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ppt失多动症吗?

注意力缺失/多动症 - 关注你的小孩有以下特征吗? 相关的站内帖子
注意力缺失/多动症 - 关注你的小孩有以下特征吗?
注意力缺失/多动症 - 关注你的小孩有以下特征吗?
注意力缺失/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
注意力缺失/多动是用来形容孩子比一般儿童明显容易分心、不假思索、反应过快、不安的行为。
对于注意力缺失儿童而言,要他安安静静、持续做一件事非常困难。
在学校里,容易分心、无法专注、上课插话,课堂上尚未多加思考便随意说出答案,学习表现也不佳,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笔记凌乱、不仔细看清算术题目,便很快地写下(错误)答案、多半不喜欢阅读。
在家里,与同龄儿童玩耍时,经常发生争吵,因为他们常不遵守游戏规则,对待要等待、轮流玩,既没有耐性又不情愿,只想立即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不知道害怕,没头没脑地冲撞、不注意马路上行驶的车辆、游戏时不留意障碍物而跌倒、因猛力冲撞或手持危险物品而伤及其他儿童。
注意力缺失儿童并不总是缺乏注意力,要他们注意新颖、有趣、变化迅速的内容(如电视、电子游戏机、紧张故事)毫无问题。.
(今天大扫除)
以下摘自:
第四版最新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DSM-Ⅳ)把ADHD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有“注意力缺失”、“过动”、“注意力缺陷合并过动”。
在DSM-Ⅳ里面,注意力缺陷和过动/冲动各有9种症状,符合6种以上的症状就可以确认诊断。
同时,每一个症状都必须在一个以上的环境中发生,比如说:在学校与在家里。
其它条件包括必须在7岁以前就观察到相关症状,且没有其它的心理因素导致。
使用核磁共振(MRI)与功能性扫描(FMRI,可分析脑部血流量)可帮助我们了解ADHD患者,和一般人脑部结构与功能性的相异处。
目前最一致的资料是小脑中间(小脑蚓部,位于脑后下端)及脑部中间区域(包括部分脑干)的大小缩减。
以下是以“注意力”为主的特征:
1.常常无法注意细节,在功课上、工作上或是其它活动会粗心犯错;
2.做事或活动很难维持专注力;
3.别人跟他说话时,经常表现出没有在听的样子;
4.常常很难依照指示完成事情,无法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不是因为相反的行为或是无  法了解指示);
5.经常对组织性的工作或规划活动感到困难;
6.经常逃避或厌恶需要花费心思的活动或工作;
7.常常忘东忘西(如书本或工作需要的东西);
8.很容易被干扰;
9.常常忘记每天规律要做的事情。
以下是以“过动”为主的特征:
1.坐着时经常觉得会局促不安,玩手或玩脚,或是不断扭动身体;
2.在需要坐着的状况下常常会站起来,或课堂中离开椅子;
3.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会到处乱跑或过度活跃(若是青少年或成人,则是觉得坐立不安) 4.很难安静地玩乐或工作;
5.总是静不下来,永远都在进行一些事,或是动个不停;
6.极度爱讲话。
以下是以“冲动”为主的特征:
1. 别人问题未问完,就急着说出答案;
2. 无法等待轮到他;
3. 常常在不适当的状况下打断事情/对话的进行。
=============================================================
个人认为,科学知识的传递一定要严谨,不可随意删改,否则可能误导读者。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19:43 编辑 ].
这样的孩子怎么教育阿,我很苦恼啊,我儿子就是注意力缺陷,经常和同学们发生矛盾。学习上总是不能抓紧时间。去新华医院看过了,各项检查都做过了。医生也说不上来是不是多动症。,就说如果动地厉害就吃点药好了。我想这样也能做医生阿。至少给我一个合理的建议阿。真是苦恼死了,我现在都想放弃他了。
[ 本帖最后由 好样的 于
20:21 编辑 ].
觉得我家的小小子90%符合以上症状,请问LZ有何解决措施呢?.
引用:原帖由 好样的 于
20:20 发表
这样的孩子怎么教育阿,我很苦恼啊,我儿子就是注意力缺陷,经常和同学们发生矛盾。学习上总是不能抓紧时间。去新华医院看过了,各项检查都做过了。医生也说不上来是不是多动症。,就说如果动地厉害就吃点药好了。我 ... 除非是过于极端,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吃药是最后的选择吧。
儿子在学校里正在学《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身为父母,生下子女,结果应该不是要放弃的。有烦恼的父母,所要做的,首先是去正确的认知什么是“注意力缺失”和研究“我们该如何做”。千万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判断或医生的诊断,硬生生地把“多动症”的帽子戴在孩子的头上。
推荐以下作品仅供研究:《分心不是我的错》(华东师范出版社);《儿童注意力训练手册》、《儿童注意力训练父母手册》(四川大学出版社)。目前正在看《儿童注意力训练父母手册》,有感悟,推荐给烦恼的父母。.
给他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多动症绝对没有。(不确定会不会有网瘾问题…….
老早不是叫mbd?30年前,在现在爱菊的地方读书,班里有数个到考试前1-2天,服用大剂量利他灵的,据说政治一背就记牢,还有地理、历史、生物之类的。不过考的时候基本考得一般。班里有个囤积平时自己该吃没有的吃利他灵,考试的前几天兜售给几个热衷于此药的,印象中有人用80年的猴票换过几粒的,那时的猴票也就两毛一张。据说现在的药物还是原来,吃药肯定作用不大。.
金币38440 枚&违规0 次&活跃度7 0%&
引用:原帖由 ccpaging 于
19:34 发表
以下摘自:
第四版最新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DSM-Ⅳ)把ADHD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有“注意力缺失”、“过动”、“注意力缺陷合并过动”。
在DSM-Ⅳ ... 感觉很像呀,怎么办呀?.
注意力缺失/多动症 - 关注你的小孩有以下特征吗? 相关的站内帖子*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多动症注意力测试异常缺失89,能看的好吗?现在7岁了
多动症注意力测试异常缺失89,能看的好吗...
注意力不集中,很皮,跟他说话很吃力,座不住,站又站不好,不管做什么手都在动的,现在还没治疗,前不久去医院测过,医生建议去看心理医生,想知道这种病能否看好,还有治疗多长时间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主任医师
专长: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动征,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
&&已帮助用户:43
问题分析:治疗多动症是中医中药的优势,我们这里治疗了许多多动症,效果都不错,多动症的孩子如能及时治疗,治愈后会表现的很聪明。请自己决定。
提示:请先绑定手机号码,绑定成功后可通过手机号直接登录,获取专业医生服务更便捷。
请输入有效的手机号码
验证码错误
绑定成功!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343229
指导意见:孩子这种多动症建议你最好是 先给孩子服用一段时间的中药制剂是比较好的,这样孩子过一段时间慢慢就会好的。治疗期间定时带孩子到医院复查是比较好的。
提示:请先绑定手机号码,绑定成功后可通过手机号直接登录,获取专业医生服务更便捷。
请输入有效的手机号码
验证码错误
绑定成功!
问我想联系一个心理医生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消化不良、婴儿腹泻、婴儿湿疹
&&已帮助用户:626996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考虑你说的这个问题可能是信札的存在,可考虑具体和当地心理咨询师聊聊
意见建议:
问现在白癜风可以治好吗?我已经有二十年了,最近嘴唇一圈已经有点白了,出来不久的白斑可以看好吗?以前腿
职称:医师
专长:手足口,小儿腹泻
&&已帮助用户:86462
病情分析: 你好,白癜风属于难治性疾病,其发病诱因有几十种,如精神因素 自身免疫黑色素自毁等,盲目治疗只能控制或缓解病情,达不到根治的效果,意见建议:建议您及时到白癜风专科医院检测出黑色素缺失诱因,从根源入手针对性治疗,目前临床疗法很多,如药物,光疗,植皮等
问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82573
指导意见:注意力老不集中很有可能是由神经衰弱引起的,如果注意力老不集中的症状长期存在,无法自我克服的话,就应该尽快进行心理咨询,请心理医生诊断是否是神经衰弱
问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专长:乳腺外科、肛肠疾病、烧烫伤
&&已帮助用户:219576
你的病情应该是神经衰弱1至少具备下面四组症状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神经衰弱兴奋症状:工作学习用脑均可引起兴奋回忆及联想增多自己控制不咨对声光敏感并且语言增多.情绪症状:紧张易激动烦恼.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衰弱症状:精神疲乏脑力迟钝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困难工作学习不能持.心理症状:紧张性疼痛(头痛腰背或肢体痛)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乏力)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心悸多汗).2延至少3个月以上病情常有波动.休息后减轻工作学习紧张则加重.3如伴有焦虑情绪往往是短暂的轻微的在整个病程中不占主导地位.4排除其他疾埠应排除疲劳综合征应激综合征躯体疼痛药物中毒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另外我建议你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选用镇惊安神滋阴补肾健脾泻肝活血化瘀等方法同时配合专家为您量身制作的情趣调理的方法还有就是如果你要在我们这里治疗会根据你的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我需要了解你的详细病情如果需要我的帮助可以与我联系.
问我小孩现6岁,成天多动,好玩火、玩水,注意力不集中,...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42896
病情分析: 你好,小孩多动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小孩行为障碍综合征,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小儿多动症”。本病以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不稳及易于冲动为特征。意见建议:并有不同程度学习困难,但患儿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父母应该耐心关怀,去儿童医院治疗就可以的,一般成年后会好转的,不过早期也应该治疗,祝你健康
问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容易疲劳,是什么病
职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专长:儿童孤独症,情感障碍,窥阴癖,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偏执状态,心理障碍,绝经与抑郁症,产后抑郁
&&已帮助用户:14252
心理分析:你的情况是一种焦虑症状的表现,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心理指导:建议你学会接纳自己的症状建议你学会带着症状去积极的生活,把关注放在生活中积极的方面,减少对症状问题的强化,用意志力来克服困难,坚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让症状顺其自然的发生与消退,忽略症状的存在,慢慢的感受就会好起来,症状也就会随之减轻。也可以申请家庭心理医生的帮助。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医生建议:别把孩子过分封闭于一味学习的小圈内、注重情商培育……
要求孩子定时睡觉;要求定时叫醒孩子;让孩子上厕所小便……
医生解释: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抽动……
医生解释: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抽动……
急性单纯性儿童抽动症、慢性单纯性儿童抽动症、多发性抽动....
急性单纯性、慢性单纯性儿童抽动症、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等
您好,小儿多动表现在:注意力障碍、学习困难、活动过多、冲动任性
按国际标准:婴幼儿时期排尿习惯不良、婴幼儿时期强烈的精神刺激…
医生建议:别把孩子过分封闭于一味学习的小圈内、注重情商培育……
按国际标准:婴幼儿时期排尿习惯不良、婴幼儿时期强烈的精神刺激…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当前位置:&>&
多动症为什么会注意力不集中,你知道吗?
时间: 13:06:53&标签: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人都知道,注意力不集中有可能是的前兆反应。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多动症会注意力不集中吗?下面让小编来给各位介绍下。
  1、注意缺陷
  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注意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是本症的核心症状。患者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注意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者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下方有个测评,你可以点击下方测评看看。
  2、行为冲动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快速地做出行为反应。表现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
  3、活动过多
  表现为患者经常显得不安宁,手足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一天忙个不停。
  4、学习困难
  因为注意障碍和多动影响了患者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致使学业成绩差,常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绩。
  5、品行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共病率高达30%~58%。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辱骂、打伤同学、破坏物品、虐待他人和动物、性攻击、抢劫等,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纵火、偷盗等。
  6、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患者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便,左右分辨困难。少数患者伴有语言发育延迟、语言表达能力差、智力偏低等问题。
  以上关于&多动症为什么会注意力不集中,你知道吗?&的相关介绍,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家长可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向专业老师咨询。
&&&&&&&&&&
上一篇:下一篇:
预约免费体验课
孩子姓名:
手机号码:
孩子年龄:
所在城市:
&&&&&&&&&&
注意力:&|&&|&&|&
读写困难:&|&&|&&|&
在线测评:&|&&|&
训练课堂:&|&&|&&|&&|&&|&
总部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131-3号()
全国热线:400-861-分机号&|&QQ咨询: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爱问经验】小孩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孩子健康的成长是每一个初为人父母最年轻人最希望看到的是,但是上天有时候就是很爱看玩笑,会在孩子成长的...
【爱问经验】小孩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孩子健康的成长是每一个初为人父母最年轻人最希望看到的是,但是上天有时候就是很爱看玩笑,会在孩子成长的...
多动症-百科介绍
多动症即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注意力障碍多动症 - 搜狗百科
注意力障碍多动症
该词条缺少摘要图、基本信息栏、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常见的一种,在1%~10%之间。表现为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前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
  特征是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缺乏持久性,易由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但哪一项也完不成,同时伴有混乱、控制不佳和活动过度。患儿常粗心大意并有冲动性,易出事故,违反纪律,但不是故意蔑视纪律,而是因缺乏考虑所致。患儿与成人在相互交往时常有表现,缺乏正常的慎重与节制。认知、运动和言语发育的特异性延迟很常见。可继发社交紊乱行为及自卑。
  建立的目的是在于探讨ADHD的病因及病理机制,进而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与康复。目前,关于ADHD有5种理论模型,分别是延迟转移模型、行为抑制/促进模型、抑制模型、认知能量模型、执行功能模型。
  国外报告其发病率约占的3%-10%,国内报告为1.5%-12%。现调查结果悬殊除了有国家和地区间实际存在的患病差异外,与所用调查诊断方法和量表不一致有关。按-R诊断标准,在学龄儿童中较公认的患病率为3%-5%。男女发病之比为9:1-4:1。这与男孩状突出,伴冲动、和品行问题较多有关。本病受到社会的关注在于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患儿常伴有学习困难。而心理行为矫正和药物治疗在部分儿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研究发现,(Ritalin,最常使用的处方药物)可以使ADHD小脑活跃度低的地方增进活跃度。我们也知道ADHD不是单独出现,往往合并像是读写困难、发展性协调困难、甚至。这暗示了脑部多区域或是单区域功能不良会影响多区域整合联结。有一些独立研究,支持这些诊断,其实都是由于小脑机能所造成的。
  我们知道,目前多动症患儿越来越多了,那多动症的患病率到底是多少?随着国际上有关多动症诊断标准的逐渐统一,现在国内外学者报道的多动症患病率已比较接近,如美国3.4-4.7%、德国3.9%-9.0%、日本4%、澳大利亚7.5%-11%、新西兰3.0%、巴西5.8%。近年来,我国各地报道的多动症患病率约为1.3%-13.4%,如北京8.6%、上海4.0%、天津3.8%、河南10.2%、哈尔滨6.9%、吉林10.8%、合肥10.6%、湖南7.3%、广州1.3%。综合国内7项大型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患病率为4.31%-5.83%。目前国外学者一般认为,多动症的患病率约为3%-6%。粗略估计,我国约有万的多动症患儿!
概述   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确定。目前认为本病是由多种、心理和社会因素所致的一种综合征。
  首次在20世纪初被讨论。1902年,由一位对孩童疾病有兴趣的乔治(George Still)医生在伦敦发表了相关文章。他发现一些孩子似乎停不下来,情绪容易起伏,常常惹麻烦。ADHD的主要特征是不专注、过动和冲动,但这些症状多会造成他们很难遵守规则行为或者维持固定的表现。史提尔医生认为这些儿童“对于动作控制有不正常之处。”他写了一篇以此为主题的文章并发表在英国上。公布的诊断准则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简称DSM)在1980年对于作了第一次的描述,并将它称之为“的过动反应异常。”之后相关学者经过多次修改后,“过动症”这个名词终于产生,而它的症状以及诊断的规范也越来越明朗。第四版最新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DSM-Ⅳ)把ADHD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有“”、“过动”、“注意力缺陷合并过动”。 在DSM-Ⅳ里面,注意力缺陷和过动/冲动各有9种症状,符合6种以上的症状就可以确认诊断。同时,每一个症状都必须在一个以上的环境中发生,比如说:在学校与在家里。其它条件包括必须在7岁以前就观察到相关症状,且没有其它的心理因素导致。 使用(MRI)与功能性扫描(FMRI,可分析脑部)可帮助我们了解ADHD患者,和一般人脑部结构与功能性的相异处。目前最一致的资料是小脑中间(小脑蚓部,位于脑后下端)及脑部中间区域(包括部分脑干)的大小缩减。
  过去我们认为ADHD与脑部前相关。然而,事实上,大部分受ADHD困扰的人是由于小脑没有适当地发挥功能。在过去的20年中的研究发现,的人同时有ADHD的症状。藉由功能性扫描也发现ADHD患者的小脑活跃度很低。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利他林(Ritalin,最常使用的处方药物)可以使ADHD小脑活跃度低的地方增进活跃度。我们也知道ADHD不是单独出现,往往合并像是读写困难、发展性协调困难、甚至自闭症。这暗示了脑部多区域或是单区域功能不良会影响多区域整合联结。有一些独立研究,支持这些诊断,其实都是由于小脑机能所造成的。 遗传和神经生化因素   同时患ADHD几乎为100%,而双卵双胎儿同时患病只有10%-20%。近亲中同时患病的家族聚集现象也提示ADHD与遗传因素有关。近研究表明与ADHD关联的体主要有D4受体(DRD4)基因第3上48bp重复。多巴胺转运体(DAT1)基因480bp重复多态性。氧位(COMT)基因158上多态性。上DXS7突触体维系蛋白-25(SNAP-25)等。ADHD儿童上述基因变异率高于正常儿童。 DRD4使其对多巴胺的敏感性下降,而DAT1基因突变则加速了多巴胺的消除速率,使多巴胺在与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之前就被清除,从而引起了脑内输出-输入环路的异常。即多巴胺等中枢神经传递介质的不足易导致小儿活动度、警觉度、心境、认知等外表行为的异常。而利他林则有抑制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延长多巴胺与受体结合所需的时间,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轻度脑损伤和脑发育迟缓因素   母孕期的营养不良、疾病、接受X线照射、早产、难产、缺氧窒息。生后的、炎症、、中毒等均可造成,尤其是额叶皮质受损可出现ADHD症状。但有许多患儿并无脑损伤病史,也无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故又认为是轻度脑功能失调。但尚缺乏充分的依据。大脑发育过程中,额叶进化成熟最迟、最易受损,有学者认为ADHD与大脑额叶有关,凡影响额叶发育成熟的各种因素均可致病,其依据是约1/3-1/4的ADHD儿童到症状能趋好转。近有研究认为注意力就象语言和运动功能一样应被看作是一个发展区域,存在注意力问题的人实际是这一功能的减弱或发育迟缓。
  过去我们认为ADHD与脑部前额叶相关。然而,事实上,大部分受ADHD困扰的人是由于小脑没有适当地发挥功能。在过去的20年中的研究发现,小脑发育不良的人同时有ADHD的症状。藉由功能性扫描也发现ADHD患者的小脑活跃度很低。 社会心理因素   有报告ADHD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多在初、中等水平,父母一方受过高等教育者仅占7.6%,明显低于对照组。或父母患有精神病、酗酒和行为不端等、“温暖被剥夺”的小儿易出现ADHD症状。自幼未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家庭过于溺爱,小儿会出现随心所欲、差、多动等症状。如家长和老师对小儿的学习生活行为过于苛求,小儿心理情感压抑、紧张,易出现活动过多、注意力分散、冲动任性等行为异常。家长和教师因工作忙未能悉心教育小儿,或缺乏和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感也易造成ADHD症状的加重。上述诸多社会、心理因素虽未必是ADHD的直接病因。但肯定对该病的发展和预后有影响。 脑电生理功能异常   ADHD儿童q波活动增加。q波在睡眠时出现较多,由此提示ADHD儿童存在觉醒不足,导致皮质中枢下活动释放而表现出多动行为。中枢提高的兴奋性,消除了觉醒不足现象而起到ADHD的治疗作用。 ADHD儿童脑晚成份波幅降低,亦提示ADHD儿童存在脑电生理功能的异常。(五)铅与其他化学物质的影响对生后小鼠饲给溶液,在40-60天后发现小鼠的活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也有浓度与小儿多动行为呈、ADHD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的报导,因而不少学者认为ADHD与铅过量摄入有关。儿童铅及其他化学物质污染的途径有:(、含铅汽油等)。学习环境和(油漆层、铅笔、蜡笔等)、塑料和油漆玩具、食物和水污染(、、、含铅皮蛋等)、化工产品的广泛应用以及小儿吸指癖、等,但这些污染因素与ADHD发病的确切机理尚不明确。
注意缺陷   人的注意力有二种,一种为主动注意,即按主观意志把精力集中到某一事物上,以达到某个目的,完成某项任务。主动注意需要意志和毅力,即通常称“要费劲”。
  另一种是被动注意,是客观事物由其自身的特点吸引了人的注意力,于是可以随意地、不费劲地把注意力转向和集中到这些事物上。
  ADHD儿童的注意缺陷具有下列特点:
  1 被动注意占优势、主动注意力不足。表现在上课时、思想常。对老师的提问茫然不知或答非所问、做作业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而分心。平时做事也是丢三忘四(主动注意力不足)。而对有趣的电视节目、书刊、新奇的游戏等则会全神贯注或相对集中注意力(被动注意占优势)。在重症ADHD儿童则无论主动或被动注意都可表现明显不足。
  2 注意强度弱、维持时间短暂、稳定性差。为完成某项任务除需主动注意外,尚需有相应的注意强度和时间。ADHD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注意时间短暂。如10-12岁学生应能保持40min的专心听课时间。ADHD儿童则难以做到,极易疲劳和分散注意力。
  3 狭窄、不善于分配注意正常儿童能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掌握住注意的对象和数量。这是为完成某项任务所不可缺少的。如做作业时大脑要考虑问题、眼睛要看书中内容、手要写出答案、字要写在规定大小的地方。尢如手要掌握方向盘、脚要控制车速、眼要注视前方、耳要注意听周围声响一样。要巧到好处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而ADHD儿童不善于抓住注意对象的要点和重点。注意范围狭窄。如做作业容易漏题、串写、马虎潦草、计算出现不应有的低级错误。难以按时完成作业等。 活动过度   ADHD儿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不足(self-control deficit SCD)注意力分散,行为易“随景迁移”而呈现活动过度。
  其多动具有下列特点:
  1 与年龄发育不相称的活动过多。
  在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即会出现。表现为好哭、、手足不停地舞动、兴奋少眠、难以养成有规律的饮食和排便习惯。会走路后活动明显较正常同龄儿增多。小儿除了外,难以有安静的时刻。进幼儿园后不守纪律、好喧闹和捣乱,玩耍也无长心,一个玩具玩一会儿就更换。
  2 多动症状无明确的目的性。
  动作杂乱无章、并不停地变换花样。因而其行为动作多有始无终缺乏完整性而显得支离破碎。如在课堂上小动作不停,一会儿玩玩具、一会儿用笔或小刀在课本上或书桌上乱刻乱画。或作鬼脸逗周围同学发笑、招惹是非。甚或敲桌子、吹口哨、离开座位在教室里乱跑。应遵守的纪律和对周围造成的干扰。生活中作任何事情都是虎头蛇尾,难以善始善终。
  3 冲动任性。
  多动行为常不分场合、不顾后果、难以自控。因而其行为常带有破坏性、危险性。易发生意外事故。如在家翻坛倒罐、对玩具、文具任意拆散丢失、毫不爱惜、满不在乎。对老师家长的批评置若罔闻、屡教屡犯。参加不能耐心等待轮换,要么抡先插队,要不就是弃而不做。喜欢爬高、翻越栏杆、在行驶的车辆前会突然横穿马路、不会游泳会任意下水、心血来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等。 情感和行为异常   ADHD儿童由于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冲动任性和学习成绩下降而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讥讽、鄙视和家长的训斥打骂,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情感更加脆弱、容易出现下列症状。
  1 退缩、回避。
  “失败和挫折的经历”会使ADHD儿童以退缩和回避的方式来“自我防卫”以试图改变自己处处受责备的状况。因而会出现害怕上课、不定期做作业,逃避考试、甚至逃学等情况。有的患儿虽去上学,但一到学校就会诉述胸闷、头痛、胸痛等不适,要求去诊治。而到医院各项检查均正常。这时易被诊断为“”。 ADHD儿童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劝说教育会表示坚决改正。但由于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不足,常事隔不久又会重犯。这就易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是“有意对抗”、怨恨和忿怒也由然而生。由此会招致更严厉的批评和惩处。从而出现“退缩回避→惩罚加重→退缩回避”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使ADHD症状持续而加重。
  2 幻想和孤独
  ADHD儿童由于在学校和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呵护、关心和乐趣。他们便会寻求一个“清静而快乐”的环境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会逐渐出现幻想和状。有的会整天忧郁少言、悲观失望、不与同学交往玩耍。在家与亲人也很少言语。有的则降低自己的实际年龄转而喜欢与幼小儿童或低年级小朋友玩耍、作幼儿们玩的游戏,以此来躲避同龄儿童对他们“较高的要求”。幻想和孤独行为又必然影响学业,导致学习困难、久之易形成、孤独症等。
  有的ADHD儿童为了抗衡自卑情绪、补偿自尊心受到的伤害。他们会依仗自己在诸如、体力等方面较强的优势在学校或班级内组织小团体、领头调控、操纵或强制其他同学参与、在起哄、欺侮批评、鄙视他们的同学,对老师和同学恶作剧,甚至结伙斗欧,以这种攻击性的行为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否认自己的不足、补偿自身的缺陷,这种冲动性行为易造成小儿、甚至构成。
  4 掩饰和否认
  有的ADHD患儿,当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时,为了逃避责难和惩罚,会抢先通过开玩笑、扮小丑、作鬼脸、哄骗、说谎等方式来控制局面,引开批评者的注意力。或者是先嘲弄一下自己,以阻止别人的批评。有的则全完全否认自己的不良表现,把自己的行为过失归罪于老师同学的批评和家长的责备打骂。有的家长也认为自己小儿聪明活泼,其不良行为是老师和周围同学的过错造成的,掩饰和否认会加大老师和同学与患儿之间的对抗情绪,有碍疾病的矫治。
何谓“学习困难”?   根据欧美的显示,我们每六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所影响。究竟学习困难是什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定义:学习困难是归因于神经系统造成的,特征是辨认字的正确性及流畅度有困难,以及无法拼写,语言的拼音组成有困难。我们所讲的“学习困难”一般是指由于有、及等症状所产生的学习能力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肢体协调不佳,以致缺乏社交能力等的具体表现。 成因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显示,学习困难是由于小脑发展迟缓造成的,小脑功能若无法有效发挥,将导致各类的学习困难。因为每一个人的小脑发育程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学习困难的症状也不会完全相似,症状也常常相互重叠。
  由于小脑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讯息处理中心,能将我们的能力“自动化”。有了自动化功能,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技能,在我们学会后是我们不假思索就可以直接做出来的。一旦小脑无法有效自动化运作,每做一件事都要重新学习,那就很可能让阅读书写、动作协调、人际关系等……这些一般人都轻易可学会的生活技能变成困扰,甚至变成灾难与恶梦,不论怎样奋斗挣扎,却总是陷在一筹莫展的困境。
  一般而言,有学习困难的人的智商都是正常的,甚至有时候超越常人,但偏偏一些普通人认为是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却要付出巨大努力仍难以做到。当普遍认为简单的事情变成艰巨,对患者就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他们的自信会大大降低,挫败感会使他们变得孤独或离群及产生烦恼及沮丧。这些都会进一步演变成严重的行为问题,从而影响人生道路的发展。
  如果孩子受这些问题困扰,父母就更加痛不欲生。当望子成龙的期望幻灭,孩子从活泼可爱而变成孤独、沮丧,那是多么痛心的事。所以,学习困难不但对本人的个人学习和工作造成严重打击,亦会影响到他们的家人及朋友的正常生活。
  ADHD儿童可以伴有学习困难,但他们的学习困难并非由于()引起。相反ADHD儿童的智能水平与正常儿童一样,有高有低,但智商大都在正常范围(合并智力低下者除外)。ADHD儿童的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注意力分散、未能集中精力掌握到本应完全可以学好、学会的知识。因而他们的学习困难具有下列特点。 1 学习成绩的波动性 ADHD儿童在老师家长严格的帮助下,成绩能提高。但稍一放松,由于ADHD症状的存在,学习成绩又会明显下降、成绩很不稳定,好坏相差悬殊。 2 学习随升入高年级而逐渐下降 ADHD儿童在低年级时由于学习内容较浅、易于掌握,学习成绩尚可、学习困难症状不明显。当升入高年级后,学习内容难度加大,由于ADHD症状的持续存在就难以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成绩会逐渐下降。并涉及所有科目。 3 学习或考试时常出现如前描述的不应出现的“低级错误”。
  神经体征
  ADHD儿童大多完全正常,部分患儿可出现下列体征。
  1 轻微障碍
  有的患儿走路呈S形前进,易摔跤。操练缺乏节奏感。不正确的动作和姿势难以纠正。扣纽、系鞋带等精细动作缓慢而不灵巧、画圈、用剪刀等动作显得笨拙。有的尚会出现镜样动作,如一只手在做某一动作时,另一只手也会不自主地作类似动作。
  2 软性神经体征
  令患儿作某项协调、精细动作时,常显得笨拙而不协调。这些缺乏神经系统的定位、定性意义。在一些正常儿童中也可能出现、并随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这与麻痹、瘫痪等硬性神经系统体征有别,所以称“软性”,软性神经症有20-30种之多。常用的有指鼻、翻手、对指试验等。约有67.5%的ADHD儿童可以有1-2种软性神经体征阳性。可作为ADHD的诊断参考指标。
  3 其他异常
  发生率较高,吸吮手指、口吃、言语不清、遗尿等表现也常见。尚有低耳廓、眼、高弓形硬颚、斜视、、、小指短、等先天缺陷。此时应注意与各种原因所致的精神发育迟缓鉴别。 辅助检查   1
  ADHD儿童率较正常儿童高,主要表现为慢波的增加、 等。但它不能反映注意认知等高级精神活动的变化。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仅供鉴别诊断参考。
  2 脑 研究发现精神活动对脑诱发电位晚成分的影响有一定的规律性。当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其波幅会明显增高。反之则降低。ADHD儿童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波幅的变化差异缩小。可协助诊断。
  3 智能测试
  ADHD儿童的智能水平大多正常。部分患儿在某些项目上还可能优于正常儿童。但由于其学习困难等原因。其智能水平多在正常范围的下限,部分患儿可有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综合分析和视觉空间等。
  4 影像学检查
  和发现ADHD儿童可有一些轻微异常的改变。如大脑右前叶较正常儿童略小、右侧较左侧小等。但这些改变缺乏特异性,不能作诊断依据,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1)起病于6岁以前,症状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
  (2)和活动过度必须同时存在,而且在家庭、幼儿园、学校或诊室一个以上场合中表现突出。(3)冲动性、行为鲁莽、学习困难、品行问题可以存在,但不是诊断必要条件。
  (4)同时存在多动和的特征,多动广泛而严重则诊断为“多动性品行障碍”。
  (5)与其他、或智力低下共同存在时,应优先考虑此类疾病,而非先诊断多动障碍。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根据症状维度将ADHD分为3个主要亚型:
  1. 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主要表现为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容易分心、做事有始无终等;
  2. 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主要表现为过度活动、喧闹等;
  3. 混合型(ADHD-C),注意缺陷症状及多动冲动症状均较突出。DSM-IV关于ADHD的诊断标准有两个优点:其一是能够对ADHD进行分型;其二是可以根据症状条目对ADHD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
合并学习障碍(LD)   LD是指儿童不存在智力低下,亦无感知觉缺陷和教育剥夺而出现的特殊性学习困难的状态,如在听、说、读、写、计算等方面出现的缺陷。Barkley报道,ADHD合并为8%~39%,为12%~30%,为12%~27%,总合并率在30%~50%间,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即3个被诊断的ADHD儿童中至少1例合并LD[4,6]。神经心理研究发现,由于ADHD注意持续时间短暂,使得信号登录困难,表现损害;在感知层次上,ADHD儿童往往伴有触觉辨别困难、执行功能缺陷、和连续操作功能低下。其结果是,ADHD儿童的行为往往缺乏计划性和预测性,他们在学习和人际交注方面似乎很难做到“”。在很多情况下,ADHD儿童的视觉能力往往胜于听觉功能[7]。ADHD合并LD与否在行为和智力表现上亦有差别,合并者的平均智力低于正常水平,而单纯ADHD组儿童的智力则多正常。合并LD的ADHD儿童常有更严重的行为问题,如、逃学、抑郁、自杀、、(工)等[4,8]。 合并行为障碍   ADHD伴有的行为障碍称为共患病(comorbidity),约65%的ADHD患儿伴发有一种或多种共患病。 ADHD伴破坏性行为障碍   包括(ODD)和品行障碍(CD)两个亚型,其中ODD的症状归纳为3类:(1)违抗和挑衅行为,如主动违抗或拒绝服从大人的要求;(2)逆反行为,如发怒、暴躁、易生气、怀恨及报复等;(3)敌对,如犯错误时指着他人[10]。CD是指儿童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包括偷窃、离家出走、、性疟待等。ODD是CD的前驱症,CD又是成人的前驱症。 ADHD伴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又称,包括抑郁障碍(DD)及。DD以为核心症状,ADHD与DD的共患率为15%~75%。有的儿童在长期的ADHD中每天有几个小时出现抑郁心境达2周左右,在这段时间有反应迟钝、嗜睡、注意力难集中,导致放弃学习。双相情感障碍(BPD)以反复或交替的躁狂和为特征,可发生于儿童少年期,但表现不典型。 ADHD伴情绪障碍   (ED)表现为、害羞、社会退缩、焦虑、哭泣、过敏、抑郁和慢性忧伤等。伴有ED的ADHD的患儿比不伴ED者存在更多的问题和发育延迟,生活中应激事件较多,父母的分居和也较高。ADHD合并ED比单纯ADHD行为问题少,但有更多。ADHD和ED也有共同的家族易患因素,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ADHD伴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TD)是指身体某部分肌肉或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反复的收缩运动或不自主的发声,可呈短暂的或慢性的病程,男性多于女性,有一定的遗传倾向。ADHD的多动、注意力缺陷症状通常出现在抽动症状之前,较TD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早2~3年,并且在重度抽动患儿中常见。ADHD与TD存在广泛行为问题的重叠,ADHD+TD表现出的多种行为问题如违纪、攻击性、外向性等,可能由ADHD引起[13]。 ADHD伴语言障碍   (language developmental disorder,LDD)表现为说话延迟、语言的表达和(或)理解困难、发音不清等。LDD在发生机制上与ADHD有相似性,主要与脑功能发育延迟、有关。大约50%的ADHD患儿伴发LDD,这些问题不是因引起,而更可能是执行过程的困难所致。早期进行语言和语言矫正训练有助于预防日后发生学习困难[12]。
  源自美国精神科医学会的临床诊断标准。
  两类症状合起来,若出现6个或多于6个的特征,就应该尽快寻求专业的协助。
  注意缺陷的症状
  1.无法注意到小细节或因粗心大意使学校功课、工作或其它活动发生错误。
  2.在工作或游戏中无法持续维持注意力。
  3.和别人说话时,似乎没在听。
  4.无法完成老师或家长交代的事务。
  5.缺乏。
  6.常避免、不喜欢或拒绝参与需持续使用脑力的工作,如:学校工作或家庭作业。
  7.易遗失或忘了工作或游戏所需的东西。
  8.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
  9.容易忘记每天常规活动,需大人时常提醒。
  过动或冲动的症状
  1.在座位上无法安静地坐着,身体扭来扭去。
  2.在课堂中常离席,坐不住。
  3.在教室或活动场合中不适宜地跑、跳及爬高等。
  4.无法安静地参与游戏及。
  5.不停地动(很像发动的马达)。
  6.话多(经常不间断地持续说话)。
  7.问题尚未问完前,便抢先答题。
  8.不能轮流等待(在需轮流的地方,无法耐心地等待)。
  9.常中断或干扰其他人,如:插嘴或打断别人的游戏。
  注意力涣散:
  ①,易分心;
  ②常犯粗心错误;
  ③对别人不加理解或不予聆听;
  ④不能按照指示完成作业、日常家务或工作;
  ⑤不愿做那些需精力集中的事情(如作业或家务);
  ⑥常丢三忘四。
  活动过度:
  ①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差,常影响其他同学)
  ②于不合适的时间和场合奔来奔去或爬上爬下;
  ③往往不能安静地游戏或活动;
  ④常一刻不停地活动,似有个机器在驱动他;
  ⑤常话多。
  冲动控制力差:
  ①耐心差、不能等待。
  ②常打断或干扰别人。
  ③遇到挫折不能忍受、出现激烈的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
  若缺乏适当的治疗,ADHD会使生活质量全面下降。
  患儿的家长常备受压力,情绪低落、压抑,婚姻易出现困境;父母孩子常情绪对立;同胞兄弟、姐妹的关系紧张。
  由于,造成孩子不能发挥自身能力,致学业成绩往往较差;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出现自卑、焦虑、沮丧或自杀。
  孩子较难与他人相处,易发生争执,产生意外(自身或他人)。
  孩子易出现行为问题,如说谎、盗窃和破坏秩序等。青少年则可能有不当行为,如欺凌弱小;物质滥用、吸烟甚至吸毒等。
  事实上,并非儿童的个性或家长的管教问题,而是一种疾病,任其发展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及早接受治疗,能大大减轻患儿和家长所面对的困扰。
  大多数ADHD存在共患疾病,有着共患疾病的ADHD的社会功能损害比单纯ADHD更严重,治疗更困难。常见的共患疾病有:对立违抗障碍,,书写表达障碍,压抑障碍,,阅读障碍和抽动障碍等。 以下是以“注意力”为主的特征:   1.常常无法注意细节,在功课上、工作上或是其它活动会粗心犯错;
  2.做事或活动很难维持;
  3.别人跟他说话时,经常表现出没有在听的样子;
  4.常常很难依照指示完成事情,无法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不是因为相反的行为或是无 法了解指示);
  5.经常对组织性的工作或规划活动感到困难;
  6.经常逃避或厌恶需要花费心思的活动或工作;
  7.常常忘东忘西(如书本或工作需要的东西);
  8.很容易被干扰;
  9.常常忘记每天规律要做的事情。 以下是以“过动”为主的特征:   1.坐着时经常觉得会局促不安,玩手或玩脚,或是不断扭动身体;
  2.在需要坐着的状况下常常会站起来,或课堂中离开椅子;
  3.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会到处乱跑或过度活跃(若是青少年或成人,则是觉得坐立不安) 4.很难安静地玩乐或工作;
  5.总是静不下来,永远都在进行一些事,或是动个不停;
  6.极度爱讲话。 以下是以“冲动”为主的特征:   1. 别人问题未问完,就急着说出答案;
  2. 无法等待轮到他;
  3. 常常在不适当的状况下打断事情/对话的进行。
注意力不集中   1 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常难以在细节问题上集中精力或常犯粗心大意的错误。
  2 在学习、工作或娱乐活动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3 在与他人谈话时常显得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4 不能按要求去完成作业、家务及工作任务(并非出于抵制行为或不理解)。
  5 对于构思筹划性的作业和工作常感到很困难。
  6 常不愿或回避从事需要耗费精力的工作如课堂或家庭作业。
  7 经常丢失学习和活动的必需品如课本、作业、工具等。
  8 常因外界刺激而很容易分心。
  9 日常生活中很健忘。 多动与冲动   1 坐着手脚不停地扭动常显得烦躁不安。
  2 在课堂上或其他不应随意走动的场合常擅自离座。
  3 常在不适宜的场合跑来跑去爬上爬下 ,在青少年或成人只是有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
  4 很难安静地参加游戏或课余活动。
  5 常常一刻不停地活动,尤如被机器驱动一 样。
  6 讲话常喋喋不休、多嘴多舌冲动。
  7 常在问题尚未问完时就抢着回答。
  8 很难耐心地依次排队等候。
  9 常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讲话和游戏。
  (1)混合型
  同时具备A和B类症状中的≥6项条件。
  (2)注意力涣散型
  仅具备A而不具备B类症状中的≥6项诊断条件。
  (3)多动冲动型
  具备B而不具备A类症状中的≥6项诊断条件。
情景性多动   按照小儿多动好发的场合不同,将在学校、家庭、医院、诊室和其他场合都表现出的活动过度称广泛性多动。而仅在学校或家庭环境有活动过度症状称情景性多动。情景性多动常常有家庭不和、父母离婚、亲人亡故、学习负担过重、教室拥挤和不当等致病因素的作用。发病时间较广泛性多动晚,伴有品行问题较多。中枢的治疗效果不如广泛性多动好,需重视病因的去除,预后较广泛性多动差。 正常儿童的多动   一般多见于3-6岁学龄前期的男孩。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正常儿童也常有贪玩、好奇心、好动、调皮、注意力分散等情况。所以容易与ADHD混淆、需仔细观察其行为特征进行鉴别。
  1 ADHD儿童的多动程度远超过其年龄发育的水平而被称谓“活动过度”。有的患儿除了外,几乎无安静的时刻。而正常儿童的多动程度与其年龄发育多一致,或略显活动过多。
  2 ADHD儿童的多动行为常无明确的目的性,行为动作常有始无终、杂乱无章。而正常儿童的多动常出于某种动机、欲达到某个目的。故其行为是完整系统、有始有终的。如课堂上向同学借文具用后能及时归还,还会低声说声“谢谢”。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常不举手就抢先回答老师的提问等。
  3 正常儿童的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自我约束和控制,如经家长老师的批评教育能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并要相隔很长一段时间才会重犯。而ADHD儿童对批评教育常置若罔闻、屡教屡犯,收效甚微。又如当有外校老师观摩听课时,正常儿童能安静守纪律,而ADHD儿童即使被安排到“特殊的座位”上也还要不停地扭动身体。
  4 正常儿童除多动症状外,一般不伴或少有冲动任性、情感和其他行为异常。ADHD儿童则多有、遗尿、说谎甚至打架斗殴等异常行为。 精神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缓   是由于智力和低下、而出现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症状。故需与ADHD鉴别。中、重度MR与ADHD的鉴别并不难,临床需注意ADHD与轻度MR的鉴别。
  1 生长发育史 ADHD儿童的生长发育大多正常。MR患儿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语言、运动、感觉等的病史。
  2 学习困难 ADHD儿童学习困难的特征如临床表现中所述。MR的学习困难主要是认知障碍所致,他们的接受理解能力、等均显低下,所以虽经严格的“费劲”的教育帮助,学习成绩也难提高或提高极有限。
  3 社会适应能力 ADHD儿童在社交、游戏、购物、劳动等方面都可能是能手。而MR儿童多伴有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他们不会或不善于与同学交往、动作呆板幼稚、鲁莽,伴有语言情感等方面的障碍。 4 智能测试 ADHD儿童智商大多正常,部分偏低,而MR儿童智商多低于70。 5 治疗反应 投用等精神兴奋剂后ADHD儿童症状改善,学习成绩提高。而MR儿童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可有所改善。但学习成绩短时间内难以提高。 多发性抽动   多发性抽动患儿其快速重复、无节律性的运动和无目的性的发声抽动易被视为“活动过度”,加之可能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易被误认为ADHD。但多发性抽动表现的抽动多样性、发作的波动和反复性以及类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症状等特点有别于ADHD。但临床ADHD和多发性抽动可同时伴存。 儿童精神分裂症   儿童精神分裂症多有、自发性情绪波动、、部分患儿尚可有妄想、。约有36%-60%的家庭有精神病史。故与ADHD鉴别不难。 品行障碍   ADHD儿童由于有说谎、逃学、打架斗殴等行为问题易被诊断为品行障碍。但ADHD儿童的品行问题经心理行为矫治和药物治疗后能有效控制和改善症状。但ADHD和品行障碍常可同时伴存。当品行问题已发展为ADHD儿童主要症状时可以下双重诊断。约有68%的品行障碍儿童同时患ADHD。而有13.8%的ADHD儿童可伴有品行障碍。 ADHD尚需注意与、和由于听力、视力缺陷等所引起的多动和鉴别。
  主要是避免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对于在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就有好哭、少睡、注意力分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倔强等症状的孩子,在进行心理行为矫正的同时,应进行提高主动注意能力的早期训练,这有助减少或减轻日后ADHD的发生。此项训练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如晚自习时间),在无任何外界干扰的环境下(如关掉电视、不接电话等),与患儿一起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如看图识字、识别和颜色、学习简单的计算和画画、学儿歌、讲故事、做手工等。训练的时间和内容应与小儿年龄和发育水平相适应。从其能自我控制保持主动注意力的最短时间开始,一般需经3-4周时间,当已形成习惯,建立起良好的后,再逐渐延长每天的训练时间。如能持之以恒至学龄期,孩子的自控能力、主动注意力就会有明显提高。且有助于小儿学习兴趣、毅力以及求知欲等的培养。这与托幼机构教育的最大不同就是单个教育,容易排除外界的干扰,以保持其主动注意力,且可充分了解训练效果,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交流。
  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的定义和诊断
  所有儿童都会在有些时候存在注意困难(注意缺陷),并且也都会在有些时候做出高频率、无目的或不恰当的动作(多动)。总是表现出这种行为特征组合的儿童可能会被诊断为存在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ADHD)。
  在许多方面,存在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的儿童表现出“过多(如坐立不安)或过少(如缺少冲动控制或注意)的成人所期待其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行为”(Goldstein&Goldstein,l 998)。存在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的儿童对他们的家庭、教师和同学提出了一项艰巨的挑战。这些儿童无法将注意集中在任务上,表现出冲动行为和坐立不安,这些都损害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并月_增加了他们与其他人出现不令人满意的互动的可能性。
  Wolraich(1999)提出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既是研究得最深入的(mental disorder),也是争议最大的问题”,这表明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既是广为人知的,也是人们了解得最少的(Bicard,2002)。尽管20世纪的最后10年见证了人们对ADHD的兴趣的激增,但关于被诊断为ADHD的症状的历史参考文献表明,这类儿童在我们身边出现已有几个世纪之久(Barkley,1998;Conners,2000;Goldsten&Goldstein,1998)。最早在医学或科学文献上发表的关于这种障碍的报告出现在1902年,George Still将这种障碍称为Still病。Still认为不安的和在保持注意上存在闻题的儿童出现了“道德控制缺陷”,即假定该儿童的行为是或官能失调的结果。多年来,已经有许多术语被用来描述这种行为症状组合:20世纪20年代的“脑炎后障碍”、20世纪40年代的“脑损伤综合征”、的“”以及20世纪70年代的“儿童多动冲动障碍”(Mather&Goldstein,2001)。由于医疗科学还未发现脑损伤的确凿证据,因此,界定和诊断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的重点集中于并依赖于对行为症状组合的描述和鉴定。
  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的症状表现在两个广泛的方面:表明儿童有注意缺陷的症状以及与多动和冲动相关的症状。多动和冲动症状趋向于以高频率共同出现。然而,关于的功能表现,“存在的冲动行为的程度越重,在课堂中和今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越多。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假定ADHD的核心损伤表现为抑制或自我控制上的缺陷,从而导致一系列相关症状的出现”(Mather &Goldstein,2001)。
  诊断儿童存在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是依据《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TR)(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0a)中的标准进行的。“ADHD必然出现的基本特征是持续性的不注意和,或多动-冲动,这些表现比在通常状态下观察的发展水平对照组儿童的表现更加频繁和严重”(p.85)。为了诊断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医生必须确定一名儿童在至少6个月的时间内始终表现出6种或6种以上不注意或多动一冲动的症状。
  诊断医生根据儿童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将其划归为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三种亚型中的一种,这三种亚型是: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组合型;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不注意为主型; 多动性注意缺陷障碍,多动-冲动为主型。接受ADHD测试的儿童中约有一半被诊断为组合型,30%是不注意型,20%是多动-冲动型(Lahey et .,1994)。
  心理支持
  采用疏泄、解释、鼓励、安慰、暗示等方法,与患儿和家长进行思想交流,让他们倾诉患病后的感受和委屈、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和应采取的对策。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纠正不良行为。心理支持对改善患儿、自尊心不足和人际关系紧张等症状有帮助。 行为矫正   由治疗者针对患儿的症状设计治疗计划,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程序,减少患儿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训练要对不同的患儿选用不同的方法。
  通过表扬、赞许、奖赏等方式使小儿良好的行为得以持续。在应用此法前应先确定要求小儿应改变的(不良行为)和需建立的适宜行为。当患儿出现这种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予阳性强化,使患儿感到欣快和满足(反溃)。如带患儿进入公共场所之前要告诫小儿不该出现哪些不良行为和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当出现不良行为前兆时应立即予以制止,对规范的行为就立即给予赞许、表扬和奖励。行为矫正的阳性强化法要注意做到:
  (1)立即反溃
  当ADHD儿童一旦出现良好行为时就应尽可能迅速地给予赞许和表扬。和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更需要这种“立即反溃”。这种反溃应该非常特别而明确。而且越迅速效果越好。使患儿留有深刻的印象。除了赞许、口头表扬外,还可以是一种或是特别的玩具或食物等奖励。
  (2)频繁反溃
  对于正常儿童每天只需几次“反溃”就能起到督促和鼓励作用。而对于ADHD儿童则需要更多的“反溃”,应用频繁反溃让孩子始终知道自己做得怎样,该如何做,恰如其分的频繁反溃对ADHD的矫正效果较好。
  (3)突出反溃
  ADHD患儿对一般的赞许、表扬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难以调动他们的行为积极性。必要时可以运用更大、更突出的奖励。如对幼小患儿的身体亲昵,特别的食物、对年长儿的物质奖励等。
  (4)阳性强化法
  可与自我控制法、、消退法等合并使用。如指导患儿学会用、等方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令患儿作行为记录,每天或每周作比较,不良行为减少时就给予表扬奖励,使患儿自觉主动地去控制不良行为。
  2 处罚法
  处罚有助减少或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但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避免开始就进行严厉的处罚。要坚持先鼓励后惩罚的原则,处罚可采用暂时,使其明白其行为的不适宜性,轻微的处罚应与鼓励相结合。或许在有2-3次的表扬时加1次批评效果更好。对ADHD儿童的刻板运动、冲动、攻击和破坏性行为,也可采用矫枉过正的处罚方法。
  3 消退法
  治疗前需确定何种因素对小儿不良行为起着强化作用。再对其进行消退。如老师对小儿上课时坐不住,不停地扭动身体的行为过于关注,就会使这一行为动作得以加强,出现次数增多。在不影响的情况下,如老师予以漠视,久之因失去注意而得不到巩固就会逐渐消失。 学校、老师、家长的学习和教育方法的改进   要向家长老师宣传ADHD的有关知识(必要时举办学习班)消除他们对ADHD的误解和疑虑,使家长老师认识到ADHD不是儿童的天性,也不是儿童的故意行为,是小儿难以自控的病态。ADHD不是急性、短时的病态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心理行为矫正和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家庭、学校附加的不良行为(频繁的斥责、处罚、歧视等)只会导致ADHD症状的加重。家长老师需要学习教育管理ADHD儿童的方法。实施正性有效的行为矫正方式、改正不良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学会选择较合理的期望水平。家庭和学校教育要密切配合。
  是指从根本上改变原有不适合正常的成员之间的关系,重新建立新的、能面对ADHD儿童现实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包括他们交流模式、认识水平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进。
  2 改进教育管理方法
  学校和老师要改进教学和管理方式,探讨适宜ADHD儿童的教学方法,增强授课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以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有的国家将部分ADHD儿童安排接受1-2年的特殊教育,但这并非是“低能学校”而是尽量使其和方法更适合于ADHD儿童。如放慢教学进程、变换作业难易程度、适当减少作业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等。对并非精神发育迟缓的儿童而被转入低能伤残学校学习是不可取的。 社会技能和躯体训练项目   ADHD儿童多有人际关系问题,要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尽可能让他们与有同情心的伙伴多接触,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社会生活环境,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小儿作一些有助培养主动注意能力的训练、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每天定时定量的作业测试、素描,适合的体育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主动注意能力增强。并有助于他们自尊心的重新建立。近年开展的也有助于增强ADHD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药物治疗   1 精神兴奋剂
  (1)Methylphenidate(利他林Ritalin)
  其作用机理可能为促进神经传递介质的释放,阻滞类的回收,从而加强的兴奋过程。哌甲酯每片10mg,口服后20min内迅速吸收,1-2h内达高峰,有效血药浓度7-10mg/ml。半衰期6h。70%以上在24h内代谢降解或排出体外、不积蓄、不成瘾。常用剂量为每次0.1-0.6mg/kg,也可按年龄给药,按小学生体重20-30kg计算,每次用量为5-10mg,宜从小剂量开始。≥7岁儿童,开始早餐时服5mg,1周后递增至10mg/次,如疗效不明显可每周递增5mg直至显效。有效剂量因人而异,每次最大量不宜超过20mg,每日总量不超过30mg。单独用药中午可加服早晨的半量。高年级学生如必要时在下午3点尚可加服1次中午的半量。对完成家庭作业有帮助,下午3时以后不应服药,以免影响睡眠。应避免大剂量长时间用药。常见的副作用为食欲减退、头昏、失眠、心悸、腹痛等。持续用药可耐受。严重时减量或停药后即可消失。为减少和的产生,双休日、寒暑假、节假日不学习时停药。学龄前期儿童、青春期后的年长儿原则上不用药。有癫痫、高血压、心脏疾病儿童宜慎用或禁用。
  (2)苯异妥因Phenoxazole(Pemoline)
  该药能改善患儿、自制能力不足等症状。可在哌甲酯疗效不显著时改用苯异妥因。或与哌甲酯合用。每片剂量为20mg,半衰期长为12h,故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8-12h,只需每日用药1次,免于带药到校服的麻烦。开始剂量为早餐时服10mg,一周后药效不明显可递增至20mg。单独用药每日1次,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与利他林合用时二药均应相应减少。该药起效缓慢,服药后1-2周后才能出现疗效。副反应较利他林轻,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
  (3)(Amphetamine)
  是最早治疗ADHD的药物,作用与利他林相似。时间较利他林长,比匹莫林短。由于该药副反应明显,日前已为上二药替代。
  2.受体
  (1)(Clonidine)
  原为治疗。但发现其对ADHD有效,与利他林合用对治疗顽固性ADHD和ADHD伴有抽动的患儿较适宜。开始剂量为0.05mg/d(半片),以后缓慢加量至每天0.15-0.3mg,分3次服。可有低血压、嗜睡、头昏、腹痛等副作用。需定时监测血压,长期服药不可突然停药,以防血压反跳。
  (2)三环类
  此类药物有(Imipramine)和(Desipramine)。丙咪嗪适用于合并有焦虑和抑郁的ADHD患儿。剂量为开始每日早晚各12.5mg,如疗效不明显可逐渐加至早晚各25mg,每日总量不超过50mg。副作用有嗜睡、口干、头晕、便秘、震颤等。去甲丙咪嗪半衰期较丙咪嗪长,作用时间也长。该二药在年长儿和成人应用副作用较儿童应用相对安全。儿童服用因易出现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而需谨慎。抗抑郁药(Nuoxetine)也可用于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年长儿。
  (3)其他
  新研制的药物有安非布他酮(Bupropion)、(Notriptyline)等治疗ADHD也有一定疗效。但观察时间尚短,有待进一步临床积累经验。 运动治疗   是直接针对造成学习困难的问题根源——小脑发育迟缓,以运动刺激小脑的自动化机制,改善脑部管理阅读、书写、注意力、动作协调等特定区域的效率,而且一旦改善后,就不会退步,这种脑部生理特性改变的可能性,称为“的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以恢复正常分泌为方向,诊疗中心整合第一及的全球专家资源,总结分析国内外8万余例典型病例,将中医养心宁神理论与现代神经生化医学结合,调节、平衡儿茶酚胺等递质的正常分泌,引进“CA-宁神制动疗法”,从根源上攻克了儿童多动症久治不愈的世界性难题。
  ADHD的预后与病情轻重程度、是否及时有效坚持治疗、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等有关。大多数ADHD儿童症状较轻、经治疗后随年龄增长、自控能力增强、成年后可表现正常,或遗有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固执、和人际关系差等表现。而未经治疗的ADHD儿童随年龄增大无目的性的状有所好转,但仍可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业低下、冲动、物质滥用、甚至、。因而认为ADHD儿童随年龄增大症状会自然消失,而不予积极治疗的作法对本病的预后是很不利的。值得提出的是我们不应只关注ADHD对儿童学习的负面影响。ADHD患者由于他们旺盛的精力和好动的个性特征,成年后较适宜从事销售、软件设计、股票经营、文体艺术等职业。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多动症呈慢性过程,症状持续多年,甚至终身存在。约7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终身。更甚的是,因为孩童时期的忽略,会导致成人无论在工作表现、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的互动上产生困扰,以至于陷入自信心不足、挫折、沮丧、不明的脾气暴躁,甚至产生。另外,继发或共患破坏性及情绪障碍的危险性也提高,、和违法犯罪的风险亦可能增加。
  一、父亲要多接触患儿,让患儿感受到父爱,多表扬患儿,让患儿重拾信心。   二、遇到一些需要选择的事不妨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这样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决定的重要性。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要给孩子分析情况,跟孩子交流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如果父亲在孩子面前犯错误,一定要积极承认,这样能给孩子一种榜样,让孩子犯错的时候可以勇敢的站出来承认错误。   四、同时要培养孩子的预见性,还有一些的问题一定要向孩子追究,让孩子好好反思,然后给孩子台阶下和孩子好好讨论。
参考资料: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注意力障碍多动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