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第一医院是否有擅长治疗血管内壁炎症老中医

问路:福州哪里有著名老中医?。_百度知道
问路:福州哪里有著名老中医?。
中医学院多的是,就在五四路上仓山下藤路的“百济诊所”的林柏龄老中医很好,不过要去看话要很早或者很迟去,这样才不挤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问路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你有什么需求?我晓得一个民间老中医。
福州市中医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热门推荐:
恶性乳腺癌的治疗怎样进行让患者康复乳腺癌的体现体现有哪些?
好文章推荐:
黑色素瘤 阴茎 海绵状血管瘤价格
来源于:互联网
点击:1584次
&&&&福清治疗癌症的中药有哪些主治体现:白血玻福安癌症最好医院病人必定要恰当添加养分,要留意饮食卫生多挑选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在吃新鲜生果时,必定要把上面残留的农药洗洁净。对乳腺癌有利的食物是哪些守时、定量进食,不要暴饮暴食、偏食,要有方案的摄入养分和热量。福安肿瘤最好的医院男性肺癌初期征兆当前在肺癌的治疗中,首要是选用西医上的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办法,不过这些办法作用虽好,可是也不行避免的会带来必定的副作用,因而很多病人对比关怀是不是能够选用一些肺癌偏方进行治疗。本来是能够的,比方中医上的一些方剂就不错。福安治疗癌症的权威医院白血病的知识是什么。白血病,在许多的人的印象中是能够夺走人的生命恶魔,实际上也是,每年有许多的病人饱尝疾病的摧残以后,仍是离开了这个夸姣的国际,鉴于许多的的白血病前期病人以及病人宗族,关于白血病了解的并不深,小编给您介绍一下白血病的知识是什么吧!
黑色素瘤 阴茎
福安癌症医院哪家最好在白血病确实诊中最常用的办法即是血液的血惯例化验来查看三种血细胞的数量,急性白血病病人的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是削减的,可是白细胞数量大都病人是增多的,只需少量病人削减,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被机器分在白细胞计数里边。别的一种办法则为骨髓穿刺。这项查看是血液科的惯例查看,犹如肝胆科的B超查看,对身体无任何损伤。福安癌症治疗新进展病毒因素在之前已经得到证实与白血病有关,早在50年代就发现了一种小鼠白血病病毒感染新生的乳鼠后可以引起小鼠白血玻因此,人们一直怀疑人类白血病也可由病毒引起,但长期以来都得不到肯定的结论。福清儿童癌症专科医院以上即是为咱们介绍的白血病化疗时期复发了。期望在今后的日子傍边,白血病病人在治疗的时分一定要谨遵医嘱,千万不要随意吃东西,要活跃的合作治疗,不然一旦病况复发,将一发不可收拾。福清癌症医院排行榜常常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及舌面紫黯血泡;女子例假过多如崩如注,或不分周期淋漓不断。福安治疗癌症的医院白血病经常会因为用药不当而引起,这种现象在患者中普遍存在。很多人都会有一些难以启齿的小病症,或者是长治无效不能除根的随身病,由于急于治好这些小病,大多人都不肯墨守成规,一步一步来。或者治着治着就没有了耐心,开始使用一些所谓的偏方,有用违禁药物治疗牛皮癣、类风湿史:很多治疗牛皮癣类风湿的所谓祖传秘方中,都含有大量的有害成分,就是诱发白血病的罪魁祸首。
海绵状血管瘤价格
佛山肿瘤专科医院青岛肺癌的治疗费用前期肺癌治疗:前期肺癌首要经过手术切除的办法,消除肺癌肿瘤病灶。在消除大有些肿瘤安排往后,经过生物免疫细胞的办法,行进本身免疫细胞水平来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长时间坚持在一个稳定的数量或许逐渐下降的状况。有对于手术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本身生物免疫细胞疗法对人体没有任何的毒副效果,杀死癌细胞的一起能够行进机体的免疫水平,杜防肺癌的复发和搬运。福清医院癌症内科排名⑴急淋:首选计划为VP(长春新碱、泼尼松)。对VP无效或白细胞计数很高(>50109/L、T细胞型者加用柔红霉素(DNR)或门冬酰胺(L-ASP),构成DVP或DVLP计划;L3型ALL现选用高剂量(HD)MTX+(HD)CHOP计划。佛山治疗肿瘤需要多少钱肺癌末期手术费用许多人,总是不重视肺癌病人的护理工作,这样是非常错误的。众所周知,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一旦发生异常,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很多人对肺癌这种疾病都不陌生,它是生活中的高发疾玻福鼎治疗癌症医院排行榜想要非常好的操控疾病,让白血病病人及早的康复健康,摆痈疾病所带来的困惑,不只需求科学的治疗,还需求注重病人的平时饮食,关于白血病病人而言这也是必不行少的一项保养办法,那么白血病的平时饮食都是如何的?恩平治疗肿瘤的偏方湖南肺癌治愈需要的费用肺癌苦楚。夹层动脉瘤症状
福鼎治癌症最权威的医院再次,白血病关于病人的治疗最常用的便是化学治疗,咱们知道化疗药物首要起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当时运用较多的有羟基脲、马利兰以及中国从中药青黛中获取的靛玉红、甲异靛等。别的的药物如:苯丙酸氮芥、6一琉基嘌吟等,尽管对慢粒有一定作用,但并无格外长处,有的作用较低,故临床上运用不多。敦煌肿瘤能治愈吗食道癌是啥致使的,关于食道癌这方面的疑问,咱们在平常的时分应当要分外的留意到,只需了解到这些疑问,咱们才干够有用的防治食道癌的体现,那么下面咱们就一同来了解一下关于这方面的疑问。福鼎肿瘤专科医院食道癌作为癌症的一种类型,尽管相同具有分散的特色,可是与别的癌症比较,其特别的临床体现仍是十分值得注重,食道癌的临床变现为咽下食物十分艰难,还有食物反映,别的还有许多别的的体现,比如声响沙哑,出血等。福鼎治疗肿瘤的中药有哪些约束性小的充盈残缺。敦煌治疗肿瘤的偏方辽宁肺癌治疗多少钱以上便是肺癌的知识的悉数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忙。肺癌的前期能治好吗?应当要如何治疗会十分好?对肺癌疾病的前期进行手术治疗是适合的,手术可以切除我们看的见的肿瘤,但是关于一些隐性的肿瘤是力不从心的,因而,需求进行多细胞免疫治疗有用的铲除细小癌细胞。多细胞生物免疫治疗能体系杀灭肿瘤细胞,有用处理其搬运和分散,克服了手术、放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方法不彻底、易搬运、副效果大等坏处,是世界公认的有希望彻底消除肿瘤细胞的大新技能疗法。
名患者完成整形咨询
对于乳腺癌早期你知道什么这种疾病的缘由尚还不是很明白,经过研讨发现它的发病会有必定的规矩性,乳腺癌高危要素的患者简略患乳腺癌。所谓高危要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要素,而大大都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要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要素。乳腺癌的前期发现、前期确诊,是前进作用的要害。福安肿瘤可以治好吗多见医治食道癌的药方。关于食道癌的医治,一向以来都是以了解经久不衰的论题,关于许多的兄弟们来说,假如是医治的不及时,不仅仅是会致使病痛的加剧,更严峻的是会直接的致使病人的生命遭到要挟,今日简略的给您进行关于多见的医治食道癌的药方的叙述!
佛山肿瘤治疗需要多少钱长沙肺癌治疗需要多少钱对肺癌患者来说,最主要的饮食原则是以清淡为主。禁止高热量,高脂肪,高能量,激素类的药品及食品,生硬食品等。可以吃瘦猪肉汤,骨头汤;牛奶,豆制品,新鲜的水果(不是热性的);多吃些食用菌,如香菇,木耳,金针菇等等。日常饮食可以把以下几句话作为原则:营养食品属乌鸡,芝麻香油和蜂蜜;多食红薯香蘑菇,霉变食品要远离;新鲜蔬果益处多,葡萄柑橘胡萝卜;黑白木耳加莲子,豆奶制品大蒜泥;粗粮细粮巧搭配,纤维食物最相宜;大红枣儿加薏米。福安癌症能活多久可见,白血病的病因主要包括病毒入侵、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虽然它的准确发病原因尚未被人们所掌握,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些病因入手,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的免疫力,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白血病的发生。
福建乳腺癌的治疗费用皮瓣坏死也是乳腺癌术后多见的损害,因为皮片坏死愈合推延也许影响后续的治疗。福鼎肿瘤最好的治疗方法当前,尽管干流的食道癌医治办法依然是西医医治,如手术医治,电化学介入等,这些医治作用并不是都很显着,作用具有极大的局限性。要想得到非常好的医治作用,必定要联络中医一同医治。
敦煌治疗肿瘤的中药有哪些男性肺癌早期是什么症状看过上文咱们不由感叹,凡事真是有利有弊啊,肺癌晚期打杜冷丁为病人减轻了苦楚,但是呈现的副作用也是让病人极为困惑和伤心的。肺癌不是绝症,是有办法治疗的,所以病咱们愈加要活跃自动的协作医师治疗肺癌,争夺提前恢复。福安癌症治疗权威医院病人及家族必定要把握化疗计划,亲近调查化疗药物带来的毒性反响,而且要熟练把握穿刺技能。
福鼎癌症治疗权威医院饮食治疗:白血病的治疗办法还有必要要尽量的把握其饮食的治疗。常理道:疾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因而白血病病人的饮食关于白血病的治疗也是功不行没。病人在选用食物时,最佳挑选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忌讳油腻、生冷、辛辣的影响性食物。福清儿童癌症哪个医院好茜草花生。茜草根30g,花生100g。同煮,去茜草食花生。近年以为花生衣可削减出血,其效果机制或许与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类似。本品具凉血止血效果。
福安癌症中医院白血病的体现维护:贫血是白血病病人比价多见的体现,因而需求对白血病病人进行输血弥补血液,在维护白血病病人必定能够要留心输血的维护,骨髓会呈现再生低下是有用化疗的效果。关于白血病患病人在治疗进程中需输血液成分或许是输血进行支撑治疗。而且在输注时必定要严厉输血准则。福安儿童癌症治疗医院出血是白血病的表现,正如影视剧常常有的桥段一样,鼻子无原因的出血就暗示着白血病的或许。但实习上白血病的出血部位可广泛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多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一同前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福清治疗癌症的中药有哪些偏方绝招鼢鼠1只。福鼎权威癌症医院白血病让许多人都以为是一种不治之症,然后构成许多人简略的丢掉治疗,专家提出:白血病尽管治疗比较艰难,可是仍是能够操控及减轻疾病的,所以并不是咱们所想像中的那样可怕,了解白血病的治疗办法有利于更快的更精确的挑选合适自个的办法,那么白血病的治疗首要经过什么来进行?
福清治疗癌症医院哪家好白血病在前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看完上文的内容介绍后会应当是发现,前期的白血病会出现贫血并出血、无规则发热以及无痛性肿大等等状况,那在看完了上文内容的介绍往后,就期望平常咱们留神前进警觉,一旦是发生以上文章的这些表现,及时的去查看、治疗!福清癌症最好医院化疗作为肿瘤治疗中前进最快的治疗办法,多用来治疗一些固执病症。在白血病治疗中,许多病人也有必要进行化疗,可是化疗药物常在杀伤肿瘤细胞时,也杀伤了正常人体细胞。咱们这儿格外提出化疗也许呈现的坏处:
福鼎癌症能治愈吗白血病是一种多见的恶性肿瘤,与别的癌症相同,白血病给病人构成的影响是十分严峻的,假如没有及时治疗,白血病就会危及病咱们的生命而致使更严峻的结果。白血病病人除了治疗,还需求做好往常的日子保养。福安癌症医院哪家最好白血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极高,各年岁段均可发生,但白血病又居于孩童癌症之首,是要挟孩童正常生长发育的一个可怕病症。据我国流行病学查询计算,白血病在我国的年发病率为10万分之每年孩童发病率占一半,并且2~7岁的孩童居多。据计算,发达国家的白血病发病率要高于欠发达国家,城市发病率高于乡村,油田和污染区域发病率显着增高。别的,白血病的发病还随年岁增加而增多。计算证了解血病发病顶峰年岁在50岁今后,男性的发病率也高于女人。
敦煌肿瘤的治疗方法维护饮食康复福鼎最好的癌症医院白血病的前期体现显着吗?综上所述,相信咱们关于白血病的前期体现也有了进一步的知道和了解,假设还有什么需求了解的疑问,能够在线发问,专家会为您悉数答复!
放射方法治疗乳腺癌放射治疗癌症是最多见的癌症的治疗办法,而关于乳腺癌相同如此,关于前期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是首要办法,通过一段时刻乃至就能恢复,下面就来说说放射治疗乳腺癌的有关介绍。恶性乳腺癌能根治吗乳腺癌前期的话状况仍是比较达观的,首要要坚持好杰出的心态,做到达观活跃的去面临,饮食上多吃补硒的食物和商品,能够抗癌防癌。硒和维生素E都是抗氧剂,二者相得益彰,可防止因氧化而致使的变老、安排硬化,减慢其改动的速度,而且它还具有活化免疫体系,防止癌症的成效,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敦煌肿瘤治疗医院排名任何疾病的发作都有它的缘由,食道癌当然也不会破例。关于食道癌的发病缘由是咱们关怀的一大论题,毕竟在了解病因今后咱们就能够关于做病因做相应的防护办法。那么食道癌的发病缘由有哪些呢?下面咱们将关于这个疑问做具体介绍。福鼎癌症治疗费用是多少自个的清洗也是有必要留意的,特别是口腔清洗状况,病人要每天刷牙两次,常用漱口水漱口,确保病人口腔内的洁净。
福鼎肿瘤能活多久1997年以来,研讨者经过饮食和日子习气对本地首要医院收治并经临床承认的一千二百八十四名食管癌病人进行对照组查询。成果发现,饮功夫茶者的食管癌风险度均低于不饮者,居民功夫茶消费量越大,食管癌发作越少。研讨者还发现,饮用功夫茶下降了喝酒者的食管癌风险度。比如在同一个喝酒水平组中,功夫茶年消费量较高的,食管癌风险度就低。在吸烟每天少于三十支者中,饮用功夫茶可以使食管癌风险度有所下降;在重度吸烟者中,没有发现随饮用功夫茶而添加食管癌风险度的趋势。敦煌肿瘤治疗需要多少钱以上就是对食道癌症状表现的介绍,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是食道癌了吧,也希望上文的二姐说能顾帮助患者及时的发现疾病,如果您发现自己出现了上述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恩平治疗肿瘤的方法女性得了肺癌有什么症状吞咽艰难:纵隔淋凑趣肿大压榨食管所构成的,压榨气管可致呼吸艰难。福清治疗癌症哪家医院好专家:有肿瘤宗族史的病人有肿瘤的机率比没有的高,至于白血病的病人如今没有看到哪个家系是笔直遗传的状况,当然有一些先天性的疾病或许得白血病的机率高于常人。通常来说不遗传。
福鼎肿瘤能活多久1997年以来,研讨者经过饮食和日子习气对本地首要医院收治并经临床承认的一千二百八十四名食管癌病人进行对照组查询。成果发现,饮功夫茶者的食管癌风险度均低于不饮者,居民功夫茶消费量越大,食管癌发作越少。研讨者还发现,饮用功夫茶下降了喝酒者的食管癌风险度。比如在同一个喝酒水平组中,功夫茶年消费量较高的,食管癌风险度就低。在吸烟每天少于三十支者中,饮用功夫茶可以使食管癌风险度有所下降;在重度吸烟者中,没有发现随饮用功夫茶而添加食管癌风险度的趋势。敦煌肿瘤治疗需要多少钱以上就是对食道癌症状表现的介绍,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是食道癌了吧,也希望上文的二姐说能顾帮助患者及时的发现疾病,如果您发现自己出现了上述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黑色素瘤 阴茎医生黑色素瘤 阴茎专家
专家简介:从事多年汗管瘤治疗价格治疗...
黑色素瘤 阴茎医生黑色素瘤 阴茎专家
专家简介:从事多年黄色瘤哪里治疗...
骨肿瘤 微创
骨肿瘤 微创
佛山肿瘤最好的医院食道癌中期体现福安最好的癌症医院榜首、起病急骤。“炎症”和“上火”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101122人加入此小组
好吧。我发这个贴子其实不是很严肃,只是给大家找点事情做……大家都说“上火”这种说法不知所云,估计也有人说过其实“上火”这个词是市井的说法,而不是中医术语,中医里确实有“火证”。也有人说,中医上火大概类似于西医中的炎症。其实,这两个词确实渊源颇深……我学了很多年医,也干过临床,但直到现在我也说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炎症”。炎症这个词其实也很古老,大概在古罗马时代就有了,那时候“炎症”的定义就是红、肿、热、痛……这种描述方式是不是很眼熟?……当然现在的认识会更丰富了。“炎症”的英文是“inflammation”,会不会觉得有点眼熟?他的词根“flame”根本就是火的意思嘛……,甚至inflammation本身就是燃烧的意思。从这里看,inflammation根本就是“火”的意思。看看中文更有意思。“火”是一个火,“炎”是两个火。中医说“火证”,西医说“炎症”。我甚至觉得当时西医也想把这个词翻成火症,但中医已经用了这个概念,而且实在太俗气,所以换了个文雅点的名字……市井说“上火”,老板姓也常说“发炎”。处理办法分别叫“去火”,和“消炎”,但医生告诉你这样的说法不规范。那怎么样才是最规范的说法呢?其实,我也说不清楚……。所以,如果有兴趣,你们也来仔细研究一下,到底什么叫“炎症”吧。
+ 加入我的果篮
中医内科学博士
好吧,楼上各位,我的意思是讨论讨论到底什么是炎症来着??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传统中医说的“痰”似乎更接近“炎症”的概念。刘锡鸿的笔记里就说伦敦西医对他的诊断为“肝经有痰”。如果说火中医还能说清,中医里的"痰"是个中医自己都说不清的概念。你一提醒,我注意到"痰"里也有一个"炎",两个火??好奇怪的感觉。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如果要查痰字的产生的演变,网上有什么比较好的途径吗?我已经查过了,有一篇文章写得挺好。但感觉整个过程跟或“火”和“炎”没啥关系。应该是个巧合。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于『上火』这个词常常用『你上火了』这样的笼统论调,但『炎症』往往都会指出具体部位。其实『上火』也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这些分类,还带着虚实之差;只不过这些『火』都带着玄奇的气息,更适合在...你说的太轻松了,现代中医对各种中医表症状现的机理研究也可以写出长篇大论来,更何况中医火证的很多具体情况也可以跟西医描述的表现对应。我们就西医表述的炎症定义“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这句话要怎么理解合适?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哎呀,我白费力气了。。。作为非专业人员,能在短短时间内在这么多工作,已经很让我佩服了。你问的“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这个解释显然跟我们今天的理解出入颇大,病人消瘦、肠子里有淅淅沥沥的水声,感觉更像长期拉肚子。。。”现在看更接近于腹水的表现。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段玉裁说,同谐声者必同韵。痰从炎得声,古音上一定是接近的。“痰”这个概念已知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吧。早期语料上看,与“饮”(所谓“水病”)每每同出,但基本限于中医术语,至宋代始见生活化语料,此时从共...你们专业可能不讨论,但医古文专业的确不能不讨论,呵呵。我上边给出的那篇文章已经给出了这个演变的可能过程,我觉得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你可以参考一下。“有的社会方言的实际情况太含混了,即使是同朝中医,对同一个概念的理解也可能非常不一样,基本上很难用我们熟悉的正常学术方法研究”。你说的很对,古代的学术交流远不如现在方便和发达,所以术语和概念即便在同一个时代也会有很明显的地域性。就是现在,在中国不同地方同一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称谓也会有很大不同。这个其实很正常的现象却成了很多人抨击中医概念混乱的依据。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不是发炎处的体温升高、血流增多、白细胞聚集吗……肝炎、肾炎是不是会局部温度我也不知道……闭塞性脉管炎还可以局部发凉,只要有局部细胞坏死白细胞都会奔过去清扫吧。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楼主,不要不理我:(不会治啊……大多属自限性,能自愈,虽然有不少治法,但不划算啊。别老去舔就对了。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有了SIRS概念以后炎症的定义应该比较清楚了吧,只要是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免疫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释放,都算是炎症吧,这都是10多年的概念了。。。我就是在黑。。。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加起来就是任何因素了吧,而炎症介质本身又是用炎症定义的,循环了。我觉得仅仅激活和释放还不够,还得有结果吧?那是否可改成由任何原因引起的免疫细胞激活和某些特定介质释放,从而导致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渗出或增生的过程?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差别在于理论基础是臆想还是事实。玄学分得再细致依旧是玄学。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是自然、人体、疾病,你说这是臆想还是事实呢?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抄一段八年制病理学的原话,内外源损伤因子可以引起机体细胞和组织各种各样的损伤性变化,于此同时机体局部和全身也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以局限和消灭损伤因子,清楚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并修复损伤,机体这种复... 其实我发起对炎症概念的讨论也是有感于这样一个和“火”一样古老甚至如出一辙的概念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现代医学概念的。实际上,就目前能够查阅到的许多有关炎症的定义,也还是相对笼统和模糊的。 比如这个“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看起来好像没有问题?但实际上活体组织,损伤因子、防御反应都是很笼统的概念。如果从中医的认识角度,所有的疾病都是“人体(确实是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发生的防御反应。从这一点上看,这个在现代医学中有所指的概念,在中医的视角中却成了一个漫无边际的虚无概念。 参考 给出的八年制课本定义“内外源损伤因子可以引起机体细胞和组织各种各样的损伤性变化,于此同时机体局部和全身也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以局限和消灭损伤因子,清楚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并修复损伤,机体这种复杂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称为炎症。”(我就不明白这么多批判中医概念的人咋就那么爱道听途说,也不去查查中医教科书里有没有这个概念以及对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内外源因子”同样还是笼统的损伤因子,“机体细胞和组织”,“集体局部和全身”还是囊括了人体全部,“复杂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还是等于没说,唯一相对清晰的是“清除和吸收坏死组织,并修复损伤”。 如果我把这句话翻译成古文“邪毒入侵,损伤机体,正气抗邪,去腐生肌者,是为炎者也”,你们感觉如何? 为什么会觉得“邪毒”就是笼统不知所云,“内外源损伤因子”就似乎高端大气?“抗邪”就不可理喻,“免疫”就清晰明了呢? 其实从文字上体会一下,他们说的根本就是一回事。古代中医没有条件认识细胞微生物,现在的中医可以了,为什么就被认为和现代科学格格不入了呢?都是中文,非得要中医改说“邪毒因子”,“抗邪细胞”才能明白吗? 中医的火证范围显然不能和炎症的范围对应,炎症的复杂性也很难是用一个简单的定义就能概括的。 我想说的是,宽泛的概念不一定就是没用的,精确的内容也需要笼统的概念来涵盖以便于交流。在学术上,一件复杂的事情要梳理清楚需要时间,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会有很多争议,并且会不断修正,这是学术发展的常态。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先说一下定义中的名词,内外源损伤因子,“机体细胞和组织,局部和全身,都是特指,因为有相应的研究支持才能这么总结,才能这么说。内外源指的是体内致炎介质,白介-6之类的,外源比如细菌外毒素。并不是一个宽...如果是特指,为什么不在定义中更加精确的表述呢?你说的没错,是在有相应研究的支持下才会总结这样的概念。但“炎症”这个概念是在这些研究之前就存在了很多年的,准确的说是相应的研究支持下进一步明确(或者修订)而不是总结出了“炎症”这个原本模糊的概念。如今炎症的概念已经和几千年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我已开始就说了我的动机和表述其实没有那么严肃。我并非想通过这个比较来说明“上火”和“发炎”同样值得信任。我想做的其实是争取“模糊概念”存在的合理性,如果有人认为“火”这个概念是古老的,是模糊的,不精确的,是费解的所以没有价值,不实用,不应该保留在现代中医学术体系中,这是不对的。同时,作为专业人员,我并不认为任何中医术语、或者理论和只是值得我“相信”的,西医和其他学科的也一样。我能接受的是目前学界对这个概念的认识仅到如此程度。如果我的理解还超出不了目前定义的范围,那么我暂时接受他,也许对于有些东西(比如我的专业领域)我认为我的认识比现在的定义更加准确,那么我会试图去修正。概念是定义出来而不是证明出来的,命题才需要证明。中医会抱着“辨证论治”是因为辨证论治的思维体系在这在现代医学中是薄弱的。相反让我觉得有些可惜的是,中医原本也有丰富的病名体系和对具体疾病不同于西医的认识,大概是因为在疾病层面现代西医的内容相比中医太完备了,于是现代中医几乎完全丢掉了自己的病名体系,而全盘接受和使用了西医病名,也全盘引入了现代诊断技术。这里的一个坚持,一个抛弃,难道不够决绝吗?同时,我觉的这也是公众对中医产生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你我其实都知道,炎症不是一种病,是一个病理过程。中医基本上抛弃了自己的病名体系,使用西医病名的同时坚持了病机病理层面的“证”。而公众只以为中医对疾病的概括只有那么几个说来说去说不清的“证”而已。其实看看病理书,疾病背后病理层面的重要过程也不就那么几个吗?我只是想说“火证”这个概念在中医看来有临床意义,所以他有存在的权利,以及应该获得进一步被研究和阐释的机会,仅此而已。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臆想很多而事实很少。这句话我今天想了很久。论理论基础本身,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中医也是基于事实,但我却不能不承认在构建理论体系和中医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中医中臆想的内容很多。在这里,我对臆想的定义偏中性。是人就会产生臆想的,在科学出现之前,人们对社会的认识就是基于事实的臆想。但中医中不仅有臆想。医疗的需求是客观事实在的,巫医分家后,医疗实践更加脚踏实地,如果说在巫的领域中,医疗行为可以描绘为一种宗教干预,其中的原理是宗教的原理。而在医的领域中,这种干预已经变成了很实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干预(所谓“现代气功”之类的就完全不用纳入其间了),其中也许有很多认识错误,但确实是基于人类对物质和人体本身的认识而进行的(现如今增加了心理的干预,该如何看待恐怕还很难说清)。在这个过程中,中医记录了对疾病的认识、对药物的认识、以及记录了整个医疗过程。这些可以说是对事物和医疗实践认知的如实记录,是事实。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构建和推论是一种臆想。这并不是谁的错,在那个年代,构建理论和推论唯一的方法就是臆想,即便是再完美的逻辑也是臆想。历史上的中医记录下了对疾病、药物的认知和医疗实践的事实,也同时记录下了这些臆想的理论构建。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讨论到底是臆想多?还是事实多?已经没有意义了。支持中医的人在强调记录下的那些宝贵的认识、经验和医疗事实,以及在臆想中闪烁的哲学智慧。而批评中医的人在强调这种臆想构建的体系不足以支持有效的医疗实践,应该抛弃或者结构重建。于是两方鸡同鸭讲。在我看来,双方说的都没有错。而其中的关键“科学”恰恰成为历史上造成学术分野的转折点。“科学”的产生提供了比“臆想”更加可靠的理论和推理构建工具。科学给臆想设计了规则,划出了边界。科学的“臆想”应该是符合逻辑、基于数据、并且用实验证实的。实践确实出真知,但实践中也可以出歪理邪说。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科学力图解决的便是从实践中归纳出真理的方法。这才是科学对中医的价值所在。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既然你也承认那个年代里『构建理论和推论唯一的方法就是臆想,即便是再完美的逻辑也是臆想』就应该明白其结论应该是很可能存在大量瑕疵和谬误的,应该用科学标准去检验、测量、统计和计算,去伪存真。我从来就没有说过不应该用科学标准去检验、测量、统计和计算,我干的就是中医科研。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有著名的”补肾“问题,古代中医的”肾“真的不是指肾脏?中医有肾脏概念吗?求解话说西医也会有比如”炎“这类比较通俗笼统的说法,但西医同时也会有更多更具体的说法,更深层次的研究,而中医好像停留在症状上... 最后为什么又变成了我回答各种问题呢……你问的问题很大也很多,我尽量精炼。1、关键是理论基础是否真的来自自然,证据在哪里?中医的发生发展是中国传统医疗实践的过程,古代中医说话做事也不是在家里胡思乱想,是去看病人、尝药物、反复去尝试。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2、比如阴阳五行如果真的是中医的基础之一,那么阴阳五行本身较原始,理论客观依据是否正确和可验证,就是个问题了。比如中医的各种相克是否能够验证?阴阳五行是哲学理论,不是科学命题。哲学也是来源于世界的认识,但无法验证。参见我写过的:和3、比如中医的什么经的什么经是否能够验证,或者基本验证、大体验证?经络的概念已经有很多科学研究探讨,并给出了多种假说。经络的概念古代可能来源于对血管和神经的认识,但后来加入了更多的功能认识内容,已经无法用现在的血管和神经来概括了。4、比如祛湿药物,将各种不明真正病因的症状通通笼统归纳为”XX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根本病因病原不同而症状相似的疾病?或者是否存在症状病人本身描述不清(这是常有的事),而仅凭中医传统诊断方法出现误判可能性更大的情况?我很难说是否“合理”,关键是合什么理。对于因、病、症非医学专业人会犯概念性的错误,意味在医学中,病因-病-症会是对应关系。其实不是,同一个病因可以导致多种疾病,不同病因可以导致同一个疾病;同时,同一个疾病可以表现为各种症状,而不同的疾病也可以表现为同一个症状。所以症状与疾病之间并不是归纳的关系。中医的“X湿”是被中医叫做“证”的层面,类似与西医的“病理过程”。这个结构就变成了,病因-病理过程(证)-病-症。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认识疾病,从病因、病理过程、疾病、症状四个层面归纳和概括疾病的情况都是存在的。误诊往往是由于疾病不典型,而不是诊断方法的精确性导致。诊断方法的精细化导致的是诊断思维过程的完全变化,所有的现代诊断手段现代的中医都用。5、中医是否存在按症状将疾病或者非疾病体质归为各种什么虚、什么痰、什么湿热之类的,而按照这些症状去开对应的药,或治病,或治未病,是否合理呢? 当然西医同样会根据症状下药,但毕竟西医还有更具体的求证手段:各种检查和化验、同时也会研究更深层次的根本病因。。。。。。参见上边对四个层次,以及现代诊断手段的说明。6、在我的印象中,貌似中医没有研究更深层次病因的传统吧,中医的更深层次病因大多和中医的各种术语有关吧,而这些中医术语和什么细菌病毒关系不大吧,即使扯得上关系的也非常笼统,不太可能分清哪种细菌、哪种类型病毒、是否变异神马的,而细菌病毒的类型往往又是某些疾病的真正病因所在;不是中医没有研究深层次病因的传统,是那个时候没有研究深层次病因的技术和手段。没有显微镜就不会发现细菌,不知道细菌的存在就谈不上讨论它和疾病的关系。中医跟西医不同的只是西方人先发明了显微镜,先发现了细菌,先开始讨论细菌与疾病的关系。但即便没有这些,病人也不可能不找医生,医生也不可能不看病,在实践中也还是中接触了很多治疗经验和方法。疾病有对因的治疗,也有对症的治疗,人体也还有自己的抗病机制。在卫生条件不好的过去,“细菌病毒的类型往往又是某些疾病的真正病因所在”。但在现在已经不是了。7、当然那些中医术语也和什么先天性疾病病因八辈子打不上关系,对不?不是,先天性的病因不需要借助现代技术就能发现。除了对遗传的认识,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相对“脾”为后天之本),讲先天禀赋。中医是讨论先天性的病因的。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遗传性疾病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办法。认识不难,治疗很难。8、还有中医的药物配伍问题,到底是怎么配的?是否有像西医一样考虑过药物的相互作用,比如药效相互抵消、或者部分抵消需要增加剂量、或者增加毒性,药物毒理,药物代谢时间。。。等等,我是说比较具体和量化的研究。微观研究无法强求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认识中医却比西医发展得更早。从神农本草经里就开始讲中药配伍“七情”,分别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大概意思是说“单用”、“同用增效”、“同用主次配合”、“副作用毒性被限制”、“限制副作用毒性”、“同用疗效打折扣”、“同用加强副作用或毒性”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配伍方剂讲究“君臣佐使”,君药臣药是发挥治疗作用的,佐药使药不发挥治疗作用而是对君臣发挥七情的协同作用。纯粹说“量化”也是有的,古代中医药物的配伍比例是有精确要求的。9、还有著名的”补肾“问题,古代中医的”肾“真的不是指肾脏?中医有肾脏概念吗?求解。话说西医也会有比如”炎“这类比较通俗笼统的说法,但西医同时也会有更多更具体的说法,更深层次的研究,而中医好像停留在症状上。最早的“肾”就是指现在西医的肾脏。是西医用中文译名,而不是相反。但汉字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意义的变化。就好像最早“河”就是指黄河,后来可以用来任何的水道来命名,现在还可以用作地名。汉字的语义变化是正常的事情,但很多人却纠结不清。中医中汉字“肾”既可指肾脏,又可指“足少阴肾经”,又可以指“以肾脏为核心的由足少阴肾经联络的一系列器官”(五行也类似),包括“膀胱”“耳”等等,并涵盖了与这些器官相关或现在看来无关的一系列功能。你说它不指现在的肾脏不对,你说它就是指现在的肾脏也不对。中医在笼统的概念背后也会有一系列具体的描述。古代没有现在的科学研究方法,但也会有相关论述,使用古文写的,除了中医学者现代人基本不会去读。现代也有深层次的研究和阐释,也有相关论文在中医学术杂志上发表。一门实践中的医学不可能只关注症状,中医关注的是自然-人体-疾病-证-症状这样的一个整体。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我批评的是有很多没有验证过的或者验证过不应继续使用的东西仍然用得很欢。验证的方法和人们对验证对象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在现有的循证医学验证方法出现之前,中医(其实也包括西医)的许多疗法就已经广泛应用了,后来才认识到随机、对照的重要和安慰剂效应。不可能因为认识进步,验证方法进步了就一刀切的强制已经广泛流通的事物马上退出市场,这是不合理也是不具备可操作性的。不仅是中国和医学,任何国家在任何领域的实践都是这样。验证是一个科学问题,而决定是否允许继续在社会上使用是一个社会决策。科学的验证结论可以为社会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却不能替代社会决策。如果已经在实际应用中,没有支持或反对的验证依据,不可能去进行新的决策,结果是维持原样。在决策是否应该继续使用时,有人提出支持弃用的科学依据(比如提出某药有毒),也允许有人提出支持继续使用的科学依据(比如提出某药的减毒或去毒工艺)。而对于疗效,证明一个药物在某个方面有效容易,证明一个药物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无效却很难。所以现代制药行业新的药物上市是证明有效安全,已有药物的退市确会更多出于安全问题的发现而不是证明无效。发现一个中药原药材有毒(比如马兜铃酸)不能用和确定这种中药材不能在药物行业中使用是两回事。这就好比我们都知道河豚有毒,但并不妨碍河豚成为美味佳肴。这不仅仅有关于剂量,还有在实际应用中的处理工艺。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你不能苛求一本病理学教科书把这个定义拓展到什么程度,因为毕竟只是一本教科书,不是炎症方面的专著,所以篇幅不会太长也不会太深入。如果说炎症和中医的火的区别,并不在于两者定义的这句话本身,而是这句话背...“炎症的定义是建立在免疫学上面的,而免疫学又是建立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实际上对于炎症的这个定义,也是在免疫学的发展之后才能出现的,严格的说,这个术语上的炎症和习惯用语上的炎症已经有些不同了。”你说的是对的,所以我的意思是批判中国人接受科学以前的中医术语的科学性是荒谬的。而在获得科学知识后,将一个传统的术语厘清并定义准确需要时间。同时,简便在没有厘清之前,这些模糊的术语并不是没有临床意义的。这就如同我们承认现在的炎症定义的科学性,也承认他和古代炎症概念尽管已经完全不同但是一脉相承。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没有免疫学出现之前,或者免疫学领域还没把炎症的基础说清楚之前,模糊的“炎症”这个概念在临床医学和实践中是有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实际上我觉得现在中医研究的方向反了,不是从更为基础学科向下演绎,而是先入为主的假定中医中的那些概念,如火症,如经络,如五行等是存在的,然后试图拿各种方法去验证这些东西的存在。这种工作即使不能说完全没有价值,至少对于中医理论的帮助其实也是有限的。”这一点我同意,所以才会有了上边的感慨。但导致这一原因并不是学术的问题。并不是中医学者想要假定,而是因为某些人(其实很多局外人)或者某些领域坚持要为传统概念保留一份空间,及我们常说的文化或民族的问题。我不能说他们完全不对,但是他使得中医概念“科学化”的问题变得一厢情愿,同时几乎断送了中医在自我完善道路上的未来。“比如说你即使做个实验说明了针灸在穴位上比针灸在非穴位上效果好,但说不清楚这个效果上的差别背后的原因,这样的研究其实没什么说服力。”这个不对。临床医学是应用学科,临床研究领域对干预结果比机制重视的多得多,确定效果就可以直接应用了,确定机制却离应用还有十万八千里。甚至可以说临床研究领域瞧不起基础研究,循证医学证据体系考虑了专家经验的位置,但基本不考虑基础研究的结果。即便考虑,也基本上把专家经验和基础研究结论视为同一水平。当然我不是说机制不应该研究,只是在临床医学中不那么紧迫,同时研究手段也不那么丰富给力。“而且国内研究的发表偏见很严重,negative的结果发表出来的不多,也进一步的降低了这些研究的价值。”这是全世界的问题,阴性结果被隐瞒是会造成学术领域的发表性偏倚,而不能因此否认阳性研究结果的价值。而且现在在临床研究领域推广的临床试验注册机制还是比较有效的解决了临床研究里类似的问题。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河豚的比方很贴切,处理工艺很重要。炮制无法降低马兜铃酸含量和毒性,就相当于是把没有去掉内脏和血液的河豚给人吃。有关炮制减少马兜铃酸含量的研究已经很多了比如:现在一些反对中医文章竟然会去主张马兜铃酸肾毒性与剂量无关。你如果主张“炮制无法降低马兜铃酸含量和毒性”,也请你给出相应的参考文献。我想说的只是,要讨论一个中药有多大毒性,不能只看原药材,更要看他的加工处理工程和最后产物的毒性。解决了工艺问题后继续大量使用的也没什么奇怪。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感谢楼主如此详细的回答,不过我觉得1、凭什么要认为古代的哲学和思想就是正确的呢?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是因为我们可以验证,可以再现,可以推导,所以认为他是正确的,而并非他是古人提出的所以他就正确。 同...1、没有谁说古代的哲学就一定是正确的,我只是说哲学和科学是两个层面的东西,无法用科学方法来证明。2、关于哲学是如何指导临床和实践,你没有仔细看我给你的链接。我链接里的文章说了哲学是怎么知道现代医学实践的。3、“在卫生条件较好的现在,“细菌病毒的类型已经不是某些疾病的真正病因所在”。是因为卫生条件不好的时候,感染性疾病是疾病谱的主要内容。现在感染性疾病已经不是了。sars是一个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影响很大,但在疾病领域,他只是沧海一粟。4、古代中医对肾的概念很清楚,对肾排泄功能有大体认识,不清楚的是肾的准确功能。不能因为汉语中“河”意思很多,就认为中国人不知道什么是“河”。5、西医发展是先关注疾病,再到人体与疾病关系,再到疾病人体与自然的关系。在学术体系中比重也很不均衡。中医一开始就是齐头并进的,相关内容比重基本类似。关于哲学指导的问题,参考: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马后炮,西医 提出来问题以后用现代科学手段指导怎么炮制不是很好笑吗?关木桶的疗效还没研究清楚就研究怎么用。不是更好笑吗?那几篇说的炮制方法是以前的,讨论的是传统的炮炮制方法有没有用。此外出现了新的毒性认识,研究新的炮制加工方法有什么不对吗?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没看出来,就比如人体吧,中医描述的人实在不像人体啊。两只眼睛两只耳,一个鼻子一张嘴,两只手,两只脚,会吃喝拉撒睡,会息怒悲恐惊,会生老病死。你觉得像什么?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哥,今儿我看了个电影《大明劫》。讲的是明末医生吴又可救治瘟疫的故事,本来以为是架空,后来查了查确有其事。出现了个叫做【达原饮】的东西,在影片末端说这东西在SARS时也有作用,并说这家伙写了两卷《瘟疫...晕……我的认知不比百度多。这个人是真人真事。瘟疫论我只看过几页,专业评价不像某些人的“科普”,可以张嘴就来的……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用英文inflammation来解释炎症不觉得很幼稚么,在有炎症这个概念的时候,英文根本不存在抛开我说本来就说了这个比较不很严肃以外,英语也是有词根有传承的。不管怎么样,这个词在西方文明里用了那么多年了,而且显然比后来科学的“炎症”定义要早。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呃,我这边指的价值,是对于中医理论体系的价值。如果中医只是一些实践操作和药物,那本身也没有太多问题,直接用现代医学的标准检验就可以了。但偏偏中医自称其治疗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而这个中医...没时间多说。不需要和西医同等地位,只需要一点点感情上的理解和生存空间。现实中和WHO的框架下的生存空间是有的。但在某些人的嘴炮中,认为中医的生存空间是要被无情、彻底的剥夺的。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炮制方法是传统的,但这不是关木桶传统的炮制方法。这依旧是在现代科学掌握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掌握传统炮制方法所带来的化学变化后,用现代科学方法指导的炮制方法研究。在药用不明的条件下,研究新的...关木通不是传统中药,传统的中医药里没有关木通,更谈不上关木桶传统的炮制方法了。我说的中医传统的炮制方法,比如用蜜炙、炒焦、醋炙、盐炙、姜炙、碱制、碱制之类。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用心思考,肚内有五行,365块骨头,没有血管却有经脉。那一定是外星人。这点你就别争了,争生理解剖,中医真心废啊。争的是中医研究的到底是不是人,不是生理解剖。放在几百年前,全世界都不知道人到底用什么思考的。
中医内科学博士
不是要讨人同情。中医不能免除任何人的质疑,但是有权拒绝任何人的诋毁。质疑也有两种,一种是为了中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另一种是开宗明义要消灭中医。其实这两种都是可以理解的,前者有益于中医发展,后者的观点不现实。“这态度用来研究历史没问题,用来研究医学可实在……”在论坛上发帖和研究医学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其实现在很多人嘴炮都改了,改成希望中医全盘保留,但是禁止西医医师开未有完整临床实验证据,未有完整药理毒理研究的中成药。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该治疗必须完全同时符合西医和中医的要求。大家表示这样西医生就不会抢中医生生意了,中医可以在更多独立诊断治疗的案例中成长。对中医可是非常的好。”中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没有也不可能全盘保留。禁止西医开中药,中医开西药的观点也存在。医生是在实践中学习的,这些或许对中医好了。但是对病人并不好,因为中西医各自有必要了解对方的治疗会对病人、对自己的临床判断以及治疗产生什么影响。国外可以这么做是因为中医很少,国内很难这样做是因为中医以及中药的实践依然相对很广泛。“传统中医?你是说1000年前还是100年前啊?画个道道下来。”传统中药是针对关木通说的,关木通最早的记录在1907年的《通化县志略》。之前不知道这个东西。“中医传统的炮制方法”和“传统中医”是两个概念。“中医传统的炮制方法”是针对你说的“用现代科学方法指导的炮制方法研究。”而言的。“你来说说,那个“用心思考,肚内有五行,365块骨头,没有血管却有经脉。”的是人么?”中医表达的那个东西就是人。“心”为什么不仅仅是心,就如同前边说的“肾”为什么不仅仅是肾。不能因为现代中国人还一天到晚说“我心里想”就认为中国人不把自己当人吧?或者非得让中国人把现代汉语的“心里想”说法改成“脑子里想”。肚子里有“五行”是你说的,不对也对。说不对是因为中医和中国古代人不认为五行是存在肚子里,说对是因为中医和中国古代人认为五行无处不在,那么也应该存在于肚子里。“脉”和“络”指的就是血管,“经”字现在说不清楚。如果你在谈某些科学研究是不是在“洗地”,而且你用了一个极富感情色彩的形容词,我认为你不是在讨论科学研究,而是在讨论科学研究的科学以外的其他动机。我对此不是很感兴趣,我把这几篇文章摆出来只是想说这方面有研究,有数据,有结果。你可以针对研究本身展开讨论,说实话,我本人从事临床研究,对药物研究知之甚少(讨论RCT可以算我一个),所以也很难说出个一二三来。对于文章内容如果有疑问,科学领域内最有效的方法是联系到研究者本人讨论。对于“马兜铃酸这种高危成分,应该制定标准是『不得检出』。为何迟迟不作为?”这个讨论起来没有意义。说实话,我不确定他有多高危,什么情况下才应该制定标准为“不得检出”,以及为何没有如此制定。这个问题应该去问药监局。“为什么十年之前众多名老中医极力关木通辩护?”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时候,哪些人,在什么情况下,为关木通如何辩护。请问我应该如何回答你的问题呢?1、“阴阳五行的这个规律也可以看成是“原因”,也就是“因”,而阴阳五行所描述的现象或结论也可以认为是“果”,”“描述”跟“因果”关系八竿子打不着。现代科学哲学对因果关系有很明确的定义和讨论,可供参考。你试试找出任何一个可供科学证明的哲学命题出来?2、“现代科学的研究并非是“死循环””“科学也遵循“只要能用即可”的原则,但同样不会停止更深层次的探索。”是不会停止,前提是获得可靠的方法,现代科学并没有各种以提供足够科学方法解决学科内的问题,否则就没那么多需要纠结的内容了。我并没有说科学是“死循环”,我是说因果链前后没有尽头。3、“在某些方面,现代医学已经可以很好的解释疾病,而中医的解释就显得多余了。”“现代医学对疟疾的描述却是清楚细致、合乎逻辑的,对于指导疟疾预防和治疗更具备可操作意义”。医学不是为了解释疾病,而是为了治疗疾病的。你说的“清楚细致、合乎逻辑的,对于指导疟疾预防和治疗更具备可操作意义”是不成立的。否则医学只需要实验室研究机理就行了,哪还需要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啊?循证医学关注的不是机理的解释,而是干预的安全有效。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任何东西都无权拒绝别人的诋毁。如果别人诋毁你,你用论据反击就是了。你觉得消灭中医不现实,反对中医的人觉得保留中医才是不现实。所以拿出论据来说服别人,说什么拒绝诋毁,消灭中医不现实,实在是lose...我觉得你这种说法有点过了。诋毁是指毁谤和污蔑。这里的指毁谤类似于对人的“诽谤”,前提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污蔑是指“歪曲事实,造谣诽谤,败坏他人的名誉。”质疑是基于证据的,毁谤是基于捏造的事实和谣言的。总而言之,中医可以接受质疑,但是有权拒绝毁谤。就像一个人如果被人诽谤和污蔑,有权追究他人法律责任一样。如果你认为中医无权拒绝基于“捏造并散布的事实”的中伤,我觉得这件事就没有讨论的余地了。这就如同你说如果一个人遭人诽谤,你据理力争就是了,而否认其中对个人权利的认可以及其中法律责任的认定。现实中和网络中,这种事情太常见了。在这里,还有一个文字游戏。你说面对诋毁,中医可以用论据反击,但中医在反击的时候,你又描述为空间已经够了,没有必要“要讨人同情”。这无异于翻云覆雨。质疑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凭什么诋毁者可以捏造事实,而要求遭受诋毁的人用“论据”来反驳,认为应该拒绝诋毁反而不对呢?面对诋毁,首先也应该是要求有诋毁嫌疑的人证明自己没有捏造事实,不是在“诋毁”。之前你的意见至少是合情合理的,但你的这几条观点我觉得已经偏离了基本的是非观。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有智商的中医粉都知道,离开西医的中医就是死,既没有独立的诊断能力,又没有医治能力。现在就是狐假虎威。没有说不准西医用中药,说的是如果西医用中药,中药必须达到西医要求的标准。这是十分合理的。之...歪楼已经歪得太厉害了,不过你们要是喜欢,不妨就着这些说下去。“有智商的中医粉都知道,离开西医的中医就是死,既没有独立的诊断能力,又没有医治能力。现在就是狐假虎威。没有说不准西医用中药,说的是如果西医用中药,中药必须达到西医要求的标准。这是十分合理的。”你自己要把自己讨论的水平拉到中医粉和中医黑的层次,我也没办法。只有在这个嘴炮的层次,中医和西医才是截然分开,可以说离开中医的西医和离开西医的中医。很多人说的都没错,只有一个医学,WHO框架下是传统或补充替代与常规的关系,西医刚进来的时候,中国本土的医学跟以前接纳外来医学一样学习的很有热情(现在也很有热情,西医学中医也很有热情)。你说导尿是中医还是西医?排脓是中医还是西医?手术是中医还是西医?望诊是中医还是西医?问诊是中医还是西医?西方纯西医的环境中中医不能开西药能存活下来并发展起来,针灸被各国西医接受,到了你这里怎么就要死呢?你说的是“如果西医用中药,中药就必须达到西医要求标准”。只可惜事与愿违,大家反对西医用中药是因为大多数西医不知道怎么用中药,用不好而且会出事。西医用中药中药就必须达到西医的标准?这还很合理?中国人说英语英语就需要达到中国人标准?这也太奇怪了。“之前不知道这个东西就不是传统中药了?你还是在回避我,到底什么算传统中药的问题。另外提个县志出来是想说明中医书根本就没关注过木通和关木通的区别么?同仁堂说什么抄错方,不是吧,中医本来就不区分啊。”之前不知道这个东西怎么就能是传统中药了呢?你要说是传统中药,至少在传统的中医在较大的一个时间范围内和较大的领域内比较广泛的使用过吧?提这本县志是因为最早的关于关木通这个植物,认为跟传统木通功用类似,以及把他当做木通使用的描述出现在这本县志(还不是一本医书)的年代,这都清末了。而以前根本不把关木通当做木通用。(话说区别两种植物什么时候变成医学研究范围了?)。同仁堂说什么抄错方我不了解。中医传统认识的木通很明确就不是那种。这就好比现在有人把三聚氰胺混牛奶里,或者用工业酒精掺水替代粮造的白酒。不能出事了就说奶制品和造酒行业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区别吧?“语文老师那里还说的过去。谈医学,开什么玩笑?你把人命当什么了?又一次证明中医是文化不是医学。”医学跟人命有关系,谈医学跟人命有什么关系呢?你挑中医的字眼,我从文字发展的过程跟你解释,有什么问题吗?医学中就不能有文化吗?医学也需要语言表达出来吧?更何况中医中包含了上千年的医学文献、学说和之间内容。就你说的那些,好吧,如果你否认古代中医描述的不是人。你说他描述的是什么呢?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转贴] 中医药界全面反击“龙胆泻肝丸致肾衰”事件敢情你连这个都没听说过啊? 那你就敢代表中医否认关木通是中药?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 龙胆泻肝丸在用关木通替换木通之后和用木通替换关木...我有说过我代表中医了?我上边有说过我否认关木通是中药了?是不是你觉得只要在这个论坛上的发言的就一定是想要代表什么来否认或者承认什么?需要把自己的位置看得这么高才敢说话吗?你说的原话是“为什么十年之前众多名老中医极力关木通辩护?”,你给的链接标题是“中医药界全面反击“龙胆泻肝丸致肾衰”事件”、“龙胆泻肝丸事件暴露中药危机”、“中药产业如何应对药品不良反应危机”。这之间有什么逻辑吗?反击“龙胆泻肝丸致肾衰”事件就是“极力为关木通辩护”了?先不说你想讨论一件事情拿转来的新闻报道做材料(原来我们不是在讨论一个科学问题),如果有众多老中医说了什么,你也没现场听见(反正我没在现场),也不知道新闻报道有没有断章取义,有没有歪曲表述。然后你问另一个旁观者,他们怎么这么说?你让别人能给你什么意见呢?为这篇新闻报道给出合理的解释吗?好吧,我们就看看你贴的新闻说什么了。你给的三篇文章,涉及老中医的有两篇第一篇关于陆广莘。国外和国内有患者将含有关木通的药品作为长期服用药品,甚至当作减肥药品使用,陆教授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服用方法,违背了中医药用药理论体系。周鹰,“中医治病,是针对人体的气血阴阳、寒热虚实的病理机制,选用相应中药的偏性治疗进行辨证施治,而不是针对病名、症状选药治病。”诸国本“如果用木通替代关木通就能避免出现现在的问题,与龙胆泻肝丸本身的功能主治无关,也就不会有非议。”第二篇张伯礼,“此次事件说明了中医中药界应大力提倡科学精神,中医药是尚未完全认识的科学,但全凭经验看病开药的做法不利于中医中药的发展,如有可能,中医中药完全可以进入分子生物学领域进行研究发展。中药的炮制方法的确很关键,比如马兜铃可用来治咳,但一般要蜜制,蜜制之后其酸毒可减90%,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按规范进行。有一味药它的根不含马兜铃酸,而苗却含有马兜铃酸,但由于草药的供应量较少,我们往往连根带苗全用上了,这就是明知故犯,是缺乏严谨科学态度的表现。”这里头说了用中药要辨证施治,不能当减肥药长期用,不能用关木通代替木桶,而且还说了中医界要提倡科学精神,全凭经验不好,炮制方法很重要。这里头还介绍了一份工作“天津中医学院受委托为这一制剂进行科学分析,结果发现,该药中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关木通”。中医学院院长张伯礼和博士马红梅为此对“关木通”毒性进行了专项系统研究,证实了关木通确实可以导致肾脏损害,由“关木通”组成的复方也可以损害肾脏,而且关木通的剂量与肾的损害没有直接关系,长时间小剂量也可对肾造成损害。同时,研究还证实,关木通的清热利湿作用并不明显,这是国内最早的一份关于关木通的实验报告,马红梅的论文《关木通及肾脏毒性研究》也获得了中国中医药研究院的“何希时奖”。1998年,张伯礼等人向国家药典委员会建议,在2000年药典修改中增加关木通损害肾脏的内容,意见被采纳。 ”你可以说他们在为“龙胆泻肝丸”辩护,但你从哪里得到他们是在为“关木通”辩护这个结论,而且是“极力辩护”这个结论的呢?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转贴] 中医药界全面反击“龙胆泻肝丸致肾衰”事件敢情你连这个都没听说过啊? 那你就敢代表中医否认关木通是中药?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 龙胆泻肝丸在用关木通替换木通之后和用木通替换关木...“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 龙胆泻肝丸在用关木通替换木通之后和用木通替换关木通之后为什么不影响功能主治呢?这不正好说明关木通和木通可以完美互换吗(在忽略所谓的中草药肾衰病例的条件下)?”我没听说“龙胆泻肝丸在用关木通替换木通之后和用木通替换关木通之后不影响功能主治”,这个结论是怎么的出来的呢?不影响功能主治是对疗效方面的描述,关木通出事是因为安全性的问题。疗效和安全性是两回事,就算对功能主治没有影响,安全性差别有这么大,这还能说明完美互换吗?在这里安全性怎么可能忽视呢?话又说回来,如果关木通没有安全性问题。这个替代可能永远不会被人注意到,这就好比三聚氰胺替代了牛奶,如果不是导致肾结石,可能也很难被人发现,尽管牛奶和三聚氰胺的营养价值差那么远。但能说忽略安全性的条件下,他们能完美互换吗?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关于马兜铃酸,『不得检出』是我的个人判断。由于马兜铃酸肾病的个体差异,有些病例即便只摄入了微量的马兜铃酸也可以引发急性马兜铃酸肾病。而含有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其疗效与或是无关痛痒,或是有其他安全...疗效是否无关痛痒,谁说了都不算,需要用研究数据说话(我曾经也说过,要证明一个药物某方面有效容易,证明全面无效很难)。对于一个上市几千年的药物,要让人家退市需要充分的理由,而且大多是因为安全性,而不是疗效。中医理论的晦涩确实很让人不爽,但这跟马兜铃酸的悲剧没有直接关系。精细现代医学环境下,药物安全性导致的悲剧依然层出不穷,而且几乎每天在上演。在晦涩的中医理论下,不把药当饭吃,适可而止,有专业的中医师指导,想要出事也不容易。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1、不管因果的定义如何,阴阳五行不过是观察手段有限的时期对自然的有限理解,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也没有什么不可验证的,妄图从定义入手咬文嚼字,去为逃避科学实践的检验寻找借口是荒唐的。ps:我不会去在乎书...我觉得我的表达已经很清楚了,不知道你为什么还会纠缠在里边出不来。1、如果你觉得用科学手段去验证哲学理论不是鸡同鸭讲,我也没辙了。要判断一件事情是否高明,是见仁见智的事情,这就没的讨论了。你要判断“阴阳五行”是否“高明”,其实隐含了两个前提。其一,你要去知道“阴阳五行”到底是什么,才谈得上是不是高明。其二,高明是相对而言的,你所隐含的前提是“阴阳五行”相比“科学”,没有什么高明的,但至少在我这里,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内容。我从头到尾在说的是“阴阳五行”是哲学,谁比谁高明并不重要。在我的文章里,也提到过我并不认为“因果”和“阴阳”有优劣低下之分。如果你真的了解科研,你会知道所有的研究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没有最“好”的。如果你无法理解,我也没必要强求。2、科学是在进步中的,为什么偏偏会把中医看成死板的呢?3、“安全”“有效”也是相对而言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医依然有生存空间的原因。因为很多领域,现代医学没有“疗法”,或者是已经证明“有效”的疗法。所以中医活了下来。同时,中医也在整理和获得数据证明自己的安全有效。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功能主治当然只是中医自己声称的功能主治,就是龙胆泻肝丸药品说明书里的功能主治,在用关木通替换木通之后和用木通替换关木通之后龙胆泻肝丸的功能主治有变化吗?中医内科学博士,请你告诉我!在忽略所谓的...第一个问题,我不知道答案,没有做过研究,也没有这方面的应用临床经验,不是张嘴就能下结论的,你逼我也没用。所以落实到我这里,你的的二句话,我实在得不出“完美互换”这样的结论。你后边又贴两篇新闻出来,到底是想说什么呢?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中医理论的晦涩确实很让人不爽,但这跟马兜铃酸的悲剧没有直接关系。』这句话是为龙胆泻肝丸洗地吗? 很无语。干嘛要丢掉上下文,然后再下一个情绪化的结论呢?这句话后边我明明跟着解释的。“精细现代医学环境下,药物安全性导致的悲剧依然层出不穷,而且几乎每天在上演。在晦涩的中医理论下,不把药当饭吃,适可而止,有专业的中医师指导,想要出事也不容易。”药物安全性问题不是通过理论和机理研究发现的,是临床应用中发现和证实的。现代医学理论很精细了,但每个月都有新的安全性问题出现。这些年新发现的新药的致命性不良反应可以一点都少。说了这么久,还没分清楚“龙胆泻肝丸”、“关木通”和“马兜铃酸”吗?传统的“龙胆泻肝丸”用的是通草,不含有马兜铃酸,我有什么必要为“龙胆泻肝丸”洗地呢?关木通已经很明确有马兜铃酸,有肾毒性,而且现在不让用,我又有什么必要为“关木通”洗地呢?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即便面对毁谤和污蔑,中医要反击,需要的是论据,而不是像你自己在81楼说的那样:强调一点点感情上的理解和生存空间。实际上我觉得至少在医药领域,中医理论活的实在太好了,和其水平不相称。晕菜。这是你文字理解的问题。我的比你想象的更不抱希望。我的意思是,在这些毁谤和污蔑之下,中医即便用证据反击,能够争取的也不过是公众一点点感情上的理解感情上的生存空间(现实中的生存空间不需要这样争取)。中医理论确实被一些人摆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但那是出于文化和民族性,而非科学的考虑。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后面的新闻表明: 药监局在得知龙胆泻肝丸吃死人事件之后,多次召集老中医研究对策,无耻的老中医们给出的意见就是否认龙胆泻肝丸本身有问题,辩称吃死人的看病时没找对中医(或者没找中医)。“龙胆泻肝丸”跟“关木通”本来是两回事。你给的第二篇新闻说“采访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有关人士”,然后这个“有关人士”说了一大通话。从这转述的话里哪里可以看出来“多次召集老中医研究对策”,而“中医们给出的意见就是……辩称吃死人的看病时没找对中医(或者没找中医”呢?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五十年的历史已经具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入门资格了,关木通使用了一百年竟然还不算传统中药?老中医也太无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跟“传统中药”有什么关系啊?西医在中国用了也不止五十年,怎么不称为传统医学呢?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第二个问题你做过研究?你有这方面的应用临床经验?第二个问题我的逻辑过程前边已经说了,我说的是我没有研究和经验所以得不出结论。我说我不懂也需要做过研究有经验啊?邓铁涛那一段人家的意见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能草率判处中药“死刑” ”,为什么视而不见而把主题变成了“对关木通的妙论”呢?你贴的那篇有关针灸的研究文章就更不用说了,网上好的讨论已经很多了。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科学本身又不歧视中医,中医自身在科学领域的证据足够充分,自然会得到科学界的承认。但中医做到今天,只有极个别的理论被证实可能有意义,绝大多数的药物和疗法在现代医学看来充其量算是个替代医学,这是中医被毁...这也没啥奇怪的,先天不足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科技方面已经落后西方很多年了。研究太差也是实实在在的,但不要忘记这种所谓的“太差”遍布于中国科学研究(其实也包括全世界的科学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当其他学科可以无视中国人自己的努力而每天看着欧美的最新进展而自豪于科学的日新月异,而中医只能在中国苍白的科技历史和积淀上蹒跚而行时,我真的不觉得丢人。我尊重中国人蹒跚学步中艰难前行的科研工作,尽管他那么不尽如人意,这是必由之路。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支持着的,科技的发展不是某一个学科的事情,而是所有的基础学科包括公众、政府、企业共同提高的结果。没有人才、技术、经费、机制还有交叉学科支持(不要觉得国外先进的东西那么容易拿来主义),科学研究的过程就走不下去。以往中医没有少受质疑,但网络化的毁谤现象(在任何其他领域也一样)是近年才有的现象。你说的“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药副作用大,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并非中医的生存空间,那不是中医,那同样意味着“中医”的消亡。我说的“争取感情空间”缺失是指一些“反对”或者“不理解”的公众。但我想说的是我并不认为“果壳反对中医的人比较多”,我在这里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敌意。大多数人并不是反对或者支持什么,而是不理解哪些看起来“不那么科学”的东西(或者有的时候是逻辑混乱)。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关木通为何可以堂而皇之取代木通,那时你见中医界反对了?还不就是取类比象。我知道关木通在“那个时候”在一些地方替代了木通,但我没法判断怎样叫“堂而皇之”。反对是需要理由的,当反对的理由不够充分(那时并没认识到关木通的安全性问题)而支持的理由又不少(木通的供不应求),自然就畅行无阻了。直到找到更加充分的反对的理由(安全性问题的暴露),然后被抛弃。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而已。所谓“取类比象”只是一个手段而已。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至于出现和现有科学相悖的地方我认为有三点第一,对中医的现代文解释没有理解好中医理论(皇帝内经可是古文啊)第二,现代医学理论仍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第三,它俩解释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其实,如果大家真的想好好的讨论中医的科学问题,就应该放下成见和偏见,好好理清逻辑,很容易发现中医的面貌和网络上讨论并不一样。对错尽管有相对性,但只有基于真相和事实的讨论才不至于浪费大家的时间。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如果说“对中医的现代文解释没有理解好中医理论”,我想知道的是,有多少人真正读过“对中医理论解释”的现代文呢?在所有人对中医古代文献和坊间说法表示不屑的同时,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现代文”和现代文献是如何解释和表述中医的呢?无论如何,现代文献中的“中医”比古人的表述更能代表现实中的“中医”。和任何学科一样,当前已发表的文献并不意味着正确,发表的文献还会意见相左,但代表着学科和学者当前的思考。从这一点上说,当前的中医教材和著作更能代表学界的共识,新发表的著作更代表着领域内认识的集成,而新发表的学术论文更代表当代中医的学术研究和思考。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讨论中医的时候对这些东西视而不见并且纳入讨论呢(严格的说,有时候他们还是能看见老外对中医的一些负面研究结果)?。可能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有目的的选择(与目的相左的都叫洗地?),既然是以科学而自居这样做就不对。另一种可能则是学术到一定程度就看不懂,所以没得聊了。不要觉得很可笑,当我打着“中医内科学博士”旗号的时候其实我是在说“中医其他领域我不懂”。这是实话,除了中医内科某个具体领域(我曾专业学习过的领域,临床研究、统计等现在我从事的领域),中医其他领域稍微专业一点的文献我真的大多是看不懂的(更没法做科普),看也是过眼云烟。我不知道其他人在各自的领域是什么情况。但我实在惊诧于果壳网这样一个崇尚“科学”的网站上各位评价非本专业领域工作时的坚定以及科普非本专业领域知识时的游刃有余。或者看似科学的讨论,实质上还是游移在专业和科学之外的嘴皮子功夫呢?“现代医学理论仍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这样的表述永远不会出错。医学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支持医疗实践。现代医学理论和传统中医理论或许有时候会相互印证,但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相互解释。或许有一天真的世界大同,但那是结果,不是目的。“中医”这一个学科体系之所以可以运转下去,是因为医疗实践的需要,也是因为很多很多专业领域内的人们并没有自我禁锢,好高骛远,而是在各自的细节上正儿八经考虑如何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这些与这里讨论的“中医”,恐怕是大相径庭了。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关木通的安全性问题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中国就有人认识到了!1964年中国学者吴寒松就报告到了两例因为服用关木通煎剂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到2003年已接近四十年,到现在已经半个世纪。那又如何呢?那篇文章的题目叫“木通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二例报告”,题目说的是木通,文章里提到木通“马兜铃科”,在概念上没有把木通和关木通区分。患者购买的木通,作者也没有说有没有拿回来鉴定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说的是马兜铃酸的慢性肾损害,而这里报道的是急性肾衰。我不妨把这篇文章的讨论的最后一部分直接贴在这里:“结合本文两例患者的发病情况而论, 其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 尚难以解释,根据以往所有文献记载, 木通常被用为利尿治肾脏病的药物。在日本三共株式会社并有木通甙制剂, 名Akebin ,内服治疗肾脏疾患、脚气及其他浮肿。而今本文两例却因服用木通而致急性肾功能衰蝎, 完全与以往记载相反, 此较之下,所不同者,乃本文病例用木通之量较常用剂量为大,几大10余倍,这是唯一的致病原因。此实例可引起中药研究工作者的研究线索, 以便进一步的阐明木通之成分和性能, 对其临床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价。”作者很明确的说了他的临床判断是“所不同者,乃本文病例用木通之量较常用剂量为大,几大10余倍,这是唯一的致病原因”。这就是你说的“关木通的安全性问题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中国就有人认识到了”?怎么办呢?根据这篇文章中国就应该在60年代把木通关木通一起给禁掉?或者去骂中国中医学者60年代到90年代这三十年没好好重视这篇文章搞清楚事情真相和来龙去脉?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支持其更换木通的理由是“通”,而且二者外形相似,你为何不谈这是什么理由?一种药物替代另一种只要『像』就不需检验?对药物用『无罪推定』,就是草菅人命。问题你是如何确定当时是怎么情况下?谁?以何种理由(你说的是因为“通”和“外形相似”)导致对的更换呢?如果某种药物的代替仅仅是因为“像”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确实是“草菅人命”。但我现在对你表述的异议不是在对“药物”进行“无罪推论”。实际上“木通”是死的,人才是推动因素。那么到底“谁”应该为此承担责任?“木通”或“关木通”,还是一个笼统的“中医”?这些说法都没有真正涉及到事情的本质,在这个层面上说被替换的原因是因为“通”和“外形相似”有什么意义呢?。好吧,我们假设一种情况:木通供不应求了,于是有人为了满足这个市场,把另外一种植物“关木通”也作为木通来供应市场。当然,这种关木通和原来的木通很像。那么有几种可能,一种是从来就混在一起,以为是同一种植物没有区分过,这是认识不足时的无心之过;第二种,混入新种,不告诉所有的人,这叫假冒伪劣,当然是“草菅人命”;第三种,两种已经区分了,需要依据来支持,于是有人拿出理由来说是都有“通”的形,长得也一样,所以可以。你说的情况是第三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取类比象”,是原因还是过程呢?问题在于,而这个替换的事实,在另一种环境下,就是正儿八经的假冒伪劣行为。文献只是回顾性的对这种替换给出了一个解释,却不可能去探究真正的始动因素。在这样的梳理中,“取类比象”只是一个包装工具,而不是这种替换会产生的真正推动力,比如市场和经济利益。不用这个理由,也可以由其他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只是在纠结与“取类比象”的合理性,有多大意义呢?涉及到了这个事件的什么本质呢?古代中医确实谈“取类比象”。但“象”类似的东西多了,中有孔径两头相通的无论是植物还是别的什么多了,为什么中医没有都拿来替代木通使用呢?中医对药物发现的记载为什么是“神农氏尝百草”而不是“神农氏观草形”呢?为什么中医本草古籍上对药物的特征描述和归类是“性味归经”而不是依据外形呢?其实这不难体会。而你却一叶障目,无异于本末颠倒。对“药物”或者“中医”“中医理论”作有罪或者无罪推论其实都是空谈,无济于事。关键在于认定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作了什么事。对于一件不好的事情,给自己找个借口很容易。如果不法商贩把用三聚氰胺替代牛奶的理由解释为“含氮都很丰富”,都可以为人体补充“氮元素”,而我们无视当时质检手段不去区分三聚氰胺和蛋白质这个前提背景,难不成我们要把错误归给“化学”和“营养学”不成?
中医内科学博士
引用 的话:吴松寒报告木通可致急性肾衰之后,寄希望于中药研究者继续研究,”此实例可引起中药研究工作者的研究线索, 以便进一步的阐明木通之成分和性能, 对其临床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价。“,四十年过去了,有什么结论?... 是的,四十年没有进展。后来最终的结论是关木通踢出药典,马兜铃酸肾损害已经毫无疑问,相关的研究继续在进行。这就是目前的结局。 但是,这四十年没有进展,欧洲和美国先发现、重视、采取措施,说明什么呢? 那时候科研基础本来就薄弱,技术也落后,根本谈不上科研投入,人才也匮乏,不良反应上报体系也不健全,更不用说整个意识形态的思维方式就拧着。别人先发现,先确定,先重视,先处理,有什么奇怪吗?一句话“寄希望于中药研究者继续研究”,这事就算是有着落了吗?就可以等着有人出成果了吗?这基本上就叫做痴人说梦。 这种痴人说梦何尝不是现在还在重复呢? 不止中药的安全性,一样包括中药疗效、有效成分提取、进一步的应用,针灸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乃至到中医的各个领域。何尝不是如此? 幸运的是这10年来国家重视了,投入增加了,即便依然在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人才匮乏、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可以开始工作来一点一点弥补。而入如你的逻辑不过是“这四十年你们都做了什么?”,倘若没有现在的工作,再过四十年。当那些中医中药中宝贵的有用的都被外人拿去,以如此逻辑不过是再问一句“用了几千年,四十年前就有人报告有效了,寄希望于你们继续研究……你们做什么了?有什么结论?要不是FDA……”。 是啊,你再想想我们在做什么呢?你又做了什么呢?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州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