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会传染吗

多重耐药菌的危害,传播途径,家属照顾会不会感染,如被感染...相关问题
提问时间: 10:00:39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32岁
指导意见:现代结核病已不是什么 难治的病了,只要治疗方案得当,服用方法正确,严格遵守“早期,规律,全程,联用,适量”的十 字治疗方针,是能够彻底战胜结核病的,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16:25:11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24
指导意见: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09:31:05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33岁
问题分析:你在怀孕期间最好是不要随便使用化妆品,以免导致机体过敏导致出现不适,最好要注意。意见建议:怀孕的时候最好是用孕妇专用的,或者是宝宝用的护肤品都可以的,对胎儿的发育是没有影响的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20:54:07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21岁
问题分析:根据你所描述的问题,你只是被多重耐药病人的针头扎上,但病人没有传染疾病,所以一般不会传染,细菌的传播途径很少通过血性传播,而病人又没有别的传染病,所以你因病人而染病的几率很小。至于要不要孩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11:43:25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8岁
问题分析:你好,宝宝如果已经确诊是骨髓炎,如果伤口没有长好说明骨髓炎的炎症还没有控制。意见建议:像这种情况,仍需要手术将死骨完全切除后,才有可能伤口愈合的。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16:25:44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68岁
病例分析:首先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系统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及降糖药物治疗,其中最重要的还属饮食与运动。不管你现在的血糖情况怎么样这两样是不能忽视的,此外糖尿病是可以损害全身各个组织
回复医生:共2个回答
提问时间: 10:09:33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20岁
病情分析: 人工流产后需要休息2周,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些富有营养的食物,使身体尽快恢复正常。流产后在没有月经来潮前要禁止性生活,禁止坐浴,禁止阴道冲洗和给药。意见建议:因为这
回复医生:共2个回答
提问时间: 19:30:15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65
你好,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中药治疗,可以服用复方鲜竹沥液,清开灵口服液,禁食辛辣鱼虾等食物。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提问时间: 07:20:13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78岁
问题分析:心脏病合并感染会加重,感染必须得到有效控制意见建议:多重耐药菌是治疗中的一个麻烦,可以使用万古霉素或者联合碳烯青霉素类
当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可能会更好
必要时可以用球蛋白增强免疫
回复医生:共2个回答
提问时间: 03:26:16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26岁
你好,你的情况是被感染的人扎到了,如果这个针头上面有患者的血液,这样的情况容易造成感染的。你的情况可以积极的消毒伤口,通过碘伏等消毒,另外通过头孢克洛片等消炎药预防感染的情况出现就可以了。
回复医生:共1个回答
无需注册&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性别:男女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
*提问字数大于10字以上,描述越清楚医生回答越详细哦
向全国15万专家即时咨询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韩明锋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导管相关血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 3.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医疗机构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做好ICU 、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1:22
韩明锋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韩明锋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韩明锋大夫提问
韩明锋的咨询范围: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肺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膜疾病, 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及慢性咳嗽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年18期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和合理制订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检测出所有多重耐药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457株,多重耐药菌1150株,25.46%;多重耐药菌中革兰阴性菌占26.93%,革兰阴性菌占73.07%;前三位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饱满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ICU、呼吸科及结核科,分别为33.00%、25.70%及18.90%;年龄最大89岁,年龄最小37d,60岁占52.6%;引起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和胸膜腔感染。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从预防、控制、管理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阻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46.5【正文快照】:
多重耐药菌(MDRO)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创伤性诊疗方法的增多,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和增多,造成人体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引起暴发流性报道也不断增多[1],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威胁[2]。为及时掌握多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平;张勇昌;陈惠琴;;[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年06期
李星军;李艳;刘敏;史莉;;[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林昌锋;邢贻雄;陈如寿;;[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年03期
王鹏;熊自忠;王中新;;[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年04期
魏树全;赵子文;钟维农;赵祝香;叶惠芬;陈惠玲;马为;蒋明彦;;[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年06期
钱小毛;糜祖煌;金海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年16期
匡艳华;何彩艳;张秋桂;刘双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年19期
王飞;俞建;严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小林;章芃;;[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李苏利;华川;李杨;;[J];当代医学;2009年25期
朱秀华;;[J];当代医学;2012年16期
钟金城;林定忠;;[J];临床医学;2012年03期
孙芳;罗征秀;符州;;[J];儿科药学杂志;2012年01期
马淙;周厚湘;李海灵;徐晨;董琨;邓启文;;[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年04期
唐平;张勇昌;陈惠琴;;[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年06期
何晓锋;刘芳;曹晋桂;张虎;吴镝;焦力群;马文杰;;[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年02期
李翔;陈辉;伍勇;漆涌;陈体;;[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林定忠;;[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春梅;钟晓祝;;[A];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芳;[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魏树全;[D];广州医学院;2009年
刘芳;[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李小娟;[D];大理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燕萍,戴相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年02期
陈章景,朱德妹,张婴元,胡付品,吴湜,汪复;[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年03期
朱德妹,汪复,张婴元;[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年04期
汪复;;[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年05期
朱德妹;汪复;张婴元;;[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年06期
倪语星;;[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年04期
朱晓浩;卢莉莉;;[J];临床外科杂志;2006年09期
糜祖煌;钱小毛;秦玲;;[J];现代实用医学;2007年06期
施蔚;王琴;孟曙芳;杜容;;[J];现代实用医学;2009年01期
徐丽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商桂珍,朱志敏,韦霞,王英人;[J];护理学杂志;2002年10期
张文梅;;[J];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16期
宋丽红;陈宝敏;李建菊;;[J];中国医院管理;2011年03期
张骏骥;卢萍;程念开;;[J];上海预防医学;2011年07期
王红梅;索瑶;李金娜;王瑞;;[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21期
李卫光;秦成勇;王一兵;朱其凤;马立新;迟蔚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年04期
丁力;黄晓敏;何秋玲;王改霞;;[J];医学信息;2008年04期
李素英;黄晶;于连聪;包东英;;[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任玲;周宏;郑雯;茅一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09期
王华琴;王邦秀;;[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梅卫玲;傅政;杨永丰;;[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徐敏;刘爱萍;;[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岳娅;胡富荣;明秀娟;刘中;;[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五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茅志娟;;[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五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曹霞;;[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王和银;谭永梅;方统念;;[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朱士俊;;[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五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徐荣佳;赵阿丽;;[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李婉华;陶文;;[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孟光乾;唐冰;雎桂玉;;[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谢明霞;[N];中国医药报;2003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史楠;[N];健康报;200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邢玉斌 索继江 刘运喜;[N];健康报;2009年
李天舒;[N];健康报;2007年
何进喜;[N];医药经济报;2001年
蓝建中;[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陈青;[N];文汇报;2008年
汪敏 孙莘玮;[N];健康报;2006年
王丹 采写;[N];雅安日报;2007年
巩玉秀;[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多双;[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王书会;[D];山东大学;2013年
许洪志;[D];山东大学;2004年
廖如燕;[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吴娴波;[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彭敬红;[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赵薇;[D];吉林大学;2009年
敖俊红;[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刘丁;[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贾宁;[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仲春红;[D];山东大学;2010年
车飞;[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李惠萍;[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张先玲;[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邢华燕;[D];郑州大学;2003年
叶双岚;[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刘建辉;[D];浙江大学;2002年
潘玉波;[D];吉林大学;2007年
李晓燕;[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陈红平;[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重耐药菌定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