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究生选方向,选学校重要还是选自己有兴趣的方向重要?

地方分站:
搜索热词:
热门专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在职研究生选择难题:专业重要还是名校重要
点击次数(次) 来源:
高考就等于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此时我们要做出人生中十分艰难的一个决定,那就是到底我们应该选择哪种专业,以及我们应该选择哪所院校。2013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辞别正在就读的香港大学文学院,复读备战北大中文系的新闻炒的是沸沸扬扬,报考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引起了高中生乃至在职研究生的深度思考。而对于而言,到底是专业重要,还是名校重要呢?在职研究生网分析如下。
八成职场人认为专业比较重要
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
调查显示,职场人还是很看重专业技能的,其中45.1%的职场人认为专业&非常重要&,40.2%的职场人认为&重要&,只有14.7%的职场人认为&不太重要&。同时,在长期以来的&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之争中,2/3的职场人选择了&专业&。
对此,在职研究生网分析认为,现代企业大多注重实干、实效,是否能迅速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学校&牌子&是否响亮对企业来说意义不大。名牌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具体到某个岗位,优势还是需要他的专业性来体现的。只有在同等条件的竞争下,企业才可能把天平倒向名牌大学的在职研究生。
一般来说,专业对在职研究生报考来说相对重要一些。这是因为,高等院校是由许许多多的学院和学科所组成的,一所学校的实力是由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对在职研究生报考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学到真才实学。因此,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就业方向、学籍管理等方面情况的重视,就显得更为重要,毕竟这些是最为关键的。当然,学校的整个学习氛围、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也很重要,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些都将隐含在专业学习中,如果学校条件再好,专业教学较弱,也无法掌握真本领。
目前市场上需求的是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懂技术,又要懂市场,因此他们要做的努力会更多。但是希望考生不要急功近利,片面的看重院校的名气以及专业的热度,考生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在职研究生综合咨询热线:010-
您当前的位置:›››报考常识›内容
在职研究生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
  很多在职人员在报考的时候,都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选择专业、院校。于是,有人就提议,感觉哪个重要就选择哪一个。那么,到底是在职研究生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呢?
  的招生老师分析道:对于报考者来说,专业、院校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很多时候两者的重要性是难以区分的。大家在报考的时候要认真选择,最好是选择知名度高、社会声誉好的院校中,自己又喜欢的专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不可随意跟风、盲目报考。
  知名院校比如往往能得到国家资金的大量投资,可购买高端设备,使教育设施一流,在硬件上占据优势。同时,名校对人才也具有吸引力,聚集着众多专家学者,他们的知识水平在行业领先,可以说在软件上也是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报读名校还能接触到更多的知名校友,名校的学术氛围好,优秀人物多,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自己得到熏陶的同时,还能与周围更多的精英们进行互动,这种良性循环的结果,必然促使大家都走向成功。
  专业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不会感到枯燥,也会有足够的热情及动力,这样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选择一个对口的专业,就能使在岗位上更加勤于钻研,促使职业发展更为顺利。
  总之,专业和学校都是重要的,在选择的时候,最好根据自身的兴趣、专长及未来发展方向慎重做出选择。
责任编辑:吴艳敏
网友热评已有0条评论
点击图片更换
本科无学位
本科有学位
学习知识并申请学位
学习知识不申请学位
申请学位没时间学习
学习知识并结识人脉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南威尔士大学
香港公开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
美国林肯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石河子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
湖北工业大学
香港经贸管理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法国英赛克高等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英国华威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美国纽约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魁北克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
浙江工业大学
北京物资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
中国海洋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房地产经营管理
产品质量工程
人力资源管理
连锁经营管理
公共关系学
高等教育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
现当代文学
<option value="000
<option value="—20000
<option value="—30000
<option value="—40000
<option value="—50000
<option value="—60000
<option value="以上跨考新闻传播研究生,请有经验的人指点如何选学校?
跨考新闻传播研究生,请有经验的人指点如何选学校?
本科读的不是新闻专业,但是想考新闻专业的研究生,想考好学校,但是又怕太难,也不太想考不好的学校。请问,该如何选择学校?
【前言】首先交代一下自己:09年考生。跨专业。女生。福建孩子。总分371(政治64,英语73,基础140,实务94)。本科是厦大英语系,广告双学位。
&&&&&&& 一点废话:&&&&&&& 很久以前就打算写这个帖子了.我是08年3月决定考研的,决定满突然,之前对考研一无所知,也没有学长学姐传授经验。一开始很茫然,搜集资料的时候潜到这个BBS,挖到好多经验贴,从素不相识的热心的前辈那里学到好多,少走了很多弯路,在此鞠躬。&&&&&&& 我是一个懂得心怀感激的人,所以,在此贡献出自己的复习经验,希望能写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考研经验,一方面算是对热心前辈们的感谢,另一方面顺便总结下自己的学习,同时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出现更好的经验贴(09的大家,都来写吧!)。&&&&&&& 另外,这只是我的个人经验,学习方法是要因人而异的,千万不要盲目COPY。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 注意,我的实务考的很差,所以对我的学习方法不要全信,希望实务考的不错的同学前来指教!【总的来说是这样的。。。】
Ⅰ.Step One--Decision-making&&&&&&& 我是寒假的时候开始考虑考研的事情,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3月份做的决定。&&&&&&& 关于做决定的一些建议:&&&&&&& 1,考研,与我有关,与你无关。从众心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如果你考研仅仅是因为身边的人都考研的话,那么完全没有必要。考研是自己的事,有同学一起复习固然好,但是考研更多的其实是自己跟自己的作战。大学都快毕业了,人云亦云的时代,也该结束了。负责地为自己做一个选择,listen to your heart.
&&&&&&& 2,新传,我真的喜欢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一句老话但绝对不是一句废话。考研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一直相信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否则你面临的将是四个季节的折磨以及无果。如果是这样,用这一段春夏秋冬来做其他任何事情,你一样可以做的很好。由于我之前学过广告双学位,对传播很有兴趣,大学里得的所有奖项基本都跟广告有关(说起来作为英专的人我挺不务正业的|||)。我的心告诉我,如果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以继续学习这些东西,我会很幸福。有很多跨专业的同学说,其实不太知道新传是什么,也不知道是不是感兴趣。我的建议是,借一些相关的书看看,当你了解新传是干什么的,你大概就可以判断自己是不是喜欢了。当然不要看太深奥的理论书,对新传一无所知的同学,推荐《点击传播》,北广的一群研究生合写的书,很基础也很生动。我去年是在图书馆借了几本指定书大概翻了一下,然后才决定要考的。
&&&&&&& 3,知己知彼,我有多大的胜算?虽然说考研是自己跟自己作战,毕竟独木桥也只有一条,而想过桥的脚有很多只,估计一下自己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有必要的。我觉得要考新传的人,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是很基本的要求,自己在网上找一些历年的报名人数,录取情况,分数线等等都是很容易的。但是也不要被那些数字吓倒,我刚看到那些数字的时候也冷汗了一把:去年全国报名的800个人,只录几十个,而且报名人数明显是逐年上升的趋势(今年是900多)。这里面还有很多是第2次或者第N次考的人,凭什么选上我?后来看到有前辈说,其实每年的弃考率都很高,大概有20%,这一下就减去200个人左右,坚持到2天4门都考完的,就更少了。对于这个说法我一开始有点怀疑,但是千真万确,在身边,很多同学在最后关头宣布放弃,考场上,当最后一场结束的时候,我的前后左右都只剩下空空的座位(很多人觉得上午没考好,下午就不来了。)报名的人里,还有不知道多少比例的人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一边复习一边想着工作的事情,这样的复习状态,基本也将他们忽略不计了。这样算下来,真正的竞争对手,也不是多的可怕。&&&&&&& 于是信心有了一点。不过这只是外因,马克思爷爷告诉我们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业。&&&&&&& 我思考了一下自己的优势劣势,相当于SWOT分析(本来是用来说服父母的,没想到他们无条件支持,很感动)&&&&&&& S:我是英语专业的,英语一门我基本不用复习,而且可以拉一些分。我是文科生,政治一门算是有点基础。我学过广告双学位,专业课知识算是有些。&&&&&&& W:我毕竟是跨专业考生,双学位当时其实没怎么认真学(悔恨T_T),专业课有好几本书是要完全从零开始。&&&&&&& O:本校学生多少有点近水楼台吧,买资料什么的都比较方便。需要新闻传播的资料的同学可以联系我qq:。厦大图书馆的资源也很丰富。&&&&&&& T:我们系大三下大四上的课还很多(期末考9门),而其他系或学校的人大四基本没课。我是第一年考,在经验上那些第N次考的人比我多的多。我基本没有行业实践经验。对自己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了,综合看来,我只要努力,还是有一定希望的。
&&&&&&& 4,请坚持,请专注。
&&&&&&& 这算是人生中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的一个比较认真的决定,第一次我决定去做这件大事是因为“我喜欢”,既然决定了,就要对自己负责, 把“放弃”这个词排除在字典之外。坚持其实不容易,9月份开始学校里会有很密集的招聘会宣讲会,身边的同学都会开始穿上正装和高跟鞋,好朋友会打电话告诉你他明天要面试了或者他今天拿到OFFER了,寝室的人保研了…在这样的嘈杂的环境下,你能不能保证心无旁骛?爸妈出于关心建议我也应该去适当参加一点招聘会比较保险,但是我一个都没有去。因为脑袋只有一个,时间只有那些,而路只能有一条,既然决定了,就要专注。而且答应了自己,如果没有考上,绝不给自己第二年的机会了。破釜沉舟么,也算是自我激励。&&&&&&& Ⅱ. Step2. What material do you need.
&&&&&&& 1. 参考书:
&&&&&&& 不用多说了,课本是最基本的。厦大去年指定了8本参考书,在网上很容易可以搜到。专业课是我最担心的,也是花时间最多的。专业课要考2门,基础卷+实务卷。前者主要考理论基础,说白了就是背书啦,后者是很灵活的,答案来源于课本但是又不可能在课本上直接找到,要对知识活学活用。8本书里,基础卷主要包括:新传史-传播学-导论;实物卷主要包括:广告学概论-心理学-公关-电视新闻-报纸编辑(以上排序按照个人认为的主次顺序)。
&&&&&&& 以下分别说说这“八大仙”:&&&&&&& 1)《新传史》-基础卷里最重头的一本,基础卷的填空题都出自它,从近一两年考题看,一般还会有2个简答,1个论述。虽然我觉得我报的是传播,新传史对我没什么用,但是据统计新传史在150分的卷子里占了至少80分(!),实在不敢怠慢,也怠慢不得。因此新传史是我最早开始复习的一门,由于大部分是史实的叙述,专业理论性没那么强,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可以作为下手的第一本。读史,线索的梳理是很重要的,脑海里要有一个清晰的时间坐标,否则你埋头读了半天也还是晕。建议看新传史之前先找个中国近代史看看,新闻史不是孤立发展的,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步、每一个变化都给新闻业带来很大影响,理解了中国历史,也就理解了中国新闻发展的轨迹。关于新传史这本书的笔记啊总结啊提纲啊,BBS上资料很多,我也打印了很多,但是感觉没多大用,还是要自己去梳理,才能内化。&&&&&&& 2)《传播学》-一开始最让我头痛、后来发现最有用的一门。作为跨专业的,这本书虽然不厚,却是最抽象最陌生的。相信很多跨专业的同学都有一样的感觉:看第一遍书的时候整个人晕掉了,基本上不知所云,一大堆陌生的专业名词,一大堆陌生的老外名字(说实在的到现在我也记不太明白),一大堆陌生的理论,很可怕,很打击。这个时候最主要是调整心态,不要慌了,更不要放弃。我的做法是,先花几个星期的时间,好好地从头到尾看一遍书,尽量去理解它,实在看不懂的东西,就先放过去(不是跳过去)。第二遍开始细读,以章为单位,就会发现第一遍看不懂的东西似乎有点懂了。然后第三遍,已经比较熟悉了。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不知不觉。到12月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基本都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接受问题存在的事实,“我就是看不懂,但是我总会懂的。”另外,多联系实际,理论又枯燥又难以理解,多看新闻,多留心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传播学,无处不在,不但学习的乐趣多了,一切也变得简单多了。我开始试着用传播学的理论去分析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看法,这让我觉得就算考研没有结果,我也有了收获,那就是看问题的高度。
&&&&&&& 3)《导论》-呃,比较不喜欢的一本,不过幸好是最薄的一本,考的也不多,可能只考一个名词解释,或者再加上一个简答。建议安排在《传播学》后面复习,因为知识点跟传播学的理论有呼应--新闻学和传播学是相通的,传播学像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公式。而《导论》又像是《报纸编辑》《电视新闻》等的公式,基础打好了,后面的复习要省力的多。
&&&&&&& 4)《广告学概论》-由于换参考书版本了,我是到10月才拿到这本。爱爱写的书就是赞啊,每章后面还附有案例,很生动,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挺有乐趣的。这本书算是实务卷里比较重头的部分,名解简答论述都可能考到。基础的理论还是要背好,实物卷也可能考到课本里原原本本的大题的。不过这部分会考的很灵活,光看课本是不够的,还要结合一年来的行业内热点,多看案例。听前辈说要找导师论文来看,我也找了一些,虽然考试都没用到,但是多了解一点也没坏处。我去听过2次爱爱的讲座,真是又博学又谦逊的学者(心_心)。&&&&&&& 5)《心理学》-这书版本比较旧了,有一些结论不太跟得上现在的情况,所以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很迷惑。所以这本书,我基本上把描述性的文字,图表和数据都略过了,只抓出最规律性的结论和重要的理论,考得也不多,复习的还算轻松吧。&&&&&&& 6)《公关》-09年换版本的参考书之一,变得好厚。夏天拿到书的,看到厚厚一大本,有点绝望,还是要硬着头皮啃。结果考完实务卷以后我就郁闷了,一分都没考。虽然近年来公关的分值就一直很小,也不至于一分都不考吧- -||| 对于明年的考试,我也很难预测,搞不好突然公关大爆发考个大题呢…毕竟过去的一年公关事件还是很多的。但是我很赞同全书里说的,不管考多少分,作为学传播的人,公关还是很有必要掌握的。而且从公关这本书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理论的东西,很多原则对今后做人处事都很有好处。&&&&&&& 7)《电视新闻》-09年全新参考书。由于是全新的一本,没有经验可循,只能自己摸索了,不过从真题里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题目(当年考属于课外题,今年考就属于课内题了,没有理由不会了)。这本书写的很生动,引用了很多大家都熟悉的案例,而且有一些概念,像“现场报道”“卫星连线”什么的,根据自己看电视的经验,也比较好理解。我的做法是整本书花3天过了一遍,然后重点背课后的知识点。后来好像是考了一个简答,还有名解(不过名解SNG应该是属于课外的吧)&&&&&&& 8)《报纸编辑》-考的很少的书。虽然看起来厚厚,不过内容都很简单。我就准备了名词解释和几个简答题,没花多少时间。而且有的大题引用传播学或者导论的知识点都能够答个大概,都是相通的,不行就编呗。
&&&&&&& 10年真题是必备的资料,实验证明认真研究真题甚至背诵真题有着神奇的效果&&&&&&& 比较总结历年真题以后你就会发现很多题目是重复考的,特别是基础卷。而且厦大出题并不像政治统考那样遵守“3年不重复”原则,也就是说某题今年考了,明天还是可能原题考,后年可能还考。或者今年这个知识点考名词解释,明年就考简答。所以就算近年考过的知识点也不能放过,侥幸和偷懒心理是没有出路的。09年基础卷大部分题都来自真题,实务卷的评论居然也是考过的(这都能重复,无语)。[关于如何搞到真题,很多人问。在买专业课资料之前,我是在这个BBS上找的学长学姐的真题资料,98年到08年的,有答案。需要新闻传播的资料的同学可以联系我qq:。先把专业书过了一遍,暑假期间认真统计了一下真题,在书上把相关的知识点做了标记(比如,这段哪年考过什么题型),发现某些知识点是反复考的,有些知识点从来只考填空,有些知识点从来只考大题,这样接下来的复习就很有针对性和方向了。所以说有些规律,是要自己总结的,没有什么参考书或者学长学姐可以告诉你。
其他回答 (1)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02 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 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03 当代新闻理论 郑保卫 新华出版社 2003 04 新闻理论教程 杨保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05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06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第二版) 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07 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 喻国明 华夏出版社 2005 08 新闻采访学(第二版) 蓝鸿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09 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0 新闻写作精要 高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11 新闻编辑学 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12 广告学教程(第二版) 倪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3 公共关系学(第三版) 熊源伟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 14 公共关系案例 涂光晋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4 15 《国际新闻界》杂志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16 《新闻与传播》杂志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近一年 传播学专业介绍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和媒介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张隆栋教授就已在《国际新闻界》上撰文引介传播学。80年代初,新闻学院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正式开设传播学课程,并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教材和科研成果。1998年,新闻学院首批被批准为传播学硕士点和传播学博士点,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新闻学院设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媒介经济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广告研究中心和危机传播管理研究中心,并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学者和导师,为在读研究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与科研条件。 传播学专业共设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 1.传播理论研究方向,包括传播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传播效果研究、传播体制研究、危机传播管理研究等课题领域。责任教授郭庆光是国务院新闻学科评议组成员,也是本学科第一部国家级重点教材《传播学教程》的作者;责任教授陈力丹横跨新闻学、传播学两大领域,其代表性成果《精神交往论》和《舆论学》是国内传播研究中的经典之作。 2.视觉传播研究方向,包括电视传播和摄影传播。视觉传播是新闻学院的优势学科领域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我国摄影界和广电行业培养了包括“荷赛”摄影大奖获得者在内的大批杰出人才。目前,新闻学院作“211”和“985”重点建设项目的广播电视演播中心即将投入使用,为视觉传播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国内一流的设备和条件。本方向的博士生导师盛希贵教授,是我国视觉传播领域的知名学者。 3.新媒体研究方向。新闻学院自1997年起开设网络新闻传播课程,2000年在硕士层次设立网络传播方向。目前,新媒体研究以“大传播、全媒体”理念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使学科建设不断适应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形态的变化,本方向博士生导师彭兰教授是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并获得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 4.策略传播研究方向。策略传播是西方应用传播近年兴起的重要分支,也是传播学科的国际前沿地带,研究方向包括了公关、广告、营销传播、品牌构建等多个具体学科领域。该方向的博士生导师、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是国家形象传播的专家,博士生导师倪宁教授是广告传播领域的知名学者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厚实的理论功底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新闻宣传、公共关系、广告、传媒管理、教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工作。 传播学专业目前有教授 8 人、副教授 3 人,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富于学术创新精神。目前,我院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北卡莱罗纳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东京大学信息学环等众多国际著名大学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定期聘请著名学者来院讲学,并为在校生提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主要专业课程 硕士生主要课程 方法课包括: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媒介市场分析和媒体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 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传播史研究、新闻理论研究和传播理论研究 专业课包括:网络传播研究、公关理论与实务、视觉传播研究、传媒经济研究、 出版理论与实务、广告理论与实务 选修课可从全校的课程中选择 先修课包括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实务、传播实务、广播电视实务。跨专业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具体研究方向从中选择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考研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文章标签:美国硕士申请、美国留学选校美国读研究生,是选择专业排名靠前还是综合排名靠前的学校?知乎,作者Brian,翻译Keenor对于研究生院来说,专业(院系)排名更重要。同时,我也同意知友周杰的看法:导师是最重要的。但是很多人在问:“怎么样才能找到好导师”。当我寻找一个顶尖导师的时候,我会先看他/她的研究质量。如果能找到一个声誉良好的导师,我的工作成果就会因为导师的光环而增益。一个成功的科研人员也会提出更多有前景的研究课题、更深入的后续问题、更严厉地评判我的结论并且整体而言,对我的工作有更高的标准。他/她还会有更宽广的人际关系网。我通常会先用h-index来评估一个科研人员的工作成果。h-index是一种衡量科研人员工作成果质量的统计工具。所谓的全明星级别科研人员的资料是这样的:K. J. Ray Liu而这是一位业界公认声誉良好的教授:Shuvra S. Bhattacharyya这是一位初露头角的教授: Matthew C. Stamm如果我知道我想要研究的具体方向,那我就会搜索这位导师在这方面影响力最高(也就是引用次数最多)的作品。我会挑选出每个教授所研究的某个具体的项目或作品,并联系他们。我会先打他们的电话,如果联系不上就发邮件。在第一封邮件里我会阐明我对某个项目有多么感兴趣,并且提出一个有关且富有见解的问题。如果我没有收到回信,我会给他打电话,并且礼貌地询问对方是否看到我的邮件(很多教授们每天都会收到数百封邮件),然后再在电话上阐明我的问题。在第二封邮件里我会感谢他/她的回答。如果可能的话,向他/她展示我在相同领域里的项目。我会告诉他/她,我正在申请各个研究生院,但是最想加入他/她的项目。我会提到我把我的个人简历放在了邮件附件里,如果他/她能够给我的求学之路提供些意见我将不胜感激。如果我有幸获得面试的机会,我将趁机来观察导师的性格特点,我会尽量不因过分贪婪而选择最有名的那个导师。由于我要在接下来的四年(译者PS:美国Ph.D通常是五年)与我的导师共事,我希望能找到一位合得来的导师。因为当我的研究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一个能给我富有建设性反馈又不会起争执的导师,而这时两个人性格的和谐就十分重要了。推荐阅读:《2016年USNEWS最佳研究生院各专业排名》-----回复#研究生院排名#调取阅读《选学校时还把USNEWS奉为至宝?图森破!你忽略了更有价值的东西!》-----回复#选校#调取阅读《成功申请美国研究生的10大“潜规则”》-----回复#潜规则#调取阅读《美国留学:去读研究生?那你需要这些基本知识》-----回复#基本知识#调取阅读【美国留学中心】最齐全的美国留学资讯,最扯的美国新闻吐槽,最有用的留学攻略,为留学生和即将的留学生答疑解惑。微信ID:usagogogo美国留学问题戳阅读原文评估选校
22小时前22小时前22小时前22小时前一天前
12分钟前12分钟前13分钟前13分钟前13分钟前
社交媒体运营经验交流,行业动态讨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学研究生方向选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