of short radio
wave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Long-distance propagation.accepted to be
published in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 Research,edited by Prof.J.A.Kong,MIT
USA.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INC.
  9 Lü Baowei.HF Gliding Mode Propagation.Proceedings of 1993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adio Propagation(ISRP’93),August 1993,Beijing,China:1―8and419―422.
  10 吕保维.太阳物理和日地关系,及关于宇宙学中若干问题的讨论.见:王大珩主编的《太空、地球、人类》(第一版)第一部分第一章.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11月.
一周图片排行榜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约挂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