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北京人文大学怎么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样重要甚至于北京人文大学怎么样社会科学更重要

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在网上查询了好久,说一门人文与自然结合的课程。_百度知道
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在网上查询了好久,说一门人文与自然结合的课程。
谢谢求解释啊报考村官用说艺术设计文服装设计确实自科啊底我报文自点痛
我有更好的答案
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大人文学科,它包罗了美术、
书法艺术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书法等,也包括服饰、园林等很大的范围。
——————————————
服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搭配焦点,涉及到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市场学,色彩学等要素。“设计”指的是计划、构思,设想、建立方案,也含意象、作图、制型的意思。”服装设计过程“即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达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服装设计师(Fashion Designer)直接设计的是产品,间接设计的是人品和社会。
—————————————————————————————————————————...
据我个人理解,要从研究对象和满足需要不同来划分。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指的是研究直接涉及物质的数量、性状、质量等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的学科,是人的思想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结果,满足的是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而艺术、哲学等科学一般间接与物质发生关联,属于人类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设计更是人类思想领域的再创造,满足的多是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因此艺术设计应当属于人文社会科学。
当然是人文社会科学了。
都包括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阅读新闻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测题
发表时间: 15:05:21&作者:李易飞&&点击 1091 次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测题
一、语词解释
1.两大科学部类
2.科学学:
二、选择题
&&& 1.人类耕种技术体系形成的时间,迄今约为(&&&& )
&&&&& A.10000年前&&& B.5000年前
&&&&& C.3000年前&&&& D.1000年前
&&& 2.有学者认为,人文社会科学成为公众最注意和最寄予希望的科学的时段为(&&& )
A.300年前后&&& B.200年前后
C.100年前后&&& D.近半个世纪以来
3.现代科学革命的发展主潮是(&&& )
A.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进一步分化。
B.现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新门类、新学科不断出现。
C.现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趋于综合化、整体化
D.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区分日益明显。
三、简答题
1.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有哪些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
1998年4月北京某报登载了这样一则消息:有所小学让学生填家庭情况表,其中有“家庭出身”一栏,小学生都填成“医院出身”。年轻的老师指导说:“‘家庭出身’要填父母是干什么的。”再次收上表格,学生有填“家庭出身:开会”,有填:“家庭出身:打麻将”,有填“家庭出身:炒股票”等等,五花八门。
请联系这件事,说说你对“现代教育问题需要综合各种不同的知识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小学任课教师不能只“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而又可以对其他领域一无所知”这类观点的体会。
一、语词解释
1.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
2.以科学自身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二、选择题
3.C&&& 2.D&&& 3.C
三、简答题
1.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方法,处理好初等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关系。
&& &2.教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阐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进展及发展趋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的关系。
四、论述题
答案要点:初等教育的对象是初涉人世的儿童,天真而幼稚。要科学而又艺术地把他们引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必须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探讨。报载的这则消息,既涉及时代政治背景、社会风气、文化环境等问题,又与教师对儿童心理、教育艺术的把握相关。要深入分析、切实解决好此类问题,仅仅依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第一章& 人文社会科学概说
一、语词解释
1.人文科学
2.社会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
4.人文社会科学的常规发展
5.人文社会科学的革命性发展
二、选择题
&&& 1.要科学地解释人的本质.就必须(&&& )
&&&&& A.用人的道德观念去解释&&& B.用人的感性欲望去解释
&&&&& C.用人的社会存在去解释&&& D.用人的理性认识活动去解释
&&&& 2.社会形态的划分主要依据(&&& )
&&&&& A.社会物质发展水平&&&&&&& B.社会生产方式
&&&&& C.社会关系状况
&&&&& D.综合考虑社会物质发展水平,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状况,以及人的发展水平
&&& 3.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主要是由于(&&& )
&&&&&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事物的本质
&&&&& C.社会的需要&&&&&&&&&&&&& D.科学自身的需要
&&& 4.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 )
&&&&& A.新闻传播学&&&&&&&& B.人类学
&&&&& C.历史学&&&&&&&&&&&& D.社会学
&&& 5.研究人的培养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是(&&& )
&&&&& A.管理学&&&&&&&&&&&& B.语言学
&&&&& C.情报与文献学&&&&&& D.教育学
&&& 6.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 )
A.管理学&&&&&&&&&&&& B.经济学
C.法学&&&&&&&&&&&&&& D.政治学
7.研究人与文化地理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是(&&&&& )
A.军事学&&&&&&&&&&&& B.文艺学
C.人文地理学&&&&&&&& D.历史学
8.研究对象涉及整个客观世界的、在大科学体系中地位特殊的学科是(&&&& )
& A.哲学&&&&&&&&&&&&&& B.心理学
& C.情报与文献学&&&&&& D.管理学
9.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
A.综合性的主干学科&& B.边缘学科
C.交叉学科&&&&&&&&&& D.专业学科
10.从学科结构的层次着眼,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均属(&&& )
A.二级学科,可以称为专业学科
B.一级学科,可以称为门类学科
C.三级学科,可以称为分支学科
D.一级学科,可以称为综合学科
11.文艺心理学、历史语言学等学科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的(&&& )
&& A.一级学科&&&&& B.二级学科
&& C.三级学科&&&&& D.交叉学科
1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 )
A.15世纪&&&&&&&&& B.16世纪
C.17――18世纪&&& D.19世纪
13.“建筑在阶级斗争上的社会是不可能有‘公正的’社会科学的。”作出这一论断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14.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 &&&)
A.政治学、历史学&&& B.法学、新闻传播学
C.伦理学、人类学&&& D.语言学、考古学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的是(
A.人类社会实践租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存在互动关系
B.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辩证统一
C.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D.历史的治乱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衰完全同步
三、简答题
1.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共同点?
2.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区分点?
3.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结构体系可以划分成哪三级?
4.为什么单一的分类视角不可能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结构体系作出完善的概括?
&5.为什么在谈论“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时,一定要区分种种不同的情况,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论述题
&1.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合称为“人文社会科学”,并将它看作是同自然科学相联结、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的观点,为什么正逐步为学术界所认同?
&2.当今世界出现一些邪教,其共同特点是搞秘密结社、教主崇拜、精神控制,宣扬“世界末日”,从事反科学、反文明、反社会、反人类的邪恶活动。试联系在我国出现的类似现象,说说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
&3.举出一个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实例,说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一、语词解释
1.是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究的学问。
2.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4.通常指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一种量的变化,在维持原有理论大框架的状态中,理论取得某些新的进展。
5.通常指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一种质的变化,新的理论对旧理论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理论框架作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选择题
1.C&&& 2.D&&& &3.A&&& &4.C&&& &5.D&&& &6.B&&& &7.C
8.A&&&& 9.A&&& 10.B&&& 11.D&&& 12.C&&& 13.C&&& 14.D
三、简答题
1.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都是推动力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2.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时代性,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3.一级学科为门类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二级学科为专业学科;三级学科为分支学科;
4.单一的分类视角不可能对复杂的庞大科学结构体系作出完善的系统化的描述;某些新的人文社会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大系统的结构不断带来影响。
5.人文社会科学“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是在人类发展的特定阶段也就是“在阶级社会中”产生的。即使在这个历史阶段,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看,并不是其中的每一门具体学科都有阶级性。对那些具有某种阶级性的人文社会科学来说,也并不是用一个“阶级性”就能概括其全部内容的。在一门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一般的研究方法和专门研究方法都不会带有什么阶级性。具有阶级性的学科理论体系,有时会具有两重性特征,也就是既具有阶级性的一面,又具有非阶级性的一面。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第一,现代人文科学和现代社会科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难以划清它们之间的边界。当代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部上滋生了大量的边缘学科,这些新兴学科就像一条纽带,更紧密地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联为一体。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合称为人文社会科学,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化乃至一体化的趋势。
第二,人类科学发展,一般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的螺旋式路线前进。当人们的认识能力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人们把客观世界划分为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部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和以自然为中心的自然界;由此,人类对世界认识也就相应地从混合状态分化为两种相对独立的科学部类,即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从本质上看,自然、人类、科学都是统一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也出现了某种综合化的趋势;但是,目前它们仍有明显的区分度,是相互联结、相互对应的两大科学部类。
2.答案要点:由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种种原因,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远逊于对于人以外的宇宙万物的了解。人类自我认识的盲区,便是当今世界邪教活动的舞台。90年代出现于中国的“法轮功”非法组织,具备着一切邪教的基本特征,蒙骗并毒害了大批群众,造成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和精神危害。这类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现象的产生,要求人类在进一步探究自然界奥秘的同时,须加倍努力地探究人与社会的奥秘。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大力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深入地认识、理解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十分紧迫的历史任务。
3.答案要点:教育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级学科,以人在教育和接受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培养和发展规律为研究目的。初等教育作为教育之本、人生之本、民族之本,一直是教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初等教育和教学工作实践,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初等教育实践譬要教育科学的指导,而教育学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原理、研究方法及具体研究成果的全面支撑;同时,教育科学的发展,又将丰富和深化人类的自我认识,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第二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
一、语词解释
1.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
2.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建设功能:
3.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建设功能:
4.人文社会科学的政治建设功能:
5.人文社会科学的经济建设功能:
二、选择题
1.西方早期的人文社会学说曾用以下形式回答和解释当时的社会问题(&&&& )
&&& A.神话&&&&&&&&&&&& B.自然科学公式
&&& C.宗教&&&&&&&&&&&& D.心理学
2.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建设中发挥作用,主要是依靠何种力量(&&& )
A.理论&&&&&&&&&&&&& B.实践
C.社会环境&&&&&&&&& D.人的素质
3.人文社会科学在发挥思想教育作用时的最大特征是(&&& )
A.以情动人&&&&&&&&&&& B.以理服人
C借助于某种行政权力&&& D.通过群众运动
4.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建设功能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自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 B.世界并不太平
&&&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D.“知识经济”时代开始到来
5.列宁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项最困难、也是一项最能收效的任务是(&&& )
&&& A.阶级斗争&&&&&&&&&& B.教育改革
&&& C.社会管&&&&&&&&&&&& D.发展生产&&&
6.据90年代初专家预测道,到2000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20门一级学科中排行第二的学科将是(&&& )
&&& A.管理学&&&&&&&&&&&& B.经济学
&&& C.哲学&&&&&&&&&&&&&& D.法学
7.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决策功能,主要表现在它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必要的(&&& )
&&& A.理论知识依据&&&&&& B.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 C.文献情报资料&&&&&& D.民意测验结果
8.新兴的决策科学(或称为决策理论)兴起于本世纪(&&&&& )
A.50年代&&&&&&&&&&& B.60年代
&&& C.70年代&&&&&&&&&&& D.80年代
9.“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 )
&&& A.美国&&&&&&&&&&&&& B.韩国
C.泰国&&&&&&&&&&&&& D.日本
10.现代咨询业已经发展成为一种(&&& )
A.人文社会科学新兴学科
B.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交叉的综合学科
&&& C.自然科学技术的新兴学科
D.现代产业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研究,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帮助下实现的?
2.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建设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7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哪些特殊条件?
四、论述题
1.谈谈认识功能在人文社会科学八种功能中的特殊地位。
2.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建设中的功能?
3.联系教育科学的功能,谈谈你对“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属第一生产力”的体会。
一、语词解释
1.帮助人们接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去理解和解释人文社会现象,把握人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2.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3.深刻影响整个文化事业发展。
4.对社会的政治思想意识观念,对政治制度、政策法规、政治机构、政治行为发生影响。
5.促进物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二、选择题
1.C&&& 2.A&&& 3.B&& &&4.D&&& 5.C
6.A&&& 7.A& &&8.B&&&& 9.D&& 10.D
三、简答题
1.因为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处理的对象,往往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2.首先,人文社会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的发展,是整个文化事业发展的一大标志。其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对另一个科学部类――自然科学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再次,教育卫生、文学艺术、新闻出版、体育、文博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建设,都求助于人文社会科学。
3.第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须自觉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第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成果须有一个健康的开放的政治文化环境,第三,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须提高其预见性。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经过社会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人文社会理论知识系统,它的社会功能,首先须通过提高人的理论认识水准发挥作用。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是其他社会功能的基础和前提。
2.答案要点:首先必须明确,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建设中发挥作用,主要靠理论的力量。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理性的武器,它在发挥思想作用教育作用时的最大特征便是以理服人。在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建设功能的过程中,以理服人的原则、平等性和对话原则,是必须坚持的。&&& :
3.答案要点:邓小平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中的科学包含着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八种社会功能,集中地作用于人的素质的整体提高;包含教育科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正是通过提高作为社会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的人的整体素质,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同样是第一生产力。
第三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一、语词解释
1.& 定性研究
2.& 定量研究
5.& 系统填空抽样方法
二、选择题
&& 1.在方法论的意义上,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 )
A.定量分析&&&&&&&&&&& B.技术分析
C.理性批判&&&&&&&&&&& D.情感激发
2.积极的理性是基于社会实践对何种对象的否定与超越(&&& )
A.消极理性&&&&&&&&&&& B.常识
C.理论假设&&&&&&&&&&& D.真理
3.不属于教材所概括的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是(&&&& )
&&&&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理性批判&&&&&&&& D.直接观察
4.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
&A.定量研究&&&&&&&& B.定性研究
&C.直觉领悟&&&&&&&& D.情感激发
5.爱因斯坦认为,有一种思维活动是科学创造活动的重要必经阶段。这种曾经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都起过重要作用的思维活动是(&&& )
A.理性的直觉&&&&&& B.感性的直觉
C.定量分析&&&&&&&& D.灵感
6.在下列抽样调查方法中,较少在实践中应用的一种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类集抽样
7.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有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 )
&A.完全参与观察&&& B.半参与观察
&C.非参与观察&&&&& D.抽样调查&&
8.实地研究的特殊优点是(&&& )
&A.直接性&&&&&&&&& B.完整性
&C.系统性&&&&&&&&& D.灵活性
9.霍桑实验所采用的实地方法属于(&&& )
&A.直接观察&&&&&&& B.完全参与观察
&C.半参与观察&&&&& D.非参与观察
10.迪尔凯姆对自杀的研究影响很大;被认为是成功地应用
A.实地方法&&&&&&& B.文献情报法
C.调查方法&&&&&&& D.抽样方法
三、简答题
1.从整体上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哪些主要特点?
2.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科学研究作出了哪些特殊贡献?
3.为什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现代化进程中日益统一起来?
四、论述题
&& 1.说说教材所阐述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
2.举例说明教材所介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三种具体方法,主要归属于技术分析,但是又不仅仅限于这一范围。
一、语词解释
&& 1.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2.对于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3.一种非神秘性的、与事实相联系的、与人的现实心理活动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4.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在科学创新诺言就达到高潮阶段时,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和认识形式。
5.一种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用以描述总体的具体调查方法;概率抽样是抽取样本的基本方法。
二、选择题
&& &1.C&&& &2.B&&&& 3.D&& &&4.B&&& &&5.A
6. A&&&& 7.D&&& &8.D&&&& 9.C&&& 10.B
三、简答题
1.总体特点有三:一是以获得科学的人文社会认识成果为目的;二是综合了传统科学方法的精华,又有所超越;三是对科学思维方法辩证综合的掌握。
2.特殊贡献有三:一是体现了非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反衬出唯科学主义认识论的局限;二是体现了研究等在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被动的机械决定论;三是表明科学研究的准确性不仅仅依靠技术工具和逻辑思维,还有赖于文化――历史层面的反思。
3.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定量研究是对定性研究的深化和细化。定性研究只有在与准确的定量研究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增强其理论力量,定量研究只有在与科学的定性研究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显示其作用;在人文社会科学现代化的今年成中,由学科分化有综合所导致的系统化研究观念,强有力地推动定性研究于定量研究日益统一起来。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论述的主要思路和基本要点在于:三种“一般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集中表现,为它们都适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需要,把对应于两极的自然科学方式人文艺术方式相沟通、相融合。
2.答案要点:这三种具体方法,总的来说,较多地体现了具有实证性、范性的理性认识方式,因此它们主要归属于技术分析的范畴。但是,每一种具体方法们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一般方法的“适应人文社会立刻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需要,把对应于两极的自然科学认识方式和人文艺术认识方式相沟通、相融合”的根本特征。无论是调查方法、实地方法,好事文献情报方法,教材都提供了必要的案例,可以作为上述观点的论据。
第四章&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综述
一、语词解释
1.时代主题:
2.全球问题:&&&
&3.系统科学:
4.综合学科:
二、选择题
1.在完整意义上,“世界格局”指的是(&&& )
&&& A.国际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
&&& B.主要大国之间的力量组合
&&& C.重要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组合
&& &D.世界经济体系的组合
2.成为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技术“起飞”的主要信号是(&&& )
&& A.人造地球卫星升天&&& &&&&B.D NA重组
&& 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 D.试管婴儿培育成功
3.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4.下列社会过程和现象尚不属“全球问题”的(&&& )
&& A.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
&& B.裁减军备、防上核战争、缩小国家间贫富差距等有关世界政治和国际经济的迫切问题
&& C.和平利用空间、协调信息传播问题
&& D.普及义务制高等教育问题
5.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 A.维纳&&&&&&&& B.申农
&& C.贝塔朗菲&&&& D.普利高津
6.下列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 )&&&
A.哲学、文艺学、历史学&&&
&& 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学
&& C.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 D.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
7.发动了早期行组织的全球问题研究活动并陆续发表《增长的极限》、《回答未来的挑战――学无止境》等一系列著名的研究报告的学术团体是( &&&)
&& A.罗马俱乐部&&&&& B.斯坦福国际问题研究所
&& C.兰德公司&&&&&&& D.赫德森研究所
&8.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希望的时期是(&&& )
&& A.“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 B.20年代
&& C.50年代&&&&&&&&&&&&&&&&&&&& D.80年代之后
9.20世纪中国20―30年代持续十年之久,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影响重大的论战是(&&& )
&& A.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论战
&& B.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 C.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 D.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与各种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论争
10.新时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开放、重建与发展的根本指针是(&&& )
&& A.“实践足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 B.“拿来主义”
&& C.拨乱反正
&& D.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
11.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 )
&&& A.经济学&&&& B.管理学
&&& C历史学&&&&&& D.政治学
12.许多人文社会学科共同关注和探讨的现代化理论指出,全球性的现代化运动,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而复杂的革命性变迁;世界各国卷入这一潮流的时间有先有后,除“先行者”之外,迄今至少可区分为四个轮次,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是(&&& )
&&& A.后继者&&&&& B.新来者
&&& C.赶超者&&&&& D.后进者
三、简答题
1.20世纪世界自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依据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形态和发展水平,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3.怎样科学地评价系统科学的兴起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作用?
4.中国为什么未能从社会内部孕育出近代和现代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
5.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同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试以管理学的发展为例,说说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2.概述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道路。
&3.当前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你所在的学校是否也在进行这样的改革?说说这场改革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关系。
一、语词解释
1.& 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走势的聚焦点,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2.& 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3.& 20 世纪中叶兴起,以系统论为中心、倡导系统方法的科学方法论。其地位处于哲
学方法和各具体科学的特殊方法之间。
4.& 综合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性学科。
5.& 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人学”泛指以人的研究为中心的人文社会学科。狭义的“人
学”指从哲学的高度探索人性奥秘、人生价值及人的发展问题的综合性学科。
二、选择题
1.A&&& 2.C&&& 3.B&&& &4.D&& &5. C&& &&&6. B
7. A&&& 8. D&&& 9.C&&& 10.D&&& 11.A&&& 12.C
三、简答题
1.主要表现为:第一,自然科学技术的“指数增长”及其复杂社会后果向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第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多种形态的综合化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第三,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技术国际化的趋势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对话和国际合作。第四,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效率。
2.它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世纪上半叶的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分化中有综合的阶段;世纪下半叶的以综合发展为主导倾向、综合中有分化、逐步走向整体联动的阶段;世纪末期进入反思一展望、加快发展步伐的阶段。
3.首先要充分肯定系统科学的兴起的重要意义:在科学方法研究方法这个领域,提供了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科学思想方法;它上承哲学方法,下启各学科特殊方法,对于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沟通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推动科学的综合化发展进程,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其次也要看到,系统科学并不是万能的,系统方法用于各不同学科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要防止生搬硬套。
4.主要原因在于受到了长时期的封建主义的禁锢。中国古代就产生了丰富而先进的哲学、历史、文艺、教育、法律思想,但是由于封建主义在政治上的专制、在思想文化上的封闭僵化,致使中国未能与西方同步,从社会内部孕育出近代和现代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
5.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都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发展性。首先,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导致深刻的文化思想革命,对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具有根本性质的重大影响。其次,20世纪中期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指导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改造和建设;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它又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精华的综合体现。再次,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引向了前所未有的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新时期;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它又是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精华综合体现。最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指南,但是并不能代替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各学科的具体研究。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管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相当典型地反映了这个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第一,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典型地反映了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的鲜明特点。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管理和科学技术被认为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两个轮子;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的苏联,列宁把管理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项最困难、最能收效的中心任务。应运而生并对社会实践发挥了能动作用的管理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管理者和管理学家之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的专家也纷纷介入,从各自的背景,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同一个对象――对人、事、物等组成的物质一―社会――文化系统进行自觉控制的行为和过程,以至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并发展成为跨科学部类、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学科群――具有多科性、综合性的管理科学。可以说,管理学的发展,是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通过不断分化、综合,形成了多科性、综合性庞大体系这一总体发展特点的缩影。
第三,管理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体现了对人的认识的深化。管理学研究的焦点,从自然人、机器人,到“经济人”,到“社会人”,到“复杂人”,到“信息人”,标志着管理学几度飞跃。这一发展轨迹,充分反映了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总体特点: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
2.答案要点: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若干本土特征,走过了一条曲折向上的道路。20世纪上半叶,先是引进、移植,继而通过时代的选择,逐步分化发展;50年代起,经历了革新、建设阶段,因“文革”爆发而出现严重挫折。从70年代末开始,正本清源,解放思想,恢复和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立足现实,对外开放,各学科全面重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在各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其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希望。
3.答案要点:第一,教育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发展的直接影响。人类科学的发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螺旋式路线前进。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20世纪下半叶,综合发展逐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自觉追求。“打破学科孤立发展的围城”、“不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理论的力量在于综合,在于协同运用”的呼声日益强烈;研究骨干通才化;研究人员群体化:出现了文一文沟通,理一理沟通,文一理沟通,共同创造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当前的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文理综合。这正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综合发展的不理论和产物。
第二,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文理综合的教育观念和倡导综合发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所谓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所谓新的时代精神的召唤,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召唤。新的世纪,要求人类走出自然科技“指数增长”而人文精神失落的“半个人的时代”;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盟、交融;要求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改变重理轻文,重“智”轻“情”、重知识技能轻态度方法、重分析轻综合、重物质追求轻精神价值的培养“半个人”的倾向。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第五章&& 哲学历史学文艺学的新突破
一、语词解释
2.历史学:&&
3.文艺学:
4.历史的计量研究:
5.接受美学:
二、选择题
1.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 )
A.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巴比伦
B.古巴比伦、中国和古希腊
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
&&& D.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希腊
2.“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并将发展成为文明的活的灵魂”这一重要观点的首倡者是(&&& )
&& A.马克思&&&&&& &&B.黑格尔
C.列宁&&&&&&&&&& D.罗素
3.支配了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
&&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 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 C.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哲学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 D.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结构主义哲学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4.20 世纪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主流是(&&&&& )
& &A.科学哲学&&&&&&&&& B.哲学解释学
& &C.分析哲学&&&&&&&&&&& D.结构主义哲学
5.20 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认物是(&&&& )
&&& A.胡塞尔,伽达默尔&&&&&&&&& B.海德格尔,萨特
&&& C.弗洛伊德&&&&&&&&&&&&&&&&& D.罗素,维特根斯坦
&&& 6.以“唯一真正的历史就是总体的历史”为理论旗帜,注重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跨学科、长时段综合研究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学流派是(&&& )
&& A.英国剑桥学派&&&&&&&&&&&& B.德国兰克学派
&& C.美国新史学派&&&&&&&&&&&& D.法国年鉴学派
7.“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
A.科林伍德&&&&&&&&&&&&&&& B.克罗齐
&C.鲁滨逊&&&&&&&&&&&&&&&&& D.布罗代尔
8.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奠基作《史学要论》的作者是(&&& )
& A.郭沫若&&&&&&&&&&&&&&&& B.李大钊
C.范文澜&&&&&&&&&&&&&&&& D.翦伯赞
& 9.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 )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10.促进中国新时期文艺学发生质的飞跃的主要支撑点是(&&& )
A.对于文学语言的重视
B.对于作品形式的重视
C.对于社会――文化背景的重视
D.对于文艺活动的主体――人的重视
三、简答题
1.20世纪后半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
2.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两大哲学主潮及其相关流派的主要发展动向有何特点?
3.当代中国哲学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4.20世纪世界历史学研究出现了哪些变革?
5.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1.说说20世纪世界“文史哲”学科群在学科发展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形态等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2.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20世纪历史学、文艺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3.“文史哲”的学习,对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学科对于学习者并不陌生。试选择其中一门学科,结合本人进修和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学习的收获,或者谈谈自己在学习方法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语词解释
1.反映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理论体
2.简称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时间中的活动、探求人类社会演进的轨迹的科学。&&& ?
3.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学艺术审美活动、揭示其规律的科学。
&4.特指自觉、系统地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量关系的研究来认识历史的研究方法。
5.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意义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二、选择题
& &1.C&&& 2.A&&& 3.A&&& 4.C&&&& 5.B&&&& 6.D&&& 7.B&&& 8.B&& 9.C&& 10.D
三、简答题
1.20世纪后半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和丰富经受了实践反复检验的基本原理,迅速吸纳人类在实践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一是抛开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不科学的观点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面貌,重新理解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对人类社会实践的深刻关注和科学理解作为哲学创新的根本关键,回答了当代社会历史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三是突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四是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全方位的对话和交流,有批判,有借鉴,在碰撞中形成新的观念和方法。&&&&&&&&&&&&&&&&&&&
& 2.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非马克思主义领域两大哲学主潮及其相关流派在进一步论争、分化的同时,又相互影响、渗透,乃至出现某种程度的交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也有所调整。
&&& 3.以20世纪50年代为起点的当代中国哲学,首先集中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把毛泽东哲学思想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继续和发展,作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贡献。第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哲学研究在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重新确立科学的真理标准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又一次作出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贡献。第三,当前,中国哲学界进一步阐述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密切关注国际哲学研究新动向,特别关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沿课题,不断取得重要进展。江泽民在党的第十五大的政治报告,包含着对邓
小平理论的哲学背景和哲学境界的精辟概括,同时也阐明了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广阔前景。&
&&& 4.主要有:“欧洲中心论”和“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得到更新。
&&& 5.主要有:深入开掘创作主体的艺术思维及心理;重新认识文艺作品.的形式;注重研究文艺的接受问题;进一步探索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的关系。
四、论述题
&&& 1.答案要点:在“文史哲”学科发展方向上,把弘扬主体性、追求客观性统一起来,成为20世纪“文史哲”学科发展的主导方向。
在研究内容上,哲学领域关于实践的观点是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关于突出人的研究的观点、关于进行开放的系统的研究以及反映时代精神的观点,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史学领域,打破了“欧美中心论”的统治地位和狭隘的“政治史”研究框架,一种新的更加合理的历史观逐渐为史学界所接受。文艺学领域,改变了以对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研究为中心的模式,形成了主要在创作主体、作品、接受主体以及社会――文化构成的四维空间中探讨文学艺术发展规律的格局。
在研究方法上,文史研究方法和哲学研究方法相互影响;“文史哲”自觉借鉴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借鉴自然科学其他研究方法;“文史哲”在广泛的领域中开展跨学科研究,形成许多新的研究方法。
在发展形态上,思潮流派纷呈,形态多样化。
2.答案要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学和文艺学与哲学同属人文科学,它们的发展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更为深广。主要从三个层面看。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历史学和文艺学发展的影响,带有整体性、恨本性、历史性。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建立了自己的历史哲学与文艺哲学,对于这两门学科发展的影响。从学科发展方向到学科研究内容和理论框架、学科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形态,是直接的、具体的、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注重发现历史过程的内在规律,同时又十分强调历史过程的丰富性、复杂性。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哲学,在深切关注文艺与社会―一文化关系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文艺自身的特殊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若干享有世界声誉的历史学、文艺学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新中国的历史学、文艺学的建设,对于前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学、文艺学的发展,发挥了导向性作用,取得了若干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成果。
3.答案提示:这是一道要求总结自己学习心得体会的题目。
回答此题,宜着眼于“文史哲”中的某一学科在基本立场、基本关点、基本方法这几个根本方面对提高师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什么是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本章“学习建议”第二条作了说明;可对照自己的进修和工作实践,确立主题,发掘典型事例。
回答此题,要防止把历史学和历史知识等同起来,防止把文艺学和文学艺术创作混同起来――我们讨论的是人文社会科学范畴中的历史学和文艺学。
第六章&& 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进展和影响
一、语词解释
1.语言学:
2.心理学:
3.人类学:
4.行为科学:
5.认知心理学:
二、选择题
1.语言学已历经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三个阶段。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是(&&& )
A.普通语言学&&&&&&& B.描写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2.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 )
A.描写具体语言的结构
B.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
C.将现代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内部的研究推进到语言使用的研究
D.开创了从社会文化的演变去研究语言的思路
3.把语言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结构变化联系起来,以两者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是(&&& )
& A.社会语言学&&& B.文化语言学
& C.心理语言学&&& D.数理语言学
4.弗洛伊德心理学说的主要贡献是(&&& )
& A.强调人的内在生物性的情欲是最基本的冲动
& B.创立了一种新的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流派
& C.突出了“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 D.推进了精神病的治疗
5.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认识发生和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分析智力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他构建的思维心理学是(&&& )
& A.一种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
& B.一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 C.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
& D.一种生理心理学
6.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马斯洛重点分析健康人的心理,全面探讨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他看来,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这一目标以及潜在美德的实现就是(&&& )
&& A.“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实现&&& B.“认知需要”的实现
&& C.“审美需要”的实现&&&&&&&&& D.自我实现
7.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得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骨干的倡导;主要倡导者是(&&& )
&& A.蔡元培&&&&&&&&&&& B.胡适
&& C.陈独秀&&&&&&&&&&& D.李大钊
8.现代意义的人类学,创立于(&&& )
&& A.18世纪中叶&&&&&&&&& B.19世纪中叶
&& C.1:9―20世纪之交&&& D.20世纪初期
9.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完全参与调查法”,在人类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并被称为“田野作业”、“人种志”和“民族志”。这类方法在二次大战后被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从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自己的观点和模式来研究自己文化的方法,被称为(&&& )
&&& A.主位研究法&&&&&&& B.客位研究法
&&& C.主客互动研究法&&& D.客主合作研究法
10.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科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 )
A.从属于人类起源学
B.偏重于体质人类学
C.偏重于文化人类学
D.兼及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三、简答题
1.索绪尔是如何区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的?
2.精神分析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3.90年代初提出的情绪心理学的理沦假说“情绪智慧”(俗称“情商”),它的基本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综述20世纪语言学学、心理:学、人类学的发展道路和功能影响的共通点。
2.说说20世纪语言学、心理学的重要进展。
一、语词解释
1.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一门以人(以及动物)的心灵作为对象,并用科学方法阐明其本质的学科。
3.一门研究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的学科。
4.以一般生物和人类的行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为基础,重视经验性和综合性的理念和方法,力图沟通以至综合多数人文社会学科乃至若干自然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5.有广狭二义。就广义而言,泛指侧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心理学科。就狭义而言,特指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概念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科。
二、选择题
1.C&&& 2.B&&& &3.A&&& &4.C&& &&5.A
6.D&&& 7. A&&&& 8. B&&&& 9.A&&& 10.D
三、简答题
1.语言是语言符号的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则是个人的、从属的。虽然语言存在于言语中,但是语言研究只有排除杂乱的、偶然的言语现象,才能确立语言学的科学性。
2.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本能,认为人的内在生物性的情欲是最基本的冲动。这就是弗洛伊德的泛性主义和本能观。
二是关于“无意识”,认为心理机能中意识不到和难以接近的部分就是“无意识”;并认为人的根本心理动机都是无意识的,“无意识”在人的生活中起着;夹定性的作用。这就是弗洛伊德对整个心理学带来很大影响的“无意识”理论;为治疗精神病而对病人的无意识进行心理分析,就是精神分析。
3.人对自我情绪的感知力、调控力和激发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事业成功的作用,超过了人们所熟知的“智商”。“情绪智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首先,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看三个学科发展道路的共同点。从总的发展趋势看,三个学科都日益自觉地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文化属性作为本学科的综合研究对象。从研究方法上看,总的都是从单层次、单角度的转向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态研究;从相对封闭的研究转向跨学科开放研究;从手工操作转向新技术的运用。
其次,从广泛作用于两大科学部类的发展看三门学科功能影响的共同点。这三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既是重要的社会现象,又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它们之间联系密切,它们同多种学科也联系密切。它们的功能影响,一是在哲学领域中直接或间接的表现出来,二是对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三是对自然科学发展起了直接的积极的作用。
2.答案要点:语言学的进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步,结构主义语言学突破了传统语言学的路子和方法,相对正确地回答了“人类的语言是什么样子”的问题。第二步,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在此基础上,试图进一步回答“人类的语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问题。第三步,功能学派和认知语言学派综合前人的科学成果并有所创新,加深了对语言的结构和本质的认识,强化了语言使用的研究。
心理学的进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段,在19世纪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分别从主要强调实证性研究、突出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突出“无意识”的研究、& 突出人的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关联等不同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在学派间的分化和竞争中推进了心理学的建设。第二段,分别在认知、人格、情绪三大领域中,不同程度地综合各种学派和思潮的合理成分,提出了新的理论假说,提高了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理解和解释的科学水平。
第七章& 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适应时代需要迅速发展
一、语词解释
4.《资本论》
5.经济“滞胀”现象
二、选择题
&&& 1.西方经济学的奠基者、《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作者亚当?斯密是(&&& )
&&&&& A.美国人&&&&&&&& B.英国人
&&&&& C.德国人&&&&&&&&& D.法国人
&&& 2.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 )
&&&&& 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 B.“凯恩斯革命”
&&&&& C. “萨缪尔森革命”&&&&&& D.“瑞典学派革命”
&&& 3.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影响很大、提高了人们对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重视程度的“货币学派”,属于(&&& )
&&&&& A.主流经济思潮中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
&&&&& B.主流经济思潮中的后凯恩斯主义思潮
&&&&& C.非主流经济思潮中的“创新”理论
&&&&& D.非主流经济思潮中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 4.面对着现实经济问题的挑战,西方经济学派别中,早在凯恩斯之前就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并且建立了动态经济理论体系的是(&&& )
&&&&& A.新制度学派&&&&&&& B.供给学派
&&&&& C.公共选择学派&&&&& D.瑞典学派
&&& 5.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是(&&& )
&&&&& A.孔德&&&&&&&&&&&&& B.迪尔凯姆
&&&&& B.韦伯&&& &&&&&&&&&&D.帕森斯
&&& 6.现代社会学研究往往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焦点。主要原因在于(&&& )
&&&&& A.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争论特别多
&&&&& B.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争论特别多
&&&&& C.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地构建独立的理论体系
&&&&& D.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地研究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
&&& 7.现代社会学研究在时间上拓展的主要标志是(&&& )
&&&&& A.理论社会学的勃兴&&& B.应用社会学的勃兴
&&&&& C.未来社会学的勃兴&&& D.世界社会学的勃兴
&&& 8.由于早期社会法律制度远未健全,法学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界限不清。作为独立学科的现代法学的诞生要推至19世纪,其标志是(&&& )
&&&&& A.资产阶级法学体系的建立& &&&&B.社会法学派崛起
&&&&& C.分析法学派崛起&&&&&&&&&&&&& D.新自然法学派崛起
&&& 9.提出了法律的普遍性、法律的公布、不溯及既往、法律的明确性、法律的非矛盾性、遵守的可能性、法律的稳定性以及官方行动与宣布的法律规则的一致性等“法制八大原则”的法学家是(&&& )
&&&&& A.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哈特
&&&&& B.新自然法学派代表富勒
&&&&& C.新自然法学派另一代表、《正义论》的作者罗尔斯
&&& D.社会法学派的代表庞德
&&& 10.当代中国法学研究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运用邓小平理论,切实把法学研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 )
&&&&& A.法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上
&&&&& B.法与经济的关系上
&&&&& C.法与文化的关系上
D.比较法学与边缘法学的建设上
三、简答题
&1.20世纪世界和中国经济学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当代西方经济学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3.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干是什么?这一理论创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学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
&5.怎样认识当代西方法学综合化的趋势?
四、论述题
&1.概述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学科性质上的共通点。
&2.归纳近现代世界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
一、语词解释
1.研究人类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对社会进行具有某种综合性质的研究,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3.又称法律学,是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4.马克思著,从1867年开始出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要著作。
5.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的现象。
二、选择题
1.B& &&2.B& &&3.A& &&4.D& &&&5.A&
6.D& &&7.C& &&8.A& &&9.B&& &10.B
三、简答题
1.一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在人类全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学研究受到全社会重视。二是20世纪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接受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为经济学迅速发展提供了历史的机遇。三是经济学从18世纪起就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诞生,20世纪经济学发展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四是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进入了整体性的拓展阶段,为对经济现象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创造了好条件。五是经济学思潮流派繁多,推进了学科内部的新陈代谢。
2.主要是:原先界线划得很清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加强了对话和沟通;& 出现了打破“纯经济分析”框框的呼声;承认西方经济学还很不完善,要走的路还很长;& “知识经济”的出现,呼唤新理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国际经济学地位日见重要。
3.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思想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改革开放建立新的经济体制,达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的。这一理论的创立不但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而且突破了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
4.一是研究重心转向现实问题的诊断,研究方法转向综合比较。二是跨学科交叉研究迅速发展,研究对象复杂化,研究方法复合化。三是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拓展,未来社会学和世界社会学的出现为其标志,大规模综合比较研究方法逐步走向成熟。
5.当代西方法学的综合化趋势,是在分别强调法律的事实、法律的形式、法律的价值的三大流派理论得到了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所谓综合化,就是确认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制约,法学应当对法律的事实、形式、价值进行综合考察研究。从总体来看,这一趋势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当代西方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建立“统一法学”难以实现。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是社会科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主干学科。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的社会现象,都是人的特定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三门学科多种研究方法逐步走向综合互补;在思潮流派发展演变方面,各种重要的思潮流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社会需求和时代课题作出的应答,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功能上,三门学科都以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成果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建设性的影响,也对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体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2.答案要点:可以归纳为一个理论源头,两大理论体系,两条发展主线。理论源头是英国的古典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一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学体系,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两条发展主线:西方经济学为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并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列宁主义经济学――在实践中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毛泽东经济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
第八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一、语词解释
&&& 1.科学主义:
&&& 2.人文主义:
&&& 3.软科学:
&&& 4.大科学:
5.复合系统:
二、选择题
1.世界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 )
&&& A.英国&&& B.法国
&&& C.德国&&& D.美国
2.一般认为,首次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一位(&&& )
&&& A.政治学家&&&& B.经济学家
&&& C.传播学家&&&& D.社会学家
3.世界范围内开发和发掘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的兴起,主要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 )
&&& A.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 B.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
&&& C.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 D.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4.有的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发展趋势的突出表现(&&& )
&&& A.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 B.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 C.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 D.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5.“大系统理论”的产生,主要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 )
& A.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
&&& B.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 C.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 D.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 6.更多地发挥智囊和思想库的作用,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发展趋势的突出表现(&&& )
&&& A.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 B.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 C.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
&&& D.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7.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影响尤为巨大的高新技术是(&&& )
&&& A.生物工程&&&&&& B.信息技术
&&& C.新材料技术&&&& D.新能源技术
&8.“中原皇朝中心”意识和“欧美中心”意识是东西方文化关系以下状况的突出表现(&&& )
&&& A.历史上两者的对立和排斥
&& B.现实中两者的会通和相融
&&& C.主张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
&&& D.标志着东西方文化永远无法互补
9.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 )
&&& A.欧文&&&&&&&&& B.圣西门
& C.赫尔姆霍兹&&& D.卢梭
10.跨学科研究产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新学科有多种结构形态。广告学属于(&&& )
&&&&&& A.线性跨学科&&&&& B.结构性跨学科
&&&&&& C.约束性跨学科&&& D.高层次综合性跨学科
三、简答题
&&& 1.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哪些挑战?
&&& 2.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的“新人文主义”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 3.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分析与综合的系统化趋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4.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手段的高技术化趋势主要有哪些表现?
四、论述题
&&& 1.说说你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五大趋势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2.概述东西方文化关系问题、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关系问题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关联。
&&&& 一、语词解释
&&& 1.就是唯科学主义,一种认为科学万能的思想态度。
&&& 2.一种极度强调人和人的价值的思想态度,与科学主义相对立。
&&& 3.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交叉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新兴学科群。
&&& 4.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部类相互渗透而形成的科学体系。
&&& 5.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思维系统和人工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有序的大系统。
二、选择题
1.A&&& 2.C&&& 3.B&&& 4.A&&& &5.C
6.B&&& 7.B&&& 8.A&&& 9.D&&& 10.C
&&& 三、简答题
1.一是迅速发展、日趋复杂的社会实践不允许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滞后现象长久持续;二是分支学科激增,使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内部综合面临挑战;三是世界各国对人文社会科学重视程度不一,给面向全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带来困难。
2.内涵: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这样一种科学,是人性化、可以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带来利益的科学。意义:体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结合,表明自然科学工作者对于人文主义的合理部分的认可和重视。
&&& 3.一是在跨学科的研究和学科大跨度的延伸中,现代科学技术显示了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整体风格和一体化特征。二是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的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同时并进,使人文社会科学在多维视角的观照下得到更快发展。三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趋于系统化。
&&& 4.人文社会科学更多地直接参与社会管理;满腔热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更多地发挥智囊和思想库的作用;更多地得到高水的基础研究的支撑。
5.分别突出地表现为信息摄取中的高新技术化、信息处理中的高新技术化、研究方法的高新技术化。
四、论述题
&&& 1.答案要点:首先,教材所概括的五大趋势是一个有机整体,依次分别讨论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主导价值取向,主要思维方式,社会实践功能,以及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它们既是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立足于20世纪末叶对未来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走向的预测。其次,五大趋势分别处在一个“大系统”的特定的层面,并按照层次高低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深刻联系。再次,五大趋势的概括,无例外地反映了中国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紧迫需求。
&&& 2.答案要点: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关联表现为:第一,& 文化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母体,东西方文化的关系,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文化基础、文化背景、文化发展方向;东西方文化关系的处理状况,直接影响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第二,研究东西方文化关系这个世界性、跨世纪的问题,既是促进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又是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关系问题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关联表现为:第一,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史看,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两者在科学价值取向上的对立,影响了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科学选择,影响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许多人文社会科学之所以取得具有突破性的成果,不论研究者是否意识到,& 实际上都是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观念态度和思路方法,在不同层面上有所沟通和融合密切相关的。第二,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需求看,当今时代的前沿课题同时困扰着科学主义者和人文主义者,从客观上要求两者的合作;而科学的自身发展也迫切要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
第九章& 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一、语词解释
&&& 1.教育学:
2.《礼记?学记》:
3.《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
&&& 4.《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 5.大教育观:
二、选择题
&&& 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 )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 2.古希腊的思想家都参与教育活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不少具有科学意义的假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思想家中被尊为“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鼻祖的是(&&& )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 3.“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是英国哲学家(&&& )
&&&&&& A.洛克&&& B.笛卡儿&&& C.斯宾塞&&& D.培根
&&& 4.1900年前后形成的“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是(&&& )
A.乌申斯基&&& B.杜威&&& B.皮亚杰&&& D.布鲁纳
5.五六十年代,致力1:在整体性教育实验中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的前苏联教育家是(&&& )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布卢姆
&&& 6.曾经产生过广泛影响然而并不属于20世纪教育理论的是(&&& )
&&&&&& A.发展性教学理论
&&&&&& B.通过“发现”主动学习理论
&&&&&& C.掌握学习理论
&&&&&& D.阶段教学论
&&& 7.产生了持久深刻的影响然而并不属于近年来我国有关小学素质教育实验的运动是(&&& )
&&&&&& A.愉快教育&&&& B.和谐教育
&&&&&& C.生活教育&&&& D.情境教育
&&& 8.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终身教育论始于60年代(&&& )
&&&&&& A.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
&&&&&& B.日本100年来的第三次教育改革
&&&&&& C.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终身教育年”
&&&&&& D.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
&&& 9.“全程教育”的主要内涵是(&&& )
&&&&&& A.人生受教育的场所不能再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 B.教育不能再是一次性的和终结性的,它面向人的一生
&&&&&& C.教育不能只是面向少数人,它是面向全体、战胜机会才;平等的一种手段
&&&&&& D.教育不但要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而且要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 10.“全域教育”的主要内涵是(&&& )
&&&&&& A.教育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整个社会成为学习社会
&&&&&& B.“活到老,学到老”
&&&&&& C.教育是人民的第一需要
&&&&&& D.教育要强调入的全面发展
三、简答题
1.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
2.20世纪初期现代教育思潮第一次推进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
&& &3.20世纪中期现代教育思潮第二次推进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
&&& 4.20吐纪中后期现代教育思潮第三次推进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
&& &5.当代中国有关小学素质教育实践的跨学科探讨,对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有什么积极贡献?
四、论述题
&&& 1.说说终身教育观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 2.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认为中国教育学研究要从哪几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3.你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思想上存在着哪些困惑,准备从何处着手争取在理论上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的进展?
一、语词解释
1.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之一。
2.体现了儒家文化思想的、世界上最早的教育问题专论。
3.以西方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比较全面地探讨教育问题的专著。许多学者将此作为独立的教育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4.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世界教育研究报告。被认为是终生教育思想的奠基作。
&&& 5.在大科学体系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以终身教育观为核心的全球性教育理念。
二、选择题
1.A&&& 2.C&&& 3.D& &&4.B&&& &5.C
6.D&& &7.C& &&8.A&&& 9.B& &&10.A
三、简答题
&&& 1.中国和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都是作为哲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现的。中国由于封建主义的禁锢,人文社会知识的科学化体系化进程受阻,教育实践发展迟缓,未能从社会内部孕育出近代教育科学体系。西方从16世纪开始,资主义社会关系萌生,&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视客观实在的哲学精神于17世纪~18世纪取得主导性地位,心理学研究逐步取得新的进展,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思潮随之兴起,19世纪初近代教育学体系基本形成。
&&& 2.这一阶段,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直接参与教育学科建设,欧洲和美国分别兴起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推进了以改变学校教育重心为焦点(也就是强调以儿童为主、以学习生活直接经验为主、以从活动中学习的方式为主)的现代教育思潮。
&&& 3.这一阶段,人文社会科学取得重大发展,系统科学成型,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同教育学交互作用。世界教育发展加速,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主旋律,推进以更新教育内容为焦点的现代教育思潮。
&&& 4.这一阶段,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各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沟通和交融,& 在系统化的分析与综合中,逐步构建大科学,形成了以终身教育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大教育观。
&&& 5,20世纪末叶我国有关小学素质教育实验的科学探讨十分活跃,关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情境教育、主体性教育的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成为初等教育研究中最为活跃、全国小学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亮点;成为素质教育理论的生长点之一,对我国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特别是对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关系的研究,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提出,对教学规律的探讨等,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论述题
&&& 1.答案要点:终身教育理论回答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社会和人的终身发展需求,& 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终身教育论突破了传统小教育观的狭隘视野,强调教育面向人的一生、面向并且依靠全社会、面向全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开创了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新纪元。
&&& 2.答案要点:人文社会科学界普遍认为,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关键课题是处理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学科分化与学科综合、全球视野与本土特色、实证方式与评价方式等关系。倾向性的意见是:首先要强调深入研究教育实践,努力在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过程中求得理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首先要推进教育学科的进一步分化,特别要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 为较高水平的学科综合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强调“洋为中用”,努力推进教育学科建设的本土化进程;要提倡实证方式与评价方式的协调和综合,建构中国教育学的科学方法体系。
3.回答提示:此题要求结合本课程的学习,排查学习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听遇到的实践的和观念上的问题。选择主要的,内容要具体。
第十章&& 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
一、语词解释
&&& 1.教育政治学:
&&& 3.比较教育学:
&&& 2.教育传播学:
&&& 4.价值:
&&& 5.社会角色:
二、选择题
&&& 1.许多人认为,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 A.培根发表《论科学的价值》
&&&&&& B.洛克发表《教育漫话》
&&&&&& C.卢梭发表《爱弥尔》
&&&&&& D.杜威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
&&& 2.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 A.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体系的建构
&&&&&& B.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 C.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卫生的教育和心理问题的辅导
&&&&&& D.帮助教师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象”
&&& 3.教育与社区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社会关系的研究属于教育社会学的(&&& )
&&&&&& A.宏观层面研究&&&& B.中观层面研究
&&&&&& C.微观层面研究&&&&& D.综合性研究
&&& 4.20世纪20年代率先创造性地专门研究教育的经济意义,设计出计算教育经济效益的方法的是(&&& )
&&&&&& A.前苏联经济学者&&& B.美国经济学者
&&&&&& C.德国经济学者&&&&&& D.英国经济学者
&&& 5.政治文化是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其主要内容是(&&& )
&&&&&& A.处理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
&&&&&& B.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政治理想
&&&&&&, c.教育与国家、教育与人的政治社会化、教育民主化、政治教育
&&&&&& D.政治体系、政治活动
&&& 6.我国《教师法》属于(&&& )
&&&&&& A.教育基本法&&&&& B.主要教育法律
&&&&&&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 7.教育人类学认为,教育具有文化的多种功能,其中本质的功能是(&&& )
&&&&&& A.吸收集聚功能&&& B.传递功能
&&&&&& C.选择功能&&&&&&& D.创造功能
8.中国出版第一本《教育人类学》距世界出版第一本《教育人类学》约(&&& )
&&&&&& A.80年&&& B.70年&&& C.40年&&& D.30年
&&& 9.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是一位教育学家,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 )
&&&&&& A.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
&&&&&& B. 信息即力量
&&&&&& C.传播即力量
& &&&&&D.信息革命同时带来传播革命和教育革命
&& 10.概括了当代比较教育学的主导性思潮“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教育和文化的最终目标”的一部著名教育研究报告是(&&& )
&&&&&& A.《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
&&&&&& B.《学会生存》
&&&&&& C.《学无止境》
&&&&&& D.《从现在起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三、简答题
&&& 1.教育哲学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 2.教育心理学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 3.我国教育社会学是怎样认识班级问题的?
&&& 4.教育政治学对当代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怎样的特殊意义?
&&& 5.教育法学有哪些研究重点?
四、论述题
&&& 1.联系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说说初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2.为什么说教育人类学、教育传播学、比较教育学能促进初等教育的“文化思考”?
一、语词解释
&&& 1.政治学和教育学的共生学科,以教育和政治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一般侧重考察教育过程的政治因素。
&&& 2.教育学与传播学的共生学科,首先是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阐释教育。
&&& 3.带有综合性的教育理论学科,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跨文化比较。
&&& 4.通常指事物对人的效用。从哲学上看,价值是在有特定需要的主体与满足需要的对象即客体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它体现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
&&& 5.指客体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
二、选择题
1.D&&& 2.C&&& 3.B&&& 4.A&&& &5.B
6.B&&& 7.D&&& 8.A&&& 9.A& &&10.A
&&& 三、简答题
&&& 1.主要内涵:是哲学与教育学交叉学科,是联结哲学和教育、理论和实践、历史和未来的科学通道。主要意义:对教育的本质的研究具有整体性,对教育中的问题作出广泛而深刻的解释和说明,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评价作用和选择作用,是教育研究的理论根基。
&&& 2.主要内涵: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共生学科,探讨教育和心理发展的内在联系。主要意义:就小学而言,初等教育是作为教育者的成人群体,与作为受教育者的众多低龄儿童,在心理上全面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教育心理学是初等教育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 3.一般认为,班级是在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制约下的特殊的儿童社会,班级集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和社会组织,班级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所受的社会环境影响,要求推行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社会化,使儿童在“社会情境”中学习;建议强化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往,创造开放、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班级的社会文化生活,使学生在独特的社会群体中找到比较合适的位置,防治差生增多、“问题儿童”和反社会行为低龄化等教育社会病。
&&& 4.一是有助于科学地理解政治的内涵,理性地处理好教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二是有助于认识人的政治社会化是教育政治功能的基本内容,自觉强化适应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三是有助于了解教育机会均等的政治意义,从各方面为逐步实现教育民主化的目标创造条件。
&&& 5.主要有:教育法的本质和职能;教育法律体系;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教育法与教育行政;学校的法律地位,等等。
四、论述题
&&& 1.答案要点:现代初等教育需要跨学科的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所决定的。& 小学的素质教育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和人的发展需要,科学而又艺术地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实践问题,必须多学科参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立体式的研究和长时间的教育实验。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所决定的。素质教育是以世纪之交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个根本转变、两大文明建设为内在依据,是为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而建构、在终身教育概念和体制逐步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得到深化的现代教育模式。面对新课题、新模式,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广泛吸收和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能力结构,以作出富于创造性的反应。再次,是由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化的需求所决定的。素质教育目前是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然而素质教育的理论,从积极酝酿、初步形成到迅速发展,从几乎“流产”、不被认可到广泛传播,走过了一条曲折道路,通过跨学科嫁接式研究,终于打开局面,取得丰硕的阶段性成果。这也是整个教育科学体系完善化的必由之路。
&&& 2.答案要点:所谓“文化思考”,就是指从精神文化活动的层面去认识初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对教育和文化关系的探讨是教育人类学的基本主题。从教育人类学看,教育本身是高级形态的文化过程,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文化制约教育,教育服务于文化;另一方面,教育是文化的基础和生命机制,从多方面反作用于文化。教育人类学认为,教育具有文化的吸收积聚功能、传递功能、选择功能和创造功能,本质的功能是创造;教育文化功能的积极发挥取决于人类的教育意识。凡此种种,对认识初等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任务,和改革发展的方向、方法,都富有启示意义。教育人类学的“文化寻根”、“文化比较”、“田野作业”等研究教育的特殊思路、模式和方法,以及所取得的大量思想资料,对初等教育的文化思考很有助益。与此相关,教育传播学重在教育文化研究,比较教育学重在跨文化比较研究,它们所拥有的特殊视角和特殊方法,所生产的丰富文化思想资料,有助于深入认识初等教育的精神文化属性,解决一系列教育文化领域内的热点问题。
录入:李易飞&[共 64 篇]&&&
Copyright & 2013 丽水广播电视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丽水市灯塔街8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版花样男子同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