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网从图书馆借来一本书,如果每天平均看30页,可以提前10天交还图书馆,如果每天平均看25页,就可以提前6天

一本书共132页小芳看了五天后还剩72人名单消防平均每天看多少页_百度作业帮
一本书共132页小芳看了五天后还剩72人名单消防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一本书共132页小芳看了五天后还剩72人名单消防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32-72)/5=12平均每天看12页
132—72=6060/5=12
(132-72)÷5=60÷5=12
(132-72)÷5=12日,阅读列车再次启动,这趟列车开往幸福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位于河北固安孔雀城永定河项目内,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藏书达20000多册,是环京最大的社区图书馆。开馆当天,幸福图书馆邀请了日启动的阅读列车上的阅读公号主编和创始人参与见证,同时在图书馆内进行了一场主题为:“移动时代的阅读风向——阅读列车孔雀城图书馆之旅”的沙龙,参加本次沙龙的嘉宾有:国家人文历史新媒体主编周斌、飞芒翻书CEO万兴明、大阅文化创始人刘颖、领读者阅读加速器CEO萧三郎、未读创始人白明辉、活页联合创始人武云溥、经济观察报书评公号运营人孟静、阅读邻居创始人杨早、绿茶书情创始人绿茶、读易洞创始人邱小石。读易洞创始人邱小石同时担当本次沙龙的主持人,下面,进入分享干货的沙龙时间。进入图书馆,头顶的书灯照亮整个阅读空间。大家下午好,我是邱小石,今天下午的沙龙活动由我客串主持。这次活动本来准备的是一个小型的沙龙,但因为配合幸福图书馆的开馆,规模不断提升,现在成了这样的一个有点类似于演讲的论坛。这个活动是如何缘起的呢?前几天,一些阅读公号的大咖们进行“阅读列车”的互推,恰逢孔雀城图书馆要开馆,所以趁机邀请这些公号的主编和创始人来为图书馆开馆助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让全民阅读热情高涨,但是阅读现状大家其实各有困惑,尤其是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今天的主题,“移动时代的阅读风向”,是绿茶起的,非常应景。邀请来的朋友都热衷阅读推广,所以我相信今天下午的关于阅读的分享,一定会很精彩。图书馆里有很多阅读区,本次沙龙就在这个区域举行。周斌:如何玩转历史新媒体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下午好,我是人民日报社《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新媒体事业部的负责人,国历旗下的新媒体主要有官方微信、微博、客户端、人民网的文史频道以及即将上线的北京文化艺术品交易网和其它电子商务内容,因为今天的主题是移动阅读,我集中谈国家人文历史的微信。首先说内容方面。国家人文历史公号我从2013年底接手,当时大概有1万左右粉丝,经过大约16、7个月,现在有42万粉丝,而且以每天一两千人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国历微信几乎没有刻意地营销过,我想读者喜爱我们主要还是内容的持续吸引力。所以我们做历史阅读,不能是哗众取宠整出很多的历史段子让人们消费,而是我们要让历史阅读真正能提供给读者历史的智识、经验、细节和史观。不尊重历史、不了解历史,历史就很可能会重演。我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对我们熟知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史观能有一个有益的补充,通过对很多历史细节的挖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比较客观的历史全貌以及历史应有的复杂性。操作层面,国历微信并不自我定位成杂志的附属品,而是定位成一个移动微刊,每天大概发4-6条,这里面有我们原创的稿件,也有重新编辑加工过的精心挑选的转载稿件。在选题上,我们力图找出时事与历史的连结点,新闻其实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我们要求每一条历史文章都需要有一个现实的新闻由头,把历史作为新闻的一种深度方式。而且有的时候历史与现实会展现出强烈的同构性,相应的历史文章拿出来时就更加耐人寻味,一度的民国热就有这方面的原因。原创文章当然有它的质量标准,转载文章也都能拿到授权,并且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筛选。在信息越来越过载的时代,筛选的价值就像荐书一样,会更加有价值,让读者的阅读更有效率。内容呈现上,我们设置过比较人格化的主持人角色,讲一些历史有趣的轶事,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微信的另一端是在和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交流。还有,我们会发送一些历史现场的录音,比如说我们看历史文章的时候,对一个人损誉有加,说什么的角度的都有,事实上到底是什么样的,通过这种声音,比如说蒋介石的,宋美龄的,这些人到底是怎么说话的,说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觉,有历史体温的东西。另外,我们还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在微信弹出条的位置做了一个菜单,这里面把迄今做的数千条微信重新归类,总结了“史学青年”、“晚清人与事”、“民国范儿”、“近代政要”、“中国与世界”这几个专题栏目,比如说“民国范儿”里就又分有“民国人物”、“民国社会”、“民国史料”,每一个下面都是一个文章集群,方便读者查找,也可以在一个版面对某个主题有一个多角度的了解,各种讲述。再比如“史学青年”这个专栏,是我们独创的,有别于很权威的历史学家的荐书,也有别于社会上的一些非历史学专业学者的荐书,是青年历史学者的推荐,他们的视角,他们关注的点都非常的独特,绝非大路货,定期发送,每次都会见到三四本书,整个华文世界的历史写作都会涉及。第二是运营方面,现在我们微信的订户已经远远超过了杂志的订数,而且上面的内容已经被畅读、ZAKER、新浪等很多平台实时采集,还有很多不打招呼,连我们广告都原封抄走的微信号,加一起是至少是一个十倍、甚至几十倍的乘数,在影响力上已经是一个很大媒体了。可以说,国家人文历史这家杂志社作为一个内容提供商,在微信订阅号上已经实现了作为一个媒体的价值,事实上这个微信号现在也确实成为杂志社的一个最重要的流量端口,是杂志社各种活动信息的重要发布平台。另外它还是线上线下的连结点,我们经常在杂志上放一些二维码,比如说有一篇文章是英美战争时候的,里面写到这段的时候会有二维码,你一扫描会跳到微信上,会有更多延伸的图片,有当时创作的歌曲等,比如“星条旗永不落”这样在阅读当中碰到的歌曲。通过二维码,粉丝可以在微信和杂志或者其它实物之间建立结接。为了进一步使历史阅读更有传播力,我们还做了一个历史账号的微信联盟,现在有二十多家,是我们从文化、历史类的微信榜单中挑选的纳入到一个联盟里,这些做历史微信号的,可能是一个个人,一个爱好者、学者,也可能是一个机构,他们一般都有一个不错的粉丝基础,我们把他们集合在一起,以联盟的形式去创造更多的历史阅读的传播,未来还可能通过联盟的形式组成一个大的编委会,共同进步、互相输出经验、编辑思路、选题等,最终形成一个历史群落、一个历史共同体,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也是希望建立一种谋求商业回报的可能模式。借助历史阅读,我们在微信上还开设了商城,用C2M的形式定制,通过阅读的反馈和读者的后台留言,集中读者的意见,在工厂定制一些历史特色的文创产品,比如我们制作的乾隆阅阵、进击的果郡王手机壳就很受欢迎。历史阅读有方面的意义,历史类的新媒体也有很多可能性,很多玩法,今天就先介绍这么多,我们线上见。幸福图书馆按照专业图书馆的标准为居民提供服务。万兴明:足不出户体验阅读之美飞芒翻书·ID:FeimangReader今天这个题目是“移动时代的阅读风向”,我之前做出版,现在我们要创业做移动时代的阅读关联产品,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有很多。我们做的时间不长,目前我们的飞芒翻书是基于微信的新媒体产品,接下来我们的重点产品可能是即将上线的一个APP产品。我在这里用很简短的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移动时代阅读风向的一个思考。首先,我觉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信息的及时获取性。作为内容生产商来说如何让你的优质内容快速让读者获取,这是我们在移动时代要考虑的问题。为了让优质内容快速通达读者,我们的飞芒翻书通过影像化的手段,把一个新书的信息传递给更多的读者。今天在幸福图书馆里看着这么多读者挺开心的,社区里有一个图书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这个图书馆里面可能有几万册藏书,我们不可能把每本书都看完。这里的每本书是不是都很好我也是要打个问号的,无论怎么筛选都有漏网之鱼。而移动时代的信息技术能解决信息的筛选,通过大数据我们能把优秀图书筛选出来,这是一定可以做到的。刚才周斌讲了一些历史学的书可能大家没听过,可能买不到,但是那个书确实很好,我们可以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把这个书找到,并且把这个信息传递给拥有内容的出版方,可以让他印出来。其次,我自己的分析,移动时代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阅读数据互联网化。我们在这里,这个图书馆有很多的书,每一本书是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如何在互联网上跑,而不只是在图书馆的架子上,放在架子上的时候是个孤立的数据。这本书如何跟社区的每一户家庭产生连通?比如说在家读了500本书,跟这个图书馆的重合度有多少,这个图书馆今天新进了一千种书,这个数据如何能传递到这个社区里的每一个家庭?如果把这个数据流打通了,移动时代的阅读率一定会增加。很多时候,人们不读书的原因往往是感叹说无书可读,事实上只是书和人之间没匹配。对于一个读者来说一定要找到适合他的书,那么这个信息链条的打通是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完成的。让每个人找到知己喜欢的书,这是我们飞芒团队在研究和探索的。精准阅读,这也许就是移动时代的阅读风向。这里需要谈一下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到底未来的阅读都是数字化的在手机上看,或者是在平板上看呢,还是需要在很多的地方,像在图书馆,坐在这里,拿着一份纸质书,捧着读?我想这两个的存在肯定是并存的。移动的阅读,纯数字化的阅读更偏消费型、娱乐型、快餐型的阅读,更碎片化一些。那么一些深度阅读,我觉得还是更多的在纸质书上阅读。刚才我看了下这帮小孩特别有意思,特别是在低年龄段的这个地方,聚集在一块读书。这种阅读一定是需要场景的,如果让每一个孩子抱着iPad阅读,这是不利于交流的。孩子的这种共同阅读,大家坐在一起,他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说纸质书一定有它的空间,未来的社区图书馆我相信在中国数量也会越来越多。社区图书馆会很大幅度提高整个社区和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同时也增加了社区人群的社交活动。同时,在移动时代,社区图书馆这种落地的图书馆和个人的阅读数据要通过信息化来把它打通,然后社区图书馆就有了活力。作为一个社区图书馆来说,其实最重要的是运营,一个社区图书馆就是一个落地的阅读平台,每本书在这里都是一个孤立的数据,这个数据如果跟周围的每一个图书馆的会员的数据是连通的,每新进一本书,图书馆就准确的知道在这个社区当中有10%的会员会需要这本书,并且推送新书信息给他。还可以根据会员的阅读情况做大数据分析,那么就会知道这个地方,这个图书馆应该怎么经营它,是偏人文的、小说、历史还是偏少儿。对数据的分析很重要,我们不用纠结于阅读到底在手机上看还是纸质上看,对于用户的需求来说,你提供的内容是他需要的这才是最主要的。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如何能够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自己想要读的书?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个人阅读数据的获取和智能分析?这是我最近的思考,也是我们飞芒科技的研究内容。沙龙现场,刘颖在分享她的阅读关键词.刘颖: 关于全民阅读的几个关键词——以北京阅读季为例北京阅读季·ID:bjydj2014大阅文化是专门做阅读推广的公司,我们目前是为全民阅读活动提供策划和执行服务,比如北京阅读季。我这一段时间非常非常的忙,因为大家都知道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一天的时间内,北京阅读季以“就爱你阅读”为主题,举办了大概12场重点活动,从平谷到东城,到西城,再到海淀,最后去的朝阳,我们在整个这一天24小时内我们不停的举办着各种阅读活动,这只是北京阅读季搜集到的在全北京市举办的200多场各类阅读活动中多的一小部分。就是今天,海淀公园还在举办着一个关于孩子的阅读嘉年华。今天早上我看到朋友发来的照片,很多的孩子们拿着他们喜欢吃的巨大的棉花糖买书看书,然后和来自书上的卡通形象合影,拍照,游戏,非常的温馨,非常的可爱。然后今天下午我又站到了这个非常漂亮的,装修很好,选品也很好的社区图书馆里面。在这样的时间点,我觉得,全民阅读的春天也许真的到了。这就说到了我今天想讲的第一个关键词——春天。从最近几年总理的报告,乃至政府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接下来会在设施,政策,人才方面配套很多相关的一些资源。这是从平台上来看,社会为全民阅读会营造一个很好的时代。在阅读的方法上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比如说我们现在用手机就可以获得很多很多的阅读资源,我们在身边能够找到这么方便的阅读空间,我们走出去也可以有像在座的这么一群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分享阅读的一帮朋友。第二个关键词,我想说的是困难。我自己也在社区的读书会做过一些义工,我们在做社区推广的时候最常被问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该读什么书”?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奇怪,因为我们的社区虽然说没有孔雀城环境这么好,但是也是一个不错的社区,业主不乏硕士博士,基本上也是本科。在中国从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至少有十多年的读书历程,那么十多年的阅读之后还在问我们选什么书,这可能是我们的社会还真的有点问题。所以真的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怎么去现书,怎么为自己的孩子选书,从什么样的途径得到阅读的乐趣。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很多家长很迫切的问我说,那么我们要读什么书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把孩子的语文成绩从60分提高到80分,提高到100分。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是感觉很无奈,我们中国传统的阅读观念就是功利阅读,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由黄金屋,为了功名,为了利禄去读书。而现在我们的阅读观念不是这样的观念,而是倡导着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休闲,消遣的方式。还有一些误会常常来自一些高端的读者,他们会说阅读是个人的事儿,不用整得全社会都知道,每当碰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会耐心的解释说,阅读不像吃饭一样,一顿不吃饿得谎,阅读需要有周边的环境,在我国这么多年来很多没有形成阅读习惯的人,他们真的不知道阅读的美在什么地方,他们真的需要传播,需要交流,需要沟通。这是理念方面的困难。第三个关键词我想分享一下形式。刚才有一位讲到说阅读之美。阅读真的是美好的,现在的阅读推广有很多中全新的形式。有一年荷兰人做阅读活动上,他们是这边放一架钢琴,有一个钢琴师在这弹琴,这边有一个诗人,他缓缓上来,用英文和中文朗读他的诗作,整个的背景放着荷兰最为标志的大海。在那样充满着艺术感的舞台之上,大家在场的人都深深的被荷兰人对祖国的文化和对中国的理解所感动。所以,我们自己在做全民阅读的时候也非常重视形式。刚才有一个小朋友的诵读是不错的形式,但是他们选择什么的内容诵读呢,让他们用什么样的形式诵读呢,这里有非常非常多的讲究的。像这样一个社区图书馆,未来可以有戏剧,有一些展览,还有各种活动,我觉得在这样的美好的阅读空间里,未来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都可以尝试。第四个是叫做整合。北京市做全民阅读中建立了一个平台,包括内容的引导,资源的搜集,活动的平台,媒体宣传的平台,以及整体支撑的平台。建设的作用就是为了让民间的各种力量能够生长起来,借助这种平台长大起来。这里我想提做过的一个案例,叫做北京阅读示范社区的案例,这个示范社区的项目选择了北京市一些有阅读生活的社区的进行试点实验。其中有一个昌平区万科的社区,社区街道营造了一个雪绒花绘本馆。主要由义工妈妈组成运营,为0-6岁小孩准备了6000种以上图书日常借阅。现在这个社区图书馆不仅仅是开始有阅读的项目,还有别的项目,他们在春天的时候会带着孩子去郊区春耕,读一些书,种一棵树,在夏天的时候游山玩水,在秋天的时候用树叶做一些小的艺术的画作,在冬天的时候孩子们会一边听爸爸妈妈讲春节的来历,一边做传统的食物。这个社区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了社区文化的交流和纽带。全民阅读就是为了推进、推广、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全民阅读的行列中来,来分享阅读,体验阅读。再次祝贺我们幸福图书馆成立,也祝贺更多的业主在这里有一个愉快的,美好的阅读生活。一个妈妈在给孩子讲绘本,孩子顾自喝奶。萧三郎: 领读之春领读者加速器·ID:leadingreader前面几位大咖分享得太好,我没怎么准备,讲几个案例:我原来是新京报的,在座的来的好几个都是我原来的同事,绿茶,武云溥,小白,都先后在新京报书评周刊不同工作岗位上做过。做了十年之后大概2013年,我觉得要做新媒体了,就是今天的主题“移动时代的阅读”。我们去北京的地铁里看,发现没有人读报纸了,也没有人看书了,每个人都是拿着手机看,我发现这个时代我们必须要跟上,这个关键词叫“屏移”,好多内容都跑到手机里了,无论任何媒体都必须做新的产品,但是要在新的介质和新的平台上出现。后来我找来了白明辉,我们2013年做了一年,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粉丝周年突破十万,后来我们觉得必须要到新的平台上做新事儿。我跟小白先后离开新京报平台,我现在做的事叫“领读者加速器”,是寻找在互联网上关于阅读的优质产品。大家都知道,最火的是那些大号,像读书圈的“十点读书”,上百万粉丝了,每天发一个段子大概就能轻松突破十万,我的视野中,我认为这也是阅读,因为它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快速、在线,就三分钟、五分钟在地铁上就把一个新书的段落看完。这是移动阅读的一个新形式,就是它拥有巨大量的用户,但可能是文摘型的,好比报纸杂志的文摘形态一样。另外一类的阅读产品是PGC的,专业人士做的,像绿茶,邱小石他们做的,像读易洞书店、绿茶书情。专业人士做的这个微信、新媒体,粉丝一定不多,但是它在这个行业内有影响力。绿茶发个书单可能阅读不会过两千,但是所有的媒体同行都在转,这些人是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传播资源的。这是另外一种类型,我们把它定义为PGC。其实下一代互联网的转型,就是在这个转型之中,UGC很强,PGC也很快会起来。所有做投资的,做互联网产品的人,首先是找基础用户,再往上走是找专业用户。我做了关于移动时代阅读的一些调研,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察和观点:未来的阅读生态我觉得将分成三类,一类是纸书。这是绝对不可以替代的。现在真正从小孩到大人,读书最多的是小孩,尤其是上学的小孩,大概是平均每年8本书以上,全国成人的平均大概是6、7本,现在很多人用手机把书读了,但是种类没有孩子读得多。小朋友时间很多,很自由,比如说读绘本,读故事书,他一天能读好多本,而且在学校里也比我们的时间多,儿童阅读现在是一个特别大的市场。很多朋友也都在做儿童阅读产品,以及新的移动时代的阅读产品。而纸质书,一定会越来越精制,像很多出版机构做的定制书,现在做的定价还比较低,以后纸书会做得更精装,更高价。第二个趋势叫电子书,我当年大学毕业后就去做过电子书,有点像亚马逊做的这种。现在我个人不是很看好,觉得很快这个风潮就会过去,大概从第一批,年,做到现在15年过去了,没有特别成型的大公司,除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阅读基地,现在的掌阅等等,就这几个公司。我自己认为“电子书”会是替代阶段的产品。第三个是“互联网阅读”,比如阅读的微信号,比如一个垂直阅读的APP。腾讯已经收购了盛大文学,据说很快就要在我们的微信上加一个LIST,就叫阅读,以后收月费或者年费,会把起点中文、盛大的很多作者的作品直接植入。他们以后也可能会买特别高端的阅读产品,在这里读,类似于腾讯的大家,百度的百家这样的,把优质的内容整合到一个全新平台上——它可能将是最优质的,最巨大的一个移动阅读终端。昨天我还看了一个电视《天天向上》,把汪涵派到欧洲采访最古老的图书馆,确实是,看那个书都要换手套的,换拖鞋去看的,很经典的典籍,那种书也是很有价值的,好像北京有首图,国图的那些书,一定是需要的,但一般人的移动阅读有时候在线就解决了。经典的纸书,加上在线能解决的互联网阅读产品,以及目前还存在的电子书,这才是更为丰富的阅读生态。这个阅读范畴比原来的阅读界限更为宽广,更具有深远的商业价值。图书馆内,摆放整齐讲究的图书。白明辉:未读,架起一个阅读的桥梁未读·ID:unreadsky前两天4.23的时候,有12个重点活动,我们里面有几个账号都参加了其中一个活动——单向街组织的12个小时接力朗读活动,从晚上8点到早上8点。当天聚拢了很多喜欢读书的人,一方面体现出大家对于阅读的需求,另一方面可能是情感上的需求。前两天,我们在4.23的时候做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你正在对一些事感到困惑和害怕?那该去读点书了》。我们感觉现在大家读书,就像刚才他们也提到的,可能上学的时候更多的是功利性的阅读,读书是为了参加高考、考试,或者很好的工作岗位。在大家物质生活慢慢得到保障的时候,大家去读书,更多地是有一定的精神需求。我的感觉特别明显,我们会经常接到粉丝的互动,实际上大家这种空虚感和这种寂寞感是非常多的,他们可能分布在各行各业,但是他们实质上都是受一定的束缚,不能逃脱现在生活的困境。但是,他们还是需要从阅读当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可能就是因为“想得太多,读书太少”,可能也希望能够读到更多的东西。第二个我的感觉就是,许多人不知道应该读什么书。新媒体实际上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就是包括未读,包括现在很多的新媒体账号,都在架起一个阅读的桥梁,我们在搭建一个阅读平台。不少人对阅读还是有一定的选择障碍,就像之前新京报书评周刊能够有大量粉丝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为读者提供一种“阅读主张”。现在随着阅读向移动时代的转移,大家更多的是通过移动端获取信息,就像我们现在获取新闻和各种信息主要是通过微信这个渠道,我们实际上有很多的传统媒体人在转向移动端。刚才说,现在各种鸡汤和书摘的内容充斥着移动互联网媒体,但是真正从长远来说,各种专业化的领读平台会更有它的发展前景。包括未读也是在做这样的一个平台,在搭建这个平台的过程中,也是通过一些新的手段,比如可视化的手段,实现一种阅读的美感(设计上的),让大家发现这本书的美,然后再去拾起纸质书阅读。我们因为有着这样的思考,再通过一个专业的团队实现这样的平台搭建,所以才能在9个月到10个月的时间里,聚拢20万喜欢阅读的粉丝。我还是比较看好未来新媒体的渠道,包括现在阅读空间实际上越来越多,未读除了新媒体之外,还有出版板块,包括我们的发货,实际上向全国的独立书店也在发货,我感觉发货单越来越多,更多的好的阅读空间在生长。很多空间的存在,未来可以更多地会跟我们的新媒体做一种互动。通过新媒体平台聚拢很多爱好阅读的人,大家来自各行各业,线上交流的同时,还有很多需要线下交流的需求,比如情感上的需求,比如说需要找到你同类的需求。新媒体未来在打通线上线下关系中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图书馆内历史区域的陈列。武云溥:活页,移动时代的阅读入口活页·ID:huoyebook我叫老武,来自活页。这个公号大家知道得还不多,因为我们才上线大概20多天,是一个非常新、非常小的公号,比前面很多大号要小很多。但是我们这20天大概也累计了近8000粉丝,我们自己判断涨势还是不错的。我们的后台背景是中信出版集团,大家在任何一个书店里都能看到很多中信出的书。在传统的出版领域里,中信是一家非常强大的出版机构,尤其是在商业经管图书里是毫无争议的龙头老大。但是在移动时代来临的时候,每家传统的出版机构都在试图重新跑马圈地,做新的布局和转型。我们也是在这样的考虑之下来做微信公号。我们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观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最好内容的生产者和最好的内容产品,目前还是在传统的纸质书领域。你没有出过书就不好意思说你是一个作家,或者你是各行各业的意见领袖,当你要向公众传播你的观点,去影响更多人的时候,出书仍然是一个首选的传播方式。这是因为图书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产品,我们能够看到每一本书的背后都凝结了非常多人的劳动。相对而言,在移动平台上,内容仍然是良莠不齐。虽然移动平台非常大,根据微信官方的统计数据,现在微信公号突破了一千万个,而且每天平均还有三万到五万个新的微信号出来。这么多的内容,大家怎么判断哪个是优质的?这需要传统出版领域或者传统的媒体人和更加专业的机构来去推动。我们怎么去完成这样一个整合呢?这句话的后半句是,其实最多的读者是在移动平台上,读屏幕的人一定比读书的人要多太多了。但是他们没有读到最好的内容。我前两天写了一个文章给南都,就是说现在微信上大家会看到各种养生保健,各种八卦,以及很没节操的传播方式在霸占大家的手机屏幕。不是说这些东西有多么不好,实际上它们没把移动平台可能给予用户的最大价值开发出来。我们去看一个内容,我们花费时间阅读,还是想获得更多的价值,不能读了半天发现是水货,是没有营养的东西。这个时候,专业的出版机构可以做什么呢?我们活页这个微信公号想做什么呢?我们也有一个关键的思考,就是“list and know how”——list是清单、书单,know how是方法论。我们认为在阅读的领域里给大家开书单还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指导方式,能够告诉大家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么样的书是好书。而且前几天我们连续七天,每天一个类别的书单推送,商业的、生活的、艺术的、文学的,每天一个类别的书单,这个书单的传播率我们看后台数据还是很好的。这说明大家对于一个专业阅读的指导还是有很大需求的。还有方法论,你要知其然,并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就是我们要知道怎么样去判断一本书是好书,我怎么样读书,这其实是一个专业的事情。读书这件事情本质上首先它是私人行为,我爱读什么书其实跟别人没什么关系,但是怎么样把一本书读好,是有方法和学问的。一本书放在这里,比如说四大名著,每个人从中读出的东西都不一样。像《水浒传》,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有人读出了造反,有人读出了招安。那么读书的方法其实是有它存在的价值的,我们要去提供给大家更多的理解一本书的思路,这也是我们想去做移动时代入口的想法。我今天来这个活动,发现北京在一个社区里能够有这样好的一个图书馆,是非常兴奋的一件事情。未来可能判断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有没有足够的文化品位和档次,就要看它的楼盘里有没有图书馆,希望这一天能够快点到来。女性读物也是社区图书馆的重要读物。孟静: 一个阅读号的的逆势成长经济观察报书评·ID:eeobook首先感谢邱小石和绿茶老师组织此次活动,非常荣幸在孔雀城跟大家一起交流做阅读号的感受。如老武刚刚说,社区里建这么美的图书馆绝对是非常好的项目。这也会给更多开发商以及投资人以启发,以后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逐渐要加入阅读读书这样的元素。现在进入我的分享主题,今天我主要还是立足经济观察报书评这个公号,讲讲运营的一些感受和启发,如何逆势成长。我主要讲三点。第一点是目前我们书评的情况介绍,两个词形容概括,一是定位,二是长尾,这也是目前很多互联网大佬推荐的书。经济观察报书评的运营时间并不长,2013年8月份至今,目前我们后台数据是12万粉丝。如何定位我们后台这些粉丝,他们大多是来自中国一线城市,成熟稳重的中产阶级,受过高等教育,财务自由,阅读读书是一个习惯性行为,这些是后台数据能分析出来的。那么进行一个横向对比,与移动端碎片阅读短平快不同的是,我们的文章很长,很深,有难度,就仿佛是抓住了移动端阅读的长尾,垂直聚焦的吸引到了这样一批优质的读者。这是逆势而为,而且我们是一个还在快速成长的阅读号。第二点是关于没有粉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用我们的书评的slogan来解答就是,阅读有难度的文章每天成长一点点。经观书评跟其他一些更大量级的号相比,十几万的粉丝不是特别多,但它聚集到的确实是长尾里的优质读者。他们每天都要读些有深度,有难度的长文,这也决定我们的定位。也正因此,我们后台读者质量、专业性、粘性都是非常高,包括阅读率(粉丝打开文章阅读数与粉丝的比率)高达30%,这也是远超过平均数值。另外我再举个例子,今天活动现场文轩的张万文总在,我们做了一系列线上访谈节目,近期正在推华夏出版社出的葛振雄老师一本新书《近忧远虑》,征集后台读者想问葛老师的问题,然后让葛振雄老师回答。征集上来的11个问题都非常专业,这一点张总应该有体会。另外就是这个活动做完以后,后台有云南的粉丝直接留言要购买这套书。这是很直观的,我们的粉丝转化出来的结果。最后第三点,我想分享的是在经历了艰苦的爬坡期有了粉丝积累之后,我们还要做些什么?这里用一个词概括,连接。我们相信一件美好的有具体形态的物和文化是有连接的,我们要找这个形而下与形而上的连接点。今天我来到这儿,美丽的孔雀城幸福图书馆,我也是要建立一个连接,与京城这10个阅读大号建立连接,与幸福图书馆的邱老师建立连接。以后我们可以做阅读类公众号的联盟,未来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合作。另一个妈妈在和孩子共读。杨早:如何做好读书会杨早·ID:minguole不知道今天是不是因为这个题目叫做“移动时代的阅读风向”,所以上来的人都拿着一个手机,那我就不拿了。我想说的,可能跟前面的恰好构成一个反推,因为阅读邻居由我、邱小石,还有绿茶一起创立,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个特别业余的组织。业余的意思就是,第一这个东西不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可能绿茶稍微靠近一点,但也不是他的职业,邱小石他也不是干这行的,我也不是,我们是一个非常业余的组织。但是业余组织有一个什么好处呢?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它要变现,盈利这些东西。我们的口号是“最小成本,最大快乐”。换句话说我们愿意奉献一些金钱、精力和时间,只是为了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快乐,我觉得这个是社区读书会的一个方向。我知道很多亲子读书会本身也有一个盈利的空间或者是盈利的模式,但是你要求社区读书会都这样的话不现实,社区有一个精神需求,我们需要一个自发的组织能够满足这个精神需求,这是我们创办阅读邻居最初的想法。另外,就是怎么办社区读书会,这里面有我们自己的一些讨论和思考。刚才武云溥讲得特别好,他讲了两点,一个是List(书单),一个是Know How(方法)。我们的时代信息是很爆炸的,List这个东西不缺,只要愿意寻找的人很容易找到,各种各样的List都有。但是很多人他不知道怎么读,而这个怎么去读,光靠你写文章介绍——我们有那么多的大师前贤都写过读书的文章,仍然无法切合每人的条件,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一样,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我一向觉得这种泛泛的教人读书的方法——当然不是不好,有它的意义,它是一个基础——但是具体到每个人,应该有每个人个性的读书法,而阅读邻居为什么强调现场分享,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做线上读书会,就是因为我们希望参加现场讨论的人都能够从中体会到怎么读一本书,而不是我们泛泛说的读什么书。坦白说,对于很多人来说,就算我告诉你这本书是好书,你都没办法真正读进去,因为好书对于不同层面的人,或者说对于不同的知识结构的人来说,“好”的定义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人希望读书以后能够充电,能够长进,有的人希望得到愉悦和快乐,有些希望得到思想的提高,要求都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我自己比较喜欢的读书分享方式,是大家聚在一起,我们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拿出来,我们尝试着把一本书一起来把它读得越来越厚,然后从越来越厚读得越来越薄。这是阅读邻居的一个比较核心的理念。说起来阅读邻居的门槛非常低,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我们是开放报名的,全国各地,哪怕是外国人都可以。但是门槛又不低,我经常开玩笑,我说我主持过北京最大的读书会,500多个人在下面听,但是我们这个可能是最小的,每次空间只能容纳12-15人,这么一个读书会,但我很喜欢这个读书会,是因为它有一个门槛是你一定要读这本书,而且你必须要发言,你绝对不能只是带个耳朵过来听我们说,这是我对每个参与者的要求。到现在为止,我们四年了,每个人都做到这一点,不管你开头说得好不好,而我非常高兴地发现,至少有几位经常参加的成员,他们在这四年下来以后,他们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他们在说到一本书的时候很成样子。我们可能改变不了那么多人,但是我觉得能够改变一个,两个,几个人我已经很高兴了。当然还有一点要说一下,这个读书会虽然只有这么多人参与,但是我绝对不会说它只是一个小众活动,我还是希望能够把它分享出去,我们现在也是用微信、微博的方式一直在传递,关键是还有一个可以探索的,是怎么样把更多的人更有兴趣的人拖进来,就是我们怎么样建立一个吸引其他读者的入口。如果你到现场我是有把握把你带到我的读书的氛围里来的,但是如果你是在千里之外,你通过一个手机屏幕跟我们连接的话,怎么样把你吸引过来,这是我们相信在座的各位都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话题。这不是说我们已经解决了,但是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好的内容,换句话说,我们30多期的阅读邻居,每一期都有详实的记录,有图片,有非常好的分享。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通过线上的方式,通过移动的方式,把它分享给更多的读者,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现场智慧碰撞,情绪分享,而且最后能够回味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这是我们今后的目标。图书馆内的咖啡区。绿茶:阅读列车应该在原创上开足马力绿茶书情·ID:greenteabooklist参加今天这个沙龙的朋友都是我上次做的一个叫阅读列车互推活动的后续。那个活动是线上阅读公号的互推,但是没想到,这趟阅读列车真的启动了,开到固安的幸福图书馆,这算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后续,让我觉得互联网时代真的是玩儿法很多,这是从线上到线下的一个突破,一个新的启程。我今天的主题叫:阅读公号生存指南,本来想的是,大家在一起探讨如何做阅读公号,还有一些什么样的玩法,但看今天这场合,似乎不太适合这么谈。不如顺着杨早刚才那个话题,先谈一点读书会的话题。世界读书日期间,大家都在谈全民阅读,我觉得每个人如果能够找到自己阅读的圈子,把读书会作为一个落点,应该是最好的全民阅读基础。通过读书会这样的形式,实现自己的阅读社交,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后,尤其是读书会,我们一个月内要求每个人读一本书的,这实际上也是很多人的一个困惑,也许你一年都读不了一本书,但是如果你有了这样一个阅读的社交氛围之后,就会促使你自己有更多的阅读的可能和阅读的机会。不久前在一个活动上,有一个孩子的妈妈问我如何帮她的孩子选书。我把我的经验跟她做了分享。跟孩子共读互动的过程是最好的阅读入口,我虽然做了那么多年阅读推广,但实际上对童书没有那么多的了解。所以通过我的孩子,慢慢的现在开始对童书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及我跟他共读的过程中实际上对我是一种学习和提高。有时候觉得自己蛮了解的,我就给他推荐了很多我认为很好的图书,但实际上他并不喜欢我推荐的书,他喜欢看自己的书。所以说他有选书的动机,然后通过这样的亲子互动,慢慢构建出属于双方的共读书单。移动时代,阅读真的有很多种玩儿法,今天在座的是阅读类公号中比较好的一部分,其实还有很多很好的阅读公号,下次有机会再一起请来分享。我们这个阅读列车可能还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启动,我们会到更多的地方和大家一起来分享阅读。阅读类最大的号是“十点读书”,是一个鸡汤号,虽然有近200万的惊人粉丝数,但它不是我的菜。不久前看到一个阅读公号100排行榜,排靠前而且居多数的,都是各类鸡汤阅读号和文摘号,这也很好理解,中国人这么多年都是喝鸡汤长大了,一时之间也很难改变口味。文摘号基本上是照着鸡汤的路子走,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阅读量,这些号的生存指南就是变着花样摘,也没工夫跟你谈什么出处、版权等。原创,不管在纸媒时代、网站时代和公号时代,都面临类似的命运。辛辛苦苦码字,传播度很有限,被三抄两摘,就没了身份和出处,还没地儿说理去。从刚才提到的阅读号100榜单来看,原创号入围很少,排名也很靠后。但从影响力来讲,一个粉丝量很大的文摘号不一定比一个粉丝不多,但很垂直、粘性很足的原创号影响力大。所以,我期待阅读公号,能在原创上开足马力。图书馆内的小吧台。邱小石:移动时代,阅读不动读易洞·ID:duyidong2006作为客串主持,我来做一个小小的总结。这次图书馆开馆我们有一个主题,叫少刷屏,多读书,我们在讨论这个主题的时候,我有一个看法,也就是绿茶先前说我拟定的演讲主题,“移动时代,阅读不动”。它是一个双关语。一方面因为越来越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大家拿起一本书来以后真的阅读不下去了,失去了阅读的能力,没办法阅读,也就是阅读不动,这是一层意思。我想说的还有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观念。所谓少刷屏多读书,本质上讲,我们在手机上阅读最核心的问题不是手机能不能阅读的问题,移动时代,我们要习惯手机阅读,但是手机阅读行为的特殊性,会诱导出某种自然的欲望,就是不断想去更新、刷新,导致我们心猿意马,读不完整篇文章。我要说的是,我们仍然要利用手机阅读的便利,但是希望尽量节制一点,手不要动那么快,让阅读保持连贯性,使思考有深度性。今天下午很难得,一个图书馆的开馆,邀请到各位行家里手分享阅读的经验还有阅读推广的经验。但是,我觉得就像4.23读书节,这个行业或者说阅读行业的人觉得特别的热闹,大量的活动,海量的文章,大家都在转发,但是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就跟今天我们的这个图书馆开馆,刚开始的时候人山人海,但是当我们真正在谈很关键问题的时候,你看好多人都走了,是不是这里面有这种反差?阅读能不能持续,阅读推广力量能不能变得更大,需要你我大家的抱团,就像今天这个小小的聚会,因一个机缘,为阅读,大家共谋共传播。参与沙龙的阅读公号运营者合影。杨|早发表一切杨早参与的相关文字微信:mingguole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8小时前一天前一天前一天前一天前
34分钟前34分钟前34分钟前35分钟前1小时前
社交媒体运营经验交流,行业动态讨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莆田市图书馆贝贝国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