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孕药都有哪些通知树状图有哪些

格式:doc&&&
贡献者:Marioboys2001
上传时间: 10:43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品类定义及分类树状图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80.5KB
所需积分:& 8
(C) MBA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九年级数学最新试题302K192K282K317K370K454K925K289K98K4271K398K
九年级数学执门试题462K321K68K798K97K214K1822K362K139K79K118K
2014年版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6.1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2)课时训练含答案
大小:291K
年份:2014年
上传用户:管理员
发布时间: 18:56:54
2014版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6.1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2)课时训练含答案
360题库网提醒您:
获得更多积分:
将本资料推荐给好友!
每天登陆一次轻松得积分!
有错误,点报错,轻松获和积分!
常见问题:
哪些会员下载了该试题?
• • • • • • • • • • • • • • • • • • • •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房四宝;
利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概率分类  利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事件的概率是中考的常见问题之一.下面举一些例子,说明这类题都有哪些常见的题型.1·摸球实验①球上有数字例1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有三个小球,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2、3,每个小球除数字外其他都相同.甲先从袋中随机取出1个小球,记下数字后放回,乙再从袋中随机取出1个小球记下数字.(1)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取出的两个小球上的数字之和为3的概率;(2)求取出的两个小球上的数字之和大于4的概率.解:和或甲和乙456∴P(和为3)=92.P(和大于4)=93=31.例2完全相同的4个小球,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1,2,-2,将其放入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摇匀,再从中随机摸球两次(第一次摸出球后放回摇匀),把第一次,第二次摸到的球上标有的数字分别记作m、n,以m、n分别作为一个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求点(m、n)不在第二象限的概率(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解)解:组成的所有坐标列树状图为(1、1)(1、-1)(1、2)(1、-2)(-1、1)(-1、-1)(-1、2)(-1、-2)(2、1)(2、-1)(2、2)(2、-2)(-2、1)(-2、-1(本文共计2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8.00元/期全年定价:5.33元/期 共64.00元
      关于2009年质量、环境、安全三体系考试的通知
】 浏览:2775次
河北正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09年质量、环境、安全三体系考试的通知
冀正元办函字〔2009〕38号
根据《关于ISO9000考试情况的通报》(冀正元总函字〔2008〕34号)的要求,集团公司将于近期组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的综合考试,具体安排如下:
一、考试对象
总部和各子公司在2009年6月15日前任命的中层(包括中层正职、副职、助理)和中层以上人员。
二、考试内容
ISO标准;ISO标准;GB/T标准;各标准的学习提纲。
三、考试时间
<SPAN style="FONT-SIZE: 14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年7月15日上午9:00―11:00,如当天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考试的人员,需出具书面申请(总部需董事长批准、各子公司需总经理批准)报综合管理办公室,并参加以后的补考。
四、考试地点
子公司人员由各子公司自行安排考试地点,总部综合管理办公室派专人监考。
五、其它要求
1、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各子公司要做好培训、学习安排。
2、各子公司于7月1日前将中层及中层以上人员名单报综合管理办公室。
六、考试奖惩
综合管理办公室根据各子公司培训组织、考试组织、考试成绩等情况,提出奖惩意见报董事长批准后实施。
附:ISO学习提纲(上次考试已发,本次不再重发)
ISO学习提纲
&&& GB/T学习提纲
综合管理办公室
二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环境管理体系学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环境绩效: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4、相关方: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5、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二、我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遵纪守法、预防为主、节能降耗、持续改进、以人为本、健康和谐。
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含义:
1、公司承诺以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为起点,努力追求具有行业一流的环境与安全绩效;
2、公司建立并保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预防污染,预防事故,进行防治结合,持续改善环境/安全绩效。
3、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生产与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危害。
4、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能源资源、降低水电煤消耗,继续保持生产污水零排放,减少废气、废渣排放,追求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整个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正确、完善地识别出环境因素并有效控制,是环境管理体系得以正常实施和不断持续改进的基础。无论以何种方法识别环境因素,均应抓住环境影响这条主线,从污染物的产生、综合利用、治理、排放等综合考虑,通过全过程控制,把污染物产生、削减、转化的规律找出环境因素。其次,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使用环境产品,办好公益事业等找出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环境因素;最后,从相关方的要求和拟对相关方提出的环保要求,确定环境因素。
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基本步骤
2、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
要全面完善地对组织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不仅要考虑组织的生产制造过程,还要考虑生产辅助过程。另外,对产品使用过程、售后服务过程以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等涉及的环境因素也应进行全面地识别与调查。识别的范围:
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生产工艺的设计过程,如有害材料的替代、新型设备的使用;原材料维护维修过程;生产制造及售后服务过程;产品及原料的仓储、运输过程;产品的制造过程;产品使用过程和产品维修服务过程;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储存和管理过程;厂区新、扩、改建项目实施过程,厂区新建筑工程的建设、技术改造项目等;能源、资源的供应和使用;环保设备的运行;办公行政管理过程;生产调度过程;后勤活动(食堂、宿舍、浴室、车队、医务室等);与计划中的活动相关的环境因素。
3、环境因素识别的内容
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三个时态”、“三个状态”和“七个方面”。“三个时态”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状态是指正常、异常和紧急。也就是说,识别出的环境因素不仅包括正常运行条件下产生的环境因素,如污染物的常规排放、资源能源正常消耗等还应包括异常和紧急情况下产生的环境因素,如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设备启动、停车、维修时产生的环境因素等;同时还应该考虑过去发生或现在环境因素以及将来潜在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从环保角度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物常规排放
各部门按生产工艺流程填报各自活动、产品、服务中的废水、废气、噪声排放情况及排放量、排放频率、排放去向、监测值及现有的治理设施。
(2)固体废弃物管理
相关部门填报固废和有害废物的产生情况,包括废弃物性质、排放量以及处理现状,是否回收利用、有无回收价值等。
(3)主要资源消耗
(4)主要能源消耗
能源消耗包括电、煤、油、气等,各部门按不同种类的不同用途填写年月日消耗量。
(5)安全隐患调查
调查各部门可能发生的化学品、有害原料、油料等泄漏情况、泄漏种类、地点、原因、频率、泄漏量、去向、可采取措施等。
考虑有无火灾、爆炸隐患、危险物溢出和污染物事故排放造成的环境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等。
(6)生态环境影响
包括过去遗留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组织运营过程中可能的生态影响。
(7)相关方环境影响调查
相关方包括工程合同方、废品收购方、公众、投诉方等,评价出可重点施加影响或一般施加影响或暂不施加影响的相关方。
4、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多种多样,但在实际操作时,常常运用输入输出法进行分析。所谓输入输出法,就是按照确定的分析单元,即选择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片段,分析所选择的过程片段的输入(能源、资源)、输出(产品、服务、中间产品、排放污染物等),以判断能够和环境产生相互影响的因素。
输入输出分析法一般做法是:
(1)按企业现有组织架构和部门进行识别,由部门活动扩展到分析过程和片段,以便明确各自范畴内过程及其产生的环境因素,以方便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
(2)在各部门内部,应根据所涉及到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进行分析和筛选,重点选择那些管理薄弱、污染物超标排放、人身危害或可能导致重要环境影响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片段,进一步确定重点分析单元。
(3)输入输出分析的基本方法类似于黑箱操作,重点考查每个单元的输入(能源、资源、原材料)、输出(产品或服务)和排放污染物(废水、废气、废弃物、化学品泄漏等),对中部过程的分析局限于了解输入、输出的信息。因此,分析单元的划分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应细化到能够对环境行为及过程做有意义的分析,又要防止单元过大,忽略了中间一些环节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
&&&&&&&&&&&&&&&&&&&&&&&&&&&&&&&&&&&&&&&&&&&&&&
&&&&&&&&&&&&&&&&&&&&&&&&&&&&&&&&&&&&&&&&&&&&&&&&& 图1& 单元分析法图示
行政或技术管理部门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不能只考虑其办公活动存在的环境因素,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计算机辐射等,还要考虑在其管理职能范围内可施加影响或可控制的环境因素,如:可控制相关方如工程承包方的环境因素列为本部门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物资采购部门应识别出可选择低毒材料及其产品废弃包装物等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不是由本部门经营活动直接产生的,但都是相关部门可间接施加影响或控制的。
5、环境因素的汇总和分类
&&& 企业组织相关人员对涉及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识别之后,随后要对环境因素进行汇总和评价。环境因素识别一般是按照工序或分析单元的顺序来进行的,每个分析单元都标出输入、输出、污染物的排放和可能潜在的紧急情况,不同分析单元可能有相同的输入和输出,重叠部分的环境因素需要进行汇总,再作评价。
&&& 环境因素的识别可先按照车间、场所、部门进行一级分类,然后再按照环境因素的性质: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7个方面进行分类总部。这种二级分类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便于不同车间、部门在组织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培训时内容更有针对性。
&&& 同一大类污染物,如废水,由于其产生的部位和原因不同,废水中各污染物的成分、废水处置方式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废水再细划分成不同的小类。
6、环境因素的评价
&&&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我公司采用定性评价方法--是非判断法和定量评价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
(1)定性评价方法--是非判断法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为重要环境因素:
已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及强制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并不违法,但当地政府高度关注或强制监测的环境因素;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的物质;政府或法律有明文规定但无定量指标的环境因素;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相关方高度关注或有明确要坟的环境因素。
(2)环境因素定量评价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
附注:M=a+b+c+d+e+fi≥15(i=1~4)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识别出的环境因素与评价标准进行对比、评分,当得分大于等于15时,为重要环境因素。
7、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的动态管理
由于公司的内、外部环境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以公司每年要对环境因素的进行重新识别,以了解环境因素的变化状况,必要时对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和评价依据进行调整,对环境因素重新评价,确定新的重要环境因素,这些变化了的信息应该及时得到更新、补充和完善。
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更新:
a)& 法规变更,有新的要求提出;
b)&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采用;
c)& 生产活动发生较大性质改变;
d)& 新的工程项目开工前;
e)&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
f)& 识别/辨识有遗漏。
附表1:环境因素登记、评价表
附表2: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四、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重要环境因素控制分为: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
1、管理方案& 管理方案应直接来自目标和指标,为实现目标和指标服务。环境管理方案应明确实现目标和指标必需的:时间安排和完成期限;资源保障(资金、人力、技术、设备等);职责(每一个项目的责任人及方案中胚体措施的负责人和责任部门);完成和实现环境管理方案的具体行动措施、方法和步骤。
管理方案应设定监控机制,按照方案中具体步骤实施的时间期限,定期检查环境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做好检查记录。
附表三:管理方案表
2、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是环境管理体系中最具实际工作内容的要素之一,直接控制和改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与活动,保证环境因素的受控、减少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
当一项运行或活动较为复杂,并且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时,对它的控制应该采取形成文件的程序的方式。通过建立运行与活动的程序文件,规定具体控制要求和运行标准来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例如:公司经过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评价出3项重大环境因素:
a)废水的排放;
b)噪声的排放;
c)有害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对于废水的治理工程涉及资金、技术投入,可列入公司的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中,对于噪声和有害固废的控制管理则可在控制程序,如《噪声控制程序》和《有害废物污染防治控制程序》内规定运行控制标准和相应的控制管理方法,通过环境管理进行控制。
若公司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涉及到供方和承包方,公司应将有关的要求和程序通报给供方和承包方,使他们的行动符合要求。例如,公司应对其提供危险品运输的公司提出:在运送危险品时应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专用车辆,并配备应急用品。
3、应急预案
一般组织在识别与评价重要的环境因素时,已考虑到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如化学品的泄漏、环保设备的失灵、生产过程的异常排放、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特殊气候带来的影响,如暴雨、雷击等。针对上述各类情况应采取必要的事前预防或制定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如下:
a)潜在紧急状况描述或清单。
b)组织应急体系和安全管理系统的组成和职责;
c)紧急信息传递和联络方法;
d)针对每一紧急情况采取的应急反应措施、预防措施及要求;
e)应急准备的设备及物质保障,包括应急反应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如灭火器材、自动喷淋装置、报警系统、防毒面具、医疗救护设备等);
f)和当地相关组织和机构联系及建立合作关系(如消防队、急救中心、医院等);
g)有关应急准备的教育训练要求,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紧急应变能力;
h)对应急响应计划的试验和演习;
i)疏散路线示意图及集合地点;
j)紧急情况发生后的报告制度及对相关程序的评审修订。
&&& 五、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是一个组织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保有生存资格的必要条件,在环境体系标准要素中,有两个是专门针对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而设的。
组织须要识别适用于其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国家或国际法律法规要求;省部级的法律法规要求;地方性法律法规要求。适用法律法规不仅包括组织运行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如果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的作用延伸到其他地区或国家,就包括那些地方的法律法规。
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例如:与政府机构的协议;与顾客的协议;非法规性指南;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规范;自愿性环境标志或产品照管承诺;行业协会的要求;与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 组织或其上级组织对公众的承诺; 本组织的要求。
应用于你部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有哪些?
我公司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识别、获取控制程序。(见《程序文件》)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学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的意外情况。
2、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4、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方: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5、职业健康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条件和因素。
6、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二、危险源的辨识
1、危险源辨识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最基本的活动。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因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a.物的故障(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b.人的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c.环境因素。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2、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对危险源的辨识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危险源辨识的办法:从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设施和场所的自身缺陷等)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主动行为、过失行为等)以及环境条件三方面入手,考虑覆盖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七种类型(机械能、化学能、电能、热能、放射能、生物能、人机工程[生理、心理]),不仅要考虑单位本身的人员、设施和活动,同时要考虑相关方活动带来的危险源。
具体辩识可采用:
----询问、交谈:召集组织内具有经验的人,座谈、讨论辨识作业中的危害。分析出工作所存在一、二类危险源。
----现场观察:组织具有安全技术知识,掌握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的人员,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巡视、检查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查阅记录:查阅组织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组织存在的危险源。
&& ----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安全检查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它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源风险的对策。
----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应用这种方法,通过对系统各环节事件的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
----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可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
& 上述几种危险源辨识方法从着入点和分析过程上,都有其各自特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所以,组织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往往使用一种方法,还不足以全面地识别其所在的危险源,必须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 3、常用方法介绍
&从某种程度上说,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是比较规范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需进一步重点介绍。
(1)安全检查表
&所谓安全检查表,就是为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具体地讲,就是为了系统地发现工厂、车间、工艺过程或机械、设备、产品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将检查对象加以分解,把大系统分解成小系统,找出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和标准要求,将检查项目按系统的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避免漏检。
&安全检查表必须由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者共同编制。编制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a.全面细致地了解系统功能、结构、工艺条件等有关资料,包括系统或同类系统发生过的事故、事故原因和后果,还要收集系统的说明书、布置图、结构图、环境条件等技术文件。
b.收集与系统有关的国家标准、法规制度及公认的安全要求,为检查表的编制提供依据。
c.按系统的功能、结构或因素方法,逐一列出可能影响部件、零件及整机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并列出清单。
d.针对危险因素清单,从有关法规、标准等安全技术文件中,逐一找出对应安全要求及应达到的安全指标和采取的安全措施,形成一一对应的系统检查表。
f.有关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检查,可列入检查表中。
对于检查表的格式,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采用格式是:
序号;检查内容(项目);检查方法;结果确认(是/或打分);其他。
以输电线路及电缆安全检查表示例。
输电线路及电缆安全检查表
电杆及附件
①电杆无倾斜、断杆、腐蚀、下陷;②横担无倾斜、弯曲、松动;③绝缘件无损坏,瓷轴无破裂及放电现象。
①无穿越危险场所;②无障碍物碰线;③线路弧度符合规定;③防雷设施完好。
①埋地电缆走向标牢固、明显;②埋地电缆处无挖掘痕迹、无生物或腐蚀物堆放。
检查及接地
①月检查、季节性测试齐全完整;②塔杆接地、重复接地良好。
查阅记录、现场检查、测试
(2)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对于一种工艺或产品,某些部分在其生产过程中可能没有像所期望的那样运转,而这种偏离正常的运转将对过程的其他部分带来严重后果。即这种偏离使系统中产生了危险源。用于研究这种偏离现象,能够辨识由于偏离而产生危险源的技术就是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这种检查方法的步骤是:对生产过程给予全面描述,对每一部分进行系统提问,以发现那些偏离设计意图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并确定这些偏离是否上升成危险源。下面的术语,对理解和使用危险源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是十分有用的。
希望生产过程的某一部分如何运转。
与意图相背离,它是在系统使用指导语句时发现的。
----指导语句
对意图进行定性的简明用语,以便引导和激发他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从而发现偏离。
指导语句表
对意图的完全否定
意图的任何部分没有达到在,也没有其他事情发生。
较多或较少
量的增加或减少
原有量±增值,如流速、温度,或是对原有活动(如“加热”和“反映”)的增减。
与某些附加活动一起,全部设计和操作意图达到。
意图的逻辑反面
这最适用于活动,例如,流动或化化学反应的反向。也可用于物质,如“中毒”代“解毒”。
不同于,非
原意图没有一部分,完全另外的事情发生。
下面简单举一个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的案例。
图1不一反应装置流程示意图。设A、B两种物料在该装置中生成产品是C。通过对第一类危险源的分析,如果B的浓度超过A,则发生爆炸反应,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首先,研究图1中虚线划定部分,即物料A的输送部分。其规定功能如下:
储罐物料A(T=20~250C,V=3m2/h、Pmax=3×103Pa)到反应器。
针对规定意图应用第一个指导语句:没有或不,得到第一个偏离,即否定规定意图,没输送A。
通过对“没输送A”提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并从中选出实际存在的原因是:储罐是空的;泵不输送物料;阀门关闭;流量调节系统故障。
接着考察,并确认实际可能的后果:
A的完全中断将很快造成反应器内B过量,相应地就会有爆炸危险。
接着转到下一个指导语句“多”。
一个偏离是:向反应器输送A过量,原因是流向调节系统可能发生故障。输送过量是实际中可能发生的,必须考察其后果。
过量输送A进反应器使反应混合物中A过量,反应器内不发生爆炸,因为不满足条件B大于A。但过量输送A可能由于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短而使反应不完全。那么,在后继设备中反应是否会在失控状态下继续进行?散热情况如何?是否存在危险?未反应的A在其后的工艺过程中是否存危险?
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中,必须对规定的意图进行全部指导语句分析,然后再研究下一个规定意图,并做相应处理,直至把整个研究对象都审查完毕,并确定所有的重要偏离及原因。
反应器输送系统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可能的原因
未按设计要求输送原料A
①原料A的贮槽是空的;②泵发生故障;③管线破裂;④阀门关闭
反应器内B的浓度过大,会发生爆炸反应。
输送A原料过量
①泵流量过大;②阀门开度过大;③A贮槽的压力过高
①反应器内A量过剩,可能对工艺造成影响;②反应器发生溢流可能引起灾害
输送A原料过少
①阀门部分关闭;②管线部分堵塞;③泵的性能下降
与“没有或不”情况相同。
不同于,非
(3)事件树分析
事件树是一种从原因到结果的过程分析,最早用于分析系统的可靠性。其基本原理是:任何事物从初始原因到最终结果所经历的每一个中间环节都成功(或正常)或失败(或失效)两种可能或分支。如果将成功记为1,并作为上分支,将失败记为0,作为下分支,然后再分别从这两个状态开始,仍按成功(记为1)或失败(记为0)两种可能分析。这样一直分析下去,直到最后结果为止,最后即形成一个水平放置的树状图。
从事物的发生过程看,任何事故的瞬间发生都是由于在事物的一系列发展变化环节中接二连三“失败”所致。因此,利用事件树原理事故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不但可以掌握事故过程规律,还可以辨识导致事故的危险源。
事故树分析是利用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形式,分析事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的整个过程。利用事件树分析事故的发生过程,是以“人、机、物、环境”综合系统为对象,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与失败两种情况,从而预测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下面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事件树的分析过程。
对于图1的反应装置流程,取出输送原料A的泵与阀门系统进行事件树分析,如图2,图3.&
(4)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寻找与该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同时可以辨识出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严密的逻辑过程分析,分析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事件、原因及其相互关系,需要运用一定的符号予以表达。故障树分析所用符号有三类,即事件符号、逻辑门符号、转移符号。
①事件符号
a)矩形符号。如图4a所示,表示顶上事件或中间事件,也就是需要往下分析的事件。事件扼要记入矩形方框内。
b)圆形符号。如图4b所示,表示基本原因事件,或称基本事件。它可以是人的差错,也可以是机械、元件的故障,或环境不良因素等。它表示最基本的、不能继续往下分析的事件。
c)屋形符号。如图4c表示,主要用于表示正常事件,是系统正常状态下发生的正常事件。
d)菱形符号。如图4d所示,表示省略事件,主要用于表示不必进一步剖析的事件和由于信息不足,不能进一步分析的事件。
&②逻辑门符号包括:
a)逻辑与门。如图5a所示,表示仅当所有事件都发生时,输出事件才发生的逻辑关系。
b)逻辑或门。如图5b所示,表示至少有一个输入事件发生,输出事件就发生的逻辑关系。
c)条件与门。如图5c所示,表示B1、B2不仅同时发生而且还必须满足条件α,输出事件A才发生的逻辑关系。
d)条件或门。如图5d所示,表示任何一输入事件发生时,还必须再满足条件α,输出事件A才发生的逻辑关系。
e)排斥或门。如图5e所示,表示几个事件当中,仅当一个输入事件发生时,输出事件A才发生的逻辑关系。
f)限制门。如图5f所示,表示当输入事件B发生,且满足条件α时,输出事件才会发生,否则,输出事件A不发生。限制门仅有一个输入事件。
g)顺序与门。如图5g所示,所示输入事件要都发生,又要按一定的顺序发生,输出的事件才会发生的逻辑关系。
h)表决门。如图5h所示,表示仅当n个事件中有m(m≤n)个或m个以上事件同时发生时,输出事件才会发生。
③转移符号包括
a)转入符号。如图6a所示,表示转入上面以对应的字母或数字标注的子故障树符号。
b)转出符号。如6b所示,表示该部分故障树由此转出。
&&&&&&&&&&
&&编制故障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熟悉系统。了解系统的构造、性能、操作、工艺、元件之间的关系及人、软件、硬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和系统工作原理等。
----收集、调查系统事故资料。收集调查系统的已有的事故资料和类似的事故资料。
----确定顶上事件。根据对系统已掌握的资料,在分析系统一类危险的基础上,确定系统事故类型作为顶上事件。
----调查分析顶上事件发生的原因,从人、机物、环境和信息各方面入手调查分析影响顶上事件发生的所有原因。
以液化石油为第一类危险源,选择火灾爆炸事故为顶上事件,其故障树分析如图7。
三、风险源的评价
& &&1、风险评价的方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三因子”打分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通过估计三种因素(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一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SPAN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SPAN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SPAN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实际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SPAN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SPAN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危险等级划分(D):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SPAN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越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减小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风险评价要联系生产实际,参照以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要考虑与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适应,风险级别是综合分析评价的结果。
对于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a)&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
b)&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c)& 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d)&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对于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可在《危险源登记及评价表》备注栏注明。
3、 各单位将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结果填入《危险源登记及评价表》,并将三级及以上的风险及控制措施《重大危险源清单》。
附:《危险源登记及评价表》、《重大危险源清单》
4、由于公司的内、外部环境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以公司每年要对危险源进行重新识别,必要时对危险源辨识方法和评价依据进行调整,对危险源重新评价,确定新的重大危险源,这些变化了的信息应该及时得到更新、补充和完善。
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更新:
a)& 法规变更,有新的要求提出;
b)&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采用;
c)& 生产活动发生较大性质改变;
d)& 新的工程项目开工前;
e)&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
f)& 识别/辨识有遗漏。
四、重大危险源控制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参考环境管理体系学习提纲的重要环境因素控制,并且在风险控制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
①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②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③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④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⑤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五、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参照环境管理体系学习提纲的法律和其他要求。
应用于你部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有哪些?
六、我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险源及控制的方法---规范及主要要求
1、我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危险: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灼烫;物理爆炸;其他伤害。
2、造成以上危险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
(1)针对火灾、爆炸
a在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岗位吸烟、使用明火、动火维修设备等;
b无阻火装置的车辆进入危险区域;
c检修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容器、设备是未彻底之患,使容器内残留有易燃易爆性物质,动火前未经过动火审批,未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就动用电气焊、明火等;
d单位领导及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违章指挥操作人员进行有火灾爆炸危险的作业等。
(2)针对中毒窒息
a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挥发,使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标(如一氧化碳、甲醇、硫化氢等);
b检修储存、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容器时未彻底置换,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超标;
c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内通风系统故障或排风能力不够,致使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标;
d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差,操作有毒有害物质作业时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或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不合理、劳动防护用品失效未及时更换;
e公司领导/采购部门安全意识不强,未给员工提供劳动防护用品或提供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f现场指挥人员在不了解现场实际的情况下违章指挥操作人员进入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违章操作等。
(3)针对触电
a在检修作业时没有执行作业票审批制度、检修时无人监控、临时用电不规范等情况;
b电气设备未设置过压、过载、短路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器,导致作业人员触电;
(4)针对机械伤害
a机械设备本身的转动部位和正常工作时易被人体触及的部位未设置防护设施或防护设施损坏;
b本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
c操作人员不按要求进行操作,擅自更改操作规程,造成机械设备故障,导致机械伤害;
d操作人员上岗作业时,未按要求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5)针对高处坠落
a作业平台无防护设施或防护设施不符合安全要求;
b进行登高作业时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或未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等。
(6)针对物体打击
a搬运物料施或物料码放不整齐或脱手造成砸脚及身体其他部位;
b在高处作业平台上存在可能坠落的杂物、工具等,当有人在平台下进行作业时,平台上杂物、工具等落下,伤害人身。
(7)针对灼烫
a操作人员在上岗时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或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不合理;
b热力管道或设备未采取防护措施如保温、隔离等,使人体在操作时接触到高、低温管道或设备;
c热力管道、阀门、法兰或设备意外泄漏、低温物料喷溅到人身上;
d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进行有灼烫危险的作业。
(8)针对物理爆炸
a容器本身缺陷导致爆炸;
b压力表、温度表指示失灵;
c高低位限位、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失灵;
d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工艺指标严重超标,对事故隐患未及时发现,未及时处理。
(9)针对其他伤害
a设备本身存在缺陷,非低噪音设备;
b设备故障运行使噪声分贝增加;
c单位未给有噪声作业的岗位提供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如耳塞、护耳罩等或提供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使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d操作人员未按要求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等。
3、控制方法---规范及主要内容
法律法规要求及公司有关规范
(1)在行业管理时化工部的一些规范,如《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厂区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程》、《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厂区吊装作业安全规程》、《厂区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程》等八大规程;
(2)国家专项的法规如《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焊接眼面防护具》、《安全带》、《安全电压》、《防静电工作服》、《安全帽》、《化工压力容器管理规定》、《用电安全导则》等等;
(3)公司及子公司的一些规范如设备管理、工艺管理、劳动纪律、动火、新工人三级教育、对相关方的管理要求等等。
ISO9000学习提纲
1、ISO9000族4个核心标准。
2、八项管理原则。
3、基本术语:质量、过程、产品、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合格、不合格,他们的定义是什么?
※合格是满足要求,请问“要求”有哪些?
※产品通用的类别: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请思考:我公司的产品尿素属哪一类?
※缺陷和不合格的关系和区别?
4、ISO9000十二项基础。
5、实施ISO9000的目的:证实其有能力稳定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培增强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是相对的、动态的,顾客满意程度沟通需要量化,并进行测量和评价。
6、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因组织及其产品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对其进行删减。
※删减要求: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规要求产品的能力;不免除组织相关责任;删减仅限第7章《产品实现》部分。
※删减的原因:组织提供的产品不存在某一活动或过程,如总部不存在设计和开发,故删减标准7.3条款;提供的产品不影响法规要求时可以删减;顾客不要求(仅适用于某一特定合同顾客不要求的情况下,不代表所有顾客和所有产品)。
※若超出允许的删减范围,包括法律法规要求,不得声称符合ISO9001标准。
※你公司是否删减条款?
7、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
※按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对已建立体系进行描述和作出规定;体系得到保持;不断改体系的有效性;识别和确定过程及过程相互作用并确定过程有效运行的控制准则和方法;配备必在的资源;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外包过程,除按7.4.1对外包方进行选择外,还应按7.5.1、7.3和8.2.4等要求实施控制。
8、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各序;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作和管制所需的文件;本标准要求的记录。
※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如书面文件、磁盘、光盘、任何电子媒体等。
※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有哪些(共6个)?你公司《程序文件》中有哪些控制程序?
※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有哪些(共24个)?
9、文件控制: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中,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必要是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混淆是非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文件控制的目的之一是确保文件的充分与适宜,保证“充分与适宜”的主要活动是批准,“批准”的时机是在发布前。
※你公司是否有《文件控制程序》?你公司的文件审批、发放程序是什么?
※你部门受控文件有哪些?是否建立文件控制清单?
※识别全部外来文件,如法律法规、国家或待业标准等。你处有哪些外来文件?总部的文件对子公司来说是外来文件吗?各子公司是如何控制分发的?
※你处有作废文件吗?是否进行了适当的标识?
※思考题:为什么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而不是有效版本?
10、质量记录:用于可追溯性而开成的文件,可做为验证的证据,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和改进提供依据。
※建立质量记录:规定记录的文号和格式、明确记录的项目和内容。
※保持记录:按规定填报、按规定保存。
※控制内容:标识、贮存和保护、检索、保存期限、由于笔误的更改和填写规定、处置控制(如销毁、借阅、查阅等)。
11、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二个承诺: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达到承诺需提供的五个证据: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制定质量方针;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进行管理评审;确保资源的获得。
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你是如何理解“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思考:你的顾客是谁?顾客有哪些要求?采取什么措施满足顾客要求?顾客要求是否已得到满足?采取哪些措施增强顾客满意?
13、质量方针
※将已定方针传达(沟通)到管理、执行、验证和作业各层人员理解并实施。
※对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使方针能持续满足组织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
※你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什么?
14、质量目标。
※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就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质量目标是可达到的,既不是唾手可得,也不是高不可攀的,经过努力可得到的。
※你部门的质量目标是什么?
15、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16、职责和权限。
※目的是促进体系的有效管理,需规定部门的设置,规定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传达到每一位员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和各过程的相互关系。
17、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
※你公司的管理者代表是谁?有哪些职责?
18、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的目的: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哪些信息?评审的输出有哪些?
19、资源管理。
※主要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施、工作环境、信息、财务等。
20、人力资源。
※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使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能胜任。人员不但包括正式员工也包括临时雇用的人员。
※能力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1、能力、意识和培训。
※确定各岗位的能力要求,如制订员工上岗准则或岗位说明书。
※对照员工上岗准则,找出能力不足的差距,提出培训需求。
※根据安排实施培训。
※保存员工的教育、经验、培训及岗位资格认可的适当记录。
22、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哪些?
※控制的主要内容:实现产品符合性要求的需的设施的确定、提供和维护。
23、工作环境。
※本条款主要要求组织对实现产品符合性应具备的环境加以识别和确定。人的因素:心理的、社会的、人体工效学等;物的因素:粉尘、温度、温度、清洁度等。
24、产品实现的策划。
※策划应包括的内容: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
25、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产品的要求包括: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有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必需的要求;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如组织制订的内控标准及组织的承诺等)。
※思考题:你的产品是什么?你对顾客要求的识别方式有哪些?
26、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评审的目的:准确理解顾客对产品的要求;确保实现顾客的要求;对不一致的要求得到解决。
※评审对象:已识别的顾客的要求;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组织自行确定和附加的要求。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组织应及时修改有关文件,并及时传达到有关部门和人员,防止发生不一致的现象。
※评审的时机:向顾客作出承诺前进行(合同签订前)。
27、顾客沟通。
28、设计和开发。
※设计和开发策划包括: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有关要求;确定设计开发的阶段和所需过程,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规定每个阶段开展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确定每项活动的职责和权限;确定不同部门和不同阶段的接口,明确职责及沟通;设计和开发的策划可以开成文件;策划输出的文件,可以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及发生的变化进行更改。
※设计和开发的输入和输出有哪些?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结果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为达到规定目标,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是否满足输入的要求,要进行验证,验证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如变换方法进行计算、试验和鉴定、与成功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设计文件发放前的评审等。当发现不能满足设计输入要求时,应采取跟踪措施予以解决,验证结果和跟踪措施应予以记录。
※产品能否满足预期用途或使用要求,要进行设计和开发确认,确认的时机:对最终产品进行确认,包括单件生产的产品在交付前进行,批量生产的产品可在批量投产前对样机或样件确认;对产品交付前或指投产前不便确认时,则可以进行最大限度的局部确认。确认结果及跟踪措施应予以记录。
※对任何原因引起的设计更改都必须实施控制,对确认的更改,由授权人员批准后发布实施。
29、采购过程。
※采购过程主要是采购前控制。
※采购产品包括材料、零配件等,也包括外包过程。
※组织应根据供方按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进行评价和选择供方,应制定选择、评价的准则,并制定重新评价的准则进行动态评审。
※评价的主要内容:供方产品质量状况或相关经验;质量管理体系对提供产品的能力;顾客满意度的评价;交付后的服务及支持能力;其他方面,如履约能力、交货期、信誉等。
※评价结果和跟踪措施予以记录。
30、采购信息。
※采购信息是对具体实施采购过程的要求。
※采购信息是对供方的要求,适当时包括:产品要求,如规格、型号等;程序的要求,如交货程序、不合格品处理程序等;过程的的要求,如规定的工艺流程;设备要求;人员要求;供方质量管理体系提出要求。
※采购信息在与供方沟通前,应确保这些规定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
31、采购产品的验证。
※采购产品的验证是采购过程结果的控制。
※验证方式可以是检验、测量、观察、工艺验证、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
※你公司是如何进行验证的?
32、生产和服务的控制。
※对制造业组织来说主要是生产过程的要求,也包括交付及售后服务。
※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包括哪些?
33、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
※确认是对过程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确认,适用时可包括:制订过程能力能否满足要求的准则;适宜的工艺方法或操作程序;设备能力;人员资格和能力;定期的或特殊情况(如变化、设备维修后)时的再确认。
※对确认做好记录。
※思考你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有所确认的过程?
34、标识和可追溯性
※本条款涉及产品的识别、监视和测量状态的识别和产品的追溯性标识。
※在产品容易混淆时要采用适用的方法识别产品。
※监视和测量状态必须要能够识别,如生产急用,使用未经验收的产品。通过标识区分产品是否经过测量;测量结果是否合格,防止混用、错用不合格品。标识的内容可分合格、不合格、待测量、待判等。
※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产品应有唯一的、永久性的标识。标识的内容有产品代号、名称、规格、型号、批号、件号、工作单令号等。
35、顾客财产
※顾客财产是指顾客拥有的,为满足合同要求提供给组织使用的或纳入产品的财产,如来料加工、设施、图样、规程和专利、知识产权等。
※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用友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这也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你处有顾客财产?有哪些?是如何管理的?是否丢失过?是如何处理的?是否保持相关记录?
36、产品防护
※防护的范围:生产和提供过程中的内部处理,直至产品完成交付顾客之前所有过程。本条款的产品,指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及其组成部分,如采购产品、中间产品、产成品及其包装。
※防护的目的:保护已形成的产品的质量、防止损坏。
※防护的内容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等。
37、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监视装置:监视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运作所使用的装置。
※测量装置:测量产品符合性和过程符合性所使用的装置。
※控制对象:与产品有关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要选择满足监视和测量任务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功能、准确度要求和量值范围等要与监视和测量任务的要求相一致。要考虑监视和测量方法的适宜性及实施监视和测量人员的能力条件,以确保策划的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可行。
※为确保测定量值的有效、可靠,必要时应对测量设备实施以下控制: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检定,校准和检定的标准应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识别校准状态,校准状态有合格(在校准有效内)、不合格(未校准或超期),还可有停用、封存等状态;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可以由经培训、有资格的人员操作,严格按规范实施,采用适宜的保护措施、防止误操作等;在拖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测量装置出现不符合要求情况时要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装置的不合格。
※计算机软件用于监视和测量任务时,要对软件能否满足规定的监测任务的能力进行确认。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你处有哪些监视和测量装置?你是如何保证测量、监视的值有效、可靠的?采取了哪些措施?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检定?是否进行过再确认?
38、测量、分析和改进
※测量、分析和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自我完善机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系统要求,是PDCA的管理原则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的集中体现。
※实施目的是:为产品是否符合要求,提供证实;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9000标准的要求,符合组织的实际;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断增强顾客满意。
※你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持续改进的实例?请列举二、三件。
39、监视和测量
※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程度可以加修饰词表示等级和水平的高低,如很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因此在对顾客满意测量时不能公得出是和否的结果,而应该通过细分的满意程度准确把握顾客的需求,更好地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应建立与顾客满意有关的信息系统:规定信息收集的渠道,明确收集顾客信息的职责;收集信息的来源;对顾客满意程度的监视和测量的方法作出具体规定;信息的内容包括哪些;汇总分析;将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并利用有用信息,实现持续改进。
&& 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没有抱怨表明顾客很满意,对吗?
& 你的顾客是谁?满意程度如何?你是如何测量的?顾客信息的收集渠道有哪些住处、收集了哪些内容?信息反馈到哪些部门、发如何利用的?利用这些信息有哪些持续改进实例?
※内部审核
&& 内审的目的和准则是什么?内审的程序是什么?你公司《程序文件》是否有内部审核程序?是如何规定本公司的内审的?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运用PDCA管理思想对过程进行控制,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对过程进行检查。本条款是这种检查活动的一种具体要求。
&监视和测量的范围: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以产品实现过程为主。
&监视和测量的对象:过程能力。
&监视和测量的内容:人员能力;设施能力;操作方法;检测能力;工作环境等。
监视和测量方法:测算服务满意度,结合评价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能力;内部审核;各种监督检查;根据产品检测结果,按统计规律、测算标准差、过程能力指数,或按统计规律测算过程能力;采用统计技术的有效方法,如控制图、直方图等测算并控制过程能力。
你对哪些方面进行了监视和测量?利用了哪些监视和测量方法?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控制的范围:采购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
符合验收准则的测量结果要形成文件(质量记录)。
在产品实现过程各阶段规定的测量和监视均已完成且达到规定要求,方可放行交付,但已通过策划安排的检验和试验未完成,不能判定产品是否合格情况下,经授权人员或顾客批准时,产品可以例外放行、交付,但必有进行以下控制:必需作好记录和标识,当放行产品不合格时返回更换;对例外放行后,继续作好检验和试验;放行的产品和交付必需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不能减轻组织的产品责任。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与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区别?
※不合格品的控制
控制的目的:防止不合格产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控制的主要内容: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并通知有关部门;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及其处置的职责和权限;处置。
处置的途经:纠正、让步、报废或改作他用。
不合格品返工等纠正之后,应对其重新进行验证。
应保持合格及处置的相关记录,特别是让步处理的批准记录。
你处有不合格品吗?是如何控制的?你公司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吗?不合格控制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数据分析
&&& 本条款是管理原则“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的体现。数据分析的目的一方面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证实,另一方面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 你从哪些渠道进行了数据收集?收集的信息的内容有哪些?利用什么方法进行了分析?如何利用数据分析结果?
※持续改进
&&&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和基础,贯穿整个ISO9000标准始终。
&&& 你是如何理解PDCA的?你所负责的工作哪些方面进行了持续改进?
※纠正措施
当出现不合格,必须分析原因,制订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识别不合格(包括有合格品和不合格项);分析和确定不合格的原因;评价和不合格对质量影响的生要程度,分析和权衡纠正措施的需求;确定适宜的纠正措施并实施;评审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记录原因分析、所采取的措施和实施结果;有效的纠正措施应纳入文件,进行永久更改;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应重新评审,分析原因,重新采取纠正措施。
纠正、纠正措施的定义?两者有什么区别?
※预防措施
&&& 针对潜在的不合格或不期望情况存在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和相关的隐患,收集信息;对已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找出薄弱环节,确定采取预防措施的项目;分析潜在原因;分析预防措施的需求;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确定适宜的预防措施并实施;记录原因分析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并跟踪评审实施效果。
&&& 预防、预防措施的定义?两者有什么区别?
&&&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区别?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紧急避孕药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