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ues 文氏桥(RC)文氏桥正弦波振荡电路路仿真没有波形

[转载]对文氏桥RC振荡电路的一点小实验
RC振荡电路可以可以产生特定频率的正弦波,这在很多数字系统中用来产生时钟信号,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本低,而且在低频时,他的体积优势也很明显,LC振荡电路在低频是体积和成本都是问题。之前看过很多次资料一直不太理解这个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今天又找到一点资料,顿时理解了一些,不过也只能算是基本了解了原理吧~
上图就是文氏桥振荡电路的原理图
,在一个运放上,分别有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为一个RC串并联选频网络,这也就是这个电路能产生特定频率波形的原因,因此先分析选频网络
图a为RC串并联选频网络,左端输入,右端输出。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足够低的时候,可以将该网络等效为中图(频率小,电容容抗远大于电阻),输出超前于输入,如果频率趋近于0,输出将为趋近于0,相位超前趋近于90°,当输入信号足够大的时候,网络等效为右图(频率大,电容容抗远小于电阻),输出将滞后于输入,如果频率趋近于无穷大,输出趋近于0,相位滞后趋近于90°。两种情况下,信号都有衰减
对这样一个网络,输出的相位总是在滞后90°和超前90°之前徘徊,那么显然,总存在一个频率,使得输出和输入同相位,而且此时信号衰减最低,为三分之一,下图为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如图,当频率在f0左右时,信号衰减小,而偏移这个频率的,衰减严重。
f0=1/2πRC
对选频网络的仿真
此时频率大于f0,很明显,输出的衰减已经超过1/3,而且相位滞后
现在再看文氏桥振荡电路,负反馈上的反馈系数为1+Rf/R1,而正反馈系数就为该选频网络的衰减系数。
在这个运放没有输入信号的时候,会有很多干扰,这个干扰先被放大为1+Rf/R1倍,如果某个干扰的频率正好为f0时,他正好又会被衰减为1/3&,所以设定&&
1+Rf/R1=3,这样该信号就会被还原,而其他频率的信号经过这个过程后会被衰减,被抑制,这样,就选出了一个特定频率的干扰来放大,便得到了需要的正弦波。
在实际中,应当适当增大Rf,是负反馈系数大于3,让振荡器能起振,然而,这样的后果便是这个波形不断放大,最后让运放饱和,得到的波形就会失真,成了一个削去顶部的正弦波,这是不允许的,所以便在Rf上并联一个调节电路,使得负反馈系数不停在3左右跳动,让波形稳定在一个满意的范围
如图为仿真电路图,这个R2和R5我取了很久,才让电路输出一个5v的正弦波,本来20k的R2已经变成了31k,不知道这样是不是规范,反正仿真已经能出来波形了,实际中能不能行有待考证,不过也就是调节这几个电阻罢了。
如图,可以看到探针上显示的频率为1.58KHz,这个值正好等于1/2*π*R*C。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波形产生电路与变换电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波形产生电路与变换电路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实验11 集成电路RC正弦波振荡电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实验11 集成电路RC正弦波振荡电路
上传于||文档简介
&&有​具​体​数​据​!​!​!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rc文氏桥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波形与哪些因素有关
rc文氏桥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波形与哪些因素有关
09-05-03 &匿名提问
1.振荡器的振荡特性和反馈特性如图9.10所示,试分析该振荡器的建立过程,并判断A、B两平衡点是否稳定。解:根据振荡器的平衡稳定条件可以判断出A点是稳定平衡点,B点是不稳定平衡点。因此,起始输入信号必须大于UiB振荡器才有可能起振。图9.10                                  图9.112.具有自偏效应的反馈振荡器如图9.11所示,从起振到平衡过程uBE波形如图9.12所示,试画出相应的iC和Ic0波形。解:相应的和波形如图9.13所示。图9.12                                    图9.133.振荡电路如图9.11所示,试分析下列现象振荡器工作是否正常:(1)图中A点断开,振荡停振,用直流电压表测得VB=3V,VE=2.3V。接通A点,振荡器有输出,测得直流电压VB=2.8V,VE=2.5V。(2)振荡器振荡时,用示波器测得B点为余弦波,且E点波形为一余弦脉冲。解:(1)A点断开,图示电路变为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因此,用直流电压表测得VB=3V,VE=2.3V。当A点接通时,电路振荡,由图9.12所示的振荡器从起振到平衡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具有自偏效应的反馈振荡器的偏置电压uBEQ,从起振时的大于零,等于零,直到平衡时的小于零(也可以不小于零,但一定比停振时的uBEQ小),因此,测得直流电压VB=2.8V,VE=2.5V是正常的,说明电路已振荡。(2)是正常的,因为,振荡器振荡时,ube为余弦波,而ic或ie的波形为余弦脉冲,所示E点波形为一余弦脉冲。4.试问仅用一只三用表,如何判断电路是否振荡?解:由上一题分析可知,通过测试三极管的偏置电压uBEQ即可判断电路是否起振。短路谐振电感,令电路停振,如果三极管的静态偏置电压uBEQ增大,说明电路已经振荡,否则电路未振荡。5.一反馈振荡器,若将其静态偏置电压移至略小于导通电压处,试指出接通电源后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为什么?解:必须在基极加一个起始激励信号,使电路起振,否则,电路不会振荡。6.振荡电路如图9.14所示,试画出该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标出变压器同名端位置;说明该电路属于什么类型的振荡电路,有什么优点。若L=180μH,C2=30pF,C1的变化范围为20~270pF,求振荡器的最高和最低振荡频率。                                                     图9.14 解:画交流通路时,只需将耦合电容、旁路电容短路,电源接地即可,如图9.15所示。根据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变压器的同名端标注的位置见图9.15。该电路属于共基调射型变压器反馈式振荡器,具有结构简单、易起振、输出幅度较大、调节频率方便、调节频率时输出幅度变化不大和调整反馈时基本上不影响振荡频率等优点。因为163.6(pF)43.9(pF)所以振荡器的最高振荡频率和最低振荡频率分别为1.79(MHZ)0.93(MHZ)7.试将图9.16所示变压器耦合反馈式振荡器交流通路画成实际振荡电路,并注明变压器的同名端。解:参考的实际振荡电路如图9.17所示。8.试从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出发,分析如图9.18所示的各振荡器的交流通路中的错误,并说明应如何改正。解:图(a)为反馈式振荡器,同名端位置错误。图(b)、(c)、(d)、(e)、(f)为三点式振荡器,不满足三点式振荡器组成原则。改正后的交流通路(参考)如图11.19所示。                                                         图9.18                                                        图9.199.电路如图9.20所示,已知L1=40μH,L2=15μH,M=10μH,C=470pF。(1)画出其交流通路(偏置电路和负载电路可不画出),并用相位条件判别该电路能否振荡。图中电容CB、CE、CC和CL为隔直、耦合或旁路电容。(2)电路如能振荡,试指出电路类型,并计算振荡器的振荡频率f0。(3)说明图中L3在电路中的作用。解:(1)交流通路如图9.21所示。该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有可能振荡。(2)电路类型为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其振荡频率为 (3)图中L3为高频扼流圈,对直流提供通路,可接近短路,对交流接近开路,从而减小这一支路对谐振回路的影响。                        图9.20                                 图9.2110.画出图9.22所示振荡器的交流通路,指出电路的振荡类型,并估算其振荡频率。图9.22解:交流通路如图9.23所示。该电路为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西勒振荡器)。(pF)(MHZ) 
                    图9.23                                       图9.2411.图9.24为三谐振回路振荡器的交流通路,设三回路的谐振频率分别为f01、f02和f03。试分析在电路参数满足下述关系的情况下,该电路能否振荡?若能振荡,则属于哪种类型的振荡器?比较其振荡频率f0与f01、f02、f03的大小。(1)L1C1>L2C2>L3C3;(2)L1C1=L2C2<L3C3;(3)L2C2>L3C3>L1C1。解:(1)能振荡,属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因为L1C1>L2C2>L3C3,则f01<f02<f03,当f01<f02<f0<f03时,L1C1回路、L2C2回路都呈容性, L3C3呈感性,因此,电路能振荡。(2)能振荡,属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因为L1C1=L2C2<L3C3,则f01=f02>f03,当f01=f02>f0>f03时,L1C1回路、L2C2回路都呈感性, L3C3呈容性,因此,电路能振荡。(3)不能振荡。12.试分析影响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原因及稳频措施。解:(1)影响振荡器振荡频率变化的原因:温度、湿度、电源电压、负载的变化以及机械振动、元件器的老化、周围磁场等都会使振荡频率发生变化,而温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LC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主要取决于振荡回路的参数:电感L、电容C、品质因数Qe和串联损耗电阻r(其中主要的是L、C),而管子的参数和寄生参数对振荡频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电路中任一相位的变化(主要回路相位φ的变化),也会使振荡频率发生变化。因此,温度、湿度、电源电压、负载的变化以及机械振动、元件器的老化、周围磁场等外部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决定振荡频率的回路元件参数(L、C、Qe、r)、管子的参数和相位(主要回路相位φ的变化)的变化,从而使振荡频率发生变化,后者是引起频率不稳定的内因。(2)稳频措施为一是减少外界因素的变化。例如,将振荡器或回路元件置于恒温槽内来减小温度的变化,采用密封工艺来减小湿度的变化,采用高稳定的稳压电源来减小电源电压的变化,采用减振装置来减小机械振动,采用屏蔽罩来减小周围磁场的影响,在振荡器与负载之间插入跟随器来减小负载变化等。二是合理选择元器件。例如,选择fT高且性能稳定可靠的振荡管,不但有利于起振(因在振荡频率上β较高),而且由于极间电容小,相移小,使振荡频率更接近回路的固有谐振频率,有利于提高频率稳定度;选择温度系数小、Q值高的回路电感L(如在高频瓷骨架上用烧渗银法制成的电感)和电容C,一方面使L和C在温度改变时变化很小,振荡频率的变化也很小,另一方面由于Q值高,其频率稳定度也高;采用贴片元器件,可减小分布参数的影响,有利于振荡频率的稳定。此外,L一般具有正温度系数,若选用适当负温度系数的电容(如陶瓷电容器)进行温度补偿,就可以使温度改变时振荡频率的变化大大减小。为了防止元器件老化带来的振荡频率变化,在组装电路前应对元器件进行老化处理。三是合理设计振荡电路。例如,减小管子与回路之间的耦合,如采用部分接入法,可有效减小管子参数和分布参数对回路的影响,使回路电感和电容变化小,且Q值下降很少,起到稳定振荡频率的作用;适当增加回路总电容,可减小管子的输入、输出电容在总电容中的比重,从而提高回路总电容的稳定性,则频率的稳定度也提高了;采用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偏置电路,可减小振荡管参数和工作状态的变化,也可使振荡频率的变化减小。13.振荡电路如图9.25所示,已知L=25μH,Q=100,C1=500pF,C2=1000pF,C3为可变电容,且调节范围为10~30pF,试求振荡器振荡频率f0的变化范围。解:此电路为克拉泼振荡器。图9.2510(MHZ)5.8(MHZ)14. 石英晶片的参数为:Lq=4H,Cq=9×10-2pF,C0=3pF,rq=100Ω,求:(1)串联谐振频率fs。(2)并联谐振频率fp与fs相差多少,并求它们的相对频差。解:(1)(MHZ)(2)0.269(MHZ)fp-fs=0.269-0.265=0.004(MHZ)=4(kHZ)或 (kHZ)相对频差为1.5%15.如图9.26所示电路为五次泛音(晶体基频为1MHZ)晶体振荡器,输出频率为5MHz。(1)试画出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2)说明LC回路的作用;(3)输出信号为什么要由V2输出。 
                 图9.26                                      图9.27解:(1)振荡器的交流通路如图9.27所示。(2)此电路为并联型晶体振荡器,晶体等效为一个大电感。由L和C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其谐振频率为(MHZ)晶体的基频为1MHZ,则振荡器若振荡在其五次泛音即5MHZ频率上,此时LC回路呈容性,符合振荡器的相位平衡条件。(3)输出信号由V2的射极输出,是利用V2组成的射极输出器,起到隔离负载对电路影响的作用。16.晶体振荡电路如图9.28所示,已知,,试分析电路能否振荡,若能振荡,试指出振荡频率f0与f1、f2之间的关系。解:能振荡。晶体振荡电路的交流通路如图9.29所示,可见,此电路如能振荡,一定为并联型晶体振荡器,即晶体等效为电感, L1C1并联回路呈容性,L2C2串联回路也必须呈容性。这就要求f02>f0>f01。                                     图9.28                             图9.2917.试分析图9.30所示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波振荡?若能产生振荡,其振荡频率是多少?图9.30解:在图(a)所示电路中,LC串联网络接在运放的输出端与同相输入端之间,引入反馈。当f等于LC串联网络的谐振频率时,其阻抗最小,且呈纯电阻特性,电路将引入较深的正反馈。调节R3,当正反馈作用强于R3引入的负反馈作用时,电路将产生正弦振荡。振荡频率为图(b)所示电路中,LC并联网络引入负反馈,但是还有电阻R3接在运放输出端与同相输入端之间,引入正反馈。对于频率等于LC并联谐振频率f0的信号,该网络发生并联谐振,阻抗最大,负反馈作用被削弱,若其作用比R3引入的正反馈弱,电路就可以产生正弦振荡。其振荡频率为18.试判断图9.31所示各RC振荡电路中,哪些能振荡,哪些不能振荡,并改正错误使之能振荡。图9.31解:由于一节RC移相网络移相不超过90°,三节RC移相网络移相不超过270°。因此,图9.31(a)电路不能振荡,同相放大器加小于270°相移,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改正后见图9.32(a);图9.31(b)电路可能振荡,V2发射极的输出电压与V1基极的电压反相,三节RC移相网络可移相18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图9.31(c)电路不能振荡,差分对管组成同相放大器,三节RC移相网络的相移小于270°,不满足相位平衡条图9.32件,改正后见图9.32(c);图9.31(d)电路不能振荡, RC串并联网络在时的相移为0°,必须与同相放大器一起才可构成振荡器,而 V1,V2组成反相放大器,可见电路不能振荡,改正后见图9.32(d)。19.如图3.33所示电路为RC文氏电桥振荡器,要求:(1)计算振荡频率f0。(2)求热敏电阻的冷态阻值。(3)Rt应具有怎样的温度特性。解:(1)1.59kHZ 图9.33(2)由起振条件可知,运放构成的同相放大器的增益Au必须大于3,即Rf>2Rt,也就是要求热敏电阻的冷态电阻Rt应小于2.5kΩ。(3)Rt应具有随温度升高,其阻值增大的温度特性,即Rt为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这是因为振荡器起振后,随着振荡幅度的增大,Rt上消耗的功率增大,致使其温度升高,阻值相应地增大,放大器的增益Au随之减小,直到Rt = Rf /2(或Au=3)时,振荡器才可以进入平衡状态。20.如图9.34所示RC桥式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分为三挡可调,在图中所给的参数条件下,求每挡的频率调节范围(设RP1、RP2阻值的变化范围为0~27kΩ),并说明场效应管V1的作用。解:(1)由图可知,第一挡R=2.4~29.4kΩ,C=0.003μF,频率调节范围为1.805(kHZ)22.116(kHZ)第二挡R=2.4~29.4kΩ,C=0.03μF,频率调节范围为18.05(kHZ)221.16(kHZ)同理,第三挡R=2.4~29.4kΩ,C=0.3μF,频率调节范围为180.5(kHZ),2211.6(kHZ)图9.34(2)此电路是利用场效应管进行稳幅的文氏电桥振荡器。由于场效应管工作在变阻区时,它的漏源电阻RDS是一个受UGS控制的可变电阻,因此可利用场效应管的可变电阻特性进行稳幅。图中,场效应管V1的RDS和R3串联代替图9.10中的Rf1,负反馈支路由Rp3和RDS、R3组成。输出电压经二极管V2整流和R4、C4滤波后,再通过R5和Rp4为场效应管提供一个与振荡幅度成比例的负栅压UGS,适当调节Rp4,可保证场效应管工作在变阻区。当振荡振幅增大时,| UGS|也随之增大(或UGS减小),管子的RDS增大,负反馈增强,放大倍数Au减小;反之,当振荡幅度减小时,RDS也减小,负反馈减弱,Au增大。这样,就达到稳幅的目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文氏桥振荡电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氏桥振荡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