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耳机卖给聋子留聋

耳机致聋不可忽视
原标题:耳机致聋不可忽视
贵阳市一少年因遭遇突发性耳聋,被送至医院救治。医生说,小康的耳朵“罢工”,与其长期佩戴耳机听歌有关。(《贵阳晚报》)用耳机听音乐的人数呈现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其一,亟须媒体加大健康知识普及的宣传力度,平时要尽量少使用耳机。二来,手机制造商也应该在说明书、产品简介等方面做足服务、提醒、提示三门功课。三来,学校也要把“不当使用耳机”这个问题纳入常规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使用耳机警惕突聋_健康_ 新浪湖南
使用耳机警惕突聋
来源:湖南省人民医院日字号:|
  近两周,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接诊突聋患者近20例,大多为中青年人,而且有一个共同习惯——喜欢泡网吧,戴耳机听震动感强烈的音乐,或者看视频时音响开得很响。
  突聋又称突发性耳聋,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听神经缺氧、感冒病毒感染、节奏感强的声音、血管痉挛等都可以引起。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在手机上插上耳机接听电话或者长时间戴耳机看视频、听音乐,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听力丧失。
  当我们用手机打电话时,音频信号经过手机转换为高频率的电信号,然后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出去。此时,手机附近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波辐射。电磁波辐射人体后被人体皮肤反射或被人体吸收,容易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尤其通话时间越长,辐射强度积累越多,对人体影响越大。
  实验证明,长期使用耳机会造成对听力的伤害,有可能造成耳部血液循环不良、内耳毛细胞变性坏死甚至听神经伤害,尤其有些年轻人喜欢将音乐或者视频的音量开大,想借此来抵消外界噪音,这其实是雪上加霜的做法—短时间听觉迟钝,时间长听力下降不易恢复。
  一般来说,使用耳机要注意以下原则: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戴耳机每30分钟要休息10分钟以上);音量不要开太大,如果1米外的人对你说话无法听清楚,就要降低耳机音量了;选择戴起来舒适的耳机。另外,耳塞式耳机比耳罩式耳机更接近耳膜,对耳膜的刺激更为直接,对耳朵的影响也可能较大。
  对于听力已经受损的突聋患者,使用手机或者耳机时,常常会通过将音量开大或者反复加强通话时间以达到听觉效果,这样对听力的影响更为严重。此种情况下,患者应注意休息,尽量不要到噪音太大的场所,尽量不要戴耳机打电话、听音乐、看视频等,注意清淡饮食,戒烟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感冒等。
24小时排行
4月15日-21日是第2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国际骨研究协会主席加盟湘雅】...长期戴耳机耳聋提前30年?怎么戴不伤耳朵|戴耳机|耳朵_凤凰健康
长期戴耳机耳聋提前30年?怎么戴不伤耳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英国一项科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戴耳机听歌,可导致耳聋提前30年到来。耳机通常被分为头戴式、耳挂式与入耳式三种类型,其中对耳朵损伤最小的是头戴式。相比入耳式、耳挂式,头戴式虽然没有小巧便携的优势,但由于佩戴时不用入耳,所以对耳道、耳膜造成的伤害最小。
英国一项科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戴耳机听歌,可导致耳聋提前30年到来。
怎么戴耳机不伤耳朵(图片来源:东方IC)
耳机通常被分为头戴式、耳挂式与入耳式三种类型,其中对耳朵损伤最小的是头戴式。相比入耳式、耳挂式,头戴式虽然没有小巧便携的优势,但由于佩戴时不用入耳,所以对耳道、耳膜造成的伤害最小。
为了避免耳机给人体带来的伤害,佩戴时注意:
不要将耳机音量开得过大,用耳机听音乐或学外语时应注意控制音量,最好保持在40&60分贝(一般谈话声或略小),以感觉舒适悦耳为宜;
不要长时间连续收听,成人每天使用耳机不超过3&4小时,并以间歇收听为宜,最好每半小时就让耳朵休息一会;
应注意保持耳塞的清洁,每次用完及时清洗;在公交车内、地铁里、喧闹的大街等嘈杂环境下,最好不要戴耳机听音乐、打电话、骑车。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徐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播放数:404937
播放数:555790
播放数:324247
播放数:196133
48小时点击排行推荐到广播
61431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张梓琳的腿)
(月光皎洁)
(梅长苏的挚爱)
大家正在求推荐
&·&·&·&·&·&·
(118人参加)
(96人参加)
(72人参加)
(79人参加)
第三方登录:常见耳机致聋需要的推力大小|数码大家谈 - 数码之家
查看完整版本: [--
赞助商链接
常见耳机致聋需要的推力大小
作者: 小干妈
一些常见耳机致聋需要的推力大小,&& 需要把自己致聋的同学请参照下表: [attachment=5599153]
有的人觉得自己不够聋, 于是, 好事者总结了一些诊断标准。中国自己的 GBZ 49-200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  “诊断及诊断分级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型,根据较好耳语频(500Hz、1000HZ、2000HZ)平均听阈作出诊断分级。5.1 轻度噪声聋:26dB~40dB(HL)5.2 中度噪声聋:41dB~55dB(HL)5.3 重度噪声聋:≥56dB(HL)”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的 《气导听力零级》全国量值比对报告下载&&&&&&
赞助商链接
觉得自己不够聋的人, 请千万不要听从砖家的谗言。我朝已故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① 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75~90分贝。②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45~60分贝。② 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35~50分贝。中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声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① 控制噪声源。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声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② 阻断噪声传播。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
赞助商链接
&&&&&& 觉得自己的耳朵聋得不够彻底的人, 请一定要忽视下面的文字。
[attachment=5599199]
乐音和噪音没有不同。
&&&&&&至少在生理上没有不同, 大于某个阈值就会造成损伤。&&&&&& &&&&&&如果相信 “乐音和噪音....有所不同”,&& 恐怕是一厢情愿的。 &&&&&& 晚上如果开音乐会超过法定的时辰, 邻居肯定会投诉。
&&&&&&这也从法律的观点反证了乐音和噪音没有不同。
节选自网络上的资料:
&&&&&&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noise)。对噪声的感受因各人的听觉,感觉,习惯等而异,因此噪声 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一般来说人们将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交谈或思考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在0~120dB的范围内分为三级:①Ⅰ级(30~59 dB):可以忍受,但已有不舒适感,达到40 dB时开始困扰睡眠。 ②Ⅱ级(60~89 dB):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干扰增加,听话困难,85 dB是保护听力的一般要求。③Ⅲ级(90~120 dB ):显著损害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听觉器官损伤。 关于噪声标准是国际上争论的一大问题,因为它不仅与技术有关,而且牵涉到巨额的投资问题,所以,虽然“国际标准 化组织”(ISO)推荐了国际标准值,但不少国家还是公布了自己的标准。随着人们对噪声危害认识的日益加深和科学技 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开始从只注意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发展到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从而 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噪声标准,这是当前国际上研究噪声标准的趋势。目前的噪声标准主要分为三类。
--------------------------------------------------------------------------------------------1.听力保护标准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500 Hz、1000 Hz和2000 Hz三个频率的平均听力损失超过25 dB时,称为噪声性耳聋。 目前大多数国家将听力保护标准定为90 dB,它能够保护80%的人;有些国家定为85 dB,它能够使90%的人得到保护;只 有在80 dB的条件下,才能保护100%的人不致耳聋。目前我国制订的听力保护标准规定现有企业为90 dB,新建、改建企 业要求达到85 dB(《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2.机动车辆噪声标准 由于城市噪声的70%来源于交通噪声,如果车辆噪声得到控制,则城市噪声就能大大降低。为此,我国制订的相应的机动 车辆噪声控制标准(表3-2),强制性控制车辆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把关。 3.环境噪声标准
噪声环境复杂多样,所以环境噪声标准的制订最为复杂,通常是从噪声引起烦恼的角度来考虑环境噪声的标准。噪声对 休息睡眠与交谈思考的干扰是日常生活中最易引起烦恼的因素,因此环境噪声标准的制订,主要是以对睡眠和交谈思考 的干扰程度为依据。就睡眠而言,一个40dB的连续噪声,会使10%的人睡眠受到影响,在70dB时受到影响的人达50%。30 ~35dB的噪声对睡眠基本上没有影响。因此,我国也把安静住宅区夜间的噪声标准订为35dB。
学习一下。好多字
记得曾经到过某夜总会,那音乐的声音震得心脏都痛。提建议是不是控制一下音量,人家说进夜总会的人群就要的是这个效果,真是无语了。
:记得曾经到过某夜总会,那音乐的声音震得心脏都痛。提建议是不是控制一下音量,人家说进夜总会的人群就要的是这个效果,真是无语了。 ( 22:51) &&&&&& 这个世界就是那么奇妙
:&&&&&& 这个世界就是那么奇妙&( 17:59)&我感觉&& 晚上戴耳机听歌睡觉就会降低听力
:我感觉   晚上戴耳机听歌睡觉就会降低听力 ( 15:57) 睡觉是个自我修补的过程,&&就不要继续
:记得曾经到过某夜总会,那音乐的声音震得心脏都痛。提建议是不是控制一下音量,人家说进夜总会的人群就要的是这个效果,真是无语了。 ( 22:51) &&&&&& 确实是很无语
:我感觉   晚上戴耳机听歌睡觉就会降低听力 ( 15:57) &&&&&& 睡觉戴耳机还会刮伤自己
:记得曾经到过某夜总会,那音乐的声音震得心脏都痛。提建议是不是控制一下音量,人家说进夜总会的人群就要的是这个效果,真是无语了。 ( 22:51) &&&&&&&&很多人也不想自己算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Gzip en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牙耳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