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水库千家排水库闸坝所需费用计算方法

您当前的位置:
>>重要公文>>委发文
关于山东省荣成市湾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复核意见的函
【页面调色版&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 淮委规计函〔号&关于山东省荣成市湾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复核意见的函&山东省水利厅:你厅《关于呈请复核荣成市湾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的函》(鲁水规计字〔2008〕59号)及根据专家评审意见送交的初步设计修订报告收悉。受我委委托,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对设计报告进行了技术审查,提出了复核意见(见附件)。经研究,我委基本同意该复核意见,核定工程概算总投资3390万元。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农经〔号)要求,现将《山东省荣成市湾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复核意见》发送你厅,请按基本建设程序抓紧审批,并将批复文件抄送我委。&&&&&&&&&&&&&&&&&&&&&&&&&&& 二八年十一月十七日&主题词:病险水库& 除险加固& 初步设计& 意见& 函 & 抄送: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建设与管理司,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淮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 日印发&附件:山东省荣成市湾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复核意见&受淮委委托,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于日在蚌埠市主持召开了《山东省荣成市湾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专家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淮委、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水利厅、威海市水利局、荣成市水务局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会议成立了专家组。会前与会专家查勘了工程现场,会议听取了设计单位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关于初步设计内容的汇报,进行了分组讨论。经专家组研究,提出了专家评审意见。设计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订编报了《山东省荣成市湾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修订本)》(以下简称&初步设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我公司研究,基本同意初步设计报告内容,提出复核意见如下:一、&水库除险加固的必要性湾头水库位于荣成市大疃镇南4.5km的北湾头村西,小落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8km2,总库容1537万m3,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水产养殖、城镇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现状枢纽工程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南、北放水洞、水电站等组成。水库防洪保护下游滕家镇0.5万人口和0.8万亩耕地、5km处的潍石公路和石岛自来水炮东供水站等企业。水库于1970年9月开始兴建,1971年6月建成。由于水库始建标准低、施工质量差,经多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存在较多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经安全鉴定及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复核(坝函〔号),核定该水库大坝为三类坝。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坝顶防浪墙没有坐于心墙上;心墙压实度较低,0+515以南坝段及心墙接高部分渗透系数大;0+075~0+150段坝基有上下游贯通的砾质粗砂层;上游护坡及反滤层不满足规范要求;下游坝坡较陡,坝坡稳定不满足规范要求,草皮护坡质量较差,局部存在冲沟;排水棱体干砌块石与砂壳间未设反滤层;坝右端基础基岩透水率大, 0+580附近有渗水明流;主坝无渗流观测设施。2、南副坝为粉土质中细砂均质坝,左端缺失18m,右端缺失15m;坝体土料渗透系数大,坝体防渗性能较差,坝高不满足要求。3、溢洪闸进水渠浆砌石导墙砂浆多处脱落;中墩、闸底板及机架桥梁强度不足;边墩抗倾和上下游翼墙的抗倾、抗滑稳定不满足要求;交通桥高度不足;护坦砼剥落严重;边墙高度不够,墙体裂缝,绕渗严重,泄洪回水冲刷坝脚,影响大坝安全。4、北放水洞为埋于坝下的钢筋砼压力管,管身配筋不足;出口闸门损坏,闸门与启闭设施老化、破损严重,不能正常运行。5、水库西岸未筑坝,影响水库防洪效益的发挥。6、水库防汛路标准低,不完善,管理与监测设施不适应运行管理要求。湾头水库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充分发挥水库效益,保护水库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对该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是必要的。二、&水文(一)水文气象初步设计根据气象统计资料,提出湾头水库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763.3mm、多年平均气温10~12℃,多年平均十分钟最大风速12m/s等气象特征。复核认为:初步设计提出的水文气象要素特征值基本符合湾头水库流域特性,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二)径流和泥沙初步设计提出:湾头水库没有实测流量资料,借用相邻流域沽河鲍村水文站年实测径流系列,按面积比折算后移用到湾头水库,并根据两流域历年降水量进行修正。湾头水库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深为265.8mm,径流量为744万m3。水库泥沙淤积量估算根据鲍村水文站泥沙资料采用类比法分析,水库多年平均泥沙淤积量为0.33万m3。复核认为:径流和泥沙分析计算方法可行,成果基本合理。(三)设计洪水初步设计提出:湾头水库没有实测流量资料,采用暴雨资料分析计算设计洪水。实测点设计暴雨法采用湾头雨量站年43年连序实测雨量资料系列推求湾头水库不同频率设计点雨量;地区综合点设计暴雨法采用湾头、文登、东道口和坤龙邢四个雨量站实测暴雨系列资料。实测点设计暴雨法和地区综合点设计暴雨法计算出的设计暴雨成果完全相同,经与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设计暴雨成果比较,确定采用实测点设计暴雨法的设计暴雨成果,24h点暴雨均值为116.6mm,Cv=0.72,Cs=3.5Cv,经点面折减换算后,求得湾头水库不同频率设计面雨量。产汇流计算采用山东省水文图集中的降雨径流关系和综合瞬时单位线,由此推求湾头水库不同频率设计洪水,100年一遇和10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579m3/s和869m3/s。经与邻近流域地区其它水库的洪峰模数比较,说明设计洪水成果基本合理。复核认为:根据湾头水库现有水文资料情况,采用暴雨资料计算坝址设计洪水是可行的,经综合分析后确定设计暴雨和设计洪水成果是合适的,设计洪水成果基本合理。(四)施工期洪水初步设计提出:根据湾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度安排,施工期分别为10月~次年5月、11月~次年4月。采用坤龙邢、鲍村、泊岳家、南圈4个雨量站非汛期30年以上降水资料,推求各施工期设计洪水。施工期10月~次年5月,以多年平均非汛期最高库水位25.48m(1956年黄海高程系,下同)作为起调水位,5年一遇利用南、北放水洞同时泄流时的最高库水位为25.64m,北放水洞施工阶段以22.00m起调,南放水洞泄流,经洪水调节计算,5年一遇施工期设计洪水位为22.53m;施工期11月~次年4月时,以22.00m作为起调水位,5年一遇利用南放水洞泄流时的最高库水位为22.25m。复核认为:施工期设计洪水和导流水位计算方法可行,成果基本合理。(五)坝下水位流量关系初步设计提出:现状河槽基本为梯形断面,本次工程设计河槽型式仍采用梯形单式断面,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分析计算溢洪道坝下河道的水位与泄量关系。复核认为:推求坝下河道水位流量关系方法可行,成果基本合理。三、&工程地质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单位在安全鉴定勘察的基础上对湾头水库坝址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根据室内外勘察试验资料编制了地质勘察报告及相关图件。(一)初步设计勘察报告提出:工程区属鲁东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区弱切割剥蚀构造丘陵亚区,库周分水岭山体宽厚,岩体透水性差,水库已运行多年,无库区渗漏问题,近坝库岸基本稳定。坝址区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复核认为:上述评价结论是合适的。(二)初步设计勘察报告提出:主坝坝型为壤土心墙砂壳坝,原心墙顶高程29.00m,填筑土料主要为壤土夹砂壤土,压实度为0.83~0.97,渗透系数平均值为6.0&10-4cm/s;钻探过程中,在zk0+540孔中高程19.42m~15.02m段、zk0+650孔中高程28.42m~25.92m段、zk0+700孔中高程26.92m~30.92m段漏浆严重,渗透系数为1.35&10-3cm/s~1.68&10-3cm/s;判定桩号0+540~0+700段心墙填筑质量差,碾压不实,渗透性较强,起不到防渗体的作用;截水槽填筑土料为壤土,具有弱透水性;桩号0+455~0+515段截水槽清基不彻底,减小了截水槽的有效宽度;接高心墙填筑土料主要为粉土质细砂,局部夹壤土薄层,结构松散,具有中等至弱透水性;防浪墙基础未直接坐落在防渗体上。上、下游坝壳填料主要成分为壤土及砾质粗砂,局部夹杂少量砾质中粗砂,结构松散,具有强透水性,填筑质量差。上游护坡块石缝隙大,块径小,塌陷架空严重,无反滤层;坝下游棱形排水体为块石砌筑而成,内侧仅有一层碎石垫层,且粒径较大,无中小石子过渡层,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主坝坝基地层岩性为全新统的砾质粗砂、砂壤土,上更新统的含砂壤土、砾质粗砂,晋宁期的强风化片麻状中细粒含黑云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片麻理走向NE倾向SE,倾角38&~42&。桩号0+075~0+150段二级阶地底部分布有1.50m~3.20m厚的中粗砂;0+455~0+515段截水槽清基不彻底,槽内高程13.73~13.98m夹有0.25m厚的砾质粗砂,形成渗漏通道。桩号0+515~0+675段坝后脚有渗水现象,该段除心墙填筑质量较差外,坝基强风化片麻状中细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风化裂隙较发育,裂隙走向与坝轴线斜交,岩石透水率为15.8~38.5Lu,为中等透水层,渗水沿基岩裂隙在坝后出露形成明流,对大坝心墙易形成接触冲刷,影响大坝安全。主坝填筑质量差,压实度和防渗性不满足规范要求,坝基存在渗漏和渗透变形问题,建议对大坝坝体和坝基进行防渗处理,整修大坝护坡和排水体。复核认为:对主坝坝体填筑质量和坝基地质评价基本合适。(三)初步设计勘察报告提出:南副坝位于非常溢洪道处,右岸缺失15.0m,左岸缺失18.0m,坝型为均质坝,填筑土料主要为粉土质中细砂,呈松散~稍密状,具中等透水性;坝体填料的粘粒含量、塑性指数、渗透系数均不满足规范要求。南副坝坝基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的粉细砂和晋宁期的二长花岗岩;粉细砂层厚度较小,具中等透水性;二长花岗岩呈强风化状态,透水率为7.8Lu,为弱透水层。建议新建副坝时将粉细砂层清除,或者采取一定的防渗措施。复核认为:对副坝的地质评价基本合适。(四)初步设计勘察报告提出:北放水洞洞身位于②层含砂壤土顶部,该层土呈可塑状,具中等~高压缩性,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由于不均匀沉陷,造成建库不久,坝下埋管即出现环向裂缝,存在渗漏问题;建议将新建放水洞及竖井基础坐落在强风化花岗闪长岩上或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南放水洞洞身及竖井基础均位于强风化二长花岗岩上,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复核认为:对放水洞的地质评价基本合适;放水洞开挖施工时,应及时做好施工地质工作;建议加强防渗工程与放水洞的连接处理,确保大坝防渗安全。(五)初步设计勘察报告提出:溢洪道沿线分布地层岩性有:砾质粗砂、壤土、二长花岗岩。进水渠底部及两岸边坡分布地层均为全风化二长花岗岩,抗冲刷能力较低。泄槽段底部护坦混凝土剥落严重,两岸浆砌石护砌边墙开裂、渗漏严重,墙后上部为1.0m~2.0m厚的残积土,其下及泄槽底部为全风化二长花岗岩,强度基本满足要求,但抗冲刷能力较低。拟建消力池地基位于强风化二长花岗岩上,抗冲刷能力差。尾水渠段与原河床相接,表层分布有砾质粗砂,左岸无明显边坡,右岸为自然边坡,相对河床高度为1.0m~3.0m,岩性均为残坡积壤土,抗冲刷能力差。建议对溢洪道沿线采取防护措施,对导流墙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溢洪闸底板位于全风化二长花岗岩的顶部,该层分布高程差别较大,承载力低,抗滑能力差,具有弱~中等透水性,存在渗漏问题,建议将闸基置于23.0m高程以下的强风化的二长花岗岩上;穿溢洪道交通桥桥基地层岩性为全、强风化花岗闪长岩,建议采用天然地基;穿溢洪道倒虹底板高程为18.90~19.00m,位于强风化花岗闪长岩岩层内,该层厚度大,力学强度较高,工程地质条件好。复核认为:对溢洪道及附属建筑物的地质评价基本合适,建议对溢洪闸两侧进行防渗处理。(六)初步设计勘察报告提出:选定土料场位于荣成市滕家镇二章村南1km处,距大坝约15km,土质为山前冲洪积壤土;砂料取自荣成市大疃镇鲍村砂场,运距约20km;石料和混凝土用粗骨料取自荣成市崖西镇石料场,运距约40km,天然建筑材料质量和储量基本满足工程要求。复核认为:对天然建筑材料的地质评价基本合适。建议下阶段进一步就近、择优选择砂石料供应地。四、&工程任务与规模(一)水库加固任务初步设计提出的除险加固任务为:1、主坝加固:下游坝坡培厚、心墙接高及混凝土防渗墙截渗、坝基基岩帷幕灌浆、上游护坡拆除重建、下游坝坡草皮护坡及坝坡排水、坝顶加宽及路面硬化、防浪墙拆除重建。2、南副坝加固:坝体加宽、建壤土斜墙坝、新建上游护坡及坝顶路面。3、溢洪道(闸)拆除重建。4、北放水洞拆除重建,南放水洞加固。5、南旺庄村南道路加高,新建主坝至南副坝间的防汛路,6、水库管理所改建,完善水库管理设施及水文设施。复核认为:初步设计针对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安全鉴定和核查意见的结论提出的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合适。(二)工程规模本次加固设计采用的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正常蓄水位28.00m,死水位20.30m,兴利库容930万m3。水库起调水位为现状兴利水位28.0m, 20年一遇设计洪水,按下游河道现状安全泄量177 m3/s控制下泄,得到20年一遇防洪高水位;当库水位高于20年一遇防洪高水位时不再控泄,按自由出流敞泄。调洪演算的结果为:设计洪水位29.13m,校核洪水位30.19m,水库总库容1547万m3。复核认为:1、初步设计采用的设计和校核洪水标准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2、本次除险加固维持死水位20.30m、正常蓄水位28.00m不变是合适的。采用长系列时历法进行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方法合适,成果基本合理。3、初步设计采用28.00m作为洪水调节计算的起调水位是合适的。初步设计根据荣成市水利局提供的数据,并根据实测下游河道断面进行了过流能力复核,确定目前河道安全泄量177m3/s。水库下游河道安全泄量 &三查三定&时确定为200m3/s,本次调整为177 m3/s。考虑到水库加固后较加固前溢洪道的泄流能力有所加大,采用上述调度运用方式计算的设计及校核洪水位也较&三查三定&的略低,因此复核认为初步设计对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所作的调整及洪水调节计算中采用的调度运用方式和计算方法基本合适,成果基本合理。五、&水工设计(一)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初步设计提出: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规定,水库总库容为1537万m3,属中型水库,Ⅲ等工程,相应枢纽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坝,南副坝,溢洪道,南、北放水洞等建筑物;挡、泄、放水建筑物采用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消能防冲建筑物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地震设防烈度取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复核认为: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及采用的洪水标准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地震设防烈度取Ⅵ度符合《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的规定。(二)主坝工程现状主坝长705m,坝顶高程30.97~31.05m,最大坝高15m,顶宽5.5~6m。原心墙顶高程29.00m,岩性为壤土,顶宽3.0m,底宽12.0m,现高程29.0m以上心墙为后期接高部分。大坝迎水面边坡为1:2.5,高程28.00m以上为干砌乱石护坡,28.00m以下由于原护坡石块径小,塌陷架空严重,护坡表面坑洼不平,岁修时在原护坡石的表面用块石找平,然后喷射一层厚度为10~15cm的砼,护坡石下铺设一层30cm的碎石。背水坡设有戗台,戗台高程24.00m,宽2m,戗台以上坡比为1:2.0,以下为1:2.5,背水坡为草皮护坡,坡面每隔100m设一横向排水沟,坝脚为棱体排水。1、坝顶工程初步设计提出:根据水库大坝坝顶高程复核,主坝计算所需坝顶高程31.50m,现状坝顶高程31.00m,防浪墙顶高程32.00m,从坝顶及防浪墙高程看,现状坝顶满足超高要求。但防浪墙坐于砂壳上,未与心墙可靠连接,且接高心墙土料渗透系数大,不满足规范对防渗土料要求。本次除险加固设计,上游坝顶防浪墙拆除重建,墙顶高程31.80m,防浪墙采用浆砌块石砌筑, C20混凝土压顶。坝顶宽7.0m,为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由面层(C25混凝土厚22cm)、基层(级配碎石厚20cm)组成。复核认为:坝顶高程计算方法合适,坝顶高程、宽度和坝顶工程结构基本合理。核减坝顶宽度为6.5m,坝顶路面宽度为5m,坝顶路面面层厚度为20cm。2、大坝断面设计和护坡工程初步设计提出:主坝加固后,上游坝坡不变,坝顶高程31.00m,坝顶向下游侧加宽至7.0m。下游坡培厚,仍设戗台,戗台高程24.00m,戗台宽2m。下游戗台以上坝坡由1:2放缓为1:2.25,戗台以下坝坡仍为1:2.5。上游坝坡22.80m以上护坡及反滤层拆除,重设现浇混凝土板护坡,下设碎石垫层及土工布反滤。下游坝坡为草皮护坡,并设浆砌石纵横排水沟,横向排水沟间距50m,尺寸300&300mm;纵向排水沟在戗台内侧设一道,尺寸300&300mm,下游坝脚设一道,深0.8m,底宽0.5m,与贴坡排水相结合。主坝桩号0+000~0+135坝后为湾头水库管理所围墙,下游坝坡放缓后,围墙位于坝脚线内,须拆除重建浆砌石围墙,围墙临坝侧沿坝脚设浆砌石排水沟一道,沟底宽0.3m。0+555~0+585段坝后为南放水洞,该段坝后设置浆砌石挡墙,墙高1.4m。复核认为:大坝断面和坝坡防护设计是必要的,初步设计提出的加固方案基本合理,下游帮坡按坝顶宽6.5m控制。3、坝体和坝基截渗工程初步设计提出:水库主坝桩号0+515~0+675段岩石透水率为15.8~38.5Lu,岩石渗漏量大,渗水沿基岩裂隙在坝后出露形成明流,对大坝心墙易形成接触冲刷,影响大坝安全。本次除险加固设计对桩号0+494~0+690段透水率大于10Lu的基岩进行帷幕灌浆处理,灌浆轴线位于原心墙轴线、设计坝顶中心线上游0.75m。大坝桩号0+075~0+160段主坝清基不彻底、0+450~0+515段截水槽槽清基不彻底、0+515~0+705段心墙中等透水,本次除险加固设计对以上主坝部位均进行混凝土防渗墙处理,防渗墙轴线位于坝顶中心线上游0.75m,与基岩灌浆轴线重合,墙顶高程30.58m,高于校核洪水位30.11m,墙底嵌入基岩强风花带下限1m。心墙以下墙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10,上部主坝心墙内采用C5塑性砼,墙体选用40cm厚。复核认为:对大坝坝体和坝基采取防渗处理是必要的,初步设计提出的加固方案基本合理。(三)南副坝工程初步设计提出:南副坝位于主坝正西原非溢洪道处,坝顶高程30.30m,上、下游坡比均为1:2,坝顶宽为1.4~2.0m,坝轴线长130m,左端缺失18m,右端缺失15m。坝体土料渗透系数大,坝体防渗性能较差。本次除险加固设计将南副坝加宽,因此处为原非常溢洪道,为增加超标准洪水时的泄洪能力,坝顶高程同校核洪水位,为30.2m。因副坝坝高较低,溢洪道开挖有多余的石渣、砂砾料等弃土料,为充分利用土料,又便于施工,选用壤土斜墙坝。加固后,坝长160m,坝顶宽5m,上、下游坝坡均为1:2,上游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护坡,下游坝坡采用草皮护坡。复核认为:对南副坝工程采取加固处理是必要的,初步设计提出的加固方案基本合理。(四)南旺庄村道路加高工程初步设计提出:水库西岸南旺庄处为一分水岭,东侧为湾头水库,西侧地势较低。南旺庄村南部分段地面高程29.00m,低于水库设计洪水位及校核洪水位,高水位时库水从该处漫溢,本次除险加固设计将村内道路局部加高,以不低于设计洪水位为准,加高段道路长320m,宽5m,混凝土路面,路两侧设路缘石。复核认为:对南旺庄村道路加固处理是必要的,初步设计提出的加固方案基本合理。(五)溢洪道工程初步设计提出:根据泄流能力复核及结构复核可见,溢洪闸闸门开启高度较低,30年一遇洪水时,已不能敞泄;泄槽较窄浅,20年一遇泄量时,已有多处泄槽水位高于左侧地面高程;泄槽为浆砌石结构,泄洪时流速大于允许不冲流速,泄槽将造成严重冲刷;下游尾水渠断面较小,不满足20年一遇洪水要求;溢洪闸为浆砌石结构,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需拆除重建。经规模论证和方案比选,新建溢洪闸闸室轴线与主坝轴线夹角34&,溢洪闸共3孔,每孔净宽6.0m,底板高程25.00m,闸墩顶高程31.20m,闸室长度14.0m,宽22.8m,闸室为整体结构。溢洪闸设工作闸门及检修门, 闸后设交通桥,桥面净宽5.5m,顶高程31.00m,与主坝坝顶连接。排架高度4.6m,机架桥顶高程36.60m,闸前设检修桥,桥面顶高程31.20m,桥面宽1.5m。溢洪闸前进水渠底高程25.00m,两侧圆弧导墙与边墩连接,坐于全风化二长花岗岩上,导墙半径45m,导墙段长24m,分成2段,靠近闸室段导墙长12m,顶高程31.00m,高于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30.19m,导墙上游12m段为下潜式,墙顶高程由31.00m降至25.50m。泄槽置于二长花岗岩全风化带,底宽20.4m,泄槽段侧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悬臂式结构。泄槽段0+010为水平段,0+010~0+165坡比1:28,0+165~0+203坡比1:4.5。0+010~0+025段泄槽底宽由20.4m渐变为15.0m,0+025~0+180均为15m,0+180~0+203底宽由15.0m渐变为25.3m。泄槽底板为C25钢筋砼,厚0.5m。泄槽末端接消力池,池长32m,深2.5m,矩形断面,底宽由25.3m扩散为40m。消力池后尾水渠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设计。池后浆砌块石海漫段护砌长40m,之后为5m长抛石防冲槽,防冲槽后尾水渠因多年淤积,过流能力不足20年一遇洪水标准,且筑坝所需土料不足,故对尾水渠进行开挖清淤,开挖段长300m,宽度同现状,两侧不再筑堤。复核认为:对溢洪道(闸)采取加固处理是必要的,初步设计提出的加固方案基本合理。(六)溢洪道附属建筑物工程初步设计提出: 1、溢洪道轴线桩号0+150处横跨南放水洞灌溉(泄洪)干渠,该处原交叉建筑物为混凝土无压涵洞,洞身尺寸2&2m,洞前设有节制闸,因溢洪道加宽加深,需将原涵洞拆除重建,且洞底高程随溢洪道泄槽底板高程的降低而降低,故须新建钢筋砼倒虹吸。倒虹吸总长62.5m,洞身断面宽1.0m,高1.5m,倒虹前设节制闸,闸室长3.5m,宽2.4m,闸底板高程19.00m,设铸铁闸门一道,手动螺杆启闭机。2、溢洪道轴线桩号0+173处现有一生产桥,为石拱桥,跨径11m,宽3m,桥面高程22.80m,该桥阻水,且拱顶多处裂缝,重建溢洪道后,需要恢复交通,重建生产桥,新建生产桥与泄槽正交,跨径8m,共2跨,桥面净宽4.5m。复核认为:对溢洪道附属建筑物工程采取处理是必要的,初步设计提出的设计方案基本合理。(七)放水洞工程初步设计提出:现状放水洞有2座,南放水洞位于大坝桩号0+575处,已于2005年进行应急加固,改为1.0&1.5m(宽&高)钢筋混凝土箱涵。北放水洞位于大坝桩号0+112处,为直埋式直径0.9m的钢筋混凝土管,洞身坐落在壤土及砾质粗砂层上,管身配筋不足,存在多处环向裂缝;进口闸门损坏,关闭不严,洞内常年被水充满,已无法正常运行,且检修困难。初步设计经方案比较推荐对北放水洞采取移址重建方案,拆除现状竖井及洞身,移至0+085处重建钢筋混凝土竖井及1.0&1.5m(宽&高)钢筋混凝土箱涵。移址后洞底置于强风化花岗闪长岩上,洞身后设钢管与北干渠暗涵连接。本次加固设计,对南放水洞仅更换闸门止水橡皮,对洞身混凝土剥蚀处进行修补。复核认为:对北放水洞移址重建、南放水洞采取加固处理是必要的,初步设计提出的设计方案基本合理。(八)防汛公路设计初步设计提出:主坝至南副坝间现有约2m宽田间小路,将该段小路设为防汛路,长610m,宽5m,混凝土路面,路两侧设路缘石。复核认为:为满足水库防汛抢险需要,对水库现有防汛道路进行维修加固是必要的,初步设计提出的加固方案基本合理。(十)工程观测设施初步设计提出:湾头水库观测设施不完备,主坝无测压管及水平位移观测设施,沉陷位移观测设施已损坏。水文测报及通讯设施较差,大坝安全监测无法进行,仅靠巡视检查查找问题。本次除险加固设计,主坝设测压管,测压管沿坝轴线共设5排,分别位于桩号0+120、0+300、0+450、0+585、0+680断面,每个断面设置4根。坝顶设水平位移标点7个,沉陷位移标点7个,并在大坝两端通视良好处设置水平位移基点及沉陷位移基点。溢洪闸、放水洞均设置水平位移标点及沉陷位移标点,并于溢洪闸底板设置测压管9根,闸墩两侧各设测压管3根。管理所配备精密经纬仪1台、自动调平水准仪1台及标尺1套。定期对大坝及溢洪闸、放水洞等进行观测。复核认为:增设大坝安全观测设施是必要的,初步设计提出的观测设施加固方案基本合理。六、&机电与金属结构(一)&电气设计1、供电电源初步设计提出:管理所变电所主供电电源仍由荣成10kV水库支线架空线路5/5号杆引接,经10kV电缆直埋至变压器;溢洪闸供电电源由离闸700 m处的管理所变电所2#低压屏引来,另设柴油发电机组一台作为备用电源,两者相互闭锁;放水洞供电电源由管理所配电室2#低压屏引接,供电距离约为200米。复核认为:水库管理所10kV变电所、溢洪闸、放水洞等处的供电电源接引方式基本合理。2、电气主接线初步设计提出:①管理所变电所10kV电源经跌落熔断器接至变压器高压侧,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及柴油发电机供电回路经电源自动切换空气开关与0.4kV母线连接,该母线为单母线不分段。管理所内所有用电支路电源(溢洪闸、放水洞等)均由该母线引接。②溢洪闸0.4kV电源经自动空气开关与0.4kV母线连接,母线为单母线不分段。闸上所有用电设备的电源均由该母线引接。③放水洞0.4kV电源经自动空气开关与0.4kV母线连接,母线为单母线不分段。启闭机、检修门和机房照明、大坝照明的电源均由该母线引接。复核认为:水库管理所10kV变电所、溢洪闸及放水洞等工程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合理可行。3、主要电气设备选择初步设计提出:①管理所10kV变电所变压器选用SC10-125/10&5%/0.4型,低压配电装置采用3台GGD系列低压配电柜。②溢洪闸柴油机发电机组选用THLC30PT型1台,低压配电装置采用2台GGD系列低压配电柜。③放水洞选用1台JDL型动力箱配电。复核认为:设计所选的设备型式、规格基本符合要求,是可行的。下阶段应进一步复核变压器容量。4、主要电气设备布置初步设计提出:①变压器和低压配电柜安装在变电所新建低压配电室内,成一字并排设置。②溢洪闸配电室设在桥头堡,内设低压配电柜,PLC柜,微机监控桌等。③放水洞动力箱布置在放水洞机房内。复核认为:管理所变电所、溢洪闸及放水洞配电所电气设备布置基本合理。5、电气二次初步设计提出:变电所、溢洪闸、放水洞处低压配电设备进线及各主要出线回路空气开关均为电动操作,并设相应灯光信号。在变压器低压回路装设三相电流表、电压表、三相四线电度表,发电机回路装设三相电流表,其余主要回路装在B相设单相电流表。变压器高压侧用跌开式熔断器作为变压器短路保护;利用变压器低压侧空气开关瞬时脱扣器作为0.4kV低压母线短路保护;利用变压器低压侧空气开关长延时脱扣器作为变压器过负荷保护;低压配电柜各回路均采用自动空气开关作为短路保护。利用空气开关瞬时过电流脱扣器作为电动机的短路保护;利用空气开关和热继电器作为电动机的过负荷保护、堵转保护、相不平衡或缺相等保护;利用磁力起动器低压释放特性实现低电压保护。复核认为:电气二次设计基本合理。6、计算机监控系统初步设计提出:在水库溢洪闸设置一套计算机监控系统对溢洪闸3孔闸门进行集中监控,且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该系统由上位机、打印机、现地LCU。各机旁箱均设有PLC可编程控制器,通过PROFIBUS-DP总线与闸配电室LCU内PLC相连。闸门设有闸门开度测量仪。复核认为:核除监控系统主控级设备、各机旁箱内PLC及其配套元器件。7、通讯设计初步设计提出:在水库管理所设置30门的程控交换机一部。设2条中继线,对外通信连络。放水洞各设一部电话机,溢洪闸机房及桥头堡各设一部电话机。另设手持对讲机10部,用于防汛联络。复核认为:核除程控电话交换机及其附属设备,设5部外线电话,3对对讲机。(二)&金属结构金属结构设计包括溢洪闸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北放水洞工作闸门、检修闸门和拦污栅、南放水洞干渠倒虹节制闸工作闸门、南放水洞干渠泄水闸工作闸门及各自启闭设备的选型。1、初步设计提出:新建溢洪闸工作闸门采用6.0&3.5-3.0m露顶式双主梁平面定轮钢闸门,门体材质为Q235,悬臂式滚轮支承,配2&80kN固定卷扬式平门启闭机;检修闸门采用6.0&1.0&3-3.0m叠梁式平面滑动钢闸门一套,静水启闭,采用2&30kN的启吊设备,配自动抓脱梁。复核认为:初步设计提出的溢洪闸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设计方案及启闭机选型基本合理。2、初步设计提出:北放水洞工作闸门采用1.0&1.5-10.11m潜孔式平面定轮钢闸门,门体材质为Q235,悬臂式滚轮支承,配QP125kN固定卷扬式启闭机,动水启闭;检修闸门采用1.0&1.5-8.0m潜孔式平面滑动钢闸门,门体上部设有充水阀,用来充水平压,静水启闭,采用一台MDⅠ3-12D固定式电动葫芦。在放水洞的进口处设一孔1.0&1.5m的固定拦污栅。复核认为:初步设计提出的北放水洞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设计方案及启闭机选型基本合理。3、初步设计提出:南放水洞干渠倒虹节制闸工作闸门采用1.0&1.5-2.0m露顶式滑动铸铁闸门,配30kN手动螺杆式启闭机。进口设1.0&2.0m固定拦污栅。复核认为:初步设计提出的南放水洞干渠倒虹节制闸工作闸门设计方案及启闭机选型基本合理。4、初步设计提出:南放水洞干渠泄水闸工作闸门采用2.0&2.0-2.0m滑动铸铁闸门,配50kN手动螺杆式启闭机。复核认为:初步设计提出的南放水洞干渠泄水闸工作闸门设计方案及启闭机选型基本合理。5、初步设计提出:闸门及埋件外露部分防腐,喷砂除锈至Sa2.5级,粗糙度Ry60~100&m,后喷锌厚0.16mm,然后涂AC-15氯化橡胶铝粉防锈漆底漆、面漆两道厚120&m。复核认为:初步设计提出的闸门防腐方案基本合理。七、&消防设计初步设计提出:1、在溢洪闸二个机房门口各设2个灭火器,放在灭火器箱内;西桥头堡一、二层楼梯口各设2个灭火器,放在灭火器箱内;东桥头堡一层发电机房门口设2个灭火器,放在灭火器箱内,二层配电室门口设2个灭火器,放在灭火器箱内,共12只。2、在北放水洞门口设2个灭火器,放在灭火器箱内,共2具。3、在南放水洞门口设2个灭火器,放在灭火器箱内,共2具。4、在管理区变电所配电室门口设2个灭火器,放在灭火器箱内;在值班室门口设2个灭火器,放在灭火器箱内,共4具。各建筑物灭火器均为MF/ABC3手提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复核认为:消防设计原则、设计依据及消防设施配置基本合理。八、&施工组织设计(一)初步设计提出:本工程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导流洪水标准选用非汛期5年一遇设计洪水。复核认为:导流标准及导流时段的确定符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的规定。(二)初步设计提出:本工程坝前工程项目分两个非汛期完成,第一个非汛期进行溢洪道加固改造工程施工,利用南、北放水洞导流;第二个非汛期进行主坝加固和北放水洞加固改造工程施工,利用南放水洞导流。南放水洞洞内仅需更换闸门止水和修补混凝土剥蚀处,施工时间较短,在溢洪道施工期的非降雨时段,关闭检修门进行施工,不再专门考虑导流问题。复核认为:主坝、放水洞、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施工导流安排是合理的。(三)初步设计提出:溢洪道围堰采用土围堰,围堰设计水位为25.64m,最大堰高4.27m,顶宽4m,围堰水上部分边坡1:2.0,水下部分边坡1:4.0,围堰迎水面铺设复合土工膜防渗。放水洞围堰采用编织袋装土结构,围堰设计水位为22.25m,最大堰高6.2m,顶宽3m,围堰上游边坡1:1.5,下游边坡1:1,围堰迎水面铺设复合土工膜防渗。复核认为:溢洪道围堰型式及断面尺寸基本合理。下阶段应结合施工期洪水情况,进一步优化溢洪道围堰设计,优化放水洞围堰结构型式和断面尺寸,确保围堰施工期安全。(四)初步设计提出了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防渗墙工程、灌浆工程、砌体工程等主体工程的施工方法。复核认为: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基本合理。(五)初步设计对施工道路及施工临时设施等进行了规划布置。复核认为:临时生产生活区的布置基本合理。(六)初步设计提出: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30个月,跨三个年度。复核认为:施工总体进度安排基本合理。下阶段应结合施工导流安排,综合考虑施工强度、施工交叉干扰等因素,优化施工进度安排。九、&工程占地与拆迁湾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永久占地为21.8亩,其中新征工程占地为13.9亩,管理新征占地7.9亩。工程临时占地为60.7亩,其中施工道路9.1亩, 临时堆存区和弃置区41.3亩, 施工临时设施4亩,生活区占地6.3亩。工程占地影响果树105棵,树木45棵。管理占地影响果树147棵。复核认为:1、初步设计提出的永久占地范围和面积基本合理,核定工程永久占地为12.9亩。根据现行有关规定,同意永久占用土地补偿及安置补助费之和耕地和园地为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6倍。2、工程临时占地范围、面积及相应地面附着物数量基本合理。3、适当调整地面附着物补偿标准。4、按照有关规定,工程管理占地及相应附着物补偿所需费用由地方承担。十、&环境保护初步设计提出:通过对施工区环境影响复核,本工程环境影响主要是工程施工期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粉尘、噪声、固体废物等,但影响是短期暂时的,且在施工期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后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或减免。本工程建设不存在制约性的环境因素,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远大于不利影响。采取的环保措施主要是水环境保护采取了设置集水池收集机械清洗废水和生活污水;空气环境采取了洒水等措施防治;声环境保护采取噪声源控制,个人防护措施,敏感地保护等;人群健康采取防疫、卫生清理等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水质、空气质量、噪声等监测内容。复核认为:根据本工程及周边环境特点,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结论合适。水环境保护、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声环境保护、人群健康防疫和卫生清理等措施基本合理。十一、&水土保持设计初步设计提出: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3.77hm2,其中项目建设区13.31hm2,直接影响区0.46hm2。根据本工程的建设特点、水土流失状况等,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总体上分为大坝及放水洞防治区、护坝地防治区、防汛道路防治区、新建溢洪道闸防治区、弃土区防治区、管理单位防治区以及施工临时占压防治区等。提出了扰动土地治理率等6项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上,大坝及放水洞、防汛道路、新建溢洪道闸等防治区以工程措施为主,辅以植物措施;管理单位建设防治区空地绿化环境;护坝地、弃土区以及施工临时占压等防治区进行场地平整、防尘网防护和植被恢复措施。并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复核认为: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界定基本合适,防治目标、防治分区和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基本合理,各防治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基本可行。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基本合理。十二、&工程管理(一)初步设计提出湾头水库管理所隶属于荣城市水利局,管理所现有正式管理人员16人。除险加固后,水库管理体制维持现状。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本次设计不计灌区岗位定员,核定湾头水库管理人员24名。水库管理所现有办公房350m2;防汛仓库、维修车间等600m2;食堂90 m2;车库60m2等。现有房屋漏水严重,墙体多处出现裂缝。本次设计拟拆除重建办公房350 m2、防汛仓库300 m2、水文站办公用房100m2、维修车间300m2。配备载重车1辆,防汛专用车1辆。复核认为:初步设计提出的水库工程管理机构设置基本合理。应依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发办〔2002〕45号),按管养分离、机构精简的原则合理确定管理单位人员编制。根据管理需要,同意改建办公用房350m2、改建防汛仓库300m2。水文站办公用房列入水文设施中。交通工具由地方自行解决。(二)初步设计说明了现状水库管理范围,并根据规范重新确定了水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本次除险加固设计中,主坝、南副坝、溢洪道等处新增管理范围征地(轮廓外5m)外,其余部位均按现状确权证地范围,不足处不再重新征地。复核认为:应结合工程实际,进一步完善水库管理范围设计内容。管理范围如需扩大,征地应由地方自行解决。(三)初步设计提出水库现状观测设施不完备,主坝无测压管及水平位移观测设施,沉陷位移观测设施已损坏。为保证水库安全运行,本次设计拟在主坝设置位移观测和测压管;在溢洪闸、放水洞设置沉降和位移观测,并于溢洪闸设置底流及绕流测压管。复核认为:为满足管理需要,设置必要的工程观测设施是合适的。(四)初步设计提出现状主坝南至南副坝间小路,宽约2m,未硬化,为保证汛期交通,本次除险加固拟对该段防汛路进行硬化,长度为610m,路面宽5m,路面为混凝土路面。复核认为:为满足防汛抢险需要,基本同意对主坝南至南副坝间小路的加固改造。(五)复核认为:基本同意初步设计提出的水库调度运用原则。(六)复核认为:应根据管养分离的原则,积极实施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02〕45号)的要求,由地方各级财政落实公益性部分的运行管理费和维修养护费,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七)水文设施初步设计提出,湾头水库未曾设立水文站,无完整的水文监测系统,无法满足水库防汛和水资源调度的需要,为改变这一现状,山东省水利厅发出《关于建设中型水库及500万立方米以上小型水库水文设施的通知》(鲁水规计字〔号),设立湾头水库水文站,建设水文设施。主要内容有雨量、水位、流量观测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等,设立湾头水库水文站1处,上游配套雨量站1处。复核认为:从提高水库科学防汛调度水平的角度,增设水库水文测验设施及其相关配套设施是必要的。湾头水库水文站、雨量站及相关设施的布设基本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符合《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的要求。下阶段应进一步细化水文观测设施的设计内容。本项目核增办公用房100m2,核减测深仪等,并调整部分单价。十三、&工程概算复核认为:1、基本同意概算编制依据采用水利部水总〔号、水利部水总〔号、水利部水建管〔号文颁发的概算编制规定及相应定额。2、同意以2008年10月份作为编制工程投资的价格水平年。3、原初步设计编报工程总投资7081.13万元,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后编报的初步设计工程总投资4535.83万元,复核工程总投资3390.00万元。详见《山东省荣成市湾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概算审核表》。十四、&经济评价复核认为:初步设计采用的经济评价依据、方法和结论基本合理。工程实施后,能排除众多安全隐患,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十五、&节能设计初步设计提出:通过设计方案的优化,进行建筑物的节能设计,选择高效节能的电气设备,施工期根据施工机械需要降低工程能源消耗及运行期节能降耗等措施进行节能。复核认为:初步设计提出的节能措施基本合适。
& 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