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宋娟婚姻状态用繁体字怎么书写

曲阜志愿者协会会长宋娟:爱心是力量
曲阜市志愿者协会 宋娟 山东好人每周之星
在美丽的古城曲阜,有这样一个人和她的团队,在扶贫济困一线,在爱心捐助的现场,在重大节会的前沿,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以助人为乐、以奉献为荣,以无私的大爱诠释着生命存在的意义。这就是宋娟和她带领的拥有3000余名会员的曲阜市志愿者协会。
&&& 曲阜市志愿者协会会长宋娟:爱心是一种力量
宋娟工作照片
宋娟在无偿献血
宋娟在街头献爱心
&&& 大众网记者 赵新婷&&&& 在美丽的古城曲阜,有这样一个人和她的团队,在扶贫济困一线,在爱心捐助的现场,在重大节会的前沿,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以助人为乐、以奉献为荣,以无私的大爱诠释着生命存在的意义。这就是宋娟和她带领的拥有3000余名会员的曲阜市志愿者协会。&&& “爱心是一种力量,能够感染他人,能够激发善良。”曲阜市志愿者协会会长宋娟说。人生的道路有种种选择,而宋娟和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真善美的人生追求,播洒着温暖的种子,彰显着大爱无疆的魅力。&&&& 爱心,传递动人的温情&&&& 初春,浓浓的寒意依旧在空气里肆意流淌,但圣城大地温情涌动。&&& 1月21日,一场无情的大火夺走了吴村峪西村孔兵一家的幸福,孔兵、他的妻子以及八岁的儿子烧伤极为严重。孔兵全身烧伤面积达95%。此时,远在东北老家的宋娟得知不幸的消息后很是心痛、坐立不安。宋娟说:“那时我一心想着回去,必须回去,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挽救他们。”她马上通过网络发出信息:“我明天就去买票,哪怕站票有也行,但只要能为挽救这个家庭出点力,再苦再累都值。”在家乡白山市没有买到火车票,她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到第二天才买到了到沈阳的票,从沈阳坐到了兖州,辗转了多次才到曲阜。36小时的长途跋涉、火车上的拥挤嘈杂都令人疲惫不堪,但是宋娟没有喊累没有休息。一回到曲阜,她就立刻投入到救助孔兵一家的活动中,用最快的速度筹集到16800元善款,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但是随着治疗的深入,治疗的费用越来越多,宋娟没日没夜地多方奔走、精心策划,终于在2月18日和19日成功举办“爱,在齐鲁大地起航”大型义演。虽然,露天的舞台简陋,演出的环境恶劣,但所有参加义演的志愿者们没有一个抱怨的,为了能给孔兵一家多募集一点善款,有些志愿者反复多次登台献艺,两天时间共募集善款8万多元。志愿者们穿着绿色的制服,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孔兵一家募集善款。在宋娟和志愿者们的努力下,全市掀起了为孔兵一家献爱心的热潮。截至目前,志愿者协会已经为孔兵一家募集善款40多万元。&&& 2008年的一天,一个叫张功的小伙子哭着找到宋娟,一打听,他母亲身患尿毒症,父亲多挣钱连续加班,结果因过度疲劳跌进了石灰窑里,全身烧伤面积达40%,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小张哭着告诉宋娟说,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父母能够再见最后一面,可为了给母亲治病已经倾家荡产,连这个小小的愿望现在对他家来说也只能算是一种奢求。要完全治好一个尿毒症患者她做不到,把一个垂危的烧伤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她也做不到,可让两个老人见最后一面,她是无论如何也要做到的。此时对小张一家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宋娟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向志愿者们发出倡议,为小张一家捐款捐物。这一爱心救助也深深打动了医院,为其母亲减免了部分治疗费。功夫不负有心人,宋娟不仅帮小张实现了让父母见最后一面的愿望,而且从死神手里帮他们夺回了一年的相伴时间。&&& 这只是志愿者协会做的几件事,哪里有苦难,哪里有需要,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他们给绝望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把爱的光辉洒播到每一个角落,先后救助125名贫困儿童,结对帮扶180名残疾受助对象,与360名敬老院老人建立长期救助关系,组织市民无偿献血100余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筑就起一道靓丽的大爱风景。&&&
&&& 责任,凝聚更多的力量&&&& “志愿者凝聚力量、传播爱心、公益救助,还可以担当起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志愿者的行为是政府行为的最佳补充。”宋娟和她的志愿者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宋娟在无意中听人说,想无偿献血曲阜都没地方献。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她回到家紧接着就同济宁中心血站联系,血站及时将采血车开到了曲阜。从日开始,每周两次,共组织无偿献血100多次,参加人数5000多人次,无偿献血量达到120多万毫升。&&& 宋娟和志愿者队伍无私奉献的精神,唤起了更多市民的爱心和奉献热情,越来越多的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令人欣喜的是朝气蓬勃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渐渐成为志愿者队伍的主体,拿起了爱心接力棒,一到节假日他们就开始忙碌起来,热心奔走在城市中,为一场场爱心行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延续着大爱传奇。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杏坛学院等高校先后成立志愿者分会,各系统单位也建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伍。“医疗服务总队”、“法律援助服务队”、“文艺演出服务队”等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活跃在各类大型活动、企业、医院、学校和社区里,让这座城市充满了和谐与温馨。在传播文明礼仪风尚中,他们既是参与者,又是引领者;在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中,他们既是净化美化的宣传员,又是环境整治监督员;在曲阜城市生态建设中,他们既是低碳减排宣传者,又是城市绿化行动者;在孔子文化节等重大活动中,他们既是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圣城风貌的展示者。孔子故里人民热情好客、温文尔雅的良好形象通过她及她的团队得以传播。&&& 如今的志愿者协会共有志愿者3000余名,先后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60余次,受益群众达6万多人,他们的精神感染着整座城市,他们把温暖的种子植入每个人心中,这些种子终将能够长成爱心大树,托起大爱之城。&&&& 奉献,书写不悔的人生&&&&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让她,这样一个瘦弱的女子,勇敢地承担起这样厚重的责任与义务,无怨无悔地选择了甘于清贫和无悔地付出?&&& 说起和志愿事业的结缘,还要追溯到2006年8月的一天。宋娟偶遇一位外地游客胃病发作,她急忙将其送到医院,为他垫付了一万多元的费用。当医生问起患者的名字时,宋娟一脸茫然,医生得知她的善举后敬佩地竖起了大拇指。在看到游客转危为安后,她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了,也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幸福。从那时起,公益的种子就在宋娟的心底生根发芽了。&&& 在之后的一次次公益活动中,宋娟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她说:“那时候,我就想可以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聚沙成塔,聚流成河,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她大胆地提出了组建“曲阜市志愿者协会”的想法,这一做法立刻得到了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局、民政局、市互联网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日,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宋娟和她的“战友”们,领到了一张更为规范的志愿服务的通行证。&&& 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在为公益事业奋斗的路上,有人嘲笑过她、埋怨过她,有人说她没事找事,把别人的痛苦建立在成就自己的名利上,更有人说宋娟是为了谋取私利。“做好事做多了总会有风言风语流出,有的人说她想露风头想出名,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宋会长不图名不图利。”“宋会长不会因为事情大可以出名而特地去做,也不会因事情不起眼而不去做,我们协会的每次行动她都亲自策划参与,有时候哑了嗓子也要去讲,有时候病得厉害也要去做。”志愿者协会的会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细数着宋娟的不容易。 &&& 路,虽然崎岖,却是通往幸福的大道;爱,虽然渺小,却可以创造出生命的奇迹。有人问宋娟:“这样付出、卖命,不仅落得一身清贫,别人还不理解,值吗?”宋娟笑笑说:“在最绝望的时候,也想到过放弃,但看到那些徘徊在生死线上的病人,重新焕发出生的希望,看到那些孤苦无助的孩子重新享受到爱的温暖,我想,就是付出全部甚至生命也值了。”朴实的话语里面,凝聚了多少爱与责任,又倾注了多少的付出和心血,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 为了这份神圣的事业,宋娟几乎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财力。即使远在东北的父母一直希望惟一的女儿守在身边,为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她狠心抛下年迈的父母,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了曲阜,甚至在父亲病重的时候也没有赶到老人家的身边,最终让老父亲带着遗憾离去。为了领养一个失去双亲的孤苦儿童,她倾注了所有心血,直到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多年来,她个人累计收养救助孤儿20多个,累计捐款近百万元。&&& 如果你问宋娟爱她的家乡,还是更爱曲阜,她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她爱家乡,更爱曲阜,她已经和这座城市难以割舍;如果你问她爱家庭还是更爱志愿者事业,她也会告诉你,她热爱志愿者事业,因为热爱,所以奉献全部的热情。她用善良和坚强书写着自己无悔的人生。&&& 宋娟,已经成为了曲阜志愿者形象的代言人;志愿者,成为了曲阜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窗口。大爱,在古城传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19)(6)(1)(0)(20)(3)(0)
杨佩昌:联邦德国为何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做学术访问期间,住在湖边的一套公寓里。离公寓不远,有一个小沙坪,里面有一些儿童玩耍的设施。每次经过这个地方,总会看到三四个小孩在沙坪里面玩耍。旁边站着一位女士,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孩子,即使孩子满脸的泥沙,衣服上到处是沙子,但她并不干涉。一起散步的另一位中国同事不由自主地感叹:“老杨,你看这些孩子脸上好阳光,这在国内孩子的脸上几乎很难见到”。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我女儿在一所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上学,尽管才8岁,但说话和脸上的表情已经和成人已经没有多大差别。尽管孩子的妈妈感到很满意,但我却有些难过。
湖四周是宽阔的大草坪,不过还有些树木可以遮荫。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草坪上有人在打排球、网球、羽毛球,也有人在踢足球。有的人则在草地上铺上布,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不知道是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还是只想晒晒太阳,有的则在烧烤。我习惯坐在咖啡馆的凉棚下观察草坪上的人,其中一幕至今难以忘怀:在离我不远处有一家子在踢足球:丈夫、妻子、大男孩和小男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这四个人分成两组:一组是丈夫和小男孩,另外一组是妻子和大男孩。虽然被分为两对,实际上是丈夫和两个男孩在玩,妻子只是在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踢上一脚,并不上去争抢,但眼睛从来没有离开丈夫和两个孩子。父亲把球传递给小儿子,大儿子上前去抢球。父亲担心踢伤大儿子,所以动作很轻,有时故意出现失误,让大儿子把球抢到。小儿子比较勇猛,但球技不精,见哥哥跑来,远远就把球传给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玩耍的劲头十足,脸上的表情可以用阳光灿烂一词来形容。
出于好奇心我走过去和这一家子聊天。男士告诉我,两个孩子都在上幼儿园,周末带他们出来玩。我问:“你们不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这位男士用不解的表情看着我:“参加什么学习班?”我说:“比如跳舞、体操、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的,我女儿在幼儿园期间,除了奥数,几乎把所有的课程都学了”。男士回答:“我们这里,学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
原以为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重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让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三、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幼儿园的教育是免费的。(Ungarn: Es ist strengstens verboten in diesem Jahr den Kindern
Schreiben, Lesen, Rechnen, usw. beizubringen. Die p&dagogische
Arbeit der Kinderg&rten ist kostenlos).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希望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别沾沾自喜,因为今天所做的事情,其实是毁了中国的一代又一代。
这篇文章是从植竣妈妈的博客上转来的,植竣妈妈也是转的,没有查到原文的作者和出处,但觉得是一篇好文,转过来。希望有男孩的家长可以好好读一读。当然,女孩的家长仔细阅读也会有收获。
近段时间,无论是在QQ群里与家长交流中,还是在与家长面对面的互动中,我发现一个问题:男孩的家长咨询的问题比较多,比如: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字写的差、背课文难,喜欢看漫画书,爱看电视,爱上网玩游戏等等。老师和家长都采取了各种严厉的措施,但都是收效甚微。有的家长说孩子的这些行为怎么就在我们的严格教育下反而更严重了呢?有一个家长给对我讲:她的儿子上课违反纪律,老师就叫家长,回到家爸爸就骂他或者打他。这个孩子不但没有改正错误的行为,在课堂上更是大声说话,戳戳这个同学,动动那个同学,搞的他周边的同学都受影响。老师就再叫家长,儿子就再次挨打。有一次,爸爸又要打他的时候,儿子冲进厨房,拿起菜刀要砍他爸爸。这个孩子只有8岁。
我看到一篇帖子,是这样说的“第一名是女孩子,班长是女孩子,团支书是女孩子,学委是女孩子,语文与英语科代表是女孩子,乖巧听话的是女孩子,懂事体贴的是女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是女孩子,课后认真作业的是女孩子,试卷干净整洁的是女孩子,计算准确无误的是女孩子,单词默写全对的是女孩子,英语发音清晰的是女孩子,作文被老师拿出来诵读的是女孩子,阅读理解透彻的是女孩子,暗暗较劲互拼成绩的是女孩子。
  成绩倒数的是男孩子,不屑做班干部的是男子,上课趴着睡觉东倒西歪的是男孩子,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却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是男孩子,老师出错大声质疑不给老师一点面子的是男孩子,单词默写全错的是男孩子,口语训练沉默是金的是男孩子,作文分低的是男孩子,做阅读不看文章提笔就做的是男孩子,计算频频出错的是男孩子,拿着相互喜欢的游戏与球队较劲的是男孩子。”
充分表现了目前学校“阴盛阳衰”的现象。(梁启超:“少年强则中国强”中的少年仔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当是以男孩为主的,男孩是否强大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我们女孩子的切身利益呀,我们那么多优秀的女孩到了婚嫁的年龄都在感叹“我心目中的男子汉到哪里去了,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剧吗?)
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的男孩究竟怎么了?因为我也是一个男孩的家长,老师也经常反映儿子在上课的时候喜欢做小动作,说他的手,一会摸摸书,一会摸摸笔。屁股上像长了牙齿,坐在凳子上动来动去。我也采取过一些纠正的措施,但没有什么作用。我就想: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我就学习研究这个问题,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呀!原来这是由于我们不了解我们的男孩,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一,科学研究证明:男孩女孩是不一样的
近30年来,一门全新的科学------性别科学正在崭露头角,对性别如何影响男孩女孩的问题,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35个发达国家研究的结果显示,男孩与女孩的大脑之间差别至少有100多处。我总结了和我们家长经常问的问题有关的以下几项:
(一)、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较多,流经小脑的血量更多,(多巴胺可增加冲动和冒险行为的概率。而小脑是控制行为和身体行动的。流经小脑的血流量多,小脑就比较活跃,所以男孩就爱动。)这些因素是导致男孩在静坐和久坐的过程中学习能力总体上不如女孩。男孩更有可能从肢体运动中学习。
(二)、男孩的胼胝(pian
zhi)体(连接两个半球的纤(xian)维素束)与女孩的体积不同,女孩的胼胝体能容许两个大脑半球间进行更多的交叉信息处理,可以同时同质量地完成多项任务。而男孩同时只能做一件事。比如:男孩在玩的时候或者做别的事情的时候,老师、家长叫他,他就像没有长耳朵似。很多男孩为此遭到老师和家长的训斥。我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我经常是大吼一声:“你听到没有?你没有长耳朵呀?”心情不好的时候给他一脚或一巴掌。儿子经常被吓的一机灵。现在我已经把儿子训练成:我一叫他,他赶快回答:“妈妈我知道了,”但是一个很惨痛的代价是:我打扰了儿子,破坏了他注意力的形成。
(三)、女孩在颞叶中拥有更强大的神经连接,促进了更多复杂的感知记忆的存储,以及更好的听力,所以女孩对声音的语调特别敏感。而男孩则较少听到回响在耳畔的声音,特别是当声音以语言的形式出现时更是如此。所以用听课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时候,男孩就没有女孩的效果好。男孩需要更多的触觉型的体验,以便激发大脑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那种动手又动脑的学习方式就比较适合男孩。
(四)、男孩与女孩大脑中的海马(大脑中的一个记忆存储区)的工作方式也不同。男孩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记住课堂上讲的内容,特别是写出来的文字内容。这就是背课文对男孩是件困难的事一个原因。(我儿子有背的作业时,要背好长时间,很困难啊。给他想了很多办法,效果也不是太好。后来,我就让他在动中背诵,他走着背,躺倒地上打着滚儿背,反正你愿意怎么动就怎么动,完全不必要老老实实地坐着背,效果就好了许多)。但是,因为男孩的海马更偏爱序列,在记忆大量序列和层次分类(如:要点、子要点、子子要点等)的信息时就非常成功!如,我就发现我儿子写作文,经常是:一什么什么,二是什么什么,三怎么样怎么样。。。。。。跟写总结似的。我想这就是男孩的特点。
(五)、男孩的额叶没有女孩活跃也没有女孩发育的早,所以,男孩容易作出冲动的决定。这种冲动,会使男孩在进行户外独立学习时效果更好。而我们是让很多孩子在一个狭小的教室里固定在座位上学习,男孩的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六)、女孩大脑中主要的语言中心,发育得更早更发达。女孩还拥有更多的雌激素和后叶催产素(这些化学物质直接影响语言的使用)。男孩则具有更多的睾丸激素(一种与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的激素)与后叶加压素(与地盘性和等级制度相关)。由于血液中的后叶催产素含量较少,大脑对语言的重视度不高,导致男孩在静坐或谈话时的学习效果不佳,这种学习方式自然也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的脑中学习那个键,常常通过行为反应、等级竞争和攻击性培养起来的。)
(七)、在完成任务的休息时间,男孩的大脑会进入一种“睡眠状态”,使自己恢复、补充能量后为完成下一个任务做好准备。这种对男性大脑的活动至关重要的睡眠状态很可能在教室里酿成大祸。大部分未完成作业、在课堂上停止做笔记或睡觉,或者以摆弄铅笔(做小动作)或坐立不安等方式进行自我刺激的学生都是男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清醒以便继续学习。看来我们都错怪了我们的男孩,总以为他们是故意违纪的。
(八)、男孩的大脑处理血流的总量较女孩少15%,这种结构不利于同时进行多项任务的学习。因此男孩在长时间专注于单一任务时成绩很好,此时深度学习在发挥作用。如果非常频繁地变换任务,他们的表现就不佳。大脑同时完成多项任务的过度刺激的主要反应是挫折感,因此,男孩在课堂上容易发生更多的违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学校的教育有深度学习的时间吗?有深度学习的方法吗?
(九)、男孩主要的荷尔蒙是睾(-)丸激素,它在中学和高中期间达到很高的水平。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每天通过大脑接受5—7次该种激素的刺激。睾丸激素可以提高男孩空间—运动知觉的发育和右侧大脑中心的应用。男孩拥有的睾丸激素比女孩高20倍。所以毫无疑问,处于青春期的男孩的大脑和女孩是不同的。此时女孩的荷尔蒙雌性激素和后叶催产素正不断提高左额叶的语言发展,而男孩荷尔蒙正推动男性大脑的攻击性行为、空间—机械和肌肉运动知觉的身体体验。(我的邻居家的儿子,到上高中的时候,突然特别喜欢打篮球。家长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上高中了,要考大学,每一分钟都要用在学习上。结果和儿子爆发了激烈的****。有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听到家长和儿子吵架的声音。)家长不了解,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多进行体育锻炼,让男孩有机会发泄掉由于荷尔蒙激素给他带来的烦躁。哈佛医学院教授约翰.J.莱特伊说:“体育锻炼本身不能使你更聪明,但它能是使你的大脑处于最有利于学习的状态。”
(十)、女孩在阅读和写作上平均比男孩超前1---1.5年,而这一距离从童年早期开始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很多男孩的大脑天生不能很好地适应那些强调阅读、写作、复杂的组词造句的教学方式,尽管这些技能是所有文化不可缺的。与男孩相比,女孩大脑中有更多范围的区域专门负责语言功能、感知记忆、静坐、倾听、语调和神经交叉串话,因而复杂的阅读和写作对她们而言显得比较容易。但对男孩而言就成为比较困难的事情。
(十一)、从人类历史的遗传来看,由于男性主要从事狩猎活动,因而他们需要培养出一种更具空间—运动知觉能力的大脑,他们需要良好的视觉,但又不需要像负责生儿育女的女性那样具有特别精细敏感的感知能力。男孩的大脑是及其兴奋的。与女孩大脑相比,血液更多地流过脑干。因此更适合身体运动,但不适合语言的导入与输出。纵观整个人类历史,男性通过狩猎等空间---机械运动原理、经济和贸易上的数字往来、发明与创造中涉及到的科学原理进行有机的自我发展。男孩的大脑是一个美丽的连接迷宫,正等待着连接数字、距离、大小、方位和方向。男孩的思维充满好奇,富于创造力。(想一想,这么好的大脑,教育来教育去,我们中国的男孩怎么就落个没有创造力的名声呢?)
也正是由于男孩的大脑趋向于空间---机械游戏和学习,和女孩的大脑相比,它总是要“占有更多的空间”。当男孩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时,男孩就会像热锅上的蚂蚁般坐立不安,感到困惑和焦虑,随之便会出现许多违纪问题。(包括男孩需要的桌子都要比女孩更大的桌子空间。男孩的大脑时常喜欢把东西铺开,这是男孩大脑常见的学习方法之一。这就是为什么男孩为什么学习的时候把书啊本子啊搞一桌子的原因)。男孩喜欢把东西展开或拆开,然后再重新组合或重建。这也是男孩为什么喜欢搞破坏的原因。
有的家长问“为什么我家儿子不喜欢老师或家长给他推荐的书,喜欢看那些漫画,科学呀有关的书呢?”这是男孩的荷尔蒙、神经性、心理特点和他们空间----机械的大脑所决定的,他们只喜欢他们感兴趣的书,大多数男孩喜欢读:
1充满空间----运动知觉活动的书:如:恐怖电影、科幻小说、体育传记,还有那种令人兴奋、神秘、充满阴谋和在正义与邪恶之间最终决一死战的内容的书。
2技术或机械类的书,如科技类的书。
3图解或视觉类的书,如漫画书。
只有当男孩进入大学时,他们的大脑发育趋于完成,这种现象才会消失。所以如果你想让你的儿子喜欢读书,就不要把你开的书单强加给你的儿子。
总之,男孩们在一时冲动惹出麻烦或做错事的过程中学习,成长为男子汉,成为律师、医生、运动员、飞行员、公司经理人等等,推动人类社会的改革与创新。
研究得出结论:不是男孩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男孩天性中许多关键要素不适合目前的传统教育。研究人员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继续努力改变我们的男孩,还是应当改变现行的教育体系?”他们可以这样问,我们这样问似乎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这样说:“是继续改变我们的男孩,还是改变我们的家庭教育?”
二,目前男孩在学校的现状
我们通常说的性别歧视是指女性在职场和社会所受到的歧视。但在进入大学前,是男孩在受到性别歧视。虽然现在进行了新课改,一再强调要进行素质教育,但学校仍然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继续着应试教育之实,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利于女孩优势的发挥,而男孩的优势相对容易被压抑。学校的教育重记忆,轻分析,重灌输,轻方法,纸上谈兵多,动手操作少。所以尽管男孩到初中阶段,逻辑思维、空间想像、动手动脑能力都明显优于女孩,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男孩不仅“缺少用武之地”,还被认为“问题多的学生”,受到的批评多,打击多。(有的老师还打学生,挨打的大部分是男孩)。男孩的特性在学校得不到发展,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困惑。爱因斯坦说:“对我而言,最糟糕的事是学校主要通过恐吓、强制和虚假的权威来维持运作。这些做法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情感,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以及他们的自信。”“来自无知和自私老师的羞辱和思想压力对年轻的心灵造成极大伤害。这些伤害是无法弥补的,其恶劣影响甚至将伴随受害者终身”。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我们的教育,就是给所有的学生穿上一样的鞋,然后让他们走不同的路。”他的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我们教育的特点,就是试图将孩子统一培养成“听话”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可能对女孩不会带来困惑,但对男孩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上海科学育儿基地曾对前来咨询的4000多名小学生进行统计,其中男孩有问题的竟然占到70%以上。(我儿子的班级,有二十八、九个男孩,平时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学习好的男孩就2、3个,其他的男孩是很少得到表扬的。)然而,这些“问题”真的是问题吗?他们真的应该当做问题来处理吗?对此,孙云晓说:“当一个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他却必须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听8个小时的课。”从生物学角度看,男孩每天大约需要4次课外活动,而在我们的教育中,男孩能一天有一次就算不错了。前几天,有一个家长给我说,她儿子下课10分钟,都舍不得上厕所,儿子说上厕所回来就不能玩了。
在学校里,男孩的天性没有得到承认,他们被迫放弃自己的视觉和空间技能、运动技能,随着时间的流逝,男孩们变的“安分守纪”了,但他们的特殊天赋也终于被钝化或扼杀了。很多男孩由于淘气、违纪和学习原因被勒令“请家长”,而家长呢,回家后就气急败坏地把儿子“修理”一顿,谁都没有意识到男孩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原因,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正在伤害着我们的男孩。我想问大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
三、改善我们的家庭教育
(一)给男孩成长的空间
男孩需要成长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学习的空间和心灵的空间。我们家长要给儿子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自由多一点,给男孩“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如果能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
长沙有个叫张微伟的男孩,他的成长经历就很能说明这些。
张微伟刚上小学的时候,很喜欢看漫画书,爸爸就鼓励他给小朋友讲漫画故事,讲着讲着,张微伟就搞出了一部《校园水浒传》的漫画书。有段时间,微伟喜欢看卡通片,妈妈不愿意,说这太影响学习,要对他采取强制措施。爸爸就陪着儿子看了一集卡通片,对妈妈说:“这些卡通片都是益智的,是儿子自己买的,我们不能制止他,因为他学会了自己选择,而且选择的还很对,这一点难能可贵。”上二年级的时候,张微伟特别想要一台电脑,妈妈担心儿子玩游戏影响学习,坚决不答应。爸爸说:“儿子虽小,但电脑知识是要掌握的,再说他想用就有他的道理,我们不要阻止他。”执意给儿子买了电脑。为此妈妈和爸爸大吵一架。用上电脑后,张微伟居然发明了7款风靡校园的纸上游戏,成为学校知名的“儿童游戏专家。”看到这些,爸爸对妈妈说:“知道我为什么要给儿子充分的自由吗?因为在自由的天地里,更有利用培养儿子的自主意识。有了自主意识,他才有创造力。”
高中一年级时,张微伟发疯似的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如:主持人培训,戏剧社的排练,做学校广播站的主持人,做校刊的美术编辑等等。结果期末考试倒数第三。张微伟哭了,他对爸爸说:“爸爸,你骂我吧,我没有好好学习,把学习搞的一塌糊涂,得不偿失”。爸爸听了哈哈大笑说:“傻孩子,这不叫得不偿失,这叫顾此失彼。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学习虽然没有搞上去,但你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既然你现在应该提高学习成绩,那么就在这方面努力吧,反正时间来得及,老爸相信你。”张微伟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把重心放在学习上,每天玩命地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张微伟对爸爸说:“原来我考试一塌糊涂时,我还担心你会狠狠地骂我一顿呢,没有想到你对我这么宽容,你的宽容让我重建了自信,我需要你的宽容!”
后来,张微伟给自己定下目标:向清华、北大冲刺。爸爸不但不给他压力,还再三宽慰他:“考什么大学都无所谓,你不要太计较。即使考不上,在我眼里你也是最优秀的。今后,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我会给你极端的自由。”张微伟暗暗下定决心:“冲着爸爸的良苦用心,我一定要考上好大学。”
2006年9月的一天,张微伟在校长的办公桌上看到美国哈佛大学的介绍,深深地被吸引了。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给爸爸打了电话:“爸爸,我要上美国的大学,美国的大学太诱人了,您支持我的决定吗?”爸爸吓了一跳,这孩子的标准怎么又提高了?这个爸爸可不是个有钱的爸爸,他也是个普通人,但他没有多想,就对儿子说:“儿子,爸爸早就说过,你的决定只要是对的,爸爸就永远支持你,你就放心地去考吧,爸爸是你的坚强后盾。”
2007年4月,张微伟考过了托福,考过了美国的高考,而且成绩都远远超过录取分数线。美国的大学不是高分就能录取你的,别忘了,张微伟曾经有过的那些小作品,小发明,还有高中时的那些社会活动,特别是2007年,他先后参加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和“2007年全国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的活动,主办方给他高度的评价:“你具备的外交家素质,远远超出了主席团的想象,我们希望将来在真正的联合国会议上能看到你的名字。”这些都给他加了分。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他选择了奖学金最高的耶鲁大学。
2007年11月,张微伟到北京面试,又以出色的表现,给主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2008年2月,他收到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同时给他提供了20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从这个案例中您有什么启示呢?如果你想把你的儿子培养成参天大树,你就要给他成长的空间,否则,你只能制作出一棵扭曲的小“盆景”。
旅美教育专家黄全愈在《怎样培养后劲十足的孩子》中说:“什么样的家庭更适合孩子的发展呢?最理想状态就是家长本身不墨守成规,家庭内部就有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氛围。如果家长本身没有创新精神,也应该凡事想的开,心胸宽广,不过分管束孩子。如果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束孩子,那就从客观上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未来真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很可能就出自这样的家庭。”
(二)成就欲是促进男孩的充分发展潜能的主要动力。
消极的评价对男孩的伤害很大,它可以毁掉男孩的自信、乐观,会变的懦弱和自卑。一个对自己丧失自信的孩子怎么可能有所成就呢?所以对男孩进行适时的肯定是很重要的。大多数情况下,男孩受到的表扬越多,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越努力,这种表扬和肯定会使男孩确认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惊喜,他的下一次努力就会更有信心,当成就欲一步一步地得到提升,男孩的潜力就逐步地被挖掘出来。所以说,表扬和肯定对于男孩就是给他提供了最大的机会。男孩通过父母的眼光看待自己,父母的爱、理解、鼓励是男孩的强心针,特别在男孩遇到挫折的时候更是如此。当男孩受到挫折时,家长应该给他们正向的回馈,帮助他们总结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并加以鼓励。这需要我们家长处理好两个问题:
1、当孩子在学校受到批评怎么办?
这里讲两个案例,看看智慧的家长怎么做的。
有个男孩因为考试不好挨老师罚了,一直站到中午近1点才让回家。一进门,妈妈特别着急地问:“怎么这么晚才回家?”他如实向妈妈说明原因。心里想:“大人都是和老师一条心的,今天,妈妈肯定要对我发火了。”但他听到的是:“你们老师也不能不让孩子吃饭呀!儿子快吃饭吧,要不耽误下午上课了。”吃着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儿子忍不住地流泪了,妈妈拿出纸巾给儿子擦着眼泪说:“没有什么大事,别哭了,吃饭吧。”后来,儿子在作文里写道:“我哭是因为我看到妈妈心疼我的样子,我不愿意让妈妈为我伤心和担心,我应当让妈妈高兴。”家庭对孩子来说应该是最温暖的地方。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最好的做法是体贴和安慰,很多时候不一定非要分出个是非对错来。
有一个高考状元的男孩讲述了他爸爸的做法:刚上小学时,我一直是老师眼中的“问题男孩”,妈妈和外婆都被老师叫去训怕了,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去学校了,于是就改成爸爸频繁地被老师“请”了。有一次,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叫爸爸去,把一堆字条摊在桌子上说:“看看你儿子写的,都是骂同学的。”老爸拿起字条一看,上面是些“某某是小乌龟”、“我是某某某的爸爸”。等幼稚可笑的话。爸爸禁不住笑了:“骂人也没有水平,满纸的错别字。”老师满脸惊愕,生气地说:“我没有见过你这样的家长,这么放纵孩子,会毁掉孩子的。”爸爸连忙说:“老师说的对,回家后我一定好好批评教育他。”
回家后,我提心吊胆地等着狂风暴雨的来临。没有想到爸爸根本没有提这件事。我有点沉不住气了:“爸,老师是不是找过你了?”爸爸正在看电视,只是“啊”了一声。“我还以为你会骂我打我呢。”爸爸问:“你是不是觉得好玩才这么做?”我赶紧点头。老爸接下来说的话让我吃惊的一辈子难忘。他说:“你这纸条上的错别字太多了,这很丢人,你这些骂人的话也太没有水平了”他从兜里掏出纸条,逐字逐句地纠正我的错别字,哪些句子不通顺,哪些用词不当。爸爸说:“其实骂人不一定用脏话,可以写的艺术些,如你懒得像只兔子,你胖的像只企鹅。”
那两年,爸爸每次从学校挨训回来,都没有再接再厉地批评和训斥我。现在回想起来,他那样做是为了不想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喜欢自己,避免孩子产生自卑感和逆反心理而破罐破摔。老爸这种教育方式还是比较成功的,后来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爸爸,在孩子没有对自己形成特别的客观认识之前,他避免了过多的负面评价对孩子的不利影响,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可是,我们的大多数父母是怎么做的呢?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到家后,说的话大部分都是“你怎么这么笨?”;“这都是你不听话的后果,活该!”;“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你真给我丢脸”;“我怎么有你这么个儿子”;“我再也不想见你到了”;“要你这个笨蛋有什么用”;“再考这么点分,你就别回家了!”……。等等恶毒的语言,像剑一样刺伤儿子心。有的家长对孩子甚至拳打脚踢。这样的做法大大地加剧了男孩失败的情感体验,沉重地打击了男孩的成就欲。慢慢地,一个问题男孩就诞生了。当你想挽救一个意志濒临崩溃的男人的时候要比你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男孩困难的多的多。(跟踪案例)
2、要正确对待儿子的学习成绩。
学习本身是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在许多家长的眼里,学习成绩被当做追求的第一目标,张口闭口都是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考试好---奖励,考试不好---惩罚,甚至打骂。很多孩子一听到学习就紧张,甚至产生了厌烦、恐惧、逆反心理反应。孩子们没有快乐的童年,不能看动画片,不能上网,不能玩耍,不能游戏。(我家儿子班里有几个同学,最喜欢到我家来玩,因为我家里能看电视,能上网,回家给家长说:我到何佰潼家看书了或做手工了。有时我想:我们的孩子真是过着苦行僧(seng)的生活,还比不上人家和尚呢,少林寺的和尚都能看电视,上网)。过去出现厌学情况一般到青春期,在小学高年级或升入中学后,而现在有些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厌学了。这些情况,男孩发生的比例要比女孩多。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儿子很多次地给她说:“妈妈,我最多活到20岁,说不定活不到20岁,就被学习累死了。”我的儿子也多次给我说他好想快点长大,长大就不用上学了。我问过儿子的几个同学“喜欢上学吗?”没有一个说喜欢的。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啊!
是的,现在应试教育在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存在,要孩子们从分数和名次的压力中摆脱出来还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家长要端正观念,采取正确的方法来面对这个问题,孩子的压力就小一点,孩子的成长空间就大一点。
美国著名的学能专家梅尔.列文教授在《破茧而出,发现孩子的先天优势》中说:“一个孩子在小学赢得众多的表彰,绝不能保证他在23岁时事业顺畅。而有时某些让你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备受困惑的特征,到他成年后却可能转化成他的骄傲。语文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爱做白日梦,是注意力不足的缺陷,但也许是创造性思维的早期表现,令他将来有望成为作家或音乐制作人。某个孩子理解语言有困难,这迫使他很少用话语思考,而促成他的视觉思维和空间思维,注定他20年后成为设计核工厂的工程师。所以尽管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兴许预示着他未来的事业与众不同。因为成人生活为不同思维提供机会比孩童生活多。”
近年来,有国内以“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有关研究进展说明:90%左右的家长培养孩子是失败的。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弄清孩子的遗传天赋,我们基本上是按照大人的心愿去培养孩子,进行教育投资的。最后花了很多钱,收效却甚微,甚至培养失败。最可怕的是浪费了孩子的本应有的天赋,这不只是学校教育的损失,也更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损失。
所以:我们家长首先要坦然地接受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都是爱孩子的,那我们就要无条件的爱他,不管考的成绩好还是不好,我们首先要以坦然平和的心态接受他,这样我们就会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教育孩子,会理解孩子考试不好的心情,会实事求是地善待孩子,就会自觉地调整对孩子的期望。然后,我们要独具慧眼发现和发展儿子的特长。梅尔.列文告诉我们说:“父母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宝藏,来引发他隐藏的才能。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成功是能够实践自己的长处,而不是被强迫去做适合别人的事。”人的能力存在类型差异,有的孩子学习不好,但却有某种特殊的能力,人总是有强项和弱项的,于其担心孩子的缺点不如发挥孩子特长,在孩子的特长上下功夫培养,使孩子的强项得到长足的发展,孩子就有望成才!
大画家毕加索在学校里数学常常不及格,成为老师批评、同学嘲笑的对象,同学们常跑到他面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呀?”然而他的父亲没有责备他,而是耐心地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爸爸发现孩子喜欢随手画东西,于是他开始教毕加索剪纸、绘画,并鼓励孩子:“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毫无能力,你是个绘画天才,你可以去绘画。”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毫不费力就能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最终成为画坛巨匠。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语言迟钝,三岁才开口,呐呐不成句,九岁还说不流畅,还有诵读困难。小学经常考试不及格,被老师直接视为低能,校长曾劝家人放弃希望:“不必操心,反正他甚么也做不成!”但是,父亲发现他很喜欢数学和物理,就让他身为工程师的雅各布叔叔和犹太大学生泰米尔对他进行教育引导,最终成为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死后科学家对爱公的大脑进行研究发现:他的左脑部主导数学──空间推理功能的部位面积大,挤压了毗邻的语言区,造成语言能力迟钝,但这却造成了超常思维功能。
菲尔普斯小时被诊断为“多动症”,老师说他“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在学校别人的嘲笑成了他的噩梦,但他酷爱游泳,因此,他忍受“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游泳运动员所经受的都要更‘魔鬼’的训练”,在7年的训练中,他只有5天没有下水,他说:“我还在呆在水里比较舒服,那里才是我的家。”在2008年奥运会上,一人囊括8枚金牌,成为“奥运王子”。
前段时间,我在中央电视台十套“人物”节目中,看到一个叫梁子庚的人,他是个退伍军人,没有上个过大学,但他精通厨艺,并且善于创新,对传统菜系进行创新、改造、包装,使多家频临倒闭的饭店起死回生、生意兴隆。成为上海滩年薪最高的厨师长,他的年薪是百万元以上。
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尊重男孩的大脑,尊重男孩内在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的意愿,我们的男孩就一定能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植竣妈妈博客地址:
对你的小孩放心——对你自己放心
每个人只能活在一个念头上,而且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的活。你的小孩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真是这样吗?他也许就在此刻没有听你的(他只是相信了他此刻自己头脑里的想法),你确定他下一刻也不听你的吗?他有没有过听你话的时候?你的小孩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真是如此吗?不要下一个一贯的结论,没有人一直是什么样的。他们都一刻一个变化。当这个念头来临时,他们那么反应;当另一个念头来临时,他们又那样反应;谁是一条僵死不变的河?小孩的变化才大呢。你家的小孩是你认为的那样吗?他真的顽皮、捣蛋、不爱学习、道德有问题的小孩?你确定吗?
不要活在一个线性里,不要轻意给你的孩子下结论、扣帽子、贴标签,每个小孩都是好小孩。如果他们不好,不是他们本身有问题,是你自己的“认为”有问题,你考察过自己的“认为”吗?他是不是就是对的?不从你的角度或价值观出发呢?在上帝的眼里哪只老虎、哪只羊、哪头猪或哪个人是坏的或不好的呢?统统美丽,没有问题。你认为你的小孩不好,那是你的“认为”,并不是他的真实存在本身不好。活在当下,一个时刻一个时刻的看待问题。这一刻的小孩不是下一刻的小孩。你的小孩永远是一条鲜活、生活、流畅的河,不要太“人工”改造它,每条河会找到自己的路,河水不会走错路。所以,对你的小孩放心——对你自己放心。
活着的参考标准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每一个人,无论大人、小孩,你活着的参考标准是谁?……你自己。不要看东家的大人如何生活,我也要如何生活;不要看西家的小孩如何做的,也让你的小孩如何做。不要陷入自身以外的比较——那是在进入头脑的陷阱。你过的谁的日子?——你自己的;你在为谁而生活?——你自己。你干嘛参考别人呢?
根据自身的需要去“创造”你的生活条件,根据你小孩自身的需要“创造”去创造他的学习条件,不要把一个人放在一群人中间比较,每个人都是“独立”,他只适合他自己的情况。教导给孩子活着的标准是自己而不是他人,这让他以后的生活会更自由,但不用担心他以后会不适应社会或人群,你确定一个持有“活着的标准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信念的人,他就不能适应社会或人群?所有的情况下,你的“担心”都是多余。事情该是咋样就咋样,它和你内心的担心和恐惧没关。老天不会参考你的恐惧来调整它自己的行为。
没有恐惧的生活和充满恐惧的生活,生活本身会怎样?不会有什么不同——不同的部分是“恐惧”。地球不用参照月亮来调整它自己的转速,森林里的一只羊也不用参考另一个羊的标准来生活,它们都各自“生活”的很好,你为什么要参考别人呢?从今天开始,让你的生活参考标准是你自己,你小孩教育的问题参考标准是他自己——不是别的小孩。每个人以他自己内在真实感受为标准,看看生活是不是变得简单多了?
不要那么重视“教育”
人们“重视”教育的根源是“恐惧”,是对未来的担心,是整个社会人心没有和不能活在当下的显示。你为什么那么重视你自家小孩的教育?明日生活的美好,是基于对明日生活的恐惧才能达成的吗?没有恐惧生活就不会变得更好?显然这是荒谬的。生命存在的真相,它没有明天。它只有此刻和此地。“为了明天而努力”这个口号给人带来什么?压力还是宁静?压力真的能够带来有效的动力吗?如果你没有压力的、宁静的做事与你充满担心恐惧的做事,哪一个效率更好?显然,没有压力的做事事实上效率更好。把“为了明天而努力”的这种基于恐惧而工作的信念口号换成“让生命在当下开花”吧?时刻告诉自己“让生命在当下开花”,感觉一下和“为了明天而努力”有什么不同?
在教育孩子之中,把“未来”和“过去”忘记,教导“生命在当下开花”。给孩子们传达一些更有价值的信息:生命——不要基本恐惧而行动,要基于爱而作为。不要过分强调历史、民族意识、仇恨等等……教导他们爱、自然、大同、喜悦和认识生命。“教育”是属于头脑的,只有头脑才想到去教育,因为头脑会希望明天如何如何;心不需要教育,因为心就活当下每时每刻。不要过分强调教育,让教育自然进行。一个家长没有强调的教育意识,未必你的小孩就是一个不成器的小孩。教育训练了你的右手,它会使你的左手弱势下来;你试图训练他的双手,那会把小孩累死。如何进行教育?放松,自然,让“教育”自动自发。不要有那么多的刻意和努力,那样并不能使事情变得比不想自然时好哪去。做一件事最好的效率,不是在恐惧或兴奋时,综合评价来说,是在自然状态时。注意凡事要自然,不要刻意。因为自然就是天之道也。
别太把学习当回事儿
你把你小孩的学习成绩当回事吗?你为什么对你小孩的成绩当回事儿?多数情况下,你是真的为他吗?……你为你自己,你害你小孩成绩不好你丢脸,你想你小孩成绩好了你感到荣耀,你想你小孩成绩好了将来有好工作、找好对象、有好收入——他们生活的快乐——“你”放心。一切都是为了你。
你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吗?这不是一个对或错的问题。问题应该考察一下,当你太把自己小孩的学习当成一回事时,这给你带来了什么?给他带来了什么?他推助了事情往你想象的方面发展了吗?觉知你的行为是基于什么而进行的。学习应该是孩子的娱乐,而不是他的工作。不要把问题搞反了。别太把学习当回事儿,用心在任何时刻的“此时此刻”,生命何处不学习?何种不是学习?不要狭隘地以为只学习书本上的死知识或某种技能才叫学习。放开你的判断和边量,在更大的时空角度中考察一件事。
你确定你的小孩以后会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对待自己的小孩教育那么重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我们担心如果我们小孩现在的教育赶不上别的小孩时,他们会被社会所淘汰,你确定真是那样吗?社会从没淘汰过任何人,只不过在不停地改变着他们知见和判断。我们整个人生生命的问题决不在外部,在内部。并不是现代教育出了问题,是人心出了问题。教育的问题也是人心问题的反应。所以改造教育的重点还在人心而不是教育本身。
不管整个社会教育状况如何,你可以直接影响你的小孩。你对生命的一切的认知、态度、方式在直接影响你的小孩。如何老子有一个小孩,他会如何教育他?不用教育,他会成为另一个老子。他会变成下一个智者。或许他的儿子可能还是农夫,但他在农夫里面是最自由快乐的农夫。如果你是一个内在有很多知见、障碍或麻烦的,你在直接教导给他这些呢;如果你自然、达观或效法天地之道,那么你的小孩和你保持一致。在你到达自己生命的圆满之前,教育他人是一种深入的内观,那成长的不是他而你。你注意到过这没?
越恐惧你越想掌控
如果你越恐惧,你就越想掌控什么。掌控让你获得短暂的、虚幻的安全感。如果你是一个内在充满恐惧的家长,在家庭教育领域,很可能,你的小孩和他的教育问题就会成为你试图掌控的工具。通过管理小孩和他学习的好坏,你让自己不安的心暂时放松和安宁下来。为什么有的家长如此关心自己的小孩和其教育吗?在那关心之中他们获得什么?显然,在那操心之中他们暂时忘了自己、忘了恐惧——他们“安全”了。在恐惧之中没有爱存在的余地,恐惧导致潜藏的暴力,如果你基于恐惧去教育和关心你的小孩,你就在无意识之中向你的小孩施暴,你透过“教育”在向他施暴。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教育”不是纯粹的,它成了你释放恐惧、控制别人和获得自我安全的私人性目的手段。来观察你在小孩教育中的模式,看看你是出于恐惧教育你的小孩,还是出于纯粹的爱教育你的小孩?做一个完全无惧的家长吧,不要试图控制或掌控你小孩的命运,你不是上帝。那样做不但使你自己受苦,同时你的小孩也不好受。因为恐惧和掌控,你创造了两个人不好过的日子。从“从恐惧出发、以教育为手段、以小孩为对象”的家庭恐惧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吧,觉察你自己的心——不要教导你的小孩恐惧,教导他爱和放松。
爱——使你放松在处处
如果你正在害怕,你一定在幻象之中;如果你内心禁不住要去涌淌爱,你一定处在本性上。恐惧使人紧张,爱使人放松处处、处处放松。如果你是一位内在涌淌爱的家长,那么你的小孩有福了,爱就像潺潺流水涌进良田青苗一样涌进你小孩的心。在一个爱中——没有教条,没有压抑,没恐惧和掌控氛围中成长的小孩,他自身将变得智慧柔软。我们教育小孩不能出于恐惧仅给他知识、技能、方法和竞争意识,这样会把他变成一位战士。成为一名生命的战士是苦的,想想这样他一生将有多少次战役和战斗需要他打?教育我们的小孩冷静、柔和和爱,教育他们智慧的看待事物的方式,这样能使他们长大避免战斗。培育他们成为一个佛陀、一个老子,而不是一个希特勒、斯大林或一个毛泽东。生命不需要战争,任何战争都不是必须的。教育我们的小孩不要用战斗的方法取得胜利,让他们找到不战而胜的智慧。爱创造祥和的世界,让我们把爱带入家庭、教育和小孩的心中。
做任何事都有两种情况
在世间,做任何事都有两种情况:一是带着充满压力的去做,一是宁静放松的去做。在日常中,你是如何教导你的小孩去做事的呢?你在一件日常事中的表现,正是你小孩学习的机会。如果一贯是个匆忙、紧张,一点也不放松的家长,显然,你正在教导给你的小孩“充满”着压力做事;如果你一贯是个柔和、宁静,事情再多安宁、有条不紊地做事的人,那么你的小孩从中就会学到这些。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小孩将于无意识中模拟和复制你的思维和行动模式。面前有一千样事,你每次也只能做一件,那事很重要——你充满很大的压力去做,也不一定能做好,如果你太“要求”的话。那么,如何办呢?放松下来,让自己内心充满安祥安宁,一千件事其实都是一件事——因为一千件事只不过是一千个“一”嘛,所以,不管事情有多少,永远宁静优雅的工作在“一”,放松而没有任何紧张。如果你能这样日日做事,你的小孩最终会习得你的行为。不要出于目的,去掌控某种局面,而是要学习如何放松的去做,然后喜悦的接受任何局面。这是我们每个家长应该学习的,也是应该示现给我们小孩的。教给我们小孩做事,在每一件事上静心。
那仅仅是事实
如果你的小孩在外面被人打了,他会如何反应?——你从前被人打了是如何反应的?你的小孩将重现你的模式。在日常生活里教导小孩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你自身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就在教导他们呢。如果你被人打了你会非常愤怒,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或因为啥,你会非常生气或愤怒,你会找那人理论,你会去和他战斗或在心里和他战斗;如果你那样反应,你的小孩也会那样反应?你有什么你就会教导给他们什么。我们通常都是那样反应,而那样反应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当我们被人打了,身体是疼痛的,如果我们在心继续愤怒或更加愤怒,那么在身体的疼痛的基础之上,我们又另加了一份苦。第一份身体上的疼痛是别人给我们的,那么当我们愤怒、生气、去和那人战斗或在心里战斗,那么我们将自己再创造另外一份痛苦。你觉得那样非常合理吗?为在无明中出一口恶气,你会让自己继续受伤?
我们凡夫通常被人打了都是那样反应。那么,假如佛陀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有一个流氓青年过来无缘也无故的把佛陀打了一顿——这是可能的,佛陀会如何反应?当佛陀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被打的鼻青脸肿、满脸流血时,他会如何反应?佛陀会非常冷静,在被打或打完之后,佛陀会一直处在觉知之中,他会非常宁静。“被打”只是一个事实,佛陀不会对这个事实起反应,他不会想他应该被打或不应该被打,他不会去指责那个青年,但会只是做他该做的——他可能逃开,他可能报警,但他没有慌乱或愤怒。被打是个事实上,佛陀不会在这件事实上,再创造额外的一些“故事”让他自己的心再痛苦一次。事实仅仅是事实,佛陀不对事实起反应,他只是做他应该做的。如果在灾难、事故或其它突发事件中,我们能像佛陀一样反应于那些,我们的小孩该多么受益啊?而那正是应该我们向佛陀学习的,并教导给我们的小孩的。不要把你的习气反应给他们,把佛陀一样的生活品质展示给我们的小孩。
小孩不应该发脾气吗?
当我们的小孩发脾气时,通常我们家长的耐心度有限。当一个小孩发脾气两分钟,如果我们的劝阻或制止他发脾气的方法无效时,通常我们就要开始发脾气了。甚至有时,小孩一发脾气,于此同时,我们在外在或在心里也跟着发脾气了。小孩是无明的,而我们也是。当一个小孩发脾气时,没有觉知的家长,跟着小孩进入了情绪之中。然后是情绪反应于情绪,烦恼反应于烦恼,于是他们两个共同制造了一个情绪旋涡、负性的场。家长和小孩都成了落水的青年,他们都正在情绪的海中溺水呢,他们都不会游泳,看妈妈、小孩或爸爸都在情绪的海洋中挣扎呢。
当小孩发脾气时,某些时候我们有一个信念是“小孩不应该发脾气”,因为这个信念我们很生气,我们自己发脾气。“小孩不应该发脾气”——真是这样吗?哪个社会里规定小孩不能发脾气只能大人发?如果当这个信念升起,如果你没有觉知到它,你会抵抗这个信念。当你具备觉知,觉察到这个信念时……“小孩也应该发脾气”——当你这样认为时,你一定不会再生气了,很可能,你还会引导你的小气发脾气呢——帮助他让他的情绪走掉。一个学会自我觉知的人,会拯救在场的人。至少,他不会再为整个事件场再增加一份混乱了,他只会给予那一份宁静和安定。当别人都是混乱,如果你是宁静的,你的宁静会成为那混乱的中心——最后,那所有的混乱会静止在你那宁静之中。如果你是一个宁静的人,你就是家庭和天下的福。
发展头脑和蓄养心
一个人协调平衡的存在,既需要发展头脑,也需要蓄养心。教育一个小孩,就是往这两个方面用功夫。头脑的食物——知识,心的食物——爱,我们要给一个灵魂这两方面的食物,不能让他们“偏食”。虽然我们强调不要偏食,但在教育的不同阶段,重点会有所不同。如果一个人被说成一株树,那么心就是树根,头脑就是掩藏在树冠中的花朵。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我们重点要灌溉树根——给予他们爱和放松的自然环境;等到他们的根茁壮的时候,再把一些意识能量放在花朵上。事实上,只要灌注根,只要根好,一般情况,即使你不特意照顾花朵,它也会开的非常美好鲜艳。在整个生命之中,爱的教育应该覆盖全程。蓄养心,然后让头脑自然发展,这就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点。
教给小孩宁静、觉知和观察念头
知识、技能、技巧、品德——在我看来都是头脑的教育,宁静、觉知和了解自我的心念是心的教育。头脑的教育是生存教育,心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在我看来,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生命的教育更为重要。因为生存的教育也只不过是为生命服务的。
知识、技能、技巧、品德——属于“术”的教育,宁静、觉知和心念是“道”的教育。道是术根,术是道花,如果我们的重点在“道”上下功,那么以道为根的术自会发展出来。犹如日日辛劳浇灌树根,其花必也茂盛鲜艳一样。
我看现代社会的教育,几乎所有的只是在“头脑”、“生存”、“术”上用功,没有人在对“宁静”、“觉知”和“心念”上教会一个小孩。“宁静”意味着去见证生命的本来,“觉知”是那走向它的路,观察和了解每个自我的“心念”——那是认识幻象世界的基础,这一切显得多么重要啊。也许有人会担心,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知道生命是一场幻象,他会如何生活?他会感觉到活着没趣或游戏人生吗?——当你这样问时,我想问你的是“你能确定真是那样吗?”觉悟的情况是相反的,我们将更加真实美好的活在每一刻,活在一个只有欢乐没有痛苦的世界里。这才是真实的呢。
教育我们的小孩宁静、觉知和内察自己的心念吧?如果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存在,那是一所教导如何去往极乐世界的学校呢。那学校正处在极乐世界中,那教导正存在于你心中。开辟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导观察心念、了解生命的真相和见证智慧,那将是人类生命的共福。期待那种教导生活而不是生存的学校存在。
问:现在的年轻人对长辈有失尊重,也丧失了道德观。作为一位母亲,我能起到什么作用来帮助这些孩子呢?
答:要知道,为人父母是一门非常有难度的艺术。那就是为什么我说,除非你真正够资格做父母了,否则请不要做。这件事,可能是你对这个星球最大的贡献。要不然,把新生命带到这里,不仅是受苦,还增添了这个世界的苦。
所以,这整个艺术在哺养一个孩子长大之前,在孕育新生命之前就开始了。
你必须非常清楚你自己和你的配偶想要哪种类型的小孩、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必须非常清楚这一点,并且必须带着这个孩子必定会是如此的意图——必定是像这样或像那样的伟大的灵魂,无论你要依据什么——你的制约、你的文化和你的信仰系统,来建构这个意图,你有完全的自由。
现在,依据你孕育之前采取的意图。孕育的过程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学习那个艺术,之后,在子宫中发生的一切也是极其的重要,无论你和你丈夫有什么样的想法、孕程到了哪个阶段、你正在做什么,这一切的一切,都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你们整个一生已经被一道程序控制了。
你们只是一台台电脑。你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你们是电脑。通常的电脑处理线性程序,你们的大脑以更慢的速度处理并行程序。电脑更快,你们更慢,但你们有优势,你们处理并行的程序,而有一天,当电脑可以处理并行程序时,他们将会变成像人类一样的意识。
所以,你们只是一台台被编好程序的电脑,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是。而你们的程序确切地说,是始自出生之前,在受孕的那一刻,以及在子宫里所发生的一切。那些情况,我们基本上将其归类并称之为“4个篮子”。依据这个事实,无论你在人生中将会成功或失败、富有或是贫穷、健康或是多病,都有赖于此,每件事都或多或少在那九个月被决定了。
生产那一刻非常非常关键。当一个小孩出生时,有谁在看这个孩子、他们发表了什么评论。(这非常非常重要)。假设一个小孩在一家医院降生,这个孩子刚巧非常黑,又刚巧那里有位医生不喜欢黑皮肤的人,他说“哦!这孩子可真黑!”孩子就对那句话留有印象了。
记住,在小孩出生后的前6小时,他/她不是个孩子,而根本就是一个婴儿的躯体内的成人。他/她所思所感就像一个成人一样,也像一个成人一样记录(周遭发生的一切)。发生的一切被记录下来并被储存在孩子的记忆深处,伴随他长大成人一直到死。如果这个孩子活120岁,就会储存120年。
所以,这个孩子在出生那一刻和出生后头6个小时接收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在那头6个小时,这个小孩被父母触碰过没有?有没有一些好事儿讲给他/她听?都是问题。所以,我们要为那所发生的一切做剥离,你们中那些有兴趣的,我们将帮助你来完成这个。(译注:合一大学课程的参与者可以在课程上达成这部分的疗愈。)
出生头6小时以后,头6周、头6个月、头6年,这道程序就结束了,被称为首要的程序或是最基础的程序。你生命的奥秘、你长寿与否、你将和谁结婚,你将拥有怎样的一生——平庸的还是喜欢冒险的、伟大的还是平凡的,都隐含在这道程序里,一切都在这程序中决定了。
之后,在6-12岁或14岁,是第二道程序,你(译注:这里指母亲)把一些个人价值观植入这个孩子,你制约这个孩子。而在14岁以后的余生,就只是你所学和捡拾到的一切。首要的编程是最强有力的,它支持着不那么有力的第二道程序,继而支持着不那么有力的第三道程序。
&这三道程序加在一起控制着你们的生命。现在,如果你想要在人生中有一个真正的改变,你必须修改首要的程序。而第二、第三道程序就相当容易处理了。
现在,导正你自己的程序的最好的工具就是拥有内在的诚实。如果你运用了它,你就会导正自己的程序。
所以,在你谈论你的孩子之前,你必须导正自己作为一个非常有爱的母亲、作为一个非常仁慈的母亲、作为一个非常合格的母亲的程序。怎么做?通过运用内在的诚实这一工具。
一旦你运用了它,你将会知晓你是谁。之后,你将知晓你的孩子是谁。除非你知道你是谁,否则你不会知道你的孩子是谁。除非你知道你是谁,否则你就不能接受你自己。如果你不能接受你自己,你就不能接受你的孩子。
你认为自己接受了,其实你没有接受,这就是你和你孩子之间存在的问题。如果你接受了自己,你就会爱自己。如果你爱自己,你就会爱你的孩子。
一旦你为孩子发现了爱,并开始将爱给他/她,无论你孩子的程序如何,都会被纠正,孩子会发生改变。你已经拥有了一个非常棒的孩子,所以,你必须从自己开始。
最近面试应聘编辑,问到她们对杂志的理解,有人说,《安》太“温”了,缺少个性和尖锐的内容。我微笑,正如食物有不同口味,杂志的味道,也各不相同。有激烈张扬的,有八卦趣味的,有轻松愉悦的……《安》给读者端出的,不是一盘口味浓重的大餐,而是一盅清淡且有绵长回味的汤。它的确很温,但是温润如玉。
  不同于其他时尚类杂志对于当红明星的大篇幅报道,我们把镜头瞄向了这样一群过着温润生活的温润女人,在新开设的名媛专区中,大家可以欣赏到她们淡定而柔和的光采,并学会如何聪明消费。而美容版中的“无龄美女≠看不出年龄”也是一个温润的观点,与看不出年龄相比,面对容颜老去坦然接受的心态更为重要,自信永远是战胜岁月的法宝。看看2009年伦敦时装周的T台上78岁高龄的著名模特卡门,那种超越任何一位年轻女孩的无暇和优雅,令人赞叹,是活到老美到老的好榜样。另一位愈老愈美的榜样张曼玉也如是说:“既然都不在乎自己像35岁了,为何不接受42岁的面容呢,过了40岁之后我已经十分自在了……其实愈抗拒就愈老得不从容,愈不从容就愈不好看……”
这样一份从容,正是将自己修炼成温润如玉的必备。真味是淡,至人是常。深秋时分,当你心浮气躁,当你疲惫失望,不妨读一读有点儿“温”的《安》,岁月静好,心生希望。
十月,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来了。
每年的十月,都是《安25ans》的周年号——全年内容最丰富的一期。当我把一周年号、二周年号和今年的三周年号一起平铺在桌子上时,心里充满了秋天收获般沉甸甸的喜悦。
《安25ans》成长到现在,从定位到风格,越来越明晰。作为日系杂志中最高端,它的日本版明年即将30周年。30年积累的DNA有着丰厚的价值,如同它在日本名媛读者中有着极高人气,中国的《安25ans》也逐渐在聚拢中国的名媛读者。
但不同于天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名媛,我们把“名媛”扩展到“新名媛”。因为在中国女性中,有一大批女性并不是出身名门,却一样有着精致生活·美好品味,有着社交圈·影响力,有着自我实现·内在成长,除了生得好、嫁得好,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干得好的女性们。
  随着年纪渐长,经历过生命的高低起伏,很少会有人觉得自己一直很幸福。不同的阶段幸福之源亦不同。二十几岁做过工作狂人,有过沉浸其中,工作带给自己使命感,那真的是一种幸福;三十几岁结婚生子,从此人生多开一扇窗,沉浸在养育孩子的甘苦中,这也是一种幸福……
上帝给你一样东西时,就会取走另一样。我对此深信不疑。所以,学会感受一个个幸福的瞬间,不再遗憾未曾拥有,而是珍惜当下所有,就会从幸福到更幸福。
比起男人,女人对季节变化的感知要来得敏锐。一场秋雨过后,我嗅到空气中沁人心脾的清凉。在早起的清晨,望向窗外的天空,辽阔高远。于是,想着该把夏日的白色连衣裙更新成烟熏色,方能应和此时的微醺秋意。
今季的烟熏色,比粉色成熟,比紫色年轻,柔美中不乏坚韧,低调的性感欲说还休,绝妙地传递出《安25ans》钟爱的贵凛女人味。Dior透明的烟熏色衬衫、Bottega
Veneta芳醇的烟熏色礼服、Ferragamo优美的烟熏色豹纹围巾、Chanel可爱的烟熏色水晶戒指……各种微妙色调的变化,美得令人感动。
为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添一笔诗意,让美滋养一下心灵,是《安25ans》除了实用性之外,更希望带给读者的欢愉所在。回想自己十多年的杂志生涯,充满感恩,是因为这份工作可以触动心灵可以关怀心灵。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中,作者托马斯说,对心灵来说,记忆比计划更重要,艺术比理性更有说服力,爱比理解更有意义。忽视对自己心灵的关怀,就会不满足不快乐。
在这个季节开启的时刻,更新衣橱的同时,不要忘记更新心灵。当韶华逝去,爱情花谢,让我们找到心灵的福祉。
  也许是因为北京的高温干热天气,一向不过敏的肌肤突然变得痒痒。望向堆满各种护肤品的化妆台,我无所适从。虽然算不上美容达人,但我非常喜欢试用新产品,常常是多个品牌混搭。肌肤出了问题,再不敢“三心二意”。我锁定了一个品牌,比较温和抗敏感的,用了几天,皮肤果然镇静下来。看来,真不能太贪心,适时的放弃很必要。
选择护肤品、选择衣服、选择工作、选择爱人……连热播的网络剧《安与安寻》都设置了A、B两种结尾,让观众来选择。而编辑们的工作,就是从众多品牌、众多资讯中选择出适合目标读者的,这个选择的过程,需要慧眼和一锤定音的判断力。  
《安25ans》从创刊伊始一直在强调一种风格:比日常多一分贵气,比保守多一分性感。本期的“盛夏隐肌装”主题,可以说把这种风格再次充分演绎。让肌肤露出几分才最有美感和合乎不同场合的礼仪?这道女人在盛夏都要做的选择题,答案是:5%的慎重可以让优雅气质复活。而每年的七、八月份正值各大品牌打折季,《安25ans》的许多读者是每月必去香港扫货的时尚达人,当面对很多选择时,不妨参考一下香港新世代名媛的私家地图,一定有属于你的那杯茶。回想自己年轻时,血拼到腿软还乐此不疲,而现在或许是时间与体力都变得宝贵,不想逛了大半天没有斩获,就把选择固定在几个品牌,越精越好。
  同理,做人做事,亦不需面面俱到,用力过度。 相信我,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减少选择,就是给生活减压,为自己保留正能量。
  梦,是活力与动力之源。想起远赴巴黎求学的女友Stella,也是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公司,为圆自己多年的梦去执着追求。为了这个梦,她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记得她当时说,我是唯一一个支持她梦想的朋友。在邮件里她兴奋地讲述在巴黎的生活:参加了戏剧的兴趣小组,自编自演的剧在学校的圣诞晚会上得了大奖,奖品是去一个老剧院看一部真正的新年剧……也曾很女强人的她,现在更像一个文艺少女。异乡生活,肯定有不为外人道的艰辛,但我觉得她是快乐的。一生中能有一段这样随心的自由游学生活,何尝不是很多女人的梦想呢?虽然我们都明白,聪明女人要分清梦与柴米油盐的领地,但有梦的女人,可以战胜柴米油盐的侵蚀,不会变成脸上总带着怨气的“大脸猫”(这个据说是对40岁以上的女人的新称呼,好可怕!呵呵)。
  幸运的是,虽然很多梦想我们无法实现,但杂志这台“造梦机”可以带领你梦游一番。本期的主推“邮轮度假”,是享受大海的最高级方式。清新的海风,充分的日光浴,既惬意又健康,不失为今年度假的首选。再去看看一本有趣的书《毕淑敏母子航海旅行记》,藏在女作家心中40年的环球游梦想得以实现,她说,圆梦要趁早,不要像我等到老了再行动。我把“邮轮度假”列在我的愿望清单里,想着等到儿子宝乖3岁时,这个梦就可以实现了。
&&&&&&&&&&&&&&&&&&&&&&&&&&&&&&&&&&&&&&&&&
六月·进修
&&&&&&&&&&&&&&&&&&&&&&&&&&&&&&&&&&&&&&
Enrich yourself
与编辑们一起开选题会,正讨论着,艺术总监忽然笑吟吟推门进来,端着两个小巧的盒子,给大家品尝她昨夜烘培好的巧克力饼。我十分诧异,平日看上去男孩子气的她,因了这香甜的小饼,凭空添了几分女性的温柔。
  这种女性的温柔在日本被称之为“女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女人味”。还有什么方式可以令自己的“女力”更强一些呢?本期推荐北京、上海的才艺进修美人教室,可以将忙于开会、忙于出差、忙于派队、忙于家庭的你,拉进另一个世界,在容易心烦气燥的夏季,给自己一段清心静心的时光:这一刻,没有工作,没有爱人,也没有孩子,只有你自己,体会全然的喜悦。
摊开稿子,我一边阅读,一边神游。学插花?向往!花的灵性与丰富,似乎比文字更能表达自我感受;学餐桌布置?新鲜!周末招待朋友会因了浪漫美好的细节变得更放松;学做意大利菜?及时!无论地道的托斯卡纳风味还是简单的意大利面,都最适合夏天的胃口;学做手工皂?贴心!单听到老师Winnie开始做手工皂的原因就很感动了:小女儿皮肤超敏感,用买来的香皂皮肤红痒,心痛的妈妈只好买来精油和材料给女儿做手工皂……
有这么多值得去才艺进修的美人教室,真好!可没闲时间怎么办?那就每月阅读《安25ans》来一次进修吧,因为在《安25ans》里,无处不在的美意识,会提升你的女力,让你肌、体、心永远25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播剧 甄嬛传 宋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