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府补贴一半的库区移民补贴政策房产权是谁的我们出了六万

在上海,双方家长一共六套房子,都是好房子。这才敢生第二个孙子。否则哭的是娃!
95回复/6亮 8912浏览
作为曾经的小老板,我深刻体会到贷款的酸甜苦辣。如果你要是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去申请企业贷款,那各种痛苦和无数表格,让你觉得办企业好像是在干坏事。如果是炒房去贷款,顺便开个假证明,说自己月薪四万,银行会默契的假装不知道,闭起眼睛放贷。这就是一种宏观的经济导向。潘恳羁塘旎幔邢缸聊ァ为啥在京沪买千万级小房子而不移民?因为就业。在美国买个八十万美元的别墅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房产税是2%,等于RMB一年10万元。至少你在美国要家庭年收入六万美元才能勉强过上上海普通人日子。而富二代的能力普遍达不到这个要求,除非干体力活。走投无路,只能回京沪混。另外还有文化孤独和社交孤独。 我留学时的邻居,丑女。2001年大学毕业投奔马云,后留学。我毕业回国,赶上低房价,她一直在国外至今,有绿卡,普通工程师。工资够租房,旅游和生活,积蓄少,无房。现在根本回不来了。她找不到对象,周末和几个退休老头老太去郊游,平时上班很辛苦。四十岁看上去像五十岁。她准备在国外孤老一辈子了。只有潘坎哦砸泼窀行巳ぁ2凰低跛即希退滴伊硪桓鐾В独Ъ彝コ錾改柑被荆21岁考出国,出国后我们想旅游,他放下行李就找工作洗盘子,发誓扎根外国,绝不回国了。苦熬12年,博士,现在灰溜溜在某三线城市的二本当副教授,刚刚贷款买了房子。因为在国外,找个办公室工作太难太难,他也努力了。刚刚意识到,我说移民过不上好日子,击碎了穷潘孔詈笠凰啃睦锓老摺F涫担潘咳舸砉吮臼兰统醯牡头考郏衷谀挠惺裁春贸雎钒。〔豢蓿潘咳厦伞4踊阕銎穑勇槔碧套銎穑ヅ┐澹ニ狡螅グ谔们诶退执丛煲桓雒篮梦蠢础 只有一种人移民很幸福。在国内轻轻松松赚大把大把钱,在国外享受,随时可以拔脚就走。你猜是哪种人,你可能吗?潘棵幌M巍H厦桑 亲爱的粉丝,你知道1000万在上海能买个什么房子吗?我前几天遇到一个外地富二代,他告诉我,只能在内环线边缘,买个七万单价的三室两厅,而且是小区里朝向楼层较差的房子,装修和税费另算大概100万。那个富二代也郁闷了。他说,家里有亿元资产,但是一下子抽走1000万现金,也是压力山大。我沉默了。 在低房价社会,赚钱凭本事,高房价地区,本事再大也赚不到京沪2套房,除非是大商人。我做过小生意,我深刻知道,要想靠生意赚到一千万现金(不是资产机器),比考两个博士难十倍。我现在衣食不愁,不是我有本事,而是房价真涨的太快了。买房下手晚的人,这辈子也赶不上买房早的人了。想想真不好笑。 我在上海人里认识生二娃的,只有一个。爷爷是实权大头头,外公是上市公司董事长,双方家长一共六套房子,都是好房子。这才敢生第二个孙子。否则,哭的是娃。 还不就是有那么一大帮外地人,工作了三五年,就拿着父母的棺材本,哭着喊着到北京上海来买房么?没有这种输入型通胀,北上广深的房市会这么猛?“凭什么北上广不能跌?”,能跌呀,为什么不能,但首先要把输入型通胀赶出去呀?全部外地人不买不租,就是为北京上海房价下跌做出贡献了。在上海,正常人家可能不会生二娃了。房价太高了。现在想要二娃的,估计都有闺女,这下子闺女的嫁妆没了,[抓狂],丈母娘还要加名字,又把人家儿子拖下水了。哎,何苦呢?上海已经几十年没有要彩礼的习惯了,如果恢复多娃制,估计卖女儿也快出现了。电价是按照2011年电煤元/吨作为基数计算的。现在电煤是500元/吨。这些年,电力企业在国外亏个n亿,对整体盈利没有丝毫影响。大家要客观冷静,看好发展前景。不用谢。 精致上海人,只是一个传说,一个瞬间定格,哪有那么多啊!绝大部分上海人的常态是挤地铁,买打折产品,存钱买个小房子。我还算不错的了,也买国产运动服和打折耐克。尼玛,现在的运动裤好多是低腰的,难受。RMB加入sdr,卡在哪?其实就卡在了自由兑换和流通。根据IMF要求,你可以卖掉京沪房产,换成美元,去美国买房子。这个事情太大了,所以双方还在谈细节。估计可能的结果是,表面答应,但在实施环节设置严格条件,让普通人望而却步。这个门槛怎么设置,考验功力。RMB加入SDR的利弊。利:RMB地位等同于日元美元欧元英镑,小国愿意使用RMB结算贸易和储备RMB,中国可无条件获得200-500亿美元的贷款,增强RMB的信誉。难点:资本外流,汇率在特定时刻会迅速贬值,难以应对。要避免风险,就必须和欧美日保持一致的经济立场,否则狙击RMB的工具已全部瞄准,只待发射。如果SDR实现,京沪房价会或许跌爱情是玫瑰,财富是水源。没有财富的爱情,很快就枯萎了。花大钱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买房买车,名牌攀比,欧美旅游,孩子上学,老人住院,一千万的预算,也是紧巴巴的精打细算,维持一个表面中产。任何对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都会在有孩子后彻底放弃。要么被迫认命,要么天天骂男人,砸锅砸碗。 上海8090后的典型夫妻样本,本科毕业,各自月薪一万,买个小车沪牌。男方首付郊区新房,婚后月还贷六千。小孩,白天双方家长轮流带,晚上小夫妻自己带。由于接送,孩子每天车上2个小时。小美白基本毁了,脸色疲倦,工作辛苦,家务疲劳,熬到35岁,基本是大妈款了。这情况还算中上了,上海有房有车族! 现在,女人不上班的情况愈来愈普遍了。如果女人收入低于五千元,孩子小于四岁,真的不必上班了。否则,日常生活质量实在是太差了。就算是请保姆或者老人带孩子,也是不可行。小区里,好些妇女主动辞职,老公收入一般大于二十万,例如销售,飞行员,码农。这些妇女基本也是本科毕业,原在非国企上班。 人心是会变的,而且变得很快。我读大学时候,时间自由啊。刚工作时不适应,我一直在想,天天早出晚归,怎么受得了啊!工作十年后我觉得,人生就是早出晚归,心里才踏实。然后我又失业了,一开始内心恐惧,惶惶不安,现在,我已经习惯睡懒觉了。谁叫我上班,我都不感兴趣了。每次心理历程大概是六个月。统计。这些年我请过很多位做家务阿姨。五十岁以内的,都给儿子在省会买房了,50万左右的二手房,儿子如果本科,一般贷款买70万左右的新房。老两口退休后有县城拆迁房和农保养老。在沪的技术员大部分卖掉老家房子,在九亭和周浦买了小房子,第二代不会再回去了,第三代更加是不可能了。大家自己想想吧。20年后,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会在大城市生活,到那时,地级市县城的年轻人,基本只剩下公务员和大国企了,春节也不会再热闹了。现在的708090后,已经在咬紧牙关定居大城市了,例如成都,天津,长春,这一步迟早会走到的。今后绝大部分年轻人都会来自深圳等大城市。这对楼市经济会有巨大影响。京沪永远涨! 富人。如果今天再说皇后娘娘早上吃五个大油饼,你肯定笑了。但是,还有好多潘吭谙胂蟾蝗耸侨绾位咏鹑缤痢l乓莩奘谴嬖诘模捕际桥级托奶鄣摹4蟛糠指蝗耍徊还谝撤矫姹冉献⒁饨】担孔映底雍靡坏悖渌湔派菝业氖虑椋苌俚摹O不端拇鸥坏娜耍故谴蠹乙瑁话愣际敲磺谋硐帧 移民问题。牺牲自己的一生去欧美做苦力,然后让第二代在英语或外语环境中长大。第一代肯定是不幸福的。第二代,如果争气还好,不争气就看第三代了。 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是,企业市场化和银行市场化。现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国企国资是高私企一等的,银行也不是市场化成立。美国有上万家银行,企业和银行,各自充分竞争,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唯一结果是,国企继续取得与市场业绩不匹配的资金优势,中小微企业自求多福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灾难时刻,不远了。【央行:条件成熟后将不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高利贷合法化的第一声号角,已经吹响。小微企业今后要在资金价格上和大国企竞争,结局都不用想了。现在资金供大于求,好项目不多,所以暂时还看不出后果。一旦经济转热,资金紧张,那么中小企业会被立即抽贷压贷。 我这个微博蛮有意思的。一群人在研究资产并购的合同设计。另外一群人在研究博主是不是上海人,特别研究是否为内环线原住民。我并不以我是原住民感到高兴,原住民买房子又不打折的,教师节也要给yp老师送礼物的。有啥高兴的?好吧,各玩各的。另外,琅琊榜确实蛮好看的。实在无聊,可以看看。如果要减税,大家觉得先减哪个好?要求降低个税的,皆潘俊N易钕M跬恋卦*值*税,50%,这也太高了。净资产并购,就卡在这个税上了。我希望,把住房买卖的税赋提上来,营业税15%,500万的房子,缴税75万。把土增税下调,我去收购资产,做长产业链。可惜,没人听我的。还是买房子吧。京沪永远涨。 作为一个优秀的上海小市民,我绝不会担心外省人来竞争的。只有那些担心失败的loser,才会斤斤计较户口。我从大一开始,天天都和外省人竞争,从来都是top-10%,没啥大不了的。外地也有一些奇葩神童,但是整体竞争力不高的。 我家门口天天有保安,自费来保护我家的窗户。因为我的wifi不设密码,保安哥,就在窗口附近,拿着上网手机,不停的巡查。控制京沪人口挤爆的4个办法。一是陈云模式。全国大锅饭,70年代上海和洛阳的工资是一样的,小城市住房好,大城市吃得好。二是巴黎模式。房价和房租,贵到你根本不想来的程度。三是恐吓模式。没有暂住证,抓到就收容审查3个月。四是扩容模式。把京沪水稻田全部建房子。你说哪个办法好?上海房产证是墨绿色的,但有2个尺寸。一个是大的,一个是小的(没有法律区别)。我基本上都是大本。所以啊,以后找对象的姑娘,你看仔细了。大本是低价入手的,小本是高价入手的。遥想当年福利分房。我进单位时,福利分房走到了最后一年。但大家都不信,福利分房真会结束,以为是一阵风之后照旧。所以,张江的三室一厅新房没人要。老同志们联手误导我们小年轻,要我们拿最大的房子,远一点的。他们今后可以分近一点的好房子。于是,我们这一批小年轻就无缘无故获利几百万。无语。数年前,我认识的两个上海中等家庭,把各自儿子送到加拿大读书。现在。成绩单出来了,小A两手空空,回沪到处找工作,还是住在出国前的老公房,但是家里存款不多了。小c在加拿大和某某女儿,喜结连理,回沪后直接住盛大金磐了。建议,大浦东整体纳入自贸区,硬造一个自由港。金融业自建系统,发行外汇券。实物贸易在过江通道上设关卡,参照香港。法律部门由最高院设立专门派出法庭,由巡回法庭做终审裁决。自贸区对内地金融和贸易,用WTO规则。设立单独税法。房地产暂时不变。20年内搞定新加坡是完全可能的。我从来不认为,阿里巴巴是马云掌控的,充其量也就是具体经办人、前台代言人和广告演员。阿里巴巴要颠覆中国的商业模式和金融模式,这哪是这个小人物能够玩的东西?马云根本不理睬华尔街,把支付宝直接变成内资了,这种大手笔,哪里是一个民企敢玩的?奇怪的是,华尔街居然默认了。呵呵。看懂吗?现在京沪人口爆棚,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本地居民出不去,因为户籍捆绑了医疗教育失业金,再各地住房限购,想走走不掉,出去也没地方住。必须切断这个捆绑,价高者得,人口流动,财富要素也流动起来,通过交换,产生新的组合,就会提高效率。上海人只有三种,有房出租的,欢迎外地人;只有一套房的,鄙视外地人;买不起房子的,仇视外地人。你是哪一种?北京这么好,外地人能不去吗?前些日子,我在郑州坐火车去北京,一路上都是河南乡下的农田和破败的农屋,河南各地县的火车站,脏的就像是80年代,火车站旁边的铁路局宿舍楼,外墙脏的都黑了。几个小时的浑浑噩噩,突然间,眼前呈现出大片的漂亮彩色的建筑群,北京到了。这种吸引力,神马也挡不住啊。我以前学英语,是把英语当做一个技术来学的。那时候,学技术就有致富的希望。现在发现,什么也不玩了,就买房子吧,保你发财。英语,让外企白领去学吧。等你的房子涨价2倍,卖给外企白领,就ok了。我作为一个普通知识分子,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有这么多的匪气管理方式。我以前也是,苦口婆心,讲道理,谈未来,说理想,但是职工就一句话,我缺钱啊。后来我也不讲道理了,能干就发钱,不行就走人,互相公平。后来我发现,越是简单,大家越认同。于是我就走上了简单粗暴之路。史玉柱说过一段话,大概是意思是,发钱是最好的管理方法。不要考虑哪些复杂的股权激励,人性化管理,没用。就发钱,简单粗暴,效果特好。 现在的基层小干部队伍,要我说,人员减一半,工资加2倍,犯事就往死里打。不出三年,基本管好,管不好,你揍我。呵呵我见过清官的,出去学习一次,连个饭都不请,下午5:30 准时回到单位,让手下人做单位班车回家,搞的手下人都没积极性,一个个遇事就推,推不了就找借口,办不成。另一个贪官,娘希匹的,手下的人,个个是如狼似虎,什么事情都敢揽在身上,拉出去干事,我从不担心搞砸了,就担心把别人砸了。你要哪个?其实,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贪官的。贪官一般是,胆大心细,心狠手快,耐力超好。呵呵。用贪官,最放心,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他搞了钱,很开心,与此同时,也会让你开心一点。用清官,最烦心,他是很清廉,但也没有责任心,所有下属都被他得罪光了,事情还办不成,最后一大堆抱怨,老大自认倒霉,换人。关于污染(空气和噪音)。各位在上海的兄弟,市区的污染小,核心区最小,千万不要去郊区,市区没有工厂,最多一点光污染。当然,临港新城还可以。我刚刚工作的时候,上海几乎没有什么富人,乡镇企业家顶天了,所以,我的致富经是多么悲催啊。如果我是富二代,我肯定会去学个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我喜欢什么,我都忘记了。走在致富路上,我只知道赚钱,忘记了感情,忘记了爱好,忘记了艺术文学,忘记了曾经同桌的你。一个大学生,就算你哈弗毕业,聪明勤奋,学有所成,能够保你小康。大富大贵,那是靠运气。每个富人,都有一段无法解释,或者不能用聪明勤奋来解释的时期。关于选择大学专业的建议。富二代学法律,尽可能长久的保住财产,也别想搞大了,把上一代的土地房产现金股票期权,守住就够了。穷二代学工科技术,运气好也开个企业。小资二代,可以选择经济学、新闻学,艺术类,医疗教育之类的,反正发大财难,发小财,机会多。潘石屹是在1993年海南泡沫破灭的时候回到北京的,那时候万通6君子,加起来估计千万左右,六人一分家,每个人实际到手的真不多。那个级别,在同时代的浦东,只能说是小镇老板的水平。当时唐镇的三家钢铁厂,随便一家就远超他们。但当时浦东的老板集体走错了产业方向,目前99%灰飞烟灭了。富裕村的村干部是最幸福的角色。北京一村干部儿子婚礼设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我对上海的村干部群体是非常熟悉的,原因?呵呵,N年前,有人给我介绍了个对象,是大队书记的女儿,哈哈。举例,有的村支书直接就是大型上市公司的老总。这是公开的信息。十多年前,房价低,赚了钱就消费,百业兴旺,皆大欢喜。现在赚了钱都不消费了,拿去买房子,除了建筑行业和公款消费,其他行业就郁闷了。最蠢的事,富人在普通亲友面前,用夸张的方式炫富。安徽丈母娘豪车陪嫁,给所有参加婚宴的亲戚造成了巨大的攀比负担,不管家里是儿子或女儿,心烦了。另外,未来婆婆面子上也不好受啊,背了这么大的人情债,肯定被人笑,以后婆媳最好是少接触。一有个矛盾,就会出八卦。其实私下给2套房不是更好吗?资产千万啥感觉?在上海中环线,二室一厅的新公寓,自住一套,父母一套,出租一套,以备将来儿子结婚。ok,这就超过千万了。平时上班,不敢请假,去饭店之前要网上搜索一下性价比,买机票尽可能是5折。这是富人嘛?活脱脱的小白领阶层啊。但就这个水平,80%的上海人一辈子也达不到。没办法。人最痛苦地是,失去了希望。北上广的很多外地大学生,按照已知的情况,永远买不起房子,在北上广拿个6千块的工资,纯粹是干耗青春,直到30岁。这种痛苦,一般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或许是最希望“重新发牌”的一族。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我周围认识的女人。结婚后3年,有80%的女人都感叹,赚钱养家还是要靠女人。呵呵。原来对男人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婚后三年,男人的工资也就那么多,三观全毁,只好自己努力赚钱,共同养家。很多女人说,自己累死了。欧债危机的根源是选举制的恶果。每个候选人不顾国家实力,拼命给农二代潘柯倚砼担壹痈@咸ê螅普磺蚁郑兔孛芙枵M狭耸辏衷谝灰够氐浇夥徘啊R獯罄丝0.62亿,总债务是2万亿欧元。人均35万人民币的债务,花的那个开心啊。美国有航母,没人敢来要债,意大利没这个实力,惨啊女人吃苦耐劳的地方是比较多的,但女老板成为风气的地方是,浙江、四川、东北。上海女人做生意的比较少,而且社会风气也不支持。浙江女人确实不错,吃苦耐劳,敢于冒风险。我见识不多,呵呵。欢迎批评。怎么做思想工作?今天某外地在沪白领说,他无法理解,上海地铁增加用沪语报站,并准备上升为地域骂战。我说,这是旅游项目,给外地游客增加旅游特色。那个外地白领欣然接受,说这个可以有。银行是怎么印票子的?这个流程是很复杂的,多方面行为的汇总。微博是难以讲清楚的。举例:存准是15%,还是20%,就可以释放或减少5万亿的货币。若你非要知道,可以找本货币银行学的书看看。但我估计,一般人看了也难以理解。一般省分行的业务经理对这个问题就比较熟了。古代京城,多少人,来来去去,也没有导致人口无限膨胀。所有人都把衣锦还乡看作是人生最高目标。这就解决了人口分布问题。现在,北上广,简直是拥挤不堪,效率低下印钞问题,现在是两阵对垒,界限清楚,一方是赞同印钞,富人是资产快速增值,躺着搂钱;农民在建筑工地,活多工资高,还可以挑三拣四。一方是不赞同印钞,主要是中产白领。有房的白领,还想改善,甚至是接老人一起过来照顾,没有房的白领,急于拥有一套结婚。谁会赢?全国高端餐饮业营业额下降三至四成。那些人的钱,还在自己口袋里,但是端菜的小妹、饭店门口的保安被裁员了。呵呵。认识一个老太婆,60多岁了,不看书、不看报,新闻联播也不看。但是每次投资很准,从未失手,也从不惧怕。问她为啥?她说,我从36元的工资开始到现在,就看准一条,票子每年都在毛。你只要去借钱,借更多的钱,然后买房,等你还钱时,那个钱,就不值钱了。我就是这么一辈子过来的。这就是老太婆的直觉海上渔民的抱团精神特别强。茫茫大海上,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同村的小伙伴,这种感情,是世世代代,以命相托的感情。回到岸上,也没有争地争水的矛盾,男人一起出海,家里也没有瓜田李下的破事,所以渔民之间的抱团精神,远远超过中原地区的农民。这种抱团精神在战场和商场上,有惊人的凝聚力。如潮汕上海人为啥契约精神特别强?上海开埠时间短,市区都是外地和外国人,跑了也找不到了。互不熟悉,又要通商协作,白纸黑字+租界法庭=合作基础。这种思维模式长期延续。人和人互不信任,但相信契约和法律。在上海,亲兄弟之间,也不喜欢互相借钱。更不可能去搞无抵押的集资。温州的民间借贷思维,和上海不同。温州人是靠长期信任感来运作的。怎么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感?豪宅+好车:证明俺有能力;三代人无坏账记录,证明信誉好。ok。借条也不要了。所以,豪宅在温州,是信誉,是借钱方式。如果,你住在老公房的小两房,出去集资,谁理你啊。上海民间借贷靠契约抵押,坏账少。过渡封闭的区域性楼市,不管本地人把房价炒到多高,必然是打回原形,再踏上一脚,鄂尔多斯,铁岭,温州,外地普通家庭哪里会去住这种地方!相反郑州新区,地处中原,辐射河南人口大省,我相信,会起来的。北上广的房价是全国人民在玩,不担心。除非《收容法》卷土重来,否则,北上广房价肯定涨。某老板告诉我,他不招聘上海的男员工,担任核心职位。男员工的最佳年龄是28-35岁,但这段时间是他们买房的时间,所以表现的特别急吼吼。一言不合,立即翻脸,为了蝇头小利就辞职,或者通知你“不加工资,这个工作就前功尽弃了”,丑态不一。他现在找28-35岁的女员工,比较稳定。没办法,也是无奈之举。越来越多的私企,已经把“正常生意”做成了“赌场”。举例,螺纹钢,进价是3000元,如跌倒2900元,你再精细化也没用了,人人叫你“老赖”;如果涨到3200元或3800元,你就是成功企业家了,可以去波士堂,和女主播谈谈人生理想和创业故事。什么玩意啊!如果你现在有2千万,是开厂还是买房?赌吧!某友1999年做准备,2002年出国留学(经济学),2006年毕业回国,正规大学,父母卖掉了房子,在沪租房,靠着其可能飞黄腾达的幻想,苦苦坚持了7年。回上海后第一天,父母就把家里最后的6万元给他,让他炒股兴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全家一蹶不振。现在混日子。十分消极。其经济学文凭,在上海毫无用处。四川农村娃读大学,就像是5年前上海工人家庭子女去留学。错过低价房,得到一张洋文凭(大部分是管理学,经济学之类的文科),现在回到上海,找工作很难的,拿着洋文凭,看着高房价,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哈哈外地白领扎根上海的办法。小夫妻在市区上班,买嘉定等远郊区小三房160万(税10万),双方父母出资50万,自己出资30万,贷款90万,20年,月供6300元。嘉定房出租的租金,在市区租个小破房,熬到在嘉定找到收入差不多的工作,恭喜你,解套了。一定要买三房,否则,下一代就要重走你的路。但永远在郊区了其实滞留京沪的外地大学生,都是老家竞争的失败者,没钱没关系,拿了一张没人看的文凭来大城市碰运气的。某友,其父是某贫困县的县/长,她毕业后短短4-5年,就是该县实权部门的副职了(副科级)。一年要到上海2次出差学习,大家一起,欢聚新天地,泡吧衡山路,徐家汇买衣服,黄河路吃海底捞。能比吗?上海困难户最爱高房价。上海无劳动能力男,垃圾男,大龄男,失业男能轻易娶正常外地年轻女,就是高房价。本地人都有老屋,已拆迁多有一个外环线漂亮小房,未拆迁的有无限幻想。婚后十年,外地女就有户口和社保。上海男娶老婆,比本科潘考虻サ亩唷U庖彩潘孔畈桓咝说氖虑椤浙江搞的是小快灵的私企模式。今后,浙江会经历一段90年代初上海的萧条景象。商务成本越来越高,低端产业萧条,关停并转,不断出现,高端产业尚未建立。江苏搞的是外资大厂模式,还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上海虽然产业不行了,但是依靠外地源源不断的消费资金和购房资金流入,也还可以继续混。有个工程师辞职来上海发展,2006年的时候就月薪1万,在上海3年,最后回老家了。原因是,在上海租小房子,导致生活质量太差。他老家在西部大城市市区,收入是上海的一半,但有大房子,思来想去,回老家了。上海的高房价导致,人才流入会慢慢减少,富人流入会慢慢增加,最后由创新性城市,变为消费性城市估计这次经济变化,今后3-5年最苦的是浙江。高端服务和金融比不了上海,低端加工又不如西安成都。往上走,被上海拦住了,往下走,被西部挡回去了。浙江资本又因为各种炒作失败,亏了好几次,整体上手里的筹码不多了。没有神话。万科王石最著名的话,“我不行贿”。呵呵。我以前一直还是蛮好奇的,他为什么这么牛,而且还牛的这么高调,霸气。终于明白了。以他的身份,能够抽时间和地方县长、处长聊一聊天,就是给足了对方面子,哪里需要去行贿啊?很多很多,我周围认识的80后的姑娘。我看着她们,从读大一开始,,甜美青涩,怀揣梦想,慢慢的发展。现在基本都是,嫁个普通男人,生孩子,买小房,买小车,婆媳矛盾,早出晚归,疲惫不堪,无一例外的,进入了生活的强制轨道。现在,个个都是黄脸婆了,都是80后的。90后,也快了。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当时,最时髦的事情是闯广东。我认识几个在90年代初,在广东做二奶的上海小姑娘,悲哀。当时上海很穷。我的亲戚专门陪我乘坐了一次公交车,在南浦大桥上来回了一次,就是一个旅游节目了。杨浦大桥还在建设。黄浦区"一府两院"还在小房子办公,申花队如日中天,范志毅是上海人的偶像。上海郊区还是很穷。说说小气的上海人。上海人,房子小,大部分人比较穷,大部分上海人舍不得去东方明珠,好像是150元的门票,小气,斤斤计较,甚至是占公共便宜,喜欢为点小事吵几句。但是上海人在骨子里,崇尚勤劳工作,不冒险,鄙视违法犯罪,上海生意人是很本分的,也不想发大财,就是过日子。上海人属于温顺的良民。有个人,有几十个房产证。一次,丢了几个,她实在想不起来,丢的是哪个房子?也就算了。当你从有1套房,到有3套房,幸福感是翻倍的增加,好像天天活在童话世界。当你有10套房,增加到13套,毫无感觉。反正也就是多个数字。当你有50套房,增加到80套,你会感觉很烦人。那么多房子,仅仅是缴纳几十套房子的水电气,物业费,就烦人之极。那才是真正的房奴。总不能聘用一个人,专门去交物业费吧两种改革模式。一是深圳模式,遇到黄灯赶紧走,遇到红灯绕着走;二是上海模式:排好队,绿灯一亮,集体通过。深圳模式乱,初期见效快,但是培养人一种投机取巧的思维方式,后期就不行了。上海模式稳,初期慢,但是正规化,有秩序。80年代初,大家思维不一,上海发展较慢。1993南巡后,上海迅速腾飞十年回顾:大起大落,喜剧收尾。十年前,风华正茂的那些长官,除了个别登顶成功,其他都是“退休或待退休”状态,或去吃牢饭了;当年的美女,现在也是老菜皮了。当年的小孩子,现在是急于嫁人。同学都已经认命了,同事也失去了任何的希望,只求再升一级。曾经豪言壮语的商人,大多归隐市井了。老了十岁我认识的温州人中,不论穷富,很喜欢攀比谁更有钱?以前上海人是暗暗的比,温州人是当面比。温州人婚宴中,最热门的话题是陪嫁,彩礼,房子几套,车子品牌。要是炫富,一片赞扬,要是穷,一大堆鄙视的话,鄙视男方的有,鄙视女方的也有。婚宴尚未结束,结论已下。要是差评,十年难翻身,实力信誉打对折上海精神,退化了。原来是号称“冒险家的乐园”,现在,上海人根本不敢冒险,就喜欢打工,以打工打到天花板为荣,鄙视冒险经商的人。嫁人最喜欢公务员,娶老婆最喜欢医生教师,找工作首选国企事业单位,事业发展以升职为最大目标。一生求稳,平淡收场,最后成了口头评论家。沪人的长项是做白领,现在傅蔚冈向小田居然把小沪的白领饭碗也抢跑了,这个太丢人了。多数沪不会做老板,摆地摊,哭了。向小田是湖北乡下出来的,混到清华毕业,大浦东扎根买房谈恋爱,这当中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小沪要学习人家的长处,超过人家,而不是简单搞“外地人学上海话”的荒唐事。多数沪二代在就业市场,婚姻赛场,购房市场,面对全国锦标赛,无法胜出。上海男人学历,上海女人相貌,上海家庭财富,面对波澜壮阔的全国优质人口排山倒海般的冲击,大多数小沪已无能为力,只能是听天由命,骂骂咧咧。这种痛苦恐惧,躲也躲不开,你说烦心吧?所以外地人要体谅,要理解,要关爱小沪!上海人喜欢窝里斗。家庭内部是:婚前女方要房子,兄弟姐妹拆迁闹矛盾,亲戚落户口之类的;单位里:上海人互相鄙视,窝里斗,单位里的一群外地人选择站队,然后大捞上海的好处,最后还要鄙视上海人。呵呵。上海人不抱团,不争气啊。如果上海户口可以卖的话,那么上海老头老太会自动搬出上海,因为砸在自己手里,一点意义也没有。卖掉户口,给儿子换个首付。很好啊。皆大欢喜。周立波红了2次,实属意外。第一次是海派清口,确实不错,打垮了一大批老的滑稽戏演员。但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素材很快是黔驴技穷,江郎才尽。本来我以为他是结束了,没想到搞出了达人秀,实在是有商业头脑。这时中国最成功的商业表演节目,甚至超过了“超级女声”。第三次和小崔的搭档,是垃圾作品80后备受煎熬,不简单是,物质条件差,而是失去希望。我比80后,大了一点点,我们刚工作时,物质条件也差,但是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很有希望,前途很光明。甚至是可以计算出,3年买个二室一厅;5年结婚,7年升职(最低级的干部)。全部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幸福。现在,不可能了。需要上海户口的地方:经济适用房(便宜50万),考大学分数低一点(留学是30万),市区街镇三级困难补助最多2-3万,中小学赞助费5万。车牌也是放开的,当出租车驾驶员(外地人很难)。医保现在统一了,楼市限购问题不大,实在想不出,其他哪些还要上海户口的?你来当规划局长:浦东张江的原规划导致容积率太低,基本上和美国有的一比,马路上看不到人,你觉得应该修改规划,增加容积率吗?上海崛起得益于外贸的崛起,出口位置优越,通往内地的交通枢纽,通往海外的航运中心,人才济济,得天独厚。但是,如果外贸萎缩了,上海又比不过香港北京,真的毫无优势了。上海老百姓这些年,除了拆迁得益,其他真的没有什么好处。就业形势越来越差,房价带动物价,越涨越高,老百姓穿的越来越差。沪牌价值,不是价格。一个车:4.8米长*1.5米宽=7.2平方米。车和车之间还要保持安全距离,那就是5.8米*2.5米=14.5平方米,注意是占地。高架桥的成本高于住房,沪牌占地换算成2倍容积率,应该是14-28平方米,如果按照上海外环线内均价3万房价,是40-80万。大家同意吗?我也疑惑。严重鄙视自己农民二次翻身的幸福。以前农村最有面子的家庭,儿子是大学生,进城了,在乡间有面子啊,那个幸福啊。没出大学生的家庭,没面子,儿子就是个农民工。今年,农民工集中大翻身,而进城大学生失去了光环,没钱没房没车,出手小气。包工头买房买车赚足面子,逆袭成功。农民心理上的幸福感,是无法想象的。十多年前,开会研究招聘新人,一些外地来沪干部极力要招聘研究生,当时觉得是提高干部学历水平,有面子。若干年后才明白,那时候上海孩子读研究生少,招来的必是外地人。十几年后,外地干部基本掌控了该单位,上海人反倒是很边缘化了。其实,90%的岗位,大专生也绰绰有余。当时傻啊,上了外地人的当。日韩的经济模式,是后起之秀的最佳模式,当然也弊端很多。日韩模式是,公平的政府,扶持少数私营企业,对外参与国际化竞争,对内提高员工待遇。在国内市场稳/赚不/赔,国内利润转化为研发资金,重点进攻国际市场,获得一个又一个世界单项冠军。弊端是,老百姓得到平稳富裕,但无出头之日,财阀永远是财阀现在,年轻人最恨的是,梦想破灭。20年前,大家的梦想,基本上能够实现。农民的梦想,打工5年,老家建房;工人的梦想,读个夜大,争取转干部。大学生也有梦想,苦干5年,分房提干。现在,啥也没了。唯一的梦想是,穷人翻身靠拆迁。农村哥哥拿到拆迁房,娶个复旦外地女,再收收租子,打打麻将,舒服啊前段时间和很多技术型农民工聊天。一般夫妻年薪合计15万左右,包吃包住,最少能够存下10万。最大的希望是,子女长大后坐办公室,最好当公务员。所以这些农民工从小培养孩子贵族气质,钢琴,外语,演讲,旅游,名牌鞋帽等等。我实在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其实,上海人20年前就走了这条路,死路一条。熟人甲。30年前是农村中学生,进“乡办小厂”当技术员,到专业学校进修后,回来是副厂长,厂长。98年改制,买下厂房土地成为私企老板。2000年赶上出口潮发财了。07年买地建新厂。08年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很差。09年的4万亿使其新厂房大增值。2010至今,逐步歇业,厂房出租,生活很好住建部用巨额现金重奖离婚。无语了。买房是为了建立家庭,“国五条”却拆散家庭。国五条后,如果离婚,税收减少6-10万。不离婚就白白向水里扔6-10万(喜欢纳税的除外)。我问了好多人,都说如果遇到此类情况,肯定会暂时离婚的。这个政策还很难去堵死漏洞,因为法律总不能惩罚复婚者。难办了。十年调控,最后变成了一堂语文课。调控的意思是涨价。我服了,你服吗?这就是真实的上海。90年代,我中学最漂亮的班花,高中毕业被选中到某大宾馆服务员,大家觉得太洋气了。当时上海的各大著名商场,一半左右的营业员全部是班花级别的,大家经常聊天说,在那个大商场又看到美女营业员了,然后兴奋的交流半天。1998年后,外地人排山倒海般涌入上海。然后,彻底变了。前几年,上海很多中下收入人群也心态不好,感觉外地人超过了上海人,调整了几年,也就认怂了。呵呵。香港人,很快也会这样的。腐败记忆中,90年代是最黄金年代。所有资源都便宜。开个小厂可以乐翻天。女人、房子、吃喝玩乐,耀武扬威,统统没人管。把猪圈挂个门牌,就可以拿到十万,挂门牌的也乐翻天。沪郊住宅用地,全部白送,为了增加GDP。一个乡长就是一个皇帝。某老板一下买了10套小房子,5万1套,养了十个美女,被大家瓜分官场中,几种人的官运好:一是官二代;二是漂亮活泼的女干部,三是大领导特别看得上的,原因很多,看运气了。其他小干部,熬起来很难。正常情况是十年升一级,大城市,副处到顶,乡镇,副科到顶。我看到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熬了十几年,也就泯然众人矣,变成了斤斤计较的小干部。心酸。清代的官场三条铁规。任何官员严禁在辖区买房,居住在办公场所,只准在原籍和京城买。严禁官员的成年子女在其辖区工作生活,一律留在原籍或京城。退休官员,一律回原籍,不留京。这三条铁规直到清亡,也得以严格实施。所以,清朝没有衙内作恶,没有官员炒房,没有老干部**。毕业多年,发现自己的同学,奇葩众多。入狱,高官,发财,和领导打架的,暴亡,默默无闻的小科长,也有先当高官后变白丁的玩意。出国比较多,人在异国他乡好可怜。总结:人生表现和大学表现毫无关系。大学潇洒的,毕业后混的大多不好,大学默默无闻的,现在一小半已出人头地,毫无规律。运气比能力重要大学生即将离开校园。以我不太多的人生经验告诉你,运气比能力重要。我的2个同学,水平差不多,一个在三线城市,由于一次大力提拔年轻干部的机会而飞黄腾达(那时小县城几乎无名校大学生),另一个在大城市默默无闻,但赶上了低房价,陆续买了多套房而发财。多年后相聚,互相感叹莫名其妙的人生。上海的中环内的漂亮新公寓,早就和和普通人彻底无关了,但是售楼处还是卖的风生水起,谁在买?呵呵。外地干部。全国关门歇业的企业家隔壁小区,09年5月份是1.4万单价,现在是3.4万单价。100平方米,首付3成,也就是50万左右,短短四年,净赚200万。这个利润,你一辈子开店也赚不到。大学生创业,那是自己逃避现实。大学生啊,不要再骗自己、骗父母了。认命吧,踏踏实实过日子。认识很多浙江的中小老板,10年前,大家聊天,互相比的是:企业规模,品牌知名度。现在没人比企业好坏了,都在比:买了几套房,增值多少。对于企业运作,采取的是,混一天算一天,员工辞职,随便走,绝不挽留。最大的梦是,工厂如果拆迁,就算脱离苦海了。4万亿,现在议论纷纷。但是有一条,大家从来不议论,就是为什么是在次贷危机发生的7个月后,才终于下决心搞。我的研究是,次贷发生6个月左右,传递到了中国就业市场,农民工大量回乡,这下子就不要争论了。坚决搞,而且要快。所以决策的底线,最重要的是就业我希望有关部门大大方方的和大家说清楚:楼市到底怎么搞?让大家有个预期,抓紧买,还是等保障房。过去十年,一直说要调控,一直在猛烈的涨价,完全对不上。呵呵,幸好经济学家没有上当。普通小户,购房像赌博,没买的,捶胸顿足,痛苦不已;买了的,欢天喜地,占尽便宜。几年后,人生完全不同。中国经济素描:权贵阶层设立无数路障,收 买路 钱,稳 赚不赔。小老板被搜刮的皮包骨头,就想移民。
有钱无权阶层,炒房炒地,或低调隐居。小知识分子,无力买房,集中火力炮轰房价。专业人士(医疗卫生)吃拿卡要。外地和本地潘亢痛笱蚬ぷ校蘖χ赂唬M裨焙托±习宓姑埂O缦氯私前谔3鞘衅睹裉愠∥杌苹枇怠
现在上海最惨的人是有30~80万存款的人。算是有那么点小钱,但是买房不够,存钱亏本。现在,不买房的人,是钱不够,而不是等降价。现在,正常思维的人,已经不相信房价会下降了。这就是政府多年宏观调控的结果。 十年多宏观调控,最后变成了一堂语文课:“调控的意思其实就是涨价(避免大起大落,其实就是永远稳定上涨)”,我服了,你服吗?
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产,必赚钱。权贵恼怒,权贵们不想让老百姓享受资产泡沫带来的巨大收益,从而削弱老百姓劳动积极性,所以限购。
交友标准。新朋友聊天,如果他说,房价会跌,那么你赶紧绝交,这种人,纯潘浚换岷θ恕H绻飧鲂屡笥阉担考刍够嵴牵3钟岩辏星艘话悴换崆嵋谆倭俗约旱男庞
有几个亿的企业家现在也不创业了,搞股权投资;有几百万、上千万的企业家都想买房子;有几十万的小老板,守个小厂或小铺子,赚生活费。只有傻了吧唧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拿着爹妈一辈子打工收入和养老钱,被ZF忽悠的去创业,交了一大堆的税费当交学费,不断烧钱,高额的房租、人力支出花光预算,最后也不过是在菜市场卖煎饼果子。呵呵。&为啥35岁是个转折点?因为30岁之前,人可以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梦想,具体表现为:考证狂,天天下苦功。30岁左右考了证书入行,还有梦想,干了3-5年后明白了,自己无力改变现实。蓦然回首,自己岁数大了,孩子大了,房子没变大,于是就绝望了。&经常看到大学生千奇百怪的表白方式,最直接的一大捧玫瑰,最搞大的是,整栋楼进行灯光控制,画出一个心型之类的,还有步行千里去提亲的。我只能说,最好不要搞这种傻了吧唧的东西。女人看重的不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女人看重的是实力:你的实力,或者你家的实力。其他都是浮云。 门当户对。我周边100%的婚嫁情况都门当户对。权贵联姻,高官儿对上市董事长女。高官女对省十大杰出青年。潘慷潘浚I虾4笞卸酝獾乇究婆2鹎诖睢M獾孛琅陨虾A教追浚虾潘颗酝獾胤锘四小N艺饷炊嗄辏兔挥锌吹焦黄鸹夜媚锏墓适隆V挥幸桓隼馐牵峄榈氖焙颍敲诺被Ф裕罄匆环椒⒓!D壳昂兔馈 在婚姻赛场上,财富和美貌是硬通货。像令人尊敬的博士,其实只算是略微加分一点。她丈母娘其实并不介意他是博士还是研究生,关键是几套房和相貌好。嘿嘿。有个我认识的外地美女,拖到26岁了,二选一,优质硕士男+一套宝山区2室户老公房; 大专学历男+ 3套内环房。后来选了优质男,现在过得苦哈哈的,一脸郁闷。 近十年,社会财富加速分化,上班族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我仔细想了一下,区别在于“贷款”。用银行的钱生钱,是倍数效应。富人敢于贷款200万,300万,500万,1千万,而穷人根本不愿意贷款。由于印钞厂日夜加班,5年后,借助贷款的杠杆效应,财富差距就是几百万、几千万了。这个差距就是永远的鸿沟,你这一生绝无可能再次逾越。祝你好运
近五年的上海房价。中环内,不管你在那里买,到现在的涨幅完全一样,所以,买房只要看是否方便生活工作,其他不要在意了。新盘价,房产商已经给你精确计算好了,你根本谈不下来的;涨价幅度,有关部门已经给你精确计算好了,你也不用操心。你要思考的就一件事,有无机会入场?
某友,上海人1999年做准备,2002年出国留学(经济学),2006年毕业回国,正规大学,从本科开始读完硕士开销大,父母卖掉了房子,37万,全给他做留学开销费用,在沪租房,靠着其可能飞黄腾达的幻想,苦苦坚持了7年。回上海后第一天,父母就把家里最后的6万元给他,让他炒股兴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全家一蹶不振。现在在上海的某小型P2P理财公司混日子。十分消极。其经济学文凭,在上海毫无用处。 反思。大部分上海原住民和北京原住民都是蠢货,这两个地方的老百姓,居然认为“房价调控”是降价,十年啊,蠢到家了,害三代。我现在回忆起来,实在无法解释,为啥我会有这种错觉。你能够解释吗?确实没有任何人说,要降房价。任志强还反复提醒我们,是涨价。但是我们就是不相信。自己蠢,不怨人。 2009年,房价稍微降低了一点,到处是砸售楼处,闹事打骂,乱哄哄的。房价一涨,风平浪静,皆大欢喜,大家拍手高兴。倒霉的是,没买的人。你说,什么叫“顺应民意”?你就认了吧。要降房价,就要出现大失业,银行大坏账。任志强是看准了软肋,所以胆敢肆无忌惮的嘲笑某人。这在五十年代,足够进牛棚了。 5年前,我的一个学生女博士。结婚前,男方家里已经买房了,女博士也不好意思要求加名字,怎么办?女博士就在同一个小区,用陪嫁做首付,贷款7成,买了一个相同的房子,婚后用共同财产还贷款,就算离婚,也不吃亏。5年后,没有离婚,反而越来越恩爱了。因为2套房合计增值了5百万,不上班也可以了。哈哈现在,很多农民工子女也在玩贵族,学钢琴,话剧,演讲,芭蕾,拉丁舞,油画,击剑,外语,小提琴。呵呵。都去当贵族了,一声娇气,吃个水果,也要挑三拣四的。今后谁来当产业工人?见过一个儿童培训班“从小培养领军人物气质”。我的天啊。唯一的作用,就是给小学老师搞点外快,给家长一点幻想前段时间和很多技术型农民工聊天。一般夫妻年薪合计15万左右,包吃包住,最少能够存下10万。最大的希望是,子女长大后坐办公室,最好当公务员。所以这些农民工从小培养孩子贵族气质,钢琴,外语,演讲,旅游,名牌鞋帽等等。我实在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其实,上海人20年前就走了这条路,死路一条。 沪二代话题沉重。多数沪二代月入只有6千到1万元,够生活,少积蓄,买内环新公寓绝望,买车困难。小沪面对新上海时代,站在儿时放学回家的马路旁,环望四周,遍地豪车豪宅,而自己已悄然出局,买个房子,很多人首付还要啃老,这种沮丧绝望心情,外地人是无法理解的。民工二代可去合肥买三房一厅,但沪二代无路可走,无力改变。成天上网骂! 楼市中最坑爹的”暗示宣传“。CCTV主持人,每次播报高房价消息时,一脸严肃,忧心忡忡,给人感觉好像是,上面并不喜欢高房价,可能会抑制高房价。专家天天在说楼市泡沫论,要调结构,挤泡沫,忧心忡忡。有关部门视察座谈会,忧心忡忡,要大力建设保障房的语气,抑制高房价。这些暗示,让三代人的积蓄,在共产专政日夜加班的印钞机下慢慢蒸发了。目前国内这种高速通货膨胀时期,没有各类保值资产托底的人,最终被剥皮,有保值资产托底的人,享受资产泡沫带来的财富保值与增值,就是这么简单。 我对充斥在北京上海深圳街头的几百万外地大学生感到担忧。他们在市区,绝大部分是跑腿动嘴的工作,很难有技术积累。现在吃青春饭,没有家庭负担,谈个恋爱,喝喝小酒,群租侃大山,5年很快就过去了。再往后,真要命了。买房没钱,工作无前途,转行没技术,经验无积累,很快就会愤 青。这时候有关部门发愁了 大部分80后90后,走入社会后,直接摸到了一手烂牌,工资不够用,物价高,房价高,存不下钱,人生游戏根本赢不了。希望掀翻桌子,重新发牌,心情可以理解。我其实也说不出个什么,人生,就是如此。看运气吧。在网上查了一下2015年前三季度(1-9月)上海市单价10万元/平方米以上房产成交明细zt名称区域板块成交套数成交面积(平方米)成交金额(万元)成交均价(元/平方米)凯德-茂名公馆卢湾淮海中路58 17098 215941 126295 嘉天汇御苑静安南京西路42 8985 93950 104563 凯旋滨江园浦东陆家嘴滨江34 9753 129061 132330 嘉御庭徐汇衡山路32 5472 57182 104502 华侨城-苏河湾闸北不夜城31 9269113541122499 宝华-海尚郡庭浦东北蔡23 7726 94920 122852 东郊花园浦东张江16 7094 106824 150578 滨江Z园浦东洋泾10 1841 21092 114584 远中风华园静安江宁路10 2284 30546 133723 古北一号闵行金虹桥9 4906 81103 165326 保利西岸名轩徐汇龙华9 2300 24738 107550 华润-外滩九里黄浦黄浦滨江7 2101 28425 135287 佘山月湖山庄松江泗泾5 2045 31048 151837 大华锦绣华城浦东北蔡5 1589 18720 117831 淮海名邸长宁新华路5 1397 15271 109293 静安豪景苑静安江宁路5 1352 13816 102198 华洲君庭浦东张江4 3426 58048 169454 鹏利海景公寓浦东陆家嘴滨江4 1811 27304 150791 尚海湾豪庭徐汇龙华4 2202 23137 105057 老西门中华新城黄浦老西门3 468 5438 116239 汤臣一品浦东陆家嘴滨江3 2080 39104 188030 九间堂别墅浦东花木3 1896 25748 135801 金茂雅苑闸北大宁3 675 7157 106088 古北臻园闵行金虹桥2 560 8131 145191 白金湾府邸虹口北外滩2 722 7496 103843 黄浦湾公寓黄浦黄浦滨江2 471 4819 102253 金臣源墅闵行华漕2 870 10186 117021 四季雅苑浦东花木2 792 10418 131560 佘山高尔夫别墅松江佘山1 699 10000 143039 万特园闵行金虹桥1 646 7286 112795 翠Z名庭浦东洋泾1 386 4167 107967 万源城B街坊闵行古美罗阳1 487 5493 112827 碧玉澜庭浦东金桥1 144 1623 112928 东航-云锦东方徐汇龙华1 469 5160 110080 国信世纪海景园浦东塘桥1 807 9404 116464 黄浦滩名苑黄浦老西门1 312 3170 101547 翡翠别墅浦东张江1 538 7273 135239 总计344105672 1356740 128392 深圳南山区,2015年10月的房价:要知道,政府人为限制土地供应是房价上涨的第一要因1.
土地供应全部在政府手里,慢慢放地,慢慢开盘,新房开盘8-10万,拉动周边二手房价到6-7万很正常第二要因,是通货膨胀2.
每年24%的货币增发,9%是增加的物产,实际创造的价值部分另外14%是超发部分(冲淡社会整体财富),这部分货币首先从北京、上海和深圳三个地方热线快钱流出,流入地呢?自然这些城市的核心区、宜居区的房产增值部分最近5年,上海外环内房产平均月涨幅在0.87%-0.94%之间,复利计算就是每年9%-13%的涨幅,雷打不动2008年,一个四万亿政策,让2009年初到2013年底这四年间的房价彻底飞天只要共产专政一直增印钱,凭空创造财富,间接剥削全体人民的财富,每年1.5-2万亿的人民币分发给维持中央政权的党卫军、党政机关和各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并且人民币一直在国内循环,不进行国际化(国际化了,ZF也会印更多的钱),那么京沪深的核心区房产,就是全国最能保值增值的资产印钞机里面的热钱、快钱,首先从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地方冒出来(各种央企,银行,大型创新型企业,ZF直接发钱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以这些地方对通胀的的情况最敏感,人们发财了,有了钱,都首先去买这些地方的房产,因为这些区域的医疗,教育,文化活动资源和各类高净值人际资源水平而言,是全国顶级水平)这三个地方的市中心区域的房产,是最能抗通货膨胀的东西像上海市中心的一些洋房区,就是这个价格,爱买不买,不买还涨,并且永远不缺买家,因为没有对手盘啊第三要因,是持续的人口导入现在 上海每年60-70万的外地人口涌入,30-40万在上海永久定居,20-30万盲流,10-20万回乡定居的人口购买上海市区潘糠浚记路浚辛苏獗事舴靠畹纳虾M林蛏现没缓梅孔你问问在上海毕业的外地大学生,有几个想离开上海的?年复一年,来一线城市工作的外地二三线小城市的大学生的家长,把100-200万的积蓄(包括没用完的公积金),全给在北京上海深圳工作的儿子、女儿拿来买房造成大城市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地产商有了钱,继续买地盖房子本地二手房的房东拿了这笔钱,置换新房子,大房子二三线小城市越来越穷,当地的银行存款越来越少,一线大城市银行存款越来越多这个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了上海新房房价只和上海最有钱的1%居民有关& 最近虹口某常青树楼盘开盘,328套当天内一抢而空,20楼以上的价格实际逼近8万,总价700万-1345万,不可谓不贵。& 但是仔细想想,虹口区常住人口超过80万,328套房子最多住1000个人,不到1000个人和超过80万人比起来,这个新增供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或者换句话说,这328套房子,只和整个虹口区最有钱的1000个人有关,这328套是卖8万/O还是卖18万/O,是由这1000个人决定的,和其他的80万人毫无关系。
而1000÷80万≈1‰& 虹口区的新房价格,是由整个虹口区最有钱的1‰居民决定的,和剩下的99.9%无关。& 新房的数字比较耀眼,那么像样一点的二手房呢?& 我们把好房子的标准定义为:上海外环线内2006年後上市的商品住宅,统计结果是:& 日至日& ,一共9年多
上海内环内共售出1手商品住宅7万套
内中环间共售出9万套
中外环间共售出15万套
合计32万套
套均123O,按套均3人计算,共可居住96万人
为上海外环内常住人口的7%
全市常住人口的4%
以上数字表明,
如果你有1套上海外环线内2006年後上市的商品房,你就已经是上海滩稳稳的TOP2%了。& 如果你有1套上海中环线内2006年後上市的商品房,你就已经是上海滩稳稳的TOP1%了。& 内环我们就不算了~&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对这座城市超过99%的居民来说,市中心的好房子是一件与自己完全无关的超级奢侈品。& 这些超级奢侈品的价格是由这座城市最有钱的TOP1%的人来决定的。
而上海是江浙沪皖的绝对中心城市,江浙沪皖总人口达到2.3亿,是上海的10倍,这2.3亿人谁不想在上海的市中心有套房?
上海市中心的房价是由这2.3亿人中最有钱的0.1%的人来决定的,与其他99.9%的人无关。& 放眼全国,核心城市只有三个 ―― 北京、上海、香港+深圳。& 这三座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只能容纳这个国家0.1%的人口,想要进去,只有成为这个国家最有钱的0.1%。
【天朝上国】& 中国是14亿人口的在本届政府任内就能晋身世界第1大经济体的天朝上国。& 最有钱的5%人口就是7000万人,西方世界根本无力接纳7000万人移民,这7000万人的归宿只能是定居京沪港三城。
经济不断增长,财富不断积累,人口不断聚集,这就是这个国家每分每秒都在演绎着的故事,和各能级核心城市地段概念不断被颠覆的源泉。 [ 此帖被NXE3300C在 11:22修改 ]
如果你喜欢
的文章,可以。& & & &
这些回帖亮了
这种文章瞄一眼就好,问题这还一拉不到底。
怎么总有人以为自己认识到的世界就是全世界呢
一拉到不了底
以前的上海,你家松江府里要没有几个三进以上的祖传宅院,公共租界里没有几处商铺洋行,法租界里没有几栋洋房,没有几辆美利坚进口的小汽车,没有会说地道伦敦腔的管家,没几个老妈子佣人,绍兴掌柜,跑堂伙计,打手瘪三,少爷没留过洋,没在百乐门喝过花酒,没在工部局当过华董,还想娶上海老阿姨家的小囡囡??这才叫门当户对!没这条件的那都是乡毋宁,刚波宁,还想生二胎??是吧,LZ这门当户对的六套房上海人[ 此帖被Y风起青萍在 17:55修改 ]
只有五套别墅怎么办,能生么
看标题就能猜到是谁写的。
楼主是没房被刺激的吧,天天发这种裹脚布酸文有意义么
一拉到不了底
撸是一定要戒的
看标题就能猜到是谁写的。
这种文章瞄一眼就好,问题这还一拉不到底。
怎么总有人以为自己认识到的世界就是全世界呢
以前的上海,你家松江府里要没有几个三进以上的祖传宅院,公共租界里没有几处商铺洋行,法租界里没有几栋洋房,没有几辆美利坚进口的小汽车,没有会说地道伦敦腔的管家,没几个老妈子佣人,绍兴掌柜,跑堂伙计,打手瘪三,少爷没留过洋,没在百乐门喝过花酒,没在工部局当过华董,还想娶上海老阿姨家的小囡囡??这才叫门当户对!没这条件的那都是乡毋宁,刚波宁,还想生二胎??是吧,LZ这门当户对的六套房上海人[ 此帖被Y风起青萍在 17:55修改 ]
Cease to struggle and you cease to live.
楼主是没房被刺激的吧,天天发这种裹脚布酸文有意义么
横刀跃马、快意恩仇
当街拔剑、血溅五步
只有五套别墅怎么办,能生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楼主是房产中介?
谁给总结下吧!!!
太长了 还没福利!!
楼主说的都很实在。。。赞一个
天涯的烂帖搬过来也不注明
然儿,谁都没死
业余时间弄个小店 很是白菜/?spm=0.0.0.0.B1lGdc
滚轮都坏了~
那片黑暗是我的平静
引用2楼 @ 发表的:
看标题就能猜到是谁写的。
吴家烨...和傅蔚冈一路货色
I will always remember the time when I saw you playing, John and Karl.
妈蛋 这么长一拉不到底,拉到底还没福利
楼主还是很有思路和想法的 好帖子
引用13楼 @ 发表的:
吴家烨...和傅蔚冈一路货色
不都是财上海的微博吗
和96后玩69 和82后玩28
楼主和顶楼主贴的朋友做不做普陀这边?
好吧经过这个系列赛,我成了火花密。
dream time梦想还在的话就再努力一年,明年让IF自己邀请你们。
引用16楼 @ 发表的:
不都是财上海的微博吗
都是些野路子咨询机构的, 天天网上发言论引起注意,然后帮人家做咨询赚钱.那个傅蔚冈,弄个牌子"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 就是个咨询机构,也根本不是他宣称的非营利性机构
这帮人开口闭口指点江山,也就蒙蒙非专业的和土包子老板, 人真正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才没空搭理他们..有需要找的是国外的专业咨询公司,类似于Roland Berger, Bain, Mck
I will always remember the time when I saw you playing, John and Karl.
这不扯淡,上海现在生2宝的多的是。我家大宝今年上幼儿园,他们班上30人,至少有10个家里有2个小孩的。 今年底明年初2宝要出生我知道就有4,5个。
英语里3P叫threesome, 4P叫foursome。。。下次谁说我handsome我和谁急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79人参加识货团购699.00元4人参加识货团购195.00元32人参加识货团购419.00元203人参加识货团购349.00元24人参加识货团购339.00元67人参加识货团购369.00元82人参加识货团购819.00元72人参加识货团购109.00元28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22人参加识货团购280.00元373人参加识货团购348.00元313人参加识货团购395.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识产权补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