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冰盖下最高点在南极点的什么方

我们缘何抢登南极冰盖最高点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视点记者 王光荣 齐芳 林英
本期策划 王保纯 陆彩
<FONT color="#月18日,人类历史写下了又一个“首次”:中国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冰盖之巅。这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探索自然的又一壮举,是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第21次南极考察领队张占海说,这是国际上第一支到达南极冰穹A最高区域,并进行系统性研究的队伍,钻取冰芯和自动气象观测站,将为全世界提供一系列科学数据,意义很大。
也许很多读者会问,这“意义很大”到底“大”在哪里?南极冰盖之巅科考价值何在?我们为什么要迎难而上,去抢登这冰盖之巅?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任贾文研究员。
南极冰盖最高点极具科考价值
据介绍,中国南极内陆冰盖科考队是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详细勘测和对比,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才确认找到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任贾文说
“这冰盖最高点――南极冰盖冰穹A区域极具科考价值。”他介绍说,冰穹A区域气温低,年平均气温低于
50℃;海拔高,平均海拔4600米。该区域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这里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近期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所以,在这里钻取的冰芯科研价值极高。另外,这里也是气候环境观测、大气与气象观测非常理想的地方。在南极冰盖冰穹A区域建立观测站,在科学上的意义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科学观测站所无法代替的。
据了解,从科学考察价值来看,南极一共有4个主要点
极点、冰点、磁点和内陆冰盖最高点。目前,美国已在“南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法国在“南极磁点”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前苏联在“南极冰点”测到了
89℃的全球最低气温,建立了东方站。此前,南极仅剩下海拔4093米冰穹A最高点,只有这个点迄今尚未直接从地面进入展开过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
“这个重要的点之所以能保留到现在,与它的科研难度有直接关系。这里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由于海拔高,高原缺氧状况大约相当于我国青藏高原5000米海拔的地区,这个最高点素有‘不可接近之极’之称。另外,由于属内陆区,离海比较远,加上高寒、缺氧,这是对后勤支援保障工作很高的挑战。”尽管困难,德国等国家也提出了考察计划,我们不抢登就可能落后。
有关专家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首登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和当初首次登上南极大陆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弥补了其他国家在南极内陆考察的一个空白区域,能够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南极大陆的本来状态。这次科考成功,为我国今后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地区建立新的科学考察站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跟每一个地球人息息相关
按照计划,科考队将在最高点建立临时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冰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象观测,并钻取150米到200米的冰芯,进行内陆站选址调查。
据了解,我国南极内陆冰盖科考队在南极冰盖冰穹A最高点区域已经进行了冰芯钻探,目前已获得近100米的浅冰芯,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区域获取的惟一一支冰盖顶点冰芯。
任贾文说,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最干燥的大陆。几千万年来,这个地方常年被冰雪覆盖,冰雪平均厚度已达2000米,最厚处达4500米。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雪一层层压缩成冰,雪花沉降过程中捕获的大气杂质,以及雪形成时当地气温等有价值的信息,被封存在冰层里的气泡之中。科学家们通过钻探冰芯,可以采集到这些冰层,再利用科学仪器对此加以精确测试,就能从中“解读”出数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以来地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数据,从而对今后气候环境变化状况作出准确预测。任贾文研究员说
“我想这个跟咱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息息相关吧。”
比如,气候变化引起的南极冰川增减会明显影响到全球海平面变化。科学家预测认为,到2100年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将比今天高出500毫米,其中海水热膨胀因子导致的上升量占一半以上,其余归因于山地冰川和极地冰盖的融化。
为我国第3个南极科考站选址
此次科考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为我国第3个南极科考站选址。
1985年,我国在南极圈外成功建立了长城站。1989年,我国在南极圈内建立了中山站。中山站虽然在南极圈内,但仍在海岸线上。现在,我国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建立第3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向南极的“心脏”挺进。据了解,在此次科考中,科考队要对选址做大量的科考工作。考察回国后,科考队还将把候选站址的有关数据提交给有关国际组织审核。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秦为稼说
“第三个站是度夏站还是越冬站?人员如何适应冰盖环境?每次考察多长时间合适?这些都有待回国后进一步研究。”
为了把南极科学考察站建在南极冰盖的内陆,我国各方面的保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中。在这次考察中,当科考队员走出中山站800公里后,我国的直升飞机就“鞭长莫及”了,只能依靠国际救援。而一旦在内陆冰盖建站,我们不能全部指望国际救援。据了解,我国已经计划在未来3年投入5亿元人民币提高我国极地考察能力,实施改造极地破冰船“雪龙”号,南极现有的长城站和中山站,以及上海基地建设上。
日,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挥毫写下了“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的光辉题词。历时20年,我国极地考察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获得了大批极其宝贵的数据、资料和样品,取得了许多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成果。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说
“我们的科学工作要为实现这些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承担起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应有责任。”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中国南极科考队今晨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本页位置: →
中国南极科考队今晨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即将找到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在这个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地方,鲜艳的五星红旗将高高地飘扬在南极冰盖最高点的蓝天之下。(央视国际)
  中新社武汉一月十八日电(艾启平 杨凯军)经过八十余天努力,今天凌晨三时十六分,十二名中国科学家站在了“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南极内陆冰盖(DOME-A)的最高点,在国际上率先进入该点展开科学考察活动。
  据了解,南极有四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其中前三个点已经被美国、法国、俄罗斯抢占。人类在南极仅剩的点DOME-A区域,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DOME-A因此也堪称南极科考的空白地区和制高点。
  “中国极地测绘之父”、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表示,南极最高点的测定,首先要测出该地区至少方圆上百平方公里的地形图,且每隔几百米就要测一个点,在此基础上方可测定南极最高点,因而测量速度很慢。受鄂栋臣委派,其博士生张胜凯担负着中国第二十一次南极科考队测定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任务。
  经过在现场和中山站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跟踪站进行联合测量,张胜凯测量出,中国考察队到达的确切位置为:南纬八十度二十二分00秒,东经七十七度二十一分十一秒,海拔四千零九十三米。
  据悉,中国考察队此次成功测出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将为中国计划于未来几年内在南极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奠定基础。
  据了解,中国极地测绘科考依托的理论基础是极地测绘遥感信息学,该学科的创始人为鄂栋臣教授。虽然中国极地考察起步较晚,但该学科领域研究起点很高:南极现代地壳运动和遥感成图研究、南极冰貌环境变迁与海平面变化、南极动力大地测量研究、数字南极冰貌模型及其动态过程研究等极地测绘重点项目,研究水平都与国际接轨。
【编辑:张磊】
关 报 道:::
:站内检索:
-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font color="#CC*768 分辨率CCTV-科技频道-踏上南极冰盖最高点
【新闻会客厅】 登顶南极 &&
  &&& 消息:白岩松: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新闻会客厅》。今天的新闻的确是够让很多人振奋的,今天的凌晨3:16,我们的昆仑科学考察队到达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
&&& 北京时间日3点16分,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DOME-A)的最高点。
  据测量,考察队到达的确切位置为是: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南极大陆98%面积被平均厚度达2450米的冰盖覆盖。冰穹A是冰盖上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现在,这一亿万年来寒冷孤独的地球“不可接近之极”,终于有了人类的足迹。
  从科学考察价值来看,南极一共有4个主要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目前美国已在“南极点”, 法国在“南极磁点”, 前苏联在“南极冰点”各建立了考察站; 现在,中国科考队终于在南极的最高点——冰穹A ,也建立了自己的考察站。
  按照计划,冰盖考察队将在最高点建立临时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冰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象观测,另外,还将在当地冰层钻取150米到200米深度,进行内陆站选址调查。这支由13人组成的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是在2004年12月12日从中山站正式启程的,在1200多公里的行程中, 由于气候极端恶劣,机械师盖军衔由于高山反应严重而离队,目前全队还有11名考察队员和1名随队医生。
责编:戴昕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中国人捷足先登南极冰盖最高点 意义非常重大(图)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中国人捷足先登南极冰盖最高点 意义非常重大(图)
.cn 日09:51 大众网-鲁中晨报
  在一望无际的南极大冰盖上,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在历经一个多星期的反复测绘和耐心考察后,终于确认了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并对冰穹A核心区域进行了一系列考察,从而为人类认识南极、认识自然做出了中国人独有的贡献。
  为了这一天,中国人足足准备了12年之久。1992年,在阿根廷举行的南极国际会议确定了考察南极内陆的17个冰雪断面,其中有一条主断面,东侧从南极半岛到南极点,美国人承担这一段的考察任务,西侧从中山站到冰穹A,再到南极点,这一段与中国预备进行的考察区域不谋而合。中国承担了从中山站到冰穹A的断面考察任务,做出了郑重承诺。迄今的12年里,在一年一度的南极考察中,中国共5次派出考察队,一步步深入南极内陆冰盖。上世纪90年代的4次“挺进”中,首次冰盖科考因为受到设备的限制,考察队只向冰盖“挺进”了80公里;第二次,由时任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科技处处长的秦为稼领队,他们向冰盖“挺进”了200公里;第三次和第四次,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李院生领队,分别挺进了500公里和1128公里。颇为遗憾的是1999年,冰盖队曾经深入南极内陆上千公里,达到了距离中山站1128公里的地方,并在茫茫冰盖上留下了标记,DomeA已经是触手可及,却因为粮草耗尽不得不折返。虽然没有抵达冰穹A核心区域和最高点,但前4次冰盖考察无论是在野外保障上,还是在科学准备上,都为我国进一步向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挺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日,5年前带着遗憾回国的李院生、孙波、徐霞兴、张永亮等人随第21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出发,再次奔向冰穹A。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夏立民处长粗略计算,约30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除了冰盖队,再无他人。
  出发前,冰盖队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做了充分准备,甚至连迫不得已放弃的预案都有。而南极的不可捉摸性,仍然让冰盖队经历了心理和生理的种种考验。机械故障考验着冰盖队。日,冰盖队一整天都在冰裂隙区域里行进,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队长李院生心里非常明白,这次冰盖之行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虽然冰穹A划分给中国,但德国等国家虎视眈眈,已经提出了考察计划,中国如果不成功,南极冰盖最高点的荣誉就可能拱手让人。日,冰盖队挺进海拔2800米地带,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油料不能充分燃烧,雪地车动力下降,出现“高原反应”。冰盖队再次选择“轻装”――留下14桶燃油、8箱航空餐。此前他们已在沿途留下了40桶油料,12月19日晚,冰盖队在距中山站464公里、海拔2550米处留下部分食品和物资。轻装可以前进,但冰盖队开始严格控制人和车的“消耗品”。“PB170”雪地车终于因故障被留在距中山站760公里的地方,剩下的3辆雪地车昼夜兼程,虽然速度远不如前。日,队医童鹤翔为队员们体检,吓了一跳:队员心跳平均达到每分钟110次,血压也普遍升高。他告诫大家不要剧烈活动,注意休息。
  “长城站建在了南极圈外,中山站进了南极圈,但仍在海岸线上。而这次中国人则一举登上了冰盖最高点。”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秦为稼说。中国科学家在冰穹A的每一步,都是人类在这里的第一步。“这是国际上第一支到达冰穹A最高区域,并进行系统性研究的队伍,钻取冰芯和自动气象观测站,将为全世界提供一系列科学数据,意义很大。”冰盖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建站选址。长达20多天的归途中,冰盖队还要进行包括选址在内的大量科考工作。野外考察回国后,冰盖队还将进一步“精确”最高点数据,还将把候选站址的有关数据提交给有关国际组织审核。1月10日,从冰盖队登上冰穹A北高点起,最高点的寻找科学意义重大,象征意义更大。它所象征的是中国极地考察在20年后迈出的新步伐:从沿海走向内陆,甚至在内陆冰盖建立第三个考察站。然而,也有专家指出,虽然中国已经具备前往冰盖深处考察的能力,但是相应的能力仍需建立起来。因此,国家2004年批准中国极地考察有关能力建设的报告,未来3年内,也就是到2007年,计划投入5亿资金提高我国极地考察能力,实施三大硬件改造项目:改造极地破冰船“雪龙”号,改造南极现有的长城站和中山站,以及用于极地科考的上海基地,“以前雪龙号停靠上海都是借别人的码头,像流浪儿一样,以后会有自己的专用码头了。”从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到中国极地能力建设的加强,极地科考在中国必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冰盖最高点并非“南极之巅”“冰盖最高点并非南极最高点。”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解释说。目前有关南极冰盖科考的报道中出现了一些误差。这位负责人说,虽然南极95%的面积被平均厚达2000多米的冰雪所覆盖,但是海拔4000多米的冰盖最高点并非是南极大陆的最高点,最高点应该是位于西南极洲的南极大陆最高峰――海拔5140米的文森峰。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并不像山峰的峰顶那样挺拔明显。由于冰盖覆盖在南极大陆上,常年作用下,其海拔高度是缓慢增加的,进入海拔最高的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后,用肉眼很难分辨哪里是最高点,而必须在卫星测绘的“指导”下,再经过一定范围的GPS联测才能确定最高点的位置。
  南极洲基本情况南极洲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总面积1400多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相当于美国和墨西哥面积之和,是我国面积的1.45倍。南极洲在世界七大洲中,是人类发现最晚的大陆。它距离南美洲最近,中间隔着只有970公里的德雷克海峡;距离澳大利亚约有3500公里;距离非洲约有4000公里;与我国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约有12000公里。冰穹A
  南极大陆98%的面积被平均厚度达2450米的冰盖覆盖。冰穹A是冰盖上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南极一共有4个主要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南极点和磁点上均已建立考察站,冰点也已被考察,仅剩冰穹A最高点未被涉足。(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1月18日电)
】【】【】【】
新 闻 查 询
彩 信 专 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铃声搜索:
   【中国联通用户 拨打
飞翔浪漫天空
缤纷祝福/娱乐快报】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高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