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队长怎么样怎么样

导语:美国大选结束后,数十万美国民众在发送到白宫“We the People”官方网站上的独立请愿书上签字,要求自己所在的州脱离联邦。美国的50个州均被卷入其中。中文网络上有人称在美国闹独立也是犯法要被打击;有人却称按美国宪法,各州自己就可独立。其实双方各执一词,都是以偏概全。
这次是因为大选后共和党支持者极度不满之前政府各种政策,对总统连任失望。
据美国本土网站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连任后一周,美国的50个州就有数十万民众签署请愿书,请求白宫允许他们的州从联邦中分离出去并成立新的政府。其中,有7个州的“独立宣言”签名人数首先超过25000人,包括阿拉巴马、佛罗里达、佐治亚、路易斯安那、北卡罗来纳、田纳西和得克萨斯等州。签名人数最多的是得克萨斯州请愿书,截止11月17日,有11万4千余人签名。得州的请愿书声称,美国人的权利已被“公然侵犯”,其中提到“国防授权法案”、联邦强制医疗保险、及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在机场的“野蛮安检”。创建者说“作为世界第15大经济体,脱离美国的得州将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
[] 【延伸阅读】(网易数读)
2004年美国民主党支持者曾在网上广泛传播相似的“蓝州独立”设想
在美国,大选中支持民主党的州被称为“蓝州”,大选中支持共和党的州被称为“红州”。据《华盛顿时报》日的报道,在小布什连任美国总统后,网络上立马充斥着美国的铁杆民主党支持者们各种组建“蓝州邦联”的倡议。其中一个广为流传的构思是一张规划当时东部和东北部19个“蓝州”脱离美国、与加拿大共同组建“加拿大合众国”的地图,剩下的31个布什赢下的州在这幅地图上被蔑称为“耶稣乡(Jesusland)”。另一份被广泛转发的电子邮件里,包含一副美国东北部、西海岸等地各州组建的“美利坚海湾国”地图。邮件里提议这些州的人民呼吁独立,将“奥克拉荷马乡巴佬”和“怀俄明反对同性恋者”扔到一边:“我们都准备搬到其他国家去了——但再一想,为啥是我们滚蛋呢?我们坐飞机飞过‘红州’都要捂鼻子,那里的人对待不一样的人的方式恶心得很…不被这些乡下人拖累的时候已经到来。”
2004年美国倡议独立的民主党支持者设计的“加拿大合众国”与“耶稣乡”地图。
各州独立关乎立法,接受请愿的白宫作为行政机构无法决定各州去留
为向公民提供更便捷的请愿渠道,美国政府2011年推出“We the People”网站,白宫承诺在30天内对网站上签名超过25000人的请愿书做出回应,任何13岁以上美国公民都可以创建一份。但加拿大的一个法律专家阿瑟•魏因雷布指出,网站上的请愿书并无法律效力,白宫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虽可承诺回应,但不能承诺修宪或直接允许各州独立。得到回复是肯定的,但回应很有可能只有“别傻了”和“没门”两大主旨。
德州现有请愿人数不足投票人口5%,无法发起独立公投
按照世界各国的和平分离运动惯例,某地要从原属国家独立,先要举行全民公决,赞成票过半后才能继续法律流程。而以这次美国在网络独立请愿书上签名最多的德克萨斯州来说,最近的投票人数是114,539人,而2012年德州投票适龄人口数为18,279,737人、参与大选投票者13,065,425人。连最具独立倾向的德州,网上支持者都不足适龄投票者人数5%。而且在We The People网站联署请愿案虽然需要先以有效电子邮件地址与美国邮政编码注册,网站还设有防堵垃圾邮件机制,但网站未说明是否会确认注册者为美国居民。如果将可能的海外支持者刨去,这次闹独立的美国人就更少了。
现在白宫网站上德州独立请愿书有114,539人署名赞成。
按美国宪法精神,美国人民可以合理根据自然法以革命否定现存宪法,从而独立
1869年美国最高法院对“德州对怀特案”的多数判决意见中有言:“德州与其他州的联邦是完整的、永久的、不可拆分的……除非发生革命或得到其他州的一致同意。”此处“发生革命”,即是像宪法的基石《独立宣言》所言“解散当今政体”、推翻美国现政府、废除由“我们人民”一致同意的现有宪法。麦迪逊曾在《联邦党人文集》里说过:“(从联邦)分离只是革命之另一种说法。当政府不再能被容忍时,我们有权采取革命举动。”按美国人的普遍理解,这意味着此种权利属于每个人民,是一种属于自然法的权利。这种权利超越所有成文法律。任何遭受极为严重的不法侵害,且不能合法地解除其困境的社会,均可诉诸这种革命。美国各州不能自动独立,是基于宪法条文和本质而言,但政府若极力侵害人民,则人民就有寻求革命的自然权利。
按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美国各州可以通过州内公投和国会修宪程序完成和平的合法独立
按照1869年美国最高法院对“德州对怀特案”的多数判词,德州与其他州之间的联邦也可以在“得到其他州的一致同意下”分离。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教授迈克尔•多尔夫教授2004年曾撰文指出,虽然宪法只提供接纳新州加入联邦的法律程序,而没提供旧州退出联邦的。但此路径可以仿效宪法“准许新州加入条款”和1998年加拿大最高法院的《关于魁北克独立的备忘录》。先由有意独立的州举行全民公投,如果赞成独立的票数过半或以上,就可以由州议会和国会的各州议员努力。如果美国国会两院议员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或诸州三分之二的州议会之请求而召集修宪会议,就可提出修宪加入各州独立程序条款。这种宪法修正案,经四分之三的各州议会或经修宪会议四分之三绝对多数批准时,就能生效。在修正案生效后,即由联邦与通过独立公投的州举行善意谈判,承认独立州的主权国家地位。
美国《独立宣言》:“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与义务推翻这个政府。”
宪法中“不干涉州权”条款不能否定“国会有权处分美国所有领土”条款
中国有很多人直接接受美国内战时南部邦联总统关于分离的自辩: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本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行使,或保留给人民行使之。”宪法未曾直接禁止各州自行脱离联邦、也未曾赋予联邦打击的权力,因此各州有权随时独立,南部邦联的存在有完全的合法性。
但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原文并不只强调“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也重视“未授予合众国行使的权力。”而美国宪法第四条“州与州之关系”第三项规定“国会有权处分并制定关于美国所有之领土或其他财产之必要规则与条例。本宪法之规定,不得为损害合众国或某一州之权利之解释”。如果各州行政机构(政府)或立法机构(议会)单方面以立法或行政指令宣布脱离联邦,就是与宪法第四条第三项直接抵触。如果以第十修正案为依据单方面宣布独立,就是对宪法做出“损害合众国权利之解释”,也与宪法第四条第三项相抵触。
美国最高法院数次释宪:宪法内涵反对分离,各州并无单方面随意独立的主权地位
中国有评论认为“美国的宪法是拥有主权的各州缔结的契约,各州可以自由退出。”但1816年在“马丁对韩特”一案中,史托利大法官详细阐述:“美国宪法之制定及规范,并非由各州以其主权能力而完成,乃依宪法序文所强调者,由美国全体人民所完成……宪法不必然是现有州主权之分割,亦非权利之让与,而是已存在于国家制度之中…”
1869年美国最高法院对“德州对怀特案”的多数判决意见是:“(美国第一款准宪法)《邦联条款》曾宣布联邦之特征是‘永久的’。当此等条款被认为不足以应付国家紧急情况时,宪法被授命‘以组成一个更趋完美之联邦’,欲采用比如此字眼更能清楚地表达不可分离之整体观念是极困难的。”[]
即使美国联邦政府违宪而宪法算国际条约,各州自行独立也违背法理
在美国,主流意见认为联邦政府不可强制一个新领地成为联邦一份子,然而,一旦签署宪法这份联邦政治基础契约,而成为联邦一份子,则若未获其他成员的同意,即不可自行分离。早在林肯1861年首次就任总统演说中就提出这个观点:“即使合众国不是一个正式的政府,而仅是各州之间一种契约性的组合,那么,作为一份契约,难道就可以由少数人而不是全体订约人,不经争执,心安理得地予以取消吗?缔约的一方可以违反它──或者说是撕毁它,但难道不需要通过全体订约人就能合法地解除它吗?”
2007年在国际人权法律中心任职的学者弗朗西斯科•马丁出版著作《宪法如条约》,从国际法角度阐释美国宪法,尽管书中不支持“各州不得脱离联邦”的观点,但也明确提出:尽管联邦政府会时而推行违宪政策,然而不代表各州自动独立合乎法理。因为即使将美国各州当做国家,美国宪法当做国际条约,条约规定的触犯条约制裁体系是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机制,而非一方稍有触犯条约即行失效。单方面擅自退出条约就等于背弃基本的法理准则。 []
1869年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蔡斯在判决中写道:“加入联邦的举措不只是契约”。
华盛顿:“不应支持使美国一部分脱离其余的想法”
最近有人引述《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美国国父托马斯•杰斐逊1801年总统就职演讲:“如果我们当中有人想解散这个联邦,或者想改变它的共和体制,那就让他们不受干扰而作为对平安的纪念碑吧”,认为自美国建国伊始,国父们就衷心赞成各州应该随时独立。
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国父是一群人而非单个人的冠冕。美国国父之一、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1796年卸任的告别演说中说:“你们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它支持你们国内的安定,国外的和平;支持你们的安全,你们的繁荣,以及你们如此重视的真正自由。”“如果有人提到这种信念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抛弃,即使那只是猜想,也不应当表示支持。”[]
宪法主要起草者认为诸州保留随便退出联邦的主权是“乌托邦幻想”和“谬误”
同样是《独立宣言》签署者、美国宪法起草人之一、也算美国国父的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只有沉迷于乌托邦式幻想的人,才会真正对下列看法产生怀疑:假如这些州完全分裂,或者只联合为几个局部的邦联,那么它们所分成的各部分,彼此会经常发生激烈的斗争。”“分而治之必然是怀恨或害怕我们的每个国家的箴言。”
另一位美国国父、美国第四任总统、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麦迪逊虽然是汉密尔顿的政敌,也认为实质上诸州仍保留主权的邦联制只是“共和国的联盟”,这样组成的政府是“一种治人者而非人民的主权,一种统辖政府而非公民的政府,一项为团体而非为个人的立法,因为在理论上是个谬误,所以在实践上也破坏了国家行政的秩序和目的。”[]
1796年9月,华盛顿演讲:“统一的联邦是美利坚自由之柱石”
美国宪法和最高法院判决只明确禁止各州单方面分离。但美国寻求独立的州的人民如果能和平地说服各级立法机构,或者直接成功革命再造宪法,独立结果自然有效。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编辑:李熙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这里是美国】美国人如何谈恋爱?
这里是美国
&&&&来源:&&&&
原标题:美国人如何谈恋爱?
我觉得暧昧这件事,就跟社会主义一样,具有丰富的中国特色。我在美国遇到的男人中,只有一种类型的人喜欢搞暧昧――华人男生。具体一下,就是那种10多岁来美国的男生,不是ABC。
白人搞暧昧吗?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白人搞暧昧绝对不像我们中国人,折腾几个月或者是一两年。白人的暧昧都是赤裸裸的,而且暧昧时间不超过“三天”。基本上约你出来,就是对你有意思;不约你出来,那就是对你没意思。
暧昧这件事,我看的很开。中国人常说,一个男人和你暧昧就是没有那么喜欢你。我觉得这还不够准确,应该说,一个男人和你暧昧就是“拿你打发时间,把你当back up,骑驴找马,遇到更好的立马踹了你。”
我过去的一年约会过的男人超过15个吧,但是正儿八经发展过的好像是5个还是6个。
至于我的长相,这么说吧,偏上。但是我有软肋,因为漂亮、美丽,奉承我的男人很多,所以我不把他们当回事。这就导致了我容易被那些不是很into我的男人吸引。关于这点,我会放到后面再说。
继续暧昧的话题。
我实在不理解那些沉迷于“暧昧”的女生。你这是有多desperate呢?女生最宝贵的是什么啊?是时间!!!大把大把的时间,你不去减肥,不去打扮自己,却浪费在那些不把你当回事的男生身上,你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吗?
而且,女人天生多愁善感,心思缜密,这就注定了你在暧昧这件事上玩不过男生。玩着玩着,你就陷了进去,男生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却留你在原地。这种“惨案”在华人圈子里见多了。
女孩们,珍惜自己的时间吧,不要浪费时间在暧昧上了。那个男人只不过想玩玩而已。
2. 美国人的约会
在美国,约会就是dinner+movie,而且费用男生全包。基本上,前三次出去约会,男生都要出大头。跟你搞AA制的男生,你可以在第一时间甩掉。
约你吃lunch――cheap
约你和咖啡――cheap
吃饭和你AA制――cheap
当然了,如果对方只把你当朋友,以上三点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何判断一个男生是否对你有意思呢?
在美国,这点很容易判断――如果男方打电话单独约你吃晚餐,99%是想get to know you better.
我认识一对美国情侣,都约会了6个月,一起出席各种party、聚会等,但是男方从未承认女方是女朋友。
我和前前男朋友,约会了快6个月的时候,他冷不丁的告诉我,他觉得我们要相处五年以后,才决定要不要结婚。一个星期后,我果断提出分手。5年,你TMD以为自己是谁?想和我约会的人多的是,你算哪根葱?
分手之后的2个月,前前男朋友一直在求我回到他身边,虽然我有时候会想念他,但是我一想到那5年,就觉得来气。最后,我实在受不了他的短信骚扰,直接摊牌,说5年后结婚这件事很难接受。前前男朋友直接妥协,说“我当时乱说的,说不定我们一年以后就结婚”。
但是我呢,move on就move on了。
要问我从这些美国前男朋友身上学到的什么,我想说――及时止损。
那些美国前男朋友们,教会了我,如果两个人从一开始就不合适,千万不要想着磨合、妥协、受气。如果这个人不是你想要找的那个人,请果断分手。
现在想一想,过去的一年中,除了ex,我几乎都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我既浪费了事件,又浪费了感情,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宁愿把这些事件花在个人兴趣培养以及工作上。一双鞋合不合脚,其实你自己知道。
如果你的男朋友冷淡你了,如果你的男朋友莫名其妙搞失踪,如果你的男朋友和别的小姑娘暧昧,如果你的男朋友不回你短信,不接你电话,你又何必坚持处在这么无望的relationship里面呢?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不喜欢那个男人了,你是不是也会做同样的事?
美国前男朋友们教会我,感情变了就是变了,挽不回来的。
在美国,确定一个男人爱不爱你,喜不喜欢你,方法只有一个――他是否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陪你去做你喜欢的事情。
我觉得,中国男人在这点上做的比较好,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人喜欢热闹,不喜欢一个人独处。
但是美国人不同。美国人很自我,非常自我。
我和ex分手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没办法把自己的时间分一半给我。交往初期,ex 80%的时间都和我在一起。分手前一个星期,30%。当然了,美国人比较虚伪,都比较会说话,他的分手借口出的潜台词就是“我没有以前那么喜欢你了,我不可能把自己的时间分一半给你”。
其实ex人算不错了,从约会的第一天开始就exclusive,带我经历了不少事情。可惜我和他价值观、兴趣爱好不同。我需要的是一个强大有力的肩膀能替我顶起一片天,而ex需要的是一个文艺浪漫的女青年,所以他挣扎了一段时间后,果断提出分手。
3. 分手后是否还是朋友
对于我本身来说,分手后是否能做朋友完全取决于分手原因以及他是否做了猥琐的事情。如果两个人对于分手的原因on the same page,自然还能做朋友。如果有一方不甘愿,那就不要做朋友。
拿ex来说,在我们分手之前,ex从来没有做“不回短信,不接电话”这种猥琐事,更不要说玩失踪了。EX是个文艺青年,内心特别崇高,就算他是因
为别的女人和我分手,我也知道他肯定会先和我分的干干净净,再去和别人约会。分手的时候,ex给我发了好人卡,希望大家日后还能做朋友,一起hang
out之类的。我觉得这个能接受。
ex ex 呢,是我甩了他,而且他一直求我回来,未果。他果断的告诉我,他没有办法和我做朋友。对于我来说,这个手我分定了,你要怎么折腾是你的事,我根本不会care。
美国年轻人,感觉来的快,消失的也快,而且commitment对他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所以大部分年轻人,不太轻易做出commitment,it takes time for them to do do.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分手以后,一定不要留恋过去,因为无论你怎么作践自己,变心的那一方根本不会care。你醉生梦死,你痛不欲生,但是变心的那方依然在潇潇洒洒的过自己的生活。这又是何苦呢?
分手的最初很痛苦,这个我知道。但是你要坚信,时间会fix一切。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分手以后请move on,不要沉迷于过去了。
4. 约会和relationship是两码事
我有一个理论――女人应该同时和多个男生约会。 我这里所说的约会,是指吃吃饭、看看电影、参加各种户外活动等等,不是指滚床单。
和多个男生约会,最好的结果就是你不会去惦记对方,你不会为“他为什么还没有给我打电话”、“他为什么不给我发短信”、“他为什么不约我出来”这些琐事发愁。
打个比方,男生 ABCDE。
A、B是你最喜欢的,也是你最想有结果的;C、D、E显然是你的备胎。那么和A、B约会的时候,你可以时不时和C、D、E出去玩。而且千万记住,A、B约你的时候,不要次次都赴约!!!约5次,去个三次就行了。
在美国,relationship是一件极其认真的事。2年的relationship以后,除非是经济问题,男方一般都会掏出大钻戒将女方套住。
女人,人生的目的之一就是找到真爱,可是要怎么找呢?
我的答案是:你根本不用去找!!!
如果你之前一直在寻找真爱,请停止这种行为。当你沉迷于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真爱就会出其不意的降临。
我以前也是找真爱,找的死去活来。当人家问我“你有什么兴趣爱好”的时候,我想了好久都给不出答案。当人家问我,“你有做过这个没”或者“你经历过那个没”,我给出的都是否定的答案。
你猜结果怎样?我成为了极其boring的一个人
美国人就不同了。美国人自我,他们很容易沉迷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中。譬如
ex,他可以一个人去湖边游泳2个小时,他可以一个人开车来回6个小时去渔具店买钓鱼竿,他还学小提琴,还学摄影,他享受这些兴趣爱好带给他的快乐,这些东西将他变成一个有趣、独立的人,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可能不需要女朋友。
对的,没有兴趣爱好的人生就是无聊的人生。你的人生没有惊喜,人家也不会对你有持久的兴趣,因为一下就看穿了你。
如果你的生活只剩下了上网、逛街,PPS,可能现在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5. 分手以后该做的事情
分手以后你该做什么?
A.下策:挽留
其实我当初也不是这么理智,直到我去见了心理医生,和他谈了许久,对分手这回事才豁然开朗。
我以自己亲身体会告诉你,分手这回事绝对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前后考虑、计划很久的。你们自己也可以想想,在分手之前,分手这个念头是不是在你们的脑海里面盘旋许久?人性是相通的,你的前男朋友们也不是傻子。
而且分手的理由只有一个――不合适,其他的理由,譬如“我现在不想谈恋爱”、“我爸妈不满意”、“我以事业为重”,都是狗屁。想一想,如果两个人合适,天天在一起都是快乐的,哪来那么多坑爹的理由?
所以,男方提分手以后,你千万不要是挽留。因为总的来说,无论你们是否和好,分手的理由总在那里。如果你的男朋友是个好男孩,他负了你,你主动消
失,他内心多少会有点内疚。如果分手以后,你还不停地纠缠,回忆那些“过往”,每天打电话,每天发短信,质问对方是不是有了新对象,这样只会让对方厌恶
你,讨厌你。
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对前男朋友没有感觉了,他死缠乱打,你是不是也觉得烦?
所以,无论你是被甩,还是甩了别人,分了手就分了手,而且记住,你们分手的理由只有一个――不合适。
B 中策:独自黯然神伤
我不是文艺女青年,分手以后暗自神伤这种事我做不出来。分手,谁都会伤心,但是只要你忍着不去找他,那个劲一下就过去了。而且,你要想清楚,你这么伤心,是因为你真正的想念他,想要他回来;还是因为你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你的嫉妒心理在作祟?
和ex分手以后,我伤心了一个星期。伤心的过程中,我渐渐认清了自己的心理:我根本不想要ex回来,因为我们两个不是同一类人,就算和他谈了1
年、2年、3年,我们还是会因为“不合适”这个理由分手。我伤心是因为我的嫉妒心理在作怪,我占有欲强,一想到ex那张温柔善良的脸要属于别的女生的时
候,我就受不了。当我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暗示自己要淡定,心态要平稳,那张脸属于别人又怎样,反正我和他一点都不
compatible,再好看的脸处起来也不开心。
C上策: 给自己三个月的空窗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调整自己的心态。
失恋后,你可以换一个新发型,可以报名参加补习班(新东方之类的),让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或者,像我一样,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失恋后,我开始健身,跑步或者骑自行车,2个星期迅速瘦了10磅,站在镜子面前,自己都觉得自己更美了。我参加了很多音乐节,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
种类(我喜欢alternative dance music),然后去研究那些乐队。我计划了很多旅行计划,有长有短......
你的生活必需有schedule,有schedule、自律的人才会强大。我和ex交往初期,其实我有自己固定的一个schedule,譬如我星期一、星期三、星期六、星期日都是有固定活动的。可是,我为了和ex约会,把这些活动全部skip掉,完全按照ex的schedule来生活。这样,我失
去了自己的活动中心,生活除了和ex处在一起就是宅在家,话题越来越少,有兴趣的事情越来越少,我和ex的约会变得索然无味。
你有了自己的schedule,那么男生约你的时候,都会按照你的schedule来,这样投入的就是男方。
交往的六个人中,我只和两个人有过关系。一个是ex,另一个是ex ex,因为我以为我和他们之间会长久。
你们要记住,只有在两个人确定恋爱关系以后才能XXOO。用英文来说,就是have sex after commitment。中国男生嘴巴甜,有时候没有确定关系,老婆、女朋友喊得欢。但是美国人对这两个词绝对是很serious的,一般情况下不会乱喊。
有时候,你要看这个男人为了你做了什么,然后再决定你们是否有未来。不要一个男的一追你,你就觉得你们两个私定终身了。
譬如,ex,追我的第一天,made a reservation in a high classic restaurant and then took me to play mini golf。第二天,和我一起参加了local的北欧电影节,6个小时不间断;晚上,把我介绍给他最好的朋友,然后四个人一起去听 soul
music现场。第三天,ex约我去超市,一块购物去他家做饭,租了《赤壁》(他是美国人,特意租了中国的DVD),约我去他家。当时我还**惕,看他准备了红酒没,因为在美国,红酒+电影=我要和你XXOO。结果呢,ex正襟危坐,认认真真和看完了电影,还和我讨论里面的故事情节。晚上10点,开车准时送我回家。 我极其反感约会的第一次就去bar,去lounge之类的。或者是约会的时候动不动就说你要不要来我家吃饭和红酒。这些都是典型的我要和你XXOO的信号。
记住,一个男的喜欢你,不会push you to have sex with him at all。虽然美国人不像中国人保守,约会1、2年以后再上床;但是他们能等个1、2个月的。 千万不要奢望用sex来拴住男生,这样只会导致对方把你当成sex工具。 7. 在美国,如何选择男朋友 其实我本身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因为我选来选去,都选到了那种“定不下来”的男人。
交往的6个人中,三个想定下来,结果我没兴趣;三个定不下来的男人,我除了割舍不下ex,其余的都在预料之中。
这样吧,你写出一张list,例出你在dating中最看重的10个条件,然后从very important排序到kind of important 到not very important。
1年前,我的list如下:
现在,我的list 如下:
1. 人品好,诚实守信;
2. 有一份跟我不相上下的职业以及相同的金钱观;
3. 身体健康,喜欢运动;
4. 长相超过6分;
5. 家庭观重,愿意早早settle down下来;
我之所以割舍不下ex,就是因为ex符合前4点,可惜他唯独不符合第5点。之前提了又提,说ex是文艺青年,再加上从小生长在富裕家庭,没有怎么
吃过苦,学费、生活费都来自父母,所以他不够实际。他幻想自己2年后存够钱,能够去南美洲的某个国家生活2年,边体验生活,边学西班牙语。
多美好的计划,可惜 I can't picture myself in this way.
如果你喜欢这篇的话,可以点右上角图标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长按下方二维码中心,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这里是美国”的公众号
(责编:覃博雅、杨牧)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美国如何扩大就业 - 评论 - FT中文网
美国如何扩大就业
作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主编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美国市场毫无生气。按官方说法,经济衰退已于2009年6月结束,但就业大衰退(Great Jobs Recession)仍保持高速。自政府开始测算商业周期以来,尚未有一次衰退出现过如此高的失业率与未充分就业率,或是衰退后的就业增长如此乏力。年衰退期间的失业人数,比前四次衰退加起来还要多;此外,这次这些岗位的复苏速度极其缓慢。在衰退期间丧失的880万份就业岗位中,2010年大约只恢复了90万份,且其中许多都是临时的人口普查岗位。全职岗位特大幅度的下滑、长期失业的持续时间、周平均工作时间的减少,均加剧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许多人困惑,为何企业利润如此高,就业市场还如此糟糕。答案是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要收入增长强劲,企业就不会挖空心思削减成本,以维持或提高利润率。但眼下收入增长乏力,使得企业不得不削减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如今美国企业的生产率与利润率都已普遍提高。加上海外市场增长加速与股票回购,其结果就是,虽然利润率升高,但它们事实上并没有招兵买马。自去年6月以来,雇主们总共仅增设了28.4万份工作岗位。事实上,截至今年1月份,总就业人数比2009年6月份的就业人数还要少5.5万名。极目远望,我们似乎看不到有任何论据,可以挑战美联储(Fed)主席本o伯南克(Ben Bernanke)关于就业市场是全国民众担忧首要来源的论断。
最近的头条新闻披露,美国1月份新增就业岗位惨淡,仅3.6万份(之前普遍的预测是14.8万份)。失业率降至9%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描述,因为有50万气馁的劳动者退出了就业市场。但退出就业市场的他们,并没有退出生活。所以,这些人代表着美国经济丧失了很大一部分消费能力。
再加上840万工作时间被削减的非自愿兼职就业人员,我们可以计算出,目前的“家庭”失业率应该仅略低于17%。这意味着,目前约2500万美国人要么失业、要么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在一个典型的衰退周期里,到了当前这个阶段,我们通常会见到下述情形:即不仅就业岗位减少趋势将被逆转,新增岗位数也将触及高点。正如经济学家戴维o罗森伯格(David Rosenberg)指出的:“尽管我们出台了美国有史以来刺激力度最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但我们仅将总体失业率拉低了12%。”
长期趋势正在压低就业增长。海外代工增多、自动化更加普及、有更多的全职岗位变成了临时与合同工岗位,工资中值停止增长。信息技术正急速发展,并被日益用于减少各种各样的岗位,尤其是那些重复性的例行工作。
最后,在我们走出金融危机引发的衰退之际,我们还面临高失业率可能会长期存在的风险。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毕业生与移民加入劳动力大军,求职人数每年都将增长。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吸收新劳动力、并回聘那些因衰退而失业的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必须超越3.3%的所谓“趋势”增长率。未来几年,当我们对美国经济全面实施去杠杆化时,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可能只能达到许多人预测的2%。如果这样,平均失业率将会上升。
这个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最佳的长期解决方案、也是被普遍视为反映了国家需要的方案是,对美国基础设施进行再投资。该方案不仅能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还能为私人部门经济增长保驾护航。这些工程必须由一家独立的公共或私人委员会管理,以经计算得出的最低回报率为基础;且必须收取使用费,使其成本最终由使用者承担。如此一来,其成本将被视为投资,而非债务的增加,从而避免引发债券市场的恐慌。这将得到两党的支持,因为美国人亲眼目睹国内的基础设施已经支离破碎,而且,较之任何其它种类的支出,这类投资对就业市场的乘数效应要大许多。
为日益增长的人口创造新就业岗位,对于我们的左中右各派政党及它们在经济问题上根深蒂固的立场都是一项挑战。有数百万男女都愿意且渴望工作,但他们的技能和精力正遭到浪费。这不合常理。
本文作者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主编、波士顿地产(Boston Properties)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及创始人之一。
莫特o祖克曼上一篇文章
将评论同步到微博
小提示:设置一个头像,将会使您发表的评论更容易受到大家关注。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队长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