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光源发出的光什么是偏振光光?

光的偏振及相关知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光的偏振及相关知识
光​学​课​件​,​比​较​翔​实​介​绍​了​光​学​偏​振​的​基​本​内​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7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2012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13.6光的偏振练习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年份:2012年
省份:全国
试卷类型:同步测试
上传日期:累计组卷次数
由下列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光是横波(  )A.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B.光的折射现象C.光的全反射现象D.光的偏振现象
答案:-解析:-
对于自然光和偏振光,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从太阳、蜡烛等普通光源直接发出的光是自然光1 M0 Q" f* e9 \0 H B.自然光通过一个偏振片后成为偏振光,偏振光再通过一个偏振片后又还原为自然光( \' V" e) h1 K* ]8 ]. a8 K C.电灯光透过偏振光,偏振片旋转时看到透射光的亮度无变化,说明透射光不是偏振光" `" X. ?2 j, [; \& L( ? D.自然光只有在通过偏振片后才能成为偏振光- b. i8 T& T2 j: Z1 h
答案:-解析:-
如图19-1所示,让自然光照射到P、Q两振片上,当P、Q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夹角为以下哪些度数,透射光的强度最弱(  )图19-1A.0°' \# A
X1 e$ K" b* F B.30°1 h4 E7 \; _% d& @8 C0 f3 g& C C.60°8 G* @5 U* H/ Y D.90°: \5 d: T8 B1 H
答案:-解析:-
在杨氏干涉实验装置的双缝后面各放置一偏振片,若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相互垂直,则(  )A.光屏上仍有干涉条纹,但亮条纹的亮度减小, X: e7 i: ]2 J& F. jB.光屏上仍有干涉条纹,但亮条纹的亮度增大9 B1 C) M0 f* G7 A! A. PC.干涉条纹消失,光屏上一片黑暗: L, b3 K+ j* W/ @7 I3 j" e+ ?D.干涉条纹消失,但仍有光射到光屏上
B/ C1 h( F. A8 Q% C21世纪在线题库: / 免费
答案:-解析:-
如图19-2所示,P是一偏振片,P的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  )图19-2A.太阳光. i+ L- T# W- I% H- b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E+ i& S% c) g. f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 Z# `0 N: ]
f- a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 e2 L, C* ?4 O! [* J% @
答案:-解析:-
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将它们放在一盏灯的前面以致没有光通过。如果将其中的一片旋转180°,在旋转过程中,将会产生下述的哪一种现象(  )A.透过偏振片的光强先增强,然后又减少到零5 F0 P* D6 M) D3 Y; _% I& I B.透过的光强先增强,然后减少到非零的最小值
_. ]2 h& ?$ V1 Q0 ^2 i& I C.透过的光强在整个过程中都增强4 d' E) I" X1 P1 ?( C D.透过的光强先增强,再减弱,然后又增强, U6 K; \4 R% ^* N7 C* a
答案:-解析:-
在如图19-3所示中,A、B为两偏振片,一束自然光沿OO′方向射向A,此时在光屏C上,透射光的强度最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9-3A.此时A,B的偏振方向平行& _% A5 I6 J, iB.只有将B绕OO′轴顺时针旋转90°,屏上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为零4 @ X+ ]7 a
AC.不论将A或B绕OO′轴旋转90°时,屏上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为零# L4 G$ V& j( a' UD.将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80°时,屏上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为零9 b" ?
Q4 e1 ^5 ^' Z2 C3 d
答案:-解析:-
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照像时,常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片偏振滤光片使景象清晰,关于其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强透射光的强度& ]4 X- h2 G5 b0 [ B.减弱所拍摄景物周围反射光的强度1 `: Y6 I5 M; L, e" J! Q C.减弱透射光的强度6 B% O6 Q* Q+ `0 Q9 H2 F D.增强所拍摄景物周围反射光的强度( g3 d3 c7 I# O0 A1 `, j- K; P
答案:-解析:-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  )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4 N- _* h9 L5 \* E) j* X3 \1 @5 W 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9 U; Y6 g3 h' I" A- `+ c 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光片可以使照片更清晰/ `: a5 @; T" d# L& Q2 b/ c 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荧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2 ]1 X0 b& ?, T
答案:-解析:-
夜晚,汽车前灯发出的强光将迎面驶来的汽车司机照得睁不开眼,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若考虑将汽车前灯玻璃改用偏振玻璃,使射出的灯光变为偏振光;同时汽车前窗玻璃也采用偏振玻璃,其透振方向正好与灯光的振动方向垂直,但还要能看清自己车灯发出的光所照亮的物体。假设所有的汽车前窗玻璃和前灯玻璃均按同一要求设置,如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A.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水平的% S: Q( X2 Y( M) L B.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4 j# d5 e, e" K C.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45°,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左上45°0 V
N. @( N" c# @) I D.前窗玻璃和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都是斜向右上45°* E, L8 _+ W7 F& i9 N* Q9 R$ ]: G
答案:-解析:-
一段时间以来“假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奶粉中的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旋光法”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鉴定含糖量。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会相对于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一个角度α,这一角度α称为“旋光度”,α的值只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α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如图19-4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9-4A.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B.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C.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最大,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αD.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α
答案:-解析:-
如图19-5所示,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让太阳光或白炽灯光通过狭缝S形成细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点(半圆的圆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现保持入射光不变,将半圆柱绕通过O点垂直于纸面的轴线转动,使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恰好垂直。在入射光线的方向上加偏振片P,偏振片与入射光线垂直,其透振方向在纸面内,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图19-5A.反射光束1消失1 C- D9 T0 R. M& V$ B. Z" E# G B.透射光束2消失: O8 M3 `
G! S2 P6 ^* ^. d* i2 I" G4 E1 U C.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都消失+ `$ T/ ]7 Y; _" X
D D.偏振片P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90°,透射光束2消失% A$ Z& P! \) B% h$ I& Y
答案:-解析:-
当戴上偏振片眼镜观察水面时,能够清楚地看到水中的游鱼,试解释其中的道理。
答案:-解析:-
市场上有一种太阳镜,它的镜片是偏振片。查找资料或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不用普通的带色玻璃而用偏振片?安装镜片时它的透振方向应该沿什么方向?利用偏振眼镜可以做哪些实验、哪些检测?
答案:-解析:-
实验证明让一束太阳光入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如果入射角合适,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是互相垂直的,且偏振方向也是互相垂直的偏振光。已知水的折射率为1.33,求这一入射角为多少?
答案:-解析:-第三章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教案
资源分类:
学科中心:
资源搜索:
&&约有73 项符合 第三章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的 新人教版高中选修2-3物理 查询结果
12.3光的干涉
教材分析
本节是对干涉现象的初步认识,但是为下节双缝干涉实验做了重要的理论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知道从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
.掌握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何处出现亮条纹,何处出现暗条纹.
掌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知道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掌握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通过实验初步认识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其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杨氏把一个点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分成两束,理解相干光源的设计思想
13.6光的偏振
一、教材分析
《光的颜色 色散》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13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主要认识光的偏振现象以及偏振现象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振动中的偏振现象,知道只有横波有偏振现象
2、了解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区别,知道日常见到的光多是偏振光。
2、能力目标
1、知道偏振光的一些应用
2、通过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偏振现象应用的广泛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光的偏振现
13.5光的衍射
一、教材分析
《光的颜色 色散》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13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主要认识光的衍射以及衍射光栅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的衍射现象,知道发生明显的光的衍射现象的条件,从而对光的波动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常学习知道“几何光学”中所说的光沿直线传播是一种近似规律.
2、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和对单缝衍射装置的观察,理解衍射条件的设计思想.
(2)在认真观察课堂演示实验和课外自己动手观察衍射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比
光的干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知道从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
2.掌握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何处出现亮条纹,何处出现暗条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体会把一个点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分成两束,得到相干光源的设计思想。
2.通过根据波动理论分析单色光双缝干涉,培养学生比较推理,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光的本性的初步认识,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双缝干涉图象的形成实验及分析
光的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的衍射现象,知道发生明显的光的衍射现象的条件,从而对光的波动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学习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是一种近似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和对单缝衍射装置的观察,理解衍射条件的设计思想。
2.在认真观察课堂演示实验和课外自己动手观察衍射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比较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泊松亮斑”等科学小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定的自信心、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和科
光的偏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振动中的偏振现象,知道只有横波有偏振现象。
2.了解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区别,从光的偏振现象知道光是横波。
3.了解日常见到的光多数是偏振光,了解偏振光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机械波的偏振实验和光的偏振实验掌握类比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光的偏振应用的学习,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外活动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物理的观念和习惯。
【教学重点
波的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
2.知道波发生衍射的条件.
3.知道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从实验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衍射现象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从现象中发现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波的衍射现象.
2.波能够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教学难点】产生明显衍射条件的教学.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电教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水波槽、两块挡板、两块有小孔的木板、实物投影仪、水波的衍
江苏省2011届高三物理一轮教案
光的干涉、用双缝干涉测波长、衍射现象
一、知识点梳理
1、光的干涉现象: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差恒定(步调差恒定)的两束光,
在相遇的区域出现了稳定相间的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的现象。
(1)产生干涉的条件:
①若S1、S2光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符合
,(n=0、1、2、3…)时,出现亮条纹;
②若符合,((n=0,1,2,3…)时, 出现暗条纹。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之间的中央间距为。
(2)熟悉条纹特点
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
光的干涉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光干涉的条件;
(2)理解光的干涉条纹形成原理,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
(3)如何用波动说来说明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怎么会出现时间上是稳定的,空间上存在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表述、概括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表述物理现象,概括其规律特征的能力,学生亲自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波的干涉条件,相干光源;如何用波动说来说明明
江苏省2011届高三物理一轮教案
光 的 偏 振
激光
一、知识点梳理
1、自然光和偏振光的定义
(1)光的偏振
偏振光: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一个特定的方向振动,叫偏振光。
①光的偏振也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而且是横波。各种电磁波中电场E的方向、磁场B的方向和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之间,两两互相垂直。
②光波的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主要是由电场强度E引起的,因此将E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③自然光。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直接发出的光,包含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
光的干涉、薄膜干涉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光干涉的条件.
(2)理解光的干涉条纹形成原因,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
(3)了解双缝干涉条纹的特点.
(4)知道薄膜干涉是如何获得相干光源的,了解薄膜干涉产生的原因,知道薄膜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表达、分析及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光的波动性的发现过程,渗透科学家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透明发波水槽,投影仪,光的干涉演示仪,激光
三、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
教学目标
1.对已复习过的机械波和光波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对相邻、相近和相似知识进行比较,对相同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从而达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2.在学生已经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设置一些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真思考进而加深对光的干涉和衍射想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复习相干光源的获得及光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条件,双缝干涉中为什么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及明暗条纹的计算方法,从而确切地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形成.
2.在新的情景下能够运用波的分析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设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2.4、5 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衍射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
2、知道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3.知道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
二、教学重点: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实验演示
四、教 具:水波槽、两块挡板、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大家都熟悉“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物理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原来波遇到狭缝、小孔或较小的障碍物时会产生一种特有得现象,这就是波的衍射。
(二)进行新课
波在向前传播遇
第13单元:光的衍射
教学目的:1、通过对肥皂液薄膜干涉的分析和实验使学生理解薄膜干涉的原理。并对光的干涉现象加深认识。
2、通过举例使学生了解薄膜干涉在科学技术中的一些应用
3、从光的衍射实验中使学生对光的波动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内容:1、薄膜干涉的原理及实验
2、光的衍射条件
3、光的衍射图样
教学过程:
复习
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若两狭缝间相距0.1毫米,缝与光屏的距离是2米,已知屏上相邻两条暗纹之间的距离是1.3厘米,求这种色光的频率?(4.62×1014赫兹)
讲授新
光的偏振、激光
(-)引入新课
  问题: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波.我们知道波有横波和纵波,那么,光波是横波还是纵波呢?
  让学生思考、猜测.
  教师让学生观看机械波的偏振实验.
(二)教学过程
  1、首先用机械波来说明横波和纵波的主要区别.
  我们已经知道绳波是横波,如果在它的传播方向上放上带有狭缝的木板,只要狭缝的方向跟绳的振动方向相同,绳上的横波就可以毫无阻碍地传过去;如果把狭缝的方向旋转90°,绳上的横波就不能通过了,这种现象叫偏振.
  横波的振动矢量垂直于波的传播方
波的衍射 教案
第十章 第五节 波的衍射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知道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3、通过观察水波的衍射现象,认识衍射现象的特征.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是理解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了解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且仅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一般来说,波长大的波容易产生衍射,波长十分小的波,观察它的衍射现象就不容易了.
例如:将一只小瓶立于水波槽中,在槽中激发水波,若想在瓶子后面看到水波绕进的现象,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
当障碍
光的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的衍射现象,知道发生明显的光的衍射现象的条件,从而对光的波动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常学习知道“几何光学”中所说的光沿直线传播是一种近似规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和对单缝衍射装置的观察,理解衍射条件的设计思想.
2.在认真观察课堂演示实验和课外自己动手观察衍射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比较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泊松亮斑”等科学小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定的自信心、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研究品德.
●教
光学?光的干涉?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光干涉的条件.
2.理解光的干涉条纹形成原理,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
3.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表述、概括能力.
4.通过“扬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学习,渗透科学家认识事物科学的物理思维方法.
?
二、重点、难点分析
?
1.波的干涉条件,相干光源.
2.如何用波动说来说明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怎么会出现时间上是稳定的,空间上存在着加强区和减弱区并且互相间隔,如何理解“加强”和“减弱”.
3.培养学生观察、表述、分
第13单元:光的衍射
教学目的:1、通过对肥皂液薄膜干涉的分析和实验使学生理解薄膜干涉的原理。并对光的干涉现象加深认识。
2、通过举例使学生了解薄膜干涉在科学技术中的一些应用
3、从光的衍射实验中使学生对光的波动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内容:1、薄膜干涉的原理及实验
2、光的衍射条件
3、光的衍射图样
教学过程:
复习
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若两狭缝间相距0.1毫米,缝与光屏的距离是2米,已知屏上相邻两条暗纹之间的距离是1.3厘米,求这种色光的频率?(4.62×1014赫兹)
讲授新
【上一页】
All Rights Reserved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光的偏振性 马吕斯定律.ppt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偏振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