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碳酸元素20%醋酸溶液中醋酸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数

& 2013 - 2014 作业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9某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杂质不含钙元素),则化肥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详细_百度知道
某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杂质不含钙元素),则化肥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详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设石灰石样品质量为m,则钙的质量分数为(m*20%*40/100)/m*100%=8%
其他类似问题
钙元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某硝酸铵样品中混有一种其他氮肥,经分析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题及答案
某硝酸铵样品中混有一种其他氮肥,经分析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该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氮肥是(  )A.(NH4)2SO4B.NH4ClC.CO(NH2)2D.NH4HCO3
所属题型:单选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80×100%=35%.通过计算可知,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1.2%,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6.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6.7%,碳酸氢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7.7%.当含有的杂质的氮肥含氮量为20%时,由于硝酸铵的含氮量为35%,所以对应的杂质的含氮量必须低于20%,所以只能为碳酸氢铵.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化学试题“某硝酸铵样品中混有一种其他氮肥,经分析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物质的鉴别、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化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者)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
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常量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
微量营养元素有硼、铜、铁、锰、钼、锌、氯等。
磷肥、氮肥、钾肥是植物需求量较大的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产生的原因:
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而微量营养元素中除氯在土壤中不缺外,另外几种营养元素则需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化肥一般多是无机化合物,仅尿素[CO(NH2)2]是有机化合物。凡只含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凡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品位是化肥质量的主要指标。它是指化肥产品中有效营养元素或其氧化物的含量百分率。
化学肥料的分类:
(1)氮肥:即以氮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销铵、氨水、氯化铵、硫酸铵等。
(2) 磷肥:即以磷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3) 钾肥:即以钾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当今施用不多,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
(4)复合肥料:即肥料中含有两种肥料三要素(氮、磷、钾)的二元复、混肥料和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三元复合肥料。其中混肥在全国各地推广很快。
(5) 微量元素肥料和某些中量元素肥料:前者如含有硼、锌、铁、钼、锰、铜等微量元素的肥料,后者如钙、镁、硫等肥料。
(6) 对某些作物有利的肥料:如水稻上施用的钢渣硅肥,豆科作物上施用的钴肥,以及甘蔗、水果上施用的农用稀土等。
化学肥料的污染防治:
1.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监测管理
2.增施有机肥,改善理化性质
3.普及配方施肥,促进养分平衡
4.应用硝化抑制剂,缓解土壤污染
5.采取多管齐下,改进施肥方法
考点名称:
物质的鉴别:  
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
鉴别时只需利用某一特征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且已知n种,确定n-1种,则余下的既为可知。  
鉴别物质常用的方法:
(一)、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的、其它常见的物质只要不含Cu2+和Fe3+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般都是无色的,大理石是块状固体、氢氧化钠是片状固体、氢氧化钙是粉末状固体,氢气和氧气是气体、酒精有是液体
(二)、化学方法:
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下面根据物质的构成的特点,分析在化学上常用的鉴别方法。
1、含&H+&的化合物(如HCl、H2SO4)的鉴别方法。
(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如硫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用PH试纸。酸(含H+的化合物)溶液的PH&7,如:醋酸溶液的PH&7。
(3)用镁、铝、锌、铁等活泼金属。这些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明显现象是,有无色气体生成。如:Mg+H2SO4==MgSO4+H2&
(4)用含有&CO32-&的物质,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例1: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一种是硫酸,一种是氢氧化钠。分析:硫酸是酸性溶液,而氢氧化钠是碱性溶液。所以上述四种方法都可以用来鉴别这两种物质。
2、含&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的鉴别方法。
(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或者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含OH-的化合物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2)用PH试纸。含OH&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
(3)用含有Cu2+等离子的盐溶液,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
例2:有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三种无色溶液,怎样实验的方法加以鉴别。分析:以上三种物质分别是盐、碱和酸三类,因此最好用紫色的石蕊试液进行鉴别,变成蓝色的是氢氧化钙,变成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一、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一组物质
(一)观察颜色。即根据物质外观特征区分出一种或几种物质,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物质。常见有颜色的离子有:
例1 有下列五种溶液:请不用任何试剂将它们区别开来。
解析:五种溶液中,只有溶液为蓝色,可先鉴别出来,再将作为已知试剂分别滴加到另外四种溶液的试样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
出现蓝色沉淀的原溶液是出现黑色沉淀的原溶液是
无明显现象的是。
(二)两两混合。即将溶液两两混合,只要找出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混合后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就认为这组物质不需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常见两两混合后产生沉淀的有:
例2 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或试纸,仅利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A. 硝酸钾、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钡
B. 硫酸、硫酸铝、氯化钠、氢氧化钠
C. 盐酸、硫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
D. 硫酸氢钠、硫酸镁、碳酸钠、氢氧化钠
解析:本题宜用两两混合的方法鉴别:
A组:如果硫酸钙为不溶物,则氯化钙和氯化钡不能鉴别,如果硫酸钙为可溶物,则氯化钙和硝酸钾不能鉴别。
B组:氢氧化钠和硫酸铝,由于反应的量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可以区别。取少量氢氧化钠和硫酸铝混合产生的沉淀分两份,分别滴加未鉴别出来的硫酸和氯化钠,使沉淀溶解的是硫酸,不溶解的是氯化钠。
C组:只能鉴别出碳酸钠和盐酸,不能鉴别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D组:硫酸镁溶液与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生成白色沉淀,而足量硫酸氢钠与碳酸钠反应有气体生成,由于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所以可以鉴别。
故本题应选BD。
(三)滴加顺序。即根据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即加入的两种试剂的相对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常见的与滴加顺序有关的有:
二、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常用的解题思路有:(1)根据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性质分析,选择一种试剂加入到各种溶液中,产生不同现象进行鉴别;(2)选择一种试剂鉴别出一种或几种物质后,再用鉴别出的物质作试剂进一步进行鉴别。
例3 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
解析:推断物质的试题大多数因为题目复杂不能轻松判断,此时应该通过阅读试题,作出一个大概的判断,即先假设某物质是什么,然后依次小心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及时修正自己的判断,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若在验证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假设是错误的,应及时放弃再作下一个尝试。这样实践多了,自己就有&灵感&,第一次假设的成功率会不断上升。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某硝酸铵样品中混有一种其他氮肥,经分析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当前位置:
>>>据有关专家介绍,用醋酸蒸气对空气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
据有关专家介绍,用醋酸蒸气对空气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某学校在每间教室用120g10%的醋酸(CH3COOH) 水溶液加热制取蒸气进行空气消毒处理。请计算:(1)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120g10%的醋酸溶液中含水&&&&&&&&&&&& g。(3)120g10%醋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题型:计算题难度:中档来源:湖南省中考真题
(1)60 (2)108 (3)这些CH3COOH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20g×10%×=6.4g; 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08g×=96g; 这些醋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是6.4g+96g=102.4g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据有关专家介绍,用醋酸蒸气对空气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关于溶液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关于溶液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定义: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该元素的质量与组成物质的各元素总质量之比。公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AmBn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若题目给出物质的化学式,又同时知道物质的实际质量,则可根据物质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质量,将其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求出。同理,物质的质量=某元素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的理解:计算时应先列式计算,然后代入数据算出结果。如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100%=11.1%而不能写成×100%=×100%=×100%=11.1%化学式中质量分数的应用:①已知物质的质量求所含的某元素的质量利用公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②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利用公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化学式的变形比较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 例:三种铁的氧化物按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解析:三种含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可变形为,则三种含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通过比较分母可知:&&Ar(O),故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溶质质量分数:1.& 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 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3. 含义: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份为多少。如100g10%的NaCl溶液中含有10gNaCl.。不要误认为是100g水中含有10gNaCl。应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注意事项: ①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如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则20gNaCl放入50g 水中溶解后,溶质的质量只能是18g。②溶液的质量是该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质)。 ③计算时质量单位应统一。 ④由于溶液的组成是指溶液中各成分在质量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有在不超过其最大溶解范围时才有意义。例如在20℃时,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为26.5%,此时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溶质也不会再溶解,浓度也不会再增大。因此离开实际去讨论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⑤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时,必须分清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 a.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指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如CuSO4·5H2O溶于水时,溶质是CuSO4。溶质质量分数= ×100%b.当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如Na2O溶于水时发生如下反应:Na2O+H2O==2NaOH。反应后的溶质是NaOH,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若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有沉淀或气体生成,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1)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质录,与温度、是否饱和无关。在改变温度的过程中若引起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改变,但归根结底,变温时必须考虑溶质、溶剂的质量是否改变。因而,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因素还是溶质、溶剂的质量。例如:①将饱和的NaNO3溶液降低温度,由于析出品体,溶液中溶质的质缺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②将饱和的NaNO3溶液升高温度,只是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因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不要认为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变小;也不要认为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变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类型(1)利用公式的基本计算 ①已知溶质、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直接利用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②已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溶剂的质量。利用公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一溶质的质量 ③已知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液的质量。利用公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质量、体积、密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当溶液的量用体积表示时,计算时应首先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质量后再进行相关计算。因为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中各种量都是以质量来表示的,不能以体积的数据来代替。利用公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2)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注意:a.几种溶液混合,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相加,即V总≠VA+VBb.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可以相加,即m总=mA+mBc. 要求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必须依据公式V=m/ρ,所以要知道混合溶液的密度才能求出总体积。(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a. 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根据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解度(S)=×100g]可推导出:,b.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特殊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指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如CuSO4·5H2O溶于水时,溶质是CuSO4。溶质质量分数= ×100%(2)溶质只能是已溶解的那一部分,没有溶解的不能做溶质计算如20℃时,20gNaCl投入到50g中水中(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20℃时50g水最多只能溶解18gNaCl,如溶质的质量为18g,而不是20g,所以该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18g/(50g+18g)×100%=26.5%。(3)当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如Na2O溶于水时发生如下反应:Na2O+H2O==2NaOH。反应后的溶质是NaOH,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某混合物溶于水,要计算某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包括混合物与水的质量如5gNaCl和1gKNO3的混合物溶于100g水,计算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ω(NaCl)=5g/(5g+1g+100g)×100%=4.7%。(5)利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之间有着联系。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的不变规律:(1)从一瓶溶液中不论取出多少溶液,取出溶液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2)溶质、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两种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3)一定温度时,向某饱和溶液中加入该溶质,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4)一定温度时,对某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5)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来说,将其饱和溶液(底部没有固体时)升高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熟石灰)来说,降低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定义: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符号为Mr。如化学式为AmBn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易错易混点:①化学式中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其个数(但BaSO4中的4表示氧原子的个数.不表示原子团 SO42-的个数),计算时先求一个原子团的相对质量,再乘以其个数。如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40+(1+16)× 2=74; ②化学式中的圆点,如“CuSO4·5H2O”中的“·” 表示和,不表示积。即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CuSO4的相对分子质量+H2O的相对分子量×5=160+18×5=250; ③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书写时省略不写; ④计算多个相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时,应先求出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再乘以前面的系数,如2KClO,的相对分子质量=2×(39+35.5+16×3) =245; ⑤若已知化合物中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和原了个数n及其质量分数x%,则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发现相似题
与“据有关专家介绍,用醋酸蒸气对空气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807612979696793818112904228356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百度知道
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提问者采纳
hiphotos://f.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hiphotos.jpg" esrc="http&nbsp./zhidao/wh%3D450%2C600/sign=eed83684dfc451daf6a304ef83cd7e50//zhidao/pic/item/fcfaaf51f3deb48ff3a292df5783c;<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hiphotos.jpg" esrc="http&nbsp./zhidao/wh%3D450%2C600/sign=cc7cd9fa783cdd0c310d09//zhidao/pic/item/09fa513d269759eea897c911b0fb;<a href="http://f.baidu://f.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990ead47c9ef91eed8ff4/09fa513d269759eea897c911b0fb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醋酸溶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