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儿子惰性气体很大如何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新闻搜索:
?&& 12-02-23
?&& 12-02-23
?&& 12-02-23
9岁儿子不是亲生的?夫妻俩各执一词 孩子挺遭罪
订东北网彩信手机报,移动发KTDBW到,联通发DBWY到,电信发DBWY到。
东北网手机版
浙江在线02月23日讯 上周刚写了一对夫妻离婚,儿子在法庭外独自等着的报道,今天又有一个类似的。不过,采访下来,这个小男孩更让我心疼。他连自己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也不知道。
  这起离婚案是前天判决的。这对夫妻原本居住在慈溪,后来迁居奉化。两人有一子一女,女儿已经21岁了,儿子才9岁。
  去年11月份,丈夫宋先生请求法院判决离婚,并申请亲子鉴定。妻子陈女士同意了鉴定。最终得出结果,孩子果真不是宋先生亲生的。
  这回,宋先生铁了心要离婚。岂料,陈女士说,是丈夫缺钱用,让她以卖身的方式赚钱补贴家用。他一早就知道儿子不是自己的,仍坚持让陈女士生下来。
  案情变得扑朔迷离。但无论孰是孰非,孩子总是最无辜,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丈夫:我在外头忙
  她就带男人回家
  法庭上,宋先生在讲述要求离婚的情由时,涨红了脸,显得义愤填膺。
  他说,自己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不在家。每当他外出时,妻子就会把别的男人带回家里来,还发生不正当关系。而且,还都是不同的男人。
  2003年,儿子出世前,他没有多想。儿子慢慢长大了,邻居看了都摇摇头,说这父子俩一点也不像,他才开始怀疑。
  “如果早知道是‘野孩子’,当初我绝对不会让他生出来的!”宋先生恨恨的,边说边死死盯着陈女士。
  法官问他,儿子那么大了,怎么现在才提出要做亲子鉴定,要离婚。
  “还不是她天天吵着嚷着要离婚!我干脆遂了她的愿。”宋先生说着,又瞟了一眼陈女士,一脸嫌恶。
  妻子:他好赌不顾家
  叫我卖身赚钱
  宋先生一边控诉妻子的“不检点”,陈女士径自抹着眼泪。看到丈夫最后那嫌恶的一眼,她终于忍不住了,说出了让法官都大为震惊的另一个版本。
  “他很喜欢赌博,又是输得多,赚来的钱都归自己,一分也不会用到家用上来。我工资也不高,平时的生活费都要从娘家、朋友借。”
  陈女士说,她也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年了,十几年前的某一天,丈夫突然提出,要么把床让出来,让给别的男人,好让她靠这赚点钱,补贴家用,以后也用不着到处借了。
  陈女士最初不肯,可见丈夫动了真格,果真把床让出来,“自觉”到外面睡,再想想10岁才不到的女儿,她屈服了。
  这事进行了好几年。“最开始收70元一夜,到后来涨到了200元一夜。”
  2003年,陈女士发现自己怀孕了,怀疑不是丈夫的,马上告诉了他。“可是他说,不要打掉。万一是个儿子呢。”
  不管是非真假
  遭罪的还是孩子
  两人各执一词,丈夫义愤填膺,妻子泪水涟涟。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9年前的事实真相,法官也无从查证。但通过种种表现,可以断定,两人感情已经破裂,法官准许他们离婚。
  庭审到了分割财产时,这对夫妻事无巨细,一一都要算清楚。大到存折、房租费,小到痰盂、枕头,甚至连几年前修葺房屋所用的瓦片横条,两个人都不肯吃一丁点亏,一样一样要摊开来算清楚。
  两个孩子怎么办?两人都没有提起。但宋先生明确表示了,“我的孩子我养,她的她养,我不要。”
  不知是什么原因,两人还把儿子也带到了法院。庭审过程中,因为法院的旁听规则,小男孩只能一直在外头等着,不知道里面的情形。他的表情愣愣的,也不和人说话。但每次看到有人从里面出来,他都要追上去,什么话也不说,只是一脸疑问地看着对方。
  法官作出判决后,从法庭出来,看到小男孩一个人在走廊上蹲着。
  “小男子汉要勇敢,爸爸妈妈分开以后,你不要有阴影,你的路还很长,要乐观向上、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生活有热情有希望的好孩子。”小男孩似懂非懂,只是盯着法官,点点头,又摇摇头。
   教育频道QQ交流群:
 我来说两句
 如有任何建议或看法,欢迎与我们联系,来信请寄(邮寄时把"#"换成"@")
  【相关阅读】
  今日推荐
教育资讯,更多精彩在首页,
 每周热点排行 
搜捕新发现
院校信息库
 高校信息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热点:&&&&
父亲教育不听话的9岁儿子 用缝衣针刺穿其耳朵
来源:人民网
  新华社南宁12月22日专电 (记者 刘晓莉) 近日网络上传出一张触目惊心的照片,一根缝衣针从9岁的男孩外耳廓穿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缝衣针是孩子的父亲扎进去的,原因是小孩上补习班后没有按时回家,而是跑去玩电脑游戏。受“狼爸”将孩子打进北大的启发,广西南宁的一位父亲自创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缝衣针教育”,遭到网民谴责,法律界人士指出,南宁版“狼爸”针刺儿童的做法,涉嫌构成虐待家庭成员罪。  儿子不听话 父亲用缝衣针扎耳朵  从12月16日开始,一张一名身穿校服的小男孩耳朵上穿着一根带着红线的缝衣针的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据小男孩的父亲郑某介绍,这张照片拍摄于12月10日晚。当晚7时许,郑某下班回家没看到儿子郑良(化名),他推测儿子上完周末英语培训班后,又跑出去玩了。几分钟后,附近某通讯营业厅的保安打来电话,称郑良在营业厅闯了祸,让他去赔偿损失,认领小孩。  当晚9时许,郑某把郑良领回家,随后开始用针刺进行惩罚。郑某称,他惩罚时也是讲原则的:偷跑出去玩,刺双脚;偷偷玩电脑、上网,刺双手;本来保证做到的事情没做到,刺外耳廓。当天郑良把这3条“禁令”全部违反了,所以被同时刺3个部位。  郑良的手、脚上有多处伤痕和血印,外耳廓上的针孔,也不止一个。郑某坦言,他的确经常打骂孩子,用针刺来惩罚,也已不是第一次。  郑某的“缝衣针教育”经网络公布后引起轩然大波,郑某的教育方式引发网民的谴责。有的网民认为,虽然是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但这种方式过于残忍,让人难以接受。有网民认为,在适度条件下,可以用棍棒教育来管教孩子,但方式不要过激。  “打了才能长记性”?  19日晚,记者来到位于南宁市江南区的郑良的家。这里是南宁市的城乡结合部,郑良和父亲住在一个不足20平米的出租屋里,屋里有两张高低床,上面放杂物,下面睡人。郑良和父亲一人一张。在这个巴掌大的小屋里,电视机可能是最值钱的东西。  郑良的床边有一个小书桌,上面堆着书本和作业,凌乱不堪。小书桌上面有一个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缝衣针体罚转自狼爸教育”。墙壁上贴着一张郑良去年秋季得的一张奖状。  对于儿子的成长问题,今年36岁的郑某说他“操碎”了心。郑某是柳州融水人,来南宁打工已经有10来年了。由于是农民工子女,郑良无法上公办学校,郑某只好找了一家民营小学。郑某认为儿子从出生到现在并没有带给自己多少快乐。说孩子以前是好的,从去年开始,跟周围一些无人管教的孩子一起学坏了,为此,他还搬了一次家。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他希望儿子能够懂事听话,将来有个“人样子”。郑某一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他说有1800元是花在儿子身上的,剩下的钱还要交房租水电费等,妻子一个月也仅1000来元的收入,一家人过得紧巴巴的。  在郑某历数郑良“罪状”的过程中,郑良一直笑嘻嘻地默不作声,稍不留神他就跑到外面去。郑某说,自己的文化知识有限,以前,为了教育儿子,他还专门买了《不打不骂教孩子100招》《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等教育书籍,努力按照书里要求的去做,但都没什么效果。记者看到,在这些书里,郑某都做了勾勾划划,还有折叠。  去年有一段时间,郑良总是偷父亲的钱去乱买东西或者请客,前后大概偷拿了有一千多元。郑某指着丢在上铺的两根竹条告诉记者,为了教育他,一共10根竹条,打断了8条。  “你这么打他不心疼吗?”记者问郑某。他说:“不心疼,实在是太不听话了。”郑某也曾尝试着去跟儿子沟通,但他发现,这些都没有体罚有效果。  郑某说,有一次看电视,看到狼爸把孩子打进北大,他很能接受这种教育方法,也试图通过“缝衣针教育”让孩子成才。今年以来,每当郑某觉得郑良不听话的时候,就开始用针扎他。有时候扎手扎脚,后来发展到扎耳朵。在郑某的印象中,用针刺至少有几十次。记者问:“他每次都哭吗?”郑某笑着说:“肯定哭啦,他以为他哭啦我就没下手那么重。有时候,他也是觉得痛的,有一次,我看他嘴唇都黑了。”记者又问:“嘴唇黑了你还不把针拔出来啊?”郑某说:“我让他长记性啊,长记性了下次他就不敢了嘛。”  郑某说,老乡朋友们都劝过他不要刺孩子,但每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实在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他说,每次打完刺完,郑良总能稍微收敛几天。到了后来,也换用过别的方式,比如用拳头做俯卧撑,一次做一两百个,或者盛一脸盆水,让孩子顶在头顶上或压在背上。有时候郑某出手太重让妻子很心疼,郑某与妻子也曾因孩子的教育问题大打出手。  问及这种做法是否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郑某认为没什么,自己这样也实属无奈之举,“打了才能长记性。”  暴力童年何时休 “棍棒教育”谁来管  孩子的教育问题历来让人头疼,但“棍棒教育”到底是不是教育的“捷径”值得商榷。  广西教育学院道德研究所所长朱家安说,“棍棒教育”自古就有,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他认为并不值得提倡。  朱家安说,狼爸的孩子能够进北大并不仅仅是靠打出来的,还有包括狼爸自身的知识素养、经济基础以及周边环境等综合性因素。家长学习成功经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盲目地去从众追捧。“希望家长们不要被一些出版物误导,如今,教育子女的书籍比比皆是,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和家庭有充分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地模仿。”  他建议,作为家庭教育,应当严慈相济。不同的家长在不同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家长要在对孩子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途径,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的自控力差,因此对孩子的空余时间的管理特别重要,让孩子参加各种适合自己的活动,快乐地学习。同时,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也很重要。  北京杨兆全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杨兆全认为,对教育孩子而言,打骂情节比较恶劣或者不给饭吃等现象比较常见,用针刺则比较少见。从法律角度看,如果郑某用针刺孩子的行为比较频繁地发生,则构成了虐待家庭成员罪,触犯了我国《刑法》第260条的规定。但由于此类案件属于自诉案件,除非受害者或者其监护人对此向司法机关进行起诉,否则司法机关难以直接立案。
11-05-20·
11-02-28·
10-07-26·
10-05-26·
10-04-22·
09-12-29·
09-09-03·
09-08-04·
09-01-06·
08-07-01·
搜狐健康精品访谈
肺火有哪些表现?怎么去肺火…[]
搜狐时尚文化生活精品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Alessandra Rich品牌的礼服裙出现在每一个重大活动中…[]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健康品牌栏目
健康大视野
高清影视剧
当我们很少女的时候,对未知的成人世界都有过二百五的向往…[]
很多人认为桶装水更安全,但实际上桶装水在生产过程中有更多的污染隐患…[]
从小就对当兵的很是迷恋,嫁了以后才知道,能随军的军嫂毕竟是少数…[]
近期热点关注
时尚文化中心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如何让孩子主动写作业
二年级,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就会找各种理由磨成时间不爱主动写作业,只有大人看着他,他才会勉强的把作业写完的,请大家帮我想个好办法,如何让孩子能够主动的写作业?谢谢大家!
一楼的办法我也在用,但效果实在不怎么好,而且自己都感觉还是在强迫孩子。
孩子放学回家没有去主动先把作业写完的意识,大人叫他,他才去,孩子为了快点完成好看动画片,就不认真且有时候错的很多...
而且孩子写的慢的话就直接影响到休息时间,我也无数次的说过,我们快快的把作业写完就可以玩了,妈妈希望我的孩子 有很多的玩时间,可结果一样....
所以最近看了不少教育孩子的书,可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比如一句话:“你想让孩子去学就去诱惑他,你不想让孩子去做就去强迫他”,可道理是对的,但实际做起来有很大难度啊,比如看电视的问题,大人基本都不喜欢孩子看太多电视,难道能去给孩子说:“你今天必须去看电视”,这样孩子不偷笑才怪!
#今天在书中看到大人陪孩子写作业的问题,道理是先给孩子自由,孩子才能自觉....
摘“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服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陪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
一楼的办法我也在用,但效果实在不怎么好,而且自己都感觉还是在强迫孩子。
孩子放学回家没有去主动先把作业写完的意识,大人叫他,他才去,孩子为了快点完成好看动画片,就不认真且有时候错的很多...
而且孩子写的慢的话就直接影响到休息时间,我也无数次的说过,我们快快的把作业写完就可以玩了,妈妈希望我的孩子 有很多的玩时间,可结果一样....
所以最近看了不少教育孩子的书,可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比如一句话:“你想让孩子去学就去诱惑他,你不想让孩子去做就去强迫他”,可道理是对的,但实际做起来有很大难度啊,比如看电视的问题,大人基本都不喜欢孩子看太多电视,难道能去给孩子说:“你今天必须去看电视”,这样孩子不偷笑才怪!
#今天在书中看到大人陪孩子写作业的问题,道理是先给孩子自由,孩子才能自觉....
摘“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服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陪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作者也讲到她自己的孩子最初也是要陪的,而且不叫,孩子基本就不去主动写作业,后来她用了几次办法孩子慢慢就好了,办法一:下班回家自己改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提孩子写作业的事情,到睡觉的时候孩子说自己的作业还没有写呢,家长装着也才发现孩子的作业还么有写,让孩子自己选择,是加班写了还是第二天早起写,还是给老师说实话就说忘记写了!后面太多了,就不多写,我感觉这个办法就瞒好,我回家也试试...
昨天实验的结果很好,看动画片,过一会孩子自己就去写了,而且唯一的一次没有去陪她写,他写的速度是最快的,而且没有一个错题...这个是我最想要的结果,因为还是还小,现在不是想要他学到多少东西的时候,就想让他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好了!
还是出去玩什么的,总之先摸准他到底对什么有兴趣。每天必须固定一段时间是用来学习的,但这个时间不能与他忙感兴趣的事情的时间重合。你可以先让他玩会再做作业,或者做完了才能干他喜欢的事。前几天开始可能他不情愿,闹小脾气也是可能的,但是你必态度坚决并且坚持下去。如果你也不能坚持如何让一个小孩子做到呢?一旦他知道做完作业他才能随性所欲的玩,作业时逃不过的,他就会乖乖地抓紧时间完成作业了。你也给他点悬念什么的,如果他按时按量有质量的完成作业的话就满足他什么小要求什么的。小孩子有时候还是需要哄的。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家庭教育中的几大误区_教育_亲子中心_新浪网
家庭教育中的几大误区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但是教育孩子确实是一门艺术,怎样正确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值得我们好好探讨。
  很多家长很爱孩子,但因为方法不当,而陷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教育效果自然很不理想,有些甚至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为了我们少走弯路,在此我将这些误区列举出来以示警戒。
  误区一:树大自然直,等孩子上学后再好好教育
  现在很多父母都有这样一个观点:树大自然直,儿大自然立。孩子才三四岁,年龄还小,不懂事,现在就该让他多玩玩,等孩子上学以后,再好好教育。在此思想指导下,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早期教育。
  但是父母们不知道,这一阶段如果对孩子溺爱、袒护,放松了对孩子品质培养和习惯培养,使孩子养成了任性、淘气、不守规矩、不懂礼貌、不讲卫生的坏习惯,以后要想改过来就比较困难了。相反,如果从习惯到品质从小培养,使孩子从小就在一种良好的习惯和规则意识中长大,今后他成才、成人的几率就可能很高。中国“三岁看八十”的古训估计就是这么来的。
  案例一:我在进行教育讲座的时候,一位母亲对我说:“我的儿子今年9岁,上三年级,我们觉得他的一些习惯很不好,但现在改起来很困难。由于我们在孩子小时候就比较溺爱他,他的爷爷奶奶更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当时总觉得孩子还小,正是玩的时候,而且我家的条件还可以,于是千方百计地满足他的需要,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总是想等孩子上了学再教育也来得及,没想到孩子上学后还是老样子。上课不专心听讲,放学回家不认真完成作业,往往要先看电视、打游戏机,最后才潦草地把作业一做,有时没写完也撒谎说写完了。有时候,我和他爸气急了就打他一顿,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看,放松了学前教育,等孩子大了教育起来就难了。相反,从小着手、从小培养,效果则大不一样。
  案例二:阿娟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大方、独立、办事能力很强,学习成绩也不错。谈到她的成长,她的爸爸非常自豪地说:“我们从孩子3岁时就培养她的独立性。从那时起,她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来做,比如早起穿衣、叠被、洗漱都是她自己来做,到后来就连去幼儿园也是她自己去,我们先跟她说去幼儿园的路上一定要靠边走,车过来了就站住,等车过去了再走。开始我们在后面悄悄地跟了几次,以后就不再跟了,都是她自己去自己回,从不用大人接送。现在孩子学习也很自觉,回家后放下书包,洗完手就写作业,直到把所有作业都写完才吃饭、看电视或出去玩一会儿……”
  看,从小养成的好习惯,长大后根本不会变。而且孩子还觉得这样学习、生活很方便,很有条理。
  误区二:技多不压身,盲目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特长,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特长班。让孩子学弹琴、学舞蹈、学书法、学画画、学奥数、学英语、学游泳、学武术,学了这个学那个。
  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是:家长为了孩子以后能够出人头地,尽量多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想以此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第二种是:看到别人给孩子报,出于技多不压身的考量,自己也跟着报,盲目培养孩子的兴趣。
  第三种是:“勉强尽责”,反正我对孩子尽心了,能让他学的都给他报了,至于学得怎样就看他自己了,将来他没有学好也别怪父母没给他提供这个条件。
  案例一:一个父亲曾对来访的记者说:“我女儿今年9岁,我们的经济条件还是比较紧张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因为我们觉得现在人家的孩子都在学,自己的孩子不学将来会没有出息。到那时,不仅孩子会怪罪父母,就连我们自己也会后悔的。于是一到星期天,我背着电子琴,她妈背着塞满舞蹈衣、鞋子、吃喝的背包,转战于城市的东西南北中。一天下来,我们一家三口汗流浃背,腰酸背疼。但想一想,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心里也就舒坦了些。可是现在孩子的学习也没有以前好了,总感觉她的压力太大,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看,盲目培养兴趣,结果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家长也感到迷茫了。
  我反对不顾孩子实际盲目培养兴趣的做法,但不反对根据孩子实际的兴趣和特长,在孩子喜欢又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生活,家庭经济条件也能承受的情况下,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在这一点上我的邻居阿张做得就比较好。
  案例二:阿张的女儿很喜欢音乐,孩子的乐感很强。在征求孩子意愿的基础上,他们给女儿报了钢琴班。要学钢琴,成本那是很高的,又是买钢琴,又是请老师。但因为孩子喜欢,而且老师也觉得孩子确实有天赋,于是他们咬牙坚持,结果孩子学起来就很愉快、很轻松。学习累了,她就会弹弹琴,放松一下。现在,她的钢琴已经考过了五级,经常在学校、市里表演。她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在班里总是前几名,兴趣爱好对她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误区三:越俎代庖,孩子该做的事父母包办
  现在,很多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许多事情他干不了,也干不好。也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来干,还不够给大人添乱的。于是家长便越俎代庖,本来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长大包大揽地代替了。常此以往,大人习惯了为孩子做事,孩子也习惯了依赖父母,并且养成了好吃懒做、不爱动手、不体谅父母,缺乏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缺点。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生活极为不利。
  案例一:我有个学生,16岁上的高一,可是他什么事情都不会干,什么事情都要大人来帮忙。他不会叠被子、不会打扫宿舍卫生、不会洗衣服、不会自己上街买东西,为此常常受到同学的讥笑。他也为此动不动就闹着退学,说要到离家近的学校去上学。对于这样一个孩子,做父母的很操心,也很无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太娇惯。孩子小的时候衣服大人帮着穿,饭大人给喂,玩的玩具也是大人帮着收拾,直到他七八岁还不会自己穿衣服。有时他也想帮大人干点比如扫地、拖地、洗碗的事情,家长怕他弄不好,反而给大人添乱,就坚决制止他。结果他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看,越俎代庖的后果是多么的可怕。勤劳而富于爱心的家长,用自己糊涂的爱,培养了一个毫无生活能力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就算他门门功课都是满分,但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进入社会后该怎么生存呢?相反那些从小就注意独立能力培养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案例二:一个家长这样说:“我的女儿今年8岁,上三年级,现在她自己的事情都是她自己来做。例如,自己洗衣服、梳头等,现在她已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有时候,我们工作忙,来不及按时回家,她就会熬好稀饭、买好馍、洗好菜,等我们回来炒两个菜就可以很快开饭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培养的,我们总是鼓励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干家务活我们也从不阻拦。她每完成一件事情,不管做得好不好,我们都会及时鼓励,从不责备。这样,慢慢地她就有了兴趣,也增强了自信,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家长也减轻了许多负担。”
  看,这样多好,不但孩子得到了锻炼,家长也减轻了负担,这难道不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吗?
  误区四:以偏概全,学习好等于全部好
  现在几乎90%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都有这样的认识:只要学习好,等于全部好。
  抱着这样以偏概全的错误教育理念,家长在引导、评价孩子的时候,往往会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孩子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放松了对孩子意志品质、独立精神、办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教育的结果,往往会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缺乏生活能力的“书呆子”,也使相当一部分学习成绩一般,但综合素质高的孩子被打入另类,更使得我们可爱的孩子,陷于无边无际的学习海洋中痛苦挣扎。更有甚者,这使一些孩子和家长自己成了学习成绩的牺牲品。
  案例:李越儿老师在她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秋子是个高二学生,而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孩。有一次,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中,秋子承担了大部分组织与排练工作。她自编自导,干得投入而得心应手,在那种场合,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自信的秋子。
  但在课堂上,她却自信不起来了。在只看分数不认人的老师眼里,秋子不是一个好学生。她常常因为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而万分尴尬,恨不得能钻进地缝里藏起来,老师当众骂她猪脑子、脑积水。她也因此常被喊到老师办公室训话,每回出来都眼泪汪汪。
  在家里,秋子的妈妈也像中国大部分家长那样,节衣缩食,风里来雨里去,送女儿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一心要把秋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她不能容忍女儿有一点点惰性、一点点娇气、一点点落后,要是女儿有一处做不到便施以严厉的惩罚。
  由于学习成绩上不去,在学校和家里都得不到肯定和温暖,她的自信一点一点被击碎,一到考试就紧张万分,对分数敏感到了恐怖的程度。每次考完试,她都如坐针毡扳着手指算分,晚上经常做噩梦,常常一脸泪水、一身冷汗地从噩梦中惊醒。
  到了高二最后一个学期,她有3门功课不及格。她又一次被喊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告诉她,总成绩排在最后4名的同学,高三要被分流出去,而秋子就刚好排在倒数第4。分流就意味着留级或者被转到职业高中,作为一个孩子,怎么能受得住这样的打击呢?结果,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最后的会考她仍有两门功课不及格。秋子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她吃了安眠药之后又打开煤气,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令她恐惧的世界……
> 相关阅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同时发往微博&
更多关键字:&&&&&&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惰性气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