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一百二十六它的狗币最高位位上的数字表天几个千

一亿七千九百六十七万九千;北冰洋面积:一千三百一十万;(2)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你认为这些数据时准确数还是近似数?(4)从这段文字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科目:小学数学
题型:解答题
世界四大洋介绍太平洋,面积为【】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4028米,最深处达11034米.印度洋,面积为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897米,最深处达7729米.大西洋,面积为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627米,最深处达9219米.北冰洋,面积为【】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1205米,最深处达5527米.(1)读出这段话中【】中的数据,写下来.太平洋面积:______;北冰洋面积:______;(2)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四大洋.______(3)你认为这些数据时准确数还是近似数?(4)从这段文字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2、引导学生读一读二、自主;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3、教师拨出304;③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4、教;①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引导学生读一读 75
51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126。 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 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 ① 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② 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 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4、教师拨出580。 ① 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② 请学生核对。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 都不读。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
600 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 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 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 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学习内容:课本第70页例3,练习十五第5、6题。 学习目标 :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出示插图,看图上有两只小鸟在争吵,到底哪只鸟叼来的木棒多?为什么?其实比较数的大小。 2、出示比一比,在○里填上>
或 < 。 6○20
75 ○ 57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出示教学例3 :
小鸟叼卡图
100○1000 (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 ① 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让学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 100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 所以100<1000。 ③ 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 ① 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 (这两个数都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③ 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让学生说,使其明白:因为百位上的数不同,一个表示二百,一个表示一百,所以210>120。) (3)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 459 ○ 456
730 ○ 780(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做一做。 ① 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第1题。 (可以先估计一下谁多谁少,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② 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 (同桌互说,再请学生说。) (5)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① 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 ② 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五第4、5两题。 (1)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 (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 (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 学习内容: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110 、210、310、410、(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 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万以内数的读写 学习内容:课本第75页例6及练习十六第1、2、4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 (1)569(
) (2)1998(
) (3)9997(
) 2、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第三位是(
),第四位是(
),第五位是(
)。 (2)读出下面的数。 368读作(
)820读作(
)409读作(
)500读作(
)4758读作(
) (3)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三写作
四百五十写作
三百零六写作
五千七百三十写作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空调大约是3500元,学校学生人数为1206人,爸爸的工资一个月2630元??(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让学生选用一个数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师:这 些数同学们都知道它的组成,那你们知道这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数中有0。)这些数怎么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三、讲授新课
教学例6。 1、请学生先在下面试读这些数。 2、请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 如1206读作:一千二百零六。 3、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数中,有的0读出来,有的0不读,教师板书后,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0要读,什么样的0不要读。) 4、教师分别拨出。 (1)看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写这两个数的。 5、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四、巩固练习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0等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教师用)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单元 内容及简析: 单元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学案_二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学案_二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本册...  孟庄镇栗元史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新郑市孟庄镇栗元史完全小学 2013 年 2 月 孟庄镇栗元史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第 1 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导学内容 导学目标(教科书第 4 页例 1,练习一第 1...  【强烈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整套导学案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导学案,教案,全册导学案,导学案设计,全册教案,导学案全集,全册导学案设计,全本导学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明确职责 细化分工 主备人: 最牛的班级: 备课组长签字: 最佳的小组: 最棒的自己: 课题:克和千克1 课型:自学跟踪+...  二年级数学下导学案案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单元:单元学习计划 单元学习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  北召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 一 单元导学案 第一 学习内容 课型 新授 解决问题(一) 主备教师 蔡国灿 使用时间 审阅人及时间 课时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三年级数学上册1单元
下载积分:840
内容提示:三年级数学上册1单元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5:26:26|
文档星级:&#xe60b;&#xe60b;&#xe60b;&#xe60b;&#xe60b;&#xe60b;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xe71b; 840 积分
&#xe602;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三年级数学上册1单元
官方公共微信& 知识点 & “(对的打“√”,错的打“×”)①1270...”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对的打“√”,错的打“×”)①读作一百二十七亿零五百零九万.√&②读作三千零四十亿五十万.×&③读作八十亿二千九百万.√&④六十三亿零八万写作.×&⑤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万位.√&⑥最小的自然数是0.√&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四个计数单位.×&⑧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⑨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亿位,它是一个十位数.×&⑩这个数中,3在亿位上表示3亿.√&.
本题难度: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对的打“√”,错的打“×”)①读作一百二十七亿零五百零九万.____②读作三千零四十亿五十万.____③读作八十亿二千九百万.____④六十三亿...”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解:①读作一百二十七亿零五百零九万.&&&& &题目读法正确,故填“√”.&&& ②读作:三百零四亿零五十万.&&&& &题目中误读成:三千零四十亿五十万,把亿级后面的“0”多读了一个,是错误的读法.&&&& &故填“×”.&&& ③读作:八十亿二千九百万.&&&&& 题目读法正确,故填“√”.&&& ④六十三亿零八万,根据多位数的分级和读写法,可知它应是个10位数,题目中写作,写成了9位数.&&&&& 显然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万级的前面部分少写了一个“0”,正确写法是:.&&&&& 故填“×”.&&&&⑤证明: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要判断这一说法对错,可以写出一个八位数,如:&&&&& &.因为根据多位数的读写法,可知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读作“一千万”.所以题设说法正确.&&&&& 故填“√”.&&&&&⑥最小的自然数是0.根据“0”的性质,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故填“√”.&&&& 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四个计数单位.要判断这一说法对错,就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计数单位?&&&&&&&&&&& &&数位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数所在的位置: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是数位,&&&&&&&&&&&& &而个、十、百、千等才是计数单位.&&&&&&所以,“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四个计数单位.”说法错误.&&&&& 故填“×”.&&&& ⑧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根据0的性质和整数的认识知识,我们知道,“0”不仅是一个数,而且0是最小的自然数,0是一个偶数.所以题设说法错误.故填“×”.&&&&&⑨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亿位,它是一个十位数.&&&&&&& 假设,这个数的最高位百亿位是1,后面都是0,那么它就写作:100 ,读作:一百亿.因为100 是一个11位数,不是10位数.所以原题设说法错误.故填×.&&&&&&⑩这个数中,3在亿位上表示3亿.&&&&&& 先把分级,3 .可知,亿级数位上是3,表示3亿;万级数位上是8006,表示8006万.&&&&&& 所以,“这个数中,3在亿位上表示3亿”说法正确.&&&&&&& 故填“√”.要正确判断上面各题说法的对错,搞清整数的读法和写法、整数的认识及十进制计数法和多位数的分级读写.读多位数的方法是先把这个多位数分级.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万级时,按个级的读法去读,只要在后面再加上级的单位“亿”或“万”.每级开头或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有几个0的,都只读一个零.写数时要把零补齐.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对的打“√”,错的打“×”)①读作一百二十七亿零五百零九万.____②读作三千零四十亿五十万.____③读作八十亿二千九百万.____...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对的打“√”,错的打“×”)①读作一百二十七亿零五百零九万.____②读作三千零四十亿五十万.____③读作八十亿二千九百万.____④六十三亿...”主要考察你对“1 大数的认识”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1 大数的认识
与“(对的打“√”,错的打“×”)①读作一百二十七亿零五百零九万.____②读作三千零四十亿五十万.____③读作八十亿二千九百万.____④六十三亿...”相似的题目:
三千零五十万四千九百写作&&&&,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万.
读作&&&&,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
自然数的倒数一定小于&1.&&&&.
“(对的打“√”,错的打“×”)①1270...”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对的打“√”,错的打“×”)①读作一百二十七亿零五百零九万.____②读作三千零四十亿五十万.____③读作八十亿二千九百万.____④六十三亿零八万写作.____⑤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万位.____⑥最小的自然数是0.____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四个计数单位.____⑧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____⑨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亿位,它是一个十位数.____⑩这个数中,3在亿位上表示3亿.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对的打“√”,错的打“×”)①读作一百二十七亿零五百零九万.____②读作三千零四十亿五十万.____③读作八十亿二千九百万.____④六十三亿零八万写作.____⑤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万位.____⑥最小的自然数是0.____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四个计数单位.____⑧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____⑨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亿位,它是一个十位数.____⑩这个数中,3在亿位上表示3亿.____.”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除法 第一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内容:第 1、2 页 教学重点:笔算为重点。注意口算、估算、笔算的优化组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
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 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提供购书情境,引发除法计算的需要 1、新学期,我们拿到了很多新书。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介绍的正是小朋友和妈妈去买书的事。 光盘演示。请学生说说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售货员每 20 本打一包,小朋友在想,60 本《科学天地》要打几包?) 用手势比画“20 本打一包, 一包一包……”学生因为清楚一共有 60 本, 手势做到打第 3 包的时候就不再继续了。 师:我们通过做手势,很清楚可以打 3 包,那我们可以怎样把它写下来呢? 2、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60÷ 20 二、口算、估算、笔算优化组合,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口算(估计有很多学生都会直接口算出得数) 能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吗? 可能有的方法: (1)20×3=60,60÷ 20=3 (2)6÷ 2=3,60÷ 20=3 (3)这个算式可以表示 60 里面有几个 20?60 里面有 3 个 20,那得数就应该是 3。…… 指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像这道题,我们可以用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进行口算,还可以笔算。 结合学生说的:6÷ 2=3,比较两题,特意写成 60÷ 20=30,问:对吗?为什么?生:可以验算:30 乘 20 等于 600,说明这个得数是错的。 那比较两题,你能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像这样的变化,你还能写一个算式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600÷ 200=3,说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你还会继续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刚才我们考虑的是“加 0”变算式,现在请你看“ 600÷200=”你能把它变得简单一些吗? 那如果是“400÷50=”呢? 结合学生回答,指出:只能同时去掉 1 个 0,不能把 0 全部去掉。 …… 2、笔算: 先完成: 学生尝试着在自备本上完成该竖式,个别板演。 讲评板演,着重提问:3 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 60 里面有 3 个 20,商是 3,所以 3 应该写在商的个位上。 ) 强调:3 写在不同的位置上,其大小是不同的,我们在写竖式的时候一定要对号入座,写清楚写规范。 验算: 写竖式的时候问:3 应该写在哪个数字的下面? 指出:这样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单 3、指导写“答句” 指板书问:我们这个算式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指出:这个算式是为解决问题而列而算,那完整的解题过程还要有一个回答。 把书上的得数填写完。并读一读。 指出:书上只要我们填写一个答案,但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要求根据问题把话写完整。这也是四年级解决实 际问题的一个新要求。 4、完成试一试,进一步提高这部分计算的要求 现在请大家自己先尝试着完成书上第 1 页下面的 2 题试一试 注意这 2 题比刚才难一些,所以完成竖式后,还要继续想办法通过验算,检查自己算对了没有。 指名板演。 讲评板演题。 (板演时是没有空格子的,所以更要注意商所在的位置。 ) 第 1 题:96 里面对多有 4 个 20,所以 4 要写在个位上。余数是 16,符合比除数小的规定。 第 2 题:15 除以 30 不够除,所以要考虑 150 里面有几个 30,商 5 应该写在个位上。 检查验算过程,指出:通过验算我们可以及时知道自己做对了没有,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大家要养成这个好 习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 2 页上的题组练习 做完后,请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特点? (注意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求不宜过高,适当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再举例来说明,比如:4÷ 2=2,所以 40÷ 20=2;或是 100÷ 20=5,算是时候可以看成 10÷2=5……) 这题应该为前面已经说过规律,再加上时间的关系,我就直接让学生很快地算,并交流得数。 2、完成第 2 题 允许学生一边写,一边小声地说:80 里面有 2 个 40,商 2 写在个位上…… 余数要比除数小…… 完成后,全班交流答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利用我们新学的除法,我们还可以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1 时=( )分,2 时=( )分?你是怎么想的?3 时呢?…… 那 60 分=( )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80 分呢?420 分呢? 学生继续完成书上的第 4 题。 交流答案。 比较老师一开始出的题,说说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算? 4、 (第 6 题)一共有 73 枚 1 元的硬币,把这些硬币换成 10 元一张的纸币,最多能换多少张? 你是想的呢? 如果都换成 20 元一张的纸币呢? 你还能提类似的问题吗?大家帮忙解答。 四、布置作业: 第 2 页第 3、5 题。 课后记第二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第 3、4 页 教学重点:体会两位数除以整十数该怎样除?商写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的比较,初步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 方法。并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 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细心计算,认真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选取学生昨天作业中的错题,板书: 问,这题是错的,现在请大家说说错的理由。 1、、640 里面有(8)个 80 3、想 648=8 4、6480,不够商 1,所以不能在竖式的 4 的上面商 8;而是要看 640 除以 80,商要写在个位上。 指出:做题的时候要多想一想,这样就可以减少错误。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情境图,知道该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 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新买来 420 本书,每班分 30 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可以分给几个班也就是考虑 420 里面有几个 30,所以用除法。 ) 3、学习计算方法: (1)估计:你能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吗?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估? (400 里面有 10 个 40,600 里面有 20 个 30,所以 420 里面应该有十几个 30; 商在 10~20 之间……) (2)笔算,先一起完成: 这题该怎么商?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先看 4230,42 里面有 1 个 30,所以先商 1) 着重探讨:1 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继续完成下半部分的竖式。 (3)验算。请学生自己在本子验算一遍,看商是否正确 (4)比较:与复习题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指出:两题的除数都是整十数,但昨天学的商是一位数,今天学习的商是两位数。 你能通过这两题,发现什么时候商会是一位数?什么时候商会是两位数吗? (这个问题是尝试性的,要求不宜过高。 ) (5)答句,注意板书时要写完整的答句,读一读。 4、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 2 题,做完后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两题做一比较,自己有哪些发现? 全班交流:注意结合板演讲评,体会怎样除?商写的位置? 指名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该如何笔算。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第 4 页上的第 1 题 做完之后先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有没有什么错误,再把一些典型错误全班讲解。 2、找错(第 2 题)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这里例举的都是一些典型的错误,要让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错误以及正确的方法,避免同样的错误在自己 的作业中出现。 ) 第 1 题:除完了十位要除个位,个位上不够除要商 0 第 2 题:十位上的减减错了 第 3 题:商的位置写错了 3、 (第 4 题)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 问:宽应该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可能会有学生想 90(4)=360,所以宽是 4,这也是可以的,但要在学生说完后,引导大家从乘除的关系 来列式:36090=4 完成表格后,引导学生体会:面积长=宽) 观察这表,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体会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的意思: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方形长变化,宽也会随之变化;长 比较大的时候宽就比较小……) 4、 (第 5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该题,完成后重点交流第 2 个问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注意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四、布置作业: 第 4 页第 3 题 课后记第三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第 5 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 使学生加强新旧除法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和笔算, 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一些题目,使学生发现计算中的一些规律,提高认识能力。 教学过程: 补充: 1、 学生独立练习,练习完了交流两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除数是整十数,除的时候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够除的,商写在十位上;被 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的,要看三位,商写在个位上。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或者一位数 2、□4050=□ 注意:一个□里面只能填写一个数字,这题的意思是要使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百位上可以是哪几个数字?为 什么? □4050=□□ 这题的意思是要使商是两位数,被除数的百位上可以是哪几个数字?为什么? 一、口算 40
72090 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口算完了,请学生一边检查自己是否算对,一边把上下两题作一比较,看看两题之间有 什么联系? 指名回答。 (第 1 组:除以 3,先看 21,除得的 7 写在十位上,得数是 70;除以 30,21 不够除,要用 210 除以 30,商写在个位上。两题被除数一样,除以 3 比较小得数比较大…… 第 2 组:40 里面有 8 个 5,400 里面有 8 个 50,所以得数都是 8;下面一题的被除数和除数分别都比上面一 题多一个 0,但结果不变…… 第 3 组:被除数一样,但除数正好是 2 倍,得数正好是一半;80 也可以看成是 402,所以得数是上一题的一 半…… 第 4 组:为了计算的方便,也可以分别把被除数和除数的 1 个 0 不看,这样算出来的得数是不变的……) 指出:掌握一些计算的技巧,可以使题目变得更简单,更容易计算。 二、先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再计算(第 5 页第 2 题) 分别要让学生说说商是怎样想到的,在交流的时候注意学生的反应,帮助学生掌握求商的方法。 三、先比一比,再口算 133 124 233 242 135 126 234 243 学生先独立计算,一边计算一边体会:上下两题哪题计算的时候感觉更容易?为什么? 全班交流:上面一题个位乘得的结果不要进位,而下面的要考虑进位问题,所以上面的题更为简单。 指出:口算的时候,要注意进位问题。 242 484 963 782 342 483 966 783 学生先独立计算,一边计算一边体会:上下两题哪题计算的时候感觉更容易?为什么? 全班交流:上面的题我们上学期就学习了,它是十位正好整除的,而下面的题十位除之后还有余数,余下来 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所以比较麻烦。 师生分别选几题说说完整的口算方法。 四、先填表,再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第 5 页第 6 题) 先让学生计算、填表;再观察、比较,交流自己从这张表中发现了什么? (初步体会: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一样的倍数,商不变。 ) 看具体情况,可以问:你能不能从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商没变的现象呢? 五、思考:某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每 30 秒转换一次,从下午 5 时到 5 时 10 分,这个信号灯转换了多少次? 读题后先理解“转换”的意思。 学生分组交流解答。全班交流。 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组织学生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想到该答案的。 六、布置作业: 第 5 页第 3 题 课后记第四课时 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不要试商) 教学内容:第 6 页 教学重点:试商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正确地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成是某个整十数,较快地试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并能 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 流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出示下面的除法题: (题略,商都是一位数的) 80÷ 40 240÷ 60 450÷ 90 90÷ 30 要求学生能看题后较快地说出商是几,能较熟练地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求商,并体会该类除法计算比较方便。 指出:我们前几节课学习的除法除数都是整十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问题情境,初步了解用除法解决该问题 光盘演示第 6 页的例题,看完后让学生说说该情境所提供的数学信息 (看书:这本书共 192 页,小明每天看 32 页,几天可以看完?) 怎么列式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为什么想到用除法? (就是求 192 里面有几个 32,所以用除法) 2、学习笔算 (1)估一估:观察该算式,发现了什么困难? (除数不是整十数,计算的时候比较难) 请你先估计一下得数大约会是几? 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全班交流。 (可能会有多种估计方法,但总体是一致的,那就是把除数看成整十数 30;或者同时把被除数看 成 200。 ) 问:为什么这几种方法都想到了把 32 看成是 30?而不是其他的整十数? 指出:要找最接近的整十数 (2)笔算:板演竖式(略) 刚才我们在估算的时候是把 32 看成 30 的, (在 32 的上面淡淡地写上 30)这样很容易算出商是 6(商 6) 下面的计算你会了吗?请在书上把它写完整 注意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板书。 (3)验算。 当发现了大家的答案是不同的,促使学生想到验算的重要性。 继续验算,找到正确的解法;以及错误所在。 讲评。 板演完整的答句。 (4)继续演示:小强说:我每天看 39 页 你能提什么问题?列式? 试一试:192÷ 39 观察该算式,指名说一说,该题在试商的时候应该怎么想?为什么? (39 接近 40,应该把 39 看成 40 来试商) 学生自己完成该题。全班交流检查 注意这题在答的时候的特殊性。指名说说。 (5)比较两题,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小结。 师生对答:师说一个两位数,要求学生很快地说出最接近它的整十数。 (6)试商的专项训练 第 1 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把除数看成是上面那个整十数? 说说试商的结果是几?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完成竖式。请 4 人板演。 检查竖式是否算得正确 小结: 除法计算,主要有哪几个步骤? 随学生回答板书:一商、二乘、三减 指出:今天继续学习的除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内容,谁能来分别说说商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要把两位数的除数看成是某个最接近它的整十数。 ) 指出:严格来说,这样算出来的商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才把这个过程称之为“试商”。 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乘的是原来的除数,而不是两位数。 ) 三、布置作业: 第 6 页第 2 题 课后记第五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第 7 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方法,会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 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 流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1、口算 28×2 3×26 16×4 48×2 3×19 12×5 27×3 4×24 此类口算亦是本学期初次要求学生掌握,所以时间要给的比较多,更着重于方法的掌握与计算的正确 也可指名说几题具体的口算过程 2、下面各题的积最接近哪个数?用线连一连 52×7 79×4 91×5 68×6 320 350 420 450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指出:乘法在估算的时候,一般也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两位数看成是一个整十数然后再乘的。 3、 (第 7 页第 5 题) 和同桌一起,比一比上下两题的试商方法及结果有什么不同,再次体会四舍与五入。 全班交流。注意时间关系,只要学生说清楚:把除数看成几十?商是几?就可以了,后面具体的在这题中就 不继续了。 4、先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99÷ 43 208÷ 38 868÷ 62 996÷ 83 727÷ 27 602÷ 57 以 208÷ 38、868÷ 两题为例,让学生意识到: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的时候,十位上够商,商就是两位 62 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的时候,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商就是一位数。 继续完成其余各题的估 补充:□34÷76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几?其中最小是几? 要使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几?其中最大是几? 会不会出现商是三位数的情况?为什么? 5、 (第 7 页第 7 题)读题后先完成:每天生产水泥多少吨?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继续把下表填写完整 填完表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产的水泥越多,需要的天数也越多) 6、学生独立完成:学校买来 160 盆花,放在大礼堂 28 盆,剩下的花分给 22 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几盆? 做完后,交流,要求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7、布置作业: 第 7 页第 1 题 课后记第六课时 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四舍调商) 教学内容:第 8、9 页 教学重、难点:初商偏大要调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四舍法试商发现初商过大需要调商的探索过程,会用这种方法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 位数的除法。 2、让学生初步感受用试验、调整的办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认真的计算,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试商的结果是几? 210÷ 42 274÷ 29 450÷ 63 362÷ 48 2、出示一个学生的作业练习(用竖式呈现:69÷20=3……9) 让学生说说这题在计算中主要错误在哪里? 正确的过程应该是怎么样的? (强调:乘要乘原来的除数,而不是整十数) 二、学习新知: 1、光盘演示第 8 页例题图 看图后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有 34 人,共借书 272 本,要求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 学生列式,指名说说该算式的意思。 2、试商 板书横式和除法竖式 结合复习,让学生说说该题的试商方法: 把 34 看成是 30,272 除以 30 商 9 顺着学生的说法,共同继续完成竖式(学生做在自备本上) 估计:学生会很快地发现问题 组织讨论:9 乘 34 得 306,272 比 306 小,说明了什么? (每人借 9 本要 306 本,所以每人借书不满 9 本。 ) (说明了试商偏大,实际的商应该稍微小一点……) 商 9 偏大了,那可以把 9 调整成几呢? 改成商 8,学生继续完成除法竖式。 完成后,问:商 8 合适吗? 3、探讨小结: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试商,是把除数看成是接近它的某一个整十数,为什么这题也这么想,却会出现试商偏大 的结果了呢? 学生讨论,再全班交流。 (试商的时候,把除数看小了,这样就可能出现商偏大的情况。 ) 当发现试商偏大的时候你该这么办?(板书:试商――调商) 大胆想象一下,试商最理想的是正好,可能会出现偏大,还可能出现什么?(偏小) 4、完成答句 三、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 1~4 题 1、根据试商情况,说出各题准确的商(题略) 先让学生观察竖式,明确相互县的问题,再分别说出准确的商 (注意表达的清晰到位,如第 1 题:把 23 看成 20,4 乘 23 得 92,92 比 88 小,说明商偏大了,可以改成 商 3。 ) 2、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先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并改正。再组织全班的交流 3、完成前面两题。 要求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做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试商与调商的过程,再次体会该方法。 指名板演,注意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出现了试商后偏大,需要调商(调小)的情况,请大家在作业中要注意。 五、布置作业: 第 3 题剩下的第 4 题和第 5 题 课后记第七课时 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五入调商) 教学内容:第 9 页例题~第 10 页想想做做 教学重点:初商偏小要调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五入法试商发现初商过小需要调商的探索过程,理解五入调商的算理,掌握算法,会用来计 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运用这种计算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2、让学生通过调商方法的比较加深对除法计算中试商、调商的认识,进一步感受除法计算中对商进行试验调 商的策略。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进行计算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以竖式的初商形式出现以下各题,请学生看题后说说初商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调商后的结果? 92÷ 31、430÷ 62、204÷ 53、84÷ 24 小结:在试商的时候,有时会遇到初商偏大需要调小的情况。 板书:五入调商 二、学习新知 1、学生看懂例题图,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我们四年级二班有 36 人,共借书 252 本。 ) 提一个数学问题? (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 2、列式:252÷ 36 指名说说这题的试商方法,学生自己完成该竖式 指名板演,注意可以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板演 讲评:做这道题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 (把 36 看成 40,252 除以 40,试商的结果是 6,6 乘 36 等于 216,252 减 216 等于 36,余数和除数一样 大了。 ) 问: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说明了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办? (这次遇到的是商偏小了,需要调大一点。 ) 检查学生、自己的做对了吗?修改。 3、比较复习题与新授题,同桌讨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注意交流的时候有几点要说清楚:都需要调商,但具体调商的时候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试商情况,说出各题准确的商 先出现前两题,让学生通过对比,说说两题的联系 (这两题,初商相同,都需要调商,……) 再依次出现后两题,在请学生说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调商的过程及方法。 强化要根据“余数比除数小”的要求来判断是否需要调商。 2、先自己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全班交流。 小结:今天学习的需要调商的除法有什么特点? 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注意? 四、布置作业: 第 10 页第 3、4 题 课后记第八课时 练习三(1) 教学内容:第 11 页第 1―8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题组练习的对比,强化口算方法,提高口算技能。 2、结合估算、笔算的练习,使学生明确需要调商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的调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23 156 144 372 363 906 564 742 14 7437 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完成上面的口算题。 在交流的时候,请学生说说题组之间的联系。明确一个乘法算式一般相对应的有两个除法算式。根据这个关 系,在算除法的时候,也可以从乘法的角度去考虑。 重点再说说最下一行的口算方法。 指出: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只能是一位数,想想这是为什么? 二、估算、笔算: 1、先估计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再计算(第 3 题,题略)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说试商时自己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 并把该结果写在书上。 在说的基础上,在自备本上完成竖式的计算。 对比笔算与估算的结果,说说哪几题是需要调商的?注意说清楚较完整的计算过程。 注意:在估商的时候允许有不同的想法,但要说得出理由。 2、说出下面 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第 7 题) 先让学生自己说商是几位数,以及判断的理由。 3、估计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第 8 题) 指名说说估计的方法及结果。把它写在书上。 同桌合作,分上、下题完成笔算。 体验:什么时候商会偏大要调小?什么时候商会偏小要调大? 三、布置作业: 第 2、4 题 课后记第九课时 练习三(2) 教学内容:完成第 9~14 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继续进行一些计算方面的练习,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技巧 2、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 1、口算: 15×5 90÷ 45 64÷ 4 84÷ 6 48÷ 16 12×7 6×16 60÷ 12 76÷ 2 5×14 91÷ 7 96÷ 24 给学生一定时间完成,交流时注意正确率,如果有典型的错误再说说口算的方法。 2、笔算(完成上面的 4 题) 指名板演,讲评时说清楚试商、调商的过程 二、解决实际问题 1、 (第 9 题)要求学生读懂题目意思后,分别算出用各种交通工具各需要几小时? 结合讲评,让学生明白这样几个问题: 这类问题,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行程问题”。这类题有三个基本信息:路程、时间和速度。 (结合题目中的信 息,具体说说路程、时间、速度分别指的是什么?) 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都是求出其中的时间,用的是除法,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方法:时间=路程÷ 速度, 谁能举例来说明根据这个关系,还有哪些基本关系呢? 从算出的结果来看,你有什么发现? (速度越快,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少。 ) 根据这些速度数据的特点,你有没有其他算时间的巧办法么? (比如说在算出骑自行车需要 18 小时后, 发现公共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 3 倍, 但需要的时间应该是反过来 的 3 倍,也就是 18÷ 3=6 小时……) (这个发现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给学生比较多的时间去发现、验证、应用等) 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其他问题吗? 指出:最早我们想到用除法计算,是因为平均分。学到现在,我们的经验会告诉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也 常会用到除法。比如说求几倍的问题,上面说到的求时间或速度的问题、单价或数量的问题等等,还有我们 前面练习中遇到的根据面积和长求宽的问题等等。 2、完成第 12 题 学生读题,回忆上次我们讲到这类问题的时候是怎么想到用除法来计算的呢? 完成该题。交流。 3、对比练习(第 14 题) 读题后让学生先独立去解答。 交流时要请学生说清楚自己每步算的是什么?或者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算的? 建议:当题目不能一步解决的时候,最好是一步一步地分开了写清楚,且在前面有简单的提示,这样不仅可 以培养自己解题的好习惯,而且也能使别人很清楚地看出你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 4、思考题: 可以先提示学生根据算式( )÷27=26……18 求出被除数是 720,再根据 720÷ 求出正确的计算结果是 72 10,从而解决问题。 三、布置作业: 该页剩下的练习。 课后记第十课时 复习(1) 教学内容:第 13 页第 1―7 题 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方面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并联系有关习题,发现一些具体的计算规律,发展学生 计算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过程: 1、口算: (第 1 题) 32040,指名说说这题口算时是怎么想的? 下面的题依次请学生说说口算方法或得数 2、比一比,算一算 1,14729 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这三题,做完后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发现 全班交流: 你们觉得哪题是最简单的?为什么? (可能一:第一题最简单,因为可以直接试商 可能二:第二题最简单,因为它没余数) 先完成前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相同,除数很接近,商也很接近,区别只在余数。 ) 补充:1 ○里可以填“=”吗?为什么? (学生可以从计算的结果来比:商一样,比余数;或是从“被除数一样,除数小的商比较大”的角度来比较。 ) 再看第 3 题:这题的除数更大,那商会怎么样呢?(更小了) 完成该题的笔算,与估算相比较。 3、刚才的题我们有自己的好方法来比较商的大小,那这题呢?(p.13 第 5 题) 学生看完表格后,指名说说你看到的信息 指出:这里的人数都不一样,种数的棵数也不相同,那怎么比呢? 学生:分别算一算 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这些计算,交流、比较。 你有不计算就比的方法么? (可能会有学生说:二班的人数是比较多的,但种的棵数是最少的,所以这个班每人种的棵数应该是最少 的……) 4、算一算、比一比 9 观察这 2 个算式,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些什么联系么? 看见前面这题,你一般会用什么方法计算?(笔算) 一起完成竖式的计算,得出结果 80 那后面这题你们一般会想到用什么方法算?(口算) 一起口算完成,也得出结果是 80 问:34 也就是 12,那模仿后面这个算式,你还能写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 9,96062 依次用口算算一算,得数都是 80 再问:能不能再写算式呢? 960322,也算一算,得出结果还是 80 你觉得这样变来变去的,使你清楚了什么道理?有什么用呢? 完成第 2 组的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下面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第 3 组:还可以怎么变?比较 36038 和 36083 哪个更简单? 指出:所以我们做题的时候一般要根据具体的数据,选择更便于计算的变化。 5、先说出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估计可能是几? 老师举例:51125,估计的结果可以写成 2□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然后再交流 注意 22876 可以估计成 3 或 2 6、布置作业: 第 3、4 题 课后记第十一课时 复习(2) 教学内容:第 14 页第 8―10 题及思考题;第 15 页的“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通过一些具体的解决实际问题,理清楚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及其解答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估算,说说商的最高位是哪一位,商几? 511÷ 25 576÷ 18 208÷ 68 228÷ 76 462÷ 34 414÷ 23 二、解决实际练习 1、第 8 题。指出:电的单位名称是“千瓦时”,自己在写单位名称的时候要注意了。 读懂表格,指名口述。 (1)问:要求他家去年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谁来说说自己的想解答想法? 学生回答后,再问:为什么是除以 12?这里不是用 4 个数在加的么?为什么不是除以 4 呢? 通过回答,使学生明确:要求的是“每月”,那就应该除以全年的“12 个月” (2)再问:如果我这么问,仔细听,有什么不同?“平均每天用点多少度?”想一想该怎么解决?(只要说算 式不说具体的得数。 ) 这问要让学生明白:现在是考虑全年的每天,应该除以全年的天数。 可能会有除以 365 和除以 366 两和答案 请学生想一想:今年是 2005 年,那去年是 2004 年,究竟全年有多少天呢? (3)如果我真的只是把 4 个数加起来后除以 4,那算出来的是什么问题呢? (是平均每个季度的用电量) 对比 3 问,说说你觉得解答这类问题要注意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第 9 题。看图后,问:这类问题我们以前学习过,我们把它称之为什么问题?其中有哪几个基本的量? (路程问题,时间、速度、路程) 摸底:分别请学生说说求其中某一个量的方法 读题目信息。先说说 3 段路程,再找找从家到学校用了 13 分 问:对应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和路程,你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她的速度是多少?) 列式 84513。先估算,再完成。算出她的速度是 65 米/分 问:她用同样的速度,是怎样的速度? 这回要求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几分?这是求的时间,应该怎么求? 列式后先估算,再竖式计算。 继续解决:从学校到少年宫呢? 指出: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读题后先思考需要解决的是哪一个量,再去寻找需要的条件。 3、第 10 题。先复习这类问题的基本量及其中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重点理解“取同样的重量”是什么意思?分别请学生举例说明。 问:现在要算“平均每千克什锦糖的单价?”用刚才哪位同学的举例更利于计算呢? (各取 1 千克) 想:12+10+20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怎么算单价呢? “李老师带了 140 元钱,能买这样的什锦糖多少千克?”这个问题是求哪个量?怎么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思考题: 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再交流 交流的时候注意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比如左边的题,可先确定第一根横线下面的数肯定是 46,那 其他的数就很容易填写出来了。 四、阅读理解“你知道么?” 理解“同头无除商 8、9”和“除数折半商 4、5” 尝试用该方法试商,完成最下面的 4 题练习 五、布置作业 补充作业第二单元角第一课时 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 16、17 页 教学重点:理解三线、角的概念,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距离 教学难点:认识射线,体会射线的一边可以无限延长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法,会用尺画三线、 角。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线 1、 感受无限 出示夜景灯光图。 师:这是一张夜景图,夜景美在哪里?(灯光) 用手势表示其中的一束灯光,感受它有什么特点?(从一点出发,直直地向一个方向,无限地延长) 板书:无限 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光线吗? 你能不能借助尺子在纸上画一束这样的灯光?先在自己本子上画,然后请一个学生实物投影演示自己是怎么 画的。 2、认识射线、直线 师:这样的线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的一种线――射线。 (板书) 师:我们以前学过一种什么线?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一条线段,再量一下长度。 你能不能把这条线段画成我们刚才所认识的射线。你是怎样画的?(一生实物投影交流) 把画的线段的一端不动, 把另一端无限地延长, 就成了一条射线。 那我把两端都延长呢?这样的线你认识吗? (直线) (板书) 3、 小组交流三线异同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三种线,我们来找找看这三种线有什么异同点? 小组内交流讨论 据学生回答适当整理板书。 线段 两个端点 可以度量 直直的{ 射线 一个端点 不可度量 直线 没有端点 不可度量 4、 辨认三线,加深印象 (1)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说一下判断的理由) (2)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一画三种不同的线。 二、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师:刚才老师请你自由的画线,现在同学们要按要求进行画线。 A、经过一个点画直线 B、经过两个点画直线 师:先画一个点,再经过这个点画直线。提问:怎么理解“经过这个点”?自己画线,再交流。 (实物投影) 师:再画两个点,经过这两个点画直线。先理解“经过这两个点”?再自己画线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据生回答归纳: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经过两个点却只能画一条直线,这就是说明两点确定一条 直线。 (板)这个道理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运用。你能举例说明吗? 2、 两点间的距离 (1)认识两点间的距离。 演示:我家住在人民北路,到新华书店我只要沿着一条人民路一直走就到了新华书店。可是呢,我有时要先 到我家边上的小公园散一会儿步,然后再去新华书店,有时也走这样的一条路去。 师:这三条路哪条路最近?我们把这三条路用数学上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从具体情境抽象成的数学上的 简洁的图示) 量一量验证一下。 (打开书本量一下 P17 的想一想。 那条曲线怎么量?) 通过测量来验证刚才想的是有道理的。 师:连结 A、B 两点这里有几条线?一条折线,一条曲线,一条线段。 说明: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2)看图说出距离 幻灯出示每条路的长度。让学生说出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再回答书上想一想图上的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使生再次明确两点间的距离是指哪一段) (3)自己在本子上画两个点,然后给你的同桌量一量你画的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再交换过来检验一下同桌 量得是否正确? 三、认识角 角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一种图形,请大家一起自学书上的内容。 学后交流。 师:用今天学得的知识说说怎样就得到了一个角? 2、画角。请一生板演。 师:你认为角是一个怎样的图形?(角是由一点画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 指着学生画的角的边,问:这两条是什么线?我还可以画下去吗?为什么? 通过自学,你还了解了角的哪些知识?(写法、读法、表示方法等) 联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里有角? 3、 想想做做 3 请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先是直角,再是锐角,最后是钝角) 。 结合演示,明确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四、质疑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记第二课时 角的度量(1) 教学内容:第 18、19 页 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正确读懂内圈和外圈的数据 教学目标: 1、知道量角器是统一量角的工具,会正确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2、知道三角板上三个角的具体度数,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 3、锻炼学生的动手测量能力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的课上我们又认识了角,知道角按大小分,可以分成哪几类? (直角、锐角、钝角) 结合画角,再提醒:角的边是射线 (先画一条边,在把尺放上去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如果向不同的方向画,可以分别得到一个锐角和一个 钝角。 画另一条边,成一个钝角) 这个钝角有多大?谁能说一说。 (估计学生会说到它比直角大,或者说成它是一个直角加一个锐角??) 指出:这种说法只能是大概地说出了这个角的大小,那我要比较精确地知道它的大小,应该怎么做呢? 二、认识量角器 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1、它是一个半圆 2、有很多的数。数一数:0、10、20、30??180 有几个 0~180?再指着数一数。 指出:有 2 个 0~180,一个在外面,叫外圈,还有一个在里面,叫内圈 3、下面有一条平的线 指出:这条平的线,它分别都指着 0,叫 0 刻度线 最中间的是一条竖的线与 0 刻度线相交,那个点叫中心点 4、在这个半圆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刻度 指出:把半圆分成 180 等份,因为数据太多了,不能全部标出来,所以只标了整十数,每一小格就表示其中 的 1 小份,即 1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5、看书,了解 1 度的角是怎么量出来的,有多大。 6、在量角器上,从右边起,依次找出 0 、20 、90 、135 、180 的刻度线。再从左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度 数的刻度线。 三、学习用量角器 1、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下面角的度数 注意看懂量的方法:中心点对准顶点,一条边对准 0 刻度线;要看清楚 0 在内还是在外,然后顺着看下去, 看另一条边对准的刻度是多少 自己用量角器量一量,量完之后再转个角度试一试 两种方法测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一条边对准 0 刻度线,再看另一条边。 所不同的是,一个看的是外圈另一个看的是内圈。 ) 如果有学生内外圈看错了,导致结果是 100 多度的话,可以问:谁有办法证明他的测量有问题? (图上画的是一个锐角,应该小于 90 度。 ) 四、练习: 1、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 注意巡视,指导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还要引导学生养成习惯,把测量的结果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以防止内外圈看错的现象。 也可以量还之后,再换一个角度再量,以数量测量的方法 2、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 可以引导学生先量一量其中直角的度数,记住直角是 90 再依次量剩下的角。 在量第二块三角板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另两个角大小一样吗?再量得以验证。 全部数据出来之后, ,让学生算一算:每块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加起来,和是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 3、 (习题 3)下面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先估计一下,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你发现了什么? (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只和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五、全课总结 说说你这课的收获,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记第三课时 角的度量(2) 教学内容:第 20、21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测量 2、通过测量,多了解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区别“错误”与“误差” 1、画一个角,量一量,比如:在 30 ~40 之间 指出:当发现这个角不是正好几十度的时候,就可能产生误差,像这个角,可以说成 35 或是 34 、36 ,允 许有一、两度的误差,都能算对。但不能有太大的误差,比如明显觉得在 30~40 之间,却说成是四十几或是 二十几度都是错误的。 还有一种错误是看成了 140~150 之间,写成了 145 。这种错误在于看错了内圈和外圈,可以用锐角或钝角来 很快地判断 2、把刚才画的角改成一个三角形 指出:正如刚才所说,在测量的时候是允许有一两度的误差,那像这个三角形,如果每个角都有一两度的误 差,在最后算三个角的总度数的时候就回有更大的误差,比如:35 、50 、90,加起来就是 185 。但我们上 一节课已经知道三角形三个角加起来应该是 180 的,这就不对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仔细再找一找,怎 么会多出来了 5 ,然后再调整,最后算得的结果只能是 180 。 二、正确测量: 1、判断下面的量法是否正确,并量出各角的度数(p.20 第 6 题) 分别要求学生说出错误的地方,如:第 1 题点没对齐,第 2 题 0 刻度线没对齐,第 3 题另一条边没有对齐某 条刻度线,第 4 题是正确的 再说说每个角的正确的度数 2、大家动手量,分别指名说说量得的度数(p.20 第 4、5 题) 3、生活中很多物品上也是有角,请大家找一找,量一量(p.20 第 7 题) 适当补充:滑滑梯的角度是 40 度,这个角度更适合一个小朋友从上面滑下来。我们后面会带大家做实验,研 究不同的度数对物体下滑各有什么影响 跷跷板上有两个角,这两个角加起来是多少度?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 4、先估计队旗上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再量一量 指出:在测量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误差,但在制作的时候,它是有严格规定的,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三个角的 度数:90 、55 、110 。 5、经过纸上的 2 个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经过 3 个点中的每两个点画直线,最多可以化 3 条(画一画) ; 经过 4 个点中的每两个点呢?(学生动手试) 5 个点呢?(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比如:每个点都会有 4 次机会,5 个点就会有 5 个 4 次机会,但都重复了一次,所以可以用 542=10 来算 抽象:点子数(点子数-1)2=线数 用这个规律,算一算 6 个点的情况。 自己补充一题,算一算能画几条线。 交流。 6、介绍放风筝,让学生说说其中的道理。 简单介绍自己这次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看到的放风筝情况 三、测量并设疑 1、观察第 21 页第 8 题的四张图,你有什么发现? (边都一样长,角越来越大,角也一样大??) 动手量一量,说说每个图形的角各是多少度? 交流:正三角形每个角都是 60 度。 问:你还有别的方法验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么? (三角形三个角的总度数是 180,1803=60) 正方形每个角是 90 度,五边形每个角的度数是 110,六边形每个角是 120 补充:把正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180+180=360,3604=90 说明通过计算,同样能得到每个角是 90 度 考考大家,用分割成三角形,再算一算的方法,我们会检查出后面的图形中有的角是有误差的。看谁爱动脑, 课后可以试一试。 课后记第四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角 教学内容:第 23―24 页 教学重点:会正确地按度数画角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目标: 1、利用活动角学习角的分类,认识分类的标准,掌握不同角的特征,发现各角大小之间的关系 2、按要求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总结出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3、在动手操作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活动角,认识各种角 和学生一起,做成一个活动角,感受活动角是可以活动的 1、出示两条边完全重合的原始状态 指出:这也是一个角,想想这是为什么?(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如果我要你用度数来说它,你怎么说?(0) 画一画,感受它的特殊。 2、慢慢展开,问:现在它变成了什么角? 3、再展开,得到一几“直角” ,问:现在它是什么角? 指出:直角只能是正好的 90 ,多一度就变成了钝角,少一度又变成了锐角。所以不能只凭感觉,一定要测 量,说说你准备怎么测量? (用量角器或是三角板上的直角) 检查,并调整 4、继续展开,再问:现在得到的是什么角?(钝角) 把三种角依次重合,比一比,感受:直角比锐角大、钝角比直角大 5、再展开,想一想,我要得到一个很特殊的角,会是怎么样的呢? (展开得平角。 ) 想一想,把它画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一直线中间加一个点) 画一画,追问:它看上去有点怪怪的,谁能有好办法,把刚才的展开的过程画出来? (在图上标上半圆的弧线) 这个角,你能用一个字来表示它的特点么?(平) 它的名字就叫平角 量一量,得到它是 180 5、再展开,指出:再接下去,角的度数就超过了 180 ,在我们小学阶段,大于 180 的角一般是不研究的, 但有一个特殊情况例外(边说边继续展开) 猜猜是什么情况? (又回到了重合状态) 现在角的一条边绕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想一想,它画下来又会是什么样的? (注意引导学生与 0 的区别,画上箭头) 指板书问:这个角是怎么得到的?根据这个特点,给它起个名字?(周角) (黑板上画了 4 个特殊的角,0 、90 、180 、360) 分别请学生手手势来表示这些特殊的角,再次感受一下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6、根据它们的度数,你能否照这样子说一说: ( )个( )角=( )个( )角 二、画角 1、我们前面研究的是量角,你能否来画一个规定度数的角呢?比如说 60 结合学生的说,规范画角的步骤: 先较随意地画一条边,画好其中的一个顶点;把量角器放上去,点和点对齐、边和边对齐,再找到 60 的刻度 点,点上一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线的道理,连接两点。 要注意的地方:第 2 条边在画的时候不一定要全部画出来,一般只要画和第一条边差不多长就可以了。 2、画好的角,还要检查一下,可以还是用量角器,也可以用三角板上 60 现成的那个角。动手再检查一下。 继续画 30 的角、45 的角、90 的角,画好之后分别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检查一下。 三、完成练习 1、试一试:以下面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分别画出 40、70、135 的角。 注意:这题的顶点是固定的,画完之后,请同桌帮忙检查。 2、下面各是什么角? 让学生分别把名称写在角的边上。 再从小到大排一排 3、下图中的角各是什么角? 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角吗? (引导学生回答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可以组成各种角) 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几个特殊的角? 注意区别 12 时记时法和 24 时记时法 4、分一分、填一填 填完后,交流结果,并追问:这里有几个光杆司令,是什么? 指出: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只有一种情况,比如 89 度就变成了一个锐角,而 91 度又变成了一个钝角。 所以它们三种情况都只有一个。 课后记 第五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第 25―27 页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种线之间的关系;角的分类。 更熟练地掌握有关画角和量角的方法。 在一 些具体动手操作活动中,灵活掌握有关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线: 1、出示书上的这张图,问:你能在下图中分别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吗? 在指的过程中,感受: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是有方向的 补充:有端点的是什么?无限长的是什么?可度量的是什么?角的边是什么? 2、先在纸上画 4 个点,再经过每两点画一条直线。最多能画多少条? 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画的条数的? (可以用数的方法,画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可以先外再内 也可以用算的方法,每个点都有同样的机会,比点子少 1 次――自己不能和自己连线,但都重复了一遍,所 以还要除以 2。 ) 自己给同桌出个类似的题,互相检查方法有没有掌握。 二、角的分类 完成第 25 页第 3 题 三、钟面上有关角的知识 1、出示一个钟面,想:分针转一圈,该角是一个什么角?多少度? 观察整个钟面,上面的 12 个数字其实也就是把 360 度平均分成了 12 份,那每一大格对应的角都是 30 度。 2、完成 p.25 第 4 题 下面钟面上的分针从 12 起各转动了多少分?形成的角各是什么角?分别是多少度? 注意让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要和上面一题有所区别 四、角的度量 1、完成 p.26 第 7 题,量出下面的角各是多少度? 2、完成 p.27 第 8 题,先把方位图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再量出北和西北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 问:如果不量,你能算出该角的度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任意找两个方向,说说它们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 3、复习并熟悉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 注意示范:把两块三角板上各一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拼成的角。 指出:这样的角拼不困难,但要有顺序地找,找全不是太容易,所以请大家多动动脑,想出自己的好办法。 (可单独,也可合作) 全班的交流,注意好方法的介绍 4、思考(p.27 的思考题) 下面每个图中的两个角相等吗?为什么? (允许学生在量的基础上思考,再引导到用推理的方法。 ) 5、简单介绍丹顶鹤的飞行 五、折纸认识角 取一张任意的纸,先随意一折,第二折的时候要注意折痕的对齐。 这样得到了一个角,观察这个角,它是什么角?用三角板或量角器验证 继续折,得到一个新角,你知道这个角是多少度吗? 能不能还是用这个直角折出 30 度的角,想一想是怎么操作的? 完成书上的第 26 页第 5、6 题 六、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学习材料 课后记第六课时 怎样滚得远 教学内容:第 28、29 页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 教学准备:木板、尺、圆柱形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介绍活动要求: 1、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 说到“滚” ,你想到了什么?(圆柱形物体) 书上要求我们利用木板搭建一个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在一定高度滚下来。 想一想: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 (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 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采用同一的标准,如:在同一块 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体,从同一个高度来进行。 2、具体操作方法: 介绍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在这块板上可事先每 10cm 处做一个记号。这样做 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每次滚的高度都应该从同一初,二是可以把它作为一把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等 量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如果圆柱形物体在滚动的时候遇到障碍物了,那该次实验就 不能算了,所以要找比较开阔的地方。 3、选择具体地点:教室太小了,不适合做实验。下面有三种地面供选择: 水泥地、道板地、塑胶操场 想一想:这三种地面,哪一种更利于滚动? 指出:我们学校的水泥地,还有一个特点,能帮助我们计算,是什么呢? (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边长都是 120cm。这样,当物体滚动后,我们可以先直接数几块,再加或减相差的 部分。 ) 4、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利于学习。 5、记录方面的要求: 书上 29 页,自己通过实验,完成书上的 4 份表格。 完整的数据得到后,思考: 比较每次得到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分组活动 三、全班的交流反馈: 课后记第三单元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1) 教学内容:第 30、31 页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学习用综合算式解决 2、会正确解答乘加(减)混合运算,知道正确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 一般买东西的时候你会考虑哪几个问题? (比如自己带了多少钱?东西的单价?准备购买的数量??) 出示挂图: 看挂图:说说看上面告诉我们哪几个信息? (让学生看图一一说说几样东西的单价) 二、认识“综合算式” 1、提问题: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来提个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一步计算的问题。 ) 老师引导学生解答后,:问:谁能提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呢? 比如:买 3 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2、解决: 请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写在自备本上 交流: (1)3×5=15 元,15+20=35 元 (2)3×5+20=35 元 (3)20+3×5=35 元 讲评: (1)说说第一种算法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第 2 个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 (3)再说说第 3 个算式的计算顺序 3、综合算式:比较这 3 个算式,它们有什么不同? 指出:第 1 个算式是一个算式解决一个问题,分两步来完成的,我们把它叫做分步列式。而后面的做法是把 上面的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写的,我们叫它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在解答时,其实是有它的格式。 比如:3×5+20 (边说边板书计算格式,注意说清楚:先算什么,没算的移下来,2 个“=”号要对齐??) 这种等式叫递等式 最后别忘了单位名称和答 4、刚才我们用综合算式解决了一个问题,谁再能提一个可以用综合算式解决的问题呢? 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该问题,并请学生用综合算式完成解答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规范的地方,提醒大家。 可能用有学生提到类似于书上的问题,如买 2 盒水彩笔,付出 50 元,应找回多少钱? 请学生解答后,与刚才的算式比一比。 两个算式在计算顺序上,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乘在前一个乘在后,但在计算的时候都是先算乘,再算加或减的) 指出:计算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太讲究“先来后到” ,而是更注意“论资排辈” 。乘法一遇到加或减,就要充 老大,都是轮到它先算。 三、练习: 1、学生完成第 1 题,老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改错,要求学生能清楚地说问错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 3、算一算,比一比(第 4 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请几个报得数,注意如果有错的,帮助他检查是否是运算顺序出错了。 四、作业: 第 31 页第 3、5 题 课后记第二课时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2) 教学内容:第 31、32 页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使学生掌握除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适当整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清楚乘减是一级运算,加减是二级运算。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黑板上事先写好很多“5” ,然后在学生面前分别加上一些运算顺序,得到不同的混合运算式题 具体如: 5+5-5 5-5+5 5+5+5 5× 5 5× 5÷ 5 5× 5× 5 5÷ 5×5+5 5×5-5 5+5×5 5-5×5 让学生看式题后,很快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分类:上面 2 行是一类,想想为什么把它们归成一类? (都是先算前面一步。 ) 再分析为什么会都要先算前面的? (引导学生发现:或者全是加或减,或是全是乘和除,它们是同级运算,算的时候就按照顺序先算前面的) 后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不是同级运算,有乘还有加(减) ) 在算的时候会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 最后一题:学生肯定会发现按照运算顺序不能算。指出:这题作为口算题是不合适的,减的时候要大数才能 减小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清楚问题:要算的是 1 支钢笔和 1 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怎么求? (1 支钢笔的钱加上 1 个订书机的钱) 板书: + = 注意“对号入座” ,先可以填哪个数?(1 个订书机的钱) 还有 1 支钢笔的钱怎么办? (应该用算式:80÷10) 读一读完整的综合算式,并把它解答在自备本上。 指名板演,强调:有除有加先算除 问:解决这个问题有别的算式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用 1 个订书机的钱加上 1 支钢笔的钱) 学生根据上面的想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 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地方不一样?(除法的位置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算的时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都是要先算除法) 2、完成试一试 用综合算式计算 1 盒水彩笔比 1 支钢笔贵多少元? 3、揭示课题: 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混合运算,与上节课不同的地方是算式中有除有加(减) ,先算除。 三、完成想想做做 1、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指名说一说,特别是第 2 题,要注意学生说成 6+24,如果有,要及时提醒学生“忠于”原来算式的先后顺 序,不要随意调换 2、观察上下两题算式有什么特点,再依次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 3 题) 指出:在混合运算中,首先要根据运算符号判断出正确的运算顺序 3、先估计每组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再计算(第 4 题) 要让学生分别说说判断的理由 4、你能按要求写出算式并计算吗?(第 5 题) 要提醒学生再次认识“对号入座” 四、布置作业: 第 33 页第 2、6 题 课后记第三课时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1) 教学内容:第 34、35 页,想想做做 1―5 题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情境,能列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来解答。 2、让学生认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练习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6×30=180 200+180=380 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再练习:40×5=200 200+180=380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所能看到的数学信息? 指名说说该题的问题: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问:这是在求笔记本的数量,应该怎么想? (笔记本的总价÷笔记本的单价) 板书: ÷ 学生完成该算式。交流。 你的算式是怎么列的?是怎么想到要这么列的? 关键是要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白:先算剩下的钱,所以要加个括号。 2、试一试:这两道算式里都有括号,都要先算哪一步? 18×(36+24) 95-(74-50) 学生做完后,交流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完成想想做做 1~5 题 1、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30+10)×11 280÷(5×14) 120÷(60÷15) 24×(86-56) 2、比一比、算一算: 90-40×2 350÷50+20 72÷12×3 (90-40)×2 350÷(50+20) 72÷(12×3) 先观察一组一组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数都一样,符号也一样,差别在于有无括号 猜一猜:计算结果会一样吗?为什么? 算一算。交流各题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3、这个会议室长 12 米,宽 8 米,一共铺了 384 块地砖 平均每平方米铺了多少块地砖? 读题后分析问题,明白“要算每平方米铺多少块地砖就要用总的地砖数除以总的平方米数。 ” 列出综合算式,重点检查括号加了没有 四、布置作业: 第 35 页第 2、4 题 课后记第四课时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2) 教学内容:第 35、36 页,第 6~10 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部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具体的习题,使学生明白“连减也可以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得数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1、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180-36-44 180-(36+44) 观察算式,发现:数都一样,不同的是运算符号及顺序不同 按各自的运算顺序算一算,发现:得数都是 100 想:怎么会都是 100 的呢? 以实际问题举例:比如说:有 180 元钱,买上衣用去了 36 元,又买裤子用去了 44 元,剩下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 180 连续减去买上衣再减去买裤子的钱, 或者可以直接用 180 减去买上衣和裤子总的钱, 这样就可以分别用这两个算式来表示了,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一样的。 谁再能结合这组算式,举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来说一说,同时理解连减也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2)观察第 2 组,159-(59+37) 159-59-37 这两题之间是什么联系?猜一猜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算一算,看自己的想法正确吗? 比较这两组题,你还有话要说吗? (得数都是一样的,但第一组题是有括号的更容易算,第二组题是没括号的更容易算,所以在解决一些具体 的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数据选择是用连减来列式还是用括号来列式。这样计算就更方便。 ) 2、钟的单价是 18 元,台灯的单价是 25 元,小华付出 50 元,买了一个钟和一盏台灯,应找回多少元? 读题后,要求学生用不用的方法解答,进一步掌握上一题的规律。 3、 (1)买 5 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上衣 48 元,裤子 36 元) 方法一:5 件上衣加 5 条裤子的钱 参照这种说法,列出算式:48×5+36×5 方法二:1 套衣服的价钱乘 5 参照这种说法,列出算式: (48+36)×5 比一比,这两个算式一样吗?它们的得数会一样吗? 第一题是三步的混合运算,谁知道它的运算顺序呢? 分别算一算。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算式得到相同的得数,这里也是有数学依据的,我们以后会继续学习。 (2)700 元钱最多能买几套这样的衣服? 读题后让学生完成列式,在交流的时候重点说清楚:题目要求只要“最多能买几套?”特别是没有提到“还 剩多少钱?”所以最后竖式算出是 8??28 后,可以写成“=8(套)??28(元),也可以写成 “≈8(套) ” ” 4、 “我带了 100 元,买米用去 40 元。 ”剩下的钱可以买几瓶油? 学生独立完成列试 3,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提出一些问题后,再分别的解答。 5、简单介绍你知道吗? 6、布置作业: 第 36 页第 6 题 课后记第五课时 练习五(1) 教学内容:练习五中关于计算部分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方面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种混合运算的不同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1、说说下面这些题目先算哪一步?用线划出来 87-180+21 (90+70)÷80 100-5×13 32×(47-17) 420÷60×154 774÷(27+16) (45-26)×33 98+5×63 230-735÷35 181-(109+43) 在交流的时候,可有选择地选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算一算,比一比 480-180+60 31+2×30 240÷4×20 480-(180+60) (31+2)×30 240÷(4×20) 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数一样,符号一样,括号不一样。 ) 猜:得数会一样吗? 算一算,交流。指出:由于运算顺序的不同,计算结果是不一样的。 3、算一算、比一比 280÷5÷2 160÷(4×8) 280÷(5×2) 160÷4÷8 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猜:结果会一样吗? 算一算,交流。指出:得数是一样的 想:这题类似于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一题? (第 35 页第 7 题) 说一说:前面的第 7 题是连减可以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结果是一样的 这一题是连除题可以和除以两个除数的积得数是一样的 分别比一比两个组,哪个题你在计算的时候比较容易? (前面的是有括号的容易,后面的是没括号的容易) 指出:正是因为算式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更方便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补充:240÷3÷8 根据上面的关系,你能写出和这个算式结果一样的别的算式吗? 说说看。 老师板书:240÷24 240÷(3×8) 240÷(4×6) 240÷4÷6 ?? 小结:除以两个数的积是 24,那么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一样的 4、刚才我们发现算式之间是存在一些联系的,现在我们用联系来判断,注意不能计算,说说下面的算式结果 哪个大哪个小 注意要说清楚你是怎么想的? 40×5+3○40×(5+3) 72-24÷12○(72-24)÷12 120-(75-5)○120-(75+5) 540÷9÷5○540÷(9×5) (比如第 1 题,可以想后面的算式表示的是 8 个 40,而前面的算式只是 5 个 40 稍微多一点??) 5、思考题: 欢欢在计算“20+□? 5”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得到的结果是 500。你能帮她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吗?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尝试,再交流 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倒推法” ,最后得出□里的数应该是 80,最后的结果是 420 6、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 3、9 题 课后记第六课时 练习五(2) 教学内容:练习五上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综合算式来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 (第 4 题)看清楚门口的告示后 算: (1)买 3 张成人票和 1 张儿童票,应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再交流 (要学生懂得基本的数量关系式:3 张成人票的钱加 1 张儿童票的钱,等于应付的钱) (2)用 100 元钱买 12 张儿童票,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再交流 (要学生懂得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一共付出的钱减 12 张儿童票的钱,等于应找回的钱。 ) 2、 (第 5 题)你会列综合算式计算平均每班借书的本数吗? 注意检查括号加了没有? 在具体计算的时候,可以问:你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 (可以把这些数都看成 150,155 多 5,161 多 11,149 缺 1,那就是在平均数 150 的基础上总的多了 15,15 除以 3 等于 5,150+5=155) 指出:在具体算的时候,仔细观察,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巧妙的好办法 3、比较: (1)冬冬看一本 150 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 40 页,第二天看了 32 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2)冬冬看一本 150 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 40 页,第二天看的与第一天同样多,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3)冬冬看一本 150 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 3 天,每天看 32 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读题后,你发现这 3 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是求还有多少页没看?) 你想到了哪个数量关系式? (一共要看的 150 页减去已经看的页数) 分别解答这 3 题,体会它们之间的不同: (1)可以用连减或是减去两天看的和,它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2)可以用连减或减去两天看的和或减去两天看的“积” (3)也可以连减,但太麻烦了,应该减去积比较合适 指出:这 3 题的基本关系式都是一样的,但根据看的页数不同方式的表达,可以具体用不同的方法 4、5 个乒乓球装一袋,每 4 袋装一盒。800 个乒乓球能装多少盒? 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说说你在列式时想到了哪种类型的混合运算?(p.37 页第 7 题) 交流两种解答方法 补充问:800÷4÷5 可以吗?为什么? 5、 (1)包装 480 瓶墨水,一共装了 8 箱,每箱装 10 盒,每盒装多少瓶? (2)包装 480 瓶墨水,每 6 瓶装一盒,10 盒装一箱,一共装了多少箱? 比较两题,分别列式。把算式的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问题说给同桌听 再次体会:连除和除以两个数的积结果是一样的 6、每个书架每层大约放 20 本书 (1)3 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 (2)图书馆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地址的最高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